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众 李宏 +2 位作者 吴恩辉 李军 侯静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9,共9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PE-LD)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3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PE)作为封装材料,工业石蜡(PW)作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和压制成形制备不同复合相变材料,并采用热导率测试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等对材料的泄...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PE-LD)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3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PE)作为封装材料,工业石蜡(PW)作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和压制成形制备不同复合相变材料,并采用热导率测试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等对材料的泄漏性能、导热性能、蓄-放热速率和表面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PW中添加3种PE的质量分数不应过低,否则会造成PW明显泄漏,复合相变材料泄漏率随PE质量分数增加呈现指数减小关系;PE质量分数为45%时,60℃加热1 h,PE-HD/PW,PE-LD/PW和PE-LLD/PW的泄漏率分别为0.37%,2.05%和0.32%,而65℃加热1 h,这3种材料的泄漏率分别为1.70%,4.87%和0.50%,PE-LLD对PW的封装效果最佳;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随PE质量分数增加呈现增大趋势,PE质量分数为45%时,PE-HD/PW,PE-LD/PW和PE-LLD/PW的热导率分别比纯PW提升了31.94%,10.00%和18.71%,添加PE-HD的热导率提升幅度最大;复合相变材料蓄-放热速率分别为2.03~2.59℃/min和1.46~4.76℃/min,放热速率随成形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添加PE-HD的材料放热速率最快;复合相变材料表面温差随加热时间增加呈现指数减小,且越来越均匀。实验结果和拟合计算式可以为不同PE/PW复合相变材料的工程应用或者其他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相变材料 泄漏率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和增韧剂的种类及用量对BF/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朱天浩 龙春光 周湘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0,共9页
竹纤维(BF)/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的研发对复合管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KH550)、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BF,并在此基础上填充增韧剂[氯化聚乙烯(CPE)、甲基丙烯酸缩... 竹纤维(BF)/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的研发对复合管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KH550)、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BF,并在此基础上填充增韧剂[氯化聚乙烯(CP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GMA)],采用注塑成型法制备BF/HDPE复合材料。通过电子万能实验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铝钛复合偶联剂的含量为BF质量的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5 kg)最佳,分别为25.37 MPa、37.58 MPa、1.98 GPa和0.641 g/10min,比未经改性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9.4%、13.43%、20.73%和19.14%。经偶联剂改性的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均有降低,A171改性降低程度最小。POE-g-GMA对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良好,当其含量为BF和HDPE总质量9%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25.37 kJ/m^(2),较于未填充增韧剂的复合材料提升了36.98%。填充BF、CPE及POE-g-GMA会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当偶联剂和增韧剂含量合适时,可显著提升BF/HDPE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对满足复合管材各项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偶联剂改性竹纤维 力学性能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钙/硅酮粉改性PE-UHMW/PE-HD共混物的制备
3
作者 刘杰 韩宁 +2 位作者 秦升学 张弘斌 周海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9,共5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熔融共混,可提高PE-UHMW熔体加工性能,但其工业化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熔体纺丝工业生产的需求。针对此问题,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实验,研究了硬脂酸钙(CaSt...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熔融共混,可提高PE-UHMW熔体加工性能,但其工业化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熔体纺丝工业生产的需求。针对此问题,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实验,研究了硬脂酸钙(CaSt_(2))、硅酮粉及其复合助剂对质量配比为60∶40的PE-UHMW/PE-HD共混物加工流动性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加工扭矩与初生丝表面状态结果表明,CaSt_(2)、硅酮粉及其复合助剂均能降低加工扭矩,提高熔体挤出稳定性。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这两种添加剂具有内润滑效果。在高剪切速率下,CaSt_(2)表现出较强的外润滑效果,能进一步降低加工扭矩,提高熔体挤出的稳定性。CaSt_(2)与硅酮粉协同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助剂内润滑作用,降低挤出扭矩并提高挤出稳定性。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改性剂可促进共混物结晶,从而使材料拉伸强度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5%CaSt_(2)和0.5%硅酮粉复合改性剂表现出内外润滑的协同作用,与未改性共混物相比,协同改性使PE-UHMW/PE-HD共混物挤出合格初生丝最高螺杆转速从5 r/min升高到20 r/min,加工扭矩降低21.4%,拉伸强度提高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助剂 熔体加工性能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PE/RHES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增韧机理研究
