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轧制温度和道次变形量对铝阳极Al-Mg-Sn-Bi-Ga-In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叔全 官迪凯 +3 位作者 毛志伟 张勇 潘安强 唐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6-911,共6页
采用析氢测量法、计时-电位法(E-T曲线)、Tafel曲线、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不同轧制工艺的Al-Mg-Sn-Bi-Ga-In铝合金阳极在80℃、在浓度为5mol/L NaOH电解液中添加缓蚀剂Na2SnO3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析氢测量法、计时-电位法(E-T曲线)、Tafel曲线、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不同轧制工艺的Al-Mg-Sn-Bi-Ga-In铝合金阳极在80℃、在浓度为5mol/L NaOH电解液中添加缓蚀剂Na2SnO3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按道次变形量40%进行轧制时,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开路电位负移,而活性和耐腐蚀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在370℃进行轧制时,随着道次变形量增大,开路电位正移,活性逐渐降低,而耐腐蚀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在370℃,按道次变形量40%进行轧制时,铝合金阳极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 轧制 缓蚀剂 电化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镁合金化学复合镀Ni-P-SiC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伟九 薛燕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工作系统地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聚乙二醇(6000)(PEG(6000))、吐温-80(Tween-80)等表面活性剂及其组合对镁合金化学复合镀Ni-P-SiC的镀液稳定性、镀速、镀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优选了适合镁合... 本工作系统地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聚乙二醇(6000)(PEG(6000))、吐温-80(Tween-80)等表面活性剂及其组合对镁合金化学复合镀Ni-P-SiC的镀液稳定性、镀速、镀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优选了适合镁合金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的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加入,镀液稳定性明显改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镀速有重要影响,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二醇(6000)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的镀液镀速最快。综合考虑复合镀层的表面质量、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优选的适于镁合金化学复合镀Ni-P-SiC的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6000)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复合镀Ni—P—SiC 表面活性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镍合金电镀层性能及耐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婕 杨道合 吴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X射线衍射、盐水浸泡、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对高速电镀Zn-Ni合金镀层钢板的性能进行了检测,主要检测了镀层的耐蚀性能、磷化性能、涂装性能、焊接性能,并对其耐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5%NaCl溶液浸泡试验生红锈时... 通过X射线衍射、盐水浸泡、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对高速电镀Zn-Ni合金镀层钢板的性能进行了检测,主要检测了镀层的耐蚀性能、磷化性能、涂装性能、焊接性能,并对其耐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5%NaCl溶液浸泡试验生红锈时间Zn-Ni合金镀层是纯锌镀层的2.5~4.0倍,而且以Ni含量为13%为最好;磷化性能均优于冷轧板;涂装性能、焊接性能均达到工艺要求。在验证防蚀机理的同时,还发现在腐蚀过程中起钝化作用的不是Zn-Ni合金镀层中Ni的富集,而是腐蚀产物的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镍合金 镀层 性能 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法优化Ti掺杂Zn-Al合金薄膜的耐腐蚀性能(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静玉 刘庆峰 刘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63-1768,共6页
应用组合技术,通过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Zn-Al-Ti合金薄膜材料芯片(其中wAl∶wZn=55%∶45%(w,质量分数)),表征了热处理后薄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了Ti掺杂量对薄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在Ar+5%(φ,体积分数)H2混合气氛中,经200℃扩散1h,再经37... 应用组合技术,通过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Zn-Al-Ti合金薄膜材料芯片(其中wAl∶wZn=55%∶45%(w,质量分数)),表征了热处理后薄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了Ti掺杂量对薄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在Ar+5%(φ,体积分数)H2混合气氛中,经200℃扩散1h,再经370℃热处理2h后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合金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热处理后的典型样品进行相结构和形貌表征.