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在前向激光散射颗粒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反演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会玲 韩星星 +2 位作者 赵蓓 高冰 汪加洁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31,共14页
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优化是前向激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待测颗粒群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的情况,由于反演过程中的寻优参数成倍增加,反演计算量成指数增大,传统反演算法存在寻优效率快速下降,鲁棒性和反演... 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优化是前向激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待测颗粒群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的情况,由于反演过程中的寻优参数成倍增加,反演计算量成指数增大,传统反演算法存在寻优效率快速下降,鲁棒性和反演精度迅速恶化等问题。通过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在多维函数求解寻优中的特性,针对前向激光散射法中颗粒粒径分布反演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数形式的自适应概率阈值和非线性变化的收敛因子,提高了鲸鱼优化算法在反演寻优过程中平衡全局搜索以及局部寻优的能力。通过反向学习方法进行初始化以及借助贪婪原则进行个体更新,可以实现对颗粒粒度分布的精确快速反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在不同程度随机噪声下服从正态分布、Rosin-Rammler分布和Johnson'S_(B)分布的单峰及多峰分布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与反演精度。将该算法应用于聚苯乙烯标准颗粒群的实验测量,得到了很好的反演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抗噪性能和测量准确性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激光散射 群智能优化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颗粒粒度分布 多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2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3
作者 李小军 张誉潇 +1 位作者 荣棉水 倪萍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7-2252,共16页
基于散射场理论的水平竖向谱比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正演算法建立了地表HVSR与场地土层特性的联系,通过与地震动地表观测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然而,当前的HVSR大多采用传统确定性的反演方法... 基于散射场理论的水平竖向谱比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正演算法建立了地表HVSR与场地土层特性的联系,通过与地震动地表观测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然而,当前的HVSR大多采用传统确定性的反演方法,导致反演结果具有明显的不唯一性,且难以评估其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针对土层速度结构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可以实现反演参数不确定性的评估。该方法将贝叶斯原理与地震动的水平竖向谱比(earthquake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简称EHV)正演算法相结合,以强震动观测记录的S波成分作为数据源,实现了场地土层结构的反演。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场地土层速度结构,并能够对反演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竖向谱比(HVSR) 强震动观测记录 贝叶斯反演方法 土层速度结构 井上井下谱比(SBSR) 正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的正演模拟分析与复杂岩性划分
4
作者 徐大维 李琼 +1 位作者 陈子杰 何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3-793,共11页
油气勘探的研究对象逐渐转为复杂油气藏,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为典型的内陆盐湖沉积,蚌湖向斜的潜三段的复杂砂泥岩薄互层储层构造需要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勘探技术支持实际生产。为此,开展基于测井的正演模拟分析与复杂岩性划分。首先,... 油气勘探的研究对象逐渐转为复杂油气藏,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为典型的内陆盐湖沉积,蚌湖向斜的潜三段的复杂砂泥岩薄互层储层构造需要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勘探技术支持实际生产。为此,开展基于测井的正演模拟分析与复杂岩性划分。首先,基于原始测井数据分析计算岩性数据,分析含不同流体砂岩(含水砂岩、含油砂岩以及干层砂岩)的岩性特征,根据褶积理论建立4种不同楔形正演模型,研究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其次,基于K-均值算法用已知测井岩性数据重构岩性曲线,利用密度属性对自然伽玛值进行修正,进一步划分岩性;最后,设计潜三段4油组连井地质模型,研究储层厚度变化、含流体变化对振幅的影响。模型分析及实例表明,K-均值算法可有效划分盐岩、砂岩和膏泥岩三种岩性,预测准确度为90.4%,基于高分辨率的测井信息建立的正演仿真模型与实际地质特征一致。因此,利用测井数据重构岩性曲线建立仿真正演模型,对盐泥互层以及薄层砂岩的反射特征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湖向斜 K-均值算法 正演模拟 自然伽玛 岩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方程模型降阶和精细积分算法的瞬变电磁三维快速正演
5
作者 鲁凯亮 岳建华 +2 位作者 周建美 苑俊峰 樊亚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1-503,共13页
模型降阶算法因其高效的计算性能在瞬变电磁三维正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以往研究针对电磁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模型降阶,使用一个大范围特征值构成的对角矩阵替代正演系统,需要预先计算Krylov子空间阶数和最优偏移γ。这种方法导致... 模型降阶算法因其高效的计算性能在瞬变电磁三维正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以往研究针对电磁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模型降阶,使用一个大范围特征值构成的对角矩阵替代正演系统,需要预先计算Krylov子空间阶数和最优偏移γ。这种方法导致Krylov子空间阶数较大,造成额外的计算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模型降阶算法:首先,使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有限单元法对关断电流后的瞬变电磁控制方程进行空间离散;然后,根据控制方程系数矩阵和空间分布的初始场向量构建位移逆Krylov(SAI-Krylov)子空间;最后,将原始控制方程投影到SAI-Krylov子空间,即可得到降阶后的控制方程,通过求解小维度控制方程即可快速计算瞬变电磁响应。该算法无需预先指定Krylov子空间阶数,通过优选偏移γ和残差阈值tol,可以避免Krylov子空间阶数过大造成的额外计算成本。典型地电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数值精度的条件下,文中方法所需的Krylov子空间阶数更小,对于待求解未知量数目为百万级别的瞬变电磁正演问题,能够实现分钟级的快速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控制方程模型降阶 精细积分算法 非结构四面体网格 快速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滤波天线单元优化技术研究
