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第三次古树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妍 胡一民 +1 位作者 骆绪美 程明伟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古树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徽省的古树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本文结合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在分析古树分布特点、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的基础上,... 古树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徽省的古树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本文结合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在分析古树分布特点、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后续制定古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资源普查 分布特点 生长状况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聚类法的古树旅游资源评价——以郑州中心城区为例
2
作者 郭二艳 尹淦 +1 位作者 陈超 李小双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促进古树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以郑州中心城区的古树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加权求和、K-均值聚类法对222株古树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显示:郑州中心城区的古树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极品级资源共有3株... 为促进古树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以郑州中心城区的古树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加权求和、K-均值聚类法对222株古树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显示:郑州中心城区的古树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极品级资源共有3株,综合得分0.6602~0.7484,占总数的1.35%;优良级资源共有52株,综合得分0.2785~0.5122,占总数的23.42%;普通级资源共有167株,综合得分0.0531~0.2689,占总数的75.23%。在开发郑州市中心城区古树旅游资源时,应优先保护和有限开发极品级资源,建立隔离带并推广“云旅游”管理;适度开发优良级资源,动态监测并设置游客承载力阈值管理;修复保护普通级资源,暂缓开发并实施专项修复基金申请,开展社区认养计划管理。研究成果可为郑州市中心城区古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旅游资源 层次分析法 聚类分析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树健康评价与保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静娴 朱桂寿 +1 位作者 章银柯 左照江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古树的健康状况评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关键议题,同时也是对古树进行健康监测与养护的关键前提。该文以古树的界定及其资源分布为起点,重点介绍了古树健康状况的分类、评估手段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对古树恢复活力及... 古树的健康状况评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关键议题,同时也是对古树进行健康监测与养护的关键前提。该文以古树的界定及其资源分布为起点,重点介绍了古树健康状况的分类、评估手段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对古树恢复活力及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评估古树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包括直接评估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评价过程已由原先的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发展,并且会新增图形化展示内容。古树健康评价指标的选择已日趋成熟,涵盖了形态指标、环境指标、病虫害相关指标和人为干预指标等多个方面。优化评估指标与评级技术,提升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控系统,代表了古树健康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古树健康状况的评估,能够详细探究古树衰退的成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恢复与保护措施。通过梳理研究成果,以此来为古树的健康评估及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健康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复壮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朴树实生苗生长和生理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武 阳雅荧 +5 位作者 龚宁 邹紫薇 王艺 陈保冬 王琼 刘玮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试验材料,接种至古朴树实生苗盆栽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接种后实生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叶片数量也显著增多;混合接种显著增加了实生苗全株生物量、根尖数量及器官中N、P养分积累量,并能提高实生苗的光合能力,促进叶绿素生成;接种2种菌种均能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实生苗抗性。基于隶属模糊函数综合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可知,朴树实生苗促生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为混合接种。该研究结果可为古朴树复壮菌剂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共生 古树复壮 促生效应 隶属模糊函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普洱茶(生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4 位作者 张艳梅 张盼盼 孙云南 张华凤 仝佳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测结果显示,4组茶样共检出138种香气物质,其中正辛醇、香叶醇、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右旋萜二烯、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与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等9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区分4组茶样的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型普洱茶存在4种共同的关键呈香物质;古树普洱茶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其关键性和修饰性呈香物质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古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儿茶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古树树洞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6
