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水砂层幂律型浆液渗透注浆扩散机理
1
作者 谢鲍 程桦 +3 位作者 王雪松 黎明镜 刘向阳 韩雪宇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2,共13页
【目的】为阐明富水砂层渗透注浆球形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渗透注浆试验研究,以了解不同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的定量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渗透注浆球形扩散模型试验,分析浆液宏观扩散形态、微观填充效果及注浆过程中渗透压力、土压... 【目的】为阐明富水砂层渗透注浆球形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渗透注浆试验研究,以了解不同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的定量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渗透注浆球形扩散模型试验,分析浆液宏观扩散形态、微观填充效果及注浆过程中渗透压力、土压力变化趋势;然后,基于考虑多效应耦合作用的渗透注浆球形扩散方程,定性分析浆液渗透扩散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理论预测浆液扩散的误差;最后,使用极差分析法评估水灰比、砂土物理参数、注浆压力对浆液渗透扩散影响的显著性。【结果和结论】浆液扩散范围与浆液水灰比、砂土孔隙率呈正相关,与砂土迂曲度呈负相关;注浆过程中,随着与注浆管的距离变远,渗透压力及土压力非线性减小,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个测点的渗透压力及土压力非线性增大;定义了压力突增时间区间,与注浆管距离越近,该区域出现越早,压力变化越显著;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效应、迂曲效应及均匀渗滤效应的理论模型预测浆液扩散范围与试验误差为-13.26%~11.01%;各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范围影响的显著性从大到小为:水灰比、砂土孔隙率、注浆压力;水灰比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影响注浆过程的砂土实际孔隙率、迂曲度进而影响浆液扩散范围。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富水砂层注浆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层 渗透注浆 多因素耦合 幂律浆液 扩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氢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封声飞 周权 赵延广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并验证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在0~50℃下的氢气透过性规律。方法首先,根据分子扩散理论分析推导出表征ETFE薄膜透气速率的特征变量——渗透因子fp。其次,通过实验,采用热导法快速测定不同温度下ETFE薄膜对不同浓度氢气... 目的探究并验证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在0~50℃下的氢气透过性规律。方法首先,根据分子扩散理论分析推导出表征ETFE薄膜透气速率的特征变量——渗透因子fp。其次,通过实验,采用热导法快速测定不同温度下ETFE薄膜对不同浓度氢气的渗透因子。再次,结合反应活化能理论与渗透因子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并通过对比相同温度下实际测定的渗透因子fp与理论计算的渗透因子Fp得出结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结果的正确性。结果温度te和氢气渗透因子f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在不同氢气浓度下,热力学温度的倒数与fp的自然对数均呈线性关系,在相同温度下,实际fp与理论Fp接近。结论在0~50℃下,温度对ETFE薄膜的氢气透过性影响规律符合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该研究对扩展ETFE薄膜在透气性与防护领域的应用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透气性 阿伦尼乌斯方程 热导法 渗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储氢气瓶塑料内胆氢渗透特性及失效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白皛 乔亮 +2 位作者 范峻铭 闻炯明 张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8,共17页
综述了材料微观结构和外部环境对Ⅳ型气瓶塑料内胆氢渗透特性的影响,归纳总结了聚合物内胆的氢渗透机理;详细分析了内胆屈曲塌陷和屈服起泡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关键词 型车载储氢气瓶 塑料内胆 氢渗透 影响因素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70修饰的SiO_2膜制备及CH_4/CO_2的分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秀 张兵 +2 位作者 陈立峰 张冰 张志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1,共4页
采用KH-570代替部分TEOS为前驱物,共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疏水性SiO2膜,通过IR、DTG、SEM、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KH-570修饰后的SiO2膜进行表征,并对CH4和CO2渗透和分离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0.8KH-570)SiO2膜接触角达到94.2°... 采用KH-570代替部分TEOS为前驱物,共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疏水性SiO2膜,通过IR、DTG、SEM、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KH-570修饰后的SiO2膜进行表征,并对CH4和CO2渗透和分离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0.8KH-570)SiO2膜接触角达到94.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修饰后SiO2膜疏水性增强;(0.8KH-570)SiO2膜具有完整性及在400℃水热稳定性;压差30kPa,分离因子随涂膜次数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涂膜5次达最大值2.13,超越了努森扩散理论分离因子1.66,此时分离效果好;对于涂膜5次的SiO2膜,CH4渗透通量随压差增加呈现非线性微增趋势,CH4/CO2分离因子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膜 接触角 疏水性 气体渗透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因素对多孔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1
5
作者 蒋正武 孙振平 王培铭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研究了若干因素如骨料级配与粒径、骨灰比、水灰比、外加剂及搅拌工艺等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与级配、骨灰比是影响多孔透水混凝土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水灰... 研究了若干因素如骨料级配与粒径、骨灰比、水灰比、外加剂及搅拌工艺等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与级配、骨灰比是影响多孔透水混凝土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水灰比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小;减水剂、硅灰及聚合物乳液等外加剂可改善多孔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水泥裹石法搅拌工艺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影响不大,但能使其抗压强度提高、空隙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透水混凝土 因素 空隙率 透水系数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孙家瑛 黄科 蒋华钦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83-587,共5页
