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风加热沥青路面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特性
1
作者
徐信芯
刘道成
+3 位作者
郑江溢
蔡万智
顾海荣
张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为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加热效果,基于热风冲击射流对流换热和沥青路面内部导热的共轭传热过程,建立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理论模型,选取有限容积法得到了共轭传热模型的通用离散方程,采用压力-速度耦合半隐...
为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加热效果,基于热风冲击射流对流换热和沥青路面内部导热的共轭传热过程,建立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理论模型,选取有限容积法得到了共轭传热模型的通用离散方程,采用压力-速度耦合半隐式算法(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SIMPLE)获得了整个求解域内温度场分布,选取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反映沥青路面加热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温度场分布趋势吻合度高,两者平均误差为8.4%;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在加热初期均从最大值急剧下降,而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趋于平衡,两者的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趋势相同,平均误差分别为6.4%和7.8%;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热流密度均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速度对平均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相较于平均热流密度指标表现为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后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热风加热温度控制和加热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热再生
冲击射流
热风出口速度
热风出口温度
平均热流密度
平均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平均热通量进行TMPI发动机传热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亚奇
赵铮
+2 位作者
赵宝新
史建祥
曹永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1-3,共3页
本文对一款改进型TMPI发动机缸体缸盖温度场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通过自然吸气MPI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为一维热力学计算平均热通量提供校准基础,依据各模块平均热通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校核,并基于冷却水套CFD和缸内燃烧CFD计算的...
本文对一款改进型TMPI发动机缸体缸盖温度场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通过自然吸气MPI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为一维热力学计算平均热通量提供校准基础,依据各模块平均热通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校核,并基于冷却水套CFD和缸内燃烧CFD计算的对流换热系数,为结构温度场进行预测。基于发动机交变工况,对发动机关键位置进行多通道瞬时温度采集,并与发动机温度场仿真值对比,确认其误差约8%,论证了基于平均热通量校核发动机温度场最高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可行性,同时为改进型增压发动机温度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热通量
CFD
传热分布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瞬态热流岩土热响应测试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光勤
卢军
陈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87-1794,共8页
在确定岩土热物性的恒热流热响应测试研究中,由于测试期间受电压波动及其他意外事故影响导致地埋管换热器在测试过程中放热强度随机波动或意外突变,出现变热流工况,使得与传统传热模型边界条件不匹配,采用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得出的岩土热...
在确定岩土热物性的恒热流热响应测试研究中,由于测试期间受电压波动及其他意外事故影响导致地埋管换热器在测试过程中放热强度随机波动或意外突变,出现变热流工况,使得与传统传热模型边界条件不匹配,采用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得出的岩土热物性结果可靠性不佳。针对上述原因,在无限长线热源模型和无限长柱热源模型基础上,提出适合短时间步长模拟的加权平均地埋管传热模型,采用传热叠加原理结合3参数估计法处理变热流数据,确定出岩土导热系数、岩土容积比热及地埋管钻孔内热阻,分析线热源模型权重比例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钻孔直径130mm的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最优线热源模型权重值为0.3,对应所得出的岩土热物性及钻孔热阻可靠性最佳,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热流
岩土热响应测试
加权平均传热模型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螺旋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林芸
赵强
方肇洪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提出了适合工程设计计算的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该模型以无限大介质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为基础,同时考虑单位面积埋管长度的影响及长期平均负荷和短期脉冲负荷的不同作用。讨论了单位面积埋管长度和土壤的热物性对水平螺旋地...
提出了适合工程设计计算的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该模型以无限大介质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为基础,同时考虑单位面积埋管长度的影响及长期平均负荷和短期脉冲负荷的不同作用。讨论了单位面积埋管长度和土壤的热物性对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了所需的埋管长度和埋管的占地面积,与竖直埋管系统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模型
单位面积埋管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注桩基埋管换热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曦
龚红卫
+1 位作者
陈艳秋
江然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10期29-32,35,共5页
以江苏省昆山市地源热泵桩基一体化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埋管换热器与能量桩桩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试验对比,分别对传统并联双U垂直地埋管、并联双U灌注桩基埋管和并联双螺旋灌注桩基埋管等形式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测试,得出3种埋管...
