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光通信中大气湍流噪声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柯熙政 廖志文 +2 位作者 梁静远 王瑞 丁德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光信号的强度闪烁、光斑漂移、光束扩展、到达角起伏等大气湍流现象会影响光信号在大气中的传输性能。本文将这种闪烁效应看作是光通信系统传输中的乘性噪声,推导了大气湍流乘性噪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晴天、雾... 光信号的强度闪烁、光斑漂移、光束扩展、到达角起伏等大气湍流现象会影响光信号在大气中的传输性能。本文将这种闪烁效应看作是光通信系统传输中的乘性噪声,推导了大气湍流乘性噪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晴天、雾霾天、雪天、小雨天、中雨天、大雨天及阴天的顺序,湍流乘性噪声对光通信的通信质量影响加剧,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逐渐增大,噪声信号的偏斜度与陡峭度随之增加,导致光强信号的衰落概率变大;同时随着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增大,系统的中断概率逐渐减小;而在相同的SNR下,中断概率随着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减小而减小。研究大气湍流噪声对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大范围、高速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带来重要的技术突破,对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乘性噪声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中断概率 衰落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廓线雷达产品的冰雹过程分析
2
作者 李源 杨哲 +2 位作者 徐文隆 吕林静 陈胜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冷空气入侵、风场切变情况及低空急流强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垂直速度可以指示降水的发生、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情况;强降水发生前有较强风垂直切变,降水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值整体大于0.2 s^(-1),风垂直切变的增强会引起垂直速度和地面大风的增大;若以大于15 dBZ和小于10 dBZ为降水的起止标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其他产品可以更清晰地指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廓线 雷达产品 低空急流 垂直速度 风垂直切变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测量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纯毅 杨华民 +3 位作者 佟首峰 刘云清 韩成 刘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22-426,共5页
在相距600 m 的两地进行了静态激光大气传输实验,并对接收到的光强和光束到达角起伏进行记录.以每10min 所记录的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出光强起伏方差和到达角起伏方差,并根据理论孔径平滑因子计算出点接收时的光强起伏方差,再分别根据光... 在相距600 m 的两地进行了静态激光大气传输实验,并对接收到的光强和光束到达角起伏进行记录.以每10min 所记录的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出光强起伏方差和到达角起伏方差,并根据理论孔径平滑因子计算出点接收时的光强起伏方差,再分别根据光强起伏方差和到达角起伏方差计算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最后,得到一天之内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在早晨和傍晚存在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激光大气传输 大气湍流 孔径平滑 到达角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地区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封双连 张志刚 +3 位作者 强希文 胡月宏 赵军卫 宗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利用温度脉动仪对2010年4—12月库尔勒戈壁地区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测量,按月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数平均。根据对数平均值对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湍流强弱时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戈壁地区大气湍流在日落时段... 利用温度脉动仪对2010年4—12月库尔勒戈壁地区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测量,按月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数平均。根据对数平均值对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湍流强弱时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戈壁地区大气湍流在日落时段较日出时段弱;日出转换时刻,均值湍流强度在10-15m-2/3以下,日落转换时刻,均值湍流强度在10-16m-2/3左右;4,6,8,9月份的近地面大气湍流强度较强,5,7,10月份居中,11,12月份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戈壁地区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分布特性及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刚 翁宁泉 +1 位作者 肖黎明 马成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490,共6页
大气湍流对光波传播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大气随机起伏的湍流引起折射率的随机起伏,破坏了光波的相干性.研究传输问题就是研究湍流所造成的折射率随机变化的规律.主要利用HTP-2型温度脉动探空仪对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实地探测及计算分... 大气湍流对光波传播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大气随机起伏的湍流引起折射率的随机起伏,破坏了光波的相干性.研究传输问题就是研究湍流所造成的折射率随机变化的规律.主要利用HTP-2型温度脉动探空仪对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实地探测及计算分析.