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堵塞条件下透水砖渗流特性及重金属净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吴迪 陈琼 +2 位作者 董晓烨 汪宝玉 李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7-2944,共8页
为研究陶瓷透水砖在动态堵塞条件下的渗流特性及其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潜力,使用自制陶瓷透水砖开展了渗流净化与渗流堵塞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水质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探讨了透水砖堵塞特性、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为研究陶瓷透水砖在动态堵塞条件下的渗流特性及其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潜力,使用自制陶瓷透水砖开展了渗流净化与渗流堵塞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水质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探讨了透水砖堵塞特性、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堵塞过程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1)自制陶瓷透水砖在渗流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截留性能和稳定性。(2)在对Zn^(2+)、Cu^(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净化过程中,自制陶瓷透水砖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3)总体而言,堵塞程度对透水砖整体的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决定透水砖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孔隙结构特征和材料吸附特性。研究结果为陶瓷透水砖的性能优化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堵塞特性 陶瓷透水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水合桥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中的作用机理
2
作者 金旭 崔风路 +7 位作者 吴一宁 王晓琦 孟思炜 张辰君 刘晓丹 陶嘉平 沈蔓 王奉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5-1153,共9页
聚焦低渗—特低渗油藏中原油-岩石界面处的离子水合桥作用,总结其研究方法、形成机理、作用强度及破坏机制,讨论离子水合桥对原油赋存状态和可动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离子水合桥研究存在的关键挑战,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当... 聚焦低渗—特低渗油藏中原油-岩石界面处的离子水合桥作用,总结其研究方法、形成机理、作用强度及破坏机制,讨论离子水合桥对原油赋存状态和可动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离子水合桥研究存在的关键挑战,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当前该领域研究通常采用实验表征技术与分子模拟方法开展;离子水合桥形成涉及的微观作用力主要包括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作用等,其中原油极性分子与水合离子之间的氢键是破坏离子水合桥作用的主要位点;离子水合桥作用强度受离子种类和浓度、储层溶液环境、油藏岩石矿物类型、原油中极性组分的共同调控,进而影响原油赋存状态和可动性。离子水合桥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尺度贯通及地质复杂性3个方面存在系统性挑战,离子水合桥的动态演化机制尚未明晰、时空跨尺度建模预测存在衔接断层、实际地质环境的复现性不足。未来研究可从以下3方面寻求突破:发展原位动态实验表征与机器学习辅助的模拟策略、建立跨尺度模型融合和升尺度预测框架、开展复杂矿物-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离子水合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特低渗油藏 离子水合桥 形成机理 作用强度 破坏机制 驱油效率 流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机理及耐久性
3
作者 廖宜顺 贾西强 +2 位作者 万世辉 蔡鐘辉 刘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433,共9页
通过水化热、电阻率、孔溶液pH值、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和电通量测试,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磷建筑石膏(CPG)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耐水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PG掺量的增大,水泥净浆的3 ... 通过水化热、电阻率、孔溶液pH值、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和电通量测试,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磷建筑石膏(CPG)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耐水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PG掺量的增大,水泥净浆的3 d水化热和电阻率逐渐增大,主要水化产物均为二水石膏和钙矾石(AFt);当CPG掺量从40%增加到70%时,CPG矿渣水泥混凝土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分别降低28.3%、30.0%,孔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AFt含量从27.6%减小到8.0%;CPG矿渣水泥混凝土试件的软化系数均大于1,电通量均小于500 C,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矿渣水泥混凝土 水化热 电阻率 氯离子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方式对外掺轻烧MgO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琳 殷绪敏 +1 位作者 周飞龙 张守治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3,103,共5页
