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haping force for deformed casing repairing with hydraulic rolling reshap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1
作者 Hong-Fei Li Min Luo +2 位作者 Ting-Ting Xu Qiao-Zhen Li Cong-Jian H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745-2757,共13页
Hydraulic rolling reshaper is an advanced reshaping too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sing deformation,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When it is used for well repair operation,the reshaping force provided by ... Hydraulic rolling reshaper is an advanced reshaping too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sing deformation,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When it is used for well repair operation,the reshaping force provided by ground devices is generally determined by experience.However,too large reshaping force may destroy the deformed casing,and too small reshaping force may also prolo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affect the repairing effect.In this paper,based on Hertz contact theory and elastic-plastic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shaping,and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formed casing and reshaper,we propose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reshaping force required for repairing deformed casing by hydraulic rolling reshaper.Meanwhile,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numerical method of hydraulic rolling reshaper repairing deformed casing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several examples.On this basis,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the reshaping force,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each parameter is explored by orthogonal simulation test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shaping force in on-site construction,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improvement of the shap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rolling reshaper Reshaping force Deformed casing Casing reshaping Hertz contact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香鱿鱼卷预调理食品的研发
2
作者 黄韬睿 王莹 +2 位作者 江祖彬 王小平 王鑫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共7页
该研究以市售鱿鱼和市售各类调味料为原料,从调味料的配比、主料的烹制方法、产品的杀菌工艺3个方面对鱼香鱿鱼卷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调味料的最优配比为精盐4 g、醋10 g、糖20 g、酱... 该研究以市售鱿鱼和市售各类调味料为原料,从调味料的配比、主料的烹制方法、产品的杀菌工艺3个方面对鱼香鱿鱼卷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调味料的最优配比为精盐4 g、醋10 g、糖20 g、酱油10 g、姜末和蒜末各15 g、鱼眼葱20 g、泡辣椒30 g、鲜汤200 g。对主料采用煮制、蒸制、炸制3种不同熟制方式熟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优熟制方式为炸制;将最优熟制方式处理后的鱿鱼卷抽真空分装后采用3种不同杀菌方式处理,在相同储存条件下储存,观测并记录样品品质变化情况,以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值、pH值为指标,确定最佳杀菌方法为微波杀菌。该工艺条件处理下的预调理鱼香鱿鱼卷保质期长且色香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调理食品 鱼香味型 鱿鱼卷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的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
3
作者 康守强 杨得济 +2 位作者 王玉静 王庆岩 谢金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6,共13页
针对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振动数据分布差异大,单一用户数据量少且多个用户间数据不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的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不同深度的自编码器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压缩为散点图,实现特征增强;利用无监... 针对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振动数据分布差异大,单一用户数据量少且多个用户间数据不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的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不同深度的自编码器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压缩为散点图,实现特征增强;利用无监督二元回归模型确定第一预测时间,构建分段退化标签;提出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学习算法,各用户构建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并将其参数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采用多任务学习框架,一次聚合多用户同种工况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批量归一化层参数统计信息计算一次聚合模型间相似度,引入权重更新机制指导模型参数二次聚合,减少不同工况模型间的负迁移现象并学习有益的全局知识,最终形成针对各工况的个性化预测模型。经试验验证,所提方法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可实现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寿命预测,并且预测的平均得分与不考虑数据隐私的集中式学习方法相当、相较于联邦平均算法平均得分提高0.2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多尺度特征提取 联邦学习 个性化 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频脊线的滚动轴承阶次分析故障诊断
4
作者 张小丽 范攀锋 +3 位作者 李贤耀 王保建 梁旺 王芳珍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针对变转速状况下部分设备难以安装转速计而导致转速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基于阶次分析的无转速计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同时针对振动信号处理中时频脊线提取精度不高、轴承转频脊线识别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快速路径优化算法的多时频脊... 针对变转速状况下部分设备难以安装转速计而导致转速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基于阶次分析的无转速计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同时针对振动信号处理中时频脊线提取精度不高、轴承转频脊线识别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快速路径优化算法的多时频脊线提取方法和基于脊线拟合优度指标的转频脊线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快速路径优化算法可以抑制相邻时刻频率跳变的特点,提高时频脊线提取精度;其次,通过计算脊线拟合优度值的方法从所提取的多条时频脊线中识别出转频脊线;最后利用识别的转频脊线结合阶次分析,对滚动轴承故障实验振动信号进行分析,验证所提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脊线识别 阶次分析 变转速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FEEMD与相似度量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