4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4 位作者 王姝涵 任晓逆 白玲 白娟 张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8-253,共6页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为基体、自制的复合改性剂HES为增韧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RHDPE/RHES复合材料(简称RPES),研究了RPES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并探究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ES中RHDPE为连续相,橡胶为分散相...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为基体、自制的复合改性剂HES为增韧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RHDPE/RHES复合材料(简称RPES),研究了RPES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并探究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ES中RHDPE为连续相,橡胶为分散相,体系整体呈现“海岛”结构,分散相呈现“胞状”结构;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RPES结晶越来越细化,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冲击强度逐渐增大,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有所下降,RPES熔体流动速率(MFR)逐渐减小。当橡胶含量为8%时,RPES的冲击强度达到45.24kJ/m^(2),是纯RHDPE的9.75倍,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保持率分别为83.24%和64.78%。RHDPE/橡胶试样缺口冲击断裂主要由银纹-空化损伤机理引起的,而PRES试样缺口冲击断裂主要是由银纹-剪切带屈服形变损伤机理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剂 回收高密度聚乙烯 结晶形态 力学性能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DPE/碳纤维网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石素宇 张学锋 +2 位作者 白雨 王利娜 辛长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1,108,共5页
为了提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将碳纤维(CF)梳理成均匀的碳纤维网,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LLDPE复合制备LLDPE/CF复合膜,综合利用热失重分析(TG)、扫描示差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手段分析碳... 为了提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将碳纤维(CF)梳理成均匀的碳纤维网,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LLDPE复合制备LLDPE/CF复合膜,综合利用热失重分析(TG)、扫描示差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手段分析碳纤维网含量对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LDPE膜相比,LLDPE/CF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显著提高并随碳纤维网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碳纤维网质量分数仅为1%时,拉伸强度从10.6MPa提高到28.7MPa,提高了171%,杨氏模量由75MPa增大到1119MPa,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碳纤维网的引入有利于LLDPE/CF复合膜热稳定性能的提高,当碳纤维网含量仅为1%时,LLDPE/CF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与LLDPE相比分别提高了21℃和11℃;碳纤维网的引入促进了LLDPE分子链的结晶,使LLDPE/CF复合膜的结晶度增大,有利于拉伸强度和模量提高;SEM结果显示碳纤维网与LLDPE基体间的界面结合较强,有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聚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碳纤维网 复合膜 热压成型 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充油茶果壳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翔宇 杨逸飞 +2 位作者 徐道春 李文彬 白效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以油茶果壳和不同塑料即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高填充油茶果壳基木塑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塑料... 以油茶果壳和不同塑料即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高填充油茶果壳基木塑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塑料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较优塑料种类后进一步优化制备参数。以壳粉含量、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含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为设计因素,以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为力学性能优化目标,设计L_(9)(3^(4))正交试验,研究了高填充油茶果壳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了较优配方和工艺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当添加塑料为PE-HD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大为34.40 MPa,拉伸强度最大为18.20 MPa,力学性能较优;壳粉含量为65%时,添加7%MAPE的复合材料强度较好,弯曲强度最大为33.66 MPa;优化制备参数组合为壳粉含量55%,MAPE含量5%,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木塑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力学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竹粉表/界面调控的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远贵 孙永平 +2 位作者 柴希娟 徐开蒙 解林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为改善竹粉与非极性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以NaOH溶液及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对竹粉进行协同改性,然后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均匀混合热压制备了竹塑复合材料(BPC)。