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partition of two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by cold air curtain
1
作者 DENG Quan-wei DENG Qi-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268-273,共6页
A partition solution implemented by a cold air curtain for two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in a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nclosure was numerically studied. Main attentions wer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Reynold... A partition solution implemented by a cold air curtain for two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in a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nclosure was numerically studied. Main attentions wer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Reynolds number, Grashof number,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heat sources, and buoyancy ratio. It is found that the airflow and heat transfer are not only determined by governing parameters, but also affected by boundary conditions. It is also found that nearly symmetry of flow structure corresponds to nearly thermal partition, and the symmetry can be enhanced when Reynolds number, separation distance and buoyancy ratio increase. In addition, 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is a minimum Reynolds number for obtaining nearly thermal partition, which increases when Grashof number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ir CURTAIN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critical PARTITION REYNOLDS number mixed CONV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阔域空气源热泵阵列架高对冷岛效应的影响
2
作者 姜华 罗贤锐 宫武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6,共8页
对开阔无遮挡环境下2×13阵列进行不同架高高度的三维仿真,分析不同架高高度对阵列冷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架高高度的增大对冷岛效应的削弱体现在提高阵列机组进风温度及其均匀度,同时也减弱阵列各处的冷风回流。当x方向无风时,... 对开阔无遮挡环境下2×13阵列进行不同架高高度的三维仿真,分析不同架高高度对阵列冷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架高高度的增大对冷岛效应的削弱体现在提高阵列机组进风温度及其均匀度,同时也减弱阵列各处的冷风回流。当x方向无风时,阵列每提高0.5 m,机组进风均温提升0.14~0.18 K,机组回流率均值平均减小0.018。x方向风速为0.5 m/s时,阵列每提高0.5 m,每排机组进风均温最大提高0.52 K,进风均温方差平均减小38%,进风温度均匀性大幅提高;回流率均值差异随架高高度递进而减小,最小为0.21,最大0.42。x方向风速为2.0 m/s时,阵列每增高0.5 m,进风均温平均提高0.16 K,架高2.5 m阵列较无架高阵列进风均温平均提0.75 K,最大提高1.1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数值模拟 环境温度 冷岛效应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浪和寒潮事件下源荷中长期变化及置信区间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白婕 秦晓辉 +2 位作者 丁保迪 赵明欣 刘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气候变化加剧,而区域尺度极端温度事件下风光等出力和负荷的日变化特征及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文中采用独立模型模拟天气影响负荷及风光水电出力,通过Copula函数计算出力联合概率与置信区间,并基于气候模式数据预估了中国华北、西南典型... 气候变化加剧,而区域尺度极端温度事件下风光等出力和负荷的日变化特征及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文中采用独立模型模拟天气影响负荷及风光水电出力,通过Copula函数计算出力联合概率与置信区间,并基于气候模式数据预估了中国华北、西南典型省份在“碳达峰”(2030年)时,热浪、寒潮天气下电源出力和负荷日变化特性及电力供需关系。文中提出了预测天气影响光伏出力的boosting集成学习模型,并采用历史实测数据校准,验证显示实际极端天气下的日平均误差为1.27%,平均绝对误差显著低于其他集成学习方法。中长期预估显示,2030年华北、西南典型省份在热浪和寒潮日晚间易出现电力供不应求,并给出了相关区域未来极端温度事件下电力供需的峰值和时间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热浪 寒潮 极端天气 源荷特性 置信区间 电力供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系统模拟运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国会 贾敏 +2 位作者 张磊 李旭林 赫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9,共8页
目的 为了促进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以沈阳地区某住宅建筑为例,应用Trnsys软件建立了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深入... 目的 为了促进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以沈阳地区某住宅建筑为例,应用Trnsys软件建立了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深入探讨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在供热期的运行特点,并与空气源热泵和电磁能供热系统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模型可靠,相对误差可以控制在15%以内;在供热期,室内平均温度可保持在17.97~21.84℃;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比电磁能供热系统的COP提高了59.17%,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CO_(2)减排量比空气源热泵和电磁能供热系统分别提高1.47%和59.50%。结论 空气源热泵耦合电磁能供热系统运行和COP变化更为稳定,系统环境效益更佳,室内热舒适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电磁能系统 COP 严寒地区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的热电联产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艺晨 戈志华 +1 位作者 杨勇平 杨志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2-651,I0017,共11页
