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的测量 被引量:31
1
作者 何燕玲 元力 +1 位作者 黎晓新 胡亦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目的分析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各部位的测量结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0只正常眼连续进行3次Pentacam检查,评价该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523例(102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 目的分析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各部位的测量结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0只正常眼连续进行3次Pentacam检查,评价该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523例(102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测量眼前节各部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只正常眼各部位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由小到大依次为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角膜顶点厚度、前房轴深、角膜容积、前房容积、前房角度和瞳孔直径。1024眼测量数据显示:随着屈光度增加,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增加,而瞳孔直径逐渐减小,其余指标均与屈光度的变化无关。结论用Pentacam系统进行眼前节各部位测量,结果准确全面,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 屈光度 pentacam系统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影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雯(综述) 邢怡桥(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应用旋转scheimpnug成像原理的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其通过旋转摄影获取眼前节多重图像,一次成像可获取眼前节的完整信息,具有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三维前房分析和晶状体分析等...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应用旋转scheimpnug成像原理的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其通过旋转摄影获取眼前节多重图像,一次成像可获取眼前节的完整信息,具有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三维前房分析和晶状体分析等多种功能。作为一种新的眼前节影像分析系统,Pentacam 可广泛应用于角膜和晶状体屈光手术、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青光眼早期防治和白内障手术选择等。就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的应用及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 眼前节 scheimpnug成像 影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和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眼前节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真 黄锦海 +2 位作者 成拾明 冯一帆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2-577,共6页
背景新型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是结合单Scheimpflug成像与Placido盘的原理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的设备,已用于眼科临床,但目前尚缺乏其与Pentacam系统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分析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Pentacam系统测量... 背景新型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是结合单Scheimpflug成像与Placido盘的原理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的设备,已用于眼科临床,但目前尚缺乏其与Pentacam系统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分析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Pentacam系统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ACD)及前房容积(ACV)的重复性、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7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术后的患者35例35眼,分别应用Sirius和Pentacam系统对受试眼的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f)值、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s)值,平均SimK(Km)值,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及位置,中央ACD及ACV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rius和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患者眼前节参数具有高度的重复性,除角膜最薄点的位置坐标(X,Y)外,其他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克隆巴赫系数(CoA)均大于0.90。测量角膜曲率Kf、Ks时,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3、-1.750,P〉0.05)。Sirius测量的Km值为(39.14±1.95)D,高于Pentacam测量的(39.05±1.91)D,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01)。Sirius测量的TCT为(457.6±40.9)txm,明显低于Pentacam测量的(465.4±3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9,P〈0.001),二者的测量值呈明显正相关(r=0.988,P〈0.001),Bland—Ahman分析的TCT95%可信区间(c,)为-21~6μm。两种测量系统测得的角膜最薄点定位X、Y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2、-5.696,P〈0.001),但二者的相关性均一般(r=0.75l、0.775,P〈0.001),95%CI亦较宽(-0.36~0.17mm,-0.35~0.12mm)。两种测量方法测量ACD和AC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03、-7.378,P〈0.001),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的ACD结果一致性较好,95%CI为-0.02~0.12mm,而测量ACV时二者的结果一致性欠佳,95%CI为-27.70~6.20mm3。结论Sirius和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眼前房参数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此外两种方法测量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ACD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二者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但在测量角膜最薄点位置及ACV时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临床上相互替代使用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 pentacam 眼前节 重复性 一致性分析 Bland—Altma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系统测量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金玉梅 艾凤荣 +1 位作者 罗岩 李莹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2011年8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均先后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散瞳前后角膜中... 目的比较应用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2011年8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均先后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散瞳剂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结果 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6.70±39.60)和(548.31±39.22)μm,散瞳后的测量值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9.57±39.73)和(545.99±39.47)μm,散瞳后的测量值亦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两种方法散瞳前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明显高于A超角膜测厚仪(P=0.000);而两种方法散瞳后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散瞳后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较散瞳前略有增加,故散瞳前测量值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角膜中央厚度,有助于为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中央厚度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 A超角膜测厚仪 散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筱荣 邵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7-891,共5页
