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自动化对认知重塑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 郭春红 宋芳柏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基于技术威胁规避理论,探究AI自动化影响员工认知重塑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开展两项独立研究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AI自动化对AI知觉具有正向影响,AI知觉对认知重塑存在着倒U形影响。... 基于技术威胁规避理论,探究AI自动化影响员工认知重塑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开展两项独立研究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AI自动化对AI知觉具有正向影响,AI知觉对认知重塑存在着倒U形影响。问卷研究发现:AI知觉在AI自动化与认知重塑间发挥非线性中介作用,AI可解释性在AI自动化与AI知觉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AI任务复杂性可以正向调节AI自动化与AI知觉的关系,AI可解释性和AI任务复杂性还可以调节AI自动化通过AI知觉对认知重塑的倒U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自动化 ai知觉 认知重塑 ai可解释性 ai任务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赋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评估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2
作者 季莹 李君 +3 位作者 高雨 肖丹卉 王莹 刘宏伟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共10页
聚焦AI赋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评估,剖析传统评估模式的局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智能分析、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基于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理念,文章构建了“目标—过程—结果”闭环三层评估框架,通过对哈尔... 聚焦AI赋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评估,剖析传统评估模式的局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智能分析、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基于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理念,文章构建了“目标—过程—结果”闭环三层评估框架,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的AI评估实践探索,为高校图书馆优化馆藏资源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提供了理论范式与方法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馆藏资源 服务效能评估 ai赋能 资源服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InNet:面向AI加速的通算一体网内计算模型
3
作者 刘忠沛 杨翔瑞 +4 位作者 杨凌 高源航 吕高锋 王宝生 苏金树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4,共16页
AI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算力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涉及推理,另一方面涉及分布式训练。将一部分分布式应用的计算任务卸载到高速网络的网卡或交换机能够潜在提升分布式应用的性能表现,并发挥网络的关键作用。如在交换机或网卡中卸载参数聚... AI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算力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涉及推理,另一方面涉及分布式训练。将一部分分布式应用的计算任务卸载到高速网络的网卡或交换机能够潜在提升分布式应用的性能表现,并发挥网络的关键作用。如在交换机或网卡中卸载参数聚合等计算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模型训练时产生的大量通信开销。基于P4语言的可编程数据平面除了使网络协议定制更加灵活外,还使得网络数据平面能够为分布式应用提供简单的网内计算服务。然而,当前典型的基于P4语言的可编程数据平面架构如协议无关交换架构(PISA)在进行矩阵运算等方面还表现得不够高效。分析该缺陷的关键原因在于:PISA架构中的超长指令字计算引擎在处理大规模并行同构计算任务时效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AI加速的通算一体网内计算模型CAInNet。该模型在传统可编程数据平面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合了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与多指令多数据流(MIMD)两种计算模式,使得网络设备不仅能够支持协议无关网络分组处理,还能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对承载AI推理与训练的数据做网内计算。为了验证CAInNet在网内计算以及网络可编程方面的能力和效果,我们在该模型中使用带内网络遥测实现网络可视化,并部署多层感知机(MLP)模型实现基于AI的报文分类,替代传统的基于TCAM查表的路由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机器学习推理的报文分类方法在包含5k路由表项的场景下,其准确度高达98.3%,同时节省了98.7%的存储空间,有效地解决了路由爆炸问题。与现有方法相比,将机器学习推理部署在CAInNet中不增加可编程数据平面的处理延迟,且仅消耗适量计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硬件加速 通算一体 网内计算 可编程网络 报文分类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网络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4
作者 瞿崇晓 唐宇波 +3 位作者 吴高洁 范长军 张永晋 刘硕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602,共18页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学术界和产业界正积极寻求AI大模型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本文致力于深入探索这一新兴领域,通过梳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全面剖析如何通过AI大模型提升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水平,以及...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学术界和产业界正积极寻求AI大模型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本文致力于深入探索这一新兴领域,通过梳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全面剖析如何通过AI大模型提升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如何利用通信网络增强AI大模型的效能。首先,介绍了基于Transformer的大模型主流架构,阐述了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和智能涌现机制。随后,分析了AI大模型在网络设计、诊断、配置、安全和网络语言理解以及规范分析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并讨论了相关的技术实现手段。此外,探讨了通信网络在支撑AI大模型训练、推理和部署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关注基于云边协同的分布式大模型构建技术和多智能体大模型网络构建方案。最后,提出了若干亟待解决的关键研究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大模型 通信网络 融合与协同 TRANSFORMER 云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边协同的6G内生AI网络
5
作者 王志勤 周吉喆 韩凯峰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共5页