以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养护方式变化对Mg O混凝土力学性能、碳化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的施工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养护方式对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性能有明显影响,特别是早期... 以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养护方式变化对Mg O混凝土力学性能、碳化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的施工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养护方式对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性能有明显影响,特别是早期8 h养护方式对外掺轻烧Mg O混凝土力学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早期不当的养护所造成的孔隙率提高、有害孔最多、微裂纹的产生及骨料与浆体黏结性能的劣化是造成外掺Mg O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方式 MGO混凝土 力学性能 碳化性能 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电源电参数对四极质谱计性能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
5
作者 李星言 成永军 +4 位作者 冯天佑 孙雯君 陈联 王星辉 赵澜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6-702,共7页
四极质谱计在各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中国也逐步开始高精度四极质谱计研究,因此对射频电源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四极电场以及电参数影响因素理论,使用离子光学仿真软件SIMION针对不同电参数对电场运动以及离子轨迹进行了建模与仿真... 四极质谱计在各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中国也逐步开始高精度四极质谱计研究,因此对射频电源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四极电场以及电参数影响因素理论,使用离子光学仿真软件SIMION针对不同电参数对电场运动以及离子轨迹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仿真参数下,增大偏置电压可以减小离子入射能量,从而对分辨率有一定改善,但由于大质量数离子受边缘场影响更大,因此大质量数离子通过率下降明显;增大电源频率可以提高四极质谱计分辨率,但会使得仪器灵敏度变差,同时高频会使得对应电压升高,增加电源的制造难度;提高直交比会减小离子通过率,提高分辨率,但在同一直交比下由于稳定区域的非线性,使得大质量数分辨率相对小质量数会明显变差,实际生产中可能需考虑不同的直交比来达到要求。以上结果为射频电源研制与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滤质器 射频电源电参数 SIMion 仿真 离子通过率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6
作者 王春英 罗玉霞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地表可渗透性反应墙运行初期氨氮最高消减率为87.65%,pH最高提升1.24,运行6个月后仍可拦截泥沙90.38%,有效发挥了调蓄水量、拦截泥沙、消减氨氮和提升pH的作用;渗滤耦合生物处理系统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为离子型稀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源头淋洗 可渗透反应墙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高修俊 是华荣 +2 位作者 陈春红 朱平华 刘新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探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RRC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废弃再生混凝土制备RRCA,在不同取代率(0、25%、50%、75%和100%)下制备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RAC)氯离子渗透系... 为探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RRC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废弃再生混凝土制备RRCA,在不同取代率(0、25%、50%、75%和100%)下制备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RAC)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RAC抗压强度与RRCA取代率呈二次函数关系,抗压强度最大降幅达到16.6%,但是仍能满足50 MPa的抗压强度要求。RRAC的28 d碳化深度为0.9~4.6 mm,随着RRCA取代率的增加,RRAC的28 d碳化深度逐渐增加,符合一次函数关系。RRCA取代率越高,RRAC碳化速率系数也越高。碳化深度的增大导致RRAC氯离子渗透系数的提升,氯离子渗透系数与碳化深度呈Boltzmann函数关系。随着RRCA取代率的增加,RRAC基于不同环境类别和服役年限的界限碳化深度逐渐增加。仅RRAC0可在E类环境使用100年,且界限碳化深度为0.09 mm。RRAC100在D类环境服役50年的界限碳化深度为4.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 氯离子渗透性能 界限碳化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弹料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
8
作者 曾建国 黄靓 +4 位作者 李东明 周章涛 赵鹏鹏 吕召宁 张少龙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7,141,共6页
