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 approach to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被引量:2
1
作者 H Ebrahimi MOLLABASHI A H MAZINAN H HAMI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8-105,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ealize a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 approach for a clas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with parallel-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along with sliding mode control techniqu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ealize a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 approach for a clas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with parallel-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along with sliding mode control technique.The proposed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 approach consists of two parts.In a word,the first part provid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and the fast convergence response,as long as the second one improves transient response.In this research,the genetic algorithm in line with the fuzzy logic is designed to calculate constant controller coefficients and optimize the control effor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sign is demonstrated by servo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with DC motor simul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parallel-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Robust Servo Control for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 of Tank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Darui Lin Xiuye Wang +1 位作者 Yimin Wang Guolai Y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26-342,共17页
A tracking stability control problem for the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 of moving tank based on adaptive robust servo control is addressed.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wo types of possibly fast timevaryin... A tracking stability control problem for the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 of moving tank based on adaptive robust servo control is addressed.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wo types of possibly fast timevarying but bounded uncertainty within the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model parameter uncertainty and uncertain nonlinearity.First,the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as an uncertain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that can reflect the practical mechanics transfer process of the system.Second,the dynamical equation in the form of state space is established by designing the angular tracking error.Third,the comprehensive parameter of system uncertainty is designed to estimate the most conservative effects of uncertainty.Finally,an adaptive robust servo control which can effectively handl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omplex nonlinearity and uncertainty is proposed.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under the practical physical condition is validated through the tests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This paper pioneer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al nonlinearity and uncertainty of the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 in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tracking stability control problem,and validates the advanced servo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experime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robust servo contro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nonlinearity compensation system uncertainty Vertical electric stabiliz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 considering dynamic eddy-effect
3
作者 邓江明 陈特放 陈春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16-1724,共9页
An 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a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LIM)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was developed. First, to maintain t-axis secondary component flux constant with consideratio... An 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a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LIM)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was developed. First, to maintain t-axis secondary component flux constant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specially dynamic eddy-effect(DEE) of the SLIM, a instantaneously tracing compensation of m-axis current component was