6
作者 陈俊达 武杰 +3 位作者 赵加宁 卢佩 杨若洋 张海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0,共5页
在滤波天线单元的设计中,由于涉及多维参数优化,传统的电磁仿真方法不仅求解速度较慢,而且难以在复杂的参数空间中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精度和性能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结合正向预测与逆向优化... 在滤波天线单元的设计中,由于涉及多维参数优化,传统的电磁仿真方法不仅求解速度较慢,而且难以在复杂的参数空间中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精度和性能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结合正向预测与逆向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对天线单元的性能进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在多参数空间中对滤波天线单元进行全局优化。仿真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单元S21参数在通带11.5~16.5 GHz的平均值提高了82.65%,并具有均匀的带内响应。此外,S21在中心频率14 GHz的传输幅值的平均值优化后提升了87.5%,显著提升了传输幅度,并使传输相移更加线性。优化后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天线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在传输效率、频率响应方面的改善,为滤波天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正向预测 逆向优化 滤波天线 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加速器的三维卷积前向算子优化
7
作者 姬晨晨 陈永青 韩孟之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目前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NN)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其能够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更丰富、更具判别性的特征信息,在处理3D数据、特征提取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二维(2D)数据到3D数据的转变导致了卷积运算的数据量和计算量... 目前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NN)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其能够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更丰富、更具判别性的特征信息,在处理3D数据、特征提取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二维(2D)数据到3D数据的转变导致了卷积运算的数据量和计算量均呈指数级增长,对计算资源和时间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会导致训练和推理过程更加耗时,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3D数据时尤为明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国产加速器的隐式卷积算法,对3D卷积的前向计算过程进行优化。首先,该算法结合了硬件特点和并行化思路,利用索引直接访问所需计算的数据地址,无须开辟新的内存空间,大幅节省内存开销;其次,考虑到国产加速器具有高度并行的计算结构和丰富的计算资源,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结合国产加速器的计算能力和架构特点,采用一系列特定的异构并行优化算法,加速3D卷积前向算子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自研算子性能远超国产计算平台现有算子的最优性能,在多数情况下与NVIDIA V100之间的能效比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卷积 国产加速器 隐式卷积算法 索引机制 前向算子优化 并行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纯追踪控制算法在智能农机中的应用
8
作者 祁春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74-77,共4页
为提高智能农机作业效果,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践应用,提出以SOA算法优化改进纯追踪控制算法,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经仿真试验,改进后的算法实时跟踪路径的最大误差为3 cm,平均误差为2 cm,且在行驶1 m时,横向误差快速趋于0,极大改善跟... 为提高智能农机作业效果,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践应用,提出以SOA算法优化改进纯追踪控制算法,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经仿真试验,改进后的算法实时跟踪路径的最大误差为3 cm,平均误差为2 cm,且在行驶1 m时,横向误差快速趋于0,极大改善跟踪精度,优化效果明显。实车验证中,农机实际作业行驶的平均误差为7.5 cm,表明智能农机在实际田间作业的精度完全满足要求,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高精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农机 纯追踪控制算法 前视距离 SO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infrared Spectral Detec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ybean Fat Acids Based on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1
9
