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地下水回灌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曾超峰 陈宏波 +5 位作者 王硕 薛秀丽 蔡钢 朱彤 韩磊 徐长节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6-1544,共9页
基坑降水会引发基坑周围环境显著沉降,地下水回灌则常用来限制抽水引起的沉降;然而,在实际回灌工程中,往往需要预先开展多组回灌试验来测试回灌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正式的回灌运行方案;如果能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各种回灌工况进行缩尺物... 基坑降水会引发基坑周围环境显著沉降,地下水回灌则常用来限制抽水引起的沉降;然而,在实际回灌工程中,往往需要预先开展多组回灌试验来测试回灌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正式的回灌运行方案;如果能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各种回灌工况进行缩尺物理模拟,将有助于更加经济且高效地确立回灌优化方案。以天津某地铁基坑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基坑抽水与回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在实验室尺度下再现实际基坑地下水回灌的可行性;具体地,通过布设水位观测井、位移传感器及应力传感器,实时监测了基坑抽水与回灌过程中坑内外水位变化、围护结构侧移和其两侧水土压力变化及坑外地表沉降,探讨了不同回灌量条件下水位及坑外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实验室尺度下的基坑抽水-回灌试验可较好地再现实际基坑抽水与回灌所带来的水位下降与抬升;②在坑外紧邻基坑围挡处进行回灌时,回灌井底部附近水压力明显增大,由此可诱发相应位置处围挡向坑内运动并进而导致坑外地面沉降,实际工程中应谨慎确定紧挨基坑围挡处回灌井的回灌量以避免围挡向坑内的大幅偏转及由此带来的沉降增量,对于地表变形需严格控制的工程,不宜将回灌井设置在坑外紧邻基坑围挡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地下水回灌 地表沉降 变形控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层环形排布冻结管冻结温度场及“群管效应”
2
作者 丁明睿 梁荣柱 +6 位作者 李忠超 吴文兵 白天麒 肖铭钊 汪亦显 黄栋 刘海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4-1956,共13页
为研究富粉细砂层人工冻结规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和开展环形冻结管片排布水平人工冻结试验,探究了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冻胀力发展规律,分析了“群管效应”对冻结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排布冻结过程可以分为初期冻结、冻结壁... 为研究富粉细砂层人工冻结规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和开展环形冻结管片排布水平人工冻结试验,探究了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冻胀力发展规律,分析了“群管效应”对冻结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排布冻结过程可以分为初期冻结、冻结壁交圈、“群管效应”冻结和环内土体完全冻结4个典型阶段。在冻结壁完成交圈后,受“群管效应”的影响,冻结管冷量不断向环内土体叠加,加速冷锋面朝环内土体迅速拓展,冻结管圈内土体冻结温度明显低于管圈外部土体的温度;相比之下,环底和环内土体受到“群管效应”并不明显,而冻结管间距增大会削弱该效应;环底冻结壁完成交圈时间约为环顶的2.2倍,环底冻结壁的平均温度和管圈内土体最终冻结温度分别比环顶高6.1℃和6.6℃;冻结管周围土体冻胀力随冻结时间增加而增大;距离冻结管越近,土体冻胀力越大,冻胀力关于冻结管圈圆心对称分布;管间冻胀力在管圈冻结壁形成过程中迅速增大,管间冻胀力大于管圈外土体冻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法 模型试验 冻结温度场 群管效应 富水粉细砂层 冻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平衡盾构仓内水平冻结温度场的模型试验
3
作者 石湛 章铁军 +3 位作者 李美香 陶司记 伯音 李云波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4-1544,共11页
为了获得盾构解困冻结过程中泥水仓内温度场的演变规律,以南京市江宁区新济洲供水管线过江廊道盾构解困工程为原型,依据相似理论进行了盾构内部水平冻结温度场的模型试验,研究大孔距冻结过程中泥水仓内温度场演变过程及分布特征,获得如... 为了获得盾构解困冻结过程中泥水仓内温度场的演变规律,以南京市江宁区新济洲供水管线过江廊道盾构解困工程为原型,依据相似理论进行了盾构内部水平冻结温度场的模型试验,研究大孔距冻结过程中泥水仓内温度场演变过程及分布特征,获得如下结论:通过盾构超前地质探孔和注浆孔布置的20根冻结管,在冻结管最大间距为3.12 m条件下,75 d时可将直径为6480 mm的盾构泥水仓内冻实,而冻结施工至135 d后泥水仓内冻土平均温度达到-13℃,纵向温差约为4.4℃,整体冻结效果较均匀,满足盾构开仓时的封水和承载要求。冻结施工中临时停冻会导致泥水仓内冻土冷量重新分布,停冻10 h时整体冻结壁温度升高至-14~-10℃,而重新冻结20 h后冻结壁即可恢复到停冻前状态。冻结结束45 d后盾构泥水仓内冻土平均温度升高至-4℃,满足盾构复推施工要求,而冻结管位置冻土温度回升至0℃还需要约20 d,并在0℃附近维持约125d。施工中可采取强制解冻或循环泥浆等辅助措施来加快盾构泥水仓内冻土的解冻速度,洞内水平冻结方法是构建盾构仓内常压检修环境的有效地层改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 泥水平衡盾构 盾构解困 泥水仓内冻结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免降水开挖的组合式冻结法支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松 岳祖润 +5 位作者 卢相忠 张庆武 孙铁成 胡田飞 亓源水 张俊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市政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经验,总结组合式冻结法的施工流程,提出泄压孔、温度限位孔和局部冻结技术相结合的冻胀控制措施,以及利用冻结管嵌入地连墙的界面区强化措施。