5
作者 马军 李祥 +1 位作者 秦娅 熊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6,共15页
针对快速集合经验模态分解(fast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FEEMD)方法信噪分离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化FEEMD与相似度量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建立基于最小包络熵的目标优化函数,并利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 针对快速集合经验模态分解(fast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FEEMD)方法信噪分离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化FEEMD与相似度量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建立基于最小包络熵的目标优化函数,并利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确定FEEMD的模型参数后,利用优化后的FEEMD将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残余项,融合形态波动一致性偏移距离(morphology fluctuation conformance deviation distance,MFCDD)指标筛选有效分量进行重构,最后对重构信号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完成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峭度分量选取方法、改进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联合豪斯多夫距离与峭度值方法,信噪比分别平均提升了1.75、12.2639、2.0605 dB,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0.0078、0.0430、0.0656,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提取出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特征提取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相似性 北方苍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混合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6
作者 唐友福 李澳 +2 位作者 刘瑞峰 姜佩辰 丁涵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准确地跟踪和预测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对于保障工业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模型在变工况下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混合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引入添加SE... 准确地跟踪和预测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对于保障工业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模型在变工况下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混合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引入添加SENet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滚动轴承退化阶段的深层特征;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将所提特征分解为趋势项和随机项,分别输入到相关向量机和添加时序模式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中进行预测,并选用瞪羚优化算法对预测模型的未知参数寻优;将所建模型应用于滚动轴承加速退化试验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滚动轴承的剩余寿命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剩余寿命预测 瞪羚算法 时序模式注意力机制 长短时记忆网络 相关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样本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算法
7
作者 宋存利 王子卓 时维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滚动轴承时域信号时难以充分提取特征、故障样本稀少及模型泛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增强卷积神经网络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连续小波变换将轴承振动信号转化为二维时频图像,以便可...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滚动轴承时域信号时难以充分提取特征、故障样本稀少及模型泛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增强卷积神经网络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连续小波变换将轴承振动信号转化为二维时频图像,以便可视化其特征。然后,通过数据增强扩充样本数据,提升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的泛化性。为提高特征提取和模型泛化能力,使用MixConv将ConvNeXt V2模型的7×7卷积层重构为不同大小的并行卷积核,增强多尺度特征提取效果;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提升关键特征识别能力。该模型在凯斯西储大学、东南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的故障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不同故障的识别率均为100%,与目前常用的7个模型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故障识别准确率最高,具有较强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注意力机制 连续小波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钢冷轧过程前滑计算及影响分析
8
作者 李学通 郭子飞 +1 位作者 王俭辉 申光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前滑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计算精度差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仿真模型,并结合某钢企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刚性体轧辊及弹性体轧辊在不同压下率、轧辊直径、摩... 为了解决传统前滑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计算精度差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仿真模型,并结合某钢企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刚性体轧辊及弹性体轧辊在不同压下率、轧辊直径、摩擦因数、屈服强度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前滑的影响规律;最后,对仿真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考虑到原有Fink模型特征,引入一个新的修正系数完成对前滑模型的修正,建立了基于超高强钢的连轧前滑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前滑计算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从200%左右下降到20%以内,因此,该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随着压下率增大,轧辊直径、摩擦系数及轧件屈服强度减小,轧制变形区前滑值均有所减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从刚性体转换为弹性体时,轧制变形区内前滑区长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超高强钢 前滑模型 数值模拟 摩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口制退器对弹丸尾翼稳定装置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王飞 代小强 +2 位作者 杜韩东 冉秀忠 谢兰川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6,共6页
