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a novel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1 antagonist intesartan as anti-hypertension drug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48-148,共1页
Aim The preclinical studies of a novel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1 antagonist 2-(4-( (1,7'-dimethyl-2'- propyl-1H ,3 'H-2,5'-bibenzo [ d ] imidazol-3'-yl ) methyl) -1H-indol-l-yl ) benzoic acid ( intesartan ... Aim The preclinical studies of a novel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1 antagonist 2-(4-( (1,7'-dimethyl-2'- propyl-1H ,3 'H-2,5'-bibenzo [ d ] imidazol-3'-yl ) methyl) -1H-indol-l-yl ) benzoic acid ( intesartan ). Methods The affinity to AT1 receptor of intesartan was tested through radioactive receptor binding assay by -y-coun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s) at different doses in vivo was tested by tail non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 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Besides, acute toxicity tests in ICR and Ames reverse mutation assay in tester strain (TA97, TA98, TA100 and TA102) was also detected. Results The binding assays sugges- ted that intesartan displayed high affinity to angiotensin II AT1 receptor with an ICs0 value of (0.36 ± 0. 18) nmol · L^-1. In vivo anti-hypertensiv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ntesartan had an efficient and long-acting effect in reduc- ing blood pressure which could last more than 24 h at the doses of 2 mg· kg^-1, 5 mg · kg^-1 , and 10 mg · kg^-1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The minimum effective dose of it was 2 mg · kg^-1 and the T/P value was 54. 18%. Acute toxicity tests suggested that intesartan was safe with the LDs0 value of 526.20 mg · kg^-1. Ames assay proved that it would not cause the mutation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absorbed efficiently and metabolized smoothly both in blood and in tissues in wistar rats. Conclusions Intesarta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novel anti-hypertension candidate with efficient, long-acting and low toxicity ch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tensin ii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1 ANTAGONIST ANTI-HYPErTENSIVE acute toxicity AMES assay metabo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templates-based homology modeling and docking analysis of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2
作者 谢云丰 蒋玉仁 +2 位作者 潘亚飞 陈丹 李传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033-3039,共7页
Using the latest reported homologous Chemokine receptors (PDB ID: 3ODU, 3OE0 and 3OE6) as templates, twenty models of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known as p30556) were generated by multiple... Using the latest reported homologous Chemokine receptors (PDB ID: 3ODU, 3OE0 and 3OE6) as templates, twenty models of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known as p30556) were generated by multiple templates homology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se twenty models, the model 0020 was finally chosen as the best one for further studies. Then, a 2 ns molecular dynamic (MD) simulation for model 0020 was conducted in normal saline (0.9%, w/F) under period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was followed by docking studies of model 0020 with several existing AT1 receptor blockers (ARBs). The docking results reveal that model 0020 possesses good affinities with these docked ARB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both the IC50 inhibitor values and their curative effects. The results also show more pot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odel 0020 and its ARBs than those of ever reported results, such as hydrogen bonds,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and especially cation-n interactions and π-π interactions which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This may reveal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l 0020 is quite close to its real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model 0020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for structure based drug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DOCKING homology modeling molecular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脏肥大:AT1受体、细胞自噬和miRNAs的调节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帅伟 张瑞萍 张安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1-557,共7页
