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铵铁矾渣热分解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崔雅茹 李邓 +4 位作者 王国华 李小明 赵俊学 王正民 桂海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2462,共11页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Fe)Fe_(2)O_(4)及硫酸铅PbSO_(4)、CaSO_(4)(H_(2)O)_(2)等硫酸盐。在热分解过程中,铵铁矾在380℃左右发生了脱氨、脱羟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其机理函数为减速型α−t曲线;Fe_(2)(SO_(4))3在610℃时发生了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E为153.07 kJ/mol,强化气体产物的扩散有助于推进反应进程;硫酸铅在1080℃左右发生分解,其反应机理遵循三维扩散,表观活化能较高(555.90 kJ/mol);硫酸铅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分解产物PbO在渣中的扩散,可通过降低渣系的熔点及黏度促进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铵铁矾渣 热分解 反应机理 动力学特性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龙雁 张李敬 +1 位作者 杨继荣 王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_(0.304)H和Nb_(0.498)V_(0.502)H_(23)种氢化物新相。氢化高熵合金粉末在519,593 K和640 K分别发生氢化物的分解反应,放氢后恢复单相BCC结构,因此TiVNbTa合金的吸氢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该合金在423~723 K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吸(放)氢速率,其吸(放)氢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吸(放)氢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1.87 J/mol和8.67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吸放氢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可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AC和Ru-NPs/AC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达 王赛赛 +4 位作者 马腾云 万立祺 赵佳 蔡海婷 李小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85,共8页
针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开发,Ru基催化剂是最具工业潜力的催化剂之一。结合表面积分析仪(BET)、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脱附(TPD),以及动力学实验探究了导致Ru/AC(AC为活性炭)和高温H_(2)处理后Ru-NPs/AC... 针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开发,Ru基催化剂是最具工业潜力的催化剂之一。结合表面积分析仪(BET)、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脱附(TPD),以及动力学实验探究了导致Ru/AC(AC为活性炭)和高温H_(2)处理后Ru-NPs/AC催化性能差异的原因。在排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通过动力学实验判断了反应级数,初步推测了基元反应步骤和决速步骤。结果表明,Ru-NPs/AC相对于Ru/AC总反应速率更低,表观活化能更高,这是由于高温H_(2)处理后活性组分的分散度降低、Ru物种被还原,并且导致活性中心对C_(2)H_(2)的吸附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Ru基催化剂 反应级数 表观活化能 活性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板蓝根的化学振荡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姣亮 龙立平 +3 位作者 李旺英 江辉 肖谷清 尹志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采用振荡技术,研究了中草药及中成药板蓝根-丙酮-溴酸钾-硫酸锰-硫酸的振荡反应新体系的振荡指纹图谱。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板蓝根的振荡反应图谱,得到了不同温度、浓度下的反应诱导期、振荡周期及振荡寿命,得出诱导期表观活化能E... 采用振荡技术,研究了中草药及中成药板蓝根-丙酮-溴酸钾-硫酸锰-硫酸的振荡反应新体系的振荡指纹图谱。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板蓝根的振荡反应图谱,得到了不同温度、浓度下的反应诱导期、振荡周期及振荡寿命,得出诱导期表观活化能Ein=135.054kJ/mol,振荡周期平均活化能Ep=71.802kJ/mol;初步研究此反应的机理,并考察了添加物如茶、乙醇、牛奶等对振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板蓝根振荡指纹图谱对辨识板蓝根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振荡反应 指纹图谱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助Fenton反应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B表观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宏 郑怀礼 +2 位作者 李晓红 谢礼国 唐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44-2648,共5页
Fenton反应作为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有效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其氧化能力来自于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分解H2O2产生强氧化性(2.8 eV)的羟基自由基。而太阳光照下可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高Fenton反应氧化降解能力。文章在初始pH 3.5,... Fenton反应作为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有效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其氧化能力来自于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分解H2O2产生强氧化性(2.8 eV)的羟基自由基。而太阳光照下可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高Fenton反应氧化降解能力。文章在初始pH 3.5,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研究了罗丹明B,Fe2+和H2O2等因素的初始浓度对光助Fenton反应降解罗丹明B速率的影响,采用求解拟合幂函数动力学方程获得了该反应体系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罗丹明B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罗丹B溶液的浓度-吸光度工作曲线;不同初始罗丹明B浓度体系反应的分析;不同初始Fe2+浓度体系反应的分析;不同初始H2O2浓度体系反应的分析;表观动力学方程参数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方程为:V=5×10-9P1.28F0.366E0.920,反应总级数为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助Fenton反应 表观动力学 染料 罗丹明B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烷烃脱氢制单烯烃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江洪波 张晴 +2 位作者 周立群 王玉 曹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根据长链烷烃催化脱氢反应机理,采用某新型国产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建立了工业反应条件下的直链烷烃脱氢制单烯烃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催化剂失活模型。