作者 CHAIYu-hua PANWei NINGHai-l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In the paper, a method of building mathematic model employing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is presented,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chemical measured values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 In the paper, a method of building mathematic model employing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is presented,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chemical measured values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is established. In the paper, quantitative mathematic model related chemical assayed values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acquire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are taken as input of network with the content of five kinds of fat acids tested from chemical method as output, weight values of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are trained by genetic algorithms and detection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of soybean is built. A kind of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ed by genetic algorithms is designed in the paper. Through experiments, all the related coefficients of five fat acids can approach 0.9 which satisfies the preliminary test of soybea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infrared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s SOYBEAN fat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扫类连环多分类算法
10
作者 曾繁慧 王莹 +1 位作者 汪培庄 孙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多分类问题,基于因素空间理论中因素显隐的思想,在扫类连环分类算法基础上,定义类别的合并,提出因素显隐的合并扫类连环分类方法,给出算法步骤,并用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定义类别的两两组合,提出因素显隐的两两扫类连环分类方法,给... 为解决多分类问题,基于因素空间理论中因素显隐的思想,在扫类连环分类算法基础上,定义类别的合并,提出因素显隐的合并扫类连环分类方法,给出算法步骤,并用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定义类别的两两组合,提出因素显隐的两两扫类连环分类方法,给出算法步骤,并用数值算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因素显隐的差额绝对值方法解决两个算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决策类别分不开的问题;对UCI数据集中3个实例与支持向量机作了算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合并扫类连环分类方法、两两扫类连环分类方法实现了因素显隐,分类算法的精确度优于支持向量机。多分类学习的因素显隐研究结论拓展了因素空间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空间 因素显隐 扫类连环分类算法 合并扫类连环分类算法 两两扫类连环分类算法 差额绝对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正问题模型和模因算法的ECT图像重建
11
作者 颜华 徐利娟 +1 位作者 王伊凡 周英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818,共6页
为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的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正问题模型和模因算法的图像重建算法,即Im-MA算法。通过对灵敏度矩阵进行平滑滤波和降维处理,改进正问题模型。使用L_(2)范数作为数据拟合的测度,并将全变差作为正则项,构建目标函... 为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的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正问题模型和模因算法的图像重建算法,即Im-MA算法。通过对灵敏度矩阵进行平滑滤波和降维处理,改进正问题模型。使用L_(2)范数作为数据拟合的测度,并将全变差作为正则项,构建目标函数,将图像重建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和天牛须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模因(memetic algorithm,MA)算法求解目标函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Landweber算法相比,Im-MA算法的重建误差更小,且重建图像与真实分布更加接近。Im-MA算法为解决ECT逆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正问题模型 模因算法 灵敏度矩阵 降维 平滑滤波 全变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交叉口信号延误的超路径规划方法
12
作者 杜牧青 鞠姿彦 李大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8-1388,共11页
城市道路中交叉口信号周期性变化会导致车辆出行的不确定延误,为降低车辆在交叉口处产生的信号延误,以路段旅行时间和交叉口期望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路径规划方法.首先,根据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概率分布函数,推导出车辆在... 城市道路中交叉口信号周期性变化会导致车辆出行的不确定延误,为降低车辆在交叉口处产生的信号延误,以路段旅行时间和交叉口期望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路径规划方法.首先,根据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概率分布函数,推导出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期望等待时间和转向比例计算公式;其次,引入标号设定算法构建高性能超路径规划方法;最后,将改进的超路径规划方法应用于南京新街口区域的路网,通过最优超路径集合分析证实其适用性.研究表明:与最短路出行策略相比,车辆遵循基于超路径规划方法的出行策略,在行进过程时从最优超路径集合中选择变换的行驶路线可降低67.1%的交叉口信号延误和22.3%的总旅行时间;此外,超路径出行策略可优化路网中的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实现流量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信号配时 概率分布函数 转向延误 扩展的前向星结构 标号设定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N路由的多通路精准灌溉系统布局设计
13
作者 王新科 高瑞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5,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智能灌溉装备的综合作业效率,从多通路实施与精准化控制角度展开布局设计。以灌溉系统的作业原理及田间信息获取特征为出发点,建立灌溉网络的DTN路由算法模型,实施网络节点的规划分配与通道布置,形成精准性的逻辑控制...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智能灌溉装备的综合作业效率,从多通路实施与精准化控制角度展开布局设计。以灌溉系统的作业原理及田间信息获取特征为出发点,建立灌溉网络的DTN路由算法模型,实施网络节点的规划分配与通道布置,形成精准性的逻辑控制流程及节点网络相互执行关系。进行系统性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TN路由算法的多通路精准灌溉系统布局正确可行,信息投递成功率可达94.13%,节点转发率可达96.07%,各信息传递的实时准确,各阀门组件的动作协调,综合灌溉效率实现了高于90%的优化目标,是DTN路由控制理念在灌溉装备领域的应用创新思路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 精准化控制 DTN路由算法 投递成功率 节点转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城市群中基于智能反射面的传输方案
