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段俊枝 燕照玲 +5 位作者 齐红志 张会芳 陈海燕 杨翠苹 王楠 卓文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73,共8页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水稻抗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生物胁迫(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及其他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RKY转录因子 干旱 高盐度 温度胁迫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纹枯病 稻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地面分辨率的无人机图像监测水稻白叶枯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高源 张亚莉 +2 位作者 张子超 李志勇 邓继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目的】快速无损地监测水稻白叶枯并量化感染程度,从而指导田间作业。【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受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感染的水稻冠层高分辨率图像,提取颜色和纹理特征,分别构建基于颜色、纹理特征以及两者融合的多... 【目的】快速无损地监测水稻白叶枯并量化感染程度,从而指导田间作业。【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受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感染的水稻冠层高分辨率图像,提取颜色和纹理特征,分别构建基于颜色、纹理特征以及两者融合的多元回归模型,对白叶枯感染等级进行预测。探究不同地面分辨率(Ground sampling distances,GSD)对不同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基于颜色特征的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85.9%,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43,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MSE,RRMSE)为19.1%,相比基于纹理特征的模型,R2上升了2.4个百分点,RRMSE增加了4.6个百分点;与单一种类特征相比,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融合的预测模型(R2=89.6%,RMSE=1.06,RRMSE=15.1%)精度有较大的提升;通过构建不同GSD模型发现,当GSD为0.2、0.5或0.8 cm时,模型精度较高,R2均在80%以上。【结论】从无人机捕获的低空遥感图像中提取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可用于监测水稻白叶枯病,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监测水稻白叶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无人机 颜色特征 纹理特征 地面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历年晚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3
作者 朱鹏飞 巫明明 +7 位作者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李孟洋 叶胜海 王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565-1569,共5页
本试验以浙江省历年审定的13个晚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白叶枯病抗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粳22的产量最高,为9 434.7 kg·hm^(-2),浙粳99次之,产量为8 502.4 kg·hm^(-2);在水稻... 本试验以浙江省历年审定的13个晚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白叶枯病抗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粳22的产量最高,为9 434.7 kg·hm^(-2),浙粳99次之,产量为8 502.4 kg·hm^(-2);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方面,浙粳88、浙湖粳25、浙粳78、浙湖粳26、秀水134、嘉花1号、浙粳99和浙粳100的抗病性较好;综合白叶枯病抗性和产量,浙梗99、浙粳100、浙粳78和浙湖粳26等4个品种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优良亲本,加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白叶枯病 产量 晚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4
作者 李荣欣 刘丽 +11 位作者 钟巧芳 杨和生 杨顺发 肖素勤 赵白英 李金璐 陈玲 彭钰婷 李宗鼎 刘梅芳 程在全 殷富有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分别于2023年8月和11月对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等滇西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开展调查。2次共调查8个分布点,其中6个分布点面积不足31 m^(2),这些分布点占分布点总数的75%,说明该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已处于濒危状态。橡胶树、柚木、甘蔗等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与道路扩建是造成疣粒野生稻原生境被破环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抢救性收集125份疣粒野生稻资源,全部纳入国家高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进一步对这些疣粒野生稻资源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均抗水稻白叶枯病,这为水稻抗病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云南西部地区 濒危植物 资源保护 白叶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体系优化
5
作者 凌宇轩 李宜泳 +1 位作者 李瑶 夏志辉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37-542,共6页
为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的优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激动素(Kinetin,KT)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处理不同长度水稻离体叶片,筛选出最优的离体叶片保绿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 为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的优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激动素(Kinetin,KT)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处理不同长度水稻离体叶片,筛选出最优的离体叶片保绿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体系。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激素作为保绿剂,保绿效果均与离体叶片长度密切相关,长度越短保绿效果越好;叶绿素含量相对值数据进一步表明各激素保绿效果最优的分别为0.28 mg·L^(-1)的TDZ,4 mg·L^(-1)的6-BA与4 mg·L^(-1)的KT,其中0.28 mg·L^(-1)的TDZ为最优的水稻离体叶片保绿剂,4 mg·L^(-1)的6-BA与4 mg·L^(-1)的KT的效果相当。