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数据流和控制流漂移发现的业务过程异常检测方法
1
作者 孙晋永 许乾 +2 位作者 闻立杰 邓文伟 马瑞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2-1683,共12页
现有的业务过程异常检测方法不能发现业务过程模型可能发生的数据流漂移,会将合理的数据流漂移案例判定为异常案例,降低了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结合数据流和控制流漂移发现的业务过程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将事件日志中的事件... 现有的业务过程异常检测方法不能发现业务过程模型可能发生的数据流漂移,会将合理的数据流漂移案例判定为异常案例,降低了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结合数据流和控制流漂移发现的业务过程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将事件日志中的事件名(即控制流)与其他事件属性(即数据流)一样看待,使用独热编码对其进行统一编码,得到案例特征数据集。然后,构建事件属性预测模型来获取业务过程实例的下一事件的所有可能发生事件及其属性的概率分布。进一步,将以上概率分布转换为异常评分,得到候选异常案例集。接着,使用基于霍夫丁不等式的双层滑动窗口机制、概念漂移比率从候选异常案例集中识别出数据流、控制流漂移案例,进而得到真正的异常案例。最后,采用循环更新策略,使用得到的漂移案例集作为新知识来更新事件属性预测模型,使得所提出的方法更准确地检测出真正的业务过程异常。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的业务过程异常检测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发现事件日志中的数据流漂移,对于包含数据流和控制流漂移的事件日志可以获得较高的异常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过程异常检测 数据流漂移 事件属性 概念漂移比率 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盆地东北部现今热流特征及其对干热岩资源分布的启示
2
作者 张超 冯庆达 +7 位作者 张盛生 张林友 姜光政 胡圣标 张森琦 张浩竹 廖传志 黄荣华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03-3518,共16页
共和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的热点与高地.多年来,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多尺度、多维度、多手段的联合研究,在该区基础地热地质、干热岩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热储改造与开发潜力等多方面形成了众多成果与认识.但... 共和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的热点与高地.多年来,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多尺度、多维度、多手段的联合研究,在该区基础地热地质、干热岩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热储改造与开发潜力等多方面形成了众多成果与认识.但是,目前关于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因此,本论文以近年来在盆地东北部新完钻的钻井为依托,通过开展钻孔系统稳态温度测量,同时结合已有岩石热导率数据,计算获得了6个新的大地热流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盆地东北部热流分布规律及热流异常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热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盆地东北部沉积层的地温梯度介于47.8~80.2℃·km^(-1)之间,平均值为60.4±10.5℃·km^(-1),大地热流值介于76.0~127.5 mW·m^(-2)之间,平均值为98.7±15.7 mW·m^(-2),约为我国大陆地区平均大地热流的1.6倍.大地热流平面分布展现出明显的西低东高的整体特征,且在东侧高热流分布区,热流具有由南至北逐渐增高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热流空间变化与壳内局部部分熔融层、基底起伏引起的岩石热物性横向不均一和盆地北缘的青海南山断裂带等因素密切相关.热流异常特征指明研究区东部的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明显优于西部.在未来干热岩勘探中,除现有干热岩钻井分布区外,其北侧的青海南山山前区域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系统稳态温度测量 大地热流 干热岩 热流异常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Tv2-TCN联合优化的WSN数据流异常检测算法
3
作者 苏宇杭 马俊 +3 位作者 樊津瑜 陈博行 周家城 尹博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3-850,共8页
在传感器网络中,通过对数据流进行异常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然而WSN数据流异常检测仍面临2大难题:1)不同时间序列间复杂的相关性有待深入挖掘;2)在正常/异常样本分布极度不平衡的数据集中异常样本不易... 在传感器网络中,通过对数据流进行异常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然而WSN数据流异常检测仍面临2大难题:1)不同时间序列间复杂的相关性有待深入挖掘;2)在正常/异常样本分布极度不平衡的数据集中异常样本不易检出。提出一种基于GATv2-TCN的异常检测算法。采用GATv2和TCN来建模特征和时间维度的复杂关系,并优化预测和重构模块。采用4个数据集对所提算法进行性能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获得了较高的F 1和AUC,特别是在不平衡的数据集中各项指标均高于基线模型,具有较好的WSN数据流异常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数据流异常检测 GATv2 T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产能试井异常资料校正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珺君 张连进 +5 位作者 刘微 张飞 毛正林 胡怡 周芳芳 唐洪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4,共7页
针对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气藏产能试井测试异常问题,开展现场实测数据与岩心衰竭实验、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实践经验以及气井动态分析综合对比,判定测试资料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其机理为:强非均质性地质特征引起气井孔-洞-... 针对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气藏产能试井测试异常问题,开展现场实测数据与岩心衰竭实验、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实践经验以及气井动态分析综合对比,判定测试资料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其机理为:强非均质性地质特征引起气井孔-洞-缝系统渗流不同步。渗流越同步,气井产能试井不同生产制度下的动态储量差异越小,测试数据和解释质量越高,反之亦然。通过引入生产压差流动因子α,建立了考虑α的气井产能方程校正方法,α能够表征强非均质性气藏孔-洞-缝系统小压差下渗流不同步、大压差下同步渗流的典型特征。应用文中方法对灯四段气藏11口测试异常井进行校正,建立了更加符合地质特征的产能方程。实例分析证实:文中方法对正确分析强非均质性气藏产能具有一定的矿场应用价值,可靠的产能评价结果将为正确认识气井动态、支撑气藏井网开发及开发规模、生产组织决策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压差流动因子 机理 强非均质性 异常 校正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的CT-FFR风险评估及预后评价
