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赋能木材加工产业创新发展
1
作者 韩雁明 吕斌 储富祥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并在企业开展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确保项目研究成果与行业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并通过项目研究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领木材加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中木竹材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为木竹材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相关领域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研发计划 林业专项 木竹加工技术 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 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桃江县为例
2
作者 詹艳红 罗萍 +5 位作者 刘迪钦 刘小山 周慧 姜鹏 张宏 刘义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85-89,111,共6页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毛竹笋用林丰产培育关键技术措施和应对问题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湖南省毛竹笋用林经营质量,实现竹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丰产培育技术 竹产业 湖南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微”技术处理对毛竹鞭笋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蒋小凡 袁裕超 +3 位作者 章德友 施惠江 顾志康 邱虹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2期96-99,共4页
毛竹鞭笋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绿色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江、浙、沪地区消费者喜爱。在浙江省湖州市分3年试验研究了微型旋耕机翻耕(处理A)、微型旋耕机翻耕+施微生物肥(处理B)、微型旋耕机翻耕+施微生物肥混+微型滴灌(处理C)对... 毛竹鞭笋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绿色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江、浙、沪地区消费者喜爱。在浙江省湖州市分3年试验研究了微型旋耕机翻耕(处理A)、微型旋耕机翻耕+施微生物肥(处理B)、微型旋耕机翻耕+施微生物肥混+微型滴灌(处理C)对毛竹鞭笋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三微”技术处理后,毛竹鞭笋产量均有极显著提高,处理A、B、C的鞭笋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8.6%、29.9%和38.8%。“三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毛竹笋用林的经营效益,促进林农增收,可在浙江北部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鞭笋产量 微型旋耕机 微生物肥 微型滴灌 浙江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采挖下克隆整合对毛竹林发笋成竹规律的影响
4
作者 王意锟 方升佐 +2 位作者 金爱武 朱强根 邹冰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303,共10页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效避免大量退笋导致的毛竹母株营养消耗,实现母株资源的克隆整合,增加竹笋产量。因此,合理的竹笋采挖有利于毛竹笋用林的高效生产及可持续性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笋采挖 非对称性竞争 克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震凯 吴君 +3 位作者 荣俊冬 陈礼光 李士坤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350±100)、(1950±100)、(2550...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350±100)、(1950±100)、(2550±100)、(3150±100)株·hm^(-2)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用毛竹林 长周期母竹留养 立竹密度 叶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措施对雷竹林竹笋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祖星兰 施建敏 +4 位作者 查东平 王芷萱 成院 黎祖尧 申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4,206,共10页
【目的】探索不同林地覆盖措施对雷竹林竹笋形态的影响,为确定促进雷竹笋增高增粗生长的高效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种发热物质(枯饼、麦灰)和3种谷壳覆盖厚度(15、25、35 cm)来覆盖雷竹林。测量不同时期、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 【目的】探索不同林地覆盖措施对雷竹林竹笋形态的影响,为确定促进雷竹笋增高增粗生长的高效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种发热物质(枯饼、麦灰)和3种谷壳覆盖厚度(15、25、35 cm)来覆盖雷竹林。测量不同时期、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和笋长、笋径,再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性,分析它们与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使用枯饼、麦灰及不同厚度谷壳覆盖雷竹笋用林,土壤温度均在10℃以上。前4周土壤温度呈上升趋势,第5周开始温度逐渐下降,第13周(翌年2月底)温度达到最低(10.2℃),之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土壤温度也开始上升。同一种发热物质覆盖时,覆盖厚度越厚土壤温度越高。不同覆盖厚度对竹笋长的增高有显著影响。随着谷壳覆盖厚度变大,笋长变长,当覆盖35 cm谷壳时笋长最长(33.79 cm)。不同发热物质覆盖对笋长的增高有显著影响。使用麦灰作为发热物质时,更有利于竹笋增高。发热物质和谷壳覆盖厚度对雷竹笋径的增粗无显著性影响。