为研究回弹料再生混凝土(SRM-RFAC)的耐久性能,以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细骨料(SRM-RFA)取代率和粉煤灰(FA)取代率为变量,进行了抗水渗透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以及微观试验.结果表明:SRM-RFAC的抗水渗透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SRM-RF... 为研究回弹料再生混凝土(SRM-RFAC)的耐久性能,以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细骨料(SRM-RFA)取代率和粉煤灰(FA)取代率为变量,进行了抗水渗透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以及微观试验.结果表明:SRM-RFAC的抗水渗透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SRM-RFA取代率的提高而降低,随FA取代率的提高而提高;拟合了SRM-RFAC抗水渗透系数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良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了造成SRM-RFAC耐久性能改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回弹料 耐久性能 抗水渗透性能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9
作者 连泽立 杨建森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5-2200,共6页
为了考察细骨料全部为沙漠砂的沙漠砂混凝土(DSC)的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电通量法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的DSC电通量,运用回归分析建立了DCS电通量与水胶比的数值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沙漠砂具有数量更多的小中心质效应,分散和均匀了混... 为了考察细骨料全部为沙漠砂的沙漠砂混凝土(DSC)的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电通量法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的DSC电通量,运用回归分析建立了DCS电通量与水胶比的数值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沙漠砂具有数量更多的小中心质效应,分散和均匀了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浆体,也使水化产物分布更加均匀,骨料界面过渡区连结更加牢固,混凝土基体结构更加致密,故DSC的氯离子渗透性低;DSC电通量(Q)与水胶比(x)符合Q=7572.7636x-537.6053函数关系的模型,且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下相关性显著,根据水胶比可以估算DSC的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而评估DSC的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混凝土(DSC) 水胶比 氯离子渗透性 电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对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
10
作者 罗岩 张卫聪 +3 位作者 沈菊 哈田甜 阎杰 舒新前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5,73,共6页
为了研究碳纤维(CF)对纳米偏高岭土(NMK)再生混凝土(RAC)耐久性的影响,以CF掺量和NMK掺量为变量进行抗氯离子渗透和抗冻融循环试验,结合压汞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CF对RAC孔隙结构及微观形貌影响规律及改善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的CF或适量的... 为了研究碳纤维(CF)对纳米偏高岭土(NMK)再生混凝土(RAC)耐久性的影响,以CF掺量和NMK掺量为变量进行抗氯离子渗透和抗冻融循环试验,结合压汞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CF对RAC孔隙结构及微观形貌影响规律及改善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的CF或适量的NMK均能够有效提高RAC的抗氯离子渗透及抗冻融循环性能,而二者共同掺入时,增强效果更为显著。CF的掺入会适量增加RAC含气量及孔隙率,但由于NMK同时掺入,孔隙率仅呈现少量增大。CF的阻裂及分隔作用,细化RAC的孔隙结构,增大外部液体的渗入阻力。此外,CF的掺入还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开裂,减少氯离子的迁移通道,且通过桥接及搭接机制,承受冻融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冻胀及收缩应力,增强RAC抗渗及抗冻性。同时,NMK的共同掺入通过晶核、填充以及火山灰效应,增强ITZ黏结强度,更能发挥CF的承载和阻裂作用,进一步提升RAC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抗冻融循环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氯离子的离子选择膜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马衍栋 张立卿 刘正球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为了提高离子选择膜对1价离子的选择性及渗透率,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膜材料,以3-(脲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UPTS)为功能性材料,采用共混法制备具有Na^(+)和Cl^(-)选择性的离子选择膜,采用... 为了提高离子选择膜对1价离子的选择性及渗透率,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膜材料,以3-(脲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UPTS)为功能性材料,采用共混法制备具有Na^(+)和Cl^(-)选择性的离子选择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电导率、离子渗透率表征离子选择膜的结构及性能,考察膜材料种类、UPTS用量及外加电场作用对Na^(+)和Cl^(-)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当UPTS的质量分数为1%且PVDF和PVA混合作为膜材料制备离子选择膜时,25 h内分离相Na^(+)、K^(+)、Li^(+)混合溶液的电导率最高,达到779μS/cm,膜对Na^(+)的渗透率达到0.0047 cm^(2)/h;而分离相Ca^(2+)、Mg^(2+)混合溶液的电导率仅为4μS/cm。当采用PVDF和PVA混合作为膜材料且UPTS的质量分数为2%制备离子选择膜时,25 h内分离相Na^(+)、K^(+)、Li^(+)混合溶液的电导率达到1335.2μS/cm,膜对Na^(+)的渗透率达到0.01 cm^(2)/h;分离相Cl^(-)、SO_(4)^(2-)混合溶液的电导率达到533.0μS/cm,膜对Cl^(-)的渗透率达到0.0015 cm^(2)/h。在外电场作用下,25 h内经离子选择膜分离的Na^(+)、K^(+)、Li^(+)混合溶液的电导率达到4532μS/cm,膜对Na^(+)的渗透率达到0.032 cm^(2)/h;分离相Cl^(-)、SO_(4)^(2-)混合溶液的电导率达到3521μS/cm,且对Cl^(-)的渗透率达到0.013 c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膜 外加电场 电导率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建筑垃圾与沸腾炉灰渣制备高性能混凝土与硬化机理研究