通过对大量探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合肥地区和北方干旱地区(0~30 km)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在不同季节的白天和夜间的分布廓线和分布特性,对合肥地区和北方干旱地区的大气湍流结构特性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大气光学传输工程的应用和理论计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大气湍流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高度分布模式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刚 翁宁泉 肖黎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利用QHTP-2型温度脉动探空仪对合肥地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实地探空测量,对大量探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合肥地区(0~25km)折射率结构常数随高度分布廓线,并以国际广泛应用的Hufnagel—Valley模式为基础拟合得... 利用QHTP-2型温度脉动探空仪对合肥地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实地探空测量,对大量探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合肥地区(0~25km)折射率结构常数随高度分布廓线,并以国际广泛应用的Hufnagel—Valley模式为基础拟合得出合肥地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统计模式廓线。研究发现:合肥地区大气湍流随高度分布廓线存在明显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大气湍流在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上叠加了随机起伏,并具有鲜明的跳跃式结构;合肥地区的高空湍流模式廓线较好地符合实测的平均廓线,能反映自由大气中湍流随高度分布的重要特征——指数递减和对流层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大气湍流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廓线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闪烁和漂移效应测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晓珊 朱文越 饶瑞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8-542,共5页
在近海面大气边界层中进行了1 km路径的水平光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闪烁和漂移效应推导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定量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两者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闪烁效应主要对路径中部的小尺度湍涡敏感,漂移效应则对... 在近海面大气边界层中进行了1 km路径的水平光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闪烁和漂移效应推导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定量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两者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闪烁效应主要对路径中部的小尺度湍涡敏感,漂移效应则对发射端附近的大尺度湍涡敏感;随着内尺度变大,漂移效应测量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将大于闪烁效应测量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当内尺度达到20 mm时,前者的测量结果是后者的3倍;当外尺度变小时,漂移效应的测量结果小于闪烁效应的测量结果,当外尺度仅为1 m时,前者的测量结果为后者的1/2;大气折射率3维功率谱的幂律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当幂律大于-11/3时,闪烁效应测量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大于漂移效应测量的折射率结构常数,最大差异接近于25倍,当幂律小于-11/3时,漂移效应的测量结果大于闪烁效应的测量结果,两者的差异甚至可达两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传输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闪烁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湍流廓线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守川 吴毅 +4 位作者 侯再红 谭逢富 季永华 肖黎明 孙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95-179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成像激光光斑测量大气湍流廓线的激光雷达原理。通过对分层大气湍流的光束波面变化的测量,获取各分层大气湍流的相干长度,据此利用平面波近似算法反演湍流强度廓线。通过搭建的大气湍流廓线激光雷达实验系统获得了湍流廓... 介绍了一种利用成像激光光斑测量大气湍流廓线的激光雷达原理。通过对分层大气湍流的光束波面变化的测量,获取各分层大气湍流的相干长度,据此利用平面波近似算法反演湍流强度廓线。通过搭建的大气湍流廓线激光雷达实验系统获得了湍流廓线的实验数据,并且与系留飞艇搭载的温度脉动仪在同时段固定高度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近似递推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廓线 大气相干长度 激光雷达 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魏鸣 秦学 +1 位作者 王啸华 蒋维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6-744,共9页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晴空回波 边界层 折射指数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AA模式的典型地区大气湍流高度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刚 翁宁泉 +2 位作者 张彩云 高慧 吴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8-393,共6页
研究大气传输问题中的大气湍流主要是研究湍流所造成的折射率随机变化规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是表示大气光学湍流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利用温度脉动探空仪对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在合肥和北京两个典型地区进行了实地探测及计... 研究大气传输问题中的大气湍流主要是研究湍流所造成的折射率随机变化规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是表示大气光学湍流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利用温度脉动探空仪对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在合肥和北京两个典型地区进行了实地探测及计算分析,同时根据两个典型地区相应气象站点常规气象探空资料统计分析数据,通过NOAA模式得到大气湍流高度分布廓线,并与HV模式廓线和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为其他不同典型地区大气湍流模式分布特性的研究提供方法验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湍流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NOAA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光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武明 吴慧云 +3 位作者 吴毅 许晓军 习锋杰 舒柏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22-2026,共5页