analyzed. Second,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based on Taylor-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hird, an effective kind of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and compensate the undesired load vibrations, then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 system could be guarantee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an SLIM control system was performed, and it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adaptive compensation scheme with NDOB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speed dynamical response and minimize speed ripp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ternal load coupled vibrations and unavoidable feedback control variables measured errors, i.e., current a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SLIMs) current compensation adaptive control dynamical response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uper-Twisting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涛 黄景春 +1 位作者 周行之 金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3,共9页
在无传感器控制宽调速范围内,传统super-twisting二阶滑模观测器算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存在转子位置估计误差随速度变化而发生抖动的问题.为减小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并提升电机调速控制性能,本文基于双曲函数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观测器,并设... 在无传感器控制宽调速范围内,传统super-twisting二阶滑模观测器算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存在转子位置估计误差随速度变化而发生抖动的问题.为减小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并提升电机调速控制性能,本文基于双曲函数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观测器,并设计定子电阻的在线辨识方案,同时开发扰动电压观测器以在线估计逆变器非线性引起的失真电压;最后,通过电机硬件在环实验测试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位置估计误差减小7.6%,速度估计精度提高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改进super-twisting算法 定子电阻在线辨识 逆变器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双目视觉的腐蚀钢材表面三维重建
5
作者 邢佶慧 魏妍婧 +2 位作者 胡灿昱 陈爱国 杨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3,共9页
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无法实现对金属腐蚀形貌的高精度三维重建,探索一种既高效又精确的金属腐蚀形貌重建技术,是准确评估腐蚀金属构件断裂性能的重要前提。提出将双目结构光技术引入钢材腐蚀检测领域,采用互补格雷码技术结合4步相移法设... 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无法实现对金属腐蚀形貌的高精度三维重建,探索一种既高效又精确的金属腐蚀形貌重建技术,是准确评估腐蚀金属构件断裂性能的重要前提。提出将双目结构光技术引入钢材腐蚀检测领域,采用互补格雷码技术结合4步相移法设计条纹结构光编码图案,并求解相位。基于绝对差值求和(SAD)算法完成亚像素绝对相位的立体匹配,为补偿非线性相位误差提出了适用于4步相移法的被动校正法,结合主动相位误差补偿方法进行相位误差修正。对钢腐蚀样品进行重建,并与激光测量仪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腐蚀深度测试相对误差在26.42%以下,证明了双目立体视觉三维重建系统重建腐蚀钢材表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结构光 4步相移 互补格雷码 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轩 蔡炬 +5 位作者 张洪波 张敏 万峰 杜杰 刘娇 张倩武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NN)的均衡器在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NN进行再训练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光通信系统。迁移学习通过将初始系统(源域)训练的NN模型中的一部分参数应用于新环境(目标域... 【目的】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NN)的均衡器在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NN进行再训练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光通信系统。迁移学习通过将初始系统(源域)训练的NN模型中的一部分参数应用于新环境(目标域)下的NN模型,仅需使用少量的训练数据即可实现目标域模型的快速重构,但是该方法需要在所有源域中找到最佳源域进行迁移以获得良好的性能,且当目标域变化后需重新寻找最佳源域,这会消耗大量的训练资源。【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作为均衡器,通过特定源域训练和多源域训练两个过程交替更新网络参数,然后针对新环境下的光通信系统进行微调,只需使用少量的初始训练数据即可适应传输系统的变化,且无需寻找最佳源域即可实现良好的性能。【结果】文章在5通道50-GBaud波分复用(WDM)双偏振16阶正交幅度调制(DP-16QAM)的光传输系统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综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仅需使用35%的目标域数据进行多源域迁移学习,即可具有比再训练方法更好的性能。同时,与再训练和单源域迁移学习相比,多源域迁移学习的Q因子分别提高了0.82和0.18 dB。【结论】因此,多源域迁移学习方案更适合于实际的光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非线性损伤补偿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补偿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嵌波 赫东锋 卢珺琪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触针式轮廓仪测量时传感器中杠杆转动所带来的非线性误差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多采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和补偿,随着触针式轮廓仪测量范围的增大,多项式误差补偿方法存在较大的残余误差,为此提出一种... 触针式轮廓仪测量时传感器中杠杆转动所带来的非线性误差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多采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和补偿,随着触针式轮廓仪测量范围的增大,多项式误差补偿方法存在较大的残余误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多项式的触针式轮廓仪误差补偿方法。首先,建立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的非多项式误差模型;然后,以标准球作为标准器,结合Pratt圆拟合最小二乘法以及Levenberg-Marquardt寻优算法,实现模型参数的标定;最后,利用标定获得的参数对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进行补偿。