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ffect on MHD mixed convection of nanofluid flow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被引量:4
1
作者 SELIMEFENDIGIL Fatih OCAN CBAN Seda OTOP Hakan F.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133-1145,共13页
In this study,magneto-hydrodynamics (MHD) mixed convection effects of Al2O3-water nanofluid flow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for variou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odels of nanofluids.A uni... In this study,magneto-hydrodynamics (MHD) mixed convection effects of Al2O3-water nanofluid flow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for variou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odels of nanofluids.A uniform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as applied to the flow and strength of magnetic field was varied with different values of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Hartmann number (Ha=0,10,20,30,40).Three diffe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odels were used to see the effects of MHD nanofluid flow.Besides,five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between 0°-90° is used for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The problem geometry is a backward-facing step which is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here flow separation and reattachment phenomenon occurs.Mixed typ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f backward-facing step was examined with various values of Richardson number (Ri=0.01,0.1,1,10) and four different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s (Ф=0.01,0.015,0.020,0.025) considering diffe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odels.Finite element method via commercial code COMSOL was used for computations.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enhanced heat transfer significantly.Also increasing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inclination angle increased heat transfer rate.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odel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esence of magnet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nanofluids backward-facing step MHD flow mixed conv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behind a two-dimensional backward-facing step equipped with a semi-porous baffle 被引量:4
2
作者 Hamid-Reza BAHRA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354-3367,共14页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is a critical problem existing in many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In this study,a semi-porous baffle(the root of the baffle is a porous medium and the tip is solid) is placed behi...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is a critical problem existing in many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In this study,a semi-porous baffle(the root of the baffle is a porous medium and the tip is solid) is placed behind the step.The effects of the length of the porous part,and the baffle location on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are studied in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Re=100,200,300,400,500).The effect of the Darcy number of the porous medium on the aforementioned parameters is also investigated.Both the local maximum and average relative Nusselt numbers(divided by the Nusselt of the base case with no baffle at the same Reynolds) and relative pressure drop(calculated as the relative Nusselt number) are repor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adoption of the proper length of the porous medium,the average relative and maximum local Nusselt numbers could be enhanced by 20% and 90%,respectively.Low permeable porous media give better energy transfer.For example,porous media with Da=10^(-5) give 30% better maximum local Nusselt number and about 7% higher average Nusselt nu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same case with Da=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enhanced heat transfer BAFFLE backward-facing step two-dimensional ch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head cavity and submerged nozzle on corner vortices and pressure oscillations in a solid rocket motor with a backward- facing step