以江苏省昆山市地源热泵桩基一体化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埋管换热器与能量桩桩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试验对比,分别对传统并联双U垂直地埋管、并联双U灌注桩基埋管和并联双螺旋灌注桩基埋管等形式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测试,得出3种埋管形式的平均换热量、单位管长平均换热量和单位埋管深平均换热量等因素的比对结果,并通过数据得出并联双U灌装桩基埋管换热器和并联双螺旋灌装桩基埋管换热器的每延米换热量分别是传统地埋管换热器的近2.5倍和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埋管换热器
平均换热量
单位管长平均换热量
单位埋管深平均换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川市地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换热能力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姚木申
蔡芸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5期57-61,共5页
结合银川市地层特征及地源热泵以冬季供暖为主的特点,为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保证系统冬季取热量与夏季排热量基本平衡,维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出适当增加垂直地埋管钻孔深度的方案。对银川市某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2组不同深度...
结合银川市地层特征及地源热泵以冬季供暖为主的特点,为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保证系统冬季取热量与夏季排热量基本平衡,维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出适当增加垂直地埋管钻孔深度的方案。对银川市某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2组不同深度试验孔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得到岩土体地埋管深度范围内的初始平均温度、综合导热系数和单位孔深取热能力随钻孔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现场热响应试验
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
单位孔深换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土热物性集总热阻计量模型及其求解体系
7
作者
张茂勇
郑良村
+4 位作者
马宁
魏巍
郝君
张心彬
李英健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由于地埋管周围岩土体状况的复杂性及由此导致的回归分析时统计性误差影响等原因,根据现有岩土热物性传热模型及热响应试验不能精确求解岩土热物性。探讨了消除解释变量性质影响的岩土集总热阻分析方法,并通过计量学误差分析体系进一步...
由于地埋管周围岩土体状况的复杂性及由此导致的回归分析时统计性误差影响等原因,根据现有岩土热物性传热模型及热响应试验不能精确求解岩土热物性。探讨了消除解释变量性质影响的岩土集总热阻分析方法,并通过计量学误差分析体系进一步建立了岩土集总热阻计量模型,摆脱了相关不确定扰动的复杂影响,将这一传热问题转变为热工计量分析问题,根据逐时集总热阻即可计算出在各种进出口温度及初始土壤温度条件下的逐时单位管长换热量。以多个工程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及其求解体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热物性
传热模型
岩土集总热阻
计量模型
误差分析
单位管长换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设计理念在风机盘管机组制造与选型上的碰撞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新民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20-31,共12页
为夯实集中式空调冷水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的研究基础,探索了常见冷水系统小温差运行的原因。通过对供冷工况风机盘管机组不同设计思维和研究思路的比较,从基本机理认知出发,摒弃了小流量大温差的传统思维。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对ASHRA...