笋长和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3;笋径与温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笋长对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响应关系(P<0.05);35 cm谷壳覆盖的土壤温度与笋长的线性回归关系优于15 cm。【结论】笋用林覆盖期间,不同覆盖措施对雷竹林竹笋形态有不同影响。采用“麦灰+35 cm谷壳”覆盖可以有效实现竹笋增高生长,提高笋用林产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林 覆盖措施 竹笋长度 竹笋直径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昭通中小径笋用竹造林中乔木树种配置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祖云 杨太橡 +11 位作者 蒲鸿 李长伟 张德良 岳朝静 刘福红 赵静 王忠梅 冯云 陈林 严炬彬 宋明薪 彭灿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在系统整理金佛山方竹、筇竹等中小径笋用竹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昭通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小径笋用竹的特点和乔木对中小径笋用竹林的作用,总结了在营造中小径笋用竹林中乔木树种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中小径笋用竹林竹鞭分布较... 在系统整理金佛山方竹、筇竹等中小径笋用竹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昭通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小径笋用竹的特点和乔木对中小径笋用竹林的作用,总结了在营造中小径笋用竹林中乔木树种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中小径笋用竹林竹鞭分布较浅,常与乔木或灌木混生,较耐荫;在中小径笋用竹林中配置乔木,具有庇荫、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群落稳定性、提高竹林生物量等作用;选择乔木树种应遵循生长快、价值高、寿命长、深根性、喜光、以落叶乔木为主的原则,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乔木层郁闭度并结合林分经营目的、经营水平选择合适的配置密度。为昭通市中小径笋用竹造林推荐了19个乔木树种,适宜的乔木种植密度为5~42株/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径笋用竹林 乔木 混交林 造林密度 云南昭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木林不同郁闭度对种植1年内绒毛方竹生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祖云 赵静 +3 位作者 李长伟 祖万巧 魏洪兵 王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03-105,109,共4页
[目的]探索乔木林郁闭度对方竹生长的影响,达到拓展人工种植方竹的空间及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目的。[方法]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林下种植绒毛方竹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2种处理... [目的]探索乔木林郁闭度对方竹生长的影响,达到拓展人工种植方竹的空间及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目的。[方法]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林下种植绒毛方竹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2种处理。对种植1年后的绒毛方竹,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丛,分别调查其竹子地径、竹子高度、竹丛株数、发笋株数、竹笋地径。[结果]不覆盖地膜时竹子平均地径2.27 mm/丛,平均高度0.28 m/丛,平均株数5.14株/丛,平均发笋株数3.52株/丛,竹笋平均地径3.92 mm/丛;覆盖地膜时竹子平均地径2.77 mm/丛,平均高度0.33 m/丛,平均株数3.98株,平均发笋株数2.88株/丛,竹笋平均地径4.52 mm/丛。[结论]通过F检验等分析,上层乔木林的郁闭度对种植1年内的绒毛方竹的径生长、高生长、成竹株数、发笋数量、竹笋地径具有显著影响,但通过覆盖地膜,可以减小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绒毛方竹生长的影响,尤其能够减小上层乔木高郁闭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方竹 乔木林 郁闭度 生长 竹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宁新卿 邓志明 +1 位作者 黄雪龙 杜小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45-47,共3页
从立地选择、竹林结构调整、深翻垦复、增施肥料、水分管理、适时挖笋、留笋养竹、覆盖催笋等方面总结了高产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并比较了几种处理模式对毛竹林出笋量和出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模式优劣顺序为:深翻垦复+覆盖... 从立地选择、竹林结构调整、深翻垦复、增施肥料、水分管理、适时挖笋、留笋养竹、覆盖催笋等方面总结了高产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并比较了几种处理模式对毛竹林出笋量和出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模式优劣顺序为:深翻垦复+覆盖谷糠+深施羊粪>深翻垦复+笋用复合肥+深施羊粪>深翻垦复+深施羊粪>深翻垦复+覆盖草木灰+深施羊粪。其中,最优模式冬笋产量可达1.13 t/hm^(2),春笋数量可达1575个/hm^(2),出笋初期和盛期分别提前16 d和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高产 覆盖催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时期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日荣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探究施肥时期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影响,2019—2022年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了不同施肥时期试验,设置3种施肥时期处理: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前1个月施肥1次(处理A),5月份施肥1次+边挖冬笋边施肥1次(处理B),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后... 