3
作者 Hongbo Xu Jie Hu +2 位作者 Chao Huo Yifang He Peijin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405-416,共12页
Taking a C1x motor with a backward-facing step which can generate a typical corner vortex as a reference,a numerical methodology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Based on this methodology,the ... Taking a C1x motor with a backward-facing step which can generate a typical corner vortex as a reference,a numerical methodology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Based on this methodology,the position of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of the motor was computed and analyzed to determine a basic configuration.Two key geometrical parameters,the head cavity angle and submerged nozzle cavity height,were subsequently introduced.Their effects on the corner vortex mo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acoustic pressure downstream of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were analyzed.The phenomena of vortex acoustic coupl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oscillations were further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dominant frequency of pressure oscillations is 5.23%,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umerical methodology built in this study is highly accurate.When the step is located at less than 5/8 of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vortex acoustic coupling occurs,which can increase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s in the motor.Both the vorticity and the scale of vortices in the downstream step increase when the head cavity angle is greater than 24°,which increases the amplitude of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by maximum 63.0%.The submerged nozzle cavity mainly affects the vortices in the cavity itself rather than those in the downstream step.When the height of the cavity increases from 10 to 20 mm,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amplitude under the main frequency increases by 39.1%.As this height continues to increase,the amplitude of pressure oscillations increases but the primary frequency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rocket motor backward-facing step Head cavity Submerged nozzle Large eddy simulation Pressure oscil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影响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多步短时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之红 郄堃 +2 位作者 王健宇 许晗 陈金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模块,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挖掘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高阶连通关系和相邻同类建成区域站点的集群关系,时间序列模块用于表征历史客流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同时,以建成环境和线路作为变量构造新的损失函数,旨在剖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以武汉轨道交通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考虑建成环境和轨道站点高阶连通关系对客流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52.04和29.32,比基线模型降低了22%以上,性能显著优于基线模型;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融合轨道高阶联通关系和建成环境对模型性能的贡献,其中,单步预测任务中,考虑这两种因素使模型性能分别提升了6%和9%,多步预测任务中,分别提升了4%和12%;构造的融合建成环境因素的可解释损失函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使模型具备更好的科学性和可解释性。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管理和列车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客流多步预测 超图时空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影响 可解释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发射燃气流动计算方法及特性研究
