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环空摩阻法测量井漏位置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相方 车仕华 +3 位作者 唐德钊 刘举涛 张蕾 吴启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4期10-11,共2页
分析了引起环空摩阻法测量漏层位置误差较大的原因 ,提出了在钻进中 ,按一定井深间隔 ,将计算的循环摩阻与测量的循环摩阻按最小二乘法回归 ,并随着井深的增加 ,利用较新数据继续回归 ,据此可以建立较准确的环空摩阻计算公式 ,从而提高... 分析了引起环空摩阻法测量漏层位置误差较大的原因 ,提出了在钻进中 ,按一定井深间隔 ,将计算的循环摩阻与测量的循环摩阻按最小二乘法回归 ,并随着井深的增加 ,利用较新数据继续回归 ,据此可以建立较准确的环空摩阻计算公式 ,从而提高环空摩阻法测量井漏位置的精度。新疆油田现场应用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井 环空摩阻法 测量 井漏位置 环形空间 摩擦力 精度 最小二乘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间隙固井合理扩眼尺寸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伟 于洋 +2 位作者 刘晓民 杨远光 刘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0,35,共4页
若想提高小间隙井的固井质量,需要扩眼增大环空间隙。基于环空水力摩阻当量密度,提出了小间隙环空摩阻压降当量密度法、管内外推力相等法和声幅测井法等3种小间隙固井扩眼尺寸确定法,并综合3种方法给出了小间隙固井扩眼值的推荐范围。... 若想提高小间隙井的固井质量,需要扩眼增大环空间隙。基于环空水力摩阻当量密度,提出了小间隙环空摩阻压降当量密度法、管内外推力相等法和声幅测井法等3种小间隙固井扩眼尺寸确定法,并综合3种方法给出了小间隙固井扩眼值的推荐范围。所得结果认为,为保证139.7、127.0和114.3 mm套管固井质量,所需扩眼尺寸分别为176.7~187.5、164.5~174.8和151.6~162.1 mm。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塔河油田S119-1CH井127.0 mm尾管固井中,在井下5 561.45~5 976.00 m固井质量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隙 扩眼 环空摩阻 当量密度 声幅测井 尾管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ddes公式计算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的沉降 被引量:5
3
作者 熊厚仁 牛志荣 +2 位作者 蒋元海 吴祥松 杨建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30-3636,共7页
在Geddes应力公式的基础上,对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的环状凸肋产生的影响做了假设:环状凸肋的受力可等效为对其下部土的挤密作用,即产生附加应力;为了方便计算,把该种附加应力简化沿环状凸肋两倍下部长度矩形分布的桩侧摩阻力,并推导出了... 在Geddes应力公式的基础上,对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的环状凸肋产生的影响做了假设:环状凸肋的受力可等效为对其下部土的挤密作用,即产生附加应力;为了方便计算,把该种附加应力简化沿环状凸肋两倍下部长度矩形分布的桩侧摩阻力,并推导出了适合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单桩沉降的计算公式;然后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近,可做为工程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 沉降 Geddes应力公式 环状凸肋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狭缝膜态沸腾弥散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增辉 贾斗南 +2 位作者 刘瑞兰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7,151,共5页
在 3种不同间隙的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膜态沸腾试验段中 ,研究了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两相弥散流摩擦压降 ,比较了环形狭缝和圆形通道中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不同 ,还研究了环形间隙对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间隙下的环形狭缝内膜态沸... 在 3种不同间隙的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膜态沸腾试验段中 ,研究了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两相弥散流摩擦压降 ,比较了环形狭缝和圆形通道中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不同 ,还研究了环形间隙对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间隙下的环形狭缝内膜态沸腾弥散流摩擦压降可用修正的Sadatomi方法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 膜态沸腾 弥散两相流动特性 狭缝传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环形管强迫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白博峰 王彦超 肖泽军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在高温高压沸腾二相流实验系统上,实验研究了窄缝为2.05 mm的同心环形管,在不同加热条件下水的流动阻力与传热特性。2种加热方式为单内管或单外管电加热,通过处理实验测量的管壁温度获得传热系数。得到了以下结果: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 在高温高压沸腾二相流实验系统上,实验研究了窄缝为2.05 mm的同心环形管,在不同加热条件下水的流动阻力与传热特性。2种加热方式为单内管或单外管电加热,通过处理实验测量的管壁温度获得传热系数。得到了以下结果: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雷诺数为2 300;环形管内的流动阻力系数小于普通圆管,外管加热时的摩擦系数小于非加热条件时的数值;窄缝环形管内换热有一定强化,高于相同条件下的圆管内紊流换热;内外管同时加热时,相比仅外管加热而言,外管的换热得到了抑制;得到了环形管内流动摩擦阻力系数与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管 流动阻力系数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间隙井注水泥环空流动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璧华 刘文成 杨玉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4,共5页