5
作者 冯月 魏榕辰 +5 位作者 张晓洁 李月戈 孙春晶 何亚清 程汉琪 武柏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从中连续性纳入ACAOS初诊患者,测算CT-FFR值并分析开口角度等解剖特征,根据CT-FFR值是否>0.80将患者分为正常值组和异常值组,并于此后的3年内对患者进行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追踪。将终点事件定义为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再入院。对于两组间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T-FFR值ACAOS患者再入院的累计危险概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对ACAOS患者再入院风险进行分析,评估CT-FFR及有意义解剖因素与ACAOS预后的关联。结果:最终共纳入ACAOS患者9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0.39%。年龄为22~82岁,平均55.8±11.9岁,CT-FFR正常组63例和异常组29例(31.52%)。CT-FFR正常组和异常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5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大动脉间走行等解剖特征使得病变血管的CT-FFR≤0.80的风险显著增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Cox比例回归模型在临床特征和解剖特征中仅筛选出CT-FFR≤0.80可预示较高的重点事件发生率,为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走行与大动脉间的ACAOS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ACAOS伴有CT-FFR值≤0.80是患者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相应高危患者给予更积极的临床随诊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2)-GRU模型的网络数据流异常识别方法
6
作者 刘帅 杨锦辉 +2 位作者 欧思程 史晓薇 蒋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2,共7页
【目的】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攻击手段的日益复杂,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技术已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对维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复杂网络流量特征提取方面普遍存在收敛速度慢、特... 【目的】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攻击手段的日益复杂,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技术已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对维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复杂网络流量特征提取方面普遍存在收敛速度慢、特征表征精度不足等瓶颈,限制了其在实际异常检测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增强学习器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时空融合深度学习模型(C^(2)-GRU),旨在提升异常流量的多维度检测性能。【方法】设计了一种二次融合的深度学习框架,结合CNN对空间特征的提取能力与GRU对时间特征的建模优势。通过构建C-GRU模型实现初步的时空特征融合,并进一步与CNN级联形成C^(2)-GRU模型;通过双重卷积并行提取时空特征,从而捕捉复杂网络环境下异常流量的多维特征。【结果】在KDD99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C^(2)-GRU模型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对比模型,该模型的准确率和AUC值分别达到99.89%和0.9902,相较于单一CNN或GRU模型,检测性能显著提升。此外,与传统异常检测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实现高识别性能的同时,具备较短的模型运行时间,展现出更优的工程实用性。【结论】C^(2)-GRU模型通过二次卷积融合策略,有效增强了时空特征的学习能力,能适应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异常流量检测需求。该模型在异常识别准确率与计算效率方面均具有优势,可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提供技术支持,且能降低网络攻击引发的经济损失,对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识别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时空融合 机器学习 流量检测 数据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Flow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被引量:6
7
作者 黄艳 李家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6,126,共3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NetF low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系统能基于从路由器或其它采集器输出的NetF low数据检测出几种类型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攻击,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阻止这些攻击。
关键词 Netflow入侵检测 异常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Flow的动态K层特征模型库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建忠 周世杰 王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65-167,共3页