5
作者 谢军虎 赵英豪 +2 位作者 杜文强 李浩镕 傅德彬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167,共6页
燃气流动对火箭、导弹发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有效的数值方法模拟发射时燃气流场和载荷特性具有重要价值。为探究火箭、导弹管式热发射时燃气流场特性,围绕发射过程中自由射流和发射管内受限流动状态,分别采用局部时间步长定常模型... 燃气流动对火箭、导弹发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有效的数值方法模拟发射时燃气流场和载荷特性具有重要价值。为探究火箭、导弹管式热发射时燃气流场特性,围绕发射过程中自由射流和发射管内受限流动状态,分别采用局部时间步长定常模型、全局时间步长定常模型和非定常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局部时间步长和全局时间步长能够获得相吻合的燃气自由射流结构,但不同模型获得的发射管内受限燃气流场存在显著差异;局部时间步长定常模型收敛于局部平衡状态,发射管内出现明显雍塞;全局时间步长定常模型收敛于完全发展的无雍塞流动状态;非定常模型则出现先雍塞,而后雍塞区逐渐后移并消失的时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流动 发射管 时间推进法 局部时间步长 雍塞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时步求解格式的感知边界外流场重构方法
6
作者 张海丽 张耀东 +3 位作者 邱海云 陈千寻 许宇阳 周领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2-1285,共14页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求解格式.该求解格式利用前一时步与后一时步的已知数据重构待求时步的水力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证实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证明跨时步求解格式能够从传感数据中提取关键的物理信息,例如管道的摩擦阻力和水力特性,并据此重构出实际管道的流场分布.考虑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噪声影响,并根据对3种滤波方法的比较给出一种推荐方法.此外,还探讨了网格尺寸对流场重构结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变管径的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管径变化系统中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对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干扰进行分析,评估了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敏感性分析结果揭示,该求解格式对于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特征线法 跨时步积分 流场重构 水力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模式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7
作者 丁鹏飞 李卫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1,174,共12页
为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和客流特征差异,以上海市40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构建各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和客流变化特征指标,选取特定时段的上海地铁站客流数据,并采用两步聚类再合成的方法划分出9种站点类型;同时,利用无序多分类... 为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和客流特征差异,以上海市40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构建各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和客流变化特征指标,选取特定时段的上海地铁站客流数据,并采用两步聚类再合成的方法划分出9种站点类型;同时,利用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探讨非常态下站点类型与建成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24个建成环境变量中,道路密度、文化场馆、公共设施、教育学校、公司企业、餐饮服务和酒店宾馆数量等7个指标与非常态下的站点类型显著相关。具体而言,道路密度与多数站点类型显著负相关;文化场馆、公共设施与核心枢纽型、对外交通型站点显著正相关;教育学校对所有站点类型均呈负相关;公司企业对产业型和核心枢纽型站点正相关;宾馆酒店对居住型、对外交通型站点显著正相关;餐饮服务对强传导型、局部联系混合型和居住型站点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复杂性和出行特征的适应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非常态客流 分两步站点聚类 建成环境 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FLOW法在产品装配过程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根保 崔有志 +2 位作者 柳剑 唐贤进 葛红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99-4201,共3页
借鉴可靠性工程理论,运用GO-FLOW法分析产品装配过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装配过程各工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产品装配过程可靠性控制的一般框架模型。以齿轮油泵装配过程为例,建立起齿轮油泵装配过程的GO-FLOW图,并分析其信号流、操作符和... 借鉴可靠性工程理论,运用GO-FLOW法分析产品装配过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装配过程各工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产品装配过程可靠性控制的一般框架模型。以齿轮油泵装配过程为例,建立起齿轮油泵装配过程的GO-FLOW图,并分析其信号流、操作符和运算规则;通过GO-FLOW运算,求出各信号流的故障率和可靠度,找到影响产品装配过程可靠性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GO-FLOW法在产品装配过程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是方便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flow 可靠性分析 装配 多工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镓同质外延及二维“台阶流”生长研究
9
