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文作为礼物:计东的赠言古文与清前期士人社会关系的维系
2
作者 郭英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以文字作为礼物,建立、维系与强化士人的社会关系,这是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清顺治、康熙年间,吴江士人计东漫游四方,广交朋友,以赠言古文为礼物,显露鲜明的交友动机,展现得体的修辞技巧,表达深挚的主体情感,由此形成纵横跌宕... 以文字作为礼物,建立、维系与强化士人的社会关系,这是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清顺治、康熙年间,吴江士人计东漫游四方,广交朋友,以赠言古文为礼物,显露鲜明的交友动机,展现得体的修辞技巧,表达深挚的主体情感,由此形成纵横跌宕的古文风貌。计东始终具有“立言”以不朽的自觉意识,着力赋予赠言古文以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使之由礼物成为文物,并以古文的倡导推扬作为维系士人社会的精神纽带,进而参与清前期政治秩序与意识形态秩序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言古文 礼物 文物 士人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5,共8页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文的是纯文法、技法,这又是严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古文 时文 科举 评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安家琪 刘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7,共13页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 骈文 语体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派古文创作对小说笔法的吸纳与运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心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桐城派文体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其古文创作对小说笔法进行了充分吸纳与运用,表现在运用细节描写,因小见大;以简笔叙述情节、勾画场面、渲染环境来刻画人物;注重典型的选取。究其原因,这不仅与桐城派学习、借鉴传统,从优良古文... 桐城派文体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其古文创作对小说笔法进行了充分吸纳与运用,表现在运用细节描写,因小见大;以简笔叙述情节、勾画场面、渲染环境来刻画人物;注重典型的选取。究其原因,这不仅与桐城派学习、借鉴传统,从优良古文中吸取各种写作技法有关,亦与林纾等小说家身份关联密切;同时与作家独特的美学追求,及在理论和创作上追求创新与超越相关。桐城派借鉴、吸纳小说笔法丰富了其古文的表现手法,提升了文体品味,其对古文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真情传神,营造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古文 小说 笔法 吸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东坡”唐庚的古文主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厚琼 王建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7,共5页
有"小东坡"之誉的北宋末作家唐庚倡导时文"以古文为法",这在党争倾轧空前严酷、元祐文学及学术惨遭禁毁的恶劣政治环境下,实属不易。唐庚为文重视形式美,强调"立意"与"气熟",主张"作文当... 有"小东坡"之誉的北宋末作家唐庚倡导时文"以古文为法",这在党争倾轧空前严酷、元祐文学及学术惨遭禁毁的恶劣政治环境下,实属不易。唐庚为文重视形式美,强调"立意"与"气熟",主张"作文当学司马迁",崇尚因事陈辞、通于世务的现实主义精神。唐庚充分肯定和全面吸纳了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北宋古文运动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庚 古文理论 立意 气熟 因事陈辞 通于世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又朴的古文批评及其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余祖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9,共9页
古文批评是桐城派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其古文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方苞的弟子王又朴就是一位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古文批评家。他以方苞的义法说作为其古文批评的理论基础,紧紧抓... 古文批评是桐城派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其古文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方苞的弟子王又朴就是一位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古文批评家。他以方苞的义法说作为其古文批评的理论基础,紧紧抓住义和法之间的关系,所以能够透过人们习焉不察的文字和细节,发现一般读者容易忽略的深隐之意。王又朴在贯彻义法说的同时,又有意识地借鉴了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眼光和经验。这不仅使他对文法具有极其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善于揣摩所评书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作者隐含在笔墨之中的幽微心理,而且使他的批评文字充满激情,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文学色彩。王又朴的古文批评,揭示了《孟子》和《史记》的很多义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此二书的理解;其批评方法和批评特色,对当代学者的古文研究乃至文学批评方式的改进,都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又朴 桐城派 古文批评 学术价值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古文·时务——日本汉学视阈中的中国古文史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维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6,共12页