心脏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长期运动负荷可诱导心脏生理性肥大,使心肌结构发生平稳性、均匀性和协调性改变,并使其具备良好的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结构等生理学基础,心肌能量代谢和心功能也明显提高[1].而心脏瓣膜病、高血压... 心脏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长期运动负荷可诱导心脏生理性肥大,使心肌结构发生平稳性、均匀性和协调性改变,并使其具备良好的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结构等生理学基础,心肌能量代谢和心功能也明显提高[1].而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先天性心脏病等致病因素却能使心脏产生病理性肥大,导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2].因此,心脏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脏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自噬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特异性阻断胰岛局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对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4
作者 易秋艳 刘艳清 +3 位作者 张珍 刘春燕 卢斌 邵加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阻断胰岛局部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表达后db/db小鼠胰岛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db/db和db/m小鼠的胰岛并检测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针对小鼠AT1R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阻断胰岛局部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表达后db/db小鼠胰岛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db/db和db/m小鼠的胰岛并检测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针对小鼠AT1R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Ad-siAT1R)及含对照序列的重组腺病毒(Ad-siControl)。将分离培养的db/db小鼠胰岛细胞分为三组:Ad-siAT1R感染组、Ad-siControl感染组、空白对照组。腺病毒感染后继续培养胰岛细胞72 h。检测各组AT1R、GLUT-2及葡萄糖激酶(GCK)的表达,并用胰岛灌流系统检测胰岛素动态分泌。结果 db/db小鼠胰岛中AT1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db/m小鼠胰岛高2倍左右(P〈0.05)。腺病毒感染后,Ad-siAT1R组较Ad-siControl组胰岛AT1R mRNA表达水平下降7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65%,而GLUT-2及GCK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90%、121%(均P〈0.05)。胰岛灌流显示:空白对照组和Ad-siControl组小鼠的胰岛素第一相分泌显著下降,仅为基础水平的1.8倍;而Ad-siAT1R组在高糖负荷后1~2 min即达到最高峰值140 mU/L,为基础水平的2.8倍,表明第一相胰岛素分泌明显改善。结论 RNA干扰特异性阻断胰岛局部AT1R表达可上调GLUT-2及GCK表达,恢复第一相胰岛素分泌,这可能是AT1R阻滞剂改善胰岛分泌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 第一相胰岛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gen peroxide impairs angiotensin Ⅱ contraction of afferent arteriole in mice with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5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98-98,共1页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creases renal generation of angiotensin II (Ang Ⅱ) which could wors- en renal vasocontraction.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lters ...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creases renal generation of angiotensin II (Ang Ⅱ) which could wors- en renal vasocontraction.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lters renal af- ferent arteriolar responses to Ang II via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 H202 ), or superoxide ( O2 ) or via al- tered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AT1R) expression. Afferent arterioles of mouse kidneys 24h after renal ischemia repeffusion or sham procedures were isolated and perfused. Responses to Ang II or norepinephrine (NE) were as- sessed by measurement of arteriolar luminal diameter.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AT1 receptor ( AT1 R) and AT2 re- ceptor (ATzR) were evaluated by 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ompared to sham group, afferent arterioles from mouse kidneys after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had impaired contractions to Ang II ( -4.63 ± 3.06) % versus ( - 29.95 ± 1.31 ) % at 10 -9 tool · ^-1, p 〈 0.05 , ( - 27.07 ± 1 50) % versus ( - 41 74 ± 0.60) % at 10^-7 tool · L^-1, P 〈 0.05 ) that were normalized by incubation with PEG-catalase , but unaffected by PEG-SOD. However, the NE responses of afferent arterioles after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were unchanged. Com- pared to the sham group,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nal cortical H202 (0. 123 ± -1 0. 006) versus (0. 087 ± 0. 003) mmol·mg protein, P 〈 0.01 ), reduced catalase activity [ ( 14.81 ± 3.22) ver- sus (28.49 ± 1.62) units · mg^-1 protein, P 〈 0.01 ] and downregulated mRNA for AT1R (0.27 ± 0.02 versus 0.95 ± 0.02, P 〈 0.01 ). We conclude that afferent arteriolar responses to Ang II are impaired selectively in mice after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by accumulation of H202 and reduced expression of AT1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tensin ISCHEMIA NOrEPINEPHrINE receptor procedures protein H202 AT1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田超 范方田 +4 位作者 陈文星 王爱云 郑仕中 江国荣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8-611,共4页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主要的多功能活性肽,其基本功能是调节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ngⅡ作为一种潜在的生长因子,通过作用于其1型受体(AT1R)在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主要的多功能活性肽,其基本功能是调节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ngⅡ作为一种潜在的生长因子,通过作用于其1型受体(AT1R)在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近年来AngⅡ-AT1R系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1型受体 肿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熊京 杨慧敏 +4 位作者 朱峰 梁莹 刘建社 张春 