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庆 司马文霞 +1 位作者 冯杰 袁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6,共5页
为评估、计算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即绕击性能,基于长空气间隙放电理论建立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了拟建立的云广±800 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面倾角、保护... 为评估、计算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即绕击性能,基于长空气间隙放电理论建立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了拟建立的云广±800 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面倾角、保护角的增加,线路屏蔽失效率明显增加,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最好采用负保护角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线路 雷电屏蔽 先导 绕击 保护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土压力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8
2
作者 章瑞文 徐日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7-1060,1066,共5页
对应用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存在其所采用的滑裂面不满足墙后滑裂楔体水平力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水平力平衡的滑裂面水平倾角的计算方法;由此根据单元水平土层的静力平衡条件建立了竖向土压力强度、挡土墙主动... 对应用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存在其所采用的滑裂面不满足墙后滑裂楔体水平力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水平力平衡的滑裂面水平倾角的计算方法;由此根据单元水平土层的静力平衡条件建立了竖向土压力强度、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位置的计算公式。对运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计算值及模型试验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安全性高且最接近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土拱效应 滑裂面水平倾角 土压力强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地线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性能的效果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志勇 余占清 +1 位作者 李雨 梁曦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2-628,共7页
雷电绕击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减少地线保护角是降低绕击跳闸率的重要手段。为此,介绍了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超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种塔型减小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 雷电绕击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减少地线保护角是降低绕击跳闸率的重要手段。为此,介绍了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超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种塔型减小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性能的效果进行计算和对比,提出减小保护角的改造方案,对杆塔的力学性能进行校核,评估了减小保护角的经济费用,对比了减小保护角与其他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研究表明,绕击跳闸率与塔型和地形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同一塔型保护角越小绕击跳闸率也越小,但不同塔型相同保护角跳闸率差异可能很大;减小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性能的效果受地形影响明显;对比不同防雷措施的效果和成本可见,将地线水平宽度增加对改善跳闸率的综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发展模型 输电线路 绕击 保护角 技术经济分析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防绕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晓岚 杜忠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2-54,共3页
绕击是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为探讨此问题,分析并比较了目前输电线路绕击计算方法—规程法与电气几何模型法,指出电气几何模型将雷电的放电特性与线路的结构尺寸结合起来,很好解释了线路屏蔽失效现象,用于特高压的... 绕击是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为探讨此问题,分析并比较了目前输电线路绕击计算方法—规程法与电气几何模型法,指出电气几何模型将雷电的放电特性与线路的结构尺寸结合起来,很好解释了线路屏蔽失效现象,用于特高压的绕击计算中,并依据电气几何模型的原理提出减小1000kV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措施: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安装可控放电避雷针、架设旁路屏蔽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线路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保护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真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程永锋 丁士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30-3236,共7页
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沙漠风积沙属于特殊土地基,这种地基上的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缺少相关设计依据。针对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的真... 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沙漠风积沙属于特殊土地基,这种地基上的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缺少相关设计依据。针对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的真型试验,得到了上拔与水平荷载、下压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基础构件的应变特性、基础底板与风积沙地基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装配式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和上拔角取值,得到了基础稳定的最不利工况,有助于提高基础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为沙漠地区台远-塔中220 kV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输电线路 装配式基础 真型试验 垂直-水平组合荷载 上拔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地基斜柱基础上拔水平力组合荷载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乾增珍 鲁先龙 丁士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7-260,共4页
