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齐丽珍 马晓芃 洪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349-2354,共6页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居第17位。由此可以看出,在灸疗临床上化脓灸的使用减少,其他灸法应用增多。古代文献中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蒜、盐、豆豉饼、附子、姜占主要地位。现代临床文献中艾炷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减少,以姜、药、蒜、盐占主要地位。古今文献对比,可以看出现代间接灸间隔材料的种类减少;隔蒜灸的应用明显减少,而隔姜灸和隔药灸的应用明显增多。古今对灸量都相当重视,古代医家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施灸部位,病情、病性,艾炷大小,灸感,施灸次数,天时、地理,发灸疮与否及灸疮的颜色来定施灸的灸量;而现代人所掌握的灸量,多是在古代灸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现代临床的方法,是以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艾条的大小,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的频率,施灸的疗程以及灸感等来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灸法 灸材 古今比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法与现代民法物权制度比较研究——兼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玉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2,共7页
对中国古代法和现代民法物权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法存在着类似于现代民法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而土地所有权制度则与现行民法有着较大的区别;明清法律关于拾得人可以获得报酬的规定,可以为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 对中国古代法和现代民法物权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法存在着类似于现代民法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而土地所有权制度则与现行民法有着较大的区别;明清法律关于拾得人可以获得报酬的规定,可以为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提供历史的依据;古代法并非没有善意取得,只不过其适用范围很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是古代永佃制和“一田两主”习惯的结合;古代的“典”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有其价值,《物权法》应当规定典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制度 所有权 中国古代法 现代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复古思想的审美文化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绍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7,共7页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学,仿佛就从艺术创造、美学生发的维度为这一名言作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大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对照 为己之学 为人之学 审美文化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共11页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异之处。这些相似、相异之处还有自己形成的原因。形成相似之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相似的解释宗旨、解释技术。形成相异之处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即相异的历史时期、相异的法制。经过这一比较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这种解释都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学。从中亦可见,中国古代经学影响之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律文解释 中国近代 刑法法条解释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