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导电机理及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建广 唐谟堂 +2 位作者 杨声海 唐朝波 张保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导电机理和该材料湿相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晶格的氧缺位、5价Sb杂质在SnO_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2种主要机理,湿相制备超细ATO可分为均相沉淀和非均相沉淀方案,其中均相沉淀...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导电机理和该材料湿相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晶格的氧缺位、5价Sb杂质在SnO_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2种主要机理,湿相制备超细ATO可分为均相沉淀和非均相沉淀方案,其中均相沉淀法的产品质量最佳。最后列举了ATO超细粉制备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ato 导电机理 制备方法 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测试的ATO/PU涂层隔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宝元 钟明强 +1 位作者 董绍春 冯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6,23,共4页
对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的隔热效果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发现无论对被隔热空间还是对涂层本身,一定时间后能量均达到动态平衡,涂层具有持久隔热效果。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涂层光谱性能,发现其对红外光主要以吸... 对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的隔热效果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发现无论对被隔热空间还是对涂层本身,一定时间后能量均达到动态平衡,涂层具有持久隔热效果。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涂层光谱性能,发现其对红外光主要以吸收为主而非反射。根据光源能量流程去向和半导体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宏微观隔热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ATO/PU(聚氨酯)涂层对入射光能量的阻隔,在紫外区域以本征吸收为主,反射为辅,在红外区域以自由载流子吸收为主,反射为辅,从而产生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锑二氧化锡(ato) 聚氨酯涂层 透明隔热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建广 唐谟堂 +1 位作者 杨声海 唐朝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6-974,共9页
在充分回收含锡阳极泥有价金属的基础上,采用从锡锑二次资源中直接提取的高纯氯锡酸铵和氯氧锑为原料,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针对液相共沉淀法制备ATO的过程中,锡和锑的水解不同步从而未能实现真正共沉淀掺杂... 在充分回收含锡阳极泥有价金属的基础上,采用从锡锑二次资源中直接提取的高纯氯锡酸铵和氯氧锑为原料,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针对液相共沉淀法制备ATO的过程中,锡和锑的水解不同步从而未能实现真正共沉淀掺杂的问题,以(NH4)2SnCl6和Sb4O5Cl2为原料,采用配合共沉淀法,考察了反应过程中的pH、反应温度、掺锑浓度、煅烧温度、前驱体洗涤次数和分散剂种类等对ATO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条件,即:滴定终点pH=3,反应温度60℃,锑掺杂浓度10%(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600℃,前驱体洗涤次数为6次,采用分散剂c,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制备 液相共沉淀法 反应温度 洗涤次数 最优化条件 热处理温度 有价金属 直接提取 二次资源 反应过程 煅烧温度 滴定终点 质量分数 掺杂浓度 ato 分散剂 前驱体 阳极泥 氯氧锑 高纯氯 纳米级 不同步 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粉体制备及其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蔡昭军 施利毅 杭建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5-759,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微粉,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pH值、掺锑量及煅烧温度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粉体形貌及晶形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分散剂种类、添加量等对...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微粉,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pH值、掺锑量及煅烧温度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粉体形貌及晶形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分散剂种类、添加量等对ATO水浆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分析及Zeta电位的测定,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筛选,最终制得分散性、稳定性均较好的纳米ATO水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to 纳米粉体 锑掺杂二氧化锡 分散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PET/AT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结晶行为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晓蕾 邵玮 李春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4-340,共7页
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乙二醇(EG)介质中,通过EG与对苯二甲酸(TPA)原位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AT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DSC、XRD、FTIR和TGA等方法,研究了ATO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PET/ATO复合材料的... 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乙二醇(EG)介质中,通过EG与对苯二甲酸(TPA)原位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AT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DSC、XRD、FTIR和TGA等方法,研究了ATO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PET/ATO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利用原位聚合制备的PET/ATO复合材料,ATO颗粒在PET基体中分散均匀,尺寸100~150nm,纳米ATO颗粒的加入导致PET的特性粘数增大。在PET基体中,纳米ATO颗粒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提高了PET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减小了PET的晶粒尺寸,同时也使PET热稳定性提高。