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框支厚板转换多塔超高层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1
作者 汪大洋 谢桢 +4 位作者 王星 赵东卓 刘维亚 周云 朱勇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30,共13页
针对单塔、双塔、三塔全框支厚板转换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35缩尺比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7度小震、中震共计21组工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了结构加速度、位移、应变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对... 针对单塔、双塔、三塔全框支厚板转换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35缩尺比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7度小震、中震共计21组工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了结构加速度、位移、应变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全框支厚板转换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响应放大系数,探究了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动行为。结果表明:单塔、双塔、三塔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相差不大,随塔楼数量增加结构频率略微降低,三塔与单塔模型一阶频率相差仅3.44%;全框支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7度小震不同工况输入下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1/2308;塔楼数量增加或布置位置改变会使全框支层与各塔楼之间产生较大的质心偏心率以及放大结构扭转频率比,加剧多塔结构的平扭耦联效应,设计中宜综合考虑结构综合质心偏心率、塔楼质心偏心率及模型扭转频率比指标,优化多塔结构抗震性能;全框支层应变随着塔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距离塔楼越近框支层柱的应变也越大,且均高于塔楼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结构 厚板转换 多塔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层楼阁式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龙 胡宸瑜 +2 位作者 谢启芳 郑建国 李俊连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1,共12页
为研究低层楼阁式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以西安钟楼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一个缩尺比例为1∶6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Kobe波、兰州波和汶川波作为地震动输入,考虑了7度多遇至9度罕遇的烈度水平,最终分析得到了... 为研究低层楼阁式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以西安钟楼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一个缩尺比例为1∶6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Kobe波、兰州波和汶川波作为地震动输入,考虑了7度多遇至9度罕遇的烈度水平,最终分析得到了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及耗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降幅较小,阻尼比增幅较大;结构的刚度沿高度分布不均匀,外金柱斗栱层的刚度最小,最大的层间位移角也发生在此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基本小于1,减震效果明显;与现代建筑结构相比,模型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占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 振动台试验 西安钟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锅炉钢结构的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减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蒋雨衡 段立平 +1 位作者 岳峰 赵金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钢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原模型为某锅炉厂的锅炉-钢结构,采用了1∶25的缩尺比例并对原型结构进行了必要的简化,以便测试钢缆-阻尼限位器的抗震效果。为了探究限位器阻尼系数以及安装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峰值加速度为1.0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装配了不同参数限位器的模型和在不同位置装配了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作为对比,选取峰值加速度为0.2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未装配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在对它们的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发现:(1)该限位器对减震有积极作用;(2)阻尼系数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并且存在一个最优阻尼参数值使得限位器兼具性能优势与经济性;(3)布置于底层的限位器的减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钢结构 振动台试验 钢缆-阻尼限位器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横向加劲肋性能研究
4
作者 武建立 梁桓玮 +2 位作者 许春荣 夏富友 赵灿晖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6,共7页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中横向加劲肋作为剪力键并控制钢壳变形,为计算其抗剪承载力并明确横向加劲肋布设角度的影响,设计推出试验测试试件的破坏特征及抗剪承载力,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横向加劲肋的承载机理,基于承载机理提出不同角度横...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中横向加劲肋作为剪力键并控制钢壳变形,为计算其抗剪承载力并明确横向加劲肋布设角度的影响,设计推出试验测试试件的破坏特征及抗剪承载力,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横向加劲肋的承载机理,基于承载机理提出不同角度横向加劲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组合桥塔的施工特点和薄板变形理论,提出钢壳浇筑变形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横向加劲肋在剪切荷载下呈局部承压破坏,横向加劲肋与竖向钢板夹角的减小能使横向加劲肋上部的混凝土参与承载,提升了抗剪承载力;有限元模型重现了变角度横向加劲肋的受力过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横向加劲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钢壳浇筑变形计算公式能有效地计算不同钢壳厚度、纵向加劲肋间距下所需的横向加劲肋间距,可供组合桥塔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 横向加劲肋 布设角度 推出试验 承载机理 抗剪承载力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农村住房的轻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足尺试验