面向6G智能终端AI业务原生、融合感知、智能协同业务需求,提出了一种端边协同的6G内生智能网络架构。该架构通过分层设计(基础设施层、模型管理层、资源管控层、业务编排层),实现了端边数据管控、模型动态协同及异构资源融合调度,具备... 面向6G智能终端AI业务原生、融合感知、智能协同业务需求,提出了一种端边协同的6G内生智能网络架构。该架构通过分层设计(基础设施层、模型管理层、资源管控层、业务编排层),实现了端边数据管控、模型动态协同及异构资源融合调度,具备“通信+计算+数据+模型”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内生智能网络架构基础上,提出了端边智能协同系统评估模型,并围绕数据管控、模型协同、资源调度3个维度,提出了高质量数据集构建、数据管控框架、参考模型库、端边模型协同、异构资源融合管控、灵活组网等关键技术,形成端边智能协同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 端边协同 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AI赋能的一体化威慑战略:内涵、表现与限度
6
作者 肖迅韬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22,共9页
[研究目的]为更好应对大国战略竞争与各类冲突活动带来的现实威胁,拜登政府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并将其视为国家安全与国防战略的核心要素。对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厘清美国国家安全与国防战略的走向,对维护我... [研究目的]为更好应对大国战略竞争与各类冲突活动带来的现实威胁,拜登政府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并将其视为国家安全与国防战略的核心要素。对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厘清美国国家安全与国防战略的走向,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等方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官方报道等开源情报进行梳理,对人工智能(AI)赋能的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的内涵与表现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实施限度展开分析。[研究结果/结论]“一体化威慑”战略以整合全域、注重集体威慑为特征,以AI为技术依托,以赢得大国战略竞争为终极目标,是美国为优化资源、分摊成本而做出的务实战略选择,但其“宏大”愿景的落地尚面临诸多分歧和不确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威慑战略 一体化威慑 人工智能 一体化整合 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tiveX Automation的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楚振宇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讨论基于AutoCAD的ActiveXAutom ation 的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软件结构,并且指出结合传统的开发工具,使用VisualBasic进行基于Act... 讨论基于AutoCAD的ActiveXAutom ation 的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软件结构,并且指出结合传统的开发工具,使用VisualBasic进行基于ActiveXAutom ation 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是实现铁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BASIC 铁路 勘测 设计 Actirex AUTO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MIS与AIS集成的质量成本核算
8
作者 陈卫军 何有世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58-61,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的不断出现,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管理改革的热点。作为产生已久的质量成本管理思想,只有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本身巨大的潜力。必须在汲取ERP管理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的不断出现,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管理改革的热点。作为产生已久的质量成本管理思想,只有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本身巨大的潜力。必须在汲取ERP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QMIS与AIS集成环境下质量成本的自动核算,才能得出质量成本与财务会计核算融为一体的账务处理流程及其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集成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雷达与AIS在军用舰船中的综合运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柳林 李明奇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7期12-14,共3页
导航雷达和AIS作为两种主要导航设备在现代船舶上有着广泛应用,对船舶的安全航行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各自优缺点,论述了在军用舰船中综合使用导航雷达和AIS的必要性,提出了综合运用导航雷达和AIS保障舰艇安全航行及遂行各项任务的... 导航雷达和AIS作为两种主要导航设备在现代船舶上有着广泛应用,对船舶的安全航行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各自优缺点,论述了在军用舰船中综合使用导航雷达和AIS的必要性,提出了综合运用导航雷达和AIS保障舰艇安全航行及遂行各项任务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 导航雷达 军用舰船 综合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减负效应:一项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一格 黄甫全 梁梓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2,共17页
教师负担过重问题日益尖锐,党和国家专门颁布实施了教师减负政策,藉以凸显在教育智能化发展背景里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本研究采用融通型混合方法,考察了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和助理AI执教与独自执... 教师负担过重问题日益尖锐,党和国家专门颁布实施了教师减负政策,藉以凸显在教育智能化发展背景里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本研究采用融通型混合方法,考察了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和助理AI执教与独自执教两类教师教学减负话语的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文化整体论的动态时空融合结构模型观照教师教学减负话语,形成了时间负担、体力负担、情感负担与认知负担的融合型教学负担新概念,为教师教学负担与减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使用文化性话语分析法,在整体层面厘清了AI主讲课程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包括时间减负、体力减负、情感减负和认知减负,其中时间减负成效特别显著,而在具体层面则揭示了助理AI执教和独自执教两类教师对减负效应感受与解释的文化差异并建构了三层环形的“教师教学减负话语结构”整体模型。显然,这些成果对未来教师负担与减负、教师研究者角色发展以及高质量课堂教学创新等课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研究上,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教师 教学负担 教师减负 文化性话语分析 融通型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rly warning of core network capacity in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11