为探究施肥时期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影响,2019—2022年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了不同施肥时期试验,设置3种施肥时期处理: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前1个月施肥1次(处理A),5月份施肥1次+边挖冬笋边施肥1次(处理B),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后1个月施肥1次(处理C),以不施肥作为对照(CK),分析比较不同施肥时期对毛竹林春笋出笋量、成竹量及新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处理B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平均春笋出笋量达939个/hm^(2),平均成竹量达883株/hm^(2),新竹平均胸径达10.9 cm,平均竹高达12.3 m,分别较对照提高28.10%、32.38%、14.74%、14.95%。研究结果可为笋竹两用毛竹林施肥时期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施肥时期 笋竹两用林 出笋成竹 新竹生长 福建永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秆龄结构调控和施肥对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杨忠健 董春霞 +1 位作者 李翱翔 赵一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8,共6页
为研究秆龄结构调控和施肥对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的影响,以种植2 a的甜龙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1 a生、2 a生、1 a生与2 a生混交(比例3︰2)等不同秆龄结构试验;并设置尿素、氮磷钾复合肥、牛粪、沼液等不同肥料对比试验,分析上述... 为研究秆龄结构调控和施肥对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的影响,以种植2 a的甜龙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1 a生、2 a生、1 a生与2 a生混交(比例3︰2)等不同秆龄结构试验;并设置尿素、氮磷钾复合肥、牛粪、沼液等不同肥料对比试验,分析上述处理对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发笋数、笋地径、单个笋重、总产笋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秆龄结构为1 a生与2 a生混交(比例3︰2)时,竹笋产量最高,产量高达6187.5 kg·hm^(-2),秆龄结构调控对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1 a生与2 a生混交(比例3︰2)>2 a生>1 a生;(2)施肥对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沼液每丛25 kg>复合肥每丛1.5 kg>牛粪每丛8 kg>尿素每丛0.2 kg>对照组不施肥。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处理,提高了甜龙竹笋用林竹笋产量,研究结果为甜龙竹笋用林提质增效以及管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龙竹 笋用林 施肥 秆龄结构 产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丰产林竹鞭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1 位作者 陈礼光 张田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2-59,共8页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为 :笋竹两用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 ,但均占 90 %以上。总鞭重的大小顺序为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笋用竹林的幼龄竹鞭鞭长和鞭重比材用竹林大 ,壮龄竹鞭鞭长与鞭重的大小顺序为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壮龄竹鞭大约有 55 %~ 66 %分布在 0~ 40cm深的土层中 ;竹鞭生长方向多为“平行”方向 ,材用竹林占 63 .2 % ,笋竹两用林占 48.8% ,笋用竹林占 47.2 % ;分岔类型多为单侧单岔 ;竹鞭上生长的多为壮芽 ,材用竹林 77.5 % ,笋竹两用林占 77.9% ,笋用竹林占 78.0 %。这些竹林正处于出笋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地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笋用林高效益经营技术及其传播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金爱武 傅秋华 +3 位作者 方伟 邱永华 翁益明 陈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以毛竹笋用林配方施肥等为核心技术在浙江省遂昌县进行试验示范,并构建了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的综合配套的经营技术包;应用参与式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建立毛竹高效经营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开展技术推广。经3a实施,遂昌县竹业经营效... 以毛竹笋用林配方施肥等为核心技术在浙江省遂昌县进行试验示范,并构建了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的综合配套的经营技术包;应用参与式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建立毛竹高效经营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开展技术推广。经3a实施,遂昌县竹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达到了高效经营示范的效果;竹林高效经营技术普及面从1999年的7 0%提高到2002年84 6%,技术传播起到了良好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毛竹 笋用林 可持续发展 参与式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系结构调控技术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陆媛媛 郑林水 +2 位作者 刘仙(石玄) 周紫球 吴礼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65,共5页