阐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材料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集料的种类和尺寸、集灰比、水灰比、外加剂等)对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率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种类与尺寸、集灰比和水灰比是影响透水水泥... 阐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材料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集料的种类和尺寸、集灰比、水灰比、外加剂等)对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率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种类与尺寸、集灰比和水灰比是影响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配制,可以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达25 MPa以上、耐久性能优良、透水率大于10 mm/s的透水水泥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水泥混凝土 影响因素 透水率 抗压强度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滤饼层渗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凡刚 张捍民 +2 位作者 杨凤林 李艳松 张兴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3-768,共6页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在膜表面沉积形成滤饼层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采用扫描电镜和自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膜过滤滤饼层的微观结构,并以分形理论和Darcy定律为基础,推导出用于预测膜污染滤饼层渗透性能的数学模型,验证了该渗...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在膜表面沉积形成滤饼层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采用扫描电镜和自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膜过滤滤饼层的微观结构,并以分形理论和Darcy定律为基础,推导出用于预测膜污染滤饼层渗透性能的数学模型,验证了该渗透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该渗透模型进行了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浓度对滤饼层渗透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颗粒沉积形成的柔性滤饼层具有明显的多孔结构,并且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膜污染滤饼层的分形维数能够真实反映滤饼层的孔隙率大小;用该渗透模型得到的渗透系数K′可以作为有效预测滤饼层渗透性能的参数;滤饼层渗透系数K′随污泥浓度的增大而递减,污泥浓度低于10000mg·L-1时,K′的变化趋势较小,污泥浓度达到10000mg·L-1以上时,K′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滤饼层 渗透系数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防渗粘性土对多环芳烃菲(PHEs)的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姜建梅 刘长礼 +2 位作者 王晶晶 张永涛 张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7-61,65,共6页
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菲(PHEs)在垃圾防渗粘性土中的吸附机理规律及其吸附模型,探讨了pH值及土样颗粒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防渗粘性土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菲在粘性土中的吸附过程包括4个阶段,... 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菲(PHEs)在垃圾防渗粘性土中的吸附机理规律及其吸附模型,探讨了pH值及土样颗粒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防渗粘性土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菲在粘性土中的吸附过程包括4个阶段,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9h;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为0.98,属于非线性等温吸附;菲的水-土分配系数Kd为0.01,有机碳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为14.29;当pH值>7.42时,土样对菲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迅速增大;pH值<7.42的酸性环境中,对菲的吸附量也变大,但是随着酸性的加强,当pH值<6.74之后,吸附能力不再有明显变化;菲的最大吸附量与土体的粘粒含量、比表面积呈正比,由大到小顺序为粘性土>粉质粘土>细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粘性土 多环芳烃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基复合富氧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同贺 陈思浩 +2 位作者 楼建中 王继虎 徐善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硅橡胶为覆膜材料,采用不同的基膜加以复合,并采用不同的改性剂改性硅橡胶,通过涂敷法制备硅橡胶基复合富氧膜。测试氧氮分离性能,通过对比优选,得出最佳气体分离膜5%Si-69改性后的聚碳酸酯-硅橡胶的氮气透过量为500 cm3/(m2·24 ... 以硅橡胶为覆膜材料,采用不同的基膜加以复合,并采用不同的改性剂改性硅橡胶,通过涂敷法制备硅橡胶基复合富氧膜。测试氧氮分离性能,通过对比优选,得出最佳气体分离膜5%Si-69改性后的聚碳酸酯-硅橡胶的氮气透过量为500 cm3/(m2·24 h·0.1 MPa),氧气透过量为2 100 cm3/(m2·24 h·0.1 MPa),分离系数为4.2,为硅橡胶基复合富氧膜在医疗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气体分离膜 聚碳酸酯 气体透过量 分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素香 闫冉 +1 位作者 石森林 葛卫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1-577,共7页
目的制备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方法以压敏胶和促渗剂种类、溶剂种类和用量、载药量为影响因素,贴剂外观、成型性、黏附性、提取物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考察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在大鼠皮肤上的稳态渗透速率。结... 目的制备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方法以压敏胶和促渗剂种类、溶剂种类和用量、载药量为影响因素,贴剂外观、成型性、黏附性、提取物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考察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在大鼠皮肤上的稳态渗透速率。结果最佳条件为Duro-Tak 87-2677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基质),提取物与丙二醇(溶剂)比例1∶0.5,促渗剂3%氮酮,载药量为20%,所得透皮贴剂具有理想的初黏力和持黏力。3种成分平均透皮速率分别为34.32、1.684、72.90μg/(cm^2·h),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26.81、1.523、111.8μg/(cm^2·h),其体外经皮渗透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制备工艺简便稳定,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 制备 芍药苷 肉桂酸 丹皮酚 体外经皮渗透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传质速率对气体膜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华 曹春 蒋国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3,共7页
运用并实验验证了描述气体膜分离速率的串联阻力模型.该模型表明,膜两侧传质阻力总是使膜分离器的实际分离系数小于膜的理想分离系数.对于渗透速率较高的膜,为提高膜分离器的实际分离系数,应尽量增大膜两侧(特别是高压侧)的传质速率.