使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样品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i适量掺杂样品的腐蚀速率明显下降,其中Ti掺杂量为6.0%(w)的Zn-Al-Ti合金薄膜(94.0%(w)Zn-Al,其中wAl∶wZn=55%∶45%)具有最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其原因在于,Ti适量掺入后晶粒明显细化,表面更为致密,且钝化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掺杂 锌铝合金薄膜 耐腐蚀 组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含量对NdFeB磁性材料表面化学镀Ni-Cu-P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憨鹰 李增生 +1 位作者 王兆华 陈焕铭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研究P含量对Ni-Cu-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方法获得4种不同Ni、Cu、P含量的Ni-Cu-P合金镀层,研究4种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形貌呈致密胞状结构,Ni、Cu、P元素分布均匀,镀层结构分别由晶态... 为研究P含量对Ni-Cu-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方法获得4种不同Ni、Cu、P含量的Ni-Cu-P合金镀层,研究4种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形貌呈致密胞状结构,Ni、Cu、P元素分布均匀,镀层结构分别由晶态、混晶态和非晶态组成;Ni-Cu-P镀层的耐腐蚀性能随镀层中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4种镀层中,非晶态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P含量约占12%),晶态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差(P含量约占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U-P合金 微观形貌 晶体结构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应用及Zn-Al合金镀层材料优选
6
作者 刘茜 陈伟 +3 位作者 刘庆峰 归林华 朱丽慧 王利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6,共7页
基于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原理,通过离子束溅射方法,在低碳钢基片上快速制备了全组份范围的二元Zn-Al薄膜材料样品库,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薄膜组份互扩散过程的影响.使用XRD及EDS等手段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 基于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原理,通过离子束溅射方法,在低碳钢基片上快速制备了全组份范围的二元Zn-Al薄膜材料样品库,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薄膜组份互扩散过程的影响.使用XRD及EDS等手段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使用纳米压痕仪测试材料芯片样品的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使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平衡电位和极化电阻.在获得薄膜材料样品组成-结构-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关联特性的基础上,对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二元Zn-Al合金镀层材料提出了成分设计和优化方案,即选择兼具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Al-Zn镀层材料,成分配比应控制为约30at%Z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 Zn-Al合金薄膜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杂质含量对Al-Zn-In系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树森 梁成浩 +2 位作者 黄乃宝 马力 吴建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提高铝合金的阳极性能,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偶实验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不同Cu杂质含量的Al-Zn-In牺牲阳极在海水条件下的阳极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牺牲阳极的Cu质量分数为0.005%时,阳极表面溶解均匀,工作电位处于-1.047!-1.0... 为提高铝合金的阳极性能,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偶实验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不同Cu杂质含量的Al-Zn-In牺牲阳极在海水条件下的阳极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牺牲阳极的Cu质量分数为0.005%时,阳极表面溶解均匀,工作电位处于-1.047!-1.068 V,电流效率达到93%以上,耦合电位较负且稳定,耦合电流适中,2 h时Al和Zn的溶解量分别为22和3.8μg/L,2和48 h时的扫描电流峰值分别为27和36"A,试样的耐蚀性增强;而Cu质量分数超过0.005%后,会限制In的活化作用,活性溶解阻力逐渐增大,随着Cu含量的增加电流效率明显下降.Cu质量分数0.005%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阳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牺牲阳极 Cu杂质 耐蚀性 活性溶解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8镁合金微弧氧化-电泳涂装复合膜层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毅 孟洪军 +2 位作者 潘利华 赵国良 吴连波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电泳涂装复合工艺,在MB8镁合金表面上形成防护性复合膜层。SEM观测表明,电泳漆膜与微弧氧化膜紧密结合,且均匀地覆盖了表层。动电位极化和浸泡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明显优于微弧氧化膜。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电泳涂装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蚀Zn-Al合金材料的组合材料芯片方法优选 被引量:2
