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chor box beam support system in deep thick roof coal roadway and its application
1
作者 WANG Qi WANG Ming-zi +1 位作者 JIANG Bei XU Chuan-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887-1902,共16页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thick top coal roadway,in which the high ground stress,coal seam with low strength,and a large range of surrounding rock fragmentation,the pressure relief anchor box beam suppor...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thick top coal roadway,in which the high ground stress,coal seam with low strength,and a large range of surrounding rock fragmentation,the pressure relief anchor box beam support system with high strength is developed.The high-strength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upling yielding support mechanism of this support system are studied by the mechanical tests of composite members and the combined support system.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upling effect of support members,the peak stress of the box-shaped support beam in the anchor box beam is reduced by 21.9%,and the average deformation is increased by 135.0%.The ultimate bending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ox-shaped support beam is 3.5 times that of traditional channel beam.The effective compressive stress zone applied by the high prestressed cable is expanded by 26.4%.On this basis,the field support comparison test by the anchor channel beam,the anchor I-shaped beam and the anchor box beam are carried out.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revious two,the surrounding rock convergence of the latter is decreased by 41.2%and 22.2%,respectively.The field test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chor box beam suppor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ck roof coal roadway anchor box beam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support field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大变形分步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培涛 刘泉声 +2 位作者 朱元广 高峰 范利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1-612,共22页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特征。分步联合支护后,围岩极限承载力随锚杆和锚索等效支护力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但随注浆修复系数呈指数增大趋势。锚杆和锚索支护设计时应以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注浆修复系数等于1.0时的等效支护力临界条件为基准。深浅孔注浆支护时须同时考虑注浆修复系数和围岩破裂区半径。不同支护措施的协同支护参数可由破裂修复区围岩极限承载平衡条件确定。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分析表明,分步联合支护可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碎胀大变形控制,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弱围岩 大变形 分步联合支护 承载平衡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惯量积测量的支撑结构设计研究
3
作者 荣吉利 李剑峰 +4 位作者 周晓俊 李亮 杨梓航 刘睿 程修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针对惯性仪表组件高精度惯量积测量中的无干扰力矩支撑方式需求,设计了径向气浮和轴向气浮相结合的组合气体轴承作为非接触支撑结构.为了研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建立其理论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进行仿真,同时设计并搭建试验装置验证... 针对惯性仪表组件高精度惯量积测量中的无干扰力矩支撑方式需求,设计了径向气浮和轴向气浮相结合的组合气体轴承作为非接触支撑结构.为了研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建立其理论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进行仿真,同时设计并搭建试验装置验证仿真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相近,并且发现非接触支撑结构的轴向承载力是惯量积测量时的薄弱处,结合参数化建模开展了轴向承载力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支撑结构中的转子套筒大径有利于提高轴向承载力;结构改进后,轴向承载力提升182.98%,惯量积测量时的旋转速度上限提升54.10%,测量精度提升4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气体轴承 承载能力 数值模拟 非接触支撑 惯量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方法研究
4