14
作者 庄陵 刘宇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由于低频段资源紧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将逐渐转移至更高频段,电磁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绕射损耗以及穿透损耗较大,容易产生覆盖盲区以及弱覆盖区域。智能反射面(RIS)通过重新配置信号的传播环境以提高网络性能并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成... 由于低频段资源紧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将逐渐转移至更高频段,电磁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绕射损耗以及穿透损耗较大,容易产生覆盖盲区以及弱覆盖区域。智能反射面(RIS)通过重新配置信号的传播环境以提高网络性能并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成为解决密集城市群覆盖问题的新热点。基于有RIS参与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密集城市群布网时的多跳通信模式,对多跳RIS传输方案与提出的一种解码转发(DF)中继辅助多跳RIS传输方案(DF-RIS)进行全面比对。首先,对两种传输方案的传输损耗、能效以及系统容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及分析。其次,在密集城市群三维环境模型中进行仿真,为改善复杂环境搜索效率降低以及计算量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Lazy Theta*算法,并对改进算法与常见路径搜索算法的搜索时间以及搜索路径长度进行仿真对比。使用改进算法选取相同仿真环境下两种传输方案分别所需节点,节点选取中考虑了DF中继位于多跳DF-RIS传输方案中的不同位置。最后在确定节点后对两种传输方案的传输损耗、能效以及系统容量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仿真结果不但验证了改进Lazy Theta*算法的有效性,也说明了RIS反射元件数与两种传输方案性能之间的关系。表明两种传输方案各有其适用性,可根据对性能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DF中继 多跳传输 改进Lazy Theta*算法 密集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估计强化学习结合前向预测控制的自动驾驶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国栋 邹渊 +2 位作者 张旭东 孙文景 孙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76,共13页
运动控制研究是实现自动驾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在求解中因单步决策局限而导致控制序列次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估计强化学习算法及前向预测控制方法结合的运动控制框架(DEQL-FPC)。在该框架中引入双估计器以... 运动控制研究是实现自动驾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在求解中因单步决策局限而导致控制序列次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估计强化学习算法及前向预测控制方法结合的运动控制框架(DEQL-FPC)。在该框架中引入双估计器以解决传统强化学习方法动作值过估计问题并提高训练优化的速度,设计前向预测多步决策方法替代传统强化学习的单步决策,以有效提高全局控制策略的性能。通过虚拟驾驶环境仿真,证明了该控制框架应用在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径跟踪以及安全避障的优越性,保证了运动控制中的精确性、安全性、快速性以及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运动控制优化 双估计强化学习算法 前向预测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56 Gb/s高速SerDes接收机DSP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小月 王强 +2 位作者 吕方旭 许超龙 张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2-1209,共8页
高速接口芯片是高性能互连网络通信中的一款重要IP,针对56 Gb/s四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在高性能互连网络背板通信中,由于传输距离长信道衰减严重导致误码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56 Gb/s高速Serdes接收机DSP设计。该DSP采用64路并行结构,通... 高速接口芯片是高性能互连网络通信中的一款重要IP,针对56 Gb/s四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在高性能互连网络背板通信中,由于传输距离长信道衰减严重导致误码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56 Gb/s高速Serdes接收机DSP设计。该DSP采用64路并行结构,通过16抽头前向反馈均衡器,以及1抽头预判决反馈均衡器对接收端数字化后的信号进行处理;采用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生成动态变化的判决电平并结合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能够处理15~35 dB不同信道衰减下的均衡问题。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还搭建了一个基于模拟前端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实验验证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信道衰减为15~35 dB@14 GHz,速率为56 Gb/s的条件下,误码率均小于5e-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均值算法 前向反馈均衡 预判决反馈均衡 自适应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向解析式和多目标博弈优化算法的复杂装备体系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伟 明振军 +2 位作者 王国新 阎艳 禹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4-1990,共17页