作者 李悌涛 卢耀平 +2 位作者 陈端阳 齐红基 张海忠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如何同质外延生长出具有原子级平整的氧化镓(Ga_(2)O_(3))单晶薄膜,是制备高性能Ga_(2)O_(3)基功率电子器件或紫外光电器件的基础。本文通过金属有机气相外延(MOVPE)技术综合调控外延生长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参数,在Ga_(2)O_(3)衬底上... 如何同质外延生长出具有原子级平整的氧化镓(Ga_(2)O_(3))单晶薄膜,是制备高性能Ga_(2)O_(3)基功率电子器件或紫外光电器件的基础。本文通过金属有机气相外延(MOVPE)技术综合调控外延生长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参数,在Ga_(2)O_(3)衬底上制备了厚度为1.0μm的器件级Ga_(2)O_(3)单晶薄膜(非故意掺杂),对薄膜样品进行了物相、表面形貌、晶体质量和电学性能的研究。该薄膜具有单一β相,呈现出与衬底相同的(100)面择优取向。对Ga_(2)O_(3)薄膜表面形貌进行AFM表征,呈现出典型的台阶流形貌,表面粗糙度0.166 nm,且台阶高度0.6 nm(a/2),表明薄膜具有原子级平整。进一步通过HRXRD双晶摇摆曲线评估Ga_(2)O_(3)薄膜结晶质量,外延膜的FWHM低于单晶衬底,表明外延在晶格匹配衬底上的Ga_(2)O_(3)薄膜质量优于衬底。霍尔效应测试结果表明,Ga_(2)O_(3)薄膜的电子迁移率为92.1 cm^(2)/(V·s),载流子浓度为2.65×10^(16) cm^(-3)。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通过精细化调控温度、压力、Ⅵ/Ⅲ比等关键热力学条件,使核心动力学参数中的横向扩散速率充分大于纵向沉积速率,就有可能在通用的非刻意斜切衬底上实现高长速二维“台阶流”生长。本研究所制备的具有优异晶体质量与电学特性的(100)面同质外延单晶薄膜,在制造高性能Ga_(2)O_(3)功率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镓 同质外延 二维“台阶流”生长 MOVPE 单晶薄膜 原子级平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的多阶明渠工程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大鸣 贾明灏 +4 位作者 张弘强 李彦卿 孙仲谋 栗琪程 熊继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138,共11页
[目的]研究灌区多级阶梯明渠水流的水动力特性及泥沙淤积问题,并评价其对多阶明渠工程的影响.[方法]基于VOF方法,在Flow-3D平台上建立了山东省德州市牛角店输水工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三维多阶明渠水流,对比分析水流... [目的]研究灌区多级阶梯明渠水流的水动力特性及泥沙淤积问题,并评价其对多阶明渠工程的影响.[方法]基于VOF方法,在Flow-3D平台上建立了山东省德州市牛角店输水工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三维多阶明渠水流,对比分析水流流速分布、水面线变化及渠底泥沙淤积情况.[结果]水流流态平稳后,最大流速出现在第二级阶梯上,挟沙水流流速较清水流速大0.50~0.86 m/s;在挑坎及第二级阶梯上,水面线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泥沙主要淤积于挑坎前及第三级阶梯底部,200 s时淤积厚度最高达0.143 mm.[结论]在牛角店输水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行中,适当加固第二级阶梯渠底,提升第二级侧墙高度,并通过调控下游水位以保证灌渠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阶明渠 三维数学模型 flow-3D 流速分布 水面线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跌坎消力池三维水流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11
作者 钟振宇 陈柏雨 蒋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533-9541,共9页
泄洪消力池水流流态对有效削弱下泄水流能量,保障枢纽结构安全及其下游河道河岸稳定与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以向家坝枢纽高低跌坎式出流消力池为例,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 泄洪消力池水流流态对有效削弱下泄水流能量,保障枢纽结构安全及其下游河道河岸稳定与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以向家坝枢纽高低跌坎式出流消力池为例,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自由表面追踪模型,建立用于复杂固壁边界条件下具有大自由液面变形的强非线性水气二相流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坝面泄洪射流及其在消力池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向家坝枢纽单池泄洪水流运动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对比坝面泄洪射流产生的消力池下泄水流流态及表孔与中孔坝面时均压强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验证本数值计算模型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表孔、中孔单独泄洪及表、中孔联合泄流情景下消力池射流形态、水流结构及消力池与尾坎水面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对高低跌坎式出流底流消能消力池,在相同泄洪流量条件下,不同的表、中孔坝面泄洪调度方式显著影响消力池淹没射流的三维水流运动结构;表、中孔联合泄流可实现多层多股射流的强烈掺混、有效耗散下泄水流能量、降低消力池及尾坎水面波动;所建立的三维湍流运动数值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高速射流及消力池水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跌坎消力池 坝面泄洪射流 水气二相流 水流运动特性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台阶分离流中柔性薄膜变形与流固耦合研究
12
作者 林艺鹏 薛晓鹏 王汉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3-1063,共11页
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量纲一弯曲刚度γ的二维薄膜在前台阶分离流中的变形、拍动及相应的流固耦合特性。薄膜特征长度与台阶高度相同,基于来流速度和薄膜长度的雷诺数为640,γ由0.9000至0.0001逐渐减小。研究结... 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量纲一弯曲刚度γ的二维薄膜在前台阶分离流中的变形、拍动及相应的流固耦合特性。薄膜特征长度与台阶高度相同,基于来流速度和薄膜长度的雷诺数为640,γ由0.9000至0.0001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当0.700≤γ≤0.900(区间Ⅰ)时,薄膜处于稳定小幅弯曲状态;当0.080<γ<0.700(区间Ⅱ)时,自由端开始出现小幅摆动,运动轨迹为往复直线运动,当0.300≤γ<0.700时,薄膜拍动频率随γ减小逐渐接近理论固有频率,之后远离固有频率;当0.060≤γ≤0.080(区间Ⅲ)时,流体力与薄膜自身恢复力接近平衡,薄膜重新回到稳定状态;当0.001≤γ<0.060(区间Ⅳ)时,薄膜发生大幅波浪式拍动,产生周期性脱落的拍动诱导涡,拍动频率随γ减小而减小;当γ从0.001继续减小至0.0001(区间Ⅴ)时,薄膜最终出现临近贴壁现象。其中,在区间Ⅰ、Ⅱ、Ⅲ和Ⅳ,薄膜能显著提高前台阶上表面回流区高度;在区间Ⅳ,薄膜波浪式拍动显著抑制了台阶上表面的分离流,台阶上表面压力系数显著减小;在区间V,薄膜几乎无法对台阶流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薄膜控制分离流流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 前台阶分离流 柔性薄膜 量纲一弯曲刚度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车道横向阻断场景交通流建模及仿真误差分析
