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XY scanner with minimized coupling motions for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1
作者 PARK Jong-kyu MOON Won-k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97-703,共7页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a novel scanner with minimized coupling motions for a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were addressed. An appropriate design modification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a novel scanner with minimized coupling motions for a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were addressed. An appropriate design modification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linear motion stages using a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Recurdyn. Because the scanning speed of each direction may differ, the linear motion stage for a high-speed scanner was designed to have different resonance frequencies for the modes, with one dominant displacement in the desired directions. This objective was achieved by using one-direction flexure mechanisms for each direction and mounting one stage for fast motion on the other stage for slow motion. This unsymmetrical configuration separated the frequencies of two vibration modes with one dominant displacement in each desired direction, and hence suppressed the coupling between motions in two directions. A pair of actuators was used for each axis to decreas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two motions and give a sufficient force to actuate the slow motion stage, which carried the fast motion stage, A lossy material, such as grease, was inserted into the flexure hinge to suppress vibration problems that occurred when using an input triangular waveforrn. With these design modifications and the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a novel scanner with a scanning speed greater than 20 Hz i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SCANNER piezoelectric stack actuator CROSSTALK flexure hi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tion film measurement on mica and coal surfaces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被引量:3
2
作者 XING Yao-wen GUI Xia-hui CAO Yi-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95-1305,共11页
The hydration film on particle surf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bble-particle adhesion in mineral flotation process. The thicknesses of the hydration films on natural hydrophobic coal and hydrophilic mica surfaces... The hydration film on particle surf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bble-particle adhesion in mineral flotation process. The thicknesses of the hydration films on natural hydrophobic coal and hydrophilic mica surfaces were measured directly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based on the bending mode of the nominal constant compliance regime in AFM force curve in the present study. Surface and solid-liquid interfacial energies were calculated to expla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hydration fil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and thickness of hydration films on coal and mica surfaces. Hydration film formed on mica surface with the thickness of 22.5 nm. In contrast, the bend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nominal constant compliance regime. The van der Waals and po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both mica and coal and water molecu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attractive effect, while the polar attractive free energy between water and mica (-87.36 mN/m)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water and coal (-32.89 mN/m), which leads to a thicker and firmer hydration layer on the mica surface.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free energy of the coal/water/bubbl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mica. The polar attractive force is large enough to overcome the repulsive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the low energy barrier of film rupture, achieving coal particle bubble adhesion with a total interfacial free energy of-56.30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tion fil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surface energy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偏转原理的AFM光电检测系统设计
