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终结
1
作者 张海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重要形态的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则研究相对薄弱。实际上,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应将其作为一个总的概念、完整的概念来看待。在新中国成立75年之后的今天,研究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新的眼光,要以宏观视野看待根据地建设发展史。从这个视角看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苏区时期根据地是初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是成熟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收获时期,也是终结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合理负担中的隐瞒与反隐瞒斗争
2
作者 把增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合理负担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并在赢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合理负担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现了因逃避负担而发生的隐... 合理负担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并在赢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合理负担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现了因逃避负担而发生的隐瞒行为。也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反隐瞒斗争。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来看,隐瞒主要表现为隐瞒土地和杂项收入等方面,逃避负担的做法也多种多样。为了有效规避隐瞒与逃避负担行为,有的根据地专门制定了违反负担法令的处罚办法,各地党组织也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在多措并举之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隐瞒斗争取得重要成效,有隐瞒行为的民众纷纷恍然大悟,并及时矫正了自己的不当言行,合理负担政策也因之得到越来越多根据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当然,普通民众有隐瞒土地的行为多系其小农意识的一个表现,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受不良分子蒙蔽所致,并不代表其缺失民族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根据地 合理负担 反隐瞒斗争 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最艰难时期对敌军事斗争中的辩证思维
3
作者 翁有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1941年春到1943年是华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岁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从1939年初50多个完整县,到1942年最严重时减少到7个县,其中冀南根据地村庄有些距敌人据点、碉堡极近,中间竟无一村之隔。在山东根据地,受到日伪严重蚕食,1942年... 1941年春到1943年是华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岁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从1939年初50多个完整县,到1942年最严重时减少到7个县,其中冀南根据地村庄有些距敌人据点、碉堡极近,中间竟无一村之隔。在山东根据地,受到日伪严重蚕食,1942年底根据地面积比1940年时缩小约三分之一。在晋察冀边区,由于侵华日军对根据地连续进行“扫荡”“蚕食”和“封锁”,边区军民面临抗战开始以来最艰苦、困难和危险的时期。这表明,华北各敌后根据地均已面临着极端严重和极端危险的生存空间。为扭转此危机,各根据地运用抗战军事智慧、机制和谋略,以弱搏强,避实击虚,机智、灵巧、英勇但艰难地进行反“扫荡”。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反“扫荡”过程中都各有出奇制胜的成功战例和奇迹,显示了我之劣势与敌之优势相互转换易位的辩证过程。而在反敌“蚕食”、反敌“囚笼”过程中,根据地所采用的敌进我进战略战术,更集中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精准运用,敌后武工队的纷纷出现,使敌后“一天两个世界,白天是日本人的世界,晚上是八路军的世界”。由此,敌人的军事优势逐渐消失,敌后根据地逐步度过最困难和危险时期,至1944年华北各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各根据地不仅战胜危机并获得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持久坚守与支撑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敌后根据地 抗战最困难时期 军事战略战术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前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政策
4
作者 刘岩岩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2,共8页
抗战胜利前夕,随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货币统一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华中银行,通过发行华中币,逐步统一华中各根据地的红色货币。华中币不仅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权发行的伪中储券之间有着本位币的斗争,还... 抗战胜利前夕,随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货币统一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华中银行,通过发行华中币,逐步统一华中各根据地的红色货币。华中币不仅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权发行的伪中储券之间有着本位币的斗争,还有与根据地战时发行的新老抗币的关系处理。较之华北地区红色货币统一工作,华中币发行时间早且成效显著,并开始尝试跨区互动,堪称根据地货币统一方面的典范。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中地区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传统,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施行了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华中币的发行和跨区互动也推动了华中抗日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华中币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逻辑与时代视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具体精神论析——以老区精神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炳林 张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6,共12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存在着整体精神研究与具体精神研究之间不够圆融的问题,立足于宏大叙事层面,选择节点性精神进行系统化研究,有助于打通具体精神同精神谱系整体研究之间的区隔。老区精神是中央宣传部公布的第一批伟大精神之一...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存在着整体精神研究与具体精神研究之间不够圆融的问题,立足于宏大叙事层面,选择节点性精神进行系统化研究,有助于打通具体精神同精神谱系整体研究之间的区隔。老区精神是中央宣传部公布的第一批伟大精神之一,其形成所属的空间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并行不悖,具有节点性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老区精神的生发地,革命老区具体指涉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解放区。老区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伟大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旨在涵盖尚未凝练出革命精神的革命老区。老区精神区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老区具体革命精神,它们不是简单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老区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定信念跟党走、无私奉献顾大局、团结一心渡难关、艰苦奋斗换新天四个方面,它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生动教材、培育时代新人的红色资源,也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老区精神的研究启示我们立足大历史观审视历史个案,并以小见大,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整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具体精神 老区精神 革命老区 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的选择:哈尔滨解放区法治建设经验及其历史意义——以革命历史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光妍 隋丽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160,共14页
