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兼具无功功率支撑(reactive power support,RPS)与接地故障调控(grounding fault control,GFC)能力,复合装置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复合装置存在容量过高、需要额外附加供电装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充分利用既有站内资源的...凭借兼具无功功率支撑(reactive power support,RPS)与接地故障调控(grounding fault control,GFC)能力,复合装置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复合装置存在容量过高、需要额外附加供电装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充分利用既有站内资源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站内资源的新型无功功率支撑与接地故障调控复合装置(RPS and GFC composite device,RGCD)。首先,介绍RGCD的拓扑结构与运行原理,RGCD由站内电容器、站内消弧线圈和多功能变流器(multi-functional converter,MC)构成,当电网正常运行时,站内电容器补偿负荷所需的大部分无功功率,剩余部分由MC进行补偿;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站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站内消弧线圈和MC进行接地故障调控,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均实现了MC容量降低。其次,分析接地故障调控期间的能量流动机理,并提出基于直流侧电压稳定的P-Q两相消弧方法,实现免供电装置下RGCD的稳定运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运行原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展开更多
针对某市10 k V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化改造方案。用ATP-EMTP建立10 k 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在两种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模拟多种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针对某市10 k V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化改造方案。用ATP-EMTP建立10 k 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在两种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模拟多种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该新型接地方式可有效抑制单相接地时刻的瞬态过电压,当接地故障发生于架空线末端时,中性点、母线和故障点上的瞬态过电压降幅分别为34.7%、25.3%和18.5%;同时,该新型接地方式能够避免虚幻接地现象发生,并且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通过切换并联电阻以实现准确的故障选线。该新型接中性点地方式对于配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凭借兼具无功功率支撑(reactive power support,RPS)与接地故障调控(grounding fault control,GFC)能力,复合装置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复合装置存在容量过高、需要额外附加供电装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充分利用既有站内资源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站内资源的新型无功功率支撑与接地故障调控复合装置(RPS and GFC composite device,RGCD)。首先,介绍RGCD的拓扑结构与运行原理,RGCD由站内电容器、站内消弧线圈和多功能变流器(multi-functional converter,MC)构成,当电网正常运行时,站内电容器补偿负荷所需的大部分无功功率,剩余部分由MC进行补偿;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站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站内消弧线圈和MC进行接地故障调控,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均实现了MC容量降低。其次,分析接地故障调控期间的能量流动机理,并提出基于直流侧电压稳定的P-Q两相消弧方法,实现免供电装置下RGCD的稳定运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运行原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文摘针对某市10 k V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化改造方案。用ATP-EMTP建立10 k 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在两种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模拟多种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该新型接地方式可有效抑制单相接地时刻的瞬态过电压,当接地故障发生于架空线末端时,中性点、母线和故障点上的瞬态过电压降幅分别为34.7%、25.3%和18.5%;同时,该新型接地方式能够避免虚幻接地现象发生,并且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通过切换并联电阻以实现准确的故障选线。该新型接中性点地方式对于配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