非常规井身结构中小间隙与小井眼段的注水泥环空流动与常规井眼有很大出入,采用常规流动计算方法来分析小间隙流动,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影响到作业安全。为此,分析了小间隙对环空流态、流动阻力的影响,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小间隙注水泥... 非常规井身结构中小间隙与小井眼段的注水泥环空流动与常规井眼有很大出入,采用常规流动计算方法来分析小间隙流动,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影响到作业安全。为此,分析了小间隙对环空流态、流动阻力的影响,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小间隙注水泥流动的流态判别、偏心效应系数、摩阻系数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小间隙环空的水泥浆流变参数计算,应使用旋转黏度计600转和300转的读值进行流变参数计算,进而综合考虑流态、偏心、环空尺寸等影响因素,将环空进行分段,建立了深井固井环空流动摩阻计算模型。在中国西部地区应用了5口小间隙井,固井套管下入深度达到6 000m,小间隙井段长度达到2 000m,采用该修正方法计算的压力值和实际施工压力值的误差控制在1.5MPa以内,很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隙井 小井眼段 注水泥 环空流动 流态判别 偏心效应 摩阻系数 环空流动压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塑化注射系统环形间隙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田海港 +1 位作者 张伟伟 张三川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84-1889,共6页
为获得较优的超声塑化注射系统环形间隙,首先进行超声工具头与塑化腔环形间隙的理论研究,获得环形间隙泄漏量和超声工具头摩擦力的理论公式;然后建立超声工具头与塑化腔环形间隙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CFX模块研究环形间隙的泄漏量和... 为获得较优的超声塑化注射系统环形间隙,首先进行超声工具头与塑化腔环形间隙的理论研究,获得环形间隙泄漏量和超声工具头摩擦力的理论公式;然后建立超声工具头与塑化腔环形间隙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CFX模块研究环形间隙的泄漏量和工具头摩擦力的理论值和仿真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环形间隙大小与入口总压力对泄漏量和工具头摩擦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超声工具头与塑化腔之间的环形间隙为0.1~0.15mm、入口总压力为10~20MPa时,环形间隙的泄漏量和工具头摩擦力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塑化 环形间隙 泄漏量 工具头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间隙环流壁面摩擦及偏心转子静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启国 姜培林 虞烈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1-265,共5页
基于紊流整体流动模型和 Moody 壁面摩擦系数方程,简化了大间隙环流三维流场非线性偏微分控制方程组,推导了零阶摄动方程,并采用数值方法对大间隙环流中偏心转子静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大间隙环流中转子与... 基于紊流整体流动模型和 Moody 壁面摩擦系数方程,简化了大间隙环流三维流场非线性偏微分控制方程组,推导了零阶摄动方程,并采用数值方法对大间隙环流中偏心转子静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大间隙环流中转子与以轴承和密封为代表的小间隙环流中转子的静特性有很大不同;壁面摩擦系数沿周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间隙环流 整体流动模型 壁面摩擦 转子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断面管道水击波速公式推导及其摩阻损失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奚斌 韩洪升 +1 位作者 刘扬 周济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8-916,共9页
为研究石油开采、轴流泵等工程中环形断面管道液流的运动规律和现象,探讨目前鲜见研究的环形断面管道水击问题.文章针对环形断面管道的结构特点和流体运动特性,推导了环形断面管道水击波速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公式中液流摩阻项的计算方法... 为研究石油开采、轴流泵等工程中环形断面管道液流的运动规律和现象,探讨目前鲜见研究的环形断面管道水击问题.文章针对环形断面管道的结构特点和流体运动特性,推导了环形断面管道水击波速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公式中液流摩阻项的计算方法和对公式的影响.得出的环形断面管道水击波速公式,可为其液流流动规律和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断面管道 水击 水击波速 摩擦切应力 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非线性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的温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闻静 李舜酩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转子和静子碰摩是过程复杂且危害性很大的故障。