自唐代以来,随着汉字和汉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对东亚汉字文化圈(以日本、朝鲜、越南为代表)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包括散文创作与理论)也影响了东亚汉字文化圈,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的... 自唐代以来,随着汉字和汉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对东亚汉字文化圈(以日本、朝鲜、越南为代表)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包括散文创作与理论)也影响了东亚汉字文化圈,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的中国古文史观是被纳入其思想文化建构的框架之中的,不论是对中国古文典范的选择还是摈弃,都与其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时务"抉择密切相关。在日本本国文化的重塑之下,这些中国文论发生变形,然后又直接影响其本国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无论是对日本汉学的考察,还是对近世中国文学和理论的特质、意义与价值的评估,其视野都应拓展到整个东亚汉字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日本汉学 古文 时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翁亭记》文风“滑稽”论——兼论欧阳修的“太守之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怀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2,共11页
从北宋庆历六年问世至今,《醉翁亭记》所享有的崇高声誉掩盖了其接受史中的异议和批评,文风"滑稽"论便是尚未受到关注和深入阐释的重要观点。此论实包含多重深刻内涵:从文体思想看,揭示了此文"以文为赋"、"以... 从北宋庆历六年问世至今,《醉翁亭记》所享有的崇高声誉掩盖了其接受史中的异议和批评,文风"滑稽"论便是尚未受到关注和深入阐释的重要观点。此论实包含多重深刻内涵:从文体思想看,揭示了此文"以文为赋"、"以文为记"的结撰手法,且反映了"尊体"与"破体"两种文体理念的冲突。从主体感受看,欧阳修有意突破"古文"与"时文"的文体界限,融合骈、散,实继承韩愈"以文为戏"传统,寓庄于谐,自我调侃,而刻意突出"乐"之体味,调和人生苦境,"苦中强乐",表现了政治上的挫折感以及超越人生苦难的努力。文体界限的突破和苦乐感受的交融,根源于欧阳修在北宋党争中的沉痛体验,亦契合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遭遇。鲜活的体貌特征和深沉的情感张力,赋予此文文学经典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古文 破体 滑稽 以文为戏 太守之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与中唐文学思想的变迁
10
作者 陈彝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7,共8页
长期的南方生活使权德舆在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楚骚文学传统的影响,在理论上对楚骚的接受与肯定成就了他较为通达与宽容的文学观念。因其在贞元文坛上的重要地位,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态度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唐诗、文理论的发展... 长期的南方生活使权德舆在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楚骚文学传统的影响,在理论上对楚骚的接受与肯定成就了他较为通达与宽容的文学观念。因其在贞元文坛上的重要地位,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态度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唐诗、文理论的发展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德舆 楚骚 中唐诗学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晚唐文体赋的产生
11
作者 赵俊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6,共9页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古文家们的创作理论如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等正是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石,而当时文坛上破体为文的创作风气以及律赋、咏史怀古诗、陆贽骈文的盛行等,也从实践的方面刺激了文赋的产生。
关键词 文赋 破体 古文运动 律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唐小品作家文学思想探源
12
作者 李秀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晚唐小品作家在诸多篇章中明确阐明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而这些文学思想均源自于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在继承韩柳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实丰富了中唐古文... 晚唐小品作家在诸多篇章中明确阐明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而这些文学思想均源自于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在继承韩柳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实丰富了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内涵,并对后世,尤其是北宋古文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文学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小品 中唐古文运动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校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的教法研究
13
作者 茅晓群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是最令学生畏惧的内容,然而它又是最重要的内容。本文认为,将古代诗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文言字词的疏通上是使其变得面目可憎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两篇古代诗文教学的示范,探索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兴趣的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是最令学生畏惧的内容,然而它又是最重要的内容。本文认为,将古代诗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文言字词的疏通上是使其变得面目可憎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两篇古代诗文教学的示范,探索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兴趣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文 感受 理解 亲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