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Using Continuous Blowdown Waste Heat from Drum Boilers Driving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Qiang DUAN Yuanyuan WAN Xuca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I0001-I0014,共1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汽包锅炉排污系统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有机工质回收扩容器疏水的热量,并通过气轮机发电。建立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模型,并对R227ea、RC318、R236ea、R245fa、R245ca、R123和R113等7种工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一种利用汽包锅炉排污系统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有机工质回收扩容器疏水的热量,并通过气轮机发电。建立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模型,并对R227ea、RC318、R236ea、R245fa、R245ca、R123和R113等7种工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临界温度高的工质,其o2循环的最佳主气温度(蒸发温度)反而低;亚临界循环采用干流体时,过热不利于余热的利用;超临界循环可以改善热源与工质间的温度匹配,有利于增大系统输出功,但是其运行压力高、大比热区的传热恶化等问题是实际运行和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R236ea的热力性能优于其余6种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肯循环 余热驱动 连续排污 发电系统 锅炉 燃煤电厂 标准煤耗率 发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waste fluorgypsum and its applications as a cement retarder 被引量:2
2
作者 姚艳 杨道武 +2 位作者 童海霞 曾巨澜 刘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402-1407,共6页
The waste fiuorgypsum was modified and applied as a cement retarder.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neral structure of the waste fluorgypsum were analyz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ight-channel m... The waste fiuorgypsum was modified and applied as a cement retarder.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neral structure of the waste fluorgypsum were analyz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ight-channel micro-calorimeter (TAM Air)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fluorgypsum, respectively.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fiuorgypsurn are roughly equal to those of the natural gypsum. The morphology of the crystal of the fiuorgypsum changes from block particle into trimetric short column. The fluorgypsum crystals stagger mutually and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hardened body. The modified fluorgypsum as cement retarder could delay the hydration, reduce the heat of the hydration and make the setting time, volume stability, and the S03 content of the cement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The modified fluorgypsum is a good substitute for the natural gyps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fiuorgypsum modified technology hydration heat cement retarder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 Utilization of Exhaust Heat and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of Tail Heating Surfaces for Utility Boilers
3
作者 Xu Gang XU Cheng +2 位作者 YANG Yongping HUANG Shengwei ZHANG Ka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I0001-I0016,共16页