针对异常数据流的识别问题,提出基于NetFlow的动态K层特征模型库建立方法。描述动态K层异常特征模型的概念,建立K层特征模型库,更新K层特征模型表中的数据,调整分层优先级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识别异常数据流,有效减少匹配次数... 针对异常数据流的识别问题,提出基于NetFlow的动态K层特征模型库建立方法。描述动态K层异常特征模型的概念,建立K层特征模型库,更新K层特征模型表中的数据,调整分层优先级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识别异常数据流,有效减少匹配次数,提高匹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分析 异常检测 特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雪芹 王逸璇 赵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提高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网络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方法。以应用软件运行特定阶段的网络通信流量为分析对象,根据会话五元组信息切分原始网络流量并转换为灰度图,提出一种基于DenseNet网络改进... 为提高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网络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方法。以应用软件运行特定阶段的网络通信流量为分析对象,根据会话五元组信息切分原始网络流量并转换为灰度图,提出一种基于DenseNet网络改进的分类检测网络DenseNet_IS。通过添加具有不同大小卷积核的卷积分支获取不同感受野的特征,通过引入SimAM注意力模块,从空间和通道两个维度实现对重要特征的关注。结合应用软件判决机制,实现最终分类。在CICAndMal201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达到99.06%的良恶性检测精度和96.51%的多分类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系统 恶意软件 异常检测 网络流量 DenseNet 注意力机制 流量灰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工业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胜全 刘博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了有效识别工业网络环境中由多条异常数据共同组合的新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融合模型DQN-LSTM.该模型将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相结合,展开异常检测.在公开的工控网络天然气工厂数据集上进行实验,DQN-LSTM模型... 为了有效识别工业网络环境中由多条异常数据共同组合的新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融合模型DQN-LSTM.该模型将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相结合,展开异常检测.在公开的工控网络天然气工厂数据集上进行实验,DQN-LSTM模型在准确率和F1值上与SVM、CNN、LSTM、DQN等方法相比,本文模型的综合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流量异常检测 深度强化学习 DQN 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3+生成对抗网络的视频异常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景霞 林文涛 +1 位作者 龙旻翔 张鹏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7-784,共8页
为解决传统视频异常检测方法在不同场景下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完全的问题,提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于简单场景的基于UNet3+的生成对抗网络方法(简称U3P^(2)),另一种是用于复杂场景的基于UNet++的生成对抗网络方法(简称UP^(3))。两种方法分别... 为解决传统视频异常检测方法在不同场景下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完全的问题,提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于简单场景的基于UNet3+的生成对抗网络方法(简称U3P^(2)),另一种是用于复杂场景的基于UNet++的生成对抗网络方法(简称UP^(3))。两种方法分别对连续输入的视频帧生成预测,引入多种损失函数和光流模型学习其外观与运动信息,通过计算AUC进行性能评估。U3P^(2)方法以6.3 M参数量在Ped2数据集的AUC提升约0.6%,而UP^(3)方法在Avenue数据集的AUC提升约0.8%,验证其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场景下的异常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视频异常检测 U型卷积网络 全尺度跳跃连接 密集跳跃连接 光流模型 多尺度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局部特征匹配的运动小目标光流估计
12
作者 陈华杰 许琮擎 +1 位作者 周枭 占俊杰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基于深度光流估计的动态背景运动小目标检测,为了保证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一般采用较少的下采样次数以维持较高的分辨率,但由此带来了较大的计算耗时。特征匹配是深度光流估计的一个核心处理环节,其耗时在光流估计整体耗时中的占比较大,... 基于深度光流估计的动态背景运动小目标检测,为了保证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一般采用较少的下采样次数以维持较高的分辨率,但由此带来了较大的计算耗时。特征匹配是深度光流估计的一个核心处理环节,其耗时在光流估计整体耗时中的占比较大,且对下采样次数非常敏感。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快速光流估计算法:引入目标运动信息,缩小特征匹配的空间范围,减少待处理的数据量;设计分块局部匹配策略,引入批处理机制,避免出现逐点局部匹配策略数据处理耗时过大问题,实现算法加速。在此基础上,在光流估计获取的光流场上,采用CenterNet网络检测运动目标对应的光流异常区域。从光流估计耗时、检测精度等方面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运动小目标检测,分块特征匹配光流估计比全局特征匹配光流估计耗时减少约25%,目标检测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小目标 动态背景 光流估计 局部特征匹配 光流异常区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征层次嵌入的多维时序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文礼 苏宇 +3 位作者 陈玲俐 高欣 程瑛颖 邹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2-153,共12页