以0.28 mg·L^(-1)的TDZ为保绿剂,通过“剪叶法”将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接种5个田间抗性等级的水稻植株的离体叶片,7 d后的结果显示,离体叶片的病斑长度与田间接种病斑长度存在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62+1.32x(R^(2)=0.98)。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离体保鲜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单胞菌噬菌体vB_XaS_HDB2的全基因组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陈惠莹 何嘉欣 +4 位作者 朱斌 黄士轩 周星佑 伍君权 杨美艳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87-2099,共13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防治白叶枯病的化学药剂种类少,效果欠佳且对环境危害大,亟需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剂。噬菌体因...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防治白叶枯病的化学药剂种类少,效果欠佳且对环境危害大,亟需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剂。噬菌体因其裂解细菌的高度特异性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从稻虾田水中分离获得一株水稻黄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vB_XaS_HDB2(HDB2)。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HDB2为长尾噬菌体,头部直径和尾部长度分别为(48±3)nm、(166±8)nm。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HDB2序列长43,697 bp,GC含量为54.31%,含有52个开放阅读框(ORFs)。其中30个为已知功能蛋白,按照不同功能分为DNA代谢、裂解、包装、结构4个模块;该噬菌体含有1个tRNA,不含毒力基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I、蛋白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HDB2属于Septimatrevirus属成员,与噬菌体vB_Xar_IVIA-DoCa8相似度最高(97.74%)。HDB2能够裂解52.9%(9/17)的受测黄单胞菌菌株;一步生长曲线显示,HDB2的潜伏期为3 h,裂解期为5 h,裂解量为44 pfu cell^(-1);HDB2具有较好的温度(4~60℃)和pH(4~11)耐受性。体外抑菌结果显示,感染复数大于0.1时,噬菌体HDB2能有效抑制黄单胞菌Xoo 2086的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纯化并鉴定了一株水稻黄单胞菌噬菌体,为噬菌体技术应用于作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黄单胞菌 水稻白叶枯病 噬菌体 全基因组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喷施药剂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7
作者 刘坚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作业对水稻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泰优390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药械施药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和2个药械处理:T1,无人机喷施;T2,电动喷雾器喷施。结果表明:T1处理药后3 d对稻...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作业对水稻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泰优390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药械施药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和2个药械处理:T1,无人机喷施;T2,电动喷雾器喷施。结果表明:T1处理药后3 d对稻飞虱的防效优于T2,药后7~14 d药械处理的防效无明显差别;T2处理药后3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T1高4.6个百分点,T1处理药后14 d的卷叶率最低;药后T1和T2处理的病情指数均被抑制,较药前分别降低了59.09%和37.50%。综上,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药效见效快和防治效果优等特点,可用于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纹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常态化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忠 沈颖 +5 位作者 梁伟芳 江建锋 徐刚勇 王晓东 陈建兵 杨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57-961,共5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借鉴“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采用“3+X”模式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用20%噻唑锌提早进行预防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延缓田间病害扩展速度,对水稻植株生长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物安全性好。利用此模式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产量比常规防治区增加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ropin B 转基因水稻及其后代抗白叶枯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20
9
作者 华志华 汪晓玲 +2 位作者 薛锐 高振宇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就单株自交繁殖得到的京引119的CecropinB转基因水稻T0代到T5代共6个世代的不同单株株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ecropinB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在后代中出现分离,但能传递到高... 就单株自交繁殖得到的京引119的CecropinB转基因水稻T0代到T5代共6个世代的不同单株株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ecropinB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在后代中出现分离,但能传递到高世代,在T4代中得到两个抗病性提高的株系。从白叶枯病菌侵染抗病性不同的株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ecropinB转基因水稻能抵抗白叶枯病的轻度感染,但要彻底改进转基因水稻抗病性,必须有高水平的杀灭病菌的物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株 白叶枯病 抗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文潮 孙国昌 +3 位作者 徐建龙 俞法明 毛雪琴 金庆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 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 10 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 ,2 0 0 1~2 0 0 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 ,叶瘟平均级分别为 1.4和 1.7级 ,最高级为 5 .0级 ;穗瘟平均级分别为 1.6和 1.3级 ,最高级为 3.0级 ;抗谱频率分别为 70 %和 6 0 % ;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 1.4级 ,最高级为 5 .