5
作者 倪泽阳 生安香 +2 位作者 王成波 李建赢 李立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0-1132,共13页
为升级农村住房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轻型框架结构体系住宅,该结构体系以钢框架作为结构主体,外挂ALC墙板作为填充墙体。通过振动台试验检验其抗震性能,获得该轻型框架结构在地震... 为升级农村住房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轻型框架结构体系住宅,该结构体系以钢框架作为结构主体,外挂ALC墙板作为填充墙体。通过振动台试验检验其抗震性能,获得该轻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梁柱节点和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和地震响应规律。设计足尺结构模型,输入El Centro、Taft、北京人工波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布设传感器测量结构的地震响应。试验过程中,墙板未脱落,节点连接完好,结构未倒塌;随着输入地震作用强度的增大,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相对位移随之增大,但结构自振频率逐渐降低;试验过程中主体结构构件保持弹性,6度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250;7度罕遇、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超过1/250,但通过拉紧拉杆支撑可减小结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该轻型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达到6度抗震设防水准,对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可通过增大拉杆拉力等措施增强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框架 ALC墙板 足尺模型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钢、砼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对比研究
6
作者 余佳科 景立平 +2 位作者 王展 陆新宇 齐文浩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为了分析不同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分别进行了钢框架结构-桩-土模型和混凝土结构-桩-土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试验采用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土体为均匀粉质黏土,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模型... 为了分析不同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分别进行了钢框架结构-桩-土模型和混凝土结构-桩-土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试验采用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土体为均匀粉质黏土,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模型为简化的3层框架结构,桩基为3×3根群桩,桩径为10 cm,桩长为200 cm,输入为人工地震动时程,按时间相似比压缩1/5。振动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几何尺寸的结构试验模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度大于钢结构,因此振动频率大于钢结构;相同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模型加速度反应明显大于混凝土结构,桩身加速度放大系数前者为后者1.15~1.2倍,上部结构可达2倍,钢框架结构模型反应谱的卓越周期更长。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定性地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砼结构 桩基础 振动台试验 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角钢并联加固构件承载力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7
作者 章东鸿 刘向宏 +3 位作者 王嘉琪 黎景辉 孙清 田建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为满足输电结构持久安全运行,在不破坏原有角钢截面造成截面削弱的前提下,提出了2种基于构件并联的无损加固措施;通过未加固、加固角钢轴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了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荷载-竖向应变曲线,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机制... 为满足输电结构持久安全运行,在不破坏原有角钢截面造成截面削弱的前提下,提出了2种基于构件并联的无损加固措施;通过未加固、加固角钢轴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了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荷载-竖向应变曲线,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机制与加固机理并基于参数分析明晰了角钢强度、抱箍连接件数量、抱箍连接件长度、构件长细比等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基于弯曲、扭转、弯扭屈曲临界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构件并联的修正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修正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未加固角钢易发生弯扭失稳破坏,加固方案通过增大截面抗弯刚度和改变组合构件的失稳形态,提高了极限承载力并改善了失稳后的刚度与变形性能;有限元模型可有效反映构件破坏形式,主材角钢强度提高能增强承载力但对变形能力无影响,抱箍连接件对加固后性能无明显影响,长细比与加固效率呈正相关;推导的弯扭失稳临界力计算理论便于计算加固构件极限承载力,有利于推广无损并联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角钢 无损加固 轴压试验 数值模拟 承载力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橡胶-可滑动钢弹簧振震双控装置隔震(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 许岩 +3 位作者 兰日清 张成宇 汪志昊 王进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9,共7页
