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used in soft rock roadway floor heave control 被引量:21
1
作者 Chang Qingliang Zhou Huaqiang +1 位作者 Xie Zhihong Shen Shi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323-328,共6页
Comparing with the resin bolt,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has different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its anchoring force is expre... Comparing with the resin bolt,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has different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its anchoring force is expressed in four forms including support anchoring force, tension anchoring force, expansion anchoring force and tangent anchoring force, and their values can b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each calculation formula. Among them, the expansion anchoring force, which is the unique anchoring force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can provide confining pressure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rock.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control in the soft rock roadway in Jinbaotun Coal Mine which has a double layer of 40 U-type sheds and cannot provide enough resistance support to control floor heave, the study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floor heave in the soft rock roadway, and designs the reasonable support parameters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The observed results of floor convergence indicate that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can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and flow of the plastic zone in the floor rock to control floor heave. Research results enrich the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soft rock road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Anchoring force Soft rock roadway Floor heave Shed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xcavation and Support in Traffic Tunnel of a Power Station
2
作者 ZHOU Weibo LEI Ming +1 位作者 WANG Tao SARHOSIS Vasilis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1年第24期147-151,共5页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 design in tunnel enginee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in excavation and support in a traffic tunnel are ca...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 design in tunnel enginee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in excavation and support in a traffic tunnel ar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study.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ollowing excavation,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s minimally and has a large self-bearing capacity. The shotcrete-bolt structure in the initial support has small deformation and stress, ensuring that it meets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requirements. The stress of the secondary lining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which can also meet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requirements. The traffic tunnel’s supporting system is a practical and cost-effective manner. The proposed study will provide a specific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s in traffic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ground engineering traffic tunnel supports DEFORMatION for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的巷道围岩黏-弹塑性解
4
作者 经来旺 冯瑜腾 +3 位作者 郑霖 谢金鑫 黄旭 经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岩本构模型。在对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时,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系数和支护力的影响,并利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得到了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解析式。结合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及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以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先后经历减速蠕变和稳速蠕变两个阶段。在减速阶段,围岩的位移增速较大,前期支护压力大。而在稳速阶段,围岩位移增速虽略有减小,但依然需要支护保持稳定;通过增大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可以减小塑性区半径和围岩位移,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此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围岩变形逐渐增大,而通过增大支护力,可有效抑制围岩发生变形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特性 黏-弹塑性模型 蠕变 统一强度准则 BURGERS模型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动载作用下轮胎-积水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5