随着ATO含量增加,熔融纺丝得到的PET纤维的电阻下降。加入1%ATO的PET纤维的体积电阻率为4.9×109Ω·cm,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 ato 原位聚合 结晶 抗静电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纳米ATO导电粉体制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小强 杜仕国 +2 位作者 闫军 崔海萍 程宏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8,共3页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导电粉因其在导电和光学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目前制备纳米ATO粒子的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水热法、燃烧合成法等。详细介绍了纳米ATO粉体制备的...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导电粉因其在导电和光学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目前制备纳米ATO粒子的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水热法、燃烧合成法等。详细介绍了纳米ATO粉体制备的国内研究现状,并总结了锑掺杂量、热处理、反应pH值等制备工艺对粉体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纳米粉体 制备 影响因素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模塑制备超疏水半透明隔热ATO/PU复合薄膜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杰 黄宝元 钟明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3,共6页
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或贴膜是一种节能新材料,但其表面不耐脏,超疏水化可解决此问题。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上,采用溶液浇注微模塑法制得了不同ATO含量的ATO/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功能膜,其水静态接触角达(151.3&#... 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或贴膜是一种节能新材料,但其表面不耐脏,超疏水化可解决此问题。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上,采用溶液浇注微模塑法制得了不同ATO含量的ATO/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功能膜,其水静态接触角达(151.3±2.1)°,水滴在膜表面极易滚落,同时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半透明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薄膜表面微结构,发现ATO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微米级乳突表面及乳突之间布满纳米级小凸起,这种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相结合的二阶结构,与天然荷叶表面极其相似,是引起隔热薄膜表面超疏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规模制备半透明隔热自清洁聚氨酯薄膜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锑二氧化锡 水性聚氨酯 隔热膜 超疏水 仿生微模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AT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潘玮 张慧勤 +2 位作者 陈燕 祝译 王君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掺锑二氧化锡(PMMA/ATO)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及导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纳米ATO在PMMA基体中分散良...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掺锑二氧化锡(PMMA/ATO)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及导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纳米ATO在PMMA基体中分散良好,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即可获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当纳米ATO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纳米ATO在PMMA基体中起到了交联点的作用,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ATO的增加而升高,从而改善了PMMA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掺锑二氧化锡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提高PC阳光板的隔热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6
9
作者 冯杰 钟明强 董绍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78,共4页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是一种具有透明隔热功能的新材料。文中分别将纳米ATO掺混到聚碳酸酯(PC)树脂内和以水性聚氨酯为基料涂覆于PC板表面,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比较了纳米材料在树脂中的分散和实际隔热效果,以及环境因素对隔热...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是一种具有透明隔热功能的新材料。文中分别将纳米ATO掺混到聚碳酸酯(PC)树脂内和以水性聚氨酯为基料涂覆于PC板表面,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比较了纳米材料在树脂中的分散和实际隔热效果,以及环境因素对隔热效果的影响。证实ATO均以纳米级颗粒均匀分散在树脂中,但因其固有的以吸收红外光为主、反射红外光为辅的隔热机理,ATO涂覆于PC阳光板表面比掺混进PC中更能起到透明隔热作用,微风能明显加强散热和隔热效果。本研究为低成本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涂层 透明隔热 聚碳酸酯阳光板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导电粉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榜 郑占申 阎培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共4页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特点、导电机理、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ATO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浅色透明性、稳定性、粒子纳米化及多功能性,指出氧空位和Sb5+在SnO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两种主...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特点、导电机理、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ATO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浅色透明性、稳定性、粒子纳米化及多功能性,指出氧空位和Sb5+在SnO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两种主要机理,主要介绍了液相法中常用制备超细ATO粉体的方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醇盐水解法,最后指出了制备超细ATO粉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导电机理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纳米粉体的性能特点与制备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靖宇 施冬梅 邢万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2,共3页
