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表面激光熔覆制备HfB_(2)-TaB_(2)-ZrB_(2)-SiC-MoSi_(2)复合涂层及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吴震 陈维鑫 +4 位作者 陶雪钰 郑明 范贺良 刘章生 郭立童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碳材料虽然具有熔点高、密度低、热膨胀系数低等高温结构材料的优良特性,但高温易氧化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通过激光熔覆法在碳材料表面制备HfB_(2)-TaB_(2)-ZrB_(2)-SiC-MoSi_(2)复合涂层,对碳材料基体进行宽温域防护。利用XRD、SEM及能... 碳材料虽然具有熔点高、密度低、热膨胀系数低等高温结构材料的优良特性,但高温易氧化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通过激光熔覆法在碳材料表面制备HfB_(2)-TaB_(2)-ZrB_(2)-SiC-MoSi_(2)复合涂层,对碳材料基体进行宽温域防护。利用XRD、SEM及能谱等对涂层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划痕附着力测试仪、空气炉等温氧化测试对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所制备的涂层与碳基体间结合良好,划痕附着力达到16.8 N,对应的划痕强度为134.06 MPa;涂层截面无明显的贯穿性裂纹和孔洞等缺陷。对涂层进行多次激光线烧蚀,激光线烧蚀后涂层表面无破坏性缺陷,涂层表面更加平整;五次激光线烧蚀后涂层划痕附着力仍保持14.2 N,对应的划痕强度为113.1 MPa。涂层试样在1500℃等温氧化中表面形成致密Hf-Zr-Ta-Si-O复合氧化物层,增强涂层高温稳定性,涂层表面氧化层致密、完整、无明显缺陷,整体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激光烧蚀性能。使用MoSi_(2)取代部分Si,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激光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超高温陶瓷 抗氧化涂层 激光烧蚀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制备医用Mg-6Zn合金Cu^(2+)涂层的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研究
2
作者 柴应红 罗霞 +4 位作者 林科建 张红 赵辉 蔡华伟 郝丽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耐腐蚀、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结果Cu^(2+)的加入,使涂层表面形貌得到改善,涂层更加平整致密,0.35 g/L添加量下,其拥有(385.46±38.99)HV的显微硬度、(3.90±0.28)%的孔隙率和最小(1.40±0.86)μm的孔径。在耐腐蚀性能测试中,表现出了最低的腐蚀速率(3.14×10^(-5) mm/a),较不含Cu^(2+)涂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体外实验表明:Cu^(2+)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值率大于80%,溶血率低于4%,细胞黏附效果良好。此外,Cu^(2+)涂层还具备较好的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培养大鼠骨肉瘤细胞时,其增值率低至(24.53±2.75)%。在合适的浓度下,Cu^(2+)能够实现抗肿瘤和成骨的协同作用;同时,Cu^(2+)又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而在肿瘤条件下,Cu^(2+)又会延迟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结论Cu^(2+)具有良好的氧化活性,会使肿瘤细胞铜过载而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死亡,并且Cu^(2+)还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进而血管化。因此,这种具备较好耐腐蚀性、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的含Cu^(2+)医用镁合金涂层,有望在骨植入及其术后问题上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微弧氧化 含Cu^(2+)涂层 耐腐蚀性能 抗肿瘤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聚天门冬氨酸酯复合涂层的构筑及其防腐蚀机理
3
作者 刘强 程鑫 游波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将植酸-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PSGO)纳米材料加入高固体分聚天门冬氨酸酯(PAE)涂层体系中,制备环境友好型高固体分PSGO/PAE复合涂层。对该涂层进行了盐雾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了PSGO/PAE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并初步... 将植酸-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PSGO)纳米材料加入高固体分聚天门冬氨酸酯(PAE)涂层体系中,制备环境友好型高固体分PSGO/PAE复合涂层。对该涂层进行了盐雾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了PSGO/PAE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并初步探究了其防腐蚀机理。结果表明:PSGO的加入使PAE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明显提升,浸泡28 d后,该复合涂层的|Z|_(0.01 Hz)仍可达1.35×10^(10)Ω·cm^(2);添加0.5%(质量分数)PSGO的PSGO/PAE复合涂层,在南海大气环境中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植酸对金属材料的钝化保护效应和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屏蔽阻隔效应的协同作用,使PSGO/PAE复合涂层对金属基材具有双重保护。该涂层有望应用于海洋重防腐蚀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蚀性能 植酸 氧化石墨烯 聚天门冬氨酸酯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材料抗氧化MoSi_(2)-CrB_(2)-SiC-Si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杨佳妮 郭晓阳 姜岩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8-405,共8页