针对复杂装备体系(Complex Equipment System-of-systems,CES)优化设计中指标变量多、仿真依赖性强、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向解析式和多目标博弈理论(Multi-Objective Game Theory,MOGT)优化算法的CES优化设计方法。为提... 针对复杂装备体系(Complex Equipment System-of-systems,CES)优化设计中指标变量多、仿真依赖性强、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向解析式和多目标博弈理论(Multi-Objective Game Theory,MOGT)优化算法的CES优化设计方法。为提升CES优化设计的可解释性,构建任务级—能力级—装备级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装备机理和效用函数表征装备评估指标与作战能力之间的正向映射关系,并利用相邻优属度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正向解析式与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MOGT优化算法获得最佳优化结果。以某作战推演平台中防空攻防想定为例,开展算例评估与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CES中最优设计方案的求解,可显著提高设计效率和降低设计成本,为下一代装备发展论证、设计评估和作战试验提供了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装备体系 正向优化设计 多目标博弈理论优化算法 相邻优属度熵权 作战推演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算法的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正演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志强 褚国安 +6 位作者 聂利超 裴文兵 郭一凡 周维 胡军 闫冰 邓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8-648,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多参数超前探测的效果,采用滤波算法进行计算时间域等效电阻率,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提出一种基于滤波算法的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正演方法。该方法针对时间域Cole-Cole表达式计算收敛性差的问... 为进一步提高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多参数超前探测的效果,采用滤波算法进行计算时间域等效电阻率,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提出一种基于滤波算法的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正演方法。该方法针对时间域Cole-Cole表达式计算收敛性差的问题,引入滤波算法进行时间域激发极化等效电阻率的计算,提高算法的收敛性;针对正演过程中大型矩阵求解影响计算效率的问题,引入OpenMP并行算法,实现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正演的加速运算。最后,开展数值算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正演方法对异常体有敏感响应,且在加快正演速度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基于滤波算法的隧道全时域激发极化超前探测获得的观测数据与实际探测数据较为相符,这为基于全时域激发极化隧道超前探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正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全时域激发极化 滤波算法 快速三维正演模拟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制方式下带缆水下机器人轨迹跟踪与水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东军 吴家鸣 拜永征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80,共14页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的脐带缆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与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连接点处边界条件和速度耦合关系,与水下机器人运动方程一同构成完整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其次提出收放脐带缆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增量式PID(Proport...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的脐带缆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与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连接点处边界条件和速度耦合关系,与水下机器人运动方程一同构成完整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其次提出收放脐带缆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增量式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算法,建立完整的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模型;最后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与运动控制操纵下的水动力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模型是有效可靠的,垂向运动控制过程中,水下机器人纵摇角、横摇角和沉深的模拟值与实验值最大误差分别为2°、1°和-50 mm;对于PID算法,调节螺旋桨转速控制水下机器人对给定位置信息的跟踪响应效果,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差均不大;轨迹跟踪模拟计算沿水平(X轴)方向和竖直(Z轴)方向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5%;水下机器人竖向(沿Z轴)运动主要由调节脐带缆长度的前馈-反馈策略决定,沿水平(X轴)方向的运动主要由调节螺旋桨转速的PID算法控制;机器人水动力载荷受其周围流场变化的影响,而流场的变化主要由机器人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螺旋桨转速变化二者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程 水动力与控制模型 带缆水下机器人 前馈-反馈控制 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的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振振 张彦斌 +2 位作者 张双 宋黎明 李耀光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8,共8页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算得到了方位特征集、自由度和耦合度;然后,根据机构的几何特征,基于姿态变换矩阵和动平台投影方程,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并对比了MATLAB和SOLIDWORKDS的仿真结果,验证了逆解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将运动学逆解方程转化为最小化求解问题,构建出了适合优化算法的运动学正解模型,并利用MATLAB的软件交互界面(GUI)功能,开发出用于计算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的软件,分别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人工蜂群算法(ABC)和P-ABC算法,对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P-ABC算法单次求解时间在0.5 s内,求解误差级别为10-20,相对于ABC算法,运行时间缩短了50.02%;而相对于POS算法,其求解精度提高了10个数量级。P-ABC算法能够用于求解该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研究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求解模型 方位特征集 粒子-人工蜂群算法 软件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