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of CO2 Hydrogenation to C2+ Products 被引量:7
1
作者 GAO Yunnan LIU Shizhen +2 位作者 ZHAO Zhenqing TAO Hengcong SUN Zhenyu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8-872,共15页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环境保护 化学分析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Cyclopropylamine with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2
作者 YI Jian-ming TANG Kuo-wen +1 位作者 REN Bi-ye XIONG Hai-y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Cyclopropylamine is synthesized with γ butyrolactone and isopropanol by five steps of ring opening esterification, cyclization, hydrolysis, acylation and Hofmann degradation. Cyclization and hydrolysis are key steps ... Cyclopropylamine is synthesized with γ butyrolactone and isopropanol by five steps of ring opening esterification, cyclization, hydrolysis, acylation and Hofmann degradation. Cyclization and hydrolysis are key steps in the process, and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TC) is used in the two steps respectively. In the cyclization reaction, because solid liquid PTC, sodium hydroxide is applied instead of expensive sodium alcoholate, the rea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mild conditions. The optimum re 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0.03∶1∶1.5 mole ratio of BTEAC to ester to sodium hydroxide, reacting at 50 ℃ for 2 h with yield of 92%. Hydrolysis of isopropyl cyclopropanecarboxylate is accelerated by liquid liquid PTC, and the order of catalytic activity is BTEAC>BTMAC>CTMAB>TBAB.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synthesis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ose from literature and feasible for production with simple routes,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cheap materials and total yield of 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PROPYLAMINE SYNTHESIS γ BUTYROLACTONE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de modification and electrocatalysis for redox flow battery(RFB) applications
3
作者 CAO Liuyue SKYLLAS-KAZACOS Maria WANG Dawei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433-457,共25页
The electrode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redox flow batteries(RFBs), as it provides the reactions sites for redox couples and can influence the cell performance through its effect on cell voltage losses associat... The electrode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redox flow batteries(RFBs), as it provides the reactions sites for redox couples and can influence the cell performance through its effect on cell voltage losse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verpotential, concentration overpotential and ohmic losses. Extensive research has thus been carried out on material selecti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of electrodes as well as electrocatalysis for redox reaction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screening and modificat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s together with recent progress in novel electrode architectures, electrode modification and electrocatalysis methods. RFB systems such as iron/chromium, polysulfide/bromine and all vanadium batteri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ox flow batteries ELECTRODE catalysis carbon graphite fe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p-nitrophenol under normal pressure with A-1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4