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系结构进行了8 a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在冬笋、春笋、竹材的产量与对照产量持平的条件下,每公顷还能获得2 527 kg的鞭笋产量;地下鞭系中的岔鞭鞭径比主鞭鞭径小0.1 cm,但整体平均鞭径却增加了0.32 cm,且没有因多... 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系结构进行了8 a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在冬笋、春笋、竹材的产量与对照产量持平的条件下,每公顷还能获得2 527 kg的鞭笋产量;地下鞭系中的岔鞭鞭径比主鞭鞭径小0.1 cm,但整体平均鞭径却增加了0.32 cm,且没有因多年的鞭系调控而变小;竹鞭的节间长度比对照增加0.31 cm;每条竹鞭主鞭生发岔鞭的条数平均增加2条;竹鞭的鞭段总长度、平均总条数也分别增加了545.0 cm和4.3支;分布在土层深度15 cm以内的竹鞭鞭段总长度增加18%、竹鞭条数增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竹两用林 竹鞭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笋用竹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建华 毛丹 +2 位作者 朱凡 张卫东 何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39,共6页
通过对9个笋用竹种叶片的光合速率测定,研究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环境、生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笋用竹种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光合速率具明显的午休现象,上午8:00~9:30叶片光... 通过对9个笋用竹种叶片的光合速率测定,研究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环境、生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笋用竹种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光合速率具明显的午休现象,上午8:00~9:30叶片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在9:30出现全天第1个高峰值,在15:30出现第2个高峰值;9个笋用竹种中,慈竹的日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0.13μmol·m^-2·s^-1,依次为毛竹〉梁山慈竹〉红哺鸡竹〉白哺鸡竹〉桂竹〉刚竹〉高节竹〉假毛竹;慈竹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大为4.91μmol·m^-2·s^-1,依次为毛竹〉梁山慈竹〉红哺鸡竹〉白哺鸡竹〉高节竹〉桂竹〉刚竹〉假毛竹;光合速率受生理因子的影响高于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对9个笋用竹种叶片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对不同种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笋用竹 光合特性 双峰曲线 显著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秋芳 俞益武 +1 位作者 钱新标 吴家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 ,而土壤总孔隙度较...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 ,而土壤总孔隙度较笋用竹林大 ,其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 2类竹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表5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材用林 笋用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密度和施肥种类对幕阜山区毛竹笋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4 位作者 胡兴宜 黄发新 杨佳伟 徐丽君 龚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42,共11页
【目的】研究竹林密度、施肥种类等经营措施对毛竹笋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影响竹笋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幕阜山区毛竹笋用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置3种竹林密度(2100~2550、2700~3150、3300... 【目的】研究竹林密度、施肥种类等经营措施对毛竹笋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影响竹笋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幕阜山区毛竹笋用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置3种竹林密度(2100~2550、2700~3150、3300~3750株·hm^(-2))和3种施肥种类(复合肥、有机肥、配施肥)的9种组合处理,以未经营过且研究期间未进行密度调控和施肥的自然竹林为对照,分析毛竹笋的产量差异和品质特征变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冗余分析,探索竹笋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竹林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研究的竹林密度范围内,毛竹笋产量随密度减小而增大,在密度2100~2550株·hm^(-2)时产量最高;施肥种类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时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时产量最低。2)施肥种类对竹笋营养品质影响较明显,施用有机肥时竹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用配施肥时竹笋蛋白质含量最高;竹笋草酸含量和单宁含量随竹林密度减小而减小,低密度经营可使竹笋食味品质更佳。3)采取竹林经营措施后,土壤密度减小,同时也加剧土壤酸化,仅在施用有机肥时土壤pH值未显著降低;竹林密度调控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土壤的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各施肥种类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4)土壤理化性质随竹林密度降低而改善;施用配施肥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最好,其次为有机肥;除“3300~3750株·hm^(-2)+复合肥”外,其他组合经营措施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以“2100~2550株·hm^(-2)+配施肥”、“2100~2550株·hm^(-2)+有机肥”和“3300~3750株·hm^(-2)+配施肥”处理的效果最好。