开展多维时序特征下的工业实体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在线异常检测,对维护复杂工业系统稳定运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异常检测方法对时序数据高度非线性的时间依赖关系及其模式多样的维度耦合关系分析不足的问题... 开展多维时序特征下的工业实体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在线异常检测,对维护复杂工业系统稳定运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异常检测方法对时序数据高度非线性的时间依赖关系及其模式多样的维度耦合关系分析不足的问题,综合考虑监控数据分布未知导致训练数据中可能掺杂噪声或异常数据的情况,提出双特征层次嵌入的多维时序异常检测方法。通过循环神经网络对时序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引入流模型仿射机制拓展数据分布并得到时间嵌入变量,捕捉长时间序列的全局及局部特征;与此同时,利用变分自编码器将多维输入映射到潜空间,共享时间嵌入的流模型参数,基于门控循环单元对维度间的耦合关系进一步关联分析,充分挖掘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依赖性和维度相关性,提高异常检测准确率。在5个权威公开的多维时序数据集上开展实验,与12种典型时序异常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所提算法在多种评价指标上的平均排名均位列第一,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时序异常检测 循环神经网络 变分自编码器 流模型 层次特征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日志的业务过程控制流异常检测算法:现状与评测
14
作者 付建平 赵海燕 +1 位作者 曹健 陈庆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1-2643,共13页
在业务过程的执行过程中,各个视角都可能出现异常,如控制流异常、时间异常、数据流异常等。控制流是业务过程的主干,控制流的异常通常也隐含其他视角发生了异常,因此控制流异常的检测对于业务过程的正确执行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年来,越... 在业务过程的执行过程中,各个视角都可能出现异常,如控制流异常、时间异常、数据流异常等。控制流是业务过程的主干,控制流的异常通常也隐含其他视角发生了异常,因此控制流异常的检测对于业务过程的正确执行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基于业务过程的事件日志检测控制流异常,针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此外,对典型的控制流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以帮助业务过程分析人员根据特定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过程 事件日志 控制流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流量计流体异常诊断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嵇闯 张丽稳 +4 位作者 杨喜良 张兴 杨宗良 宿彬 张凯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4-932,共9页
针对超声波流量计在测量液体流量的过程中,流体的异常状态会极大地影响流量计的测量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宽比和幅值电压检测的方法,以此来监控信号质量,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及时诊断异常情况,从而保证超声波流量... 针对超声波流量计在测量液体流量的过程中,流体的异常状态会极大地影响流量计的测量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宽比和幅值电压检测的方法,以此来监控信号质量,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及时诊断异常情况,从而保证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首先,设计了超声波流量计监测系统,实现对流量计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等功能;然后,采用脉宽比结合幅值电压监测方法判断了流体异常的类型;利用自适应采样算法的反馈机制调节了测量周期,以适应管道内流体的变化速度;最后,通过流量测量实验,测试了流体内不同气泡状态下脉宽比的变化规律,测量口径为15 mm管道的多个流量点,分析了流体稳态和少量连续气泡状态下传统测量方法与自适应算法测得的数据,对平均相对误差和重复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异常诊断功能能够判别流体内气泡状态;基于自适应采样算法,超声波流量计在小流量0.1 m^(3)/h~1.5 m^(3)/h区间内平均误差达到1.02%,重复性也达到0.47%,准确度等级达到1.5级。经液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流量计累积流量测量误差降低了60%,重复性提高了80%。研究结果表明:异常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判断流体异常情况,同时自适应采样算法有效改善了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流量测量 超声流量计 测量精度 异常诊断 自适应采样 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流模型的视觉异常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国君 吴星臻 邢树礼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8,共9页
针对现有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AD)模型计算效率低和检测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流模型(Multi-scale normalizing flow,MS-Flow),通过多尺度交叉融合实现高效的视觉图像异常识别.具体地,在流模型(Normalizing flow,NF)内部... 针对现有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AD)模型计算效率低和检测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流模型(Multi-scale normalizing flow,MS-Flow),通过多尺度交叉融合实现高效的视觉图像异常识别.具体地,在流模型(Normalizing flow,NF)内部构建层级式的多尺度架构来避免多通道数据的冗余交叉计算,同时保证网络的多尺度表达能力.此外,设计的层级感知模块通过逐层级的多粒度特征融合,在细粒度级别表达多尺度特征,有效地提高分布估计的精确性.该方法是一个平衡检测精度与计算效率的解决方案.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以往的检测模型能够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在MVTec AD和BTAD数据集上的平均AUROC(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分别为99.7%和96.0%),同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FLOPs)约为CS-Flow的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流模型 层级感知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的地铁道床异常检测方法