对半径为4.7625 mm钢球的轮廓度测量数据误差进行补偿,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多项式误差模型能比传统多项式模型更有效地减小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另外,通过不同半径标准球的标定和补偿试验表明,采用同一标准球获得的标定参数可以应用于不同曲率半径曲线测量时的非线性误差补偿,证明了该补偿方法可以用于复杂轮廓测量时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轮廓仪 传感器 非线性误差 误差补偿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侧间隙的弧齿锥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孙莉 刘峰峰 +1 位作者 杨光荣 刘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的中央传动弧齿锥齿轮系统,展开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八自由度的弧齿锥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模型降阶技术和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对量纲一化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通过时域响应、相平...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的中央传动弧齿锥齿轮系统,展开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八自由度的弧齿锥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模型降阶技术和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对量纲一化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通过时域响应、相平面图和Poincare图等分析了齿侧间隙、啮合频率与支承刚度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侧间隙增大会导致弧齿锥齿轮副轮齿间产生显著的非线性冲击现象,迫使齿轮系统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系统振动响应从单周期运动逐渐过渡到多周期运动,最终进入混沌运动状态,尤其在齿侧间隙140~160μm内更显著;啮合频率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与系统固有频率密切相关,随着啮合频率的增大,系统振动响应经历了周期运动-混沌运动-周期运动的变化;提高支承刚度对于增强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支承刚度过小会增加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齿侧间隙 非线性动力学 集中质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电能质量优化策略
9
作者 肖永超 康家玉 +2 位作者 刘宝泉 孙博阳 于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12-3720,共9页
光伏并网系统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组成的交流微电网中使用了大量的非线性元件,当微电网中带有大量非线性负载时,易使微电网系统的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产生谐波污染。为减小微电网系统并网对受纳电网的干扰,基于LCL并网逆变器结构,通过... 光伏并网系统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组成的交流微电网中使用了大量的非线性元件,当微电网中带有大量非线性负载时,易使微电网系统的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产生谐波污染。为减小微电网系统并网对受纳电网的干扰,基于LCL并网逆变器结构,通过PI+重复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在同时满足跟踪速度和精度基础上,实现对指令电流的追踪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谐波电流、补偿无功功率。在复合控制基础上,考虑了光伏输出功率、负载功率突变,研究微电网与电网之间在不同模式下传输的不同功率,结果表明在该复合控制下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依旧可以实现双重功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策略实现了谐波补偿和无功补偿,同时向电网传输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 非线性负载 谐波补偿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VSI非线性影响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电流传感器MTPA控制策略
10
作者 许观达 肖飞 +2 位作者 连传强 郭力源 刘计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31-3142,共12页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可充分利用磁阻转矩,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但无论是公式法还是高频信号注入法,均需要安装至少两个相电流传感器以获得电机的电流信息。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在电流传感器故障条件下的容错控制能力...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可充分利用磁阻转矩,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但无论是公式法还是高频信号注入法,均需要安装至少两个相电流传感器以获得电机的电流信息。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在电流传感器故障条件下的容错控制能力,同时降低系统制造成本,该文提出了一种无需电流传感器的MTPA控制策略。该策略仅使用一个速度控制器,通过公式法计算电机的dq轴控制电压指令。为提高运行效率,降低逆变器非线性影响,采用平均值补偿法对电压源型逆变器(VSI)进行非线性补偿,提高了MTPA控制精度和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性能与有电流传感器的MTPA方法接近,稳态时工作电流矢量幅值误差不超过1%,而未考虑VSI非线性补偿的传统方法最大误差超过30%,平均误差大于15%。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动态性能,并对电机参数变化具备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无电流传感器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非线性补偿策略
11
作者 周国祥 王邦继 +1 位作者 王梦轩 许琨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0-2642,共13页
针对伺服系统在高开关频率应用下逆变器死区非线性效应引起的电流谐波畸变问题,提出无死区双调制波脉冲宽度调制(PWM)和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基于反并联二极管的续流特性,在互补驱动脉冲之间加入驱动空缺区以避免死区时... 针对伺服系统在高开关频率应用下逆变器死区非线性效应引起的电流谐波畸变问题,提出无死区双调制波脉冲宽度调制(PWM)和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基于反并联二极管的续流特性,在互补驱动脉冲之间加入驱动空缺区以避免死区时间的引入。其次通过向直轴注入斜坡电流来获取逆变器非线性特性所对应的误差电压,采用线性迭代插值法来求解逆变器非线性误差电压与电流幅值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逆变器非线性误差电压的在线补偿。同时阐述了引入死区时间后再进行补偿和无死区双调制波PWM的区别,对两者解除占空比限制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增加输出电压的线性调制区,消除由死区时间导致的输出占空比限制,有效地抑制了高开关频率逆变器死区非线性效应导致的电流谐波畸变。此外所提策略易于实现,无需额外的控制环路计算,可适用于更高开关频率的伺服驱动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逆变器死区非线性 死区消除 非线性补偿 误差电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农用车辆发动机水泵气密性检测研究
12
作者 刘兴亚 尹斌 +3 位作者 廉洁 王胜 李赫 余永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249,共8页