12
作者 范裕如 蒋凯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1-682,共12页
为充分资源化利用沸腾炉灰渣和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研发得到一种预处理建筑垃圾-沸腾炉灰渣基高性能混凝土。分析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循环性能和硬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沸腾炉灰渣对粉煤灰替代量为50%,细粒级... 为充分资源化利用沸腾炉灰渣和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研发得到一种预处理建筑垃圾-沸腾炉灰渣基高性能混凝土。分析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循环性能和硬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沸腾炉灰渣对粉煤灰替代量为50%,细粒级与粗粒级建筑垃圾的比例为460.00 kg/m^(3):562.22 kg/m^(3)(HF3)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混凝土试件HF3在第28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37.51和3.51×10^(4)MP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沸腾炉灰渣含量增加而增强,第28天的HF3具有极低的氯离子渗透等级(电通量为113 C)。HF3相对质量、相对抗压强度和相对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显示出损失程度降低特征。对于冻融损伤程度(D)相关拟合方程y=a×bx,HF3的b参数最小,为1.00876,表明HF3抗冻融循环能力最强。硬化机理表明:沸腾炉灰渣掺入可为混凝土体系提供较多的活性[SiO_(4)]^(4-)和[AlO_(4)]^(5-)物质,提高了钙矾石中六配位Al(AlO_(6))含量(90.35%)、C—(A)—S—H中O 1s桥氧键含量(99.90%)及Si2p结合能(102.05 eV)。另外,HF3的微观结构具有较少的裂痕,可见较多的钙矾石和C—(A)—S—H胶结在一起,组成致密的固化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灰渣 混凝土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抗冻融循环性能 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模式对Nafion离子选择性影响及在VRFB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青龙 王海宁 +3 位作者 卢善富 梁大为 武春晓 相艳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本文采用壳聚糖-磷钨酸层对Nafion膜表面分别进行单面和双面修饰改性,研究了修饰模式对Nafion膜钒离子渗透率、电导率及离子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双面修饰改性均会使Nafion膜的钒离子渗透率显著降低,最高降幅分别达到89.9%(单... 本文采用壳聚糖-磷钨酸层对Nafion膜表面分别进行单面和双面修饰改性,研究了修饰模式对Nafion膜钒离子渗透率、电导率及离子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双面修饰改性均会使Nafion膜的钒离子渗透率显著降低,最高降幅分别达到89.9%(单面修饰)和92.7%(双面修饰);单面、双面修饰改性均会使Nafion膜的电导率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在相同修饰厚度条件下,双面修饰改性对Nafion膜电导率的影响比单面修饰改性更小.因此,双面修饰复合膜展示出了比单面修饰复合膜更高的离子选择性,并且在修饰层厚度为17μm时达到最大值(1.12×105S·min·cm^(-3)).基于优化的双面修饰Nafion膜的全钒液流电池,在充放电流密度30 mA·cm-2时,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达到93.5%和80.7%,并在测试时间内展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模式 钒离子渗透率 离子选择性 全钒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导电膜的选择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巍 宋权斌 +8 位作者 周运河 董梦瑶 李婕 伍乔 付业昊 梁垚城 尹艳山 成珊 宋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9-4870,共12页
全钒液流电池(VFB)具有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储能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离子导电膜作为VFB的关键组件,存在严重的钒离子交叉污染问题,易造成电池容量损失,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因此深入了解VFB离子导电膜的... 