为探究发射过程中弹丸在炮口制退器中的运动以及尾翼翼片受复杂气流的影响情况。采用动网格技术,在Fluent软件中建立带制退器的炮口流场三维计算模型,对尾翼稳定弹丸出炮口过程形成的复杂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滚转角下制退器内翼... 为探究发射过程中弹丸在炮口制退器中的运动以及尾翼翼片受复杂气流的影响情况。采用动网格技术,在Fluent软件中建立带制退器的炮口流场三维计算模型,对尾翼稳定弹丸出炮口过程形成的复杂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滚转角下制退器内翼片的压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受炮口制退器内复杂气流的影响,翼片表面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翼片两侧平均压差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0~45°滚转角下,尾翼两侧的最大平均压差随弹丸滚转角的增大而减小,0°滚转角时翼片受气流影响最大。计算结果对弹丸尾翼稳定装置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口制退器 炮口流场 尾翼 动网格 滚转角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列车时刻表一体化优化研究
10
作者 李超 唐金金 +3 位作者 白紫熙 赵晴晴 董秋含 邵欣昀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4,共11页
为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条件下降低列车运行成本,确保列车运行图的可行性,重点针对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时刻表一体化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车底出段时空路径规划问题用于确定车底的出段位置及其驶入正线车站的到达时间,时刻表问题用于... 为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条件下降低列车运行成本,确保列车运行图的可行性,重点针对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时刻表一体化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车底出段时空路径规划问题用于确定车底的出段位置及其驶入正线车站的到达时间,时刻表问题用于确定担当运输任务列车的到发时刻。车底出段时空路径及时刻表的合理性是列车运行图可行性的重要保障。引入列车区间运行模式作为状态维度,构建描述车底运行的时空状态网络。基于此,进一步考虑客流需求与列车运行约束,以最小化列车运行成本与乘客出行成本为目标,实现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列车时刻表的一体化优化。通过拉格朗日松弛,将原问题转化为经典的最短路搜索问题,并提出启发式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以重庆地铁3号线为例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基于经验编制得到的列车运行计划,该模型与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列车运行计划的总成本降低2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出段时空路径 列车时刻表 时空状态网络 启发式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Modification of the Rolling Force Prediction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小兰 张迪生 +1 位作者 梁启宏 胡浩平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In rolling process, the rolling forc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e precision of the predicted rolling forc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ecision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By using adaptive control theory and fusing the... In rolling process, the rolling forc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e precision of the predicted rolling forc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ecision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By using adaptive control theory and fusing the measured and predicted data, the precision of the predicted rolling force is gradually improved. This system has been used in plant for more than one year, and the result of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has steady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high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rolling four high mill automatic gauge control bender rol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浮式风机纵摇及其抑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继生 王军磊 +1 位作者 李浩然 王芳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梳理了风浪荷载单独作用与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的纵摇响应规律,总结了调谐质量阻尼器、波浪能利用装置以及船用减摇设备等外加阻尼装置对浮式风机的减摇效果,揭示了不同减摇措施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各装置未来在控制策略、布置形式以及应... 梳理了风浪荷载单独作用与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的纵摇响应规律,总结了调谐质量阻尼器、波浪能利用装置以及船用减摇设备等外加阻尼装置对浮式风机的减摇效果,揭示了不同减摇措施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各装置未来在控制策略、布置形式以及应用对象等研究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纵摇 减摇 调谐质量阻尼器 波浪能利用装置 船用减摇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多重不确定性滚动优化调度
13
作者 张明光 高燕霞 +1 位作者 张飞祥 王海滨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2,共11页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滚动优化调度方法,结合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将其转化为运行经济性,从而构建了RIES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求解系统不确定度;下层通过模型收益基准值,将不确定性量化...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滚动优化调度方法,结合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将其转化为运行经济性,从而构建了RIES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求解系统不确定度;下层通过模型收益基准值,将不确定性量化,确保模型运行收益不低于期望值,实现调度动态化.通过调整模型的水平因子,得到不同的调度方案,从而获得不同的调度收益期望值.决策者可根据对风险的规避程度,选择合适的调度方案.最后,对改进IEEE33节点配电网、19节点热网及20节点天然气网组成的RIES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场景下,与确定性模型相比,鲁棒模型可将系统规避风险的程度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源协调调度 滚动优化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源-荷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磨损与接触疲劳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顺顺 王文健 +1 位作者 汪渊 丁昊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贝氏体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与珠光体钢轨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不同因素(显微组织、服役条件、环境介质)对贝氏体钢轨磨损及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基于化学成分调控与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的稳定残余奥氏体组织制备,贝氏体钢轨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贝氏体钢轨在腐蚀、高低温等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le定理的推广和Rota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燮华 《应用数学》 CSCD 1997年第1期111-113,共3页
本文将经典的Rolle定理推广到一类微分算子,并对哑演算中Rota提出的至今尚未解决的广义Taylor展开式的余项估计问题所派生的问题作了研究.