对改性前后竹粉的化学结构、润湿性及所制备BPC的力学性能、... 为改善竹粉与非极性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以NaOH溶液及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对竹粉进行协同改性,然后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均匀混合热压制备了竹塑复合材料(BPC)。对改性前后竹粉的化学结构、润湿性及所制备BPC的力学性能、断面形貌、吸水性和尺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经NaOH溶液处理的竹粉其亲水性增强,结晶度增加,用MTMS进一步改性后其表面引入了低表面能的Si—CH_(3)基团,竹粉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NaOH与MTMS协同改性竹粉与未改性竹粉制备的BPC相比,其抗拉强度和静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9.5%、28.6%,吸水率由16%下降到8%,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由3.4%下降到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疏水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热管理塑木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欢欢 鄢定祥 +3 位作者 雷军 李瑞清 安云鹏 李忠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5,共8页
塑木复合材料因其显著的性能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户外用塑木复合板在夏季的表面温度过高,存在热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模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一种可被动降温的辐射/反射/导热三重热管理功能的塑木复合板,以高密度... 塑木复合材料因其显著的性能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户外用塑木复合板在夏季的表面温度过高,存在热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模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一种可被动降温的辐射/反射/导热三重热管理功能的塑木复合板,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分别在面层和底层加入二氧化锆(ZrO2)和六方氮化硼(h-BN)以实现热量的三重调控。面层薄膜在太阳波段(0.3~2.3μm)和中红外大气窗口波段(8~13μm)的平均反射率和平均发射率分别达到82.6%和90.6%,加颜料后达到了48.7%的平均反射率和90.6%的平均发射率;底层塑木复合板的面内和垂直导热系数分别为1.89 W/(m·K)和1.71 W/(m·K)。双层复合后的三重热管理功能塑木复合板在户外和室内氙灯模拟测试中可分别达到7.2℃和15℃的温降效果,具有显著的散热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户外塑木复合板的被动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木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辐射 反射 光谱性能 导热系数 被动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玄武岩颗粒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闫锦锦 司军辉 崔志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玄武岩纤维(BF)和玄武岩颗粒(BP)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硬度较高,用于防白蚁高压电缆护套的制造。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和BP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BP、BF和PE-HD,最后通过微型注塑机制... 玄武岩纤维(BF)和玄武岩颗粒(BP)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硬度较高,用于防白蚁高压电缆护套的制造。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和BP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BP、BF和PE-HD,最后通过微型注塑机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PE-HD/BF/B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邵氏硬度计、流变仪等研究复合材料的形态、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与PE-HD相比,BF和BP填料的引入显著增强了PE-HD/BF/B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当BF含量为20份,BP含量为10份时(BF20BP10),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47.51 MPa和3331.39 MPa,分别增加了41.7%和211%,硬度达到70.2HD,明显超出防白蚁电缆对硬度的要求,即大于65HD,因此具有更优异的防白蚁啃食性能。与其它配方相比,BF20BP10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储能模量,较小的损耗因子。因此,PE-HD/BF/BP复合材料的最优配方为BF含量20份,BP含量10份,制备获得的样品具有优异的硬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有望在电缆护套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玄武岩纤维 玄武岩颗粒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料比活化的木质素生物炭对木质素生物炭/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林叶 覃廖青 +1 位作者 梁春媚 冼学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以木质素为前驱体、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利用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碱料比(KOH与木质素的质量比)的木质素生物炭(LBC),并以LBC为填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采用开炼-热压的工艺制备了LBC/HDPE复合材料,对LBC进行了官能团和孔结构表... 