作者 ZHONG Shi an, OUYANG Xi, ZHOU Chun shan, CHENG Ben ch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p nitrophenol is synthesized using p nitrochlorobenzene and sodium hydroxide with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Several reaction factors, such as catalyst type, the amounts of catalysts and sodium hydroxide, the concentrat... p nitrophenol is synthesized using p nitrochlorobenzene and sodium hydroxide with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Several reaction factors, such as catalyst type, the amounts of catalysts and sodium hydroxide,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s well as reaction time, affect greatly the yield of p nitrophenol.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A 1 used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whose consumption is 6% (mole fraction) of p nitrochlorobenzene; the molar ratio of sodium hydroxide to p nitrochlorobenzene is 3:1;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is 50% (mass fraction). Nitrobenzene, whose molar amount is 2.45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p nitrochlorobenzene; reaction time is 7 h at 140 ℃ under normal pressure. The final yield of p nitrophenol is 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 nitrophenol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en Catalysis for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of Carbon Dioxide, Propargylic Alcohols and Nucleophiles 被引量:2
5
作者 ZHOU Zhihua XIA Shumei HE Liangnian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8-844,共7页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合成方法 邻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热催化降解甲苯研究
6
作者 朱伟 刘天杨 +3 位作者 左士祥 姚超 刘经伟 李霞章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8-183,共6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持续排放不仅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光热催化氧化VOCs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技术。因此,需要优异的催化剂来实现高效利用光能并驱动催化反应。以凹凸棒石(ATP)为载体,通过溶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持续排放不仅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光热催化氧化VOCs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技术。因此,需要优异的催化剂来实现高效利用光能并驱动催化反应。以凹凸棒石(ATP)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NiCo_(2)O_(4)/ATP复合材料。Ni离子的存在改变了电荷转移机制,通过捕获激发电子等方式与Co离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在光照下,1∶5 NiCo_(2)O_(4)/ATP催化剂吸收可见与红外光,诱发晶格振动,最终将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热量,使其在无需额外加热下即可实现优异的光生热能力(195.6℃)。ATP的引入促进了高效的NiCo_(2)O_(4)/ATP界面的形成以及生成丰富的氧空位,其作为吸附活化中心,将吸收的O2分子转化为活性氧物种,从而促进甲苯的降解。1∶5 NiCo_(2)O_(4)/ATP催化剂在初始浓度500×10^(-6)下实现了82%的甲苯降解。这项工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的VOCs光热催化降解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尖晶石 光热催化 甲苯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乙酰氨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研究
7
作者 吕新宇 张艳 +1 位作者 吕金乌 邱滔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5,共6页
以邻甲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乙酰化反应制得邻乙酰氨基甲苯,然后合成了一种负载钨杂多酸的MIL-101(Cr)系列MOF材料,并以此为催化剂,通过催化氧化邻乙酰氨基甲苯反应制备邻乙酰氨基苯甲醛。利用XRD、SEM、BET、TG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以邻甲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乙酰化反应制得邻乙酰氨基甲苯,然后合成了一种负载钨杂多酸的MIL-101(Cr)系列MOF材料,并以此为催化剂,通过催化氧化邻乙酰氨基甲苯反应制备邻乙酰氨基苯甲醛。利用XRD、SEM、BET、TG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催化剂种类、物料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溶剂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W2@MIL-101(Cr)作为催化剂,邻甲基乙酰苯胺和双氧水投料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75℃,反应溶剂为乙腈时,邻甲基乙酰苯胺转化率可达到73.3%。研究方法操作简单且易于纯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的总收率可达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乙酰氨基苯甲醛 催化氧化反应 MOF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Cu_(0.7)Ce_(0.3)PO_(4)材料直接热催化分解NO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付艳 廖继飞 +1 位作者 黄凌宇 张骞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0-76,共7页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会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危害。一氧化氮(NO)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都有巨大的威胁。如何高效消除NO是目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热催化分解NO因其产物为N_...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会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危害。一氧化氮(NO)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都有巨大的威胁。如何高效消除NO是目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热催化分解NO因其产物为N_(2)和O_(2)且不需要额外添加还原剂而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去除NO的方法。