以在轴向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C10~C13直链烷烃脱氢反应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采... 根据长链烷烃催化脱氢反应机理,采用某新型国产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建立了工业反应条件下的直链烷烃脱氢制单烯烃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催化剂失活模型。以在轴向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C10~C13直链烷烃脱氢反应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函数包维尔(Powell)法优化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失活速率常数、失活级数与活化能,实验值与计算值拟合效果良好。动力学模型参数分析表明了所建模型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烷烃 脱氢 表观动力学 失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等转化率的微、积分法及其在含能材料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Ⅰ.理论和数值方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荣祖 赵凤起 +2 位作者 高红旭 张海 松全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推导了从定温和不定温数据计算表观活化能(Eα)的8个典型非线性等转化率微、积分方程。提出了通过这8个方程计算含能材料分解反应Eα值的数值方法。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含能材料 非线性等转化率微分法 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 分解反应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反应动力学热分析研究方法浅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汪涛 祝美丽 +1 位作者 鲁玉祥 张俊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系统地总结了固态反应动力学热分析研究过程,探讨了模型拟合法和以等转变率法为代表的非模型拟合法的优劣,并介绍了固态反应动力学的热分析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
关键词 热分析 固态反应动力学 表观激活能 模型拟合法 等转变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印尼油砂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擎 王引 +1 位作者 贾春霞 Deyin Wu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3-30,142,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油砂的燃烧特性。在升温速率分别为10,20,50℃/min条件下,得到了油砂燃烧失重(thermogravimetric,TG)、微商失重(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ic,DTG)曲线。基于TG-DTG曲线,求得了油砂燃烧特性参数,考查了加热速...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油砂的燃烧特性。在升温速率分别为10,20,50℃/min条件下,得到了油砂燃烧失重(thermogravimetric,TG)、微商失重(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ic,DTG)曲线。基于TG-DTG曲线,求得了油砂燃烧特性参数,考查了加热速率、粒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单个扫描速率法中常用的CR法和多重扫描速率法中FWO法以及DEAM法求解了油砂的燃烧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具有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烧高温段反应比较强烈等燃烧特性。油砂燃烧分为3个阶段:燃烧低温段、过渡段、高温段。这3种模型的拟合度都很高,C-R法结果表明油砂燃烧不同反应阶段可用不同的反应级数来描述;DEAM和FWO法结果能更好地反映油砂燃烧的瞬时性,活化能在燃烧低温段和高温段逐渐增加,活化能在燃烧过渡段变化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燃烧反应 热分析 转化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绵土N_2O排放的温度效应及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雒新萍 白红英 +2 位作者 路莉 李西祥 张清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26-1233,共8页
以室内试验为手段,以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农田土壤中N2O的排放特征,并借助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N2O排放的热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土壤N2O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4.50%水分时... 以室内试验为手段,以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农田土壤中N2O的排放特征,并借助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N2O排放的热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土壤N2O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4.50%水分时,20~25℃温区N2O排放呈现"跃增"现象,即温度效应较强,而18.70%和22%水分时,N2O排放的"跃增区"分别出现在15~20℃温区和25~30℃温区,即水分条件影响着N2O排放的温度效应。土壤N2O累积排放量随时间t的变化均符合修正的Elovich方程y=a+blnt,并应用表观排放速率b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N2O排放"跃增"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土壤N2O排放出现最大值(此时温度为T0),在T1~T0温区内,随温度升高土壤N2O排放量增加,在T0~T2温区内,随温度升高土壤N2O排放量降低,对于黄土性土壤而言,这一转折点(T0)在30℃左右。7.86%水分时干燥土壤存在吸收NO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因子 土壤N2O排放 动力学方程 表观反应速率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选高硅氧化锌矿碱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中伟 龙双 +3 位作者 陈爱良 霍广生 李洪桂 贾希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共4页