作者 蔡靖 沈詟 +2 位作者 周宁 李岳 范怡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作用下临界滑水速度的动载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轮胎与道面接触面积、位移阻力及临界滑水速度均较静载作用下有所降低。起飞阶段,道面支撑力与静载作用时相差较小,位移阻力较静载下降低0.3~3 kN,临界滑水速度降低值在5.5 km/h以内;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较静载降低5%~10%,对应位移阻力最大降幅达到50%,临界滑水速度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差值在5~9 km/h。综合上述临界滑水速度变化规律,定义动静载临界滑水速度比值为动载影响系数,不同滑行工况下该系数取值在0.95~0.99;鉴于着陆阶段飞机临界滑水速度降低较大,滑水风险更高,偏于安全将动载影响系数取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动载作用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动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
6
作者 张传伟 张刚强 +4 位作者 路正雄 李林岳 何正伟 龚凌霄 黄骏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38,共11页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DHKELM)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在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KELM)基础上引入极限学习机自动编码器(ELM-AE)结构来构建DHKELM模型,以增强对复杂输入的特征提取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引入ICMIC混沌映射、Lévy飞行和贪婪策略对蜣螂算法(DBO)进行改进,形成具备更高寻优精度和更快收敛速度的IDBO算法;利用IDBO算法优化DHKELM模型的超参数,建立IDBO-DHKELM模型。结合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带压移架实测数据,通过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支架号、带压移架前支架支撑力、推移油缸进液压力和推移油缸行程变化速度作为影响残余支撑力的关键特征,并构建残余支撑力决策样本数据集,最终完成IDBO-DHKELM模型的训练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DBO-DHKELM模型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3,0.119,0.971,具有较高的决策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液压支架 带压移架 残余支撑力 改进蜣螂算法 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充电枪寻孔策略
7
作者 徐建明 胡浩海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与投票法,提出了一种寻孔接触位置状态识别方法。针对平面接触状态、倒角接触状态和内壁接触状态,分别提出相应的寻孔轨迹规划方法,并采用力/位混合控制将寻孔轨迹规划与力跟踪导纳控制相结合。最后基于机器人充电实验平台,通过寻孔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 机器人 寻孔策略 支持向量机 力/位混合控制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型薄壁舱体焊缝区域加工的阵列装夹分析与调控方法
8
作者 刘海波 赵九龙 +6 位作者 方锐 杨凯 赖小明 张斌 张玉良 李心歆 王永青 《航天制造技术》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航天器薄壁密封舱体属于典型的弱刚性特征结构,加工中材料大量的连续去除易使焊缝区域产生变形,导致壁厚超差。在舱体内壁合理施加支撑力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因此,本文虑及焊缝区域壁厚的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撑力自感知的装夹调... 航天器薄壁密封舱体属于典型的弱刚性特征结构,加工中材料大量的连续去除易使焊缝区域产生变形,导致壁厚超差。在舱体内壁合理施加支撑力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因此,本文虑及焊缝区域壁厚的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撑力自感知的装夹调控方法。首先,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撑力对工件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以1/8区域为子工步获得了最小加工变形的最优夹紧力。然后,以不同工步所需支撑力作为输入,通过力感知实时反馈实现闭环控制,开发了支撑力自感知的装夹调控算法。最后,开展了密封舱体焊缝区域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加工变形,满足剩余壁厚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薄壁密封舱体 加工变形 装夹调控 支撑力自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9
作者 周振梁 谭忠盛 +1 位作者 李林峰 雷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TBM法隧道支护相较矿山法隧道具有施作滞后、时效敏感的特点,现有理论成果难以准确描述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基于TBM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特点和支护结构刚度发展特征,引入虚拟支护力模拟开挖面空间支撑效应,建立综合考... TBM法隧道支护相较矿山法隧道具有施作滞后、时效敏感的特点,现有理论成果难以准确描述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基于TBM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特点和支护结构刚度发展特征,引入虚拟支护力模拟开挖面空间支撑效应,建立综合考虑TBM隧道支护结构施作时机和时效特性的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掘进速度、锚杆砂浆硬化速度、喷混施作时机、喷混硬化速度等因素对洞周位移和初支结构支护力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支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可得到任意时刻及断面的洞周位移和锚杆、钢拱架及喷混支护力的解析解。锚杆和钢拱架施作后围岩变形速率明显降低,喷混施作前围岩变形已经稳定,喷混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掉块并作为安全储备。提高砂浆硬化速度可提升锚杆的支护力,及时施作喷混可显著提高初支结构支护力并改善锚杆和钢拱架的受力状态,加快喷混硬化速度可提高整体支护效果并减小钢拱架和锚杆承担的围岩压力。正常施工条件下,可通过降低TBM掘进速度、选用快硬锚杆水泥砂浆来提高初支的支护性能。当穿越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的区段时,应在距开挖面距离不大于3倍洞径处施作喷混,并选用硬化速度快的喷混材料进一步提高支护体系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TBM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道 支护结构 力学模型 洞周位移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体理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选择研究
10
作者 燕军乐 石广斌 司富生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19-22,共4页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的选择是影响厂房洞室群布置和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确定合适的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通过对地下厂房地勘平硐的岩体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优势结构面;采用块体理论程序计算分析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与块体净...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的选择是影响厂房洞室群布置和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确定合适的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通过对地下厂房地勘平硐的岩体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优势结构面;采用块体理论程序计算分析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与块体净下滑力关系;选择块体允许安全系数,分析不同轴线方向形成的块体要达到允许安全系数与所需支护力之间的关系;结合输水发电系统布置,对推荐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下洞室随机块体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验证了岩体裂隙结构与洞室开挖面组成的块体稳定问题很小,拟定的洞室轴线方向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轴线 块体理论 净滑力 支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顺序规划