通过模型试验对组合式冻结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冻结法可以有效实现基底的支护,在冻结薄弱环节临时竖井、地连墙附近冻结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观测发现地层冻结对地连墙强度和变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冻结法 基坑工程 免降水开挖 模型试验 冻土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电网330 kV尖樊线人工短路试验中接地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怀强 张健康 +3 位作者 蒋嘉桁 任龙飞 张晨浩 宋国兵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90,共9页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场站的故障特征对传统距离保护的附加阻抗产生了新的影响,导致保护性能降低。而现有距离保护适应性研究缺乏对单相接地故障场景的分析。为此,结合西北电网于尖樊线进行的2次人工短路试验数据,基于多种控制策略下的...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场站的故障特征对传统距离保护的附加阻抗产生了新的影响,导致保护性能降低。而现有距离保护适应性研究缺乏对单相接地故障场景的分析。为此,结合西北电网于尖樊线进行的2次人工短路试验数据,基于多种控制策略下的风电场故障特征,分析单相接地故障下接地距离保护附加阻抗系数,进而判断保护适应性。研究发现网侧保护附加阻抗系数较小,两侧电源故障电流对保护影响较小;而风电场侧保护附加阻抗系数较大,两侧电源故障电流对保护影响较大,导致保护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送出线 风电场 人工短路试验 故障特征 接地距离保护 附加阻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冻结工程按需供冷运行模式研究
6
作者 张松 岳祖润 +4 位作者 卢相忠 张庆武 龚振全 臧梦晨 李晓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地铁人工冻结工程中存在冻结系统供冷模式单一、缺乏动态变化的问题,在施工中会造成极大的能量浪费。为此,基于单管冻结吸冷量计算模型,通过引入冻结器内盐水换热效率计算方法和群孔等效计算模型,建立适用于群孔冻结的按需供冷运行模式... 地铁人工冻结工程中存在冻结系统供冷模式单一、缺乏动态变化的问题,在施工中会造成极大的能量浪费。为此,基于单管冻结吸冷量计算模型,通过引入冻结器内盐水换热效率计算方法和群孔等效计算模型,建立适用于群孔冻结的按需供冷运行模式,实现对冻结系统制冷能力的定量求解,并通过模型试验对按需供冷运行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按需供冷计算方法可有效反映冻结制冷系统运转需求的动态变化过程,且计算精度满足工程需求;冻结壁形态、土体导热系数、盐水温度等参数是影响地层吸冷量和冻结制冷系统制冷量的关键,而对于某一具体工程,冻结壁形态则是决定地层吸冷量和冻结制冷系统制冷量的关键;不同冻结孔所形成的冻结壁并不一致,如精准、合理计算整个冻结系统的按需制冷量,则应利用纵向温度求解方法或纵向测温技术对各冻结器或其各层位进行精准求解,进而利用等效代换方式进行所需制冷量的求解,试验结果显示计算误差为1.7%,满足工程精度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将为各类地铁冻结工程的冻结系统高效、低碳运转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人工冻结法 按需供冷 运行模式 地层吸冷量 群孔冻结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隧道水平冻结和暗挖施工模型试验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周晓敏 王梦恕 +1 位作者 陶龙光 杨松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6-679,共4页
将人工地层冻结模型试验研究应用于工程实施中,针对我国隧道内首例长距离水平地层冻结和暗挖工程,在冻土壁温度场、地层应力、位移场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取得了和工程实测一致的规律和定量结果。说明解决复杂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难题,模... 将人工地层冻结模型试验研究应用于工程实施中,针对我国隧道内首例长距离水平地层冻结和暗挖工程,在冻土壁温度场、地层应力、位移场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取得了和工程实测一致的规律和定量结果。说明解决复杂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难题,模型试验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地铁隧道 人工地层冻结 地下工程 暗挖施工 模型试验 地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模型试验(Ⅰ)——冻结过程中地层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8
作者 石荣剑 岳丰田 +1 位作者 张勇 陆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8-376,共9页
针对软土地层中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施工边界条件复杂、形成冻结壁体积小且形状不规则的特点,以上海地区某盾构对接冻结加固工程为原型,按照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冻结加固模型试验,分析了冻结过程中地层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获得以下结论:... 针对软土地层中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施工边界条件复杂、形成冻结壁体积小且形状不规则的特点,以上海地区某盾构对接冻结加固工程为原型,按照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冻结加固模型试验,分析了冻结过程中地层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获得以下结论:在盾构壳体内表面保温的条件下,冻结管内部冻土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冻结管外部的1.5倍左右;冻结28 h后,冻结管内部冻结壁的温度分布基本稳定,盾构壳体与土体交接面的温度均处于-20℃左右,内部冻结壁的平均温度约为外部的1.9倍。在同圈冻结管的叠加作用下,冻结过程中冻结壁主面和界面的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仅在冻结初期有少许差别。在外圈冻结管的低温屏蔽作用下,内圈冻结管对外部土体基本不发挥冻结作用,在不同冻结管排间距及多根冻结管交叉冻结的情况下,冻结管外部的冻土扩展规律基本相同,仅两排冻结管之间的土体温度分布存在差别。