利用两种不同大气湍流结构常数模型,讨论了不同高度的湍流对大气湍流光学参数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相干长度和对数振幅起伏方差主要由低层大气湍流决定,而等晕角、倾斜等晕角、格林伍德频率和泰勒频率由对流层顶附近的高层湍流决... 利用两种不同大气湍流结构常数模型,讨论了不同高度的湍流对大气湍流光学参数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相干长度和对数振幅起伏方差主要由低层大气湍流决定,而等晕角、倾斜等晕角、格林伍德频率和泰勒频率由对流层顶附近的高层湍流决定。分析了垂直高度30km以下的3部分大气湍流对等晕角的贡献比例,在给定的不同强度湍流下,对流层顶附近的高层大气湍流贡献比例都大于25%,而低层大气湍流的贡献比例都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系统 大气湍流光学参数 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 等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传输实验研究的湍流箱的设计和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岩 宗飞 +4 位作者 强希文 赵军卫 韩燕 冯建伟 胡月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0-923,共4页
大气中折射率起伏主要由温度的随机变化引起,因此可通过调节气流的温度和速度来人工地产生湍流并控制其强度,基于此原理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用于光传输实验研究的大气湍流箱。通过同时测量传输光波的到达角起伏和闪烁,得到了箱内光传输路... 大气中折射率起伏主要由温度的随机变化引起,因此可通过调节气流的温度和速度来人工地产生湍流并控制其强度,基于此原理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用于光传输实验研究的大气湍流箱。通过同时测量传输光波的到达角起伏和闪烁,得到了箱内光传输路径上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和湍流内尺度l0。实验结果显示,Cn2和l0分别受箱内温度和风速的影响。Cn2在温度45℃、风速0.48 m/s时达到1.58×10-11 m-2/3,l0在温度25℃、风速1.04 m/s情况下为2.33 mm。对对数光强时间功率谱的分析表明,此湍流箱所产生的湍流适合用于光波大气传输湍流效应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光传输 大气湍流模拟 折射率结构常数 内尺度 湍流折射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影响下的近海面大气折射率剖面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相明 王红光 +2 位作者 孙方 康士峰 张玉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8,共5页
海上近地层大气折射剖面是影响海上舰船雷达低空探测的主要因素,通常不考虑大气湍流的影响往往导致雷达探测误差较大。基于海洋大气近地层相似理论,给出了利用近海面气象参数和海面温度确定平均大气折射指数和脉动折射率剖面的方法,建... 海上近地层大气折射剖面是影响海上舰船雷达低空探测的主要因素,通常不考虑大气湍流的影响往往导致雷达探测误差较大。基于海洋大气近地层相似理论,给出了利用近海面气象参数和海面温度确定平均大气折射指数和脉动折射率剖面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湍流影响的近海面大气折射率剖面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初步的试验验证。建立的近海面大气折射率剖面模型对于近海面电波传播的准确预测和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折射率 海洋边界层 蒸发波导 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大气传输时的湍流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绍英 李秀林 +1 位作者 陈光旨 王光瑞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强激光通过大气环境后,在目标处希望得到振幅与相位未畸变的激光束.大气环境,尤其是大气湍流状态是对其有根本性影响的历史性难题.激光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中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本文对湍流中标量场的标度指数、统计分布及激光在大气中传... 强激光通过大气环境后,在目标处希望得到振幅与相位未畸变的激光束.大气环境,尤其是大气湍流状态是对其有根本性影响的历史性难题.激光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中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本文对湍流中标量场的标度指数、统计分布及激光在大气中传播等问题中提出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激光 大气传输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临近空间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钦朋 赵尚弘 +2 位作者 石磊 侯睿 李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8-1191,共4页
基于大气分层理论,分析了临近空间环境的特性,同时利用Beer定律和Markov模型分别对激光在临近空间中传输的衰减效应和湍流效应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O3分子的吸收、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和高空大气分子的散射是造成激光衰减的主要因素... 基于大气分层理论,分析了临近空间环境的特性,同时利用Beer定律和Markov模型分别对激光在临近空间中传输的衰减效应和湍流效应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O3分子的吸收、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和高空大气分子的散射是造成激光衰减的主要因素,30km高空以上激光已很少受到湍流效应的影响,并且常用的1.06μm激光比10.6μm激光的光强闪烁小,更适于在临近空间中进行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激光衰减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对轨道角动量态复用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邹丽 赵生妹 王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7,共6页