哈尔滨解放区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和解放战争的后方中心基地,其城市背景、人口构成及社会阶层等方面,与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很大差异。在没有成熟的法治建设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开创性地进行了城市的立... 哈尔滨解放区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和解放战争的后方中心基地,其城市背景、人口构成及社会阶层等方面,与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很大差异。在没有成熟的法治建设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开创性地进行了城市的立法和司法探索,这种法治实践具有创制性的特征。哈尔滨解放区革命法治建设历史意义重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进程中,从农村政权建设向城市政权建设、由区域法治建设向国家法治建设转变的重要实践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解放区 法治建设 经验 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宣传与民俗需求:中共对传统年画的利用和改造(1937-1949)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军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宣传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治宣传和民俗需求的双重考量,中共将传统年画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通过改造使其成为政治动员的有效宣传工具。这种政治考量使得改造后的年画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又具有较强... 宣传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治宣传和民俗需求的双重考量,中共将传统年画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通过改造使其成为政治动员的有效宣传工具。这种政治考量使得改造后的年画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又具有较强的民俗性,最终保证了政治宣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税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先鹰 刘礼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60-66,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即是取消旧的捐税和摊派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重新规定统一的累进税 ,重新设置新的农业税制 ,即征收救国公粮。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 农业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馆藏中共抗战解密史料汇编——西方见证人眼中的敌后根据地 被引量:14
9
作者 吕彤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共11页
在八年抗战中,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人士曾经冲破日军与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到延安以及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中共抗日的状况。这些人有记者、民间人士、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军观察组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美国档案馆留下了大批有关史中共游击战的... 在八年抗战中,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人士曾经冲破日军与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到延安以及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中共抗日的状况。这些人有记者、民间人士、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军观察组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美国档案馆留下了大批有关史中共游击战的历史文献。出于对于美英系统的同盟国反轴心国的共同目标,这些意识形态、政治背景、职业各异的西方人士,对中共抗日尽可能地作了客观描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这些超脱国共两党之争的即时报道为我们的敌后抗战留下了珍贵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击战 西方记者 敌后根据地 延安 美军观察组 中共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根据地和解放区红色报纸的整理与利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丽静 郑清文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高校图书馆藏革命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应加大力度整理、揭示与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版了大量红色报纸,这些是重要的革命文献。文章从学... 高校图书馆藏革命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应加大力度整理、揭示与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版了大量红色报纸,这些是重要的革命文献。文章从学术界对根据地和解放区报纸的研究现状调研分析入手,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以1937—1949年为主的根据地和解放区红色报纸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实践,介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红色报纸概况,揭示其馆藏特点,并分析研究这些红色报纸的出版方式与刊载内容,进而阐述了挖掘与利用红色报纸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献 解放区 根据地 红色报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鸿石 《河北学刊》 200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而言 ,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华北根据地 政治参与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小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常宝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5,110,共9页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共倡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用普及义务教育的形式广为宣传民族精神,以唤起全民族的抗战。1940年起,太行根据地在"教育正规化"方针指导下推行义务教育。至抗战胜利前夕,全区70%以上的适...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共倡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用普及义务教育的形式广为宣传民族精神,以唤起全民族的抗战。1940年起,太行根据地在"教育正规化"方针指导下推行义务教育。至抗战胜利前夕,全区70%以上的适龄儿童得以入学。在普及教育过程中,中共以检定和鉴定的方式吸收了大批知识分子加入中共文教干部队伍,并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考察的方式改造了他们的世界观,进而通过他们在普及义务教育当中去宣达中共抗日救国的政治理念,实现小学教员、施教对象与中共政治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太行根据地 义务教育 小学教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社会救助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利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164,共4页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战勤等原因,解放区的难民、灾民等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同时,通过采取有计划地安置弱势群体、发放紧急赈济、防疫治病、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大力发展农业...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战勤等原因,解放区的难民、灾民等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同时,通过采取有计划地安置弱势群体、发放紧急赈济、防疫治病、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大力发展农业副业生产等措施,积极进行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社会救助实践对当今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弱势群体 社会救助 解放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鄂豫皖根据地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宏亮 陈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162,共6页