13
作者 涂彭越 白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0-610,共11页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以单车道行人穿越场景为例对运行轨迹、交通流特征、车辆控制状态3类交通分析指标的随机收敛性和仿真步长敏感度进行定量讨论。结果表明:200仿真样次能较好兼顾模型精度和分析效率(平均误差<2%),仿真步长改变主要对车辆停车及避障控制相关指标产生明显影响(最高误差43%)。在指标可靠度方面,平均速度、减速度均值、控制状态切换频次以及自由/跟驰状态时间占比具有较好的评估一致性,随机误差和仿真步长的影响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间断流 横向阻断 交通评估指标 仿真误差 仿真样次 仿真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黏度对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密封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晓暄 王冰清 +4 位作者 李运堂 李想 许好好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7,共10页
针对油膜水污染下斯特封密封性能难预测的问题,建立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对比分析3种典型液压油不同含水率下密封的行为和性能,探讨参考黏度、黏温系数和黏压系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获得净泄漏量、摩擦功耗与油品黏度3... 针对油膜水污染下斯特封密封性能难预测的问题,建立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对比分析3种典型液压油不同含水率下密封的行为和性能,探讨参考黏度、黏温系数和黏压系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获得净泄漏量、摩擦功耗与油品黏度3个参数和含水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油品黏度对油水两相密封性能有重要影响,不同品牌液压油含水后其密封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在油包水流型下,增大含水率时油水混合物黏度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回程液膜空化抑制泄漏,进程反向泵吸控漏减摩,密封性能有效提升;净泄漏量和摩擦功耗与液压油参考黏度、黏温系数和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性能设计与预测的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封 油水两相流 油品黏度 密封性能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时间匹配算法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5-1197,共13页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在传统常规串行交错(CSS)时间匹配算法及现有改进方案子循环常规串行交错(SCSS)的基础上,提出SCAS时间匹配算法,采用自适应方案确定计算时间窗及预定耦合点,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对其精度进行保证;最后,该文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建立二维瞬态单分区分匝绕组模型,并将所提算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与传统CSS算法相比SCAS算法的流场及温度场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0.45%,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在效率方面,SCAS算法总体计算效率较CSS算法提高了近20倍。同时,为了说明所提算法的工程价值,该文搭建基于110 kV变压器绕组模型的温升实验平台,将SCAS时间匹配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SCAS算法与实验达到稳态时最大绝对误差为2.7 K;在计算效率上,本文所提算法的计算效率较传统算法提升约46倍,计算步数约为传统的1/47,减少了计算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αATS的油浸变压器瞬态温升降阶自适应变步长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56-6666,I0030,共12页
针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瞬态温升计算效率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本征正交分解-αATS(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adaptive time stepping based onαfactor,POD-αATS)降阶自适应变步长瞬态计算方法。首先,推导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 针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瞬态温升计算效率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本征正交分解-αATS(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adaptive time stepping based onαfactor,POD-αATS)降阶自适应变步长瞬态计算方法。首先,推导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的有限元离散方程;其次,采用POD降阶算法改善传统瞬态计算中存在的条件数过大及方程阶数过高的问题;同时对于瞬态计算中的时间步长选择问题,提出适用于非线性问题的αATS变步长策略;然后,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基本结构建立二维八分区数值计算模型,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基于110 kV绕组的温升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全阶定步长算法在流场和温度场中的精度几乎相同,且流场计算效率提升约45倍,温度场计算效率提升约38倍,计算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点在温升实验中同样得到验证,说明该文所提算法的准确性、高效性及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TS变步长算法 本征正交分解降阶方法 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足运动微观视角下单列行人流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户佐安 曾添 +3 位作者 杜俊 魏易东 王士博 马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6,共12页
