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在裂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田立新 周东红 +2 位作者 明君 孙向阳 杨绍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0-553,共4页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并综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在后验井中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方位地震资料 方位属性差 远近偏移距差 叠前反演 裂缝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介质时移时差属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云美厚 丁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4,108,共5页
针对我国油藏特征主要是薄层和薄互层,而且大多采用水驱开采,叠后时移时差属性较弱,难以识别。为 此,就影响层状介质中叠前时移时差属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一个双层水平层状模型,探讨了 叠前时移时差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 针对我国油藏特征主要是薄层和薄互层,而且大多采用水驱开采,叠后时移时差属性较弱,难以识别。为 此,就影响层状介质中叠前时移时差属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一个双层水平层状模型,探讨了 叠前时移时差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结构(储层厚度,储层速度,储层埋深,上覆地层速度等)对叠前时差 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储层埋深较浅,且上覆地层速度低于储层速度时,只要储层厚度以及速度的变化足够大, 利用叠前大炮检距时移时差来揭示储层动态变化是可能的;对于埋深很大、上覆地层速度接近或高于储层速度 的情形,叠前时移时差往往很小,实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时差 层状介质 属性分析 地层速度 储层厚度 油藏特征 水驱开采 系统分析 层状模型 地层结构 变化规律 动态变化 炮检距 叠前 薄互层 埋深 实用性 薄层 叠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方位地震勘探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龚明平 张军华 +3 位作者 王延光 刘立彬 李红梅 吴系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2-658,共17页
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分方位角勘探的研究现状:(1)综合使用螺旋和蜗牛道集与震源同时激励,能够降低勘探成本并高效完成分方位地震野外采集;(2)炮检距向量片(OVT,Offset Vector Tile)技术是针对分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 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分方位角勘探的研究现状:(1)综合使用螺旋和蜗牛道集与震源同时激励,能够降低勘探成本并高效完成分方位地震野外采集;(2)炮检距向量片(OVT,Offset Vector Tile)技术是针对分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出的,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3)充分利用地震波在裂缝型地层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相位和频率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是提高裂缝预测精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应用的实例很少。为了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性,今后应重点研究地震波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4)将多种随方位变化属性(如AVAZ等)与相干一致性融合,可有效检测地下裂缝和地层岩性,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道集 蜗牛道集 分方位 地震属性 OV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