为提高农用车辆发动机生产线检测效率,研究采用多光路视觉成像与非线性光照补偿方法对发动机水泵气密性进行准确检测,并开发基于混合对抗3DCNN的气泡视频检测算法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通过可变形深度卷积网络和迁移学习的目标检... 为提高农用车辆发动机生产线检测效率,研究采用多光路视觉成像与非线性光照补偿方法对发动机水泵气密性进行准确检测,并开发基于混合对抗3DCNN的气泡视频检测算法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通过可变形深度卷积网络和迁移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提升微小气泡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更新数据集的3DCNN模型的平均查准率(mAP)、平均查全率(AR)和平均精度(AP)分别提高至92.39%、95.01%和95.25%,这说明定期更新训练数据集对提升模型的识别精度和适应性有积极影响。将TDD—Net融入3DCNN模型检测发动机水泵壳体气密性,平均查准率、平均查全率和平均精度分别提高至96.27%、97.72%和96.37%,表明深度学习模型在集成先进结构中能够有效提升图像识别、分类等任务的准确度和鲁棒性。为农用车辆发动机水泵气密性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车辆发动机 水泵 气密性检测 非线性光照补偿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 可变形卷积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MMC-STATCOM非线性智能控制策略
13
作者 张天艺 王跃 +1 位作者 李润田 武鸿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8-2949,I0079-I0081,共15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onary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MMC-STATCOM)是高压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关键设备,其传统线性控制器性能会因运行点的大范围变化而恶化。针对该...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onary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MMC-STATCOM)是高压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关键设备,其传统线性控制器性能会因运行点的大范围变化而恶化。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非线性智能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输出函数、坐标变换,将不做任何简化的3阶MMC-STATCOM非线性模型转化为一个可控的Brunovsky标准型线性系统,并通过数学理论证明了该模型满足精确线性化条件。然后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配置其反馈增益矩阵,利用积分滑模控制计算其平衡点。最后通过状态反馈使各个状态变量快速收敛至平衡点。将该控制策略与传统PI控制、LQR状态反馈控制通过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暂态稳定性、鲁棒性,尤其适用于运行环境发生大扰动时。此外,该控制策略的设计过程可以拓展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柔性交流输电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补偿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 滑模控制 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图像角度传感器补偿技术
14
作者 杨德升 万璞 +3 位作者 张靖 李鑫 刘音序 王凤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1,66,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光电编码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光斑中心点的角度传感器。随着旋转轴转动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在底板上形成一个光斑,利用摄像头采集这个光斑的图像,通过高斯拟合法计算出光斑的中心点坐标,... 为了解决现有光电编码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光斑中心点的角度传感器。随着旋转轴转动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在底板上形成一个光斑,利用摄像头采集这个光斑的图像,通过高斯拟合法计算出光斑的中心点坐标,进而转换成对应的旋转角度。利用多项式拟合算法对采集到的角度—像素坐标之和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采用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对传感器存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斯过程回归算法进行补偿后,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从7.745降低至2.840,测量精度达到了0.79°,其迟滞性、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为±2.71%,2.502像素/(°)和2735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角度传感器 高斯拟合法 多项式拟合 高斯过程回归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变器非线性在线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15
作者 杨公德 陈宇翔 颜朝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4-3265,共12页
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源型逆变器存在死区时间、导通/关断延迟以及开关管导通压降等非线性因素,导致电机定子电流发生畸变,影响电机运行性能。为此,根据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特点,在电压源型逆变器模型参数未知且无需额外硬件电路的情况下... 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源型逆变器存在死区时间、导通/关断延迟以及开关管导通压降等非线性因素,导致电机定子电流发生畸变,影响电机运行性能。为此,根据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特点,在电压源型逆变器模型参数未知且无需额外硬件电路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逆变器非线性在线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分析逆变器非线性因素与电机相电压之间的关系,构建直、交轴扰动电压补偿模型;其次,采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参考电流准确判别定子电流极性,解决电流过零点附近极性不易判断的问题;然后,基于逆变器非线性因素引起的平均扰动电压理论,通过交轴电流误差直接提取逆变器非线性因素引起的扰动电压,并对电压矢量进行在线补偿,以减小逆变器非线性对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性能的影响;同时,根据电流无差拍控制原则,采用三矢量调制策略,降低电流纹波;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载工况下,所提方法有效抑制了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时相电流中的5次、7次电流谐波,改善了定子电流总谐波畸变率,提高了电流正弦度,且有效避免了谐波平面下的复杂计算过程,具有实现方式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为永磁同步电机牵引驱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非线性 在线补偿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扰动电压 交轴电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外差的相位误差校正方法
16
作者 张淼 王孝军 +2 位作者 雷经发 赵汝海 李永玲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868,共10页