为研究摩擦热对同步全周碰摩响应的影响,以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刚度特性,建立了非线性转子系统分析模型,研究了单盘转子摩擦热碰摩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未考虑... 转子和静子碰摩是过程复杂且危害性很大的故障。为研究摩擦热对同步全周碰摩响应的影响,以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刚度特性,建立了非线性转子系统分析模型,研究了单盘转子摩擦热碰摩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未考虑摩擦热效应的碰摩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碰摩处温度径向随相对碰摩点距离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周向呈对称分布并在30°时几乎等于室温;当考虑摩擦热效应时,发生同步全周碰摩的转速范围整体缩小,转子径向位移增大,摩擦热降低了同步全周碰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摩擦热效应 同步全周碰摩 非线性振动 稳定性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纹槽管束在不同支承结构下的传热及流阻性能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运禄 崔乃瑛 +2 位作者 张秀云 盛佑清 魏铨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70-773,共4页
横纹槽管是苏联60年代由Mигай和Kaлинин等人开发的双面强化管(图1)。它只有边界层分离流,而无对传热作用不大却使流阻增加较多的螺旋流。
关键词 横纹槽管 支承 传热 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摩阻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辰 张宏剑 +4 位作者 王小军 石玉红 张希 刘才山 汪海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5-920,共6页
设计环形摩擦片在变法向力和恒定法向力两种情况下的自旋摩阻实验,验证经典自旋摩阻模型在接触区域法向接触力连续变化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局部摩擦性质的速度依赖性对自旋摩阻的影响,建立基于Stribeck效应的自旋摩阻模型。该模型对精... 设计环形摩擦片在变法向力和恒定法向力两种情况下的自旋摩阻实验,验证经典自旋摩阻模型在接触区域法向接触力连续变化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局部摩擦性质的速度依赖性对自旋摩阻的影响,建立基于Stribeck效应的自旋摩阻模型。该模型对精确分析包含相对转动的空间运动体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摩阻 环形摩擦片 Stribeck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固井过程中环空摩阻计算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涛 王国峰 +1 位作者 李伟 邓建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9-52,共4页
分析了固井过程中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环空摩阻值误差较大的原因;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之上,采用现场环空摩阻拟合、计算反演及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排量和环空附加摩阻值的对应关系,以此估算出注水泥过程中精度更高的环空摩阻值;并且进行了现场... 分析了固井过程中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环空摩阻值误差较大的原因;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之上,采用现场环空摩阻拟合、计算反演及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排量和环空附加摩阻值的对应关系,以此估算出注水泥过程中精度更高的环空摩阻值;并且进行了现场应用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拟合出的环空摩阻比理论计算值精度更高,以此推算的泵压与实际的泵压值相比最大误差仅为4.86%。该方法计算简便、准确,对固井设计和固井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摩阻 注水泥 排量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流道内周向流对摩擦因子的修正公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磊华 姚振强 +2 位作者 沈洪 成德 薛亚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针对屏蔽电动机定转子环形流道内转子转动对其摩擦因子的影响作定量分析.搭建缩尺实验台,实验分析了不同转子转速下定转子间的压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转速的升高会引起压降增大,间隙环流的摩擦因子需要在经验公式上进行修正,分析拟... 针对屏蔽电动机定转子环形流道内转子转动对其摩擦因子的影响作定量分析.搭建缩尺实验台,实验分析了不同转子转速下定转子间的压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转速的升高会引起压降增大,间隙环流的摩擦因子需要在经验公式上进行修正,分析拟合数据得到了修正系数与切向、轴向雷诺数比值的映射关系,从而推导出了环形流道内考虑周向流动下摩擦因子的修正公式.为了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与普遍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缩尺实验台与主泵屏蔽电动机定转子间的流场分别进行仿真,对比数值仿真与该修正公式所求得的摩擦因子,结果表明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流道 摩擦因子 修正公式 周向流 屏蔽泵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律钻井液管流的f因子 被引量:2
15
作者 展宝真 朱法锒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9年第5期4-6,共3页