对不同埋深、不同底板宽度和不同露头高度的风积沙地基斜柱式扩展基础,在上拔与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基础底板与风积沙地基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化规律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风积沙地基的散体结构特性,上拔与水... 对不同埋深、不同底板宽度和不同露头高度的风积沙地基斜柱式扩展基础,在上拔与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基础底板与风积沙地基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化规律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风积沙地基的散体结构特性,上拔与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斜柱式扩展基础的强度机理可概括为:风积沙地基被压缩挤密-塑性区出现和发展-整体上拔破坏的渐进破坏过程,地基破裂面具有不对称性。水平荷载大小、深宽比及嵌固程度是决定斜柱式扩展基础抗拔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增加基础深宽比及嵌固程度可有效提高基础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地基 斜柱扩展基础 上拔水平力组合荷载 上拔角 输电线路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线角变化规律公式的应用技巧及其公式的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文涛 李宝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本文对由水平直元线构成的犁体曲面元线角变化规律公式进行了应用研究.结合碎土型犁体和翻土型犁体的设计实例,提出了公式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利用导数方法,对两种犁体元线角变化律的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设计,指出了原碎土... 本文对由水平直元线构成的犁体曲面元线角变化规律公式进行了应用研究.结合碎土型犁体和翻土型犁体的设计实例,提出了公式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利用导数方法,对两种犁体元线角变化律的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设计,指出了原碎土型犁y=f(z)应用中的不便之处,提出了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体曲面 元线角 碎土型犁体 翻土型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距归算成水平距离误差定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郑佳荣 崔有祯 刘俞含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7,共3页
基于两点间斜距及投影到椭球上的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进一步绘制了误差等值线,研究了随着A、B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的变化,并通过A、B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斜距 水平距离 竖直角 等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露弧投影模型的输电线路绕击计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韬 文远芳 +2 位作者 陈敏 李健 马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无法解释按负保护角布置避雷线时线路仍存在绕击的事实,在考虑地面倾角和雷电入射角影响的前提下,推导了基于线路几何坐标的最大击距和暴露弧投影长度计算公式,构建了一套基于暴露弧投影模... 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无法解释按负保护角布置避雷线时线路仍存在绕击的事实,在考虑地面倾角和雷电入射角影响的前提下,推导了基于线路几何坐标的最大击距和暴露弧投影长度计算公式,构建了一套基于暴露弧投影模型的绕击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典型电压等级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分析了击距系数、避雷线保护角、地面倾角等因素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暴露距离与暴露弧投影两模型计算绕击跳闸率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线路运行经验,运用暴露弧投影模型并可解释负保护角时仍存在绕击的事实,是一种先进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弧投影模型 雷电先导入射角 地面倾角 绕击 架空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第二破裂面的折线墙背挡墙抗倾覆稳定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和平 钟智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针对折线墙背挡墙抗倾覆稳定分析,多采用土压力呈线性分布以及需借用由朗金理论推导的坦墙临界角公式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破裂面的问题,采用水平层分法考虑第二破裂面的存在条件,推导了折线墙背挡墙抗倾覆稳定系数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两种... 针对折线墙背挡墙抗倾覆稳定分析,多采用土压力呈线性分布以及需借用由朗金理论推导的坦墙临界角公式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破裂面的问题,采用水平层分法考虑第二破裂面的存在条件,推导了折线墙背挡墙抗倾覆稳定系数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并分析第二破裂面临界角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的土压力线性分布理论算得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偏大,用它控制折线墙背挡墙设计偏于不安全;第二破裂面临界角与填土内摩擦角是非线性关系,而不是坦墙临界角公式表达的线性关系;内摩擦角对第二破裂面临界角影响较大,而超载、上墙高度对该值无影响或可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墙背挡墙 第二破裂面 临界角 抗倾覆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开采过程中河堤内部水平移动规律研究
11
作者 于启升 吴侃 +1 位作者 李亮 郑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98,共3页