In common,the waste heat of the flue gas is recovered and utilized to heat the low temperature feedwater by installing the 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LTE),which can save the steam extracted from the steam turbine and ... In common,the waste heat of the flue gas is recovered and utilized to heat the low temperature feedwater by installing the 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LTE),which can save the steam extracted from the steam turbine and then increase the unit output.However,restricted by the low temperature of waste flue gas,the energy-saving efect is inconspicuous.Based on the common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of the flue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ility boiler tail heating surface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waste heat recovery 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独立运行的复合型高效余热锅炉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范澄 强向敏 +2 位作者 袁毅 李兵 李期斌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4,共11页
文中设计并模拟了一种可独立运行的复合型高效余热锅炉,该锅炉可以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并能脱离燃气轮机独立运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该锅炉的三维数值模型并模拟了该锅炉在3种稳态运行模式下的运行特性,分析了不同模式间... 文中设计并模拟了一种可独立运行的复合型高效余热锅炉,该锅炉可以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并能脱离燃气轮机独立运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该锅炉的三维数值模型并模拟了该锅炉在3种稳态运行模式下的运行特性,分析了不同模式间动态切换过程整体特性变化。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稳态运行时均可通过调整燃气补燃量来满足热负荷需求。在动态切换过程中,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保证整个过程中余热锅炉运行状态平稳,3种工作模式实现无缝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数值模拟 动态切换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式热泵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邓世丰 张浩远 +5 位作者 郭辉 李光英 董凯 曲腾 高云龙 赵钦新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4-1152,共9页
基于现有燃气热水锅炉排烟中占燃料输入低位热值约10%的潜热和显热并未被有效利用,搭建了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平台,分析了电压缩式热泵回收烟气冷凝热对锅炉系统效率以及经济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气电耦合系统运行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基于现有燃气热水锅炉排烟中占燃料输入低位热值约10%的潜热和显热并未被有效利用,搭建了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平台,分析了电压缩式热泵回收烟气冷凝热对锅炉系统效率以及经济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气电耦合系统运行优化策略。结果表明:锅炉回水温度和热负荷越高,锅炉本体的排烟温度越高,热效率越低;随着锅炉本体热负荷和回水温度的升高,耦合热泵后的锅炉系统热效率提升幅度越大,提升幅度为4.4百分点~10.4百分点;增加锅炉负荷、降低回水温度有利于提高热泵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热泵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可缩短至3 a以内;由于热泵的最优实时功率随着电价的增加不断向低功耗高效率的方向移动,应根据锅炉负荷和气电价比实时调整热泵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 压缩式热泵 余热回收 经济性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浮强化铜冶炼余热锅炉的改造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颂 郑智炜 +2 位作者 杨博文 许书涵 何国方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9,164,共9页
简述了某冶炼厂在旋浮强化铜冶炼过程中对余热锅炉的改造实践,对锅炉积灰的生成过程和锅炉爆管泄露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施独立回路改造,增加第一灰斗,延长辐射部长度,增设辐射管屏,优化对流部集箱布置,进行盐化风加热以及改进锅炉烟... 简述了某冶炼厂在旋浮强化铜冶炼过程中对余热锅炉的改造实践,对锅炉积灰的生成过程和锅炉爆管泄露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施独立回路改造,增加第一灰斗,延长辐射部长度,增设辐射管屏,优化对流部集箱布置,进行盐化风加热以及改进锅炉烟尘结焦清理作业方式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浮熔炼 余热锅炉 烟气挡板 第一灰斗 硫酸盐化风 独立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FD方法的余热锅炉沉降室偏流及沉降特性分析
7
作者 黄波 周崇山 +4 位作者 王漫漫 程林 王佳 谢亮亮 卢哲哲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共7页