现有热电联产能耗评价“好处归热”或“好处归电”,将节能效益单一划分给发电或供热,不能合理反映热、电两种能量的品位差异。为弥补上述不足,将蒸汽划分为凝汽流和供热流,把循环?损失依据产生根源分摊到发电和供热上,通过?分析建立电... 现有热电联产能耗评价“好处归热”或“好处归电”,将节能效益单一划分给发电或供热,不能合理反映热、电两种能量的品位差异。为弥补上述不足,将蒸汽划分为凝汽流和供热流,把循环?损失依据产生根源分摊到发电和供热上,通过?分析建立电、热产品定量统一表征方法和电热能耗一致性表达式。用能质系数简化动态过程计算,将基于?分析的热电联产单耗分析模型拓展至描述电热能耗的时空分布。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新算法合理性。结果表明:供热流向热网水释放的?与循环?损失构成供热量;热电联产通过回收冷源?供热和能质匹配实现发电侧和供热侧节能。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可合理反应电热两种产品的能量品位,揭示热电联产发挥节能潜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评价方法 热电分摊 ?分析 能质系数 能质匹配 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外流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庆澎 刘金平 +2 位作者 陈建勋 陈潇 陈梓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3,共13页
建立了无墙面阻碍和有墙面阻碍情况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六列四行的阵列物理模型,对以261.15 K为名义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外环境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水平风速下蒸发器换热面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量,分析冷风回流现象对低... 建立了无墙面阻碍和有墙面阻碍情况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六列四行的阵列物理模型,对以261.15 K为名义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外环境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水平风速下蒸发器换热面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量,分析冷风回流现象对低环温空气源热泵传热性能的影响,指出最恶劣工况机组的位置。环境风存在阻碍风机出口冷空气的扩散,使风机出口偏转角增大,导致冷空气在风机上部堆积,阵列内部以及背风侧的机组冷风回流现象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当机组横向间距为0.6 m时,水平风速分别从0 m/s增至5 m/s,阵列机组最低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2.44~3.69 K,平均换热量下降1%~6.2%,平均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0.78~1.57 K;当机组距墙间距为0.6 m时,水平风速分别从0 m/s增至5 m/s,阵列机组最低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3.51~4.14 K,平均换热量下降5.9%~11.5%,平均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29~1.98 K。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横向间距、不同距墙间距下阵列空气源热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横向间距或距墙间距均能改善阵列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当横向间距增至1.2 m,阵列机组平均换热量可达原来机组换热量的96.5%以上;距墙间距增至1.2 m,阵列机组平均换热量可达原来机组换热量的91.3%以上。横向间距或距墙间距为1.2 m为较好安装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温空气源热泵阵列 数值模拟 冷风回流 环境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8
7
作者 王沣浩 王志华 +1 位作者 郑煜鑫 郝吉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共8页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但其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不稳定,制热效率过低,抑制了空气源热泵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改善系统在低温环境下适应性所做的研究,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在...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但其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不稳定,制热效率过低,抑制了空气源热泵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改善系统在低温环境下适应性所做的研究,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的弊端,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新型工质替代问题,相变材料与空气源热泵的结合,新型热泵循环系统的开发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热水器 低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吉光 史自强 +1 位作者 杨晚生 梁翻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1,共4页
指出了海水养殖传统的冷热源设置方案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用热泵作为海水养殖冷热源的合理方案 ,并对该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以热泵作为热源和冷源来完成海水的加热和冷却 ,是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加热冷却技术 ,经济可行 。
关键词 热泵 海水养殖 冷源 热源 加热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热管低温储粮系统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岩 姜文利 +1 位作者 邵焕霞 王世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1,86,共4页