作者 吴昊宇 马晓燕 +2 位作者 刘建锋 贾子瑞 常二梅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7,共11页
[目的]通过了解侧柏古树树洞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功能,为古树树洞腐烂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理测定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100年生健康树洞(JK100)及100、300和700年生腐烂树洞(SD100、SD300和SD700)的微生物群落... [目的]通过了解侧柏古树树洞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功能,为古树树洞腐烂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理测定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100年生健康树洞(JK100)及100、300和700年生腐烂树洞(SD100、SD300和SD700)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代谢功能。[结果]结果表明腐烂树洞组的纤维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并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并随树龄逐渐升高。侧柏古树腐烂树洞中细菌为微生物优势菌群,其次是真菌。腐烂树洞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类丹毒梭菌属和湿地丝菌属;优势种为无害梭菌和嗜盐沼泽丝菌。此外,腐烂树洞样本中细菌界的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和纤维单胞菌属、以及琥珀色放线孢菌和真菌界的微观小盾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腐烂树洞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在侧柏腐烂树洞微生物群落中,上调富集的KEGG level 1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和“细胞过程”等。KEGG level 3的“过氧化物酶体”、“吞噬体”和“细菌趋化性”等代谢通路在SD300样本中显著上调富集。[结论]侧柏古树腐烂树洞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与健康树洞间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较强的纤维素和果胶降解能力。研究结果为侧柏古树腐烂树洞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关键的微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侧柏 古树 微生物 功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损伤诱导侧柏古树扦插生根的生理响应
7
作者 董遥 肖文发 +2 位作者 聂稳 贾子瑞 常二梅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目的]探明侧柏古树扦插繁殖困难的原因及生理反应,为保护和繁殖侧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5、100、700年生)侧柏插穗为对象,研究扦插生根情况,测定机械损伤处理后侧柏古树插穗的生根时间、生根率和生根数,同时对不同生根阶... [目的]探明侧柏古树扦插繁殖困难的原因及生理反应,为保护和繁殖侧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5、100、700年生)侧柏插穗为对象,研究扦插生根情况,测定机械损伤处理后侧柏古树插穗的生根时间、生根率和生根数,同时对不同生根阶段和不同树龄的侧柏扦插插穗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1)100年生和700年生侧柏母树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显著低于5年生插穗(p<0.05)。2)解剖学观察到100年生和700年生侧柏母树插穗的愈伤组织木质素沉积。3)与未机械损伤处理(或对照)相比,机械损伤处理能显著提高100年生和700年生母树插穗的生根率(p<0.05)。4)机械损伤处理后的不同树龄母树插穗中可溶性糖、淀粉、H_(2)O_(2)含量和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机械损伤处理的插穗,机械损伤的插穗在不定根形成阶段CAT活性、VB_(6)含量显著高于未机械损伤插穗(p<0.05)。机械损伤处理后,100年生和700年生插穗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低于5年生插穗,MDA、H_(2)O_(2)含量和ROS产生速率则显著高于5年生插穗(p<0.05)。[结论]古树插穗较幼龄插穗生根能力差,愈伤组织木质化是阻碍古树插穗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机械损伤能够有效突破木质化的愈伤组织,增强古树及难生根树种的扦插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古树 木质化 机械损伤诱导 不定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岷江柏古树子代光合及抗性物质特征
8
作者 徐峥静茹 蔡蕾 +6 位作者 龚良春 李旭华 陈淼 刘兴良 李慧超 冯秋红 毛康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796-6807,共12页
研究岷江柏古树子代的生理生态特征,对深入理解岷江柏对恶劣环境的响应机制及古树资源利用至关重要。选取阿坝州理县3株不同树龄(350年、550年、1200年)的岷江柏古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并以20年树龄的岷江柏子代为对照,测定生长、光合、渗... 研究岷江柏古树子代的生理生态特征,对深入理解岷江柏对恶劣环境的响应机制及古树资源利用至关重要。选取阿坝州理县3株不同树龄(350年、550年、1200年)的岷江柏古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并以20年树龄的岷江柏子代为对照,测定生长、光合、渗透物质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岷江柏古树子代株高、地径、高径比、比叶重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显著下降,生物量减少。(2)古树子代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a+b、叶绿素a/b)、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饱和点显著降低,光合固碳能力显著下降;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显著降低、叶绿素b增加,耐阴能力增强。(3)古树子代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显著减少,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显著增加,抗逆性显著增强。综上,岷江柏古树子代通过低光合、低消耗的生长策略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渗透物质积累和活性氧防御系统构筑,从而提升抗性。这也是岷江柏古树能够适应恶劣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古树子代 光合特性 渗透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径级侧柏古树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蔡怡俊 李雅静 +2 位作者 刘金良 尹代皓 赵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97,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径级侧柏古树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探究根系-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内稳性,为古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黄帝陵景区内5种径级(20~40,41~60,61~8... 