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形成的冻结壁形状与外圈冻结管的布置形式相似,形成的冻结壁厚度及平均温度在冻结28 h后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 冻结壁 温度场 盾构对接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安伟 陈晓刚 +2 位作者 裘愉涛 蔡耀红 童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浙江省电力公司在110kV大侣智能变电站组织实施了国内首次人工短路试验,该试验不仅验证了非传统互感器和智能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还测试了系统故障情况下站内电磁兼容性。文中从站内工频电磁场变化、二次回路的电磁干扰、通信回路的电磁干... 浙江省电力公司在110kV大侣智能变电站组织实施了国内首次人工短路试验,该试验不仅验证了非传统互感器和智能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还测试了系统故障情况下站内电磁兼容性。文中从站内工频电磁场变化、二次回路的电磁干扰、通信回路的电磁干扰3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智能变电站面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人工接地试验 电磁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模型试验(Ⅱ)——冻结过程中地层的冻胀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石荣剑 陈斌 +2 位作者 岳丰田 张勇 陆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39-2646,共8页
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过程中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冻结体,产生的冻胀效应会引起上部地层产生不均匀冻胀变形。为了获得冻结过程中冻胀效应对上部地层变形的影响规律,以上海地区软土地层中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工程为原型,按照相似理论,设计进行... 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过程中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冻结体,产生的冻胀效应会引起上部地层产生不均匀冻胀变形。为了获得冻结过程中冻胀效应对上部地层变形的影响规律,以上海地区软土地层中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工程为原型,按照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盾构对接位置地层冻结加固的模型试验,获得了如下结论:冻结过程中,冻胀引起上部地层的变形量随着冻结壁厚度的增长而线性增大,当冻结壁发展超过测点位置后,相应位置的地层变形不再变化。冻结产生的冻胀力对上部地层有压缩作用,随着地层内测点埋深的增加,地层变形量和地层平均应变都逐渐增大。当冻胀力超过土层的黏聚力后,上部土层的滑动使地层平均应变不再增加,地层不再被压缩,下部地层的变形会直接传递到上部地层。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冻结加固体上部地层变形量的主要因素是冻结壁的厚度,次要因素是地层的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 冻胀效应 盾构对接 地层压缩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地层冻结壁形成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周晓敏 王梦恕 张绪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根据相似准则, 建立了水渗流作用下两孔地层冻结模型试验台. 根据两孔冻结正交模型设计和试验, 研究了常规盐水冻结工艺中, 地下水渗流、孔间距等对饱和砂冻结交圈时间和上下游温度场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 渗流速度从水平2 (模型渗流... 根据相似准则, 建立了水渗流作用下两孔地层冻结模型试验台. 根据两孔冻结正交模型设计和试验, 研究了常规盐水冻结工艺中, 地下水渗流、孔间距等对饱和砂冻结交圈时间和上下游温度场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 渗流速度从水平2 (模型渗流速度0 7m/h) 增至3水平(模型渗流速度1 0m/d) 时, 冻结壁交圈时间急速增加, 且水流速度是影响冻结壁上游厚度的主要因素, 而缩小冻结孔间距是抑制水流对交圈时间影响的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人工地层冻结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渗流诱导的非对称冻结帷幕稳态温度场解析解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彬 荣传新 程桦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7,共12页
受水流对流传热及冻结管热传导叠加影响,渗流场作用下人工冻结帷幕的形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为解决冻结帷幕形状不规则给冻结温度场计算带来的困难,以直线排布的3管冻结温度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等效的方法,对该类冻结帷幕的形状进... 受水流对流传热及冻结管热传导叠加影响,渗流场作用下人工冻结帷幕的形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为解决冻结帷幕形状不规则给冻结温度场计算带来的困难,以直线排布的3管冻结温度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等效的方法,对该类冻结帷幕的形状进行简化;基于稳态温度场的求解理论,推导得出定向渗流作用下非对称冻结帷幕稳态温度场解析解,以及冻结帷幕厚度、平均温度的计算公式;自主构建水热耦合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并开展不同流速条件下3管冻结温度场演化规律的模型试验,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关键轴线上冻结温度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解析解的合理性得到模型试验的验证;冻结帷幕的交圈时间及非对称系数随着流速的增加急剧增大;当地层中存在渗流场时,冻结温度场变化过程较为复杂,但冻结帷幕的平均温度整体仍然表现出随冻结帷幕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本文得出的解析解能够对渗流场作用下人工冻结温度场进行较为准确的数学描述,为大流速渗透地层人工冻结温度场的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 渗流 冻结温度场 解析解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工程地质雷达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雷 张小俊 +1 位作者 杨维好 李海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推导了冻结工程雷达探测的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别表明模型与原型在信号走时和强度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冻土电磁参数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在人工冻结工程中地质雷达的相似准则为矛盾准则,即模型试验中... 