为夯实集中式空调冷水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的研究基础,探索了常见冷水系统小温差运行的原因。通过对供冷工况风机盘管机组不同设计思维和研究思路的比较,从基本机理认知出发,摒弃了小流量大温差的传统思维。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对ASHRAE手册(2016)第13章第2.7节“一般冷却盘管换热特性”和第47章第3节“典型的循环加热或冷却盘管”性能曲线的相关论述提出质疑,指出冷盘管与热盘管、干盘管换热特性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对空气中潜热处理的能力,采用空气侧与冷水侧的对数平均温差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出现本质性的结论谬误。强调热湿交换过程中能量传递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滞后,分析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提出了一种非标准风机盘管机组超设计冷量选型和工程应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盘管机组
冷盘管
热盘管
小流量
大温差
低流速
对数平均温差
换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风加热沥青路面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特性
1
作者
徐信芯
刘道成
郑江溢
蔡万智
顾海荣
张辉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等级公路检测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300102252104)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2PT-30)
+1 种基金
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项目(GZS2022004)
安徽省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IMCMMCM2021KF02)。
文摘
为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加热效果,基于热风冲击射流对流换热和沥青路面内部导热的共轭传热过程,建立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理论模型,选取有限容积法得到了共轭传热模型的通用离散方程,采用压力-速度耦合半隐式算法(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SIMPLE)获得了整个求解域内温度场分布,选取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反映沥青路面加热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温度场分布趋势吻合度高,两者平均误差为8.4%;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在加热初期均从最大值急剧下降,而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趋于平衡,两者的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趋势相同,平均误差分别为6.4%和7.8%;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热流密度均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速度对平均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相较于平均热流密度指标表现为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后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热风加热温度控制和加热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就地热再生
冲击射流
热风出口速度
热风出口温度
平均热流密度
平均换热系数
Keywords
hot in-place recycling
impinging jet
hot-air outlet velocity
hot-air outlet tem
per
ature
average
heat
flux
average
heat
-
transfer
coefficient
分类号
TG156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平均热通量进行TMPI发动机传热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亚奇
赵铮
赵宝新
史建祥
曹永伟
机构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车用发动机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1-3,共3页
文摘
本文对一款改进型TMPI发动机缸体缸盖温度场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通过自然吸气MPI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为一维热力学计算平均热通量提供校准基础,依据各模块平均热通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校核,并基于冷却水套CFD和缸内燃烧CFD计算的对流换热系数,为结构温度场进行预测。基于发动机交变工况,对发动机关键位置进行多通道瞬时温度采集,并与发动机温度场仿真值对比,确认其误差约8%,论证了基于平均热通量校核发动机温度场最高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可行性,同时为改进型增压发动机温度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平均热通量
CFD
传热分布
温度场
Keywords
average
heat
flux
CFD
heat
transfer
distribution
Tem
per
ature fieldfdvbnm
分类号
U464.1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瞬态热流岩土热响应测试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光勤
卢军
陈鹏
机构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87-1794,共8页
文摘
在确定岩土热物性的恒热流热响应测试研究中,由于测试期间受电压波动及其他意外事故影响导致地埋管换热器在测试过程中放热强度随机波动或意外突变,出现变热流工况,使得与传统传热模型边界条件不匹配,采用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得出的岩土热物性结果可靠性不佳。针对上述原因,在无限长线热源模型和无限长柱热源模型基础上,提出适合短时间步长模拟的加权平均地埋管传热模型,采用传热叠加原理结合3参数估计法处理变热流数据,确定出岩土导热系数、岩土容积比热及地埋管钻孔内热阻,分析线热源模型权重比例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钻孔直径130mm的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最优线热源模型权重值为0.3,对应所得出的岩土热物性及钻孔热阻可靠性最佳,误差最小。
关键词
瞬态热流
岩土热响应测试
加权平均传热模型
叠加原理
Keywords
transient
heat
ing
flux
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ighted
average
heat
transfer
model
su
per
positionprinciple
分类号
TK5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螺旋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林芸
赵强
方肇洪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方亚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文摘
提出了适合工程设计计算的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该模型以无限大介质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为基础,同时考虑单位面积埋管长度的影响及长期平均负荷和短期脉冲负荷的不同作用。讨论了单位面积埋管长度和土壤的热物性对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了所需的埋管长度和埋管的占地面积,与竖直埋管系统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模型
单位面积埋管长度
Keywords
ground-source
heat
pump
horizontal spir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model
tube
length
