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by Phase-Shift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1
作者 Lu Yueguang Jiang Lingzhen Zou Lixun Hono Ji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19,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phase-shift interferometry is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it is used as an illustration to measure small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0.02μis obtained. This ...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phase-shift interferometry is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it is used as an illustration to measure small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0.02μis obtained.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rain analysis i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移全息干涉测量法 表面变形 振动分析 无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stalling Error on the Surface Shape Precision of the Axial Symmetry Aspheric Workpiece in Lapping
2
作者 尚春民 张东梅 +1 位作者 杨建东 张心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关键词 非球面 对称性 加工件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拼接非球面的头戴显示器的设计
3
作者 柏香虎 陈瑾 +1 位作者 于洋 刘雪峰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8,共6页
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大视场、更高成像质量且结构轻巧的头戴显示器以满足高端场合的需求,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系统设计了两片式头戴显示器。该光学系统使用两片透镜,包含一个拼接非球面、一个平面和两个球面,4个表面分别镀半透半反膜... 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大视场、更高成像质量且结构轻巧的头戴显示器以满足高端场合的需求,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系统设计了两片式头戴显示器。该光学系统使用两片透镜,包含一个拼接非球面、一个平面和两个球面,4个表面分别镀半透半反膜、相位延迟膜、偏振反射膜以及减反膜。先通过像差理论计算出初始结构,然后引入拼接非球面以进一步提高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公差分析。结果表明,软件仿真后光学系统的全视场角达到100°,边缘视场在奈奎斯特频率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3,出瞳直径为8 mm,出瞳距离为14 mm,从眼瞳到像源,系统总长不超过30 mm,两片透镜的总质量仅为21.0 g。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能明显提升头戴显示器的性能,可为大视场高成像质量头带显示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头戴显示器 折叠光路 拼接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M_(S)6.8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邢珂 黎昊 +5 位作者 张乐乐 郁军建 彭一桂 彭博 向新建 窦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震中位于藏南裂谷体系中的申扎-定结断裂带登么错(丁木错)断层附近,震源深度为10 km,是近十年来致灾最严重的中强震事件。为深入了解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基于合成孔径雷达...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震中位于藏南裂谷体系中的申扎-定结断裂带登么错(丁木错)断层附近,震源深度为10 km,是近十年来致灾最严重的中强震事件。为深入了解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降轨数据,通过地理编码获取定日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发震断层进行滑动分布反演,并结合无人机正射影像与野外勘察资料,开展震后地表破裂分布规律与震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沿LOS(line-of-sight,视线)向形变特征,震区最大沉降量和最大隆升量分别为0.65 m和0.75 m,东侧以隆升为主,西侧形变的影响范围显著大于东侧,地表破裂集中发生在登么错断裂西侧上盘区域;反演结果显示,发震断层具有高角度正断特征,滑动集中在地下0~14 km深度范围,在2~3 km深度处出现最大滑动量约为2.74 m,滑动矢量分析显示,断裂错动以正断运动为主;正射影像显示,地表破裂呈南北向2段展布,破裂长度为50~80 km,震中东南侧、登么错东岸以及尼辖拉昂水库以北地表破裂最为严重,地表裂缝宽度为0.1~4 m,台阶高度为0.1~2 m,最大位错地表破裂深度约为2~4 m。通过地球物理反演并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登么错断裂,沿地表破裂带,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房屋破坏、道路破坏,并诱发了崩塌、落石等次生灾害。系统分析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对完善青藏高原地震灾害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地表破裂 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5
作者 董建军 冯晓硕 张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老旧城区用地紧张和输电线路建设问题,以修武北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开展外送线路地表沉降发展特征... 为解决老旧城区用地紧张和输电线路建设问题,以修武北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开展外送线路地表沉降发展特征的研究,量化分析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沉降的演化特征,评判采空区地表沉降、地面倾斜以及地表曲率对变电站外送线路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53.6 mm/a,该区域所处位置与古汉山矿位置重合,沉陷与煤矿开采具有一致性;杆塔位置沉降速率处于-16.5~-0.3 mm/a,其中,11号和35号杆塔平均沉降速率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5.88、-16.21 mm/a,通过形变规律历史追溯,最大累计沉降分别为-104.91、-106.97 mm。根据最不利原则,得出各区域杆塔年际形变速率的最不利点位在服役年限内的实际监测预测沉降量均小于400 mm。杆塔的最大倾斜和曲率为1.2 mm/m、0 mm/m^(2),均在规定的最小容许值内,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送线路 穿越矿权区域 地表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 采空区 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全息零位补偿离轴非球面干涉检测技术(特邀)
6
作者 王慎 曹耘 闫力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258,共7页