为解决传统水平隔震支座难以实现竖向减振的难题,研发叠层橡胶-可滑动钢弹簧振震双控装置,提出新型振震双控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装配方法,结合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的隔震性能,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讨论其竖向减振效果。结果表明... 为解决传统水平隔震支座难以实现竖向减振的难题,研发叠层橡胶-可滑动钢弹簧振震双控装置,提出新型振震双控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装配方法,结合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的隔震性能,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讨论其竖向减振效果。结果表明:由钢弹簧、摩擦滑移支座和叠层橡胶组成的新型振震双控装置,具有水平和竖向刚度低,抗倾覆能力强的优点;地震动作用下,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降低达80%;地铁竖向振动作用下,减振双控装置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减小90%,分频最大振级减小19.9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振震双控 振动台实验 滑动支座 钢弹簧支座 叠层橡胶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三层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黄智光 苏明周 +4 位作者 何保康 申林 齐岩 孙健 俞福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81,共10页
为考察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三层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破坏机理等,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表现为局部破坏,墙体... 为考察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三层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破坏机理等,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表现为局部破坏,墙体骨架基本完好;结构呈剪切型变形形式;9度抗震设防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为1/934,罕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52,满足抗震规范关于抗震变形验算的相关规定;该房屋体系抗侧力的关键在于墙板的蒙皮作用和抗拔件的抗倾覆作用,因此应保证接缝和边角处自攻螺钉的施工质量,抗拔件应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初步评估,表明该房屋在9度多遇地震下的墙体剪力均小于其抗剪承载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房屋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层间侧移角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住宅体系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李国强 方明霁 +1 位作者 刘宜靖 陆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31,38,共6页
介绍了一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外墙板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钢结构住宅体系外墙板以及墙板与结构构件连接节点处的抗震性能,了解了节点和墙板的破坏特征及墙板对结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对带墙板钢结... 介绍了一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外墙板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钢结构住宅体系外墙板以及墙板与结构构件连接节点处的抗震性能,了解了节点和墙板的破坏特征及墙板对结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对带墙板钢结构抗震设计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钢结构 加气混凝土外墙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台阵振动台的多塔斜拉桥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房贞政 张超 +2 位作者 陈永健 郑则群 许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5-29,共5页
多塔长跨斜拉桥受力复杂,结构地震响应十分复杂。本文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设计振动台试验模型并开展三台阵振动台试验,探讨三塔长跨结合梁斜拉桥在一致激励及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动力特性分析表明此桥型中塔纵弯刚度较... 多塔长跨斜拉桥受力复杂,结构地震响应十分复杂。本文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设计振动台试验模型并开展三台阵振动台试验,探讨三塔长跨结合梁斜拉桥在一致激励及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动力特性分析表明此桥型中塔纵弯刚度较小;一致激励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主塔塔顶和主梁具有较大的地震响应;多点激励试验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长跨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 多点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新电视塔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襄云 周福霖 +1 位作者 金建敏 沈朝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9,共9页