17
作者 甘朗齐 彭朝勇 +1 位作者 邱春蓉 罗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3,共5页
通过检测和定位道床上的异常情况,可以有效地确保地铁车辆的安全。基于无监督的异常检测方法由于只需要通过正常图像进行训练,不需要太多难以采集的异常图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的无监督地铁道床... 通过检测和定位道床上的异常情况,可以有效地确保地铁车辆的安全。基于无监督的异常检测方法由于只需要通过正常图像进行训练,不需要太多难以采集的异常图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的无监督地铁道床图像异常检测和定位方法。将多层特征图交叉融合,以提升模型对图像特征的学习能力。建立地铁道床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训练并验证模型实用性。在MVTec A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算法,与DifferNet和CS⁃flow相比,所提方法的AUC提高了0.1093和0.0218。在地铁道床数据集上,所提方法达到了95.95%的检出率和0.9083%的误报率。这些结果表明了该模型对地铁道床异常检测的有效性,以及较好的泛化能力。这为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巡检地铁道床异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归一化流 计算机视觉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的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宫晓婞 董培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9,90,共10页
针对交通流异常数据实时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与K-Means++算法相结合的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模型。首先,使用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速度数据构建交通流序列;然后,利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构建交通流数据的异常评分模型,并通过K-... 针对交通流异常数据实时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与K-Means++算法相结合的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模型。首先,使用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速度数据构建交通流序列;然后,利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构建交通流数据的异常评分模型,并通过K-Means++算法构建滑动窗口计算出异常评分的阈值,以此来实现对交通流数据异常值的实时检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与K-Means++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异常评分的阈值进而检测出异常数据;该模型与仅考虑交通流流量的模型、传统孤立森林模型相比,AUC分别高出29.7%和5.3%,与其他常用的LOF、ABOD、OCSVM方法相比,AUC均有所提高。该模型准确率明显提升,在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状况检测支持,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异常检测模型 改进孤立森林算法 交通流数据 K-Mean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云与图像融合的无监督异常检测算法研究
19
作者 谢宏兴 林珊玲 +3 位作者 林志贤 郭太良 林坚普 吕珊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2-1648,共7页
针对多模态工业检测中高维特征之间存在干扰,导致检测率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化流的多模态工业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图像的3D点云的深度信息将其作为第4个通道添加到RGB图像中,生成融合后的RGBD图像,然后使用预训练的特征... 针对多模态工业检测中高维特征之间存在干扰,导致检测率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化流的多模态工业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图像的3D点云的深度信息将其作为第4个通道添加到RGB图像中,生成融合后的RGBD图像,然后使用预训练的特征提取网络提取融合后的图像特征,最后使用特征训练得到一个用于异常检测的标准化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异常检测模型在MVTec 3D-AD数据集的平均Pixel AUROC达到95.8%,平均AUPRO达到86.2%。相较于其他模型分别提升了2.6%和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异常检测 多模态 点云 标准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归一化流的双分支点云异常检测模型
20
作者 王布凡 张绍兵 +1 位作者 成苗 何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76,共6页
当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业异常检测仍处于起步阶段,较先进的方法将点云栅格化成2D图片或采用传统算子提取点云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此,提出一种基于3D归一化流的双分支点云异常检测模型。以3D归一化流作为整体框架,结合双分支交互融合... 当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业异常检测仍处于起步阶段,较先进的方法将点云栅格化成2D图片或采用传统算子提取点云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此,提出一种基于3D归一化流的双分支点云异常检测模型。以3D归一化流作为整体框架,结合双分支交互融合模块进行局部特征聚合,以并行结构聚合由Transformer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s)架构提取的不同焦点的点云特征;通过3D归一化流对特征金字塔在欧氏空间和潜在空间之间的可逆映射进行建模,基于受试者曲线下面积,所提模型从分布学习的角度实现了图像级(I-AUROC)的高效异常检测。在MVTec-3D AD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点云异常检测中取得了比目前先进方法更好的性能,相较于M3DM(Multi-3D-Memory)、AST(Asymmetric Student-Teacher Networks),I-AUROC(Image-level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指标分别提升了1.8和5.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异常检测 3D归一化流 局部特征聚合 特征金字塔 可逆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