文章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单因素分析法,构建长17.76 m、宽5.08 m、高11.8 m的余热锅炉沉降室模型,并配置了90°叶片倾角的分离挡板。通过模拟不同粒径、进料流率和进气速度条件下的烟气沉降过程,分析其对... 文章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单因素分析法,构建长17.76 m、宽5.08 m、高11.8 m的余热锅炉沉降室模型,并配置了90°叶片倾角的分离挡板。通过模拟不同粒径、进料流率和进气速度条件下的烟气沉降过程,分析其对偏流现象及沉降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粒径从10μm增至50μm时,偏流系数绝对值显著增大,沉降效率从28%提升至80%;进料流率从2.5 kg/s增至6.5 kg/s,偏流系数绝对值减小,沉降效率从52%降至46%;进气速度从2.5 m/s增至4.5 m/s,偏流系数绝对值微增,沉降效率从62%降至30%。CPFD仿真结果表明,偏流影响因子排序为颗粒粒径>进料流率>进气速度。沉降效率影响因子排序为颗粒粒径>进气速度>进料流率。增加粒径、降低进气流速并选择适宜的进料流率,可提高沉降效率并减轻偏流对管道的冲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沉降室 偏流 沉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油沥青进料的气化炉火管废锅中动态灰分沉积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姚惟譞 韩洋 +3 位作者 代正华 许建良 梁钦锋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为探究脱油沥青气化工艺中火管式废热锅炉的结垢问题,针对脱油沥青特殊的灰分组成和进出口温差较大的场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熔融液相比例模型、临界速度模型与脱落模型,将整根火管划分为A~G共7个管段,模拟了工业火管锅炉... 为探究脱油沥青气化工艺中火管式废热锅炉的结垢问题,针对脱油沥青特殊的灰分组成和进出口温差较大的场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熔融液相比例模型、临界速度模型与脱落模型,将整根火管划分为A~G共7个管段,模拟了工业火管锅炉中单根火管的灰分沉积分布、沉积表面温度和出口温度的变化,并讨论了合成气入口流量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火管废锅中的灰分沉积主要集中在A、B管段,在A、B段连接处出现的最大灰分沉积厚度为6.37 mm。灰分沉积后总传热效率仅降低0.88%,但各管段传热效率变化显著。考察合成气流量的影响时,发现合成气出口温度与合成气流量呈正相关。将合成气流量(以操作工况28.9 m/s为基准,设置入口气速为操作工况的80%、90%、100%、110%和120%,全文以此表示合成气流量)由80%增加到120%,火管末端G段的出口温度仅由590.51 K增加到605.56 K,可采取增加合成气流量方式提高蒸气产量。但随着合成气流量增加,除A段管壁温度降低外,B~G段管壁温度均随之升高。在合成气流量为120%的条件下,温度最高的B、C段的管壁温度分别为756 K和768 K,接近材质最高工作温度773 K,不利于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锅炉 螺旋异径火管 传热 数值模拟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制氢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9
作者 史家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1,共8页
针对国内某天然气制氢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转化炉炉管花斑、余热锅炉换热效率快速降低、中温变换反应器床层超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转化炉炉管出现花斑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原料气硫、氯杂质含... 针对国内某天然气制氢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转化炉炉管花斑、余热锅炉换热效率快速降低、中温变换反应器床层超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转化炉炉管出现花斑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原料气硫、氯杂质含量偏高,②装置加工负荷低、装置处理量频繁调整,③催化剂装填不当,产生“架桥”现象,④催化剂积炭,⑤转化炉火嘴调节不当,⑥反复开停工过程中升/降温速度过快对转化催化剂强度的影响等;余热锅炉换热效率快速降低的原因在于催化剂中的抗积炭助剂K_(2)O被带走形成了结垢,导致传热速率下降;而余热锅炉换热效率快速降低是中温变换反应器床层超温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严格控制负荷调整频次和速率,控制原料气流量变化速率和升/降温速率、优化转化炉燃烧状态、中压蒸汽热运循环、中温变换反应器入口注水等措施。综合实施上述措施,可保障制氢装置连续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重整 制氢 花斑 余热锅炉 中温变换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侧吹熔池熔炼余热锅炉烟气流动及烟尘黏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波 胡杰 +4 位作者 邹贵阳 杨世亮 杨贵 张敏 胡建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9,共9页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广泛应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提取,其后端的余热锅炉承载着余热回收利用、沉降烟尘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炉内烟气流场混乱,烟尘易黏附积灰,炉壁与部件磨损严重等,导致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低负荷运行甚...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广泛应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提取,其后端的余热锅炉承载着余热回收利用、沉降烟尘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炉内烟气流场混乱,烟尘易黏附积灰,炉壁与部件磨损严重等,导致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低负荷运行甚至被迫停机。