广州新电视塔高610m,由1座高达450m的主塔和1个高160m的天线桅杆构成,采用椭圆形钢结构外筒和椭圆形混凝土核芯筒组成筒中筒结构。其外框筒为由斜向立柱、水平斜向环梁和斜撑组成的中部纤细、中轴线倾斜的复杂结构体系,在高度、形体上... 广州新电视塔高610m,由1座高达450m的主塔和1个高160m的天线桅杆构成,采用椭圆形钢结构外筒和椭圆形混凝土核芯筒组成筒中筒结构。其外框筒为由斜向立柱、水平斜向环梁和斜撑组成的中部纤细、中轴线倾斜的复杂结构体系,在高度、形体上均具有创新和突破。对这种特殊的结构,现行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抗震设防标准。为研究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进行了1∶50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同时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的自振特性、阻尼比、地震反应特征、扭转作用、内外筒协同工作等问题,并对整体结构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和分析结果均表明,结构总体上满足初步设计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塔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特征 破坏形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钢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30
13
作者 楼梦麟 宗刚 +1 位作者 牛伟星 陈根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6-230,共5页
本项试验是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应的对比试验数据。在这组试验中,突出的问题是TLD、上部被控结构和土层三个子系统模型基频间的协调。为了尽可能降低土层模型基频... 本项试验是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应的对比试验数据。在这组试验中,突出的问题是TLD、上部被控结构和土层三个子系统模型基频间的协调。为了尽可能降低土层模型基频,文中采用了一种具有低剪切波速特性的土层模拟介质。最后,通过土-桩-钢结构系统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土层模拟介质 钢结构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底盘层间隔震模型试验与平–扭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应雄 陆剑峰 +1 位作者 赵欣 林友勤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5,共8页
大底盘结构在竖向刚度突变处震害严重,采用层间隔震体系能有效解决底盘和塔楼间刚度及质量突变的问题。已有研究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但相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缺乏,且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平扭耦合效应研究未见... 大底盘结构在竖向刚度突变处震害严重,采用层间隔震体系能有效解决底盘和塔楼间刚度及质量突变的问题。已有研究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但相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缺乏,且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平扭耦合效应研究未见报道。因此为了指导工程抗震设计,研究了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平–扭耦合效应。首先,建立一个位于8度设防区具有典型工程应用意义且塔楼偏置的大底盘结构(单塔楼),其底盘为2层,塔楼为6层,塔楼与底盘的平面面积比为1∶2.4,塔楼高宽比为1∶3,符合大底盘结构的受力特征和条件;接着,对其进行简化和缩尺并制作模型;最后,进行了双向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对比。试验得到了模型各楼层的加速度和层间位移。结果表明: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塔楼各层加速度和层间位移减震效果均显著,在0.60g作用下,减震率(Y向)分别为83.13%和81.18%以上;底盘加速度响应不减少反而增加,减震率(Y向)处于–12.69%~–24.07%;底盘层间位移减震率(Y向)在15.53%~17.15%,减震效果差;进一步分析得,模型在0.60g作用下塔楼仍处于弹性,而底盘在0.40g作用下就进入了弹塑性,且底盘第2层位移明显大于第1层。基于振动台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结构的平–扭耦合效应。结果表明,与抗震模型相比,层间隔震底盘扭转角减少2/3,隔震层扭转响应较大但不向塔楼传递,塔楼层间扭转角趋于零,塔楼与底盘的扭转耦联效应不明显,从而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单塔楼建筑采用层间隔震形式时,可有效降低结构的扭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结构 塔楼偏置 层间隔震 振动台试验 平–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钢框架振动台试验及动力弹塑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5
作者 韩小雷 陈学伟 +1 位作者 郑宜 彭樵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141,共8页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Sees对一足尺四层钢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及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构件采用自由度较少的纤维模型模拟。在振动台试验之前,预测足尺钢框架结构连续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响应,将预测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Sees对一足尺四层钢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及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构件采用自由度较少的纤维模型模拟。在振动台试验之前,预测足尺钢框架结构连续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响应,将预测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很好地反映结构的弹塑性行为及破坏机制,准确预测结构的地震响应及大震下结构倒塌时间。这进一步说明基于纤维模型的整体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由于自由度数少,适用于整体结构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时程分析 钢框架 足尺试件 振动台试验 预测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楼文娟 蒋莹 +3 位作者 金晓华 王振华 夏亮 沈国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按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精细的角钢输电塔气弹模型,基于过境台风气象资料和台风风场模型确定了工程所在地区的风场参数,并进行了B类风场和台风风场的测振对比试验,研究了台风风场作用下角钢塔的风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类风场作用下... 