9
作者 霍伟亮 刘庆峰 +2 位作者 刘茜 朱丽慧 王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应用组合材料芯片方法,通过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全组分范围的Zn-Al薄膜样品阵列.沉积得到的多层薄膜经370℃扩散处理2h形成合金薄膜.通过扫描俄歇能谱仪(AES)、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应用组合材料芯片方法,通过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全组分范围的Zn-Al薄膜样品阵列.沉积得到的多层薄膜经370℃扩散处理2h形成合金薄膜.通过扫描俄歇能谱仪(AES)、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低温退火后,合金薄膜成分均匀,结晶良好,表面致密.材料芯片上的样品在0.1mol·L-1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电阻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全组分的Zn-Al合金薄膜,Al摩尔分数在87%附近的成分具有最高的极化电阻值.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在83%-86%这一较宽的摩尔分数区间内,极化电阻值均保持在105Ω·cm-2以上,比传统热镀锌镀层的极化电阻高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 锌铝合金薄膜 耐腐蚀性能 离子束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片状Zn-Al-Mg-Ce防腐蚀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枫 陈上 +2 位作者 吴显明 刘晶丽 龙芮涞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09-112,136,共5页
为了获得较低合金粉体积浓度的环境友好型的高防腐蚀性能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分别采用球形和片状Zn-Al合金粉、片状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防腐蚀颜料制备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详细考察了防腐蚀颜料... 为了获得较低合金粉体积浓度的环境友好型的高防腐蚀性能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分别采用球形和片状Zn-Al合金粉、片状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防腐蚀颜料制备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详细考察了防腐蚀颜料种类、颜填料体积浓度(PVC)、硅烷偶联剂和分散剂对涂层耐腐蚀性、硬度以及附着力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涂层的综合性能,确定了较佳的涂层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鳞片状Zn-Al-Mg-Ce合金粉较球状和片状Zn-Al合金粉的耐腐蚀性能更好;PVC为28.0%时,涂层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能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适当的湿润分散剂用量能保证颜填料较好的分散效果。在鳞片状Zn-Al-Mg-Ce合金粉含量12.0%、PVC 28.0%,硅烷偶联剂3.2%、湿润分散剂1.5%条件下制得涂层的附着力等级为1级,硬度达到4H,中性盐雾试验时间达600 h,Tafel曲线的腐蚀电流密度表明其腐蚀速率降低到底材的0.064%,耐水性达到780 h无起泡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乳液 片状锌铝镁铈合金粉 防腐蚀涂料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挤压处理对Mg-Gd-Y合金微观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瑶瑶 王萍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73-580,共8页
为提高Mg-Gd-Y合金的耐蚀性能,通过对铸态镁合金进行热挤压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镁合金显微组织及腐蚀形貌,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电化学噪声测试法研究铸态及挤压态Mg-Gd-Y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为提高Mg-Gd-Y合金的耐蚀性能,通过对铸态镁合金进行热挤压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镁合金显微组织及腐蚀形貌,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电化学噪声测试法研究铸态及挤压态Mg-Gd-Y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热挤压后Mg-Gd-Y合金内二次相弥散化、晶粒细化并沿挤压方向定向分布,腐蚀产物与合金基体结合紧密。自腐蚀电位正移,电化学噪声显示热挤压后Mg-Gd-Y合金局部腐蚀倾向和腐蚀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合金 挤压处理 显微组织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片状Zn-Al基合金粉制备及其耐蚀性
12