per
unit
area
分类号
TU831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注桩基埋管换热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曦
龚红卫
陈艳秋
江然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10期29-32,3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地源热泵与桩基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3SF1)
文摘
以江苏省昆山市地源热泵桩基一体化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埋管换热器与能量桩桩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试验对比,分别对传统并联双U垂直地埋管、并联双U灌注桩基埋管和并联双螺旋灌注桩基埋管等形式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测试,得出3种埋管形式的平均换热量、单位管长平均换热量和单位埋管深平均换热量等因素的比对结果,并通过数据得出并联双U灌装桩基埋管换热器和并联双螺旋灌装桩基埋管换热器的每延米换热量分别是传统地埋管换热器的近2.5倍和5倍。
关键词
桩基埋管换热器
平均换热量
单位管长平均换热量
单位埋管深平均换热量
Keywords
energy pile
heat
exchanger
average
heat
transfer
flux
average heat transfer flux of per unit length
average
heat
transfer
flux
of
per
unit
pile depth
分类号
TU831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川市地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换热能力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姚木申
蔡芸
机构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出处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5期57-61,共5页
文摘
结合银川市地层特征及地源热泵以冬季供暖为主的特点,为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保证系统冬季取热量与夏季排热量基本平衡,维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出适当增加垂直地埋管钻孔深度的方案。对银川市某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2组不同深度试验孔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得到岩土体地埋管深度范围内的初始平均温度、综合导热系数和单位孔深取热能力随钻孔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现场热响应试验
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
单位孔深换热量
Keywords
ground
heat
exchanger
in situ thermal conductivity test
initial
average
tem
per
ature
of
rock soil
heat
transfer
capacity
per
unit
hole
length
分类号
TU83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土热物性集总热阻计量模型及其求解体系
7
作者
张茂勇
郑良村
马宁
魏巍
郝君
张心彬
李英健
机构
山东亚特尔集团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
山东科技大学
出处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文摘
由于地埋管周围岩土体状况的复杂性及由此导致的回归分析时统计性误差影响等原因,根据现有岩土热物性传热模型及热响应试验不能精确求解岩土热物性。探讨了消除解释变量性质影响的岩土集总热阻分析方法,并通过计量学误差分析体系进一步建立了岩土集总热阻计量模型,摆脱了相关不确定扰动的复杂影响,将这一传热问题转变为热工计量分析问题,根据逐时集总热阻即可计算出在各种进出口温度及初始土壤温度条件下的逐时单位管长换热量。以多个工程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及其求解体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
岩土热物性
传热模型
岩土集总热阻
计量模型
误差分析
单位管长换热量
Keywords
ground thermal pro
per
ty,
heat
transfer
model, ground lumped thermal resistance, metering model, error analysis,
heat
exchange
per
unit
tube
length
分类号
P642.1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TU831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设计理念在风机盘管机组制造与选型上的碰撞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新民
机构
不详
出处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20-31,共12页
文摘
为夯实集中式空调冷水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的研究基础,探索了常见冷水系统小温差运行的原因。通过对供冷工况风机盘管机组不同设计思维和研究思路的比较,从基本机理认知出发,摒弃了小流量大温差的传统思维。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对ASHRAE手册(2016)第13章第2.7节“一般冷却盘管换热特性”和第47章第3节“典型的循环加热或冷却盘管”性能曲线的相关论述提出质疑,指出冷盘管与热盘管、干盘管换热特性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对空气中潜热处理的能力,采用空气侧与冷水侧的对数平均温差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出现本质性的结论谬误。强调热湿交换过程中能量传递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滞后,分析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提出了一种非标准风机盘管机组超设计冷量选型和工程应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风机盘管机组
冷盘管
热盘管
小流量
大温差
低流速
对数平均温差
换热时间
Keywords
fan-coil
unit
cooling coil
heat
ing coil
small flow rate
large tem
per
ature difference
low flow speed
logarithmic
average
tem
per
ature difference
heat
transfer
time
分类号
TU831.4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风加热沥青路面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特性
徐信芯
刘道成
郑江溢
蔡万智
顾海荣
张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平均热通量进行TMPI发动机传热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刘亚奇
赵铮
赵宝新
史建祥
曹永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瞬态热流岩土热响应测试研究
黄光勤
卢军
陈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平螺旋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研究
林芸
赵强
方肇洪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灌注桩基埋管换热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
陈曦
龚红卫
陈艳秋
江然
《建筑节能》
CAS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银川市地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换热能力分析
姚木申
蔡芸
《制冷与空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岩土热物性集总热阻计量模型及其求解体系
张茂勇
郑良村
马宁
魏巍
郝君
张心彬
李英健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不同设计理念在风机盘管机组制造与选型上的碰撞
刘新民
《暖通空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