作者 赵煜 王律钧 +2 位作者 孙艳萍 史一彤 陈文凯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为了准确快速评估地震人员死亡数量,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经验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的组合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我国部分省(区、市)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次数进行统计,划分出不同风险等级区域。然后分别使用刘金龙模型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 为了准确快速评估地震人员死亡数量,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经验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的组合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我国部分省(区、市)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次数进行统计,划分出不同风险等级区域。然后分别使用刘金龙模型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评估。最后采用并联方式将2个模型组合,使用网格搜索法寻找最优并联权重,构建人员死亡评估组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评估结果优于单一模型评估结果,经过分区划分的模型评估效果更优。该方法可以为地震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人员死亡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组合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指数支撑度和GICOWEHA算子的区间组合预测模型
5
作者 康超 彭可心 +1 位作者 周礼刚 陈喆栩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8,共11页
将连续区间有序加权平均(continuous interval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COWA)算子、广义加权指数调和平均(generalized weighted exponential harmonic average,简称GWEHA)算子和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nduced ordered weighted aver... 将连续区间有序加权平均(continuous interval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COWA)算子、广义加权指数调和平均(generalized weighted exponential harmonic average,简称GWEHA)算子和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nduced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IOWA)算子相结合,提出一种广义诱导连续区间有序加权指数调和平均(generalized induced continuous interval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GICOWEHA)算子,讨论其性质.基于该算子提出一种区间序列值的连续指数支撑度,并以该指标为准则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指数支撑度和GICOWEHA算子的区间组合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的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有序加权指数调和平均算子 连续指数支撑度 组合预测 区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杂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石磊 王鹏 +1 位作者 姜丙孝 孙耀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223,共9页
针对金能煤矿1201回风巷道存在的深部高应力软岩难支护问题,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系统地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支护方案。首先研究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机理,指出地质条件差... 针对金能煤矿1201回风巷道存在的深部高应力软岩难支护问题,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系统地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支护方案。首先研究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机理,指出地质条件差、围岩渗水、支护参数不合理是导致巷道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锚杆(索)+金属管棚+注浆+钢筋网”联合支护方案。该方案通过长短锚索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深浅部围岩的有效支护,提高了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在理论分析方面,基于莫尔-库伦准则,对比了原始支护方案与优化支护方案的支护作用力和围岩强度变化,从理论上验证了优化支护方案的适用性。并数值模拟分析了优化支护方案在巷道顶板支护应力、两帮支护应力、支护水平位移、支护垂直位移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矿井巷道原始支护方案,分别提高了约0.02 MPa、0.08 MPa、125 mm和137 mm。同时,为验证优化支护方案的实际效果,在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的顶底板和两帮围岩控制效果分别提高了约59.20%和62.42%,显著优于原始支护方案。综上所述,优化后的联合支护方案在深部复杂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作用效果满足矿井需要,并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巷道支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 围岩控制 注浆锚固 联合支护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SVR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
7
作者 唐盛智 吕军 杜正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主轴热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针对变工况下存在的噪声影响,提出了随机森林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以配备了机械主轴的三轴立式加工中心VMC850E为实验对象,设计了恒定转速和变转速两种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主轴热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针对变工况下存在的噪声影响,提出了随机森林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以配备了机械主轴的三轴立式加工中心VMC850E为实验对象,设计了恒定转速和变转速两种实验,连续采集温度和主轴轴向伸长量数据,首先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各温度变量进行特征重要性分析,然后将温度变量数据导入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并记录该组温度变量对应的模型预测精度,接着每次消除重要性最低的温度变量且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仅仅剩下最后一个温度变量,再比较不同温度变量组合下的模型预测精度并选出最终的关键温度变量,随机森林和极端随机树模型通过同样的方法最终得到相同的关键温度变量,最后将关键温度变量的数据导入模型对热误差进行预测,通过和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模型进行比较,提出的热误差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验证了所提出的的随机森林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 随机森林 极端随机树 随机森林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学召 董贝贝 +1 位作者 童鑫 王一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为确保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保障体系建设能够满足救援任务需求,并逐步适应复杂多变的灾害风险,通过文本挖掘法分析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影响因素,基于技术人员保障能力、装备资源保障能力、设备设施保障能力、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管... 