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多相网格质点方法,对年处理150万t精矿超大型富氧侧吹熔池熔炼余热锅炉内烟气流动特性、烟尘沉降与黏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炉内的烟气涡旋会导致烟尘回流至入口烟道;挡板前移会导致挡板受击与堵塞情况加剧;增大挡板间距能有效减小挡板的堵塞;增大辐射室空间能大幅度减小挡板受到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侧吹 余热锅炉 烟气流场 烟尘沉降 挡板侵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余热锅炉烟道均流装置数值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俊 孙玉柱 +5 位作者 潘存华 秦阳 曹蓝田 崔运静 马培勇 祁风雷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中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主体经常采用大扩张角过渡段连接,导致下游烟气流动不均匀,影响余热锅炉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效率。对此,提出通过布置三级导流板来改善烟道内烟气的流动均匀性,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中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主体经常采用大扩张角过渡段连接,导致下游烟气流动不均匀,影响余热锅炉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效率。对此,提出通过布置三级导流板来改善烟道内烟气的流动均匀性,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过渡段导流板布置形式、安装角度及布置密度等参数对烟道内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设置导流装置时过渡段出现明显漩涡,涡度可达20 m-1,导致烟气流动均匀性差;过渡段安装一级变倾角导流板可显著抑制漩涡的尺寸,安装二级变倾角导流板可显著改善过渡段内烟气流动均匀性,但是烟道后端烟气速度均匀性仍不高,安装三级导流板可同步改善过渡段和烟道内烟气流动均匀性,在换热模块三之后相对速度标准差系数降至2.1%。优化的导流板布置为:一级导流板水平投影长度2.25 m,间距1.20 m,角度15°~30°等差递增;二级导流板水平投影长度1.36 m,间距1.40 m,角度15°~60°等差递增;三级导流板长度0.70 m,间距1.00 m,水平安装。研究结果可为烟气均流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余热锅炉 导流板 CFD 流动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回收装置余热锅炉铵盐结晶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国庆 李彦 +2 位作者 窦站 张建文 张志军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2,共10页
针对某公司硫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范围的结晶现象、给装置带来了流道沉积堵塞和设备腐蚀泄漏等严重问题,重点研究结晶对设备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测定了结晶样品的微观... 针对某公司硫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范围的结晶现象、给装置带来了流道沉积堵塞和设备腐蚀泄漏等严重问题,重点研究结晶对设备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测定了结晶样品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结晶样品的微观结构呈现平滑致密和粗糙多孔两种形态,晶粒尺寸在20~50μm;所含元素种类主要有N,O,S,Fe,C,其中余热锅炉列管内结晶底面Fe含量达到了35%,说明沉积结晶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主要物相组成为NH_(4)HSO_(4),(NH4)_(2)SO_(4),(NH_(4))_(3)H(SO_(4))_(2)等铵盐;制硫尾气中含有的NH3是结晶形成的根本原因。此外,对不同区域的腐蚀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该装置同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硫回收装置 铵盐 结晶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锅炉入口管箱底面沉积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浩然 黄嗣罗 林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64-3476,共13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对一种余热锅炉入口管箱底面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质量流量(0.002~0.010 kg·s^(-1))、入口速度(1.5~3.5 m·s^(-1))以及颗粒直径(20~60μm)对底面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对一种余热锅炉入口管箱底面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质量流量(0.002~0.010 kg·s^(-1))、入口速度(1.5~3.5 m·s^(-1))以及颗粒直径(20~60μm)对底面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模拟的气固两相速度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1)当颗粒直径不变时,为了改善底面沉积情况,应当尽量减小入口速度和颗粒质量流量;(2)当颗粒质量流量不变时,若颗粒直径小于40μm,较小的入口速度能够较好地改善底面沉积情况;若颗粒直径大于40μm,增大入口速度能够显著改善底面沉积情况;若颗粒直径为40μm,入口速度的变化几乎不能改变底面沉积速率;(3)当入口速度不变时,为了改善底面沉积情况,应当尽量减小颗粒直径和颗粒质量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沉积 数值模拟 余热锅炉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装置裂解炉废热锅炉封头法兰失效原因分析