依据幂律流体层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修正的Blasius紊流阻力公式,利用当量直径和当量雷诺数的概念,推导出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三种过流断面(圆形、同心环空及偏心环空)六种不同形式f因子的数学表达式,为幂律钻井液管流摩阻的实用计算... 依据幂律流体层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修正的Blasius紊流阻力公式,利用当量直径和当量雷诺数的概念,推导出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三种过流断面(圆形、同心环空及偏心环空)六种不同形式f因子的数学表达式,为幂律钻井液管流摩阻的实用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简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钻井液管流 f因子 石油钻井 幂律流体 管内流动 环形空间流动 层流紊流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致密油长位移水平井安全延伸长度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洋 付建红 +3 位作者 杨虎 文乾彬 崔灿 刘亮 《石油机械》 2015年第8期51-55,共5页
致密油开发目前多采用工厂化长位移水平井的方式,水平井段的长度直接影响到致密油藏开发的效率。分析了制约致密油水平井水平段延伸长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实测数据反演摩阻系数法预测井口载荷以及考虑接头环空压耗的计算模型,指出额定泵... 致密油开发目前多采用工厂化长位移水平井的方式,水平井段的长度直接影响到致密油藏开发的效率。分析了制约致密油水平井水平段延伸长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实测数据反演摩阻系数法预测井口载荷以及考虑接头环空压耗的计算模型,指出额定泵压是水平段延伸长度的主要限制因素,较为准确地预测了致密油长位移水平井水平段安全延伸长度。在额定泵压30MPa,排量14L/s,完井井眼尺寸?152.4 mm的情况下,新疆昌吉致密油水平井的最大安全延伸长度为3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长位移 水平井 摩阻系数 环空压耗 延伸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通道内液态铅铋合金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锋杰 武俊梅 +1 位作者 石磊太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825,共7页
通过对环形通道内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气泡泵注气对液态金属流动的影响,并拟合出环形通道内液态铅铋合金的摩擦系数关系式和换热特性关系式。结果表明:采用气泡泵注气能有效提升铅铋合金的质量流速;相同Reyno... 通过对环形通道内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气泡泵注气对液态金属流动的影响,并拟合出环形通道内液态铅铋合金的摩擦系数关系式和换热特性关系式。结果表明:采用气泡泵注气能有效提升铅铋合金的质量流速;相同Reynolds数下环形通道内液态铅铋合金的摩擦系数大于由布拉休斯公式计算得到的摩擦系数;液态铅铋合金对流换热过程中,导热项占主导地位,并且Nusselt数随Peclet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泵 环形通道 液态铅铋合金 摩擦系数 流动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环形通道内的两相流摩擦阻力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树众 王栋 林宗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在竖直环形通道内,对以空气一水为工质的两相流摩擦阻力进行了研究。试验压力为:0.1~0.15MPa,质量含气率为0.18~0.80.在试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环形通道内摩擦阻力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表明... 在竖直环形通道内,对以空气一水为工质的两相流摩擦阻力进行了研究。试验压力为:0.1~0.15MPa,质量含气率为0.18~0.80.在试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环形通道内摩擦阻力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环形通道 摩擦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砂凹坑复合微纳换热管管外蒸发换热实验研究
19
作者 吴俊杰 张江辉 +3 位作者 高宇 程洪 李小利 何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2,118,共9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R32在外径为19.05 mm的不锈钢喷砂管、凹坑管、凹坑/喷砂管以及光滑管管外环形区域蒸发换热特性,分析了质量流速(50~140 kg/(m^(2)·s))、干度(0.2~0.8)、饱和温度(279~288 K)对制冷剂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坑/喷... 本文实验研究了R32在外径为19.05 mm的不锈钢喷砂管、凹坑管、凹坑/喷砂管以及光滑管管外环形区域蒸发换热特性,分析了质量流速(50~140 kg/(m^(2)·s))、干度(0.2~0.8)、饱和温度(279~288 K)对制冷剂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坑/喷砂管表面传热系数最高、凹坑管次之、光滑管最低;表面传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均与质量流速成正相关,与饱和温度成负相关;高质量流速下平均干度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较大。引入强化因子η_(EF)和性能评价因子η_(PEF)对强化换热效果进行量化,凹坑/喷砂管结合了喷砂与凹坑表面的优点展现出最佳的蒸发换热性能,其η_(EF)值和η_(PEF)值最高可达2.84和2.31。喷砂与凹坑复合处理换热管表面,增加传热面积和汽化核心数量,提高湍流强度,拉伸减薄液膜促进管外蒸发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换热 复合微纳换热管 表面传热系数 摩擦压降 环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