推导了冻结工程雷达探测的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别表明模型与原型在信号走时和强度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冻土电磁参数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在人工冻结工程中地质雷达的相似准则为矛盾准则,即模型试验中雷达信号的反射特征与原型基本一致,而其信号强度则较原型剖面显著增强。进而,开展了上海长江隧道联络通道的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获得了人工冻结壁中冻结管、缺陷等典型目标体的雷达图像特征,掌握了冻结壁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地质雷达的试验研究以及人工冻结工程和冻土区工程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人工冻土 介电常数 模型试验 相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固定串补人工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与仿真计算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卫平 李新年 +2 位作者 吕鹏飞 项祖涛 舒适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阐述了华东电网某500kV固定串补装置改造工程系统调试过程中人工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的现场实测结果,利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重组版)(EMTP-RV)再现了单相接地试验过程,分析并确认串补装置存在旁路间隙放电电压低于正常值的缺陷,预测了间隙... 阐述了华东电网某500kV固定串补装置改造工程系统调试过程中人工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的现场实测结果,利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重组版)(EMTP-RV)再现了单相接地试验过程,分析并确认串补装置存在旁路间隙放电电压低于正常值的缺陷,预测了间隙正常动作时线路不同地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串补装置的运行工况,对消除串补装置中存在的隐患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单相接地试验 500kV固定串补 触发放电 间隙 放电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覆土下矩形冻结加固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商厚胜 岳丰田 石荣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9-155,161,共8页
为获得浅覆土下矩形冻结加固体的温度场分布及冻胀变形规律,以广州地铁6号线穿越3号线的冻结工程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水平冻结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表散热的影响下浅埋冻结工程中紧邻地表的冻结区域降温速度较慢,形成... 为获得浅覆土下矩形冻结加固体的温度场分布及冻胀变形规律,以广州地铁6号线穿越3号线的冻结工程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水平冻结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表散热的影响下浅埋冻结工程中紧邻地表的冻结区域降温速度较慢,形成的冻结壁是整个加固体的薄弱环节;冻结过程中冻结壁向内发展较快,其平均发展速度是向外发展速度的1.5倍左右;形成封闭的冻结壁前,采用较高的盐水温度进行冻结,可有效地控制土体的冻胀变形,冻结壁封闭后,降低盐水温度,冻胀变形会明显增加;冻胀过程中产生的冻胀力对上部土层有压密作用,使土层的冻胀变形随着埋深的变浅而减小;对于浅埋矩形地下冻结工程,上部覆土和冻结加固体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明显,上部土层的散热会影响冻结加固体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而下部冻土的冻胀作用也会压密上部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 温度场 冻胀变形 浅覆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单相人工接地故障试验现场实测和计算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蒋卫平 朱艺颖 +6 位作者 吴雅妮 曾昭华 吕鹏飞 班连庚 朱教新 韩悌 卢江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2-47,52,共7页