目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ACD)、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及偏心度的变化情况,及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IOL在眼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研究,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 目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ACD)、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及偏心度的变化情况,及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IOL在眼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研究,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6眼行1期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AcrySofSA60)植入术,根据眼底情况选择灌注液、惰性气体及硅油填充,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OL的位置。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AC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39,P=0.000),术后各时间点ACD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术后不同时间点间IOL偏心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59,P=0.000),术后3个月硅油填充组与术后1周、1个月相比IOL偏心量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玻璃体填充物组IOL偏心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82,P=0.114)。在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IOL倾斜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7,P=0.401),不同玻璃体填充物组的IOL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3,P=0.254)。结论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可动态观察并评价IOL在眼内的稳定性;惰性气体填充对眼内IOL的影响较灌注液填充和硅油填充明显,但总体而言各种玻璃体腔填充眼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状体 前房深度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前房形态和参数的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晓丽 刘丹岩 +3 位作者 张斌 郭从容 杜颖华 段佳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8-612,共5页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后前房测量中的应用仍较少。目的评估Pentacam在早期PACG眼LPI手术前后前房形态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PACG患者70例70眼,包括急性PACG对侧眼(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各35眼,所有受检眼均行LPI。采用Pentacam测量受检眼LPI术前与术后1、7和28d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夹角(ACA),并比较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与慢性PACG对侧眼LPI术后前房形态参数的变化幅度。结果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F=6.783,P=0.004;ACV:F=19.090,P=0.000),各时间点ACA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3,P=0.928),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PACG对侧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D:F=21.576,P=0.000;ACV:F=47.506,P=0.000),而各时间点间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1,P=0.629),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28d,ACD和ACV与术前的变化值分别为(0.064+0.022)mnl和(27.84JD±4.963)mm3,明显高于慢性PACG对侧眼的(0.047±0.020)mm和(21.000±3.278)mm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t=2.783,P=0.008;ACV:t=5.749,P=0.000)。结论Pentacam可以用来量化评价PACG患者LPI后的眼前节形态和参数的变化,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ACD和ACV的增加值大于慢性PACG对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前房/病理状态 生物测量 三维成像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激光 疗法 虹膜切开术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法评价V4c TICL植入术后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张波 杜文文 +6 位作者 王浩 庞辰久 杨靖 王树林 孙早荷 李金 顾宇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目的应用标准化矢量分析法评价V4c复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后TICL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V4c TICL植入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152例... 目的应用标准化矢量分析法评价V4c复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后TICL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V4c TICL植入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152例268眼,术前球镜度为-15.00~-3.25 D,柱镜度为-5.00~-0.50 D,等效球镜度(SE)为-16.50~-3.88 D。采用扫频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术后拱高及TICL实际轴向,计算术后TICL偏转角度。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SE、目标散光矢量,根据术后1个月主觉验光结果及V4c TICL柱镜轴向计算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手术矫正散光矢量(SIA)、误差幅度(ME)、差异矢量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S)。比较不同术前散光度、TICL术中固定角度、TICL术后偏转角度及术后拱高患者间各矢量分析参数;评估TICL术后偏转角度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术后拱高、视力、屈光度以及各矢量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7和1.29。预期SE和术后SE分别为(-0.11±0.13)和(-0.07±0.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321)。V4c TICL植入术后术眼UCVA、BCVA和柱镜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54、5.446、-25.634,均P<0.001)。