针对目前储粮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化学药物熏蒸防虫、高能耗高噪音降温,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品质绿色储粮的重大需求。研制了一套小型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该系统以热管技术为依托,以小麦为介质,在冬季利用热管冷凝端与外界冷风热交换获取冷量,... 针对目前储粮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化学药物熏蒸防虫、高能耗高噪音降温,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品质绿色储粮的重大需求。研制了一套小型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该系统以热管技术为依托,以小麦为介质,在冬季利用热管冷凝端与外界冷风热交换获取冷量,利用热管蒸发端吸收小麦热量并使小麦降温从而积蓄冷量。结果表明: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能够无能耗、无值守、自动地将冬季自然冷源导入储粮中,粮温最低可达到1℃,远低于准低温储粮20℃的水平,单位降温速度达0.2℃/d。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绿色储粮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自然冷源 蓄冷 熏蒸 绿色储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热变形的主动补偿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陶湘保 张德贤 +1 位作者 刘筱连 师汉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研究加工中心热变形的主动补偿, 讨论补偿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通过监测机床温度分布, 采用附加人工热源按规则进行补偿或平衡机床本机热源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实验证明, 这种主动补偿方法可消除机床的大部分热变形和加工误差。
关键词 机床 热变形 主动补偿 附加人工热源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地源热泵热交换管与隧道结构相互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才初 杨勇 +1 位作者 张国柱 邹一川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150,共8页
为解决寒区隧道冻害问题,将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应用于内蒙古博牙高速扎敦河隧道中.系统由取热段、加热段、热泵和分、集水管路组成,可用于隧道洞口段衬砌和保温水沟加热.热交换管以串联纵向的布置形式埋设在初衬和二衬之间.通过计算含... 为解决寒区隧道冻害问题,将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应用于内蒙古博牙高速扎敦河隧道中.系统由取热段、加热段、热泵和分、集水管路组成,可用于隧道洞口段衬砌和保温水沟加热.热交换管以串联纵向的布置形式埋设在初衬和二衬之间.通过计算含热交换管承载截面面积和惯性矩的减小率,分析得到热交换管对隧道衬砌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隧道结构内包括锚杆、防水板和钢拱架,通过建立单因素对比计算模型,分析各构件对热交换管换热量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锚杆对热交换管换热量产生的影响不明显,最大仅为2.3%;②运行前期,应充分考虑防水板对热交换管换热量的不利影响,但长期运行后,可忽略防水板的不利影响;③运行前期,钢拱架对热交换管换热量有显著的提升,但长期运行后,该影响趋于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地源热泵 热交换管 相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研究与应用——以济南中心城为例 被引量:39
12
作者 刘勇洪 张硕 +3 位作者 程鹏飞 陈鹏 魏来 房小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2-1903,共12页
在城市尺度规划中如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对热环境与通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技术难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通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其中热环境可采用遥感估算的地表热岛强度(SUHI)、热岛比例指数(UHPI... 在城市尺度规划中如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对热环境与通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技术难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通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其中热环境可采用遥感估算的地表热岛强度(SUHI)、热岛比例指数(UHPI)以及生态冷源等级进行评估;通风环境评估则包括背景风环境和地表通风潜力两方面,前者可通过气象观测统计或数值模拟得到,后者可根据下垫面动力粗糙度长度(RL)和天空开阔度(SVF)进行估算。基于城市形态学模型,RL可以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进行估算,SVF可由高分辨率数字建筑高程模型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通风潜力等级划分,并采用通风潜力指数(VPI)定量评估一个地区的总体通风状况。应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利用2015年济南6月12日Landsat 8卫星资料、2013年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2020年城市规划资料,对济南中心城区规划前后热环境与风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基于生态冷源、热岛强度、地表通风潜力和背景风初步开展了济南中心城通风廊道规划应用,同时给出了相关规划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文章建立的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城市规划前后变化评估中;(2)热岛强度、地表通风潜力的高低与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和土地利用类型有直接关系,规划后(2020年)热岛比例指数(UHPI)从0.31增加到0.38(均为"较轻"等级),通风潜力指数(VPI)从0.89("好"等级)降至0.74("较好"等级);(3)初步构建的3条一级廊道和10条二级廊道规划方案,将有利于缓解济南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和增强城市空气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地表热岛强度 生态冷源 粗糙度长度 天空开阔度 地表通风潜力 通风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地下水平埋管换热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晓燕 于佳文 +1 位作者 杜世强 李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0-545,共6页