文章利用sv30测斜仪获取了河堤内部水平移动值,通过分析得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水平移动稳定距、稳定角以及超前影响距、超前影响角,用理论方法确定了不同深度开采地表水平移动曲线,得到了正错动区宽度与距地表深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 文章利用sv30测斜仪获取了河堤内部水平移动值,通过分析得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水平移动稳定距、稳定角以及超前影响距、超前影响角,用理论方法确定了不同深度开采地表水平移动曲线,得到了正错动区宽度与距地表深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实测规律与理论规律一致,并将该拟合关系式应用到河堤实际治理中,实践效果证明了该治理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开采 测斜仪 稳定角 超前影响 水平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地500kV输电线路雷电屏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立进 袁明仁 +2 位作者 谭进 张敬国 唐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63-1669,共7页
运行经验表明,雷电绕击是引起220kV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500kV输电线路空间各个落雷点的绕击概率分布情况以及避雷线保护角对屏蔽性能的影响,以贵州500kV典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缩小的输电线... 运行经验表明,雷电绕击是引起220kV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500kV输电线路空间各个落雷点的绕击概率分布情况以及避雷线保护角对屏蔽性能的影响,以贵州500kV典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缩小的输电线路杆塔模型进行空间绕击屏蔽模拟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负保护角在防绕击性能上的优越性,研究表明:距离输电线路越近绕击空间越大,且从塔头至档距中央,绕击概率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研究成果为500kV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 输电线路 绕击 屏蔽 模拟试验 保护角 落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单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防雷保护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茂成 张治取 +4 位作者 滕杰 程学启 李强 季善浩 董海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4,共5页
风雨在空中的漂移和空气中不均匀介质的存在使闪电的轨迹呈不规则曲线形。考虑自然闪电轨迹的随机性和雷电主先导与次先导并存现象等因素,有必要引入动态防雷保护角概念,建议特高压交流线路中地线(针)对导线的实际保护角形成的角平分线... 风雨在空中的漂移和空气中不均匀介质的存在使闪电的轨迹呈不规则曲线形。考虑自然闪电轨迹的随机性和雷电主先导与次先导并存现象等因素,有必要引入动态防雷保护角概念,建议特高压交流线路中地线(针)对导线的实际保护角形成的角平分线应与雷电先导的来向一致,并应计及垂直档距和水平档距的比值和风速的影响。根据杭州1962—1988年220kV新杭I线雷击统计结果,认为特高压线路防雷绕击分析应结合塔头和档内中央线路两处的防雷情况,并分别进行了防雷保护角计算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回特高压交流线路 动态防雷保护角 风速 塔头处绕击 档内中央绕击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避雷线屏蔽性能分析模型的计算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文武 江健武 +2 位作者 钟建灵 于波 张嘉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为了分析比较当前工程上常用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输电线路避雷线屏蔽性能分析计算模型的特点,介绍了Whitehead’s EGM、Eriksson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Rizk的先导传播模型的计算过程,并运用上述3种方法及我国现行的规程法对某220 kV输电... 为了分析比较当前工程上常用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输电线路避雷线屏蔽性能分析计算模型的特点,介绍了Whitehead’s EGM、Eriksson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Rizk的先导传播模型的计算过程,并运用上述3种方法及我国现行的规程法对某220 kV输电线路在分别处于平原及斜山坡区域的条件下进行了计算,比较了各模型及我国现行规程所提供的经验公式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分析模型表明,绕击跳闸率随保护角的增大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Rizk模型对绕击跳闸率的评估最佳,Eriksson模型对高度变化的敏感度最高且其结果最差,Wagner关于斜山坡外(内)侧的绕击率可由保护角加(减)坡角换算成平地线路计算结果对Whitehead模型近似成立,对Eriksson模型有夸大跳闸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避雷线 雷电屏蔽 绕击 保护角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条分法确定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一平 黄广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3,共5页
通过运用水平条分法思想结合极限平衡理论能够确定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且比其他理论计算更简便。水平条分法研究墙体倾角、单元条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滑裂面处的应力关系等多种因素,通过多个方程相互迭代求解,不仅能计算出挡土墙后土体的... 通过运用水平条分法思想结合极限平衡理论能够确定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且比其他理论计算更简便。水平条分法研究墙体倾角、单元条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滑裂面处的应力关系等多种因素,通过多个方程相互迭代求解,不仅能计算出挡土墙后土体的主动土压力及其随挡墙高度分布的变化情况,还能计算土体滑裂面角度。计算表明:主动土压力随着挡墙高度变化呈现非线性分布的规律;同时,墙后土体滑裂面角度随着土体强度(c、φ值)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趋势,与Rankine理论规律一致。通过算例,水平条分法与Rankine、Das方法比较结果存在偏差,但与Coulomb方法计算的结果几乎一致,更适用于无黏性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条分法 主动土压力 滑裂面角度 极限平衡理论 无黏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少华 金祖山 +2 位作者 李特 许杨勇 周象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7-200,共4页
针对雷电绕击对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在总结分析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运行数据及雷击观测对绕击防护措施的适用性及研究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直流特高压线路绕击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针对雷电绕击对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在总结分析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运行数据及雷击观测对绕击防护措施的适用性及研究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直流特高压线路绕击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运行电压、保护角、地面倾角、杆塔塔型、线路弧垂等;根据地形选取合适的保护角可以将线路整体绕击跳闸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个别塔位仍存在绕击风险;线路避雷器可大幅提升绕击耐雷水平,但大绕击电流、多次回击下避雷器能否承受雷电能量尚需进一步研究;杆塔侧针能大幅减小杆塔附近的绕击概率,但其保护范围能否覆盖线路绕击危险区域是确定其适用性的关键,亦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绕击 保护角 线路避雷器 杆塔侧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的关断角测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展瑞琦 赵成勇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82,共7页