全钒液流电池(VFB)具有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储能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离子导电膜作为VFB的关键组件,存在严重的钒离子交叉污染问题,易造成电池容量损失,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因此深入了解VFB离子导电膜的选择性和质子传导对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VFB中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两性离子交换膜以及多孔膜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离子导电膜上钒离子的渗透和质子的传输,重点总结了离子导电膜的改性、超薄复合膜设计、膜内微观结构优化及离子基团功能化对提高离子导电膜选择性和电导率的影响,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当前VFB离子导电膜选择性和电导率之间的平衡问题,为开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离子导电膜,促进其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展望了基于质子传导机制的氢键网络结构、多孔导电膜、低成本的超薄复合膜以及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离子跨膜来提高VFB离子导电膜选择性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离子交换膜 多孔膜 离子选择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盐生植物对河西地区盐渍土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振邦 郭丽琢 +3 位作者 高玉红 剡斌 马敬 李晓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对不同盐生植物种类的响应,可为该生态区重度盐渍土的植物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盐生植物种类为试验因素,设裸地(T_(0))、白茎盐生草(T_(1))、盐地碱蓬(T_(2))、...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对不同盐生植物种类的响应,可为该生态区重度盐渍土的植物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盐生植物种类为试验因素,设裸地(T_(0))、白茎盐生草(T_(1))、盐地碱蓬(T_(2))、碱茅草(T_(3))4个处理,探讨了盐生植物及其种类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和T_(0)相比,T_(1)、T_(2)、T_(3)的耕层土壤容重降低了9.6%~11.1%,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升了7.8%~24.1%和41.3%~97.4%,T_(2)对土壤孔隙度的提升效果最显著;T_(1)、T_(2)、T_(3)处理下0~30 cm及30~60 cm土层的土壤全盐含量较T_(0)分别降低了23.4%~24.9%和51.1%~63.7%,降低效果呈现T_(2)>T_(1)>T_(3)的趋势;与T_(0)相比,T_(1)、T_(2)、T_(3)使耕层土壤的Cl^(-)、SO_(4)^(2-)、Na^(+)、Mg^(2+)和K^(+)的含量分别降低了90.2%~95.5%、14.4%~16.6%、88.1%~92.2%、38.8%~52.2%和71.8%~77.8%,也使土壤的pH降低且以T_(2)的效果最明显;T_(1)、T_(2)的植株含盐量较T_(3)高23.6%~27.2%,地上部盐分积累量是T_(3)的105.5倍和96.5倍,地下部盐分积累量T_(2)是T_(1)和T_(3)的12.5倍和8.7倍。【结论】供试3种盐生植物的种植均改善了耕层土壤的通透性能,降低了0~60 cm土层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以盐地碱蓬的改土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土壤盐渍化 土壤通透性能 土壤盐基离子 土壤PH 植物含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化带离子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与渗透性变化特征
16
作者 张恋 文宝萍 +1 位作者 陈陵康 王利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典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这类稀土矿浸出前后渗透性变化是反映稀土矿浸出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孔隙结构是控制其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以往对浸出前后稀土矿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风化程度和丰度相对较高的全风化... 离子型稀土矿是典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这类稀土矿浸出前后渗透性变化是反映稀土矿浸出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孔隙结构是控制其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以往对浸出前后稀土矿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风化程度和丰度相对较高的全风化带稀土矿,对其他风化带稀土矿的研究较少。随着稀土资源日渐枯竭,其他风化带稀土矿的开发已受到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以江西足洞矿区未开采段残积土、全风化带和强风化带内的原状稀土矿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原地浸矿试验,测试其浸出前后渗透系数,采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扫描技术获取浸出前后试样结构,采用三维成像技术构建其三维孔隙结构、提取孔隙结构参数,进而定量分析不同风化程度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参数和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浸出后,稀土矿渗透系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中的孔隙度、连通性及平均配位数变化率随风化程度降低呈现减小趋势。其中,强风化带稀土矿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变化率最小,反映在丰度相近时,强风化带稀土矿较残积土稀土矿的浸出率更高;(2)浸出前后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变化特征显示,不同风化带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变化率差异的内在机理是长石及云母颗粒分解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强度和团粒分散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矿物成分和颗粒级配变化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离子型稀土矿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孔隙结构 渗透系数 风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复合叠片工艺对隔膜透气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杰 曹勇 +1 位作者 刘俊旭 王从周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热复合工艺需要对极片和隔膜进行热压,有必要研究隔膜的透气度在热复合前后的变化。