研究了氢氧化钠处理难选高硅氧化锌矿的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搅拌强度、浸出反应温度、氢氧化钠初始浓度对锌的浸出速率的影响。利用等浸出率法来确定其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得到表观活化能E=45.7 kJ/mol,属于化学反应控制;其反应级数K=1.... 研究了氢氧化钠处理难选高硅氧化锌矿的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搅拌强度、浸出反应温度、氢氧化钠初始浓度对锌的浸出速率的影响。利用等浸出率法来确定其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得到表观活化能E=45.7 kJ/mol,属于化学反应控制;其反应级数K=1.4。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可显著提高锌的浸出率,而增大搅拌强度却对锌的浸出率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氧化锌矿 浸出 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效能及动力学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德敏 王兵 袁建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3-690,共8页
在常温常压下对臭氧氧化降解废水中苯酚的效能、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初始pH值为11和反应时间为40min时,臭氧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苯酚从100mg/L降... 在常温常压下对臭氧氧化降解废水中苯酚的效能、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初始pH值为11和反应时间为40min时,臭氧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苯酚从100mg/L降至0.35mg/L,降解率达到99.65%;且自来水本底比去离子水本底更有利于水中苯酚的臭氧氧化降解。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臭氧对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其相关系数R2=0.9929,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1.06×10-3 s-1。实验还发现,苯酚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臭氧投加量(4.25~8.50mg/min)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时达到最大值1.06×10-3 s-1;随着苯酚初始质量浓度(100~250mg/L)的增大,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1.06×10-3 s-1下降到0.39×10-3 s-1;随着溶液初始pH值(5~11)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2×10-3 s-1增加到1.06×10-3 s-1。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臭氧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值成正相关性,与苯酚初始质量浓度成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苯酚 降解效果 影响因素 动力学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硫化镍矿氧化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15
13
作者 薛娟琴 毛维博 +3 位作者 卢曦 李京仙 王玉洁 吴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选用过硫酸盐+银盐作氧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对硫化镍矿进行直接氧化浸出,研究搅拌速率、过硫酸钠浓度、浸出温度、银盐浓度及粒度对镍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探讨氧化浸出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在超声波作用下搅拌速率或者粒度的... 选用过硫酸盐+银盐作氧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对硫化镍矿进行直接氧化浸出,研究搅拌速率、过硫酸钠浓度、浸出温度、银盐浓度及粒度对镍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探讨氧化浸出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在超声波作用下搅拌速率或者粒度的变化对镍浸出率影响不显著;镍浸出率随Na2S2O8浓度的增大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当温度高于70℃后,浸出率的增加不明显;在浸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S2O82-,少量银盐的存在对浸出反应有促进作用。通过对该体系浸出过程动力学参数的考察,发现其符合缩核模型,过程总体反应速率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39.67kJ/mol,建立了浸出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镍矿 氧化浸出 动力学 表现活化能 超声波 缩核模型 界面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精矿碘化浸出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绍英 王海霞 +2 位作者 袁喜振 赵留成 孙春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4-819,共6页
采用碘-碘化物体系对金精矿进行浸出,通过实际矿石的浸出试验考察搅拌速度、浸出温度、碘浓度及碘离子浓度对金精矿碘化浸出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搅拌速度对金的浸出有不利影响;通过对影响该体系动力学参数的考察,发现其符... 采用碘-碘化物体系对金精矿进行浸出,通过实际矿石的浸出试验考察搅拌速度、浸出温度、碘浓度及碘离子浓度对金精矿碘化浸出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搅拌速度对金的浸出有不利影响;通过对影响该体系动力学参数的考察,发现其符合核收缩模型,反应过程总体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31.674kJ/mol,碘浓度和碘离子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和0.5,建立了金精矿碘化浸出过程的反应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精矿 碘化浸出 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界面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涛 鲁玉祥 +1 位作者 祝美丽 张俊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8,共6页
系统地总结了燃烧合成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的最新进展、各种相关的唯象模型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归纳了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得出的表观激活能,并对燃烧合成动力学参数研究的模型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燃烧合成 反应动力学 SHS合成 热爆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含磷的芳胺固化剂体系固化反应的FT-IR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新松 陈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8-140,共3页