关键词 气体膜分离 膜分离器 传质速率 分离性能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团强化超滤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春飞 黄瑾辉 +3 位作者 曾光明 罗芳 李雪 黄华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18,共6页
胶团强化超滤(MEUF)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和超滤结合的废水处理新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低分子量和低浓度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克服传统方法去除效率低、能耗高的局限性.结合近年来胶团强化超滤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综述其作... 胶团强化超滤(MEUF)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和超滤结合的废水处理新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低分子量和低浓度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克服传统方法去除效率低、能耗高的局限性.结合近年来胶团强化超滤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综述其作用原理、采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适于去除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膜的选择、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超滤膜 影响因素 渗透通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气油比油井合理套压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益 陈军斌 +1 位作者 石海霞 甘庆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399,共3页
对于低渗透高气油比油井,由于其产液量低,泵抽过程中常常由于脱气等因素使得泵效较低,合理控制低渗高气油比油井的套压是保持该类油井高效生产的关键。根据低渗油藏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流动情况,分析不同条件下套压对... 对于低渗透高气油比油井,由于其产液量低,泵抽过程中常常由于脱气等因素使得泵效较低,合理控制低渗高气油比油井的套压是保持该类油井高效生产的关键。根据低渗油藏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流动情况,分析不同条件下套压对动液面及产量的关系。结合油井具体动、静态参数,给出了低渗高气油比油井合理套压确定的过程。现场实例表明,根据油井供液情况,该方法能够确定合理套压,从而提高产量和泵效,具有适应性广、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合理套压 泵入口压力 充满程度 综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Al_2O_3多孔膜的分离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希 李建明 +4 位作者 陈志 卢铭 贾江宁 刘东杰 曹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9,共5页
通过改变操作压力、流速、浓度、温度、pH考察以MgSO4.7H2O为溶质,用H3PO4调节溶液pH,用溶胶凝胶法自制的管式γ-Al2O3纳米孔膜的性能.结果发现,操作压力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显著,当压力由0.1 MPa升至0.3 MPa时,膜的渗透通量提高了7... 通过改变操作压力、流速、浓度、温度、pH考察以MgSO4.7H2O为溶质,用H3PO4调节溶液pH,用溶胶凝胶法自制的管式γ-Al2O3纳米孔膜的性能.结果发现,操作压力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显著,当压力由0.1 MPa升至0.3 MPa时,膜的渗透通量提高了75%,截留率提高了80%;同时温度及pH对也分别对渗透通量和截留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当pH从5.5降至3时,截留率提高了61%,认为酸性环境下有利于该膜对金属阳离子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2O3膜 操作条件 影响因素 膜通量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惠继星 马中义 +4 位作者 高玉玲 张立弟 胡世洋 岳军 王继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6,共5页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膜器温度、循环气体流量、真空度等因素对PDMS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膜器温度、循环气体流量、真空度等因素对PDMS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分离因子有所降低;随着膜器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加,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影响显著;随着循环气体流量的增大,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蒸汽渗透过程的进行;随着真空度的增大,渗透通量上升,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蒸汽渗透 通量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涂晶种法合成ZSM-5分子筛膜及气体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成岳 王连军 +1 位作者 李健生 孙秀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采用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浸涂法,在多孔α-A12O3载体表面种上晶种,再水热合成出渗透率较大的ZSM-5沸石分子筛膜。用XRD,SEM和H2,N2,CO2和CH4等气体渗透对ZSM-5沸石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陶瓷基质表面的膜层是ZSM-5沸石晶相,... 采用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浸涂法,在多孔α-A12O3载体表面种上晶种,再水热合成出渗透率较大的ZSM-5沸石分子筛膜。用XRD,SEM和H2,N2,CO2和CH4等气体渗透对ZSM-5沸石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陶瓷基质表面的膜层是ZSM-5沸石晶相,SEM结果显示合成的沸石膜层是一层连续的多晶层,厚度约10μm。在室温,0.1MPa下对H2,N2,CO2和CH4的渗透率分别为4.76×10-6,1.36×10-6,2.07×10-6和1.80×10-6mol·m2·s-1·Pa-1,H2/N2,H2/CO2,H2/CH4的理想分离因子分别为3.50,2.30,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膜 气体渗透性能 浸涂晶种法 合成工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寻优的路面透水混凝土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波 高建勇 胡晓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45,共5页