探究不同热复合温度(50℃和70℃)和压力(0.10 MPa和0.15 MPa)对三元正极材料(NCM)锂离子电池涂胶隔膜透气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热复合工艺条件下,极片粘... 热复合工艺需要对极片和隔膜进行热压,有必要研究隔膜的透气度在热复合前后的变化。探究不同热复合温度(50℃和70℃)和压力(0.10 MPa和0.15 MPa)对三元正极材料(NCM)锂离子电池涂胶隔膜透气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热复合工艺条件下,极片粘附情况对隔膜透气度的增值没有明显影响。压力对隔膜透气度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温度的影响。温度由50℃升高至70℃,隔膜的透气度增值(ΔG)仅增加1 s;压力由0.10 MPa提升至0.15 MPa,ΔG增加约5倍。同时,过大的压力可能会使大尺寸电芯内部靠近极耳侧位置和中间位置隔膜的透气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复合叠片 隔膜 透气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金虎 李强 +2 位作者 刘学应 周曙光 王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3-2513,共11页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氯离子传输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介绍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氯离子传输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介绍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其与普通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机理的区别。文章最后指出高温、冻融等单一因素影响下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模型、碱掺量和水玻璃模数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以及氯离子的显色边界浓度的准确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 氯离子 渗透性能 传输机理 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激发钢渣复合微粉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浩 胡凯伟 +3 位作者 李崇智 谈珽 林阿真 彭家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337,共5页
本工作研究了掺硫酸铝钢渣复合微粉(SSCM)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性等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XRD、扫描电镜等检测分析,深入探讨了硫酸铝对SSCM的激发机理。硫酸铝可以加快掺SSCM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促进混... 本工作研究了掺硫酸铝钢渣复合微粉(SSCM)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性等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XRD、扫描电镜等检测分析,深入探讨了硫酸铝对SSCM的激发机理。硫酸铝可以加快掺SSCM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促进混凝土强度提高,硫酸铝掺量为8%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提高10%,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冻性能。机理探讨认为,在SSCM-水泥体系中,随着硫酸铝掺量的变化,SSCM胶凝体系中大量的SO_(4)^(2)-和Al^(3+),生成溶度积极低的钙矾石,抑制氢氧化钙生成,初期大量生成钙矾石,促使钢渣中的硅酸钙、铝酸钙分解而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钢渣复合微粉(SSCM) 工作性 抗压强度 抗氯离子渗透性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磺酸树脂和三乙烯基二胺盐的两性离子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晓莉 郭晋婷 +1 位作者 苟瑞婷 何振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5,161,共7页
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VRB)的核心组成,起到传输离子和阻隔钒离子渗透的作用。将全氟磺酸树脂(PFSA)和三乙烯基二胺(DABCO)盐离子化合物共混,对全氟磺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两性离子共混膜。以DABCO-PFSA共混膜为研究基础,采用阴... 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VRB)的核心组成,起到传输离子和阻隔钒离子渗透的作用。将全氟磺酸树脂(PFSA)和三乙烯基二胺(DABCO)盐离子化合物共混,对全氟磺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两性离子共混膜。以DABCO-PFSA共混膜为研究基础,采用阴阳离子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超分子交联方法制备的共混膜可以有效提高膜的综合性能。通过优化共混膜的二组分结构差异合成了聚阳离子PDABCO,并与PFSA共混,聚合物链间超分子交联赋予膜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降低了钒离子渗透,其中PDABCO-PFSA-7.5%膜的钒离子渗透率达到0.25×10^(-6)cm^(2)/min。在VRB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160 mA/cm^(2)时,PDABCO-PFSA-7.5%膜的库伦效率(CE)达到8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共混膜 VRB 钒离子渗透 超分子交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