在多频外差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中,相位误差严重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外差的相位误差校正方法。首先对投影设备进行非线性校正,使用多项式逆向推导输出光强和输入光强关系,利用该多项式对输入相移条... 在多频外差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中,相位误差严重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外差的相位误差校正方法。首先对投影设备进行非线性校正,使用多项式逆向推导输出光强和输入光强关系,利用该多项式对输入相移条纹图像进行反演校正;并提出高斯自适应双边滤波算法,用于对相机拍摄的相移条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随后对处理后的图像使用相移法生成截断相位,通过优化正向构造连续辅助相位和逆向推导截断相位级数约束过程进行绝对相位恢复。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非线性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了74.58%和77.65%,有效降低了绝对相位的非线性误差。此外,所提方法对相位跳跃性误差的抑制效果明显,得到的点云模型表面更加平滑,且在测量标准块阶梯高度差时,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降至0.034mm和0.38%,提升了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投影 多频外差 非线性误差校正 图像去噪 相位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新型角度传感器补偿技术
17
作者 赵伦 张靖 +3 位作者 周路遥 季丹 尹蝶 普春芬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0,共5页
针对现有霍尔角度传感器、光电编码器等存在编码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角度传感器,主要由激光器、摄像头、转盘和转轴组成,转轴带动转盘转动时,转盘上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在摄像头中的成像上形成光斑,利用二阶矩... 针对现有霍尔角度传感器、光电编码器等存在编码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角度传感器,主要由激光器、摄像头、转盘和转轴组成,转轴带动转盘转动时,转盘上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在摄像头中的成像上形成光斑,利用二阶矩法识别出光斑中心点坐标,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旋转角度值。利用傅里叶级数拟合法对旋转角度与光斑中心点坐标进行拟合分析,以确定传感器的非线性特性。并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NN)对传感器存在的非线性问题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经WNN补偿后,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从2.39降低至1.56,测量精度达到了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传感器 小波神经网络 二阶矩法 傅里叶级数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角度传感器及其非线性补偿技术
18
作者 颜昌沁 张靖 +3 位作者 万璞 杨德升 李鑫 刘音序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电阻式、磁式等角度传感器存在磨损严重、易受电磁干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光斑图像识别的角度传感器,采用灰度重心法计算出光斑的中心点像素坐标,根据光斑中心点像素坐标来计算当前输入的角度值。采用傅里叶曲线拟合... 为了解决传统电阻式、磁式等角度传感器存在磨损严重、易受电磁干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光斑图像识别的角度传感器,采用灰度重心法计算出光斑的中心点像素坐标,根据光斑中心点像素坐标来计算当前输入的角度值。采用傅里叶曲线拟合法,将中心点像素坐标和输入角度值拟合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并采用改进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对输入、输出曲线存在的非线性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进行非线性补偿后的角度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1.017,降低了1.069。其迟滞性、灵敏度、分辨率和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2.65%、2.428/(°)、2560像素/(°)和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传感器 灰度重心法 傅里叶曲线拟合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优负载优化与最大效率跟踪控制方法
19
作者 耿宇宇 陈华国 王涛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4,共12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因忽略逆变器与整流器损耗,仅考虑补偿网络最优负载,导致最大效率点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小最优负载偏移的最大效率跟踪和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与各部分输出电压、电流之...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因忽略逆变器与整流器损耗,仅考虑补偿网络最优负载,导致最大效率点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小最优负载偏移的最大效率跟踪和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与各部分输出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建立非线性整流桥负载等效模型,揭示整流二极管压降对负载转换的影响机制。之后构建纳入逆变器和整流器损耗的系统效率量化模型,定量分析系统效率随负载变化的特性,对比仅考虑补偿网络损耗时的效率特性,减小最优负载偏移误差。同时,分析补偿元件参数变化对逆变器输出阻抗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补偿电容参数优化的零电压开通实现方法。然后,在副边采用基于Buck-Boost电路的阻抗匹配技术进行最大效率跟踪控制,在原边增加一个Buck电路调节逆变器输入电压,实现输出电压稳定控制。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将逆变器与整流器损耗纳入整体系统效率分析后,系统仍然存在最大效率点,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策略使最优负载偏移误差降低24.6%,最大效率提高1.1%,且在较宽的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逆变器零电压开通运行,整体系统效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并实现恒压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最优负载偏移 非线性整流桥负载 最大效率追踪 补偿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编程非线性补偿的斜坡电压发生器
20
作者 刘志存 富雅琼 +1 位作者 钱璐帅 陈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共7页
恒定斜率的线性斜坡电压经过电容后,可以生成小于1 nA的校准电流,而电流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斜坡电压发生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非线性补偿的斜坡电压发生器,采用可控电流源对电容进行充电,获取非线性补偿信号,并结合... 恒定斜率的线性斜坡电压经过电容后,可以生成小于1 nA的校准电流,而电流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斜坡电压发生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非线性补偿的斜坡电压发生器,采用可控电流源对电容进行充电,获取非线性补偿信号,并结合多个模拟开关实现两个相同通道的交替补偿,从而生成更加平滑的斜坡电压。与过去基于两个数模转换器的斜坡电压发生器相比,所提发生器大大缩短了补偿时间,扩展了斜率的可调范围;同时,通过电容充电生成的线性斜坡克服了数模转换器补偿信号非线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基于电容充电非线性补偿方法的斜坡电压发生器在斜率控制和斜坡平滑性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数模转换器的补偿方法,并且经过电容充电非线性补偿后的斜坡电压平滑性相对提升了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电压发生器 非线性补偿 模拟开关 可控电流源 数模转换器 电容充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