【目的】研究不同径级侧柏古树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探究根系-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内稳性,为古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黄帝陵景区内5种径级(20~40,41~60,61~80,81~100和>100 cm)侧柏古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径级侧柏古树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计算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并分析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内稳性特征。【结果】(1)随着径级增大,侧柏古树根系有机碳(ROC)、根系全氮(RTN)含量及根系C∶P、N∶P均呈增加趋势,根系全磷(RTP)含量呈降低趋势,并当径级>80 cm时显著降低;根系C∶N无显著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STN)含量呈增大趋势,而土壤C∶P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全磷(STP)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径级>40 cm后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不同径级侧柏古树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有显著差异,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MBN、MBP)含量无显著差异,MBC、MBN、MBP含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均在径级81~100 cm处达到最大值;随着径级的增大,MBN∶MBP显著下降,MBC∶MBN和MBC:MBP均无显著变化。(2)SOC与ROC、RTN、RTP以及MBP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STN与RTN呈显著正相关,STP与MBN、MB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土壤N∶P以及MBC∶MBP呈极显著相关,而土壤C∶P与土壤N∶P、根系N∶P和MBC∶MBN均呈显著正相关。(3)内稳态性特征分析结果显示,MBP属于敏感态指标,根系C∶P、MBC均属于弱敏感态指标。【结论】黄帝陵景区不同径级侧柏古树根系与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群落间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存在较大差异,侧柏生长受P限制作用明显,因此在黄帝陵景区侧柏古树健康管理过程中要注重P的供给,尤以大径级侧柏古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古树 根系 微生物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内稳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涧县古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10
作者 刘娇 杨雄伟 +2 位作者 何胜聪 程小毛 黄晓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为探究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南涧县无量山镇古茶园64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20对引物共检测出223个等位基因,群体... 为探究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南涧县无量山镇古茶园64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20对引物共检测出223个等位基因,群体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8个;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6.25;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2.98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251;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46。POPGENE分析表明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63,居群间存在中度分化,基因流(N_(m))为3.710。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阿萨姆茶的遗传变异14%发生在居群间,86%发生在居群内,说明阿萨姆茶居群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且基因交流丰富。南涧县古茶园古茶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这为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古茶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古树资源特征及空间格局分析
11
作者 黄婉玲 周灿 +3 位作者 陈心悦 姚维 汪国海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探讨现存古树资源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对古树保育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漓江流域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结构特征、生长状况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漓江流域古树的资源... 探讨现存古树资源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对古树保育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漓江流域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结构特征、生长状况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漓江流域古树的资源组成及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共分布有古树4360株,隶属于40科91属124种,其中3种为国家I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8种为国家II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古树组成主要以三级古树为主(3677株),占总株数的84.33%;古树整体生长状态良好,正常生长的古树占总株数的94.89%,仅发现3株死亡的古树。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以泛热带分布型和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为主,这与漓江流域的地理位置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古树的树高、胸围和冠幅3个变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漓江流域各县的古树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漓江流域中部地区古树分布较少而流域四周分布较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古树 结构特征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建德楠木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12