针对严寒地区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规律及其制约因素,建立加土壤保温层水平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不稳定温度场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研究加保温层前后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以及不同运行方... 针对严寒地区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规律及其制约因素,建立加土壤保温层水平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不稳定温度场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研究加保温层前后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以及不同运行方式下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结果显示:加土壤保温层后,单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提高1.30℃,双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提高约1.20℃。间歇运行比连续运行更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埋管换热量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严寒地区 水平埋管 换热器传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热平衡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超 郑茂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了使土壤源热泵系统能够长期高效的运行,需要保持土壤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必要时需添加辅助冷热源。本文提出了一种土壤热平衡的评价方法,给出热平衡方程,并定义土壤年热平衡率,得出土壤热平衡点Δ_g^0,浮动范围80%Δ_g^0~120%Δ_g^0... 为了使土壤源热泵系统能够长期高效的运行,需要保持土壤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必要时需添加辅助冷热源。本文提出了一种土壤热平衡的评价方法,给出热平衡方程,并定义土壤年热平衡率,得出土壤热平衡点Δ_g^0,浮动范围80%Δ_g^0~120%Δ_g^0,其上下限分别对应冷临界地区和热临界地区。根据示范工程所做出的蓄热、供热、供冷实验数据,得出了系统的热平衡点为80%、浮动范围为65%~95%,这可作为衡量土壤热平衡的指标,并可评价得出太阳能季节性蓄热土壤源热泵(GCHPSSHS)系统适用于我国的严寒地区以及部分寒冷A区。基于年热平衡率的土壤热平衡评价方法可以分析添加辅助冷源和热源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土壤热平衡问题,并可用于评价系统的地区适用性,设计能保持土壤热平衡的高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土壤热平衡 评价方法 年热平衡率 辅助冷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逸 李炳熙 +1 位作者 付忠斌 周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89-1796,共8页
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其中对地埋管换热器热阻的求解采用边界元法。结合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供暖要求,对供暖系统运行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在实地建造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专门研制的测试装置对其供暖运行... 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其中对地埋管换热器热阻的求解采用边界元法。结合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供暖要求,对供暖系统运行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在实地建造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专门研制的测试装置对其供暖运行特性进行测试,并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各项性能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偏差不超过4%,从而证明了所建立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程序的正确性,可较准确地模拟出土壤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冬季供暖的动态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土壤源热泵 边界元法 地埋管换热器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蓄热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3
16
作者 韩宗伟 李先庭 +1 位作者 石文星 史永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9-1535,共7页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负荷特点,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池进行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基于年综合费用最少建立了用于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以乌鲁木齐地区某宿舍为对象对该复合系统进行...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负荷特点,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池进行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基于年综合费用最少建立了用于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以乌鲁木齐地区某宿舍为对象对该复合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为该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太阳能 蓄热 低温空气源热泵 数学模型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空气源吸收式热泵性能提高途径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伟 石文星 +1 位作者 王宝龙 李先庭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12,共8页