3
作者 王旭东 温阳 +3 位作者 王慧云 秦丽 温焕飞 马宗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利用光偏转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光电检测系统,研究了影响光偏转噪声的影响因素。设计了新型螺旋式嵌套结构调节准直光斑,使激光发散角降低到0.053°,利用压电陶瓷特性设计了高精度三维调节结构,可以在α,β,γ方向... 利用光偏转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光电检测系统,研究了影响光偏转噪声的影响因素。设计了新型螺旋式嵌套结构调节准直光斑,使激光发散角降低到0.053°,利用压电陶瓷特性设计了高精度三维调节结构,可以在α,β,γ方向精准调节偏转角度,36mm的聚焦焦距满足了小型化、集成化的设计目标。基于该高灵敏度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AFM系统得到了清晰的硅材料表面台阶结构,系统分辨率达到了0.1nm,为今后的亚原子测量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光偏转 准直调节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M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梅 苏纪壮 +2 位作者 孙敏 贾朝霞 乔瑞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8-213,共6页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不仅可以从纳米尺度观测沥青表面微观结构,还可以应用不同模式测试其微观力学特性,是研究沥青路面材料微观特性的有力工具。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沥...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不仅可以从纳米尺度观测沥青表面微观结构,还可以应用不同模式测试其微观力学特性,是研究沥青路面材料微观特性的有力工具。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沥青结合料与集料之间的水分相互作用是一种出现在微观尺度,甚至纳米尺度的现象,因此从微纳观角度探究在水分存在条件下沥青与集料的结构变化,对于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探究其水损害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总结AFM工作原理及沥青微观“bees”结构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AFM在纳米尺度上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AFM在沥青路面材料研究中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对于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与防治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bees”结构 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M探究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对油滴间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肖帆 王玮 +5 位作者 陈龙鑫 李楷 孙文苑 葛运通 李炯昊 宫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3,共8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水中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聚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PSS和SDS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聚合...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水中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聚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PSS和SDS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盐溶液中油滴容易聚并;当水溶液中加入100 mg/L的PSS会使油滴稳定,这主要是由于PSS吸附层提供了空间位阻,有效阻止了油滴之间的聚并作用;然而,100 mg/L PSS和0.1 mM/L SDS共存时会导致油滴再次聚并,这是因为PSS和SDS同时存在时,两者易形成团簇,只有少部分PSS吸附到界面,此时PSS无法形成有效的空间位阻,导致油滴在相互靠近时发生聚并,从而影响了水包油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废水 油滴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颗粒与岩石表面间微观力学作用实验解析与润湿调控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彬 韩明亮 +1 位作者 张伟 李东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微观作用力决定了纳米颗粒在岩石壁面的吸附行为,进而影响纳米颗粒调控壁面润湿性的能力。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活性SiO_(2)颗粒与石英基底间作用力,建立力学作用理论模型并分析其主控因素;进行纳米颗粒在壁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验... 微观作用力决定了纳米颗粒在岩石壁面的吸附行为,进而影响纳米颗粒调控壁面润湿性的能力。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活性SiO_(2)颗粒与石英基底间作用力,建立力学作用理论模型并分析其主控因素;进行纳米颗粒在壁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力学机制建立预测纳米颗粒调控壁面润湿性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溶液离子浓度越大或离子价态越高,活性SiO_(2)颗粒与石英基底间作用力越倾向于表现为引力,所建立的力学模型可高效拟合二者间力学数据;二者间力学作用可由离子浓度、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分子的长度等因素调控,但离子浓度为主控因素;在双对数曲线中纳米颗粒在壁面的黏附功和壁面油相接触角的变化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活性纳米颗粒 原子力显微镜 润湿调控 纳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油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
7
作者 吕悦晶 夏毅 +2 位作者 汤文 钟闻华 油川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594,共9页
