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warning of core network capacity in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1
作者 HAN Sai LI Ao +5 位作者 ZHANG Dongyue ZHU Bin WANG Zelin WANG Guangquan MIAO Jie MA Hongb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will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For space and terrestrial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will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For spac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s with limi-ted resources,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resources can be affected by the core network indirectl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efficiency of core networks expansion construction,early warning of the core network elements capacity is necessary.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of spac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the number of terminals,login users,and the rules of users’migration during holidays.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AI)technologies,the regis-tered users of th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authorization users of the 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protocol data unit(PDU)sessions of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are predi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login users,the number of terminals.Therefore,the core network elements capacity can be predicted in advance.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eal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core network element capac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t(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流程框架构建与未来研究展望
2
作者 刘志迎 蔡志国 孙慧杰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F0002,共9页
如何真正准确识别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清楚关键核心技术差距和被卡脖子风险所在,对集中力量研发攻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归纳已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文献基础上,从关键核心技术概念界定出发,提炼三大特征,归纳关键核心技术识... 如何真正准确识别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清楚关键核心技术差距和被卡脖子风险所在,对集中力量研发攻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归纳已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文献基础上,从关键核心技术概念界定出发,提炼三大特征,归纳关键核心技术识别应遵循的一般流程,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核心技术应具有技术关键性、核心价值性和长期累积性三个特征;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框架应沿着领域选取、数据准备、方法选择与结果验证的流程逐步推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来识别关键核心技术,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简约化和准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识别方法 指标体系 网络结构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研究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如凯 孙龙德 +8 位作者 张天舒 张志杰 沈安江 毛治国 王兆明 任义丽 江航 张素荣 万力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意义】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相互促进,碳酸盐岩沉积学、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细粒沉积学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深水油气、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增储增产。【进展】近年来... 【意义】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相互促进,碳酸盐岩沉积学、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细粒沉积学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深水油气、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增储增产。【进展】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在源-汇系统与沉积过程正演模拟、陆相页岩沉积特征及对含油气性的影响、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低渗-致密碎屑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指导了油气勘探生产中的有利区带评价优选、井位部署、开发方案制定。【结论与展望】随着油气勘探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复杂储层等领域拓展,源-汇系统沉积学与沉积正演模拟技术创新、陆相页岩沉积学、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与智能分析系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研究认识必将为推动全球及中国油气工业高质量发展和陆相页岩革命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沉积学 深层—超深层储层 陆相页岩沉积学 智能岩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下对设计教育的审视与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利民 于丹丹 马莘梓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4,144,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引领设计领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变革阶段。本文从设计变革的历史脉络、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潜能、设计教育界的响应三个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设计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所经...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引领设计领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变革阶段。本文从设计变革的历史脉络、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潜能、设计教育界的响应三个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设计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角色转型,并阐明了新时代设计师所必需的核心能力构成。通过深入分析,文章提出设计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在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上变革调整的方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设计教育在AI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培养出能够从容应对未来挑战、引领设计领域创新发展的高素质设计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GC 设计师 核心能力 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质脊髓束保护的梗死核心切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伴恶性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颜礼 窦静敏 +5 位作者 李梦璐 张翡 贾宝铭 赵建凯 库洪彬 冯国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3-394,共12页