作者 HAN Sai LI Ao +5 位作者 ZHANG Dongyue ZHU Bin WANG Zelin WANG Guangquan MIAO Jie MA Hongb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will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For space and terrestrial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will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For spac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s with limi-ted resources,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resources can be affected by the core network indirectl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efficiency of core networks expansion construction,early warning of the core network elements capacity is necessary.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of spac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the number of terminals,login users,and the rules of users’migration during holidays.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AI)technologies,the regis-tered users of th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authorization users of the 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protocol data unit(PDU)sessions of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are predi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login users,the number of terminals.Therefore,the core network elements capacity can be predicted in advance.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eal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core network element capac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t(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玲霞 于淼 彭勇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灵活性强、接口资源丰富的嵌入式AI创新实验平台,构建交叉性强、多层递阶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融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创新案例。实践表明,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培养I^(3)型卓越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展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改革 I^(3)型卓越人才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理论逻辑、法律风险和治理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清望 唐乾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3,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研究生教育中展现出赋能潜力,推动了课程学习、科研、论文写作及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从理论逻辑出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个体知识构建与社会互动的双重驱动,优化知识生成与共享模式;依托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研究生教育中展现出赋能潜力,推动了课程学习、科研、论文写作及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从理论逻辑出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个体知识构建与社会互动的双重驱动,优化知识生成与共享模式;依托学习分析理论,提升了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监测与动态优化能力;结合个性化学习理论,支持精准化学习路径优化,提升教育效率与公平性。然而,这些技术应用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风险,如数据隐私保护与个性化数据采集的冲突,知识产权归属不明与生成内容权属的矛盾,责任主体不清与法律责任划分困境,以及技术介入下学术诚信的挑战。为规避这些风险,应通过授权控制和数据最小化保障隐私;在知识产权治理中明确生成内容的权属规则;建立多主体责任分配机制,划定法律边界,并通过加强学术诚信机制与伦理框架维护教育秩序,以平衡技术创新与法律规范,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研究生教育 个性化学习 数据隐私 知识产权 学术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落地的经济学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玉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共9页
在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下,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技术形态。大模型落地不仅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涵盖了技术适配、场景挖掘、产业协同以及市场推广、私有化部署、政策引领等多个复杂环节,更是生产关系... 在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下,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技术形态。大模型落地不仅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涵盖了技术适配、场景挖掘、产业协同以及市场推广、私有化部署、政策引领等多个复杂环节,更是生产关系调整、经济要素重新配置和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堪称复杂系统工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大模型落地的路径选择,必须要创新引领,夯实大模型落地根基;系统推进,占领高端和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拓展应用场景,挖掘大模型商业价值;构建产业生态,促进大模型落地协同发展;更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落地 ai智能体 ai技术创新 私有化部署 智能产业 融合经济性 产业生态 高低端产品价格剪刀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进入立法:教育法典的应然回应与制度构造
15
作者 彭中礼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7,共13页