为解决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玉米油微胶囊,通过石油醚浸泡法测定囊芯质量分数并验证稳定性;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形貌特征,设计玉米油微胶囊沥青划痕法自修复试验,并观测自修复行为;基于原子... 为解决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玉米油微胶囊,通过石油醚浸泡法测定囊芯质量分数并验证稳定性;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形貌特征,设计玉米油微胶囊沥青划痕法自修复试验,并观测自修复行为;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试验获取自修复沥青的微观特征参数,并量化分析微胶囊对沥青自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玉米油微胶囊的壁材固化稳定,囊芯质量分数为52%;玉米油微胶囊个体呈不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主要为0~30μm,平均粒径为23.7μm;划痕受力后的微胶囊破裂释放玉米油再生剂,再生剂通过毛细作用扩散并填充裂缝实现沥青的自修复;4%、8%微胶囊沥青样品表面的峰状结构平均面积分别减少17%、27%,均方根粗糙度修复率分别为36%、41%;玉米油微胶囊的加入降低了老化对沥青表面微观参数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老化沥青进行了修复。所制玉米油微胶囊改变老化沥青组分可以实现对老化沥青的性能再生,可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沥青自修复 玉米油微胶囊 afm技术 峰状结构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煤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石虎 李勇 +4 位作者 刘雅利 王延斌 刘曾勤 陈刚 陈新军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煤岩孔隙结构与力学性质是煤层气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反映煤的储集性与可压性。以山西沁水、大同等盆地4块煤样(大同侏罗系煤、镜质体反射率R_(o)=0.91%,古交山西组2号煤、R_(o)=1.34%,古交太原组8号煤、R_(o)=1.70%,翼城山西组2号煤、R... 煤岩孔隙结构与力学性质是煤层气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反映煤的储集性与可压性。以山西沁水、大同等盆地4块煤样(大同侏罗系煤、镜质体反射率R_(o)=0.91%,古交山西组2号煤、R_(o)=1.34%,古交太原组8号煤、R_(o)=1.70%,翼城山西组2号煤、R_(o)=1.77%)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利用图像分割法与Derjaguin-Muller-Toporov力学模型建立微观孔隙结构与力学性质联合表征技术,明确煤样的微观孔隙结构与力学性质,揭示了物质组成、孔隙结构及热演化程度对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的面孔率主要分布于2.72%~4.60%,平均3.58%;总孔表面积为(3.413~5.638)×10^(-2)μm^(2)/μm^(2),总孔容为(0.5~3.9)×10^(-4)μm^(3)/μm^(2),孔径主要分布于10~100 nm,杨氏模量分布于2.24~3.10 GPa,平均2.77 GPa。煤的力学性质受到物质组成、孔隙结构与热演化程度的共同作用,随着水分的减少、挥发分与矿物含量的增加,杨氏模量呈现增大趋势;表面粗糙度、平均孔径、面孔率、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增大,杨氏模量表现出减小趋势;随着热演化程度增加,杨氏模量减小。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可同步揭示煤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力学性质,为煤储层储集性与力学研究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对于非常规储层储集性评价及可压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孔径分布 杨氏模量 原子力显微镜 图像分割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共价结合在化学修饰云母片上的AFM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祭美菊 侯鹏 +3 位作者 沈佳尧 李松 陆祖宏 何农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21-1623,共3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自1986年发明以来, 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有效工具,尤其在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DNA 共价偶联 化学修饰 云母片 afm 脱氧核糖核酸 原子力显微镜 生物学研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M的虚拟纳米手操作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静 吴成东 +2 位作者 董再励 李孟歆 王文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7-1172,共6页
针对纳米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AFM单探针带来的纳米粒子的稳定操作问题,提出了虚拟纳米手操作策略。该策略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描述粒子的不确定性,在纳米粒子推动操作的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对AFM探针的作用参数进行规划,模拟多探针并... 针对纳米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AFM单探针带来的纳米粒子的稳定操作问题,提出了虚拟纳米手操作策略。该策略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描述粒子的不确定性,在纳米粒子推动操作的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对AFM探针的作用参数进行规划,模拟多探针并行操作效果,将粒子的中心位置限制在规定误差范围内,从而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粒子的丢失,实现粒子的稳定高精度纳米操作,仿真结果与实验操作结果相对比,验证了虚拟纳米手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纳米手策略 纳米粒子 稳定纳米操作 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AFM悬臂的高阶谐振特性研究及实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强先 袁丹 +2 位作者 尤焕杰 赵阳 程真英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47-2652,共6页
为了提高动态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灵敏度、分辨率、扫描速度等,基于硅悬臂器件具有多阶谐振模态的特性,提出一种利用硅悬臂高阶谐振而进行扫描测量的高阶谐振表面测量方法,并对相应动态AFM悬臂的高阶谐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分... 为了提高动态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灵敏度、分辨率、扫描速度等,基于硅悬臂器件具有多阶谐振模态的特性,提出一种利用硅悬臂高阶谐振而进行扫描测量的高阶谐振表面测量方法,并对相应动态AFM悬臂的高阶谐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分析了高阶谐振悬臂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悬臂的振动方程和振型函数,从理论上证明了高阶谐振悬臂较其初级谐振模式具有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空间分辨率;由于频率的提高,悬臂的动态测量性能明显改善。基于自制的轻敲式AFM,通过实验证实了高阶谐振现象的存在;实验测得的一阶二阶谐振悬臂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和最小可探测力梯度分别为8 V/μm,17 V/μm;1.33 nm,0.47 nm;1.80×10-7N/m,0.54×10-7N/m,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通过二阶谐振扫描获得了光栅试样表面轮廓图,证明了该高阶谐振特性研究的正确性及利用高阶谐振特性进行扫描测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悬臂 高阶谐振 动态afm 最小可探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和珊瑚树叶片表面特征的AFM观察 被引量:36
12