汪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AT1-AA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AT1-AA阴性组和AT1-AA阳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结果:(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AT1-AA阳性率为35.58%(116/32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64%(19/197)(P<0.01);(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的患者AT1-AA阳性率明显低于无用药史的患者(P<0.05);(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无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组的AT1-A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无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组之间AT1-AA阳性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AT1-AA阳性组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和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AT1-AA阴性组(P<0.05)。结论:AT1-AA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与其它经典的自身免疫抗体相似,AT1-AA可能也是肾小球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抑制AT1-AA的表达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自身抗体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高血压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史永红 段惠军 +2 位作者 王丽晖 何宁 刘青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磷酸化水平及其mRNA水平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氯沙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治疗组,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磷酸化水平及其mRNA水平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氯沙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治疗组,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氯沙坦40mg·kg-1,共2wk。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小球细胞磷酸化STAT1(pSTAT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肾小球细胞STAT1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肾小球p-STAT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约是对照组的3倍;氯沙坦治疗组大鼠肾小球pSTAT1的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RTPCR结果表明糖尿病组肾小球细胞STAT1mRNA表达明显上调,约为对照组的34倍;氯沙坦治疗组STAT1mRNA表达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STAT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早期肾脏的发病过程,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STAT1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损伤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保护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鲁辛 吕俊 +2 位作者 张桦 陈宏 蔡德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损伤β细胞(RIN-m)功能的保护,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培养RIN-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24h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3.3mmol/L)和葡萄糖(16.7mmol...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损伤β细胞(RIN-m)功能的保护,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培养RIN-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24h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3.3mmol/L)和葡萄糖(16.7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N-m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各组基础胰岛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高糖刺激下,100nmol/LAngⅡ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胰岛素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AngⅡ组明显增加(P<0.001);②100nmol/LAngⅡ组细胞内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100nmol/LAngⅡ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AngⅡ损伤β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氯沙坦预处理可以拮抗AngⅡ的作用,减少β细胞内ROS水平,下调UCP2表达,最终对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Β细胞 胰岛素分泌 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倩虹 张晨晖 +2 位作者 温进坤 汤键 周爱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40-44,共5页
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亚克隆出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 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亚克隆出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R1)cDNA,并以此为探针,通过Northernblotting分析和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不同组织中ATR1mRNA的分布,证明ATR1mRNA广泛存在于不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含量为最高,其次为心脏和小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肾、心组织中ATR1mRNA较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Rat,WKY)明显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MrNA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11