作者 张枫 陈上 +3 位作者 吴显明 龙芮涞 吴秀婷 刘晶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以球形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制备鳞片状Zn-Al-Mg-Ce合金,研究了三乙醇胺为助磨剂下球磨级配,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对片状粉体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助磨剂对产品比表面积,粒径分布,水面遮盖率的影响。在最佳球磨条件... 以球形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制备鳞片状Zn-Al-Mg-Ce合金,研究了三乙醇胺为助磨剂下球磨级配,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对片状粉体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助磨剂对产品比表面积,粒径分布,水面遮盖率的影响。在最佳球磨条件下制备了鳞片状的Zn-Al,Zn-Al-Mg合金粉,测定了三种片状合金粉用于达克罗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磨球级配为C组,500 r/min下球磨9 h时粉体片状化程度较好。不同助磨剂所得产品的参数表明使用三乙醇胺和聚乙二醇为助磨剂,均能获得片状化程度好,粒径适当,且光亮度高的鳞片状合金粉。中性盐雾试验表明含Zn-Al-Mg-Ce片状合金粉涂层耐腐蚀性明显表现出高于其他两种,由Tafel曲线计算的腐蚀电流小于其他两者,证实了以其为涂层基体具有较优的耐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Zn-Al-Mg-Ce合金 无铬锌铝涂层 防腐蚀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镁合金防腐-热控一体化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刚 张立功 +4 位作者 白晶莹 王兵存 于金花 张家强 陈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6,共3页
以航天器镁合金防腐-热控一体化涂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空间环境辐照试验(包括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和真空-电子辐照)研究了涂层防腐性能和空间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氟化羟基树脂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以航天器镁合金防腐-热控一体化涂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空间环境辐照试验(包括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和真空-电子辐照)研究了涂层防腐性能和空间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氟化羟基树脂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交联反应制得的脂肪族聚氨酯为粘结剂,制备的热控涂层具有耐湿热504h,耐盐雾腐蚀1008h的防腐性能,盐雾环境对α_S有一定影响,Δα_S为0.02;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对α_S有一定影响,Δα_S分别为0.03和0.04;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真空-电子辐照均对热控涂层ε_H影响不明显,热控涂层高发射率热控特性在空间环境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防腐 热控 一体化 涂层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电结晶纳米Zn-Co合金的织构、电化学性能及耐蚀机理研究
14
作者 何泰松 葛文 高雨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3,共6页
为了研究Zn-Co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及耐蚀机理,采用双脉冲电结晶法制备了不同Co含量的纳米Zn-Co合金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Tafel极化曲线及中性盐雾试验分析探讨了镀层中Co含量对其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及耐蚀性能的影... 为了研究Zn-Co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及耐蚀机理,采用双脉冲电结晶法制备了不同Co含量的纳米Zn-Co合金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Tafel极化曲线及中性盐雾试验分析探讨了镀层中Co含量对其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及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纯Zn镀层及Zn-Co合金镀层盐雾腐蚀前后的形貌进行观察,并采用XRD对腐蚀产物进行检测,探讨了Zn-Co合金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随Zn-Co合金镀层中Co含量的升高,其平均晶粒尺寸依次减小,耐腐蚀性能逐渐提高;合金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晶面择优取向由(101)、(102)和(112)面转向为(101)面及新形成的CoZn13面。在腐蚀过程中Co元素可有效稳定Zn(OH)2,使其难以转变为ZnO,腐蚀产物以氢氧化锌复盐的形式存在,该产物是不良导体,抑制了腐蚀的进行,提高了Zn-Co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电结晶 Zn-Co合金 CO含量 腐蚀 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rO_(2)/Zn-Al-C涂层在模拟地热水中的防腐性能
15
作者 余嵘 雷欢 +3 位作者 鲁思文 田智岗 付少华 成柯瑶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提升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善纳米二氧化锆(ZrO_(2))颗粒的团聚,联合Zn-Al-C合金粉,制备改性纳米ZrO_(2)/Zn-Al-C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 为提升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善纳米二氧化锆(ZrO_(2))颗粒的团聚,联合Zn-Al-C合金粉,制备改性纳米ZrO_(2)/Zn-Al-C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纳米ZrO_(2)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结合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Tafel)分析复合涂层在模拟地热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纳米ZrO_(2)表面成功接枝KH-550;复合涂层在模拟地热水中全浸泡720 h,其表面腐蚀结垢产物数量较原片明显减少;自腐蚀电流密度为6.113×10-10(A·cm-2),电化学性能良好。经改性后的环氧复合涂层,有效利用了纳米材料及金属材料的优越性能,其硬度及耐蚀性均得到显著提升,为环氧涂层在地热水环境中长期使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防腐涂层 纳米ZrO_(2) Zn-Al-C合金粉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及镁合金腐蚀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光胜 范永革 +1 位作者 汤爱涛 汪凌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镁的平衡电位非常低,耐蚀性差,长期以来阻碍了镁及镁合金的应用。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镁及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以及表面防腐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镁合金 腐蚀 防腐 快速凝固 表面合金化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医用镁合金的合金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昌 崔亚军 +3 位作者 刘汉源 余森 张亚峰 于振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60,共6页