作者 黄浩 吴文骁 +3 位作者 吕江波 徐永宏 范建忠 吴家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目的】建德楠木森林公园分布着亚洲现存最大的天然楠木林。分析该群落中楠木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以期为建德楠木林的保护、种群恢复及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3年7月对1 hm2样地的调查数据,通过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 【目的】建德楠木森林公园分布着亚洲现存最大的天然楠木林。分析该群落中楠木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以期为建德楠木林的保护、种群恢复及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3年7月对1 hm2样地的调查数据,通过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χ^(2)检验、方差比例法、种间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等,研究包括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华东楠M.leptophylla、红楠M.thunbergii、紫楠Phoebe sheareri等19种重要值≥1%的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结果】(1)样地中,刨花润楠重要值最大,达23.44%,为群落的建群种;华东楠、红楠、紫楠重要值为1.20%~1.80%,排在第12位以后。(2)样地中刨花润楠与其他优势树种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其中与华东楠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87;华东楠、红楠、紫楠与其他树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为0.10~0.50。(3)建德楠木林优势树种种间总体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均表明:刨花润楠与18个优势树种种间关联性较强,华东楠、红楠、紫楠与优势树种种间关联性较弱。(4)回归分析显示:主要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与生态位重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浙江建德楠木林群落中各物种相对独立分布,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群落正处于演替中期。可采取适当择伐、林下补植等措施,实现楠木的长期稳定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古树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优势树种 浙江省建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树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13
作者 易厚启 宋祖华 +2 位作者 兰霞 王陆军 蔡新玲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古树作为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较为丰富的古树资源,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本底数据。本研究采用实地逐株测量与社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古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 古树作为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较为丰富的古树资源,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本底数据。本研究采用实地逐株测量与社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古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存古树共计316株,涵盖21科30属37种,包括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0株和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5株。从树龄结构来看,以100~299年树龄的三级古树为主;空间分布上,古树多呈集群分布,集中分布于海拔600~800 m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数量特征 空间分布格局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岱庙古树资源现状及养护管理调查
14
作者 姚起 梅剑 +3 位作者 王彤彤 张帅 刘涛 吴岐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08-111,共4页
通过分析树种、树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指标,对岱庙区域内226株古树资源概况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评价,通过调查生长状况和养护管理措施对不同古树进行了养护管理评价。结果表明:岱庙古树以侧柏为主,树龄为100~2100 a,银杏的树高、胸径和... 通过分析树种、树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指标,对岱庙区域内226株古树资源概况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评价,通过调查生长状况和养护管理措施对不同古树进行了养护管理评价。结果表明:岱庙古树以侧柏为主,树龄为100~2100 a,银杏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树体结构较其他古树偏大;岱庙古树养护措施以支撑和透气铺装为主,还包含设置牵引、树池、护栏和综合复壮等措施以及树干涂白、树体喷灌和倒插皮接等不同树种针对性技术。综合分析了岱庙区域内采取的古树养护复壮技术,可为山东省内特别是泰山地区古树养护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资源 现状分析 养护管理 岱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树种格木古树群保护与利用
15
作者 赵志刚 苏省 +4 位作者 王德凯 罗树凯 张港隆 林星谷 李兆佳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研究格木古树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珍稀濒危树种古树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为优化古树公园建设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古树群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广东省23处格木古树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树及林... 【目的】研究格木古树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珍稀濒危树种古树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为优化古树公园建设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古树群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广东省23处格木古树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树及林冠层大树的数量和生长性状、格木林下更新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种群结构特征以及古树公园建设对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在区域尺度上,格木古树群主要分布于东江流域与西江流域;局部尺度上主要保存在村落风水林等传统生态空间。林木生长指标与林分密度、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由于古树公园建设时间尚短,建设类型和强度对大树的影响尚未显现,但适度的古树公园建设和管理强度在短期内可促进群落更新,过度建设则严重抑制下层更新,其综合影响需要长期监测。【结论】广东省格木古树群空间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反映岭南地区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格木种群存在明显的自我更新抑制现象。古树公园建设是当前广东省格木古树群天然更新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人为干扰的长期作用机制尚未明晰,建议实施保护优先原则下的适度利用模式,加强重点古树群的保护,降低干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古树群 古树公园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动物园古树健康评价