简述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750kV官亭—兰州东线单相人工接地试验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导致750kV线路工频电气参数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将短路电流、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实测数据与调试前数字仿真预测结果相比... 简述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750kV官亭—兰州东线单相人工接地试验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导致750kV线路工频电气参数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将短路电流、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实测数据与调试前数字仿真预测结果相比较,分析了产生计算偏差的原因,并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再现了单相接地试验结果。最后,对不同运行工况和线路补偿度下750kV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数值进行了预测,并对系统运行和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 单相人工接地 潜供电流 恢复电压 过电压及其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三相短路试验数据验证的负荷实测建模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贺仁睦 徐衍会 +1 位作者 马进 韩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4,共6页
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设立了重大研究项目大区电网负荷测试技术及模型完善的研究,对东北电网234个负荷变电站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得到的负荷比例将234个负荷点分成10类。每1类中选出1个变电站安装测量装置,建立负荷模型,从而构成了东北... 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设立了重大研究项目大区电网负荷测试技术及模型完善的研究,对东北电网234个负荷变电站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得到的负荷比例将234个负荷点分成10类。每1类中选出1个变电站安装测量装置,建立负荷模型,从而构成了东北电网负荷模型参数库。东北电网进行了2次共4个人工三相短路试验,事后对负荷模型和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建立的负荷模型有较好的外推特性,用实测负荷模型仿真的精度与用大扰动数据直接拟合的负荷模型相近,因此证明了实测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 负荷实测建模 模型泛化 模型有效性验证 人工三相短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人工冻结热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知言 颜庭成 秦江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冻土是一种特殊土类,针对理论研究和冻结工程的实际需要,本文对上海地区三种典型软土人工地层冻结后未冻水含量与含冰量、冻胀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三轴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主要热力学参数和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提出了几... 冻土是一种特殊土类,针对理论研究和冻结工程的实际需要,本文对上海地区三种典型软土人工地层冻结后未冻水含量与含冰量、冻胀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三轴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主要热力学参数和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结论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 上海软土 热力学参数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上承Ⅲ线带串补工程人工单相瞬时接地故障试验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媛 徐党国 +5 位作者 彭珑 端木林楠 李大卫 刘中华 刘平 孟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2,70,共5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接地试验装置,国网冀北电科院(华北电科院)在上承III线带串补工程系统调试过程进行了上承III线B相人工瞬时接地故障试验。介绍了人工接地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人工接地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并对人工接地试验时线路及... 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接地试验装置,国网冀北电科院(华北电科院)在上承III线带串补工程系统调试过程进行了上承III线B相人工瞬时接地故障试验。介绍了人工接地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人工接地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并对人工接地试验时线路及串补装置的保护动作行为以及潜供电流等进行了分析。在人工接地试验过程中串补装置动作正确动作并重投成功,两侧线路断路器故障相正确动作并单相重合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线路 单相接地故障 人工接地试验 串补装置 潜供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灰黄色粉砂水泥改良土冻胀融沉性质实验 被引量:31
20
作者 胡向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4-339,共6页
为了揭示水泥改良土拟制冻胀融沉的机理、检验水泥改良地层治理冻胀融沉的有效性,针对上海灰黄色粉砂开展水泥改良土冻胀融沉性质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得到9种不同水泥掺入量时改良土重塑土试样的渗透系数、开敞系统冻结条件下的冻胀率... 为了揭示水泥改良土拟制冻胀融沉的机理、检验水泥改良地层治理冻胀融沉的有效性,针对上海灰黄色粉砂开展水泥改良土冻胀融沉性质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得到9种不同水泥掺入量时改良土重塑土试样的渗透系数、开敞系统冻结条件下的冻胀率和融沉率等数据.通过分析冻胀率、融沉率随水泥掺入量、改良土试样渗透系数变化的关系,发现冻胀率和融沉率随水泥掺入量变化的规律相同,存在2个临界值,由此得到了水泥改良地层控制冻胀融沉的最佳水泥掺入量,并指出水泥改良地层控制冻胀的同时融沉自然得到控制.综合分析表明,水泥改良地层控制冻胀融沉的基本机理是水泥改良作用降低了土的渗透性,阻止了水分迁移量,减小了冰分凝作用,从而减小了冻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 水泥改良土 冻胀 融沉 冻结法 冻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