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 ,浙 10 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 ,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育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水稻 突变体 浙101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严文潮 孙国昌 +4 位作者 俞法明 吴伟 徐建龙 刘庆龙 金庆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8-400,共3页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获得早籼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3-2004年...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获得早籼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3-2004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每公顷产量7189.5 kg,比对照“嘉育293”增产3.7%,表现株型适中,穗、粒、重兼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抗稻瘟病等特点。2002-2004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平均叶瘟0.8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2.6%;白叶枯病4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2005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浙江省第1个通过空间诱变技术选育成功的早籼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稻区作早籼稻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空间诱变同步改良早籼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为改良水稻品种的抗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空间诱变 浙101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浸种对水稻幼苗白叶枯病抗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向妙莲 付永琦 +2 位作者 何永明 黄友明 曾晓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6,共8页
以温229(感白叶枯病)和嘉早312(抗白叶枯病)为材料,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浸种对水稻幼苗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浸种显著降低了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病情指数,对抗病品种的诱... 以温229(感白叶枯病)和嘉早312(抗白叶枯病)为材料,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浸种对水稻幼苗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浸种显著降低了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病情指数,对抗病品种的诱导效果优于感病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r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等酶活性随MeJA浓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MeJA浓度为0.5mmol/L时表现为毒害作用。不同抗性品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对MeJA浸种响应不同,表明MeJA浸种可有效减轻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的发生,其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和MDA的下降与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水稻幼苗 白叶枯病 抗氧化酶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遗传和表达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简玉瑜 陈远玲 +2 位作者 李静 高丽丽 董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TN1发芽种胚 ,获得转基因植株 2株 .转基因水稻T1~T55个世代不同株系 ,对bar基因、抗菌肽基因的遗传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转基因后代株系barR∶barS 大部分符合 3∶1分离比率 .T1、T4...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TN1发芽种胚 ,获得转基因植株 2株 .转基因水稻T1~T55个世代不同株系 ,对bar基因、抗菌肽基因的遗传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转基因后代株系barR∶barS 大部分符合 3∶1分离比率 .T1、T4 转基因株系PCR、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 :T18株有抗菌肽B基因 ;T4 仍有 4个株系有抗菌肽基因 ,其他的株系基因丢失 .T3 1个株系Northern印迹证明抗菌肽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 ;抗菌肽B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有提高 ,抗性能传递到高世代 ,在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抗菌肽B基因 BAR基因 水稻 转基因植株 白叶枯病 遗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进行早籼稻新品种的改良 被引量:18
14
作者 俞法明 严文潮 +4 位作者 毛雪琴 金庆生 李小华 陈蕾 陆艳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4,共6页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对照进行DNA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水稻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损伤,SP1表型不分离,SP2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SP3起逐代选择获得农艺经济性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变异株,从中选出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系;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SSR多态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空间诱变 性状 稻瘟病 白叶枯病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稻种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钱君 张世珖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9-245,252,共8页