V4c TICL偏转角度为0°~25°,平均(5.41±4.35)°,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呈正相关(r s=0.461,P<0.001),与术后柱镜度呈负相关,与术后UCVA、|DV|、SIA均呈正相关(r=-0.360、0.191、0.205、0.142,均P<0.05)。不同分组矢量分析结果比较显示,低散光组患者术后拱高、SIA、|DV|均低于高散光组,CI、IS均高于高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17、-13.569、-2.793、-2.761、-4.779,均P<0.05)。小角度差组患者术后TICL偏转角度和|DV|均小于大角度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865、-2.080,均P<0.05)。低度偏转组患者术前柱镜度、固定角度偏差、SIA及|DV|均小于高度偏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4、-4.578、-2.456、-2.090,均P<0.05);TICL植入术后不同拱高组患者TICL偏转角度及各矢量分析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4c TICL矫治近视合并散光临床效果良好,术中固定轴向与目标轴向略有差异,影响了术后TICL偏转角度和|DV|;术后TICL偏转角度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术后UCVA、SIA、|DV|及术后柱镜度有关,术后拱高对于TICL偏转角度及各矢量差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旋转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矢量分析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后房型 复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行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子尧 陈柯辛 +3 位作者 史尉冉 徐文康 孙玛骥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0-968,共9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cervical interfacet selflocking cage,CILC)置入融合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置入的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24岁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cervical interfacet selflocking cage,CILC)置入融合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置入的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24岁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排除颈椎外伤史、手术史、颈椎病史及影像学的颈椎畸形,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空白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的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单节段后路CILC置入融合与Zero-p置入融合的有限元模型,手术节段设定为C4/5节段,分别置入CILC与Zero-p进行融合及模型构建。固定C7椎体下终板,对模型施加73.6N的轴向载荷,模拟头部重量;将1.0N·m的力矩作用于C2椎体上表面,对C2~C7有限元模型的整体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包括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分析空白模型、CILC模型及Zero-p模型四个运动方向上节段ROM和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所建立的正常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个运动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研究所测得的ROM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空白模型相比,CILC模型和Zero-p模型融合节段各方向上ROM均显著降低;邻近节段的ROM与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高于空白模型,CILC模型与Zero-p模型间ROM增加程度无明显差别;CILC模型后各个运动方向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增加程度小于Zero-p模型,CILC模型C3/4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2.181、3.358、3.636、3.950MPa升高至固定后的2.532、3.881、4.463、4.917MPa,C5/6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1.558、3.996、3.778、3.660MPa升高至固定后的1.864、4.131、4.183、4.266MPa;Zero-p模型C3/4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术前的2.181、3.358、3.636、3.950MPa升高至2.977、4.241、4.654、5.509MPa,C5/6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1.558、3.996、3.778、3.660MPa升高至2.314、5.214、4.469、4.739MPa。CILC模型各运动方向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增加程度大于Zero-p模型。结论:CILC具有可靠的固定效果,可用于颈椎术后邻椎病的治疗,另外CILC置入固定较Zero-p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融合器 邻椎病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 V4c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前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程蕾 朱冉 +3 位作者 宋超 袁萍 谭悦 魏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式眼内镜(ICL)V4c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前房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9例3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式眼内镜(ICL)V4c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前房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9例3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20~29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5.875~-15.750 D,平均(-9.743±3.220)D。所有术眼随访1年,观察术后术眼视力、SE和眼压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眼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度数(ACA),并评估ICL V4c植入后不同时间点ICL拱高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术眼视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7,P=0.007),其中术后1年术眼裸眼视力(UCVA)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术眼SE和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94、1.302,均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术眼ACD、ACV、AC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811、889.971、196.096,均P<0.001),其中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ACD、ACV和ACA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术眼ICL拱高值分别为(484.860±183.634)、(464.351±170.167)和(433.784±168.550)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56,P=0.001);与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年术眼ICL拱高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41)。