为了提高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以石墨为基体,以MoSi_(2)、CrB_(2)、SiC粉体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酚醛树脂为碳源和黏结剂,制备内外涂层浆料;将石墨基体先反应浸渍固化,再在1625℃保温40 min的真空环境下进行气相渗硅,在石墨表面获... 为了提高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以石墨为基体,以MoSi_(2)、CrB_(2)、SiC粉体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酚醛树脂为碳源和黏结剂,制备内外涂层浆料;将石墨基体先反应浸渍固化,再在1625℃保温40 min的真空环境下进行气相渗硅,在石墨表面获得MoSi_(2)-CrB_(2)-SiC-Si抗氧化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了涂层试样在1400、1700℃下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1)涂层的物相有MoSi_(2)、CrB_(2)、SiC、Si,结构致密且无贯穿性裂纹,与基体结合良好。2)涂层试样在1400℃氧化250 h后,表面保持完好,质量增加了0.36%,因为涂层表面生成了致密的Cr-Si-Mo-O复相玻璃抗氧化膜,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3)涂层试样在1700℃氧化40 min后质量增加了1.51%,也是因为涂层表面生成了含有Cr-Si-Mo-O复相玻璃抗氧化膜,而氧化60 min后质量损失了0.23%,因为气体副产物等挥发及部分氧化层的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陶瓷涂层 石墨 抗氧化 复相玻璃层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蜂窝增强低密度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
5
作者 邓火英 方洲 +2 位作者 潘艳 左小彪 代晓伟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制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抗氧化涂层的工艺性、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并采用马弗炉烧蚀实验、等离子烧蚀试验以及辐射加热试验对其烧蚀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抗氧化涂层的溶剂含量范围应为25... 研制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抗氧化涂层的工艺性、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并采用马弗炉烧蚀实验、等离子烧蚀试验以及辐射加热试验对其烧蚀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抗氧化涂层的溶剂含量范围应为25%~75%,适用期大于165 min,涂层厚度≤300μm。酚醛树脂STN-1的涂层热稳定性优于甲基苯基硅橡胶218-1。涂层经历800℃/10 min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陶瓷化现象。在1 MW/30 s和1.5 MW/30 s这两个条件下均形成了坚硬、致密的碳层。在2 000℃/300 s的辐射加热环境下,有涂层的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背面温度降低了10℃,且碳层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增强 防热材料 抗氧化涂层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WCrNiMo高熵涂层的阻扩散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浩 李小亚 +5 位作者 王禄越 苏一凡 唐鹏 任耀 黄宏军 石倩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解决NiAlHf涂层和镍基高温合金元素互扩散造成的抗氧化性能衰减问题。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NiAlHf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N5之间沉积一层AlWCrNiMo高熵涂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和表征分析来评估涂层性能。结果AlWCrN... 目的解决NiAlHf涂层和镍基高温合金元素互扩散造成的抗氧化性能衰减问题。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NiAlHf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N5之间沉积一层AlWCrNiMo高熵涂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和表征分析来评估涂层性能。结果AlWCrNiMo具有单一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结构致密且与N5基体、NiAlHf面层结合良好。在1100℃恒温氧化25 h后,无扩散障试样(NN)出现了连续的γ'-Ni3Al贫铝区,而有扩散障试样(NAN)的扩散阻挡层较好地抑制了这种扩散现象。NAN试样的互扩散区+二次反应区(IDZ+SRZ)宽度为19.2μm,远小于NN试样的30μm。然而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NAN试样的阻挡性能发生衰减。50 h之后NAN试样的二次反应区(SRZ)宽度大于NN试样;100 h后扩散障被逐渐消耗变薄,200 h时彻底分解。结论1100℃恒温氧化25 h后,AlWCrNiMo高熵扩散障明显减缓了元素扩散,氧化50 h后,高熵合金中分解的W和Mo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TCP相的析出。