目的探讨基于皮质脊髓束(CST)保护的梗死核心切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伴恶性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M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颅内减压联合DC的伴有恶性脑水肿MC... 目的探讨基于皮质脊髓束(CST)保护的梗死核心切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伴恶性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M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颅内减压联合DC的伴有恶性脑水肿MCI患者,并根据颅内减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完成头部CT灌注(CTP)、CT血管成像(CTA)、扩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术前均应用人工智能影像学诊断系统自动处理影像学数据,其中研究组术前将影像学数据在神经导航系统中融合,显示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和CST的位置关系,术中在神经导航保护CST的前提下行梗死核心切除联合DC,对照组则行颞叶前份切除联合DC。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责任闭塞血管(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术前DWI显示的梗死核心体积、术前缺血半暗带体积、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病变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颅内出血(术区渗血、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颅内感染(手术切口积脓、脑脓肿、脑膜炎等)]。术后6个月采用mRS于门诊或电话随访,mRS评分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患者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安全性指标为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前DTI图像中CST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CST未破坏(梗死核心未侵犯CST,CST形态完整或受压变形移位)和CST破坏(梗死核心侵犯CST,CST有破坏或中断)者,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62例行颅内减压联合DC治疗的伴恶性脑水肿MCI患者,男37例,女25例,年龄49~60岁,平均(55±4)岁,其中研究组28例,对照组34例。(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8)。(2)有效性指标:术后1个月复查,研究组(0.409±0.051比0.312±0.052)和对照组(0.381±0.048比0.319±0.049)患者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均较术前增加(均P<0.05),且研究组FA值高于对照组(0.409±0.051比0.381±0.048,P=0.030)。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39.3%(11/28)比14.7%(5/34),P=0.028],术后6个月病死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安全性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颅内出血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术前CST未破坏和CST破坏患者中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前CST未破坏患者中,研究组(0.428±0.047比0.342±0.045)和对照组(0.401±0.051比0.347±0.048)术后1个月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均较术前增加(均P<0.05);在术前CST破坏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病变侧CTS投射区F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ST未破坏患者中,研究组术后1个月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0.428±0.047比0.401±0.051,P=0.036)及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患者比例(9/12比4/16,P=0.020)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死亡患者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在CST破坏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CST保护的梗死核心切除联合DC治疗伴恶性脑水肿MCI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可能优于颞叶前份切除联合DC,尤其是对术前影像学显示CST未破环的患者,且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仍需前瞻性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人工智能 神经导航 颅内减压 梗死核心 皮质脊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模型与因素的人工智能能力涌现
6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探究大模型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新能力的原因,通过AI大模型发展过程中参数数量变化进行解释。论述了大模型与参数的关系,因素在人工智能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涌现源于因素的论断并加以证明;讨论了大模型带来的启示和人工智能核... 为探究大模型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新能力的原因,通过AI大模型发展过程中参数数量变化进行解释。论述了大模型与参数的关系,因素在人工智能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涌现源于因素的论断并加以证明;讨论了大模型带来的启示和人工智能核心要素。研究认为,AI大模型能力涌现与参数的迅速增加有直接关系,参数的本质是因素;在数据、因素、算法和算力之中因素最为重要,特别是AI大模型的自我意识觉醒必然需要大量参数与适合的系统功能表示方法;人工智能能力涌现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并融入了人的安全意识。论证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涌现源于因素增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 参数与因素 能力涌现 因素空间 人工智能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成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19,共7页
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正向促进战... 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论证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低竞争行业企业更强。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方案、制定差异化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策略的政策建议,希冀充分释放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教育与人工智能共同的责任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永和 吴慧娜 +4 位作者 陈圆圆 周澍云 周子皓 肖玉敏 倪琴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能道德伦理是人类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新组成两方面给出人工智能延展人类道德伦理范围。再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风险、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现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需解决问题等三个层面阐述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伦理风险与治理。再次从核心素养培养、规范应用监管、道德伦理框架、技术规范研制等四个维度给出人工智能向善发展的建设路线。最后,给出五条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总体框架;重视育人为本,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课程;遵循治理原则,促进技术向善赋能;明确价值准则,助力人机相融共进;加快标准制定,规范教育人工智能实践。以期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赋能、赋智教育,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筑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育人为本 核心素养 应用监管 伦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蓝图——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研究(四)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玉顺 沈希 +1 位作者 安欣 吴永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随着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急需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文章从人才发展、AI向善和人机共融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体系模型:“技术内容规范... 