为确保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保障体系建设能够满足救援任务需求,并逐步适应复杂多变的灾害风险,通过文本挖掘法分析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影响因素,基于技术人员保障能力、装备资源保障能力、设备设施保障能力、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管理体系保障能力5个方面,构建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降低模糊性、随机性及主客观偏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权重,分别运用物元可拓与综合云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方法,并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A为例开展应用,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全面准确反映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综合水平,评价模型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估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等级,并反映当前救援队伍装备保障体系建设薄弱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 评估模型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组合赋权 物元可拓模型 综合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邪伏心络”探讨冠脉微血管疾病的证治思路
9
作者 杜宜航 张芳 +4 位作者 张雯静 栾玉洁 陈子真 魏艺 胡元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9-1203,共5页
冠脉微血管疾病(CMVD)起病隐匿,病位入络,病情缠绵,遇感而发,与伏邪致病“伏、留、动”特点相似。从伏邪角度出发,提出CMVD病理演变过程与伏邪致病具有同一性。在CMVD发病过程中,先天伏邪往往藏匿心络,伺时而发,而内生痰瘀,滞于心络是C... 冠脉微血管疾病(CMVD)起病隐匿,病位入络,病情缠绵,遇感而发,与伏邪致病“伏、留、动”特点相似。从伏邪角度出发,提出CMVD病理演变过程与伏邪致病具有同一性。在CMVD发病过程中,先天伏邪往往藏匿心络,伺时而发,而内生痰瘀,滞于心络是CMVD的发病基础。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则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邪藏心络,伏而不发,正气不足时被外感内伤诱发。治疗上,发作期以祛邪泻实,和畅心络为先,以化痰祛瘀为法;缓解期补益脾肾,顾护正气为主,多用温阳益气,养阴安神之品。在临床治疗中,尤其注重虫类及藤类等搜风通络之药的运用。基于“伏邪心络”理论结合CMVD病理演变过程,强调分期辨治CMVD的中医证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冠脉微血管疾病 正虚邪盛 痰瘀胶结 分期辨治 祛邪泻实 和畅心络 补益脾肾 顾护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含油沉积物识别研究
10
作者 李新放 曹金凤 +2 位作者 李建伟 崔菁菁 苏天赟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50,共15页
侧扫声呐图像是含油沉积物识别的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含油沉积物在声呐图像的回波特征,基于特征进行分类和定位,从而识别油污染区域。图像特征的选择、提取和分类是此类算法的关键。本文基于高频侧扫声呐图像和专家标记信息,对图像的统... 侧扫声呐图像是含油沉积物识别的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含油沉积物在声呐图像的回波特征,基于特征进行分类和定位,从而识别油污染区域。图像特征的选择、提取和分类是此类算法的关键。本文基于高频侧扫声呐图像和专家标记信息,对图像的统计特征、频谱特征和灰度特征等进行分析,构建图像特征向量库,然后利用不同特征组合,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含油沉积物识别模型,并分析对比不同特征向量组合下的算法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灰度特征的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能够识别图像中含油沉积物正确率在88%以上,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含油沉积物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实用性,为海洋溢油应急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含油沉积物 声呐图像 特征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破坏特征及巷道围岩非均匀变形控制研究
11
作者 张树杰 程利兴 +3 位作者 高建 郭佳毫 张东昕 李虎卫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3,共9页
针对煤矿半煤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题,以小保当一号煤矿半煤岩大巷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岩层及围岩地应力分布规律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了半煤岩组合体力学性能及其变形破坏特征,煤体与岩体强度差异导致煤岩组合体... 针对煤矿半煤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题,以小保当一号煤矿半煤岩大巷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岩层及围岩地应力分布规律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了半煤岩组合体力学性能及其变形破坏特征,煤体与岩体强度差异导致煤岩组合体非协调变形破坏特征,煤岩交界面处的煤体由剪切滑移到碎胀溃裂的演变诱导了岩体的非均匀渐进性失稳破坏,造成半煤岩巷帮由下而上大面积片帮破坏,揭示了提高半煤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在于控制煤岩交界面的非协调变形。基于此提出了半煤岩巷道分区差异化变形控制技术思路,制定了小保当一号煤矿半煤岩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并开展了井下工程应用,在监测期内锚杆受力均在合理受力变化范围内,顶底板最大移近量12 mm,两帮最大移近量26 mm,巷帮煤岩交界处的变形控制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半煤岩巷道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煤岩巷道 煤岩组合体 围岩稳定性 不均匀破坏 差异化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立煤层巷道围岩损伤特征及支护优化