结合自定义γ角测量原理和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evolutional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ELCC)的工作状态,设计了ELCC的关断角测量方法和控制输出流程。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具备关断角测量输出模块的新ELCC模型,并与CIGRE标准测试模... 结合自定义γ角测量原理和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evolutional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ELCC)的工作状态,设计了ELCC的关断角测量方法和控制输出流程。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具备关断角测量输出模块的新ELCC模型,并与CIGRE标准测试模型在暂态和稳态等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新ELCC模型与CIGRE标准测试模型在稳态工况下具备高度的等价性;在故障期间,新ELCC模型较CIGRE标准测试模型具备更强的交流侧单相故障抵御能力,有效地防止了换相失败的发生。验证了ELCC关断角测量输出模块的准确性,也为换流阀拓扑改造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 关断角测量控制 半控全桥子模块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与识别的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系统过电流抑制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张曦 郭春义 +2 位作者 赵薇 叶全 杨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1-139,共9页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HCUHVDC)系统受到工程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中建立了整流侧采用双12脉动LCC、逆变侧采用LCC串联3个并联MMC的HC-UHVDC系统模型,分析了逆变站交流故障LCC换相...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HCUHVDC)系统受到工程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中建立了整流侧采用双12脉动LCC、逆变侧采用LCC串联3个并联MMC的HC-UHVDC系统模型,分析了逆变站交流故障LCC换相失败导致直流过电流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与识别的HC-UHVDC系统过电流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仿真对系统逆变侧交流故障时整流站多电气量进行模糊聚类,根据聚类结果识别的逆变站不同暂态阶段特征来提前设计分阶段的触发角指令值;当系统发生交流故障时再基于整流站本地信息及时调节整流站直流电压,从而快速抑制直流过电流。在PSCAD/EMTDC上的详细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在逆变侧三相和单相金属性短路故障工况下,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逆变站LCC换相失败后的直流过电流和过电压,且可以显著改善HC-UHVDC系统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输电 电网换相换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换相失败 过电流 过电压 触发角指令 模糊聚类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角保护针的防雷电绕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耀辉 林景福 《广东电力》 2015年第6期93-97,101,共6页
为评估在杆塔上安装负角保护针的防雷电绕击效果,建立三维电气几何模型实现对安装负角保护针后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并分析负角保护针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和长度对防雷电绕击效果的影响。对220 kV 典型单双回线路杆塔的防... 为评估在杆塔上安装负角保护针的防雷电绕击效果,建立三维电气几何模型实现对安装负角保护针后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并分析负角保护针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和长度对防雷电绕击效果的影响。对220 kV 典型单双回线路杆塔的防雷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回线路,负角保护针宜安装在导线横担处,安装角度为0°(即水平放置),长度取2~3 m,安装后可将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降低10%左右;对于双回线路,负角保护针宜安装在中相导线横担处,安装角度为0°,长度取2~3 m,安装后可将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降低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角保护针 雷击跳闸 绕击 三维电气几何模型 输电线路 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水平非均匀场SV波斜入射综合管廊易损性分析
20
作者 王惠跃 黄德龙 +4 位作者 许昌路 余沙沙 岑航 黄子渊 汤爱平 《振动与冲击》 2025年第16期160-171,共12页
综合管廊是一种将多个市政管道系统集中在地下通道中的基础设施。作为长线性结构,难免会穿越非均匀土体。为准确评估浅埋管廊在非均匀土体中的地震损伤,该研究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推导适用于水平非均匀场的等效节点力公式,并通过有限元... 综合管廊是一种将多个市政管道系统集中在地下通道中的基础设施。作为长线性结构,难免会穿越非均匀土体。为准确评估浅埋管廊在非均匀土体中的地震损伤,该研究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推导适用于水平非均匀场的等效节点力公式,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管廊-土三维模型,同时开发插件实现水平非均匀场SV波三维斜入射。以管廊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损伤指标,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进行结构易损性分析。考虑SV波入射角度、地震波类型及非均匀场地对管廊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廊破坏超越概率随入射角和PGA增加而增大;脉冲波作用下超越概率高于非脉冲波;当入射角为30°且PGA>0.6 g时,严重破坏和倒塌概率增大;非均匀区的超越概率大于砂土和黏土区;最大层间位移角随入射角增加而增大,并伴随PGA的离散性加大。该研究提供的易损性曲线可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增量动力分析(IDA) SV波斜入射 超越概率 水平非均匀场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