在氧化初期,NAN试样优先实现了暂态氧化铝到稳态氧化铝的转变,为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其增重明显小于单一NN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氧化涂层 AlWCrNiMo高熵涂层 阻扩散行为 抗氧化性能 氧化增重 元素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MoSi_2-Mo_5Si_3/SiC涂层的制备及组织结构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鑫 邹艳红 +3 位作者 黄启忠 苏哲安 王秀飞 张明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3,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层厚度为400μm左右,主要由β-SiC、MoSi_2及少量的Mo_5Si_3组成.1350℃等温氧化10h后,复合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只有1.21%,明显低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试样,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相比,经封填改性制得的复合涂层结构更致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MOSI2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耐火材料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广华 姚金甫 +1 位作者 田守信 赵斌元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综述了A l2O3-C耐火材料抗氧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浸渍氧化抑制剂法、添加抗氧化剂法、表面涂层法等抗氧化方法及其各自的抗氧化机制,并提出了改进A l2O3-C材料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Al2O3-C材料 抗氧化 浸渍 抗氧化剂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英砂包埋石墨法制备ZrC-SiC复合涂层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鑫 黄启忠 +4 位作者 常新 苏哲安 张明瑜 周乐平 金谷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锆英砂包埋法,在石墨表面制备了ZrC-SiC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形貌和结构,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ZrC和SiC相组成,局部存在SiC晶粒.由内向外... 采用锆英砂包埋法,在石墨表面制备了ZrC-SiC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形貌和结构,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ZrC和SiC相组成,局部存在SiC晶粒.由内向外,复合涂层形成了明显的双层结构,且主要由SiC富集内层和ZrC外层组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包埋过程中各还原产物生成温度段的不同是复合涂层形成双层结构的主要原因,由于包埋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相液Zr能流动封填涂层中存在的裂纹孔洞等缺陷,故反应后能制得致密的ZrC-SiC复合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抗氧化涂层 ZRC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SiC-MoSi_2/SiC涂层结构及防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薛晖 李贺军 +1 位作者 付前刚 李克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采用包埋法、料浆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相结合制备了防止炭/炭复合材料在高温下氧化的SiC-MoSi2/SiC涂层。借助SEM、EDS及XRD等测试手段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涂层试件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MoS... 采用包埋法、料浆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相结合制备了防止炭/炭复合材料在高温下氧化的SiC-MoSi2/SiC涂层。借助SEM、EDS及XRD等测试手段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涂层试件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MoSi2/SiC涂层炭/炭复合材料试样经1 500℃氧化20 h后氧化失重率仅为2.8%。涂层的防氧化失效主要是由于涂层中形成穿透性缺陷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涂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SiC/(ZrB_2-SiC/SiC)_4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定星 董绍明 +3 位作者 丁玉生 张翔宇 王震 周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6-840,共5页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浆料浸涂法和脉冲CVD法制备了SiC/(ZrB2-SiC/SiC)4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00μm,主要由ZrB2-SiC涂层与脉冲CV...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浆料浸涂法和脉冲CVD法制备了SiC/(ZrB2-SiC/SiC)4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00μm,主要由ZrB2-SiC涂层与脉冲CVDSiC涂层交替覆盖而成.在1500℃空气中氧化25h,未涂层试样失重明显;脉冲CVDSiC涂层试样氧化失重率为5.1%;而SiC/(ZrB2-SiC/SiC)4涂层试样出现增重现象,增重率达2.5%,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浆料浸涂 脉冲CVD 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电解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科 韩严 +2 位作者 王雷远 张晓玲 孙玉璞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应用热分解法制备不同组分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并由SEM、EDX、强化电解寿命、电流效率、抗Mn2+污染、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实验方法研究该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配方的Ru-Ti-Ir-Sn氧... 应用热分解法制备不同组分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并由SEM、EDX、强化电解寿命、电流效率、抗Mn2+污染、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实验方法研究该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配方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对电解海水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阳极涂层 电流效率 抗污染 优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Ta_2O_5-TaC/SiC抗氧化抗烧蚀涂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栋嘉 李贺军 +2 位作者 付前刚 陶珺 王永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5,39,共6页