随着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急需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文章从人才发展、AI向善和人机共融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体系模型:“技术内容规范”将基础性、时代性和价值性三个维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旨在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规范学生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内容;“技术工具规范”围绕可用性、适用性、安全性、价值观对AI学习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全过程提出规范要求,旨在从应用监管角度保障未成年人的使用体验;“技术伦理规范”基于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安全可控原则,对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治理提出要求,旨在从安全伦理角度促进未成年人、社会、自然和人工智能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未成年人 技术规范 核心素养 应用监管 安全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情报事实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国俊 王延飞 徐扬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8,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等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现状和特点,为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推进负责任AI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分析人工智能风险的基础上,对负责任AI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辨析。从情报事实的角度对全世界的人工智...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等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现状和特点,为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推进负责任AI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分析人工智能风险的基础上,对负责任AI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辨析。从情报事实的角度对全世界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进行摹因刻画,提取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核心要素。[研究结论]梳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实践情况和美国国防政府部门对“负责任AI”的关切,提出了推进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理框架 负责任AI 核心要素 情报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时代高等教育要素投入对本科生核心能力增值的贡献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冰蓝 周丽萍 岳昌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96,共12页
本文基于大学本科生能力增值贡献的视角,利用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探讨高等教育投入五要素对人工智能时代本科生核心能力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核心能力存在趋同性现象,学术优势居中的普通本科院校学... 本文基于大学本科生能力增值贡献的视角,利用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探讨高等教育投入五要素对人工智能时代本科生核心能力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核心能力存在趋同性现象,学术优势居中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多项核心能力增值上处于落后水平;(2)高校依然是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的主阵地,其中课程教学是高校形塑大学生核心能力最为重要的实践要素,尤其是跨学科课程,对创新创造等高阶核心能力贡献显著;(3)高校投入要素对不同核心能力增值的贡献程度存在院校差异,“双一流”高校的院校净贡献低于高职高专等院校,然而其学生更为优越的个人和家庭等先赋特征贡献掩盖了这一事实。建议从高校的分类管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学生获得适应新技术要求的高阶思维和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核心能力 增值贡献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价值、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61
12
作者 郑永和 王一岩 杨淑豪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也催生教育评价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将推动教育评价由“经验性评价”向“数字化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也催生教育评价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将推动教育评价由“经验性评价”向“数字化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诊断性评价”向“反馈性评价”转变。同时,它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技术至上遮蔽教育评价本质、标准缺失误导教育评价方向、算法偏见影响教育评价效度、反馈缺失削弱教育评价价值、人机互信危机阻碍教育评价实施、技术僭越加剧教育评价风险。智能教育评价设计者需要厘清本质内涵、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算法设计、健全反馈机制、强化人机互信、完善伦理规约,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评价 核心价值 现实挑战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S-NUCA异构处理器的任务调度与热管理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义涛 李阳 +3 位作者 韩超 赵玉来 汪玲 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异构多核处理器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成为当前计算机平台的主流方案,且大容量的非均匀缓存架构(S-NUCA)具有较低的平均访问时间。然而,不断上升的晶体管规模给异构多核处理器的资源调度和功耗控制带来挑战,传统的调... 异构多核处理器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成为当前计算机平台的主流方案,且大容量的非均匀缓存架构(S-NUCA)具有较低的平均访问时间。然而,不断上升的晶体管规模给异构多核处理器的资源调度和功耗控制带来挑战,传统的调度算法在面对基于S-NUCA的多核处理器时忽略了核心之间的缓存访问延迟,且传统热管理方案只提供芯片级功率约束,容易使得系统因核心使用率降低而造成性能下降。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S-NUCA异构多核系统、满足热安全约束的动态线程调度机制TSCDM。利用基于动态每周期指令(IPC)值的阶段检测技术,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线程的IPC值,以获取线程与核心类型的最佳绑定关系,依据S-NUCA缓存特性获得最优映射和基于任务分类的任务迁移策略。在此基础上,TSCDM基于片上热模型为每个核心实时分配功率预算。在HotSniper上运行SPLASH-2性能测试套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调度方案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调度方案,TSCDM在加速比和资源利用率上均表现出优势,TSCDM中使用的基于瞬态温度的安全功率算法相比传统热安全功率算法能够降低核心热余量,同时处理器的全频段均有更高的能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多核处理器 人工神经网络 线程调度 阶段检测 热安全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是否达到奇点——来自图情档职业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概率的数据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昌扬 陈静怡 +1 位作者 高鹏钰 曾江峰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6,81,共16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形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刺激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带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力的新议题,有必要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图情档从业者的替代效应和对技能、知识等的新...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形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刺激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带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力的新议题,有必要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图情档从业者的替代效应和对技能、知识等的新需求。[研究设计/方法]使用O*NET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和网络分析方法预测图情档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识别从事相关岗位的重要专业技能、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探究人类智能从事图情档职业的技能优势。[结论/发现]人工智能冲击下,图书馆文书助理、技术馆员等可程序化的职业面临短期被替代风险,这种大环境要求图情档从业者兼具技术性和人文性质,图情档从业者人类智能的技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创造力、社交互动、管理规划和主动学习四个方面。