详细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良好的导电抗静电性能、浅色透明性、良好的耐候性和稳定性、纳米粒子特性、多功能性等性能特点,简述了ATO纳米粉体的应用领域;综述了目前制备ATO纳米粉体的固相法、水热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等方法,... 详细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良好的导电抗静电性能、浅色透明性、良好的耐候性和稳定性、纳米粒子特性、多功能性等性能特点,简述了ATO纳米粉体的应用领域;综述了目前制备ATO纳米粉体的固相法、水热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等方法,对几类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ATO纳米粉体时的最佳实验条件,指出了目前ATO纳米粉体制备存在的几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ATO纳米粉体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纳米粉体 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纳米粉体的液相有机改性及其机理探讨
12
作者 吴湘伟 陈振华 严红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以硬脂酸和钛酸四丁酯为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处理温度、分散介质、钛酸四丁酯和硬脂酸的比例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TG,TEM,FT-IR,XPS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后粉体的表... 以硬脂酸和钛酸四丁酯为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处理温度、分散介质、钛酸四丁酯和硬脂酸的比例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TG,TEM,FT-IR,XPS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后粉体的表面包覆率、形貌、分散状态以及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处理温度、适当增加复合改性剂中硬脂酸的配比并选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掺锑二氧化锡(ato) 纳米粉体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锡锑涂层制备及其隔热性能研究
13
作者 郭艳秋 李志远 +2 位作者 赵巍 李世瀚 王晓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1-136,共6页
氧化锡锑(ATO)作为一种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对太阳光线有一定的反射和辐射作用,但由于其表面能较高,易团聚,难以制得分散均匀、性能均一的功能涂层。因此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通过表面接枝对ATO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此为填料制备功... 氧化锡锑(ATO)作为一种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对太阳光线有一定的反射和辐射作用,但由于其表面能较高,易团聚,难以制得分散均匀、性能均一的功能涂层。因此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通过表面接枝对ATO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此为填料制备功能涂层。结果表明:涂层反射性能与涂层厚度呈负相关,辐射性能与厚度呈正相关,当ATO含量为1.5%,涂层厚度为60μm时,反射性能最好,辐射性则较差,此时太阳反射比为45.08%,近红外反射比为41.87%,半球发射率为0.86,因此要获得隔热性能最优的涂层配比应综合考虑反射和辐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锑 隔热 辐射 反射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ATO对双层共挤PE-LD农用棚膜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许磊 付蕾 +1 位作者 陈立贵 彭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1,50,共6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含有不同组分的nano-ATO/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D)内层和外层母粒,利用双层共挤吹塑制备PE-LD/nano-ATO双层农用棚膜,并对PE-LD/nano-ATO棚膜进行了紫外老化处理;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不同含量nano-...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含有不同组分的nano-ATO/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D)内层和外层母粒,利用双层共挤吹塑制备PE-LD/nano-ATO双层农用棚膜,并对PE-LD/nano-ATO棚膜进行了紫外老化处理;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不同含量nano-ATO在复合棚膜内外层母粒中的相容性,探讨了nano-ATO的用量对复合棚膜流滴性、拉伸性能和透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剂、紫外吸收剂、油酸酰胺、流滴剂和用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nano-ATO等物质可以与PE-LD相容;nano-ATO的加入可以提高棚膜内层的流滴性和棚膜的拉伸强度,但会降低棚膜对光的透过率;nano-ATO对紫外光有反射或折射作用,可以降低棚膜的老化程度,因此,紫外老化后的棚膜,拉伸强度和透光率的下降都会有所减缓。综合判断,nano-ATO添加量为2%~3%时,复合棚膜的抗老化性及其它综合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锑掺杂氧化锡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双层棚膜 紫外老化 流滴性 拉伸性能 透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聚合物杂化粒子的乳液聚合法制备及表征(英文)
15