为从双足运动的微观视角直接呈现行人的移动特性,本文分析行人连续交替步伐行为的运动机理,建立单列行人流迈步运动模型,模拟行人位置在迈步周期内的非线性变化过程。模型根据行人重心和双足中心相对位置,将每次迈步周期内的迈步过程分... 为从双足运动的微观视角直接呈现行人的移动特性,本文分析行人连续交替步伐行为的运动机理,建立单列行人流迈步运动模型,模拟行人位置在迈步周期内的非线性变化过程。模型根据行人重心和双足中心相对位置,将每次迈步周期内的迈步过程分为单支撑与双支撑阶段,并根据双足瞬时速度具备的波形时序特性,确定迈步周期内任意时刻的位置坐标。基于单列行人流实验数据,标定单列行人流迈步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每个行人根据前向距离确定下一次迈步运动所需的步长与步时,并进一步考虑行人的迈步调整行为,避免与前方行人发生踩踏。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呈现行人迈步运动的微观特性,并复刻了基本图与时空特性;根据行人迈步速度的波形特征,本文基于模拟结果计算步进动力学特性参数,发现行人在面对拥挤空间时,倾向于采用低步长与低步频的迈步风格;模型呈现人群同步自组织现象,发现全局密度为1.9 ped·m^(-1)时,同步现象发生概率最高。行人迈步模型的有效建立,可为行人运动状态评估与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动力学 迈步运动 单列流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正则化Gauss-Newton迭代算法的ECT图像重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立峰 陈达 刘卫亮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求解图像重建问题属于非线性问题,并且存在严重的不适定性。为提高图像重建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正则化Gauss-Newton迭代算法的ECT图像重建方法。针对标准正则化Gauss-Newton迭代算法在图像重建中存在的不收敛... 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求解图像重建问题属于非线性问题,并且存在严重的不适定性。为提高图像重建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正则化Gauss-Newton迭代算法的ECT图像重建方法。针对标准正则化Gauss-Newton迭代算法在图像重建中存在的不收敛问题,引入了两步迭代方法;改进了正则化矩阵,提高了解估计的精确度;考虑到Gauss-Newton算法对迭代初值的依赖性,加入了同伦算法。最后,进行仿真和静态实验,并与线性反投影(LBP)算法、Landweber算法、Tikhonov正则化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图像重建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电容层析成像 两步正则化 Gauss-Newton迭代算法 正则化矩阵 同伦算法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仿真及实验
19
作者 孙业明 李驹 +2 位作者 苏天一 王俊尧 李瑞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07,626,共7页
针对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小、回流流量多等问题,结合锥形流管和溢流坝阶梯式结构的阻流作用,研制了一种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对锥形阶梯流管的流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和锥形无阶梯... 针对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小、回流流量多等问题,结合锥形流管和溢流坝阶梯式结构的阻流作用,研制了一种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对锥形阶梯流管的流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和锥形无阶梯无阀压电泵进行了流场仿真对比,制作了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实验样机,测量不同频率和驱动电压下两种泵的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当驱动电压峰峰值为180 V、驱动频率为18 Hz时,锥形无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流量最大为6.20 ml/min,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最大为8.04 ml/min,与锥形无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相比泵最大输出流量提升了29%,验证了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能有效抑制锥形流管中的回流现象,且相比于无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具有更好的输出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阀压电泵 锥形阶梯流管 有限元仿真 流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控制的海洋流线自适应步长算法研究
20
作者 李忠伟 焦方涛 +3 位作者 李永 曾伟 杨俊钢 崔伟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10,共11页
海洋流场的流线构造与放置对于认识和理解海洋流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流线绘制过程中,积分步长的选择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流线放置效果。固定步长算法由于无法适应曲率不断变化的情形往往不被采用,以往自适应步长流线算法存在自由度低... 海洋流场的流线构造与放置对于认识和理解海洋流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流线绘制过程中,积分步长的选择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流线放置效果。固定步长算法由于无法适应曲率不断变化的情形往往不被采用,以往自适应步长流线算法存在自由度低以及多尺度适用性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次将信息熵引入到步长计算中,提出了信息熵控制的海洋流线自适应步长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计算流场信息熵得到熵场,然后依据熵值大小将流场划分为高熵区域和低熵区域,并为每个积分点赋予新的步长,使得流场可以根据变化剧烈程度自适应调整步长大小,即高熵区域(变化剧烈的区域)步长较小,低熵区域(变化平缓的区域)步长较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显著增加变化剧烈区域的积分点数目和流线条数,更好地绘制特征处的流线细节,同时在不会影响放置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非重要区域的积分点数目和流线条数以提高计算效率,相比以往自适应步长算法显著提高了步长调节的自由度以及尺度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度的海洋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流场 信息熵 自适应步长 流线放置 数值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