按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精细的角钢输电塔气弹模型,基于过境台风气象资料和台风风场模型确定了工程所在地区的风场参数,并进行了B类风场和台风风场的测振对比试验,研究了台风风场作用下角钢塔的风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类风场作用下,角钢塔的风振特性基本相似,各风向角下除了塔身整体双向弯曲振动外,还伴随了较明显的塔头扭转振动,导致各工况下横担端部测点的加速度响应约为相近高度塔身的1.56~2.45倍,因此长横担角钢输电塔的风致扭转振动值得注意;相比B类风场,台风风场的高湍流特性导致顺风向风振响应增大明显,为B类风场的1.3~1.6倍,但横风向风振响应增大并不明显,这也说明横风向风振响应主要与结构本身特征湍流相关,与来流的湍流度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响应 风洞试验 台风风场 角钢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国强 方明霁 陆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7,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和砌块填充墙的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砌块填充墙的抗震性能、砌块墙体与墙板墙体抗震性能的对比以及两者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对比。文中得出了与带墙体钢结... 本文介绍了一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和砌块填充墙的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砌块填充墙的抗震性能、砌块墙体与墙板墙体抗震性能的对比以及两者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对比。文中得出了与带墙体钢结构抗震设计有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钢结构 砌块填充墙 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塔两跨悬索桥行波效应振动台试验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闫聚考 李建中 +1 位作者 彭天波 王军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48,55,共6页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大跨多塔连跨悬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1∶40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全桥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中塔与主梁间弹性索连接的纵向约束结构体系,试验分别测试了不同视波速下行波效应对全...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大跨多塔连跨悬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1∶40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全桥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中塔与主梁间弹性索连接的纵向约束结构体系,试验分别测试了不同视波速下行波效应对全桥位移响应的影响。振动台试验表明,考虑行波效应时,中塔顶位移、北塔梁纵向相对位移会有明显增大,最大增幅>50%;主桥梁与引桥梁纵向相对位移也会有明显增大,增大幅值>1倍。因此,仅考虑一致地震激励不能保证大跨度多塔悬索桥的结构安全。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可知,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较接近、吻合较好。数值计算所采用的绝对位移法分析行波效应方法操作简单,力学概念清晰,可方便的应用到大跨度桥梁行波效应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两跨悬索桥 行波效应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激励下的混凝土斜拉桥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瑞龙 徐艳 李建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7-363,共7页
以某一典型中等跨径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20大比例振动台全桥试验模型.采用Chi-Chi波和场地人工波进行了纵、横桥向小幅四台阵全桥振动台试验,并对该试验模型进行了场地人工波输入下的横桥向破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纵桥... 以某一典型中等跨径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20大比例振动台全桥试验模型.采用Chi-Chi波和场地人工波进行了纵、横桥向小幅四台阵全桥振动台试验,并对该试验模型进行了场地人工波输入下的横桥向破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纵桥向输入时,由于Chi-Chi波长周期丰富,激起结构反应较大;横桥向输入时,两条波的频谱特性在结构横向周期附近基本相同,故激起结构反应相差不大;结构在场地人工波1.3g横桥向输入时,桥塔上横梁主筋断裂、混凝土大面积剥落、发生明显破坏,上横梁与塔柱之间形成的塑性铰导致桥塔的框架效应明显削弱,桥塔得到了有效保护,达到了试验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凝土桥塔 模型设计 振动台试验 破坏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滑冲效应下风力发电塔动力响应和振动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俊岭 阳荣昌 马人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33,共7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滑冲效应脉冲对大功率风力发电塔架结构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丹麦某3MW风力发电塔为原型制作缩尺模型并设计相应滚球减振器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考察其非线性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装置的有效性.选取具有滑冲效应脉...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滑冲效应脉冲对大功率风力发电塔架结构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丹麦某3MW风力发电塔为原型制作缩尺模型并设计相应滚球减振器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考察其非线性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装置的有效性.选取具有滑冲效应脉冲的1999年Chi-Chi地震TCU052台站记录及其过滤修正记录作为输入,对比分析不同输入下无控制装置时模型的响应并建立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对比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考察设置滚球减振器后模型在有滑冲效应脉冲记录下的响应,对比分析了在总重相等时单个滚球和多个滚球布置方案下减振器的减振效果.研究表明:近断层地震滑冲效应脉冲使得结构响应明显增大,建造在地震带上的大功率风电机组设计时宜考虑其不利影响;设置滚球减振器可有效减小塔架结构响应均方差30%~40%,且多个滚球布置方案优于单个滚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滑冲效应 振动台试验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