以木质素为前驱体、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利用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碱料比(KOH与木质素的质量比)的木质素生物炭(LBC),并以LBC为填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采用开炼-热压的工艺制备了LBC/HDPE复合材料,对LBC进行了官能团和孔结构表征,对LBC/HDPE进行了性能测试。高温炭化后的LBC极性官能团减少,低碱料比时,LBC主要发生微孔造孔行为,高碱料比时,造孔行为进一步加强,且会发生微孔发展成介孔或大孔的扩孔行为,碱料比为5∶1时制备的LB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分别达到1835.48 m^(2)/g和1.34 cm^(3)/g。随着碱料比的提高,LBC在HDPE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得到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微相分离现象减弱,当碱料比为3∶1时,LBC3/HDPE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29.11 MPa、27.87 MPa和7.11 kJ/m^(2)。LBC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料比 木质素生物炭 力学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制备高性能HDPE/h-BN导热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景浚 佘汉文 +3 位作者 郭文帅 陈玉宇 徐百平 谈灵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09,164,共7页
电子元器件的飞速发展对电子设备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使用基于混沌混合原理的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六方氮化硼(h-BN)高导热复合材料,通过微观形貌、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等测试分析,研究了螺杆转速对h... 电子元器件的飞速发展对电子设备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使用基于混沌混合原理的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六方氮化硼(h-BN)高导热复合材料,通过微观形貌、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等测试分析,研究了螺杆转速对h-BN的剥离与分散混合及其对HDPE/h-B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的提升能够改善挤出机对h-BN的剥离分散效果,从而提高导热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当转速为300 r/min时,平面内和平面外方向上的热导率分别达到了7.91和0.38 W/(m·K),与100 r/min时相比,分别提高了7.62%和15.15%,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2.68%和81.63%。此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且无需使用有害试剂,为高效规模化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导热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复合材料 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 螺杆转速 高密度聚乙烯 氮化硼 混沌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杉木木粉增强PE-HD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蠕变性能
12
作者 伏修博 徐海龙 +3 位作者 李利芬 杨小慧 高华 曹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28,154,共8页
针对木塑复合材料(WPCs)在长期负载下的蠕变行为导致力学失效的问题,为明确WPCs的力学性能和蠕变特性,采用两步成型挤出法,制备7种马尾松木粉和杉木木粉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分析和比较两种木粉的添加比例对WPCs的弯曲性能、动态... 针对木塑复合材料(WPCs)在长期负载下的蠕变行为导致力学失效的问题,为明确WPCs的力学性能和蠕变特性,采用两步成型挤出法,制备7种马尾松木粉和杉木木粉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分析和比较两种木粉的添加比例对WPCs的弯曲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短期蠕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数理模型对WPCs蠕变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增强木粉中杉木木粉的含量越高,WPCs的弯曲性能越好,但是蠕变性能变差。杉木木粉在增强木粉中的质量分数为83.3%时,WPCs的储能模量最大,马尾松木粉含量逐渐减少时,WPCs的储能模量和损耗角正切值分别增大和减小。提高马尾松木粉的添加量有效地降低了WPCs在10%应力水平下的24 h应变值。Findley模型和ExpAssoc函数拟合WPCs的蠕变行为效果较好,修正后的ExpAssoc模型模拟效果更优,7种WPCs在10%应力水平下的拟合修正系数R2均在0.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蠕变性能 数理模型 杉木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增韧聚合物的界面粘接判据 被引量:29
13
作者 乔放 朱晓光 +2 位作者 关淑敏 漆宗能 蔡忠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2-67,共6页
运用不同的偶联剂处理硅灰石表面,研究界面粘接状况对HDPE/硅灰石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超韧的HDPE/硅灰石复合物,缺口冲击强度可达480J/m。引入界面相互作用参数B对复合体系界面粘接状况进行定量化表征。... 运用不同的偶联剂处理硅灰石表面,研究界面粘接状况对HDPE/硅灰石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超韧的HDPE/硅灰石复合物,缺口冲击强度可达480J/m。引入界面相互作用参数B对复合体系界面粘接状况进行定量化表征。结果表明,B值愈大,复合体系的界面粘接愈强,增强效果愈好。并且,与通常认为的增加界面粘接对增韧有利的观点不同,过强的界面粘接对增韧有破坏性的影响,适当的界面粘接才能增韧。这是因为适当的界面粘接可以使复合材料形成高能量吸收的损伤机制。由此,首次给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的界面条件判据:存在一临界Bc值,当B<Bc时,复合体系才可能增韧,直至发生脆韧转变,只有同时满足形态条件和界面粘接条件判据,HDPE/硅灰石复合体系才可能同时增强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硅灰石 界面粘接 增韧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动态流变特性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文斌 章耀林 +1 位作者 陈恩惠 张明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88-292,共5页