作者 于建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作为观察Ⅱ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68例患者作为观察Ⅰ组,随机选取来...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作为观察Ⅱ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68例患者作为观察Ⅰ组,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1例作为对照组。3组参与者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参与者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A和AC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但A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存在相关性,而C等位基因可能直接作用于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 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的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娟 吴攀峰 +1 位作者 吴基良 李敏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阻断剂氯沙坦对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分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和维生素K1皮下注射连续2周建立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模型,治疗组于第1周末给予氯沙坦...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阻断剂氯沙坦对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分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和维生素K1皮下注射连续2周建立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模型,治疗组于第1周末给予氯沙坦(10 mg/kg)皮下注射,连续1周。HE染色观察血管壁形态学变化、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反转录PCR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RUNX2蛋白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平滑肌细胞(SMC)凋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T1R的定位。结果华法林和维生素K1可诱导主动脉血管钙化;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P2、RUNX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下调,血管壁SMC凋亡和AT1R表达显著性减少。结论 AT1R阻断剂氯沙坦抑制SMC凋亡、降低AT1R表达,下调RUNX2、BMP2表达抑制血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 氯沙坦 骨形成蛋白2(BMP2) 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与非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沈琪 欧阳小琳 +3 位作者 杨彤 黄贤贵 黄献文 朱玉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8-1292,1296,共6页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与非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协作网肾脏病组提供的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与非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协作网肾脏病组提供的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范围均从建库至2013-02-28,筛选有关糖皮质激素与非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试验组A),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试验组B),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或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A),或ACEI或ARBs(对照组B)。由3位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共包括81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其中试验组396例,对照组422例。Meta分析结果示:(1)试验组A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OR=0.29,95%CI(0.15,0.57),P=0.0002〕、肌酐倍增〔OR=0.29,95%CI(0.18,0.47),P<0.00001〕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缓解率〔OR=25.00,95%CI(1.29,483.99),P=0.03〕、肾小球滤过率〔WMD=17.87,95%CI(4.93,30.82),P=0.007〕及胃部不适〔OR=4.89,95%CI(1.51,15.86),P=0.008〕、食欲增加〔OR=5.60,95%CI(1.91,16.40),P=0.002〕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A,24 h尿蛋白定量少于对照组A〔SMD=-0.49,95%CI(-0.67,-0.30),P<0.00001〕,而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3.98,95%CI(-53.93,5.96),P<0.00001〕。(2)试验组B患者ESRD〔OR=0.14,95%CI(0.02,0.80),P=0.03〕、肌酐倍增〔OR=0.11,95%CI(0.03,0.40),P=0.0007〕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B,24 h尿蛋白定量少于对照组B〔WMD=-0.53,95%CI(-0.89,-0.17),P=0.004〕,而两组患者缓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8,95%CI(0.90,3.51),P=0.10〕。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原发性IgA肾病患者ESRD、肌酐倍增发生率,减少蛋白尿,提高缓解率及肾小球滤过率,但应注意胃部不适及食欲增加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联合ACEI或ARBs能更有效地保护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糖皮质激素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佳 姬晓兰 +4 位作者 彭博 李富运 张莉 刘承 霍则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探讨针刺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非穴位组、针刺穴位组和他汀类药物组,分别针刺穴位、非穴位以及辛伐他汀灌胃。8周后测量各组小鼠总胆固醇(TC)。采...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探讨针刺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非穴位组、针刺穴位组和他汀类药物组,分别针刺穴位、非穴位以及辛伐他汀灌胃。8周后测量各组小鼠总胆固醇(T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心脏AngⅡ1型受体(AT1R)、内皮素-1A受体(ETAR)的蛋白含量。结果针刺穴位组和他汀类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TC含量降低,血浆AngⅡ、ET-1含量降低,NO含量升高,心脏组织中AT1R、ETAR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针刺内关和丰隆穴可以抑制ApoE(-/-)小鼠血脂升高,降低外周血AngⅡ、ET-1水平,升高外周血NO含量,抑制心脏组织中AT1R、ET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针刺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在血管紧张素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康晓敏 吕宏娟 +3 位作者 王霞 王蕾 李汇华 尹洪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C57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TLR4组,每组6只。AngⅡ灌注7d,于灌泵前2d至灌泵后7d小鼠尾静脉注射TLR4中和抗体。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C57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TLR4组,每组6只。AngⅡ灌注7d,于灌泵前2d至灌泵后7d小鼠尾静脉注射TLR4中和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胸主动脉内皮素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小鼠血压、内皮素1、PCNA、ICAM-1、CD69表达明显上调,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与AngⅡ组比较,TLR4组小鼠血压、内皮素1、PCNA、ICAM-1、CD69表达明显下调,α-SMA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TLR4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参与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OLL样受体4 血管紧张素 ii 免疫组织化学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血压候选药物ATPT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冬 孙建国 +4 位作者 朱胤慈 彭英 祁欢欢 张凤逸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采用LC-MS/MS方法对ATPT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比格犬单次灌胃给予ATPT混悬液后,ATPT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ATPT在比格犬体内吸收迅速,并且达峰后消除迅速,3个剂量组(7.5,15,30 ... 