通过数值仿真,以多个相位屏模拟大气湍流,研究大气湍流对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态复用通信系统质量的影响.改变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量C2n和传输距离z,分析其对OAM态复用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误码率等的作用.研究结... 通过数值仿真,以多个相位屏模拟大气湍流,研究大气湍流对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态复用通信系统质量的影响.改变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量C2n和传输距离z,分析其对OAM态复用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误码率等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湍流强度增加和传输距离增长时,复用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下降、误码率增加.当C2n增大到5×10-13 m-2/3时,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下降到0.2以下,误码率增大到0.3以上;当传输距离增大到10 000m,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下降到0.3以下,误码率增大到0.35以上.同时,对比不同方位角指数l取值的两个OAM态复用系统受大气湍流的影响,发现:l取值越接近的系统,受大气湍流影响越大.在等同光学信噪比下大气湍流导致OAM态复用系统误码率性能降低2至3个数量级.该研究对OAM态复用系统的实用化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复用系统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量 传输距离 归一化接收功率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测量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内尺度的光学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文越 赵柱灵 +1 位作者 马晓珊 饶瑞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61-1464,共4页
基于不同波长的光闪烁,采用修正的大气湍流Hill谱模型,提出了一种同时反演大气湍流内尺度及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方法.假定内尺度在某一个范围内取值,对于不同波长的闪烁指数,如果当内尺度取某一定值时,由光传输理论计算的C2n(λ1,...)和C2n... 基于不同波长的光闪烁,采用修正的大气湍流Hill谱模型,提出了一种同时反演大气湍流内尺度及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方法.假定内尺度在某一个范围内取值,对于不同波长的闪烁指数,如果当内尺度取某一定值时,由光传输理论计算的C2n(λ1,...)和C2n(λ2,...)相等,反演成功.根据此原理设计了三波长闪烁计并在某地进行了外场测量.近地面大气湍流的内尺度一般在2~10 mm之间,且随折射率结构常数(其量级为10-16~10-13)的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任意两波长组合进行反演得到的内尺度(或折射率结构常数)值具有自洽性,其相关系数的最小值为0.81,因此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尺度 折射率结构常数 修正Hill谱 光闪烁 大气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光学湍流光纤测量技术中的解调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磊 梅海平 +2 位作者 钱仙妹 朱文越 饶瑞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92-2295,共4页
介绍了直接调制光源型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测量大气光学湍流的原理,并对其中的载频调制和解调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计算机对光学湍流随机相位起伏、载频调制与解调过程的模拟证明了直接调制光源型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测量... 介绍了直接调制光源型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测量大气光学湍流的原理,并对其中的载频调制和解调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计算机对光学湍流随机相位起伏、载频调制与解调过程的模拟证明了直接调制光源型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测量大气光学湍流的可行性,提出大气光学湍流光纤测量技术中的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湍流 折射率起伏 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 调制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大气湍流传输光强起伏及光斑面积实验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娄岩 姜会林 +1 位作者 陈纯毅 佟首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9,共5页
利用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在长春市区进行了近地面激光大气传输实验,对接收不同孔径的光强起伏进行了昼夜观测,每次以0.01Hz采样频率连续采集10min数据作为样本,将计算出的光强起伏方差和到达角起伏方差归一化,进而计算出长春地区的实际大... 利用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在长春市区进行了近地面激光大气传输实验,对接收不同孔径的光强起伏进行了昼夜观测,每次以0.01Hz采样频率连续采集10min数据作为样本,将计算出的光强起伏方差和到达角起伏方差归一化,进而计算出长春地区的实际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并对不同孔径接收的光斑面积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9月份的C2n值要比12月份高两个数量级;而从光斑面积随着统计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看出,相比200mm的接收孔径,接收孔径为55mm时统计方差大大降低,说明大孔径接收时光斑面积要大,可有效抑制光斑面积随时间的起伏效应,所得的结果对大气信道激光通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大气传输 折射率结构常数 光强起伏 到达角起伏 光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光学湍流廓线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利明 吴晓庆 王英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美国SPARC数据中心提供的高分辨率无线电探空数据,运用Tatarski公式,对由外尺度或湍流能量耗散率结合常规气象参数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结果进行了比较,间接证明了Sterenborg将外尺度选取1 m时的合理性。并比较了Coulman和Dewan两... 采用美国SPARC数据中心提供的高分辨率无线电探空数据,运用Tatarski公式,对由外尺度或湍流能量耗散率结合常规气象参数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结果进行了比较,间接证明了Sterenborg将外尺度选取1 m时的合理性。并比较了Coulman和Dewan两个外尺度经验公式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外尺度或湍流能量耗散,结合常规气象参数,都能够估算出折射率结构常数。因湍流能量耗散率观测十分困难,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代表性需待实验检验。Coulman的外尺度公式只是简单的经验公式,其普适性也需实验检验。而Dewan的外尺度公式中含有实测风速参数,由对流层和平流层不同区域的外尺度公式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湍流 常规气象参数 估算方法 折射率结构常数 湍流廓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