结论中高度近视眼接受ICL V4c植入术后1年前房结构稳定,UCVA优于术前BCVA,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生物测量 前房/结构 可植入式眼内镜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卡胺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对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正威 克里木江 +3 位作者 郑文静 朱剑锋 何鲜桂 柯碧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0.5%托吡卡胺滴眼液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前后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309名健康儿童,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麻痹睫状肌,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 目的研究0.5%托吡卡胺滴眼液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前后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309名健康儿童,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麻痹睫状肌,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屈光状态和不同性别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结果 294名儿童的检查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睫状肌麻痹后,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容积(CV)、前房深度(ACD)和前房容量(ACV)显著大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或P<0.01),前房角(ACA)显著小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远视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差值显著大于正视者、低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P<0.05),远视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V差值显著大于低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P<0.001)。男孩睫状肌麻痹后ACA显著小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女孩睫状肌麻痹前后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托吡卡胺滴眼液可导致儿童CCT、CV、ACD和ACV显著增加,ACA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 托吡卡胺 睫状肌麻痹 pentacam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比较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帅 朱震奇 +4 位作者 钱亚龙 王凯丰 刘辰君 段硕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304,共9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通过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2002年1月~2016年6月之间关于TDR和ACDF术后出现ASDeg、ASDi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章。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进行评价,提取数据包括ASDeg、ASDis以及再手术率的相关信息,研究结果以ASDeg和ASDis的发生作为直接结果,以邻近节段再手术率作为间接结果评估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并根据随访时间和研究地点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最终对整篇Meta分析通过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the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进行质量评估。结果 :共纳入了11篇RCTs,包括2632名研究对象。对于整体的ASD(包括直接和间接结果),TD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OR=0.6;95%CI[0.38,0.7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TDR相对于ACDF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OR=0.58,95%CI[0.46,0.72],P<0.00001和OR=0.52,95%CI[0.30,0.87],P=0.01)。以随访时间5年为分界点,不论随访<5年还是≥5年,在ASDeg发生率上,TDR的优势都比ACDF显著(分别为OR=0.63,P=0.001;OR=0.49,P=0.0002),并且这种优势可能随时间延长有扩大趋势。以研究地点分层,不论在美国(7篇RCTs)还是中国(4篇RCTs),TDR在邻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上均有优势(P<0.0001,P=0.03)。根据GRADE评分,该Meta分析的质量级别为中等质量。结论:与ACDF相比,TDR在降低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邻近节段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形态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艺 戴锦晖 褚仁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早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特点,为完善早期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43人43眼),可疑圆锥角膜患者(40人40眼)及正常对照(143人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 目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早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特点,为完善早期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43人43眼),可疑圆锥角膜患者(40人40眼)及正常对照(143人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统计分析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后表面最大高度值、分布位置及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计算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反映一项检测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下面积。结果亚临床圆锥角膜组、可疑圆锥角膜组和正常组的平均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分别为-6.2 D,Q=0.5;-5.6 D,Q=0.3;-5.5 D,Q=0.3。平均后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23μm,Q=14;11μm,Q=8.5;7μm,Q=6。因数据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因而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法,Q代表四分位间距。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和后表面最大高度在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且在前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出现异常前,后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已经发生改变。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中,后表面屈光度最大值、后表面高度最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基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是早期圆锥角膜形态改变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后表面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片段弓技术压低下前牙过程中适宜加载力值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史俊 倪晓宇 +2 位作者 黄优 王震东 王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改良式片段弓技术被用于压低前牙、打开咬合,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本文建立了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下颌牙列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及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加载力值。方法结合前期研... 目的改良式片段弓技术被用于压低前牙、打开咬合,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本文建立了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下颌牙列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及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加载力值。