采用LC-MS/MS方法对ATPT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比格犬单次灌胃给予ATPT混悬液后,ATPT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ATPT在比格犬体内吸收迅速,并且达峰后消除迅速,3个剂量组(7.5,15,30 mg/kg)的tmax和t1/2分别为0.7~1.0 h和3.5~4.3 h;3个剂量组的AUC0-∞分别为(5 465.9±1 748.7)、(7 846.2±3 547.4)和(15 490.9±8 292.4)ng.h/mL,AUC0-∞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呈线性动力学过程;经过剂量校正,求得ATPT在比格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9.7%、28.5%和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T 抗高血压药物 AT1受体拮抗剂 LC-MS MS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雌性子代胎鼠肾脏宫内发育迟缓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阳 敖英 +4 位作者 李斌 熊颖 孙朝霞 胡霜霜 汪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观察孕期咖啡因暴露(PCE)♀胎肾发育病理学变化和皮质酮(CORT)处理对原代后肾间充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PCE影响胎鼠肾脏发育的可能机制。方法受孕Wistar大鼠于孕9-20 d(GD 9-20)经口灌胃咖啡因(30、120 mg·kg^(-1)·d... 目的观察孕期咖啡因暴露(PCE)♀胎肾发育病理学变化和皮质酮(CORT)处理对原代后肾间充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PCE影响胎鼠肾脏发育的可能机制。方法受孕Wistar大鼠于孕9-20 d(GD 9-20)经口灌胃咖啡因(30、120 mg·kg^(-1)·d^(-1)),孕鼠于GD20处死,取♀胎鼠并收集肾脏,检测肾脏病理学变化和基因表达;在原代后肾间充质细胞上给予不同浓度CORT(250、500、1 000μg·L^(-1))处理24 h,检测细胞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E组♀胎肾肾小球的球囊空虚,鲍曼囊腔变大,毛细血管网发育不良,GDNF/c-Ret信号通路抑制;CORT处理原代后肾间充质细胞下调AT_1R/AT_2R及GDNF/c-Ret信号通路的表达。结论 PCE♀胎鼠肾脏发育不良,其机制与PCE所致高血CORT下胎肾局部AT_1R/AT_2R及GDNF/c-Ret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咖啡因暴露 宫内发育迟缓 糖皮质激素 胎肾发育不良 血管紧张素Ⅱ1/2型受体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黄东 陆浩 +3 位作者 姚康 孙爱军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免疫成熟进程及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100μg/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免疫成熟进程及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100μg/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50μg/L重组人IL-4(rhIL-4)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经不同浓度的Ang II干预24 h,另用10μmol/L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洛沙坦预处理后再加入Ang II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83和HLA-D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浓度;通过加入10 mg/L的荧光DiI标记的Ox-LD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iI-Ox-LDL的摄取分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清道夫受体A(SR-A)、CD36和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的表达。结果:(1)Ang II干预可上调DCs表面成熟标志物CD83和HLA-DR的表达,且分泌细胞因子IL-12和IFN-γ水平升高,10μmol/L洛沙坦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 II诱导的DCs成熟。(2)Ang II干预可促进DCs对DiI-Ox-LDL的摄取,洛沙坦预处理可部分抑制DCs对DiI-Ox-LDL的摄取。(3)Ang II干预可上调LOX-1 mRNA的表达,但对SR-A和CD3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洛沙坦预处理可明显抑制LOX-1mRNA的表达,但SR-A和CD36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ng II可促进DCs的免疫成熟,并且可能通过上调LOX-1的表达,促进DCs对Ox-LDL的摄取,这可能是Ang II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紧张素ii 洛沙坦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19
作者 李培磊 郭猛 郭闻渊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303-307,共5页
最初,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认为在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基于此研发出多种靶向药物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随着这些药物的大规模临床应用,RAS抑制药被发现对部分肿瘤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 最初,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认为在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基于此研发出多种靶向药物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随着这些药物的大规模临床应用,RAS抑制药被发现对部分肿瘤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揭示了RAS在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RA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血管紧张素受体1 血管生成 组织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鹿璐 史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5-619,共5页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是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小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主要的效应因子。AngⅡ主要的作用受体有两个,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 Ⅱ 1 receptor,AT1R)和AT2R分别是Ang...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是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小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主要的效应因子。AngⅡ主要的作用受体有两个,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 Ⅱ 1 receptor,AT1R)和AT2R分别是AngⅡ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G蛋白偶联1型和2型受体。AngⅡ通过上述两种受体参与调节血管舒缩、水盐平衡、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发现AngⅡ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肿瘤血管形成并抑制肿瘤细胞分化的功能。这提示抑制AngⅡ的产生或阻断其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新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关于AngⅡ及其受体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