2000~2001年鉴定了近300份水稻品种(包括云南省主栽品种、近等基因系材料、基因聚合品种等育种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中对测试的白叶枯病菌系表现抗病的有51个,占供试品种的17%,云南省主栽品种如合系等粳稻品种及籼型杂交稻高度感... 2000~2001年鉴定了近300份水稻品种(包括云南省主栽品种、近等基因系材料、基因聚合品种等育种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中对测试的白叶枯病菌系表现抗病的有51个,占供试品种的17%,云南省主栽品种如合系等粳稻品种及籼型杂交稻高度感病,说明云南省主栽品种多数对白叶枯病系表现感病,近等基因系材料抗感表现不一,基因聚合品种高抗白叶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资源 抗性评价 近等基因系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稻瘟病的抗性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夏小东 袁筱萍 +3 位作者 余汉勇 王一平 徐群 魏兴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3,共5页
对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稻瘟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在这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供试的16个稻瘟病菌系抗谱在70%以上的品种有28个(13.79%),66.50%的品种抗谱在20%-70%之... 对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稻瘟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在这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供试的16个稻瘟病菌系抗谱在70%以上的品种有28个(13.79%),66.50%的品种抗谱在20%-70%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苗期抗谱与成株期叶瘟抗级相关性极显著(r=-0.362 4,P〈0.000 1),而与穗颈瘟抗级的相关不显著.同时,供试品种叶瘟与穗颈瘟的抗级间的相关性也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的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成7类,其中,第3类包括须谷糯等15个品种,抗C、D、E、F群生理小种,抗谱68.8%-87.5%,抗叶瘟和穗颈瘟.而籼稻品种可分为6类,其中,第5类包括桂朝2号等26个品种,高抗E、F、G各群菌株,抗谱为50.0%-87.5%,抗穗颈瘟.以上材料可作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种质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枪将蚕抗菌肽基因导入水稻获抗白叶枯病株系 被引量:33
17
作者 简玉瑜 吴新荣 +3 位作者 莫豪葵 陈凤珍 董春 黄自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发芽种胚,获得转基因植株。经Basta抗性鉴定,应用PCR技术和Southern印迹分折表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T3抗白叶枯病株系Northern印迹分折证明抗菌...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发芽种胚,获得转基因植株。经Basta抗性鉴定,应用PCR技术和Southern印迹分折表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T3抗白叶枯病株系Northern印迹分折证明抗菌肽B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B基因 基因枪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对稻瘟病和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汝谦 徐大高 +2 位作者 纪春艳 何汉生 康必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对广东省将推广的54份杂交稻组合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组合共49个,占90.7%;其中,高抗(抗性比≥91%)组合30个,占55.6%。对稻白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没有高抗(HR)和抗(R)的组合,仅有... 对广东省将推广的54份杂交稻组合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组合共49个,占90.7%;其中,高抗(抗性比≥91%)组合30个,占55.6%。对稻白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没有高抗(HR)和抗(R)的组合,仅有一个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表现为中抗(mR),仅占1.9%,其余53个组合都表现感病,占98.1%。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稻瘟病表现高抗的30个杂交稻组合都不抗白叶枯病,而中抗白叶枯病的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抗性比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抗病性 稻瘟病 稻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艳 王逸超 +5 位作者 樊继伟 卢白关 秦德荣 曹文磊 王萍 徐大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7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孕穗期对44份重点株系进行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孕穗期都表现抗病。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简便、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XA23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条斑病抗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研究了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 1 2个菌株和 2 0个细条病菌株的抗性差异及其对两种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含xa - 5 ,Xa - 7,xa - 1 3,Xa - 1 7和Xa - 2 1等 5个抗性基因的品种 (系 )对绝大多数白叶枯病菌株... 研究了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 1 2个菌株和 2 0个细条病菌株的抗性差异及其对两种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含xa - 5 ,Xa - 7,xa - 1 3,Xa - 1 7和Xa - 2 1等 5个抗性基因的品种 (系 )对绝大多数白叶枯病菌株表现为广谱高抗 ,其中xa - 5 ,Xa- 1 7抗性基因品种兼抗细条病 ,但携带xa - 1 3,Xa - 2 1基因的抗性基因品系则感细条病。进一步表明水稻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是受不同的抗性基因控制的。IRBB3,IRBB4,IRBB5 ,IRBB1 3,IRBB2 1和阿苏稔 (Xa - 1 7) ,丰锦 (Xa - 1 8)等 7个单基因品种对我国的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具有鉴别力 ,划分为 5个小种。依据 2 0个菌株在 1 5个近等基因系上的致病力差异将水稻细条病菌株分为 1 2个致病型 ,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 6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近等基因系 白叶枯病 条斑病 抗性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