为了了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特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揭示界面复合机理,该文以竹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铝钛偶联剂、硬脂酸钙润滑剂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密炼机对高密度聚乙... 为了了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特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揭示界面复合机理,该文以竹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铝钛偶联剂、硬脂酸钙润滑剂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密炼机对高密度聚乙烯与竹粉进行密炼混合,在此过程中根据情况添加适量的偶联剂或润滑剂,得到的复合块状材料经冷却破碎后注塑成型,并对注塑试样进行了系列动态流变测试,包括应变扫描、频率扫描,对比了2种温度下的应变扫描下的流变行为。应变扫描结果表明,添加助剂的复合体系比单纯竹粉/HDPE体系在更大的应变范围内属于线性弹性行为,通过低频区域的模量与频率关系的斜率分析表明,添加偶联剂和润滑剂有助于促进竹粉在塑料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动态黏度与损耗黏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偶联剂以及润滑剂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竹粉与聚乙烯塑料之间的界面结合,为木塑复合材料生产过程助剂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温度 测试 竹粉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动态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粉含量对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葛正浩 陈伟博 +2 位作者 元庆凯 袁泥娟 田普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不同比例的竹粉制备竹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其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拉伸强度则先增大后减小。竹粉质量含量为40%,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小值,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采用不同比例的竹粉制备竹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其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拉伸强度则先增大后减小。竹粉质量含量为40%,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小值,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冲击和弯曲强度有所提高,竹粉含量增大,复合材料的熔体指数逐渐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竹粉含量 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 熔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PE-HD/木粉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斌 姜洪丽 +2 位作者 张淑芬 王玉峰 隋小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对Al(OH) 3 阻燃的高密度聚乙烯 /木粉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随木粉和Al(OH) 3 添加量的增加 ,Al(OH) 3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效率增加 ,高木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氧指数达 2 7.1% ,Al(OH ) 3 的阻燃效率达 0 2 0 3。增加木粉含量 ,复合材料... 对Al(OH) 3 阻燃的高密度聚乙烯 /木粉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随木粉和Al(OH) 3 添加量的增加 ,Al(OH) 3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效率增加 ,高木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氧指数达 2 7.1% ,Al(OH ) 3 的阻燃效率达 0 2 0 3。增加木粉含量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明显提高 ;但Al(OH) 3 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 ,而明显提高弯曲强度。增加木粉和Al(OH) 3 的含量 ,均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破坏复合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PE-HD/木粉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阻燃型PE–HD/竹粉木塑复合建筑模板料制备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焱 唐杰 +1 位作者 王东炜 丁舒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竹粉为原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为共混增容剂,以膨胀石墨和三聚氰胺为阻燃剂,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阻燃型PE–HD/竹粉木塑复合材料。当体系中PE-g-MAH的质量分数为3%时,随着竹粉用量增加,复合...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竹粉为原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为共混增容剂,以膨胀石墨和三聚氰胺为阻燃剂,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阻燃型PE–HD/竹粉木塑复合材料。当体系中PE-g-MAH的质量分数为3%时,随着竹粉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改善。