5)土壤理化性质和竹林密度能较好解释竹笋的品质特征,其对竹笋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解释量分别达74.7%和69.1%,其中土壤pH值是影响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竹林密度是影响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2100~2550株·hm^(-2)+复合肥”可较好提高竹笋产量。采用低密度经营,施用有机肥或配施肥,同时调节土壤pH值,不仅可较好提升竹笋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还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笋 产量 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竹林坡地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特性模拟试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丽萍 张锐波 吴希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不同管理方式竹林坡地水土流失过程中携带养分流失的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安吉县,分别选择用材竹林坡地和挖笋竹林坡地,建立径流小区(面积3m×1.5m,坡度20°),设计用材林不锄草、清鞭和施肥,笋林地除草清... 针对不同管理方式竹林坡地水土流失过程中携带养分流失的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安吉县,分别选择用材竹林坡地和挖笋竹林坡地,建立径流小区(面积3m×1.5m,坡度20°),设计用材林不锄草、清鞭和施肥,笋林地除草清鞭每年1次和2年1次、每年施肥1次,共3种管理方式,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手段,设定6个降雨强度(0.53~1.90mm/min),定时采集径流泥沙样,测试径流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研究不同管理方式下竹林地N和P的流失过程特征,分析流失差异的原因。结论如下:(1)在相同管理方式下,径流中TN和TP的流失量随雨强在增加,以雨强为1.01mm/min为界,小于该雨强时增加量很微弱,大于这一雨强时增加速率很快;(2)在相同雨强作用下,笋竹林地径流中TN的流失量是用材竹林地的3~7倍,但径流中TP的流失量却略小于用材竹林地的流失量;(3)泥沙中TP的流失量,笋竹林地是用材竹林地的数百倍;(4)在N和P随径流泥沙的流失过程中,产流前期浓度起主要作用,后期径流量和产沙量起决定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竹林地管理、笋用竹林地锄草、清鞭和施肥的科学合理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材竹林 笋竹林 人工模拟降雨 氮磷流失 浓度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 被引量:9
19
作者 翁甫金 汪奎宏 +1 位作者 何奇江 吴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毛竹笋用林地下鞭根系统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充分认识毛竹鞭根系统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对浙江省内较为典型的 3种毛竹笋用林实施根系取样 ,并采用吸附甲烯蓝法进行根系吸收能力的测定。结... 毛竹笋用林地下鞭根系统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充分认识毛竹鞭根系统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对浙江省内较为典型的 3种毛竹笋用林实施根系取样 ,并采用吸附甲烯蓝法进行根系吸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 :2~ 4年生毛竹根的吸收能力最强 ,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转弱。 2年生竹鞭根吸收能力较弱 ,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3~ 4年生鞭根根系最强壮 ,吸收能力最强 ;5~ 6年生竹鞭开始老化 ,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根系 吸收能力 竹鞭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山地笋用林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邱尔发 陈卓梅 +2 位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黄宝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1,共8页
对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分析研究了笋林的出笋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麻竹林竹笋产量、挖笋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分别为11 451-25 440 kg.hm-2、7 840-15 360个.hm-2、1.41-1.66 kg.个-1... 对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分析研究了笋林的出笋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麻竹林竹笋产量、挖笋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分别为11 451-25 440 kg.hm-2、7 840-15 360个.hm-2、1.41-1.66 kg.个-1;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对竹笋产量和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竹笋产量和数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经分析,竹笋产量、数量与施肥关系回归方程拟合良好;麻竹最佳施肥方案为有机肥2 484.8 kg.hm-2,生长调节剂用量为6.006 L.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有机肥2 482.35 kg.hm-2,生长调节剂用量为6 L.hm-2。各处理麻竹施肥收益的变化范围为-5 699.5-7 310.2元.hm-2,麻竹施肥对竹林经营收益影响显著,竹林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与竹林收益回归方程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笋用林 有机肥 生长调节剂 产量 施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