16
作者 李艳辉 国健 +1 位作者 崔雅芳 张子怡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为全面评估古树健康状况,及时制订和调整复壮方案,以北京动物园内42株古树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从整体情况、树冠、树干、根部、立地条件5方面选取树势、倾斜度、树洞、顶梢枯死、树干腐烂等19个... 为全面评估古树健康状况,及时制订和调整复壮方案,以北京动物园内42株古树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从整体情况、树冠、树干、根部、立地条件5方面选取树势、倾斜度、树洞、顶梢枯死、树干腐烂等19个评价指标,并用Delphi-AHP法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建立古树健康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树洞、树势、树干腐烂、可见根系损伤等是影响北京动物园古树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将古树按健康值分为4个级别,发现42株古树健康状况以健康状态为主,整体生长良好。评分结果表征树势强弱,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古树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散生古树资源与空间分布格局
17
作者 骆师堂 万丹 +5 位作者 李超 周金龙 高鑫 杨来仙 陈嵚崟 潘刚 《高原农业》 202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散生古树见证了人类历史变迁,是研究当地古气候、植物分布和生态变化的重要实证资料。本文采用传统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临近点分析法判断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确定古树分布的高值区,并分析古树生长指标与环... 散生古树见证了人类历史变迁,是研究当地古气候、植物分布和生态变化的重要实证资料。本文采用传统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临近点分析法判断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确定古树分布的高值区,并分析古树生长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林芝市共有549株散生古树,隶属于18科、26属、34种,以胡桃(核桃Juglans regia)、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光核桃(Prunus mira)4个种为优势种;(2)林芝市古树的树高在10~20 m数量最多,胸径集中于3~7 m,冠幅10~19 m;(3)从古树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林芝市散生古树在空间上呈集聚模式,布久乡附近是古树分布高值区(480 km^(2)~510 km^(2)),工布江达县江达乡、朗县仲达镇和波密县松宗镇3个中度集聚区;(4)从不同因素的相关性来看,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相关性极显著,树高与胸径、冠幅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海拔、坡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市 散生古树 资源组成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荔枝古树资源分布及影响要素研究
18
作者 杨佐兵 魏玉晗 魏丹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荔枝古树数量多,是广东省古树的组成特征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类群之一。通过对广东省荔枝古树的组成特征、分布特征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古树共有13779株,占广东古树总数的16.33%,主要为三级古树,占比96.97%;荔枝古树所... 荔枝古树数量多,是广东省古树的组成特征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类群之一。通过对广东省荔枝古树的组成特征、分布特征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古树共有13779株,占广东古树总数的16.33%,主要为三级古树,占比96.97%;荔枝古树所属权属数量存在差异性,集体权属占比最大,占总数的75.78%;荔枝古树分布特点差异不显著,群状和散生分布数量相近;荔枝古树数量分布受地理环境影响,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和雷州半岛的平原地区乡村。荔枝古树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种植文化等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古树 资源分布 文化要素 经济要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市散生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19
作者 杨启运 何丽蓉 +1 位作者 王华 汤浩藩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4期26-30,40,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临沧市散生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旨在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临沧市共有散生古茶树16 417株,人工起源14 941株,天然起源1 476株,平均树龄为195 a;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临沧市散生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旨在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临沧市共有散生古茶树16 417株,人工起源14 941株,天然起源1 476株,平均树龄为195 a;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凤庆县、云县和永德县,生长于海拔1 501~2 000 m,广泛分布于园地、耕地和林地内,不同生境分布和起源的古茶树在生长状况上存在差异;古茶树的数量和树龄呈金字塔形分布,后备资源较为丰富,生长、生产潜力较大。此外,根据散生古茶树资源现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资源 结构组成 分布特征 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分析
20
作者 袁再杰 黄磊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80-84,共5页
河口县境内水热条件及森林资源优越,古树名木种类丰富。对县域范围内古树名木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条件、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调查的118株古树名木隶属于17个科20个种,其中一级古树7株,二级古树14株,三级古树97株。针对河口... 河口县境内水热条件及森林资源优越,古树名木种类丰富。对县域范围内古树名木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条件、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调查的118株古树名木隶属于17个科20个种,其中一级古树7株,二级古树14株,三级古树97株。针对河口县古树名木的生长空间被侵占、人为因素破坏、病虫危害、保护管理不到位、规划不健全、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宣传、生物和化学防治、挂牌档案管理、编制保护规划、增加管理经费和人员等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调查 问题 措施建议 河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