11
作者 何鹏 陈清良 +1 位作者 骆金威 冯若琪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共7页
大曲率碳纤维蒙皮固化成型后会产生较大的固化变形,导致蒙皮与骨架之间产生间隙,在铆接装配时,蒙皮将承受一定的装配载荷。为控制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载荷,构建了复合材料蒙皮铆接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铆接过程中蒙... 大曲率碳纤维蒙皮固化成型后会产生较大的固化变形,导致蒙皮与骨架之间产生间隙,在铆接装配时,蒙皮将承受一定的装配载荷。为控制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载荷,构建了复合材料蒙皮铆接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铆接过程中蒙皮最大应变最小,以加载点、约束点支反力小于临界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铆接顺序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及ABAQUS二次开发实现优化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优选的铆接顺序下复合材料蒙皮最大应变明显小于按工艺经验顺序铆接时的应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铆接 应变 支反力 遗传算法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矿压显现力学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
12
作者 朱乐章 宋浩然 陆银龙 《煤炭技术》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以淮北矿区袁店一井煤矿823工作面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力源结构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煤柱尺寸对沿空掘巷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沿空掘巷锚架联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823工作面风巷3种支护模式,并... 以淮北矿区袁店一井煤矿823工作面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力源结构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煤柱尺寸对沿空掘巷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沿空掘巷锚架联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823工作面风巷3种支护模式,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与矿压监测优化了相关支护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823工作面风巷围岩应力来源包括822工作面覆岩断裂拱内破断覆岩块体自重及其回转挤压作用、822工作面覆岩应力拱大结构外岩层载荷;823工作面风巷采用5 m小煤柱进行沿空掘巷较为合理;随着锚索滞后掘进工作面距离增大,巷道顶板下沉量逐渐增大,采用紧跟掘进工作面施工“锚架”支护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巷道由被动支护向主动支护的转变;相比“6-5-6”和“6-6-6”支护模式,采用“9-7-9”支护模式巷道顶板下沉、底鼓、实体煤帮和小煤柱帮变形量分别降低了29.4%、57.9%、75.8%和56.9%,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显著提升了支护效果。研究成果为解决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治理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沿空掘巷 力源结构 锚架联合支护 工业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位姿融合分析技术
13
作者 巩师鑫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针对当前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群信息感知匮乏、数据分析不足、装备运行参数规律和数据模型难以支撑智能化开采及支护决策等问题,以淮南口孜东矿140502深部“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为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深部工作面液压支架姿态监... 针对当前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群信息感知匮乏、数据分析不足、装备运行参数规律和数据模型难以支撑智能化开采及支护决策等问题,以淮南口孜东矿140502深部“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为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深部工作面液压支架姿态监测系统,实现液压支架立柱压力和空间位姿的连续感知。基于工作面液压支架顶梁和底座横滚角数据,利用线段拟合方法实现工作面顶底板三维走向趋势实时可视化。基于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位姿数据,建立液压支架压力-位姿数据映射关系和液压支架位姿计算模型。通过深部工作面支架压力和位姿的融合分析,揭示工作面采高、支架顶梁合力大小及合力作用点动态变化规律:相比于工作面两端液压支架,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采高最小,而工作面机尾的液压支架采高最大;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顶梁合力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小于工作面两端液压支架顶梁合力;相比于工作面两端部支架,工作面中部支架顶梁合力作用点更偏向前立柱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液压支架 姿态监测 态势映射 融合分析 采高 顶梁合力 合力作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柱塞马达受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14
作者 韩鹏程 安四元 朱振天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锚杆支护水平制约着巷道掘进速度和安全性。钻架是用于锚杆支护的核心部件,锚护动作是由安装在钻架上的钻箱和锚箱来完成的。要达到井下使用要求,马达性能的好坏对于钻箱和锚箱的影响很大。锚杆支护工况需要钻箱具有低速运转平稳、传递... 锚杆支护水平制约着巷道掘进速度和安全性。钻架是用于锚杆支护的核心部件,锚护动作是由安装在钻架上的钻箱和锚箱来完成的。要达到井下使用要求,马达性能的好坏对于钻箱和锚箱的影响很大。锚杆支护工况需要钻箱具有低速运转平稳、传递扭矩大等特点,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对马达做重点研究。重点对径向柱塞马达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了马达各个性能参数,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钻箱马达进行性能测试,评价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马达所能达到的扭矩和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柱塞马达 受力分析 性能测试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开口基坑支护实践
15
作者 吴亮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基坑北侧距离济南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R2线特别保护区仅1.9 m,特别保护区内严禁支护结构进入,务必在该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支护桩和止水桩的布置,因此济南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应用。基坑南侧为先开挖到底的居住地块基坑,因其邻近本基... 基坑北侧距离济南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R2线特别保护区仅1.9 m,特别保护区内严禁支护结构进入,务必在该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支护桩和止水桩的布置,因此济南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应用。基坑南侧为先开挖到底的居住地块基坑,因其邻近本基坑侧采用放坡支护,导致本基坑在南侧形成开口,难以满足支撑支点设置要求。通过在居住地块侧设置专门的支撑传力结构作为支座,在解决支撑支点设置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地下室的实际使用面积,使本基坑成为R2线特别保护区边首个采用钢管支撑的地下2层深基坑,在确保基坑本身安全的同时,满足了R2线的建设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特别保护区 基坑支护 钢管支撑 支撑传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思考