14
作者 王明涛 毕学文 +2 位作者 王东 李廷取 王冬雷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9,共9页
针对某石化厂乙烯裂解炉废热锅炉封头法兰发生泄漏问题,利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废热锅炉封头法兰试件母材化学成分无异常,受热影响严重区域的组织状况仍然保持典型奥... 针对某石化厂乙烯裂解炉废热锅炉封头法兰发生泄漏问题,利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废热锅炉封头法兰试件母材化学成分无异常,受热影响严重区域的组织状况仍然保持典型奥氏体特征,但有大量第二相析出,且该部位材料的断后伸长率大幅下降,硬度升高,裂纹断口均为解理和准解理的脆性断面。结果表明,该部件长期在高温(超过800℃)下工作,诱发不锈钢(2520)晶界析出碳化物(第二相),导致晶界脆化,发生材质劣化。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反复升温、降温工况,在热应力、拉应力等循环应力作用下,构件中材质劣化最严重、结构不连续、应力集中的法兰盘与法兰颈连接部位产生大量裂纹源,并逐渐扩展形成宏观裂纹。同时,提出了预防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或者在泄漏发生时有效降低损失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废热锅炉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裂解炉 废热锅炉 封头 失效原因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锅炉一通道耐火材料采取浇注料与挂砖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亚成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74,共6页
为了加强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吸热能力,降低水平烟道入口烟温,分析了一烟道耐火材料采用挂砖方式的可行性。目前一烟道耐火材料采用浇注料方式,存在导热性能不足和抗氧化性能弱等问题,无法适应垃圾高热值变化。以单条线处理规模7... 为了加强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吸热能力,降低水平烟道入口烟温,分析了一烟道耐火材料采用挂砖方式的可行性。目前一烟道耐火材料采用浇注料方式,存在导热性能不足和抗氧化性能弱等问题,无法适应垃圾高热值变化。以单条线处理规模750 t/d、设计低位热值8372 kJ/kg的生活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为计算对象,对比两种方式在材质检验、换热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计算结果表明:采取挂砖方式,受热面总的传热系数是浇注料的1.3~1.67倍,从而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一烟道出口烟温可降低32℃,同时烟气停留时间满足850℃、2 s环保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发电 锅炉受热面 耐火材料 浇注料 挂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机烟气与燃煤锅炉耦合燃烧技术
16
作者 赖金平 陈辉 +4 位作者 张文振 刘欣 李朝兵 何陆灿 葛铭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为有效利用燃机排烟热量,探索燃煤锅炉与燃机烟气耦合燃烧可行性。根据燃烧学基本理论,分析燃机烟气混入对燃煤锅炉的燃烧理论空气量、烟气量、燃烧器喷口速度等参数影响,提出燃机烟气与燃煤锅炉耦合燃烧技术方案。运用全尺寸数值模拟技... 为有效利用燃机排烟热量,探索燃煤锅炉与燃机烟气耦合燃烧可行性。根据燃烧学基本理论,分析燃机烟气混入对燃煤锅炉的燃烧理论空气量、烟气量、燃烧器喷口速度等参数影响,提出燃机烟气与燃煤锅炉耦合燃烧技术方案。运用全尺寸数值模拟技术,分析烟气耦合对燃煤锅炉燃烧特性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烟气耦合后燃煤锅炉火焰切圆直径变大;煤粉气流初始温度增加,挥发分析出提前,煤粉着火提前;燃煤锅炉烟气量增大,锅炉炉膛温度降低,水冷壁吸热量下降;炉膛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由222.1 mg/m^(3)升至229.5 mg/m^(3),焦炭燃尽率由98.91%降至96.9%。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烟气耦合后发电机组能耗。虽然机组发电煤耗较耦合前升高2.0 g/kWh,但燃机烟气的余热利用效率由约80%提升至约93%,折算机组煤耗降低10.98 g/kWh,全厂能耗降低8.98 g/kWh,表明燃机烟气与燃煤锅炉耦合燃烧技术方案可行。燃机烟气替代了大部分燃煤锅炉二次风量,通过燃煤锅炉空预器的风量大幅降低,造成空预器换热量大幅下降,排烟温度大幅升高,需在空预器后增加余热利用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机烟气 燃煤锅炉 耦合 燃烧特性 余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余热锅炉智能水质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7
作者 李晨光 李希鑫 +1 位作者 杨淦 王晓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87,共7页