但是大部分催化剂所需的催化温度较高(通常在600℃左右),反应所需提供的热能较大,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利用,因此急需研发中低温的NO直接分解的高效稳定催化剂。本工作通过水热共沉淀法,以十二水合磷酸三钠、硝酸铜和硝酸铈为原料,制备了铈掺杂磷酸铜铈材料。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催化温度为340℃时,所合成的单一CuPO_(4)分解NO的活性只有5%,Ce离子的引入使其催化活性飙升,催化活性超过了80%。Ce离子的引入主要提高了催化剂比表面积且提升了催化剂还原性。与此同时,将磷酸铜铈负载在TiO_(2)上,材料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15 min增至120 min)。本工作为设计稳定高效的直接催化分解NO催化剂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热催化 中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研究中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概述
9
作者 赵志娟 徐鹏 +2 位作者 章小余 屈宝龙 刘芬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催化剂在现代化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催化剂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和电子结构分析。作为材... 催化剂在现代化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催化剂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和电子结构分析。作为材料表界面研究领域中最有效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以其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和表面灵敏性已经成为研究催化材料的标准分析工具,且随着XPS仪器的日益普及,其应用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催化剂材料中的活性组分多趋于低含量、小尺度且成分复杂不稳定,对XPS高质量测试提出了巨大挑战。对催化剂研究中的常规XPS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对样品制备、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谱图解析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XPS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材料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多相催化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ORC系统的高效氢液化流程设计研究
10
作者 李秋英 花亦怀 +5 位作者 程昊 张涵玮 刘文睿 白昊川 王凯 邱利民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51-3658,共8页
针对常规氢液化流程存在的高能耗和压缩机组高温余热未利用的问题,基于液氮预冷的Claude氢液化系统提出一种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的高效流程,利用Aspen Hysys进行稳态模拟并开展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流程可以实现5t/d的液氢产... 针对常规氢液化流程存在的高能耗和压缩机组高温余热未利用的问题,基于液氮预冷的Claude氢液化系统提出一种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的高效流程,利用Aspen Hysys进行稳态模拟并开展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流程可以实现5t/d的液氢产率,相比无ORC的常规系统,净功耗从1803.97 kW显著降低至1701.39 kW,比能耗为8.17 kWh/kg,[火用]效率为4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催化 有机朗肯循环 比能耗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析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琼 刘聪志 +2 位作者 王建立 姜兴剑 赵新一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7,共8页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温和且高效的制氢过程,催化剂在析氢反应(HER)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扩大氢气生产过程中,开发高效、稳定且廉价的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面临的巨大挑战。综述了贵金属、非贵金属和碳基催化剂等常用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温和且高效的制氢过程,催化剂在析氢反应(HER)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扩大氢气生产过程中,开发高效、稳定且廉价的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面临的巨大挑战。综述了贵金属、非贵金属和碳基催化剂等常用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以上HER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总结了包括杂原子掺杂、结构工程以及晶体和缺陷工程的一般性改进设计策略,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析氢反应 催化剂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耦合碳分散镍催化的废塑料制氢
12
作者 赵濉 赵俊 +2 位作者 张磊 严峰 马望京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实现废塑料制氢的高氢气产量和高氢气选择性,采用传统电炉和微波2种方法制备Ni/C催化剂,采用拉曼光谱、热重分析、SEM、TEM、XRD等方法对Ni/C催化剂和塑料脱氢后的碳产物进行表征,对比分析2种催化剂在微波辐照下对塑料脱氢效率和产物... 为实现废塑料制氢的高氢气产量和高氢气选择性,采用传统电炉和微波2种方法制备Ni/C催化剂,采用拉曼光谱、热重分析、SEM、TEM、XRD等方法对Ni/C催化剂和塑料脱氢后的碳产物进行表征,对比分析2种催化剂在微波辐照下对塑料脱氢效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探索2种方法合成的Ni/C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合成的Ni/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微波加热和选择性断裂C—H键的能力,最终实现了53.1 mmol/g(g为塑料质量)和87%的氢气产量和氢气选择性;伴随塑料脱氢后产生的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并结晶生长为高附加值碳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制氢 微波催化 Ni/C催化剂 氢气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晶晶 杨福祥 +2 位作者 唐晓东 赵付英 王顺国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85,共5页