16
作者 王敏生 姚云飞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打造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石油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油工程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路径,... 打造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石油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油工程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路径,其包括创新驱动传统领域转型升级、创新引领新领域发展、加强赋能技术融合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等,并从加快石油工程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打造高水平石油工程创新联合体,深化石油工程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石油工程领域高层次创新队伍4个方面给出了石油工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支撑,为高效推动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高质量发展 石油工程 新质生产力 发展路径 策略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支撑体系中栈桥板配置的力学影响
17
作者 卢林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合理设置施工栈桥可以提高受场地限制的基坑工程的土方出运效率。构建了某滨海城市基坑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而探讨了栈桥板的配置对支护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栈桥板可以分担支撑体... 合理设置施工栈桥可以提高受场地限制的基坑工程的土方出运效率。构建了某滨海城市基坑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而探讨了栈桥板的配置对支护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栈桥板可以分担支撑体系所承受的轴力,分担比例随栈桥板厚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表示为栈桥板厚度的对数函数。栈桥板厚度不变条件下,对撑弯矩增量随栈桥板宽度的增加而增大。栈桥板宽度等于6m和8m时,对撑弯矩增量随栈桥板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而栈桥板宽度等于10 m时则随栈桥板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支撑体系 栈桥板 轴力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盾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研究综述
18
作者 莫佩浦 尹鑫晟 +1 位作者 丁智 魏纲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2期62-67,共6页
隧道倾角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参数,改变隧道倾角直接影响开挖面极限支护力与开挖面失稳区域。为研究隧道倾角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综合国内外关于倾斜盾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分析结果,分别从模型试验法、数值模拟法以及理论分析... 隧道倾角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参数,改变隧道倾角直接影响开挖面极限支护力与开挖面失稳区域。为研究隧道倾角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综合国内外关于倾斜盾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分析结果,分别从模型试验法、数值模拟法以及理论分析法对倾斜隧道针对不同工况下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与开挖面失稳特性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仰坡工况(θ=10°)中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约为水平掘进工况下的1.7倍;随着隧道倾角的增大,开挖面极限支护力与开挖面失稳角大致呈线性变化关系,仰坡掘进工况下开挖面归一化极限支护力变化曲线斜率约为0.0048(θ>0°);θ=-15°下对应的归一化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范围在0.032~0.040内,θ=15°下对应的归一化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范围在0.145~0.165内。此研究结果可为倾斜盾构隧道施工提供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倾斜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节段现浇PC连续梁支架内力重分布及受力监测研究
19
作者 张文元 《北方交通》 2025年第2期21-24,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常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以某公路(55+85+55)m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各施工阶段钢束张拉对支架受力的影响,并在支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支架受力监测,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常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以某公路(55+85+55)m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各施工阶段钢束张拉对支架受力的影响,并在支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支架受力监测,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较为吻合。结果表明,该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支架内力重分布现象较为明显,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现浇 节段施工 连续梁 内力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支架搬运车行走驱动设计分析
20
作者 刘玉波 《煤矿机械》 2025年第4期36-38,共3页
基于散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原理,对单元支架搬运车的驱动阻力和最大牵引力进行了分析。考虑滑转率对单元支架搬运车最大牵引力的影响,得出其正常行驶的必要条件及驱动力要求。结合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认为当前设计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为单... 基于散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原理,对单元支架搬运车的驱动阻力和最大牵引力进行了分析。考虑滑转率对单元支架搬运车最大牵引力的影响,得出其正常行驶的必要条件及驱动力要求。结合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认为当前设计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为单元支架搬运车的行走驱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支架搬运车 散体力学 驱动阻力 最大牵引力 履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