与单一组分的阻燃剂相比,膨胀石墨/三聚氰胺复合型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更好,而且阻燃剂的添加不仅未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当PE–HD/竹粉/PE-g-MAH/膨胀石墨/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60/27/3/5/5时,相应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1 MPa,断裂伸长率为340%,缺口冲击强度为53.0 kJ/m^2,吸水率为5.03%,极限氧指数为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竹粉 复合型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塑料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余旺旺 刘芹 +3 位作者 杨晨 刘杰 史跃峰 雷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以小麦秸秆粉(WSP)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苯乙烯(PS)及聚丙烯(PP)等几种塑料为原料,采用挤出加注塑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不同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 以小麦秸秆粉(WSP)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苯乙烯(PS)及聚丙烯(PP)等几种塑料为原料,采用挤出加注塑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不同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吸水性能。结果表明,HDPE基及PP基WPC的静曲强度和静曲模量综合性能最好,ABS基和PS基WPC次之,LLDPE基最差;HDPE基WPC热稳定性最好,其次是LLDPE基和PP基WPC;LDPE基WPC的吸水膨胀率最低,吸水后尺寸稳定性最好,而ABS基WPC最差;浸泡吸水方面,起初阶段,不同WPC吸水率虽然有所差别,但差别不大,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ABS吸水率最大,其次是PS基WPCs,而其它三种WPC的吸水率差距不是特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小麦秸秆粉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MAH对木粉高填充量PE木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伟 吕群 +2 位作者 羊海棠 何田 来国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2,共5页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的总含量为27%(质量分数,下同)、木粉含量为70%、润滑剂为3%为基本配方,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木粉高填充量的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配方中PE-g-MAH的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的总含量为27%(质量分数,下同)、木粉含量为70%、润滑剂为3%为基本配方,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木粉高填充量的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配方中PE-g-MAH的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配方中PE-g-MAH和PE-HD的总含量为27%不变的条件下,随着PE-g-MAH的含量从0增加到27%,制得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12.5MPa增大到34.7MPa,弯曲强度从30.0MPa增大到64.0MPa,冲击强度从3.9kJ/m2增大到14.1kJ/m2,吸水率从2.51%减少到0.04%。红外光谱表明,木塑复合材料中木粉与PE-g-MAH之间形成了酯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回收高密度聚乙烯 挤出成型 木塑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共混速度改善低密度聚乙烯/竹粉复合材料力学与流变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剑斌 袁全平 +2 位作者 黄彪 侯俊峰 杨文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09-314,共6页
该文主要研究共混速度对(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竹粉木塑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LDPE/竹粉复合材料,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材料试验机等详细研究了... 该文主要研究共混速度对(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竹粉木塑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LDPE/竹粉复合材料,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材料试验机等详细研究了共混速度(40,75和100 r/min)对LDPE/竹粉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形态、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LDPE/竹粉复合材料,LDPE、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ethylene,MAPE)和竹粉的质量比控制在65∶5∶30。共混温度和时间分别设定为170℃和10 min。结果表明,添加竹粉可有效增强LDPE的力学性能。LDPE/竹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着共混速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纯LDPE相比,LDPE/竹粉复合材料(40 r/min)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28%和115%;弯曲模量从48.45 MPa降低到40.75 MPa。与LDPE相比,LDPE/竹粉复合材料(40 r/min)的弯曲模量最高增加了238%;缺口冲击强度则从12.8 k J/m2提高到18.27 k J/m2,但仍低于纯LDPE。在相同频率下(1.0 Hz),随着共混速度的增加,LDPE/竹粉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也逐渐下降,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也从0.89%(40 r/min)下降至0.59%(100 r/min)。SEM结果表明,竹粉能均匀分布在LDPE中,提高共混速度使得竹粉表面被大量树脂覆盖,改善了界面性能,使得材料断裂面产生大量的塑性形变,提高了材料韧性和冲击强度。试验结果证实共混速度为100 r/min时,LDPE/竹粉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和较低的吸水率,这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改善提供有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粉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低密度聚乙烯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