鄂豫皖根据地创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由该根据地诞生的红军部队,历经浴火斗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根据地重视干部培养和人才集聚,为抗日斗... 鄂豫皖根据地创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由该根据地诞生的红军部队,历经浴火斗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根据地重视干部培养和人才集聚,为抗日斗争和日后中共建政,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鄂豫皖根据地虽然长期孤悬敌后,但是在中共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抗日武装队伍不断壮大,游击战争始终得以坚持,有力打击和牵制了敌伪顽力量,根据地成为中共抗日武装东进南下的桥头堡,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及中共"绾毂中原"在全国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根据地 抗日战争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解放农民和赢得农民的统一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有贵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4期15-23,共9页
解放农民、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支点。中国共产党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出发,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解放农民、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支点,使农民在政治和... 解放农民、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支点。中国共产党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出发,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解放农民、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支点,使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赢得了农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解放农民和赢得农民的统一是中国革命成功走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至关重要的原因。农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演进中的选择,也是他们深切认识到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的选择。农民则以多种方式投身革命事业,在革命中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成人员而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力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工农联盟 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放农民 赢得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的开创与振兴 被引量:4
16
作者 全林远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4期84-95,共12页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建根据地军工,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紧迫需要。经过军工战线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逐步形成了以陕北、华北和华中三大战略区为基础的军工宏观发展总体格局...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建根据地军工,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紧迫需要。经过军工战线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逐步形成了以陕北、华北和华中三大战略区为基础的军工宏观发展总体格局。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胆识与智慧,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历经战争的炮火硝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军事工业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红红 钱守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6,共4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展开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艰苦斗争。陈云在领导东北解放的斗争中,把贯彻执行中央战略方针与东北实际相结合,依据"交换"、&...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展开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艰苦斗争。陈云在领导东北解放的斗争中,把贯彻执行中央战略方针与东北实际相结合,依据"交换"、"比较"、"反复"的原则和求实精神,运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在东北广大农村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思想;具体领导了东北根据地的创建;积极探索如何做好接管城市工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领导和管理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解放战争 东北根据地 城市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解放区的税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先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387,共5页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根据“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部署,决定成立东北局,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东北的全境解放,东北解放区总的情况是,由分割逐步连成一片,因而在财政税收方面,也是由地方自筹自用、自给自足,逐步走向财政政策、制度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根据“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部署,决定成立东北局,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东北的全境解放,东北解放区总的情况是,由分割逐步连成一片,因而在财政税收方面,也是由地方自筹自用、自给自足,逐步走向财政政策、制度的基本统一。财政税收来源除在初期依靠接受和清算敌伪财产外,主要是组织税收(包括征收公粮)。在这期间,虽然也争取发行公债、通过贸易组织财政收入,但只有税收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东北解放区 税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区抗战文艺价值与当代文艺创作
19
作者 方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8期101-105,共5页
作为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价值的首要特质,崇高感和崇高美应成为当下文学艺术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审美基石;解放区抗战文艺的创造和创新精神,表现出在战争条件下中华民族的自我接续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掘能力,对此,在当下的文学艺术实践中,之... 作为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价值的首要特质,崇高感和崇高美应成为当下文学艺术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审美基石;解放区抗战文艺的创造和创新精神,表现出在战争条件下中华民族的自我接续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掘能力,对此,在当下的文学艺术实践中,之于创新理念的必然实施不仅有了更多的理性认同,而且也有着必定延续借鉴的历史因由与心理情感的主观诉求;解放区抗战文艺的大众性是由战争本质所决定的,而它的多样性也是建立在大众性基础之上的,面对当下文艺创作实践多方面、多样性和多向度的发展,对大众性应该有着现代性和社会人文状况不断深化的阐释——社会人口结构的持续阶层化,为大众性的当下认知和实际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抗战文艺价值 文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后期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
20
作者 秦林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抗战后期解放区的难民工作发展迅速,对此解放区文学予以了积极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叙事作品。在主题内容上,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一方面建构出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难民在解放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解放... 抗战后期解放区的难民工作发展迅速,对此解放区文学予以了积极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叙事作品。在主题内容上,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一方面建构出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难民在解放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从这一题材中开掘、提炼出这两大主题内容,是其采用阶级—政治视角的结果。这从一个方面突出呈现了解放区后期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追求"阶级的功利主义"的品格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难民叙事 抗战后期 阶级—政治视角 “阶级的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