采用FT-IR方法系统研究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含磷的芳胺固化剂(E51/DDMP)体系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体系固化反应初期对环氧基含量是一级反应,反应后期环氧基的转化率很高时,固化反应速度常数决定于环氧基和氨基的扩... 采用FT-IR方法系统研究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含磷的芳胺固化剂(E51/DDMP)体系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体系固化反应初期对环氧基含量是一级反应,反应后期环氧基的转化率很高时,固化反应速度常数决定于环氧基和氨基的扩散系数,为扩散控制反应。由反应初期环氧基浓度与固化时间的线性关系获得了E51/DDMP体系固化反应速率常数(k)。k与固化反应温度T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并得到了固化体系反应活化能Ea,其值为68.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 芳香族胺 固化剂 FT-IR 含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钼矿悬浮态焙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博 陈延信 胡亚茹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40,共5页
采用“两段式”焙烧新工艺,即利用悬浮态焙烧技术在预反应器中脱除辉钼矿精矿中的大部分硫,然后在回转窑内脱除残余硫,在试验室模拟悬浮态装置中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以及钼精矿的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相... 采用“两段式”焙烧新工艺,即利用悬浮态焙烧技术在预反应器中脱除辉钼矿精矿中的大部分硫,然后在回转窑内脱除残余硫,在试验室模拟悬浮态装置中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以及钼精矿的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相对于焙烧时间而言,焙烧温度对残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脱硫率≤80%时,绝大部分氧化钼以MoO2形式存在,不会产生MoO3大量升华损失的情况;在焙烧温度700~780℃、物料停留时间1~3S时,悬浮态焙烧技术可以实现50%以上的表观脱硫率;相对于堆积态焙烧,脱硫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悬浮态焙烧 预反应 表观脱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碳熔融还原磷矿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茜 胡彪 +4 位作者 吴元欣 田琦峰 金放 李云 马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实验室试用电炉中进行固态碳熔融还原磷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考察了磷矿在3种不同的碱度,不同温度下与P2O5还原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P2O5的还原率随着碱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该反应对碱度而言为一级反应。同时随着碱度的增大表观活... 在实验室试用电炉中进行固态碳熔融还原磷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考察了磷矿在3种不同的碱度,不同温度下与P2O5还原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P2O5的还原率随着碱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该反应对碱度而言为一级反应。同时随着碱度的增大表观活化能依次降低,说明SiO2的添加不仅能起到助熔剂的作用,还能降低表观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的起始温度,此实验为熔融还原法制取磷酸工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还原 磷矿 反应动力学 碱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光/电-Fenton法降解H-acid的表观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羽堂 李志花 +1 位作者 许双双 尹玉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4-548,共5页
进行了太阳光/电-Fenton法降解染料中间体H-acid模拟废水的表观动力学研究,通过对不同初始H-acid浓度和Fe2+浓度体系以及不同初始电压浓度体系反应的分析,确定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为该技术降解H-acid废水优化反应条件... 进行了太阳光/电-Fenton法降解染料中间体H-acid模拟废水的表观动力学研究,通过对不同初始H-acid浓度和Fe2+浓度体系以及不同初始电压浓度体系反应的分析,确定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为该技术降解H-acid废水优化反应条件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固定初始pH值、支持电解质Na2SO4为0.10 mo.lL-1、太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太阳光/电-Fenton降解染料中间体H-acid的反应级数为1.88,其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y=0.053×P0.8313×F0.1224×V0.9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电-Fenton 表观动力学 染料中间体 降解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真丝纤维的反应性及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顾青 沈一峰 +1 位作者 王景景 杨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812,共5页
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是改善其抗皱性和耐水洗性能的方法之一。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接枝到真丝纤维上,研究接枝的反应性及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引发剂AIBA... 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是改善其抗皱性和耐水洗性能的方法之一。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接枝到真丝纤维上,研究接枝的反应性及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引发剂AIBA引发单体MAA接枝真丝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AA浓度0.31 mol/L,AIBA浓度2.95 mmol/L,浴比1∶30,反应液pH 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当单体MAA和引发剂AIBA的浓度分别为0.31 mol/L、2.95 mmol/L时,真丝纤维的活性基团与单体、引发剂之间的反应性(表观反应速率)Rg=K[MAA]1.58[AIBA]0.21,由此得出单体MAA在水相中接枝真丝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148.4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纤维 接枝增重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 甲基丙烯酰胺 工艺条件 表现反应速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