方法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建立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下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压低辅弓从0.2~0.6 N平均设置5个工况,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下颌牙列的运动趋势及应力分布情况,初步探讨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打开角度和加载力值。结果在各工况的改良片段弓作用下,侧切牙和尖牙发生压入移动并伴少量唇倾;第一磨牙远中倾斜并伴有牙冠的近中颊向远中舌向旋转;随着各个工况下辅弓初始加载力值的增加,各牙的移动量也进一步增大;其余牙齿无明显移动。当压低辅弓的初始加载力值为0.5 N左右时,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能获得适宜的前牙压入移动。结论改良片段弓技术能压低前牙段,同时控制后牙段的伸长,有利于深覆牙合特别是高角、露龈笑或成年深覆牙合患者的矫治;其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加载力值为0.5 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片段弓 压低辅弓 前牙压低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片段弓技术打开咬合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史俊 王震东 +1 位作者 倪晓宇 王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建立三段式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下颌牙列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压低辅弓的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三段式片段弓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利用薄层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CATIA、Anasys等专业软件建立含有三段式片段弓下颌牙列... 目的建立三段式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下颌牙列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压低辅弓的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三段式片段弓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利用薄层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CATIA、Anasys等专业软件建立含有三段式片段弓下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所建立的模型上通过Anasys软件中的非线性计算方法分析计算压低辅弓的力学特性及在三段式片段弓作用下下颌牙列的运动趋势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5°~25°范围内,压低辅弓前端的力值随角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在30°时达到最大(0.604 8 N);在30°~65°范围内,压低辅弓产生的力在0.59 N左右波动。三段式片段弓作用下,下颌侧切牙远中唇向倾斜并向龈方压入;第一磨牙则后倾明显并伴有牙冠的近中颊向远中舌向旋转;其余牙齿基本不发生移动。下颌牙列的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侧切牙根的唇侧颈1/3及第一磨牙根分叉处。结论在适宜压入力的作用下,三段式片段弓技术能有效地压低前牙段,同时控制后牙段的伸长,有利于深覆,特别是高角、露龈笑或成年患者深覆的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式片段弓 压低辅弓 前牙压低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智鹏 姚瞻 +2 位作者 周增超 黄钰森 应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例 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方法进行检查 ,采用 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 ,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 2... 目的 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例 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方法进行检查 ,采用 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 ,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 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检查方法在判断房角入口角度、虹膜根部附着点和周边虹膜形态 3个方面均有相关性 ,其中房角入口角度相关性最好 ;窄角状态时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基本不受照明光和机械作用干扰 ,能定量测量房角入口角度 ,对周边虹膜形态判断准确 ,信息保存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分析系统 前房角镜 房角检查 眼科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和动物眼前段的Scheimpflug照相及计算机图像分析
16
作者 吴开力 水迎波 佐佐木一之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 应用Scheimpflug 照相技术在活体内对人眼和几种动物眼的眼前部图像进行测量分析。 方法 应用眼前部图像分析系统(EAS1000 ,日本Nidek) ,对正常成人以及豚鼠、大鼠、兔和猫的眼前部照相并作图像分... 目的 应用Scheimpflug 照相技术在活体内对人眼和几种动物眼的眼前部图像进行测量分析。 方法 应用眼前部图像分析系统(EAS1000 ,日本Nidek) ,对正常成人以及豚鼠、大鼠、兔和猫的眼前部照相并作图像分析。 结果 用EAS1000 系统能在人眼、豚鼠和大鼠眼得到清晰的眼前部图像,而在兔和猫眼仅得到前半部晶状体以前的图像。测量并比较分析了各种眼球的角膜及晶状体的多个生理参数。 结论 Scheimpflug 照相能获得清晰的眼前段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eimpflug照相 计算机图像分析 眼前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任宁 孙丽霞 +4 位作者 崔红 李正日 李承霖 金海燕 李英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6,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6...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透明角膜切口大小的不同分为2.2 mm切口组37例37眼和1.8 mm切口组39例39眼。术中测量并比较2个组累积释放能量(CD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1周及第1个月,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并比较2个组角膜切口结构和角膜厚度;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比较2个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直径3.0 mm范围角膜体积(CV3)和直径10.0 mm范围角膜体积(CV10)。结果2个组间角膜内皮细胞数量、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角膜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788、0.706、3.692、4.341、4.182,均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717、67.356、17.577、13.559、80.076,均P<0.01)。术后1个月2个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2个组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平均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个月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平均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1.8 mm切口组术眼角膜切口内口哆开和角膜内皮错位的发生率分别为12.8%(5/39)和5.1%(2/39),高于2.2 mm切口组的0.0%(0/37)和2.7%(1/37),2个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78,P=0.024;χ^(2)=0.295,P=0.590)。术后1 d,1.8 mm切口组角膜切口内口角膜厚度明显较2.2 mm切口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角膜切口内口角膜厚度与CDE均呈正相关(r=0.231,P=0.025;r=0.347,P=0.003)。结论与2.2 mm角膜切口相比,1.8 mm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切口内口哆开、角膜内皮错位发生率以及角膜切口内口处角膜水肿程度较高,且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切口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 penta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