作者 张贵军 陈中华 +1 位作者 曾幸荣 余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3期3130-3133,3157,共5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将具有红外屏蔽功能的纳米ATO粒子包覆在聚合物内。电子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纳米ATO粒子存在于杂化乳胶粒子内。当添加的ATO重量比率为2.7%时,包覆效率达到最大值54.5%。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添加的AT... 通过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将具有红外屏蔽功能的纳米ATO粒子包覆在聚合物内。电子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纳米ATO粒子存在于杂化乳胶粒子内。当添加的ATO重量比率为2.7%时,包覆效率达到最大值54.5%。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添加的ATO重量比率的增加,近红外透过率逐渐减少,而可见光透射率变化很小。含纳米ATO的杂化膜显示出优异的高可见光透过率而近红外被屏蔽的能力,可用于节能的透明隔热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 锑掺杂氧化锡 纳米粒子 杂化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工艺对ATO粉体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亮 张道礼 +1 位作者 梁延彬 程有光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09,共3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掺锑二氧化锡粉体(ATO),用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粒度作了表征。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反应体系pH值、掺锑量和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最终粉体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操作参数:反应体系p...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掺锑二氧化锡粉体(ATO),用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粒度作了表征。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反应体系pH值、掺锑量和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最终粉体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操作参数:反应体系pH值应选1~3较低范围内,锑掺杂剂摩尔分数在5%,热处理温度应控制在550-650℃。用量子尺寸效应和能带理论解释了所得粉体的发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锑二氧化锡 化学共沉淀法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烷氧基硅烷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ATO透明隔热涂层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仲良 姚俊玲 +1 位作者 董绍春 冯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2-54,共3页
将硅氧烷水解液与纳米ATO(锑掺杂氧化锡)的乙醇浆液掺混,形成复合溶胶,然后浸涂于玻璃基底上并加热固化,以制备有机硅树脂基ATO透明隔热涂层。用SEM观察了涂层表面结构,考察了溶胶中ATO固含量对涂层透明隔热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涂层力学... 将硅氧烷水解液与纳米ATO(锑掺杂氧化锡)的乙醇浆液掺混,形成复合溶胶,然后浸涂于玻璃基底上并加热固化,以制备有机硅树脂基ATO透明隔热涂层。用SEM观察了涂层表面结构,考察了溶胶中ATO固含量对涂层透明隔热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涂层力学性能。发现:ATO以纳米颗粒形式均匀分布在玻璃表面;当溶胶中ATO固含量为10%时,涂层在可见光区透过率达80%,红外阻隔率达65%;涂层实际隔热效果明显(涂层玻璃覆盖的泡沫塑料箱内温度较无涂层玻璃覆盖箱内温度低13℃);相比早期的纳米ATO/水性聚氨酯涂层,本研究所得涂层硬度达5H,附着力达0级,耐水、耐候性能优良。研究为推动透明隔热纳米涂料的实际应用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硅氧烷 溶胶-凝胶 有机硅树脂 透明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涛涛 何小芳 +2 位作者 许明路 秦刚 戴亚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共3页
综述了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改性聚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氨酯(PU)、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等]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导电性能、抗静电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等方面对纳米ATO改性聚合物的优... 综述了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改性聚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氨酯(PU)、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等]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导电性能、抗静电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等方面对纳米ATO改性聚合物的优势及效果进行了叙述,并展望了纳米ATO/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聚合物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雾化热解法制备AT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小红 李风 +3 位作者 曾国勋 徐游 张廷晟 田柱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8-622,共5页
采用超声雾化热解法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掺锑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薄膜的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不同基底温度和Sb掺杂量下薄膜的晶体优势生长面、晶粒形状的变化、可见光透过率和方块电... 采用超声雾化热解法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掺锑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薄膜的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不同基底温度和Sb掺杂量下薄膜的晶体优势生长面、晶粒形状的变化、可见光透过率和方块电阻。结果表明,薄膜的晶粒度在80~200 nm。当Sb摩尔比为1%、基底温度为540℃时,薄膜的方块电阻最小,约为16.91Ω/□。随着镀膜温度的上升,薄膜的优势生长面从(110)面逐渐向(211)面转移。当Sb掺杂比为1%时,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当掺杂浓度增大后,薄膜的透过率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雾化 氧化锡锑(ato) Sb掺杂 方块电阻 透明导电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怡 王春晓 +2 位作者 王首华 隋健鸿 黄文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47,共5页
以自制纳米氧化锡锑(ATO)及其水性浆料和水性聚氨酯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出纳米ATO透明隔热涂料。对纳米ATO涂料的隔热性和透光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25 nm的ATO粉体配制成水性浆料,与水性聚氨酯SX-240共混制备... 以自制纳米氧化锡锑(ATO)及其水性浆料和水性聚氨酯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出纳米ATO透明隔热涂料。对纳米ATO涂料的隔热性和透光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25 nm的ATO粉体配制成水性浆料,与水性聚氨酯SX-240共混制备出的纳米ATO透明隔热涂料,具有较好的透明隔热性能。当涂膜厚度为60μm时,其可见光透过率(λ=600 nm)为72.35%,平均红外透过率为45.56%,隔热检测装置内温差达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to 透明隔热涂料 隔热性能 透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