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是高性能空间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研制大视场、长焦距空间遥感相机。为了解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保障空间遥感相机的成像效果,基于计算全息光学元件建立了一种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方... 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是高性能空间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研制大视场、长焦距空间遥感相机。为了解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保障空间遥感相机的成像效果,基于计算全息光学元件建立了一种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基准光斑确定待测镜面的空间位置,通过像差调节可以高精度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干涉检测,利用载频有效分离干扰衍射级次,从而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高精度测量。为了验证所述方法的设计检测精度与有效性,完成对于目标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干涉检测补偿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利用所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于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干涉测量,镜面全口径设计结果残差为0 nm RMS,验证了该方法的设计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检测 零位补偿 计算全息 离轴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CGH补偿面形检测技术
7
作者 唐卓睿 毛朝斌 +4 位作者 张瀛怀 冯畅 丘敏艳 胡承 张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测量是干涉检测中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同轴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零位补偿测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对90 mm口径的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进行了零位补偿设计。设计中,为了降低次镜的调... 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测量是干涉检测中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同轴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零位补偿测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对90 mm口径的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进行了零位补偿设计。设计中,为了降低次镜的调整测试难度,采用平面波出射干涉仪、CGH及待测同轴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进行光路搭建设计。从设计分析可以得出,基于文中的次镜补偿设计方法,其补偿设计的理论设计精度RMS值为0 nm,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精度与准确性。同时,对该次镜进行了干涉检测及误差分析,其全口径面形检测结果 RMS值达到0.015λ(λ=632.8 nm),标定CGH透射波像差后其全口径面形检测结果 RMS值为0.016λ(λ=632.8 nm),进一步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检测 零位补偿 计算全息 非球面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8
作者 CHEN Ming-jun, LI Dan, DONG Shen (Precis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27,共2页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is then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erostatic form is adopted to build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transverse guideway, longitudinal guideway and the spindle of the grinder in this system.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 is achieved, such as the turning accuracy of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is 0.05 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spindle is GE 220N/μm, axial rigidity is GE 160 N/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guideway is GE 200N/μm, the highest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grinder is 80 000 rev/min and its turning accuracy is 0.1 μm, the resolut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guideway is 4.9 nm. Adjusting range of this adjusting mechanism is 2 mm in the Y direction, the adjusting accuracy of th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0.1 μm. Micro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of this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adopts two-backfeed strategy, and angle displacement back-feed is realized by photoelectric encoder, it’s resolution is 655 360 pulse/rev. after 4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it’s angle displacement resolution is achieved 2 621 440 pulse/rev. Straight-line displacement is monitored by single frequency laser interferometer (DLSTAX LTM-20B, made in Japan). This CNC system adopts inimitable bi-arc step length flex C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t’s CN system resolution is 5 nm.So this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ensures profile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part. The resolution of this interferometer is 5 nm. Finally, lots of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is grinding system. Some optical aspheric parts, with profiles accuracy of 0.3 μm, surface roughness less than 0.01 μm,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ptical aspheric surfac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调控双向剪切散斑干涉表面变形测量
9
作者 齐司源 方未东 +3 位作者 刘奕隆 常青 高帅 汪盛佳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90-2401,共12页
针对单向剪切散斑干涉的方向敏感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调控的双向剪切散斑干涉技术。该技术将剪切干涉中的成像、剪切和相移操作视为系统对物光的相位变换作用。利用两个共面耦合的菲涅尔衍射透镜在像面产生具有横向错位的两幅图像,... 针对单向剪切散斑干涉的方向敏感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调控的双向剪切散斑干涉技术。该技术将剪切干涉中的成像、剪切和相移操作视为系统对物光的相位变换作用。利用两个共面耦合的菲涅尔衍射透镜在像面产生具有横向错位的两幅图像,形成剪切干涉。通过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上动态加载具有不同相位基线的双透镜相位掩模,产生相移剪切干涉图,并采用时间相移法进行相位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相位调控双向剪切散斑干涉系统可以自由调整剪切的方向和大小,并引入可控的时间相移;利用单向剪切相位重构变形相位时,非剪切方向上的误差水平为剪切方向上的3.5~4.6倍,而利用双向剪切相位重构的变形相位,在各剪切方向上都具有较低的误差水平,且一致性较高,两个方向上的误差偏差为8%。