采用包埋法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Ta2O5-TaC内涂层和SiC外涂层,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涂层后C/C复合材... 采用包埋法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Ta2O5-TaC内涂层和SiC外涂层,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涂层后C/C复合材料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防氧化性能及在氧-乙炔烧蚀中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制得的Ta2O5-TaC/SiC复合涂层结构致密,该复合涂层有效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Ta2O5-TaC/SiC复合涂层在1 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可对C/C复合材料有效保护100 h以上;涂层试样在氧乙炔烧蚀环境中烧蚀60 s表明涂层可将C/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降低47.07%,质量烧蚀率降低2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VD-SiC涂层 Ta2O5-TaC涂层 抗氧化 抗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烧结法制备改性Si-Cr-Fe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2 位作者 殷磊 张利平 向彩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20,共5页
采用料浆法在铌合金表面制备了Ge改性的Si-Cr-Fe系高温抗氧化涂层,分析了涂层氧化前后的表面和截面形貌、组织成分、相的分布等。将两次加涂后的涂层与一次加涂后的涂层形貌、组织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103铌合金表面的Si... 采用料浆法在铌合金表面制备了Ge改性的Si-Cr-Fe系高温抗氧化涂层,分析了涂层氧化前后的表面和截面形貌、组织成分、相的分布等。将两次加涂后的涂层与一次加涂后的涂层形貌、组织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103铌合金表面的Si-Cr-Fe料浆熔烧涂层中,主体层是较致密的复杂硅化物相(Cr,Fe,Ge,Nb)Si2;扩散过渡层是致密的(Cr,Fe,Ge,Nb)5Si3相和少量(Cr,Fe,Ge,Nb)Si2的混合物;二次熔烧的涂层比加涂一次的涂层系统表面组织较均匀、致密,具有更宽的过渡层,对提高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有利;过渡层可有效阻止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提高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烧结 铌合金 硅化物 高温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氧化机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馨爽 陈招科 +3 位作者 熊翔 张天助 孙威 王雅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0-1678,共11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讨论涂层在900和1500℃的等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ZrB_2-SiC基复合陶瓷涂层整体厚度约为200μm。Si3N4、MoSi_2可很好地促进ZrB_2-SiC基氧阻挡层的高温烧结,使涂层致密化,并提高涂层在900℃的抗氧化性能;与之相比,TaC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致密化作用,对涂层在900℃时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有限。在900℃时,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氧化过程主要受氧在涂层孔隙等缺陷中的扩散所控制,添加剂主要通过改变涂层的致密化程度来影响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在1500℃氧化过程中,涂层抗氧化性能恶化,但致密的化学气相沉积SiC封填层的引入可显著改善涂层在1500℃时的抗氧化性能,涂层表面生成了完整的含有ZrO_2和ZrSiO_4等高熔点颗粒的SiO_2玻璃态氧化膜,为基体提供有效的氧化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ZR B2-Si C基涂层 添加剂 抗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MoSi_2-Si-Cr-B/玻璃涂层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茜 李贺军 +2 位作者 冯涛 张守阳 齐乐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75-379,共5页