作者 石辉 王会霞 +1 位作者 李秧秧 刘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71-1477,共7页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女贞(Ligustrum lucidum)、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幼叶和成熟叶的表面特征,并探讨了叶面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可能影响以及抵抗干旱、污染物等胁迫的能力。女贞幼叶和成熟叶正背面的粗糙度Ra分别为417.8、...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女贞(Ligustrum lucidum)、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幼叶和成熟叶的表面特征,并探讨了叶面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可能影响以及抵抗干旱、污染物等胁迫的能力。女贞幼叶和成熟叶正背面的粗糙度Ra分别为417.8、794.5、1069、957.4 nm;珊瑚树幼叶和成熟叶正背面的粗糙度Ra分别为471.3、469.6、291.1、865.9 nm。和幼叶相比,成熟叶表面的粗糙度发生变化,但2个物种的变化趋势不同,这种变化可能与气孔的发育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叶片表面形态结构、蜡质含量和成分的影响不同有关。叶片表面存在大量的沟状、孔状峰谷区域和直径约为10μm的凹陷,有利于PM10的滞留。女贞和珊瑚树成熟叶气孔只分布在叶下表皮且下陷。这些特征均说明女贞和珊瑚树具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和抵抗干旱、污染物胁迫的能力,作为绿篱植物对消减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和提高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叶表面微结构 粗糙度 滞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13
作者 贺静 郑娜 +4 位作者 徐丽 沈素丹 浦群 房尔园 介素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6-2171,共16页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IR)原理,其不仅延续了AFM在微观形貌表征上的优势,还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在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并且补充了AFM在化学组分分析上的空白。文中阐述了AFM-IR的工作原理和三种成像技术(接触、轻敲和峰值力轻敲),随后着重讨论了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组织、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压电铁电材料和电池材料表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提出了AFM-IR技术在提高信噪比和软物质研究中应用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AFM-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其在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 纳米结构 聚合物 电池材料 生物工程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曲法的AFM微悬臂梁弹性常数标定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森 陈庆超 +3 位作者 张超 傅星 胡晓东 胡小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46-2453,共8页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微纳米尺度力学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微悬臂梁探针的弹性常数是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弯曲法是标定微悬臂梁弹性常数的一类重要方法,基于弯曲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微纳米尺度力学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微悬臂梁探针的弹性常数是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弯曲法是标定微悬臂梁弹性常数的一类重要方法,基于弯曲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方案,并研制了相应的标定系统。借助精密运动定位台使微悬臂梁接触超精密天平并产生弯曲,分别以天平和光杠杆机构同步测得接触力和梁的弯曲量,再根据胡克定律直接算得弹性常数。利用所研制的系统对多种型号的微悬臂梁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悬臂梁 弹性常数 标定 天平 光杠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的纳米硬度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立秋 张顺国 +2 位作者 孙涛 闫永达 董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5-729,共5页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金刚石针尖建立了一套纳米压痕测量系统。通过向系统发送控制电压使金刚石针尖在完成加载和卸载全过程的同时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并直接绘出载荷-压深曲线。利用该系统,对单晶铝和单晶铜薄膜材料进行了单点压痕实...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金刚石针尖建立了一套纳米压痕测量系统。通过向系统发送控制电压使金刚石针尖在完成加载和卸载全过程的同时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并直接绘出载荷-压深曲线。利用该系统,对单晶铝和单晶铜薄膜材料进行了单点压痕实验,用美国Hysitron公司的纳米原位测量仪(TriboIndenter)做了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适合测量较软材料的纳米硬度。分析了基体材料对薄膜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在薄膜厚度低于5-10倍压入深度时,基体对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并根据获得的载荷-压深曲线分析得出由于尺度效应的影响,随着压痕深度的减小,薄膜的硬度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弹性模量没有这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硬度 纳米压痕 纳米原位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LB膜的AFM形貌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霞 靳健 +6 位作者 杨文胜 杨百全 徐力 江林 白玉白 李铁津 陈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59-1461,共3页
DNA/octadecylamine(ODA) monolayers were transferred onto silicon substrates and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monolay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AFM images show that the morphologies of DNA dissol... DNA/octadecylamine(ODA) monolayers were transferred onto silicon substrates and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monolay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AFM images show that the morphologies of DNA dissolved in pure water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DNA dissolved in the NaCl solution. When DNA molecules are dissovled in pure water, they will form ball-like structure in the monolayer. When the DNA molecules are dissolved in NaCl solution, they will form bunch lines. This DNA line offers a valuable template to direct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技术 DNA分子 afm LB膜 纳米材料 排列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真空沿面闪络后表面形貌的AFM分析及分形特征提取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谢庆 付可欣 +3 位作者 陆路 梁少栋 黄河 律方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45-255,共11页