相位调控双向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等特点,为高精度变形测量提供了一种单波长、单偏振、单相机、单孔径的光学干涉法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剪切干涉 相位调控 时间相移 表面变形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全息图零位补偿的同轴高次非球面干涉检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慎 刘泉 +1 位作者 国成立 闫力松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为了解决同轴高次非球面的高精度面形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同轴高次非球面零位补偿检测设计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同轴非球面补偿设计中各衍射级次的有效分离,可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零位补偿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本文... 为了解决同轴高次非球面的高精度面形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同轴高次非球面零位补偿检测设计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同轴非球面补偿设计中各衍射级次的有效分离,可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零位补偿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对一口径为260 mm的同轴高次非球面反射镜实现了零位补偿检测设计。从CGH设计结果可以看出,基于本文检测设计方法,其理论设计检测残差(RMS值)可以达到0 nm。此外,还完成了对于该同轴高次非球面反射镜的实际检测。针对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源进行了误差分析,以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补偿 计算全息 同轴高次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Locus Shaping Method of Quadric Aspheric Parts
11
作者 王院生 王鹤岩 +2 位作者 路桂英 蔡立 朴承镐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233-239,共7页
The original idea and shaping principle of locus shap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aspheric optical par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artial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tool designed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 The original idea and shaping principle of locus shap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aspheric optical par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artial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tool designed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compared to the numerical control method. And it is proven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eric surface CONIC CURVE CONIC curved surface LOCUS SHAP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形变反演滑坡滑面运动特征——以汶川县布瓦村滑坡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林 杨莹辉 +3 位作者 许强 黎浩良 陈强 胡植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当前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多采用接触式手段,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仅能获取稀疏点位滑面运动状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位错理论建立滑坡表面形变与滑面运动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滑... 当前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多采用接触式手段,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仅能获取稀疏点位滑面运动状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位错理论建立滑坡表面形变与滑面运动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滑面运动平滑约束条件,最终以InSAR等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为约束,反演获得滑面运动特征。本文选择四川省汶川县布瓦村滑坡作为研究对象,以时序InSAR技术获取的滑坡坡面升降轨形变数据为约束,基于发展的理论方法反演获得布瓦村滑坡滑面几何与运动学参数,并结合野外勘查、Lidar观测以及模型残差较好地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其中反演升降轨模型残差仅3.1 mm·a^(-1)和3.4 mm·a^(-1)。反演结果显示,布瓦村滑坡滑面位于坡表以下平均~15.0 m深度处,滑面整体以沿坡向运动为主,最大运动量级达~80 mm·a^(-1),同时在坡体西侧中下部发现微量的垂直坡向运动。本文提出方法可方便、快速的获取空间连续的滑坡滑面运动特征,为滑坡灾害预警和失稳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滑面运动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位错理论 滑面运动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
13
作者 李凌 张家福 +6 位作者 陶鑫 于宗伟 李梦旭 王任远 陈西 崔程光 王向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为了实现应用于高能激光等领域对表面洁净度有着极高要求的超光滑非球面检测,排除检测人员带来的洁净度与空气扰动的影响,研究了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通过建立补偿干涉法非球面失调量与波前像差之间的灵敏度矩阵... 为了实现应用于高能激光等领域对表面洁净度有着极高要求的超光滑非球面检测,排除检测人员带来的洁净度与空气扰动的影响,研究了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通过建立补偿干涉法非球面失调量与波前像差之间的灵敏度矩阵,实现利用波前像差求解被测非球面失调量。以理想干涉系统的离焦、彗差与像散为优化目标,进行反馈控制,实现被测非球面的自动化调整,进而实现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涉图可测范围内,利用灵敏度矩阵通过几步迭代即可实现非球面失调量的收敛。结合Stewart六自由度调整台,分别实现2μm精度的平移误差调整、2"精度的光轴自动化对准,最终完成被测非球面的精密调整,实现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采用灵敏度矩阵与六自由度调整的非球面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可实现被测非球面失调量的快速求解与自动调整,降低人员和环境带来的扰动影响,提高了非球面的检测速度,并实现了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检测 补偿法 灵敏度矩阵 非球面 STEWART平台 六自由度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eld-leve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rong coupling between excitons and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in J-aggregate/metal hybrid nanostructures
14
作者 Wei Wang Ephraim Sommer +3 位作者 Antonietta De Sio Parin ch Vasa Juemin Yi Hong Zhang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洞空间卷积网络的点衍射干涉图像相位解包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同盟 高芬 李兵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20,共13页