编纂契合时代需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教育法典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愈加凸显,教育法典需明确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内容。教育法典既要确立“人工智能+教育”现象进入法律的标准,... 编纂契合时代需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教育法典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愈加凸显,教育法典需明确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内容。教育法典既要确立“人工智能+教育”现象进入法律的标准,包括风险标准、促进标准、评价标准和责任标准;也要确立“人工智能+教育”现象不进入法律的标准。在“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法典的制定应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保障教育安全作为核心内容。在教育法典编纂过程中,可以将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法典的总则与分则:即总则编应坚持“发展+安全”并重的立法理念,分则编则按照教育形态和教育关系的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 发展+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风险研判、归因分析与生态治理
16
作者 张羽 杨子豪 覃菲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5,共7页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其技术潜力不断释放,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复杂的挑战和风险,亟须系统性生态治理。研究剖析了AI助力教育变革的三类风险(主体性、安全性、发展性风险),并聚焦四...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其技术潜力不断释放,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复杂的挑战和风险,亟须系统性生态治理。研究剖析了AI助力教育变革的三类风险(主体性、安全性、发展性风险),并聚焦四种生态主体(政府、AI技术研发者、学校和企业)开展归因分析,揭示了三类风险的多层次原因链条,涉及四重逻辑:制度逻辑,法律与专业的约束缺失;技术逻辑,算法与系统的内在局限;教育逻辑,守正与守旧的实践挑战;商业逻辑,效率与利益的价值扭曲。为应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AI助力教育变革的生态治理框架,旨在为AI与教育的良性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指引,主张以政府为主导,完善顶层架构;增加企业参与,规范行业管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提升主体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治理 人工智能教育 深度融合 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17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难题与路径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国法 任怀伟 富佳兴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探讨了数字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总结了智能化煤矿的关键技术模块;在示范推广方面,以典型示范矿井为案例,总结了智能化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基于对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示范矿井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智能地质保障、信息通信、掘进、开采及智能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的现状与突出问题,特别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掘进、高效开采、机器人协同作业及系统运维等技术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聚焦于复杂条件下的高效掘进技术、薄煤层和冲击地压煤层的高效开采、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安控系统的研发,加快露天煤矿的大型化和智能化进程,完善煤矿智能化运维标准体系和推动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煤矿采掘装备的成套化、高端化、数智化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技术架构 机器人协同作业 系统运维 标准体系建设 装备成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C-ICP-MS)法快速测定尿液中6种砷形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健 徐署东 +4 位作者 陈元元 陈宁宁 刘惠 陈曦 刘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5,共7页
为准确快速测定尿液中6种砷形态,采用全自动多功能整合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联用分析尿中砷甜菜碱(AsB)、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砷胆碱(AsC)、一甲基砷(MMA)和砷酸盐[As(Ⅴ)] 6种砷形态。样本过0.22μm水性... 为准确快速测定尿液中6种砷形态,采用全自动多功能整合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联用分析尿中砷甜菜碱(AsB)、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砷胆碱(AsC)、一甲基砷(MMA)和砷酸盐[As(Ⅴ)] 6种砷形态。样本过0.22μm水性滤膜,20倍在线稀释,采用ICX-As35阴离子色谱柱为分析柱,0.5 mmol/L碳酸铵(pH=9.8)和80 mmol/L碳酸铵(pH=9.2)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在100 s左右洗脱尿中6种砷形态,建立了全自动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法快速测定尿中6种砷形态的方法。6种砷形态在0~1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4~0.05μg/L,尿液不同浓度水平砷形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3%。尿液中3种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14%。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并且不需要前处理过程,节省了时间同时减少尿中砷形态之间的转换。对我国中部某省份批量实际尿样测定过程中发现,样品中主要以DMA和As(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功能整合色谱 快速测定 砷形态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礼立 陶夏新 左惠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S1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子课题“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的总体研究思路、1994年的进展以及今后的工作安排。在这一年之中,本课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了GIS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当前灾害研究的一些特点;对华北的一部分地区建立了... 本文介绍了子课题“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的总体研究思路、1994年的进展以及今后的工作安排。在这一年之中,本课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了GIS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当前灾害研究的一些特点;对华北的一部分地区建立了试验性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经过多种空间操作,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数据集合;在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的网格单元特征的提取方法;初步研究了GIS与AI的结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震构造信息系统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