关键词 rollE定理 Rota问题 余项估计 哑演算 微分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CEEMDAN与CCJC的滚动轴承故障冲击特征提取
16
作者 张亢 曹振华 +2 位作者 刘鹏飞 陈向民 牛晓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247,共8页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成分复杂多样,且受噪声和传递路径的影响,导致从中提取表征故障的周期性冲击成分难度很大。对此,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成分复杂多样,且受噪声和传递路径的影响,导致从中提取表征故障的周期性冲击成分难度很大。对此,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良好的非平稳非线性数据处理能力,首先将原始轴承振动信号中的各种成分予以分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系数跳变准则(Correlation Coefficient Jump Criterion,CCJC)区别以故障周期性冲击成分为主的分量,以及以噪声和转频成分为主的分量,并通过二次分解二次重构的方式,最大限度去除噪声与转频相关成分,最终得到提纯的滚动轴承故障周期性冲击信号。通过对滚动轴承故障仿真信号和基准数据的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高效提取轴承故障周期性冲击成分;对滚动轴承实验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并与经典方法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优势及其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振动信号 周期性冲击特征 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相关系数跳变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提取联合ACMD的变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17
作者 李燕文 马萍 +3 位作者 王聪 梁城 张浩然 张宏立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变转速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受转速波动影响,故障特征易受到噪声和其他无关分量干扰导致时频面模糊,故障特征提取困难。自适应调频模态分解(Adaptive Chirp Mode Decomposition,ACMD)作为新提出的非平稳信号处理算法,可有效分析... 变转速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受转速波动影响,故障特征易受到噪声和其他无关分量干扰导致时频面模糊,故障特征提取困难。自适应调频模态分解(Adaptive Chirp Mode Decomposition,ACMD)作为新提出的非平稳信号处理算法,可有效分析时变非平稳信号。ACMD需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确定瞬时频率(Instantaneous Frequencies,IF),提取IF的准确性对最终分析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ACMD的基础上,引入脊提取理论,提出基于多时频曲线提取算法(Multiple Time-Frequency Curve Extraction,MTFCE)提取IF的多时频自适应调频模态分解(Multiple Time Frequency ACMD,MACMD)方法。首先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包络处理,并通过MTFCE提取其包络图中的IF作为预设频率输入到ACMD算法,然后对包络信号进行ACMD分解,最后根据分解得到的各个信号分量的IF和瞬时幅值(Instantaneous Amplitude,IA)信息构建高分辨率的时频表示,以实现时变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通过分析模拟信号和实测变转速下滚动轴承故障信号可知,该方法能有效诊断时变转速下滚动轴承故障,减少噪声干扰,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变转速 滚动轴承 脊提取 多时频自适应调频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R(Roll to Roll)方式制作25μm/25μm COF精细线路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尊奇 张胜涛 +8 位作者 何为 莫芸绮 周国云 倪乾峰 金轶 何波 陈浪 王淞 林均秀 《印制电路信息》 2009年第9期41-45,共5页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和液晶显示器IC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COF(Chip on Film)技术的应用市场得到了迅速扩大。