为满足点衍射干涉测量对解包算法高精度、高效以及抗干扰的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空洞空间卷积的相移点衍射干涉图像的相位解包方法,通过将自编码器结构和空洞空间卷积结合获得更高的相位解包精度,实现对包裹相位图像可控的多尺度特征... 为满足点衍射干涉测量对解包算法高精度、高效以及抗干扰的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空洞空间卷积的相移点衍射干涉图像的相位解包方法,通过将自编码器结构和空洞空间卷积结合获得更高的相位解包精度,实现对包裹相位图像可控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根据点衍射图像特点制作的大量多样化数据集对其进行训练和优化,从而实现准确识别包裹相位所在阶次,最终可以快速处理包裹图像得到高精度的解包结果。利用所提方法对实际点衍射干涉图像进行处理,并与ESDI专业干涉图像处理软件以及其他解包算法处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本文解包结果与软件枝切法解包处理结果均方根误差值为0.0222 rad,面形拟合结果与软件面形拟合结果峰谷差值仅为0.0121λ、均方根差值仅为0.0042λ;时间效率上,完成一幅图像的处理平均仅需0.035 s,而传统方法均大于1 s。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处理包裹相位方面具有快速、高精度的特性,为点衍射干涉图像处理的高精度相位解包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面形检测 干涉成像 神经网络 相位解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龙飞 胡雨旺 +2 位作者 张泽光 刘悦 薛常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共31页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与其他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加工方法、成型材料、成型过程等内容。最后总结了近年来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光学元件 模压成型 注塑成型 快速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测量中低频振动的频谱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武君 韩森 +4 位作者 徐继东 沈宇航 张凌华 杨颖 郭敬铭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9-1024,共6页
为了降低振动对移相干涉测量的影响,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分离出对低频振动有贡献的频谱信号,由此验证了PSI(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算法在2倍移相频率处对振动更加敏感的事实。根据标准的PSI测量步骤,再结合牛顿广义二项式... 为了降低振动对移相干涉测量的影响,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分离出对低频振动有贡献的频谱信号,由此验证了PSI(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算法在2倍移相频率处对振动更加敏感的事实。根据标准的PSI测量步骤,再结合牛顿广义二项式定理,推导出多频率振动影响因子γ,通过Matlab软件仿真了由标准PSI算法求出的相位误差以及多频率振动影响因子γ处理后的相位误差,并进行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经γ影响因子处理后的波面RMS值和相位误差均低于PSI算法,RMS值减小22倍,相位误差减小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频谱分析 振动频率 面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检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封加栋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2-879,共8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药物研发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向着高灵敏度、高通量、极短时间、极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膜...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药物研发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向着高灵敏度、高通量、极短时间、极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膜干涉、背向散射干涉以及微量热泳动这4种常见的、基于光学检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最新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比较,为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膜干涉 背向散射干涉 微量热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非球面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技术
19
作者 张旭 李世杰 +3 位作者 刘丙才 田爱玲 梁海锋 蔡长龙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了实现凹非球面的快速、高精度与通用化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非球面当做球面,直接采用干涉仪检测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检测结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回程误差、调整... 为了实现凹非球面的快速、高精度与通用化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非球面当做球面,直接采用干涉仪检测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检测结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回程误差、调整误差的计算与去除模型,研究了面形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然后,以两个不同非球面度的凹非球面为例,对其回程误差和调整误差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凹非球面的非零位检测实验装置,成功测量得到其面形误差。通过与自准直零位检测法或LUPHOScan轮廓测量法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面形分布和评价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该检测方法在保证高精度测量的同时兼备一定的通用性与便捷性,为凹非球面的通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面形测量 非零位干涉检测 回程误差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BAS-InSAR技术的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永琪 胡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85,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手段,因其不受昼夜、云雨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然而,受大气误差与失相干影响,InSAR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在植被...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手段,因其不受昼夜、云雨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然而,受大气误差与失相干影响,InSAR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在植被茂密的西南山区,以SBAS-InSAR为代表的时间序列InSAR方法存在观测点不足的问题,难以开展山区变形监测。针对以上问题,考虑西南山区气候特征,设计改进的SBAS-InSAR时间序列处理方法,对干涉相位进行优化。丽香铁路是我国云南省境内一条连接丽江市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的电气化铁路,是西部铁路网中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丽香铁路安全稳定,同时验证上述方法的可用性,以丽香铁路段沿线的某段为研究区,利用星载SAR卫星存档影像数据对其周边地表开展历史形变探测,计算研究区近6.5年(2015年05月16日至2021年12月10日)的历史形变时间序列,并分析其影响范围、形变因素、变化规律等信息。最后将提出的改进后的SBAS-InSAR方法与常规InSAR方法比较,充分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地表形变监测 SBAS-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相位估计优化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