镁合金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可生物降解医用金属材料。然而,在组织的愈合期间合金局部腐蚀过快,以致服役期力学性能下降或产生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产物,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合金化是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一种有效... 镁合金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可生物降解医用金属材料。然而,在组织的愈合期间合金局部腐蚀过快,以致服役期力学性能下降或产生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产物,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合金化是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全面综述了生物医用镁合金的合金化研究进展,包括添加生物营养元素(Ca、Sr、Zn等),微量无毒元素(Zr、Nd、Y)及有毒元素(Al、Li、Ce等)对合金的体内外细胞毒性、组织反应、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还简单总结了镁合金中多种合金化元素复合添加的最新研究情况,展望了可降解镁合金材料合金化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镁合金 合金化元素 细胞毒性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镁合金表面的防黏附和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亚利 范伟博 +2 位作者 冯利邦 强小虎 王彦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通过盐酸刻蚀、氨水浸泡和疏水长链接枝,成功构建得到接触角达154°、滚动角为6°的超疏水镁合金表面。利用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防黏附和电化学实验等分别对超疏水镁合金表面的润湿性能、表面微结构与化... 通过盐酸刻蚀、氨水浸泡和疏水长链接枝,成功构建得到接触角达154°、滚动角为6°的超疏水镁合金表面。利用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防黏附和电化学实验等分别对超疏水镁合金表面的润湿性能、表面微结构与化学组成、防黏附行为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盐酸刻蚀和氨水浸泡使得镁合金表面产生了微-纳复合结构,而硬脂酸修饰使疏水烃基长链通过化学键接枝到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镁合金表面。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表面微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得超疏水镁合金表现出良好的防黏附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超疏水 防黏附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镁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凌杰 李芳君 +3 位作者 雷惊雷 何建新 张胜涛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0-113,共4页
添加合金元素即合金化是改善镁合金性质、性能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基础合金元素(Al、Zn、Mn、Zr等)和微量合金元素(Ce、La、Sc、Er、Nd、Y、Sm、Ho、Gd及混合稀土等稀土元素和Ca、Sr等碱土金属元素以及Pb、Sn、Sb、Si、Hg、Ga等)对合金... 添加合金元素即合金化是改善镁合金性质、性能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基础合金元素(Al、Zn、Mn、Zr等)和微量合金元素(Ce、La、Sc、Er、Nd、Y、Sm、Ho、Gd及混合稀土等稀土元素和Ca、Sr等碱土金属元素以及Pb、Sn、Sb、Si、Hg、Ga等)对合金化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评述了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等合金化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当前镁合金合金化及耐腐蚀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元素 镁合金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 60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军 郭宝刚 +3 位作者 田军 刘惠文 周金芳 徐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用微弧氧化方法在AM60B镁合金表面生成了氧化物膜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研究表明,氧化膜可分为两层,外层疏松多孔,内层结构致密,膜层主要由MgO、Mg2SiO4和少量MgAl2O4相...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用微弧氧化方法在AM60B镁合金表面生成了氧化物膜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研究表明,氧化膜可分为两层,外层疏松多孔,内层结构致密,膜层主要由MgO、Mg2SiO4和少量MgAl2O4相组成,从外层到内层,Mg2SiO4相含量减少,MgO相含量增大.与镁合金基体相比,氧化物膜层表面硬度提高7-8倍.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微弧氧化处理使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镁合金 氧化膜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