按照片式减成方法制作的线宽/线距在50μm/50μm以下的精细线路,常常会出现导线过细或断线等缺陷。论文采用目前先进的RTR(Roll t...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和液晶显示器IC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COF(Chip on Film)技术的应用市场得到了迅速扩大。按照片式减成方法制作的线宽/线距在50μm/50μm以下的精细线路,常常会出现导线过细或断线等缺陷。论文采用目前先进的RTR(Roll to Roll)生产工艺,选用12μm铜箔、15μm干膜,使用玻璃菲林进行图形转移,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精细线路品质的曝光能量、显影速度、蚀刻速度、蚀刻压力等因素进行优化试验。以精细线路的线宽和蚀刻系数作为评价标准,找出最佳参数,并分析了蚀刻压力对精细线路的影响机理。将最优化参数应用到生产中,使25μm/25μm的COF精细线路的成品率提高20%。最终实现25μm/25μm的COF精细线路的小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R 精细线路 COF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力场耦合条件下T型圆管通道内流体热混合机理研究
19
作者 李桉琦 苏博 +1 位作者 林梅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2,共15页
针对海洋动力平台和船舶动力装置中T型圆管通道内冷热流体间的热混合机理尚不清楚的问题,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支管布置方式高温高压工况下(运行压力为10 MPa,进口流体温差为275 K,摇摆雷诺数为41 500)的多力场耦合T型圆管通道内流... 针对海洋动力平台和船舶动力装置中T型圆管通道内冷热流体间的热混合机理尚不清楚的问题,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支管布置方式高温高压工况下(运行压力为10 MPa,进口流体温差为275 K,摇摆雷诺数为41 500)的多力场耦合T型圆管通道内流体热混合机理进行数值研究。利用提出的混合系数定量评价了不同布置方式下T型圆管通道内流体混合效果,利用均方根温度定量评价了不同布置方式下T型圆管通道管壁处温度脉动情况。结果表明:剪切层和尾迹区内涡结构与温度场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同机制,且涡脱落频率和温度脉动频率基本相同,脱落频率为19.3 Hz;附加惯性力引起T型圆管通道内涡结构和温度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周期性变化,加速了流体混合过程,削弱了浮升力和重力引起的热分层现象,同时增大了流体域内温度波动,长度约为10.2 D(D为主管内径);与对应的静止工况相比,支管竖直向上、水平和竖直向下布置时,摇摆条件下混合系数分别增大了10.8%、18.3%和27.8%;摇摆条件竖直向下布置时,管壁处温度均方根峰值最大为0.16,约为静止工况的2倍。因此,支管竖直向上布置时,热混合效果最好,热分层现象最弱,在实际应用中应被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圆管通道 浮升力 摇摆条件 热混合机理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管三辊行星旋轧工艺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20
作者 练魏正辉 岳峰丽 +3 位作者 蔡玲 崔海涛 刘劲松 陈传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针对三辊行星旋轧工作环境密闭、铜管形变及缺陷无法实时感知等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TP2铜管轧制状态全景感知系统构架,将三辊行星旋轧轧机、柔性水冷系统和超声检测设备等映射到虚拟环境中。通过对铜管三辊行星旋轧工艺数... 针对三辊行星旋轧工作环境密闭、铜管形变及缺陷无法实时感知等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TP2铜管轧制状态全景感知系统构架,将三辊行星旋轧轧机、柔性水冷系统和超声检测设备等映射到虚拟环境中。通过对铜管三辊行星旋轧工艺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准确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线监控轧后管坯的壁厚变化与裂纹数量,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报警,实现了对三辊行星旋轧工序实际生产情况的完整复现与智能监控。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密铜管材智能制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2铜管 三辊行星旋转轧制 数字孪生 实时监控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