采用两步包埋法及料浆涂刷-烧结法在二维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SiC/MoSi2-Si-Cr-B包埋涂层及磷酸盐玻璃外涂层,研究了其在950℃静态空气环境中自由状态的抗热震、防氧化性能及不同弯曲变形状态下的防氧化性能,并借助X射... 采用两步包埋法及料浆涂刷-烧结法在二维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SiC/MoSi2-Si-Cr-B包埋涂层及磷酸盐玻璃外涂层,研究了其在950℃静态空气环境中自由状态的抗热震、防氧化性能及不同弯曲变形状态下的防氧化性能,并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试样的组成成分及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50℃自由状态下该涂层体系的氧化失重率为负值,抗热震、防氧化效果良好;磷酸盐玻璃层在950℃软化熔融呈粘流态,可填补涂层内的裂纹和孔洞,阻止氧的入侵,有效提高了涂层整体的抗热震及抗氧化性能;但弯曲变形状态下,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随形变量的增加而提高,形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保护效果,加速材料的氧化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氧化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化学镀Ni-P/CeO_2复合镀层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靳惠明 董伟 +1 位作者 李美栓 许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共3页
对碱性化学镀 Ni-P/CeO_2复合镀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与化 学镀 Ni-P镀层的耐水溶液腐蚀和耐高温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镀层表 面形貌、结合力以及CeO_2复合量的测量,确定出最佳镀液配方和施镀参数。... 对碱性化学镀 Ni-P/CeO_2复合镀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与化 学镀 Ni-P镀层的耐水溶液腐蚀和耐高温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镀层表 面形貌、结合力以及CeO_2复合量的测量,确定出最佳镀液配方和施镀参数。实验 结果表明,Ni-P/CeO,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弥散分布 的稀土CeO2颗粒改善了镀层的微观结构,并在腐蚀过程中表现出稀土元素所起 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Ni-P/CeO2 耐蚀性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烧结法制备改性Si-Cr-Ti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1 位作者 易丹青 向朝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料浆烧结法制备了C—103铌合金上的改性Si—Cr—Ti高温抗氧化涂层,在涂层料浆中添加活性元素Zr和稀土氧化物Y2O3。进行了1200℃静态抗氧化实验,室温~1200℃的热震实验,1200℃间断氧化增重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 采用料浆烧结法制备了C—103铌合金上的改性Si—Cr—Ti高温抗氧化涂层,在涂层料浆中添加活性元素Zr和稀土氧化物Y2O3。进行了1200℃静态抗氧化实验,室温~1200℃的热震实验,1200℃间断氧化增重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XRD)等分析研究了涂层的形貌、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等。结果表明:涂层由两层组成,其外层是涂层主体,由复杂的(Nb,Cr,Ti,Zr)Si2相组成;中间扩散过渡层为致密的NbSi2相和少量Nb5Si3相共存。加改性元素Zr和稀土氧化物Y2O3能增加涂层的致密度和扩散过渡层宽度,改善涂层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扩散形成的过渡层与基体、涂层主体层之间的界面平直;过渡层本身致密,且能有效阻止裂纹的进一步扩展和氧向基体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烧结 铌合金 改性Si—Cr—Ti 高温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Ni-Si_3N_4复合镀层工艺-性能模型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汉军 孙万昌 +3 位作者 侯冠群 赵坤 张峰 石琴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77-2383,共7页
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优化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高颗粒含量的Ni-Si3N4复合镀层;并对NiSi3N4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颗粒悬浮量为40 g/L,镀液温度... 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优化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高颗粒含量的Ni-Si3N4复合镀层;并对NiSi3N4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颗粒悬浮量为40 g/L,镀液温度为45℃,转速为300 r/min,占空比为60%;该模型所得预测值与试验值曲线吻合较好,其相对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不超过3%,相关系数为0.99932。采用该优化工艺制备的Ni-Si3N4复合镀层中Si3N4微粒弥散分布于Ni基质层内部,镀层与基体之间无孔隙、裂纹等缺陷,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Ni-Si3N4复合镀层 BP神经网络 高温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MoSi_2-SiC-Si涂层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定星 董绍明 +3 位作者 张翔宇 丁玉生 王震 周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8-982,共5页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Si2-SiC-Si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20μm,主要由MoSi2、SiC和Si组成.MoSi2-SiC-Si涂层具有优...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Si2-SiC-Si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20μm,主要由MoSi2、SiC和Si组成.MoSi2-SiC-Si涂层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1500℃静态空气中氧化96h,涂层试样失重仅1.8%.涂层试样失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气通过涂层中的贯穿性裂纹与Cf/SiC复合材料基体发生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