以水热法合成纳米催化剂,探讨其合成条件对纳米催化剂尺寸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稠油的降黏效果。先通过水热法合成5种纳米催化剂,比较其水热稳定性。以水热稳定性最好的纳米Fe_(2)O_(3)为核心,通过激光散射实验,筛选出制备纳米Fe_(2)O_(3)... 以水热法合成纳米催化剂,探讨其合成条件对纳米催化剂尺寸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稠油的降黏效果。先通过水热法合成5种纳米催化剂,比较其水热稳定性。以水热稳定性最好的纳米Fe_(2)O_(3)为核心,通过激光散射实验,筛选出制备纳米Fe_(2)O_(3)的最佳反应条件,即用0.05 mol/L 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活性剂辅助三氯化铁和乙酸钾(摩尔比为1∶3)在110℃下反应8 h制备纳米Fe_(2)O_(3)。最后,使用纳米Fe_(2)O_(3)对稠油进行降黏,稠油的降黏率为45.83%。实验结果有利于纳米催化剂的改造以及提高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纳米Fe_(2)O_(3) 催化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催化转化制高值化学品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嘉 孙丹卉 +4 位作者 乔一凡 范秀方 赵立东 贺雷 陆安慧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7-2597,共11页
生物质乙醇可作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路线。乙醇性质活泼,经催化脱氢、脱水、羟醛缩合、环化等可制备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醛、烯烃、丁醇、高碳醇、芳香醇/醛等)。但乙醇催化转化反应网络复杂... 生物质乙醇可作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路线。乙醇性质活泼,经催化脱氢、脱水、羟醛缩合、环化等可制备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醛、烯烃、丁醇、高碳醇、芳香醇/醛等)。但乙醇催化转化反应网络复杂,实现乙醇定向转化的核心是催化剂上不同活性中心的高效协同,以及多步基元反应的速率匹配。本文通过对乙醇转化活性中心、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的认识,根据反应产物的种类,系统综述了多相催化乙醇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针对乙醇定向转化的催化剂体系及反应机理,概述了多活性中心协同调变机制和催化剂活性中心与乙醇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阐明了乙醇转化产物分布的调控机理。其中,由乙醇出发制备C6+高碳醇和芳香醇/醛等高值含氧化合物可能是未来乙醇转化利用的研究重点,从工程应用角度,亟需发展乙醇转化利用的反应分离一体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催化 多相反应 乙醛 丁二烯 高碳醇 芳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的非均相催化合成及性能
15
作者 陈慕华 孙晨晖 +4 位作者 嵇震 陈鹏 谈继淮 王芳 朱新宝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83,696,共7页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氧烷经非均相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ES-EP)。ES-EP与E-51环氧树脂混合后经固化反应制备了ES-EP/E-51固化物。采用FTIR、^(1)HNMR、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SEM、TGA、DSC、动态机械分析仪对ES-EP/E-51固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m(ES-EP)∶m(E-51环氧树脂)(两者质量之和为10 g)对制备的ES-EP/E-51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S-EP)∶m(E-51环氧树脂)=10∶100时,制备的10%ES-EP/E-51固化物交联密度为2.79×10^(3) mol/m^(3),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38、122.79 MPa和16.33 kJ/m^(2);ES-EP/E-51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m(ES-EP)∶m(E-51环氧树脂)的增加而升高,并保持了良好的耐热性能。ES-EP中含有刚性的苯环结构和高稳定性Si—O—Si链段赋予ES-EP/E-51固化物较高的交联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丁香酚 有机硅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原位增韧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催化下负载型改性Ag_(3)PO_(4)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班福忱 魏煜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3,共7页
综述了可见光催化下负载型改性Ag_(3)PO_(4)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Ag_(3)PO_(4)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但是由于光腐蚀严重、能隙带宽度、光谱响应范围、及光生电子-空穴寿命短等问题制约着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Ag... 综述了可见光催化下负载型改性Ag_(3)PO_(4)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Ag_(3)PO_(4)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但是由于光腐蚀严重、能隙带宽度、光谱响应范围、及光生电子-空穴寿命短等问题制约着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Ag_(3)PO_(4)作为一种光催化剂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负载型改性Ag_(3)PO_(4)在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面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负载型改性Ag_(3)PO_(4)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负载物、改性方法和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负载型改性Ag_(3)PO_(4)催化剂结构、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建议,以期为染料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印染废水 改性Ag_(3)PO_(4)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负载下Al_(2)O_(3)光热催化H_(2)S裂解制氢性能
17