系统而准确地描述绝缘材料表面形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掌握材料表面形貌的放电损伤规律,对建立表面形貌与闪络特性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电场下对环氧树脂进行真空沿面闪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不同闪络次数、不同放电位... 系统而准确地描述绝缘材料表面形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掌握材料表面形貌的放电损伤规律,对建立表面形貌与闪络特性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电场下对环氧树脂进行真空沿面闪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不同闪络次数、不同放电位置的试样表面形貌特征,并引入分形理论对形貌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闪络损伤增强,试样表面形貌依次经历了毛刺状、颗粒状、山峰状和连续山峦状的演变过程,表面粗糙度不断增大,且极不均匀电场下闪络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环氧树脂表面形貌具有分形特性,利用分形维数与多重分形参数能定量表征表面形貌的复杂程度及高度分布状况。研究发现,闪络后环氧树脂的沿面耐压性能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介质的沿面绝缘特性与表面粗糙度及分形参数间均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表面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沿面闪络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M对蝙蝠葛碱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伟 王穗湘 +2 位作者 胡小毛 邢晓波 蔡继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8,共8页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NB4细胞的存活率,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蝙蝠葛碱作用NB4细胞前后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NB4细胞的存活率,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蝙蝠葛碱作用NB4细胞前后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变化。【结果】蝙蝠葛碱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生长增殖,20~80μmol/L蝙蝠葛碱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从(86.5±11.7)%下降到(4.1±0.5)%;以10~40μmol/L蝙蝠葛碱处理NB4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FM探测表明,正常NB4细胞呈圆形,细胞饱满,表面较光滑。蝙蝠葛碱处理组细胞皱缩,细胞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增大。【结论】蝙蝠葛碱能显著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NB4细胞 原子力显微镜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交流电沉积金纳米线阵列的AFM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苏轶坤 王臻 力虎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44-946,共3页
迄今,人们已采用许多方法制备纳米材料,如刻蚀技术、化学法和模板法等[1]. 其中,引起科学界广泛兴趣的模板法, 在合成有序纳米材料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模板有两种,一种是有序孔洞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模板[... 迄今,人们已采用许多方法制备纳米材料,如刻蚀技术、化学法和模板法等[1]. 其中,引起科学界广泛兴趣的模板法, 在合成有序纳米材料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模板有两种,一种是有序孔洞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模板[2],另一种是含有孔洞无序分布的高分子模板. AAO模板具有耐高温,绝缘性好,孔洞分布均匀有序,而且大小可控等特点[3]. 可以利用AAO模板来制备各种纳米纤维和纳米管,如导电聚合物[4]、金属[5]、半导体[6]、碳[7]和其它一些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如光催化、电化学、酶固定等方面,因而不同材料纳米线的制备备受关注. 应用较广的模板合成法是一种较好的制备纳米结构的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尤其是利用它可以稳定地制备出复合材料的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交流电沉积 金纳米线阵列 多孔阳极氧化铝 电化学沉积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观察稳恒磁场对细胞表面精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浩 艾霞 +2 位作者 孙润广 刘颖 郭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稳恒磁场(SMF)处理后,悬浮生长细胞(K562人白血病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和原代小鼠肝细胞表面精细结构的变化,以了解SMF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结果显示:随曝磁...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稳恒磁场(SMF)处理后,悬浮生长细胞(K562人白血病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和原代小鼠肝细胞表面精细结构的变化,以了解SMF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结果显示:随曝磁时间延长,SMF可在肿瘤细胞表面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膜上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凹陷,且凹陷数量和直径随着曝磁时间延长而增加。与MTT检测相比,AFM观察到的各类细胞表面损伤远早于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观察显示,悬浮生长细胞比贴壁生长细胞对磁场处理更为敏感,小鼠肝癌细胞比肝细胞对磁处理更敏感。实验结果显示,AFM能够及早观察到细胞表面因SMF作用而产生的精细结构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afm) 细胞表面结构 肿瘤细胞 稳恒磁场(S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