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对于北方供暖的意义重大。为了提高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能效,提出了双级吸收式热泵、双级耦合吸收式热泵和增压吸收式热泵。通过建模和模拟分析,对这三种途径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对于北方供暖的意义重大。为了提高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能效,提出了双级吸收式热泵、双级耦合吸收式热泵和增压吸收式热泵。通过建模和模拟分析,对这三种途径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若采用风机盘管末端,当采暖期内气温低于-25℃的时间很少时,双级耦合热泵的性能最好;否则可以考虑采用双级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室外设计温度为-15℃和-30℃时,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一次能源效率分别比燃煤锅炉高28%和19%。若采用地板辐射末端,则增压吸收式热泵的能效最高,室外设计温度为-15℃和-30℃时,一次能源效率可达0.953和0.874,分别比燃煤锅炉高36%和25%。考虑整个采暖期内气温较高时热泵的性能较好,则增压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用于地板辐射采暖的节能潜力更为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空气源 对比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压方式对空气源吸收式热泵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伟 石文星 +1 位作者 王宝龙 李先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60-2368,共9页
我国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能耗较大,基于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是北方寒冷地区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解决方案。由于单效空气源吸收式热泵无法运行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提出采用增压循环来提高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低温性能,并根据增压方... 我国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能耗较大,基于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是北方寒冷地区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解决方案。由于单效空气源吸收式热泵无法运行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提出采用增压循环来提高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低温性能,并根据增压方式的不同分为低压增压和高压增压两种形式。以NH3-LiNO3作为工质对,对不同形式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增压方式均能有效提高吸收式热泵的低温性能,在不同的室外气温、热源温度和热水温度下,能够实现20%~45%的节能率;此外,低压增压的一次能源效率比高压增压更高。综合节能性和实现难易程度,低压增压是提高空气源吸收式热泵低温性能的较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吸收式热泵 增压吸收 氨-硝酸锂 寒冷地区 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源塔热泵系统相变潜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章文杰 李念平 王丽洁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8-61,共4页
空气源热泵冬季制热的热源是室外湿空气,室外湿空气由干空气和水蒸汽两部分组成,因此湿空气流经室外换热器表面的热交换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研究,一部分是干空气的放热降温过程,热交换前后都是气态;另一部分是水蒸汽放热降温过程,随着... 空气源热泵冬季制热的热源是室外湿空气,室外湿空气由干空气和水蒸汽两部分组成,因此湿空气流经室外换热器表面的热交换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研究,一部分是干空气的放热降温过程,热交换前后都是气态;另一部分是水蒸汽放热降温过程,随着换热器表面温度的不同,水蒸汽降温放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相变发生。而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后者的相变潜热,且一般认为凝结水珠或水膜附着在换热器表面,影响换热效果,也减小了肋片间距,增加了空气流通阻力,减小了空气流通量,因此以往的空气源热泵设计一般希望室外侧换热器偏向于干工况运行。但对于长江以南冬季低温高湿地区,想维持这一工况运行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此区域冬季这一问题,以及推迟室外侧翅片表面结霜时间为目的,开发出了一套名为热源塔热泵的新型热泵系统。本文选择此区域中的几座典型城市(重庆、长沙、南昌、南京和杭州),根据各自相应的典型气象年数据,在冬季工况,通过对热源塔内管翅式换热器在含湿工况下的热工计算,分析将湿空气中水蒸气的相变潜热用于空调方式采暖的热源是否有意义,以及针对其开发出的热源塔热泵系统,评价其是否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源塔热泵 夏热冬冷地区 水蒸气相变潜热 含湿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长期运行对土壤热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耀 饶政华 +1 位作者 伊若璇 廖胜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79,85,共7页
通过与建筑负荷和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的耦合,建立了U型地埋管换热器内对流换热及与其周围土壤换热的三维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了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运行20年的土壤温度场和沿地埋管的热流分布,分析了地源热泵长期运行对土壤热平衡的影响... 通过与建筑负荷和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的耦合,建立了U型地埋管换热器内对流换热及与其周围土壤换热的三维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了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运行20年的土壤温度场和沿地埋管的热流分布,分析了地源热泵长期运行对土壤热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温度逐年上升并趋于稳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地埋管附近的土壤等温线由水平分布变为倒锥形(供冷季)或锥形(供热季)分布,并在第5年后接近竖直分布;沿进水管的热流密度在供热季逐年上升,在供冷季则逐年降低,且变化幅度逐年减小,最大值出现在4~7 m深处;在靠近地面处存在逆向传热段,在供热季逆向传热段最大深度达1.76 m。该研究对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的应用与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夏热冬冷地区 热平衡 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