[创新/价值]客观审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力替代问题,预测与评估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图情档职业的概率,识别图情档从业人员理应发展的核心能力,有助于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性失业问题,保障图情档领域就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情档职业 替代效应 核心知识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动因、挑战与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剑涛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生成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业态和新需求,为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际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市场和教育三重因素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加速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创造、就业重...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生成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业态和新需求,为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际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市场和教育三重因素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加速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创造、就业重塑和就业替代等效应,促进了职业院校人才内涵变革,形成了人机协同趋势,引发了“机器换人”思潮,给职业院校育人的知识结构、技能教学和心理素质培育都带来巨大冲击。职业院校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完成“从知识图谱到智能图谱”“从技能培训到智技耦合”“从心理辅导到数字疗愈”的智能转化,依次帮助学生重构系统集成的智能知识体系,深化人机协同的职业技能框架,构筑数字赋能的心理素质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 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医证候指标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哲 刘春香 +2 位作者 李毓赟 彭德慧 张俊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61-2865,共5页
中医证候指标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临床辨证的关键环节。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医领域的迅速发展,中医证候指标的智能化研究也逐渐被研究人员所重视,且相关研究的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等中医理念... 中医证候指标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临床辨证的关键环节。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医领域的迅速发展,中医证候指标的智能化研究也逐渐被研究人员所重视,且相关研究的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等中医理念框架下,充分探究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证候指标中的发展现状,还深入解析了人工智能助力中医核心证候指标的研发和构建过程中的相关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在中医证候指标领域的研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中医证候的差异性、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充分结合中医理念和中医证候的领域知识不足等挑战。针对中医证候指标在疾病病情智能化应用、中医药智能辨证诊断、方药预测的智能应用、西医指标的智能化应用等现状进行梳理。本研究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助力中医核心指标集(COS-TCM)中医证候指标方法学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与中医证候指标持续协同发展,深入融合中医特色辨证思维,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证候指标 中医药 辨证 核心指标集 中医药现代化 智能临床决策支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Advanced核心网运行智能架构演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嫄嫄 魏彬 +6 位作者 李爱华 胥铭 张煜民 沈珅 孟晗 姜宇 刘乐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62,共17页
5G作为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智能化是其重要发展方向。在5G-Advanced(简称5G-A)阶段,核心网运行智能通过AI技术与网络运行机制深度融合,可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实时感知并精准保障多样化业务需求。面向5G-A网络,重点介绍了核心网... 5G作为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智能化是其重要发展方向。在5G-Advanced(简称5G-A)阶段,核心网运行智能通过AI技术与网络运行机制深度融合,可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实时感知并精准保障多样化业务需求。面向5G-A网络,重点介绍了核心网运行智能总体架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首先,分析了5GA核心网运行发展趋势并阐述重点智能应用;其次,提出了“四层四维”核心网运行智能架构,包括智能分析中心层、控制面智能内生层、边缘实时推理层、端侧轻量推理层共4层,可实时定制化采集切片、网元、用户和业务流4个维度,提供数据感知、训练、推理等智能分析服务;再次,介绍了核心网运行智能5项关键技术和能力;最后,聚焦于核心网运行智能典型业务需求,深入分析并总结了相关解决方案及其效果,为5G-A核心网智能化的应用和落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Advanced 人工智能 核心网 网络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瓶颈的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向武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高中生物学“双新”教学也已进入深化阶段,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更要在技术服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上有所突破。本文从当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瓶颈的角度,通过实例,论述了人工...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高中生物学“双新”教学也已进入深化阶段,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更要在技术服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上有所突破。本文从当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瓶颈的角度,通过实例,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双新”教学有机整合,助推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落地的策略和进路,为帮助一线生物学教师有效实现高中生物学数字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为高中生物学教学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学科核心素养 “双新”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的差异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建路 曹铁 +2 位作者 鹿守亮 李洋 高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4-66,共3页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配制的三元体系,其高浓度小段塞比低浓度大段塞的驱油效率高,而且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比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别更明显;在注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人造岩心的驱油效果优于天然岩心;随着化学剂用量的降低,这种差异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天然岩心 人造岩心 注入方式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吴方喜 朱永生 +2 位作者 谢鸿光 张建福 谢华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采用人工老化方法对193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储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差异很大,绝大多数种质不耐储藏,但仍有少数种质的耐储藏特性较好,其中籼稻的耐储藏特性一般好于粳稻,同时籼稻和粳稻中都存... 采用人工老化方法对193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储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差异很大,绝大多数种质不耐储藏,但仍有少数种质的耐储藏特性较好,其中籼稻的耐储藏特性一般好于粳稻,同时籼稻和粳稻中都存在较好的耐储藏种质。在地域分布上,不同来源的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差异很大,其中来源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广东、江西、江苏等省份的种质较耐储藏。因此,可以从大量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耐储藏特性较好的种质用于耐储藏水稻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储藏 微核心种质 人工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