分析了试验材料、搅拌工艺、成型方式、养护形式、测试方法等试验方法对路用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采用3水平均匀试验,基于方差分析并进行F检验,研究了骨料粒径、骨灰比和水灰比等关键因素对透水性... 分析了试验材料、搅拌工艺、成型方式、养护形式、测试方法等试验方法对路用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采用3水平均匀试验,基于方差分析并进行F检验,研究了骨料粒径、骨灰比和水灰比等关键因素对透水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利用频率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寻优。研究表明:透水性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系数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骨料粒径、骨灰比和水灰比是影响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关键因素,均达到显著及以上水平;当水灰比、骨灰比和骨料粒径分别为0.306~0.312 mm、4.20~4.309 mm和8.65~14.935 mm,可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为30.0~32.0 MPa、透水系数为10.5~12.5 mm/s的路用透水混凝土,能满足一般路面排水和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性混凝土 关键因素 频率寻优 抗压强度 透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I型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气体渗透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文辉 胡小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和无模板剂二次生长合成的方法,在-αAl2O3基膜上合成了MFI型分子筛膜,用XRD,SEM和气体渗透实验等方法进行表征,表明合成在-αAl2O3基膜的物质为MFI型分子筛。原位合成的分子筛膜,氢/异丁烷的理想分离系数在298K和473K...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和无模板剂二次生长合成的方法,在-αAl2O3基膜上合成了MFI型分子筛膜,用XRD,SEM和气体渗透实验等方法进行表征,表明合成在-αAl2O3基膜的物质为MFI型分子筛。原位合成的分子筛膜,氢/异丁烷的理想分离系数在298K和473K时分别为97和52;二次生长合成的分子筛膜,氢/异丁烷的理想分离系数在298K和473K时分别为497和370,远大于它们Knudsen扩散5.34的比值,表明气体是通过MFI型分子筛的孔道透过。SF6分子动力学直径大于分子筛膜孔径,H2/SF6分离因子远大于Knudsen扩散值,几乎不透过分子筛膜。原位合成分子筛膜的正/异丁烷理想分离系数在298K和473K时分别为24和17;二次生长分子筛膜的正/异丁烷理想分离系数在298K和473K时分别为77和74。气体渗透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分子筛膜对气体分离是由分子筛分占主导,分子筛膜完整没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I分子筛膜 二次生长法 气体渗透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乙烯醇复合膜对微水重石脑油的渗透汽化脱水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江权 侯永涛 +3 位作者 周斌 郭楠 黄荣荣 樊继利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5,共4页
用甲醛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并用于质量分数约为100μg/g微水重石脑油体系的渗透汽化(PV)深度脱水.考察了操作温度T、料液浓度Cw、操作流量qV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渗透通量J与分离系数α随T、Cw的升高分别增大和减小,且J随qV的增大而... 用甲醛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并用于质量分数约为100μg/g微水重石脑油体系的渗透汽化(PV)深度脱水.考察了操作温度T、料液浓度Cw、操作流量qV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渗透通量J与分离系数α随T、Cw的升高分别增大和减小,且J随qV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明在操作温度80℃,膜后压力1.5 kPa,流量500 L/h下,实现了J=60.6 g/(m2.h),α=221.9的最佳分离效果,该技术有效脱除了油品中的微量水分,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重石脑油 分离因子 渗透通量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膜用于气体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祖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8,共5页
本文介绍了分离气体的玻璃膜的制备工艺和特性。采用二种工艺制备了玻璃分离膜:多孔玻璃毛细管膜和沸石—多孔玻璃(陶瓷)复合膜。初步探讨了孔径分布、气体温度、后处理等对多孔玻璃膜和复合膜气体透过率和气体分离率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介绍了分离气体的玻璃膜的制备工艺和特性。采用二种工艺制备了玻璃分离膜:多孔玻璃毛细管膜和沸石—多孔玻璃(陶瓷)复合膜。初步探讨了孔径分布、气体温度、后处理等对多孔玻璃膜和复合膜气体透过率和气体分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玻璃膜的孔径在2nm以下时,分离膜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复合膜可通过SiCl4再涂膜处理提高其气体分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膜 孔径 气体透过率 气体分离 膜分离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