石化催化余热锅炉多依赖人工分析化验提供水汽分析数据作为运行调整支撑,现已无法满足减排降耗对水汽过程监督的高质量要求。针对天津石化2#催化装置产汽单元点位多且相对分散的特点,结合水汽检测需求,按照“机器代人、一机多样、多点... 石化催化余热锅炉多依赖人工分析化验提供水汽分析数据作为运行调整支撑,现已无法满足减排降耗对水汽过程监督的高质量要求。针对天津石化2#催化装置产汽单元点位多且相对分散的特点,结合水汽检测需求,按照“机器代人、一机多样、多点多参数”的思路开发智能水质分析系统,采用实验室标准规范的检测方法,实现了在装置现场的自动取样和连续分析,提高了水质化验分析的频次和质量。智能水质分析系统可代替两名实验室人员,解决了分析人员不足与高质量运行对水质分析需求高的矛盾,每年节省100万元以上的水汽分析化验成本。通过同步进行信息化集成、软测量开发和智能化控制,锅炉排污率可从3%~5%降至1%,年减排效益在500万元以上。智能水质分析系统为催化装置实施余热锅炉减排增效、水汽精确调整提供了低成本的水质分析化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余热锅炉 智能水质分析 机器代人 减排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余热深度利用及尾部受热面综合优化 被引量:157
18
作者 徐钢 许诚 +2 位作者 杨勇平 黄圣伟 张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15,共8页
电站锅炉一般设计排烟温度在120-140℃,其损失的热量可达电站全部输入燃料热量的3%-8%,因此进行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可以显著提高锅炉效率、降低电厂煤耗,经济效益显著。运用最广泛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式是在空气预热器出... 电站锅炉一般设计排烟温度在120-140℃,其损失的热量可达电站全部输入燃料热量的3%-8%,因此进行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可以显著提高锅炉效率、降低电厂煤耗,经济效益显著。运用最广泛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式是在空气预热器出口的尾部烟道内加装换热器(通常称为"低温省煤器"),利用电站锅炉的低温烟气加热汽轮机凝结水,节省部分汽轮机抽汽,增加机组出力。该文在常规锅炉余热利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综合优化系统:在常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后加装一个前置式的低温空气预热器,实现烟气分两级加热空气,从而大幅度降低空气预热过程的换热温差;而在两级空气预热器之间布置低温省煤器,可以实现较高温度的烟气加热凝结水,节省较高级的汽轮机抽汽,从而实现更高的节能效果。论文结合某典型1000MW机组的电站锅炉,分析了新型余热利用优化系统的传热特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案例电厂在常规余热利用系统下,供电煤耗降低约1.6g/(kW h),而新型余热利用优化系统供电煤耗降低约达3.6g/(kW h),按机组年运行5500h计算,新系统每年可减少燃料消耗约2.1万吨标煤、节约燃料费约2100余万元(按标煤1000元/吨),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尾部受热面 综合优化 余热利用 低温省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空气预热器综合优化 被引量:31
19
作者 宋景慧 阚伟民 +2 位作者 许诚 徐钢 宋晓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常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中低温省煤器入口烟气温度的限制,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进行综合优化,将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在两级空气预热器之间布置低温省煤器;并通过改变Ⅱ级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优化低温省煤器所处的烟气温度范围,... 针对常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中低温省煤器入口烟气温度的限制,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进行综合优化,将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在两级空气预热器之间布置低温省煤器;并通过改变Ⅱ级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优化低温省煤器所处的烟气温度范围,从而得到热力学最优工况;最后结合技术经济性分析,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综合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通过空气预热器分级设计和合理设定关键运行参数,在热力学最佳方案下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6.7g/(kW·h),结合技术经济性分析,在年平均运行5 500h工况下,每年净收益可达2 10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余热利用 热力学分析 参数优化 技术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锅炉省煤器腐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正宁 刘洋 +3 位作者 谭厚章 牛艳青 王学斌 徐通模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8-511,共4页
对国内某铝厂原料石油焦和煅烧后的石油焦进行了X射线荧光(XRF)分析,并通过省煤器样管的扫描电镜(SEM)分析及腐蚀层的X射线衍射(XRD)检测,讨论了余热锅炉省煤器管壁低温腐蚀的形成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省煤器管壁腐蚀层物质的主要成分是Fe... 对国内某铝厂原料石油焦和煅烧后的石油焦进行了X射线荧光(XRF)分析,并通过省煤器样管的扫描电镜(SEM)分析及腐蚀层的X射线衍射(XRD)检测,讨论了余热锅炉省煤器管壁低温腐蚀的形成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省煤器管壁腐蚀层物质的主要成分是FeSO4.H2O;炼焦产生的高浓度SO2以及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是造成铝厂余热锅炉低温腐蚀的原因,可以通过提高省煤器管壁温度来防止低温腐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省煤器 低温腐蚀 石油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