作者 于姗 汪福深 +4 位作者 黄靖元 段元刚 付梦瑶 贺桢 周莹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H_(2)S直接裂解制氢是一种极具前景的H_(2)S处理技术,但现阶段的研究方法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找到一种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转化率高的方法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为此,探索了光热催化H_(2)S裂解制氢的方法,将不同金属Ni、M... H_(2)S直接裂解制氢是一种极具前景的H_(2)S处理技术,但现阶段的研究方法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找到一种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转化率高的方法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为此,探索了光热催化H_(2)S裂解制氢的方法,将不同金属Ni、Mo、Co负载到Al_(2)O_(3)上进行光热催化H_(2)S裂解制氢实验,并对比了不同金属负载下Al_(2)O_(3)的活性差异,再通过红外成像测温、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方法与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Ni、Mo、Co的负载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Mo/Al_(2)O_(3)催化剂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活性,相同光照(2.85 W/cm^(2))下其H_(2)S转化率高达13.8%,H_(2)产率高达208.5±6.5μmol/(g·h);②Mo的引入提升了催化剂的光热效应,使其在相同光强下表面温度最高,同时Mo减少了表面SO_(4)^(2-)的积累,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使得钼硫化物在裂解反应中表现出显著的制氢优势。结论认为:①较之于传统的热催化H_(2)S裂解制氢方法,光热催化H_(2)S裂解制氢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②同等条件下,Mo负载下Al_(2)O_(3)的H_(2)S转化率提高了1.6倍,H_(2)产率提高了2.1倍,认识为H_(2)S裂解制氢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氢气 裂解制氢 氧化铝 钼硫化物 光热催化 硫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类强碱TBD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展望
18
作者 谢媛媛 柯雯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0,共13页
有机强碱非金属胍类催化剂是近年来有机催化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类型催化剂具有绿色环保、制备简单、操作安全、价格低廉和催化性能良好等优点。其中,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由于可形成两个N—H键,在攫取质子引发反应... 有机强碱非金属胍类催化剂是近年来有机催化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类型催化剂具有绿色环保、制备简单、操作安全、价格低廉和催化性能良好等优点。其中,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由于可形成两个N—H键,在攫取质子引发反应的同时可活化中间体物质,催化性能通常优于其他胍类碱催化剂,在药物合成、有机化学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文章综述了TBD催化的相关有机化学反应,总结了部分反应的机制,并阐述了TBD的催化优势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D催化 氧化反应 胺化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羰基化反应 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翠利 申纯宇 +8 位作者 杨英 王兴龙 汤建伟 化全县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253,共9页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与改性领域的突出性能,详细阐述了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离子液体在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素等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离子液体在调控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形貌以及性能等方面的功能特点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出离子液体精确调控制备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纳米材料 团聚 催化 合成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N@S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松香歧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振中 解从霞 +1 位作者 于凤丽 袁冰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通过典型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空心结构的N掺杂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C-N@SiO_(2),并选择Pd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负载在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上得到Pd/C-N@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松香歧化反应。采用SEM、TEM、N2脱附-吸附、XPS... 通过典型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空心结构的N掺杂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C-N@SiO_(2),并选择Pd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负载在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上得到Pd/C-N@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松香歧化反应。采用SEM、TEM、N2脱附-吸附、XPS、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C-N@Si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26 m^(2)/g)和孔径(3.85 nm),具有明显的中空结构,有利于松香分子的进入和歧化反应的进行。掺杂的N有利于金属Pd的锚定,分析表明Pd被成功负载到了C-N@SiO_(2)材料上,材料的两亲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催化剂Pd/C-N@SiO_(2)对松香歧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超过市售的Pd/C催化剂。1 g松香原料,在250℃、氮气气氛、水/油体积比为3∶12(总量15 mL)、反应时间3.5 h、催化剂用量20 mg的条件下,脱氢枞酸的GC含量达到53.3%,枞酸的GC含量为0.7%。Pd/C-N@Si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5次时脱氢枞酸的GC含量仍达到47.1%,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水相歧化 歧化松香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