12
作者 朱红伟 康忠全 +1 位作者 宋炳霖 冯攀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目前大多数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集中于水平和缓倾斜煤层,而近直立煤层由于独特的赋存特性,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与常规水平煤层具有显著差异。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 目前大多数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集中于水平和缓倾斜煤层,而近直立煤层由于独特的赋存特性,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与常规水平煤层具有显著差异。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立煤层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围岩应力分布呈区域应力相互贯通、局部高应力集中的特点,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呈非对称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巷道上部区域应力和位移随着距坚硬顶板距离变小而逐渐增大,并在巷道右帮肩部煤体与坚硬顶板交界位置达到峰值;动静载叠加作用后,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非对称分布特征进一步加剧,局部峰值应力显著增加,动载导致的围岩最大变形量比静载条件下提高了2倍,高应力集中区和塑性区急速扩展。基于动静载叠加条件下巷道围岩非对称损伤特征,针对性提出了乌东煤矿近直立煤层群开采的巷道支护优化方案:加密顶板锚杆索间排距以减少动静载影响:增加巷道上部锚杆数量、调整锚杆倾斜角度来应对巷道顶板变形;在巷道右帮肩部增设短锚索以避免坚硬顶板的挤压和撬动影响;提高锚杆预紧力来提高抗动载冲击能力。该支护优化方案大幅提高了巷道围岩在动静载叠加条件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煤层 动静载叠加 围岩应力 围岩位移 非对称损伤特征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与变权组合模型的EV充电需求功率预测方法
13
作者 宋宗仁 葛泉波 李春喜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0-544,共15页
当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与充电桩连接时,精确预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充电需求功率,对于防止电池组过充电至关重要。由于电池组物理模型的复杂性使基于其充电需求功率预测方法通常难以构建,且实时性不高。此外,单一预测模型... 当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与充电桩连接时,精确预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充电需求功率,对于防止电池组过充电至关重要。由于电池组物理模型的复杂性使基于其充电需求功率预测方法通常难以构建,且实时性不高。此外,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偏低。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充电数据与机器学习,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与变权组合模型的EV充电需求功率预测方法。在传统灰狼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将混沌映射、精英反向学习策略相结合以提高初始种群的质量,利用强化学习的动态权重策略更新灰狼个体位置来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算法中的参数;通过基于时变权重分配的变权组合方法合理分配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与改进LSSVM预测模型的权重,解决单一预测模型方法的不足;采用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数据对所提预测算法进行验证,新方法相较于其他3种传统方法在预测精度上分别提高了4.75%、3.84%和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需求功率 变权组合 强化学习 灰狼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主被动联合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14
作者 高红杰 邢培刚 +5 位作者 马伟斌 赵建军 邹文浩 张金龙 黄新宇 徐浩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0-307,共18页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造特点、岩体特性、地应力情况以及松动圈扩展规律,并结合力学开挖模型阐明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分部开挖防溜塌、抗锚注支护控变形”为核心的主被动联合支护理念,并形成“分部开挖、密排超前、强化钢拱架支护、施作内置式锚杆、扩大径向注浆”的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对比优化前后的现场监测数据,发现应用大变形控制技术后,围岩变形减少超过40%,前期变形速率降低13.6~20.0 mm/d,钢拱架应力减小57%,有效解决了强挤压碎裂围岩引起的大变形灾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大变形 强挤压碎裂围岩 软岩隧道 变形机制 主被动联合支护 变形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TPSO优化VMD及OMRDE特征在联合收割机装配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徐国夏 张家铭 +3 位作者 马毅臻 轩梦辉 赵思夏 温金羽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针对联合收割机在装配质量检测问题上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粒子群算法(Fuzzy Self-tu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FSTPSO)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 针对联合收割机在装配质量检测问题上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粒子群算法(Fuzzy Self-tu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FSTPSO)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LSSVM)的故障诊断方法。采用优化多尺度反向离散熵(Optimized Multi-Scale Reverse Discrete Entropy,简称OMRDE)进行特征提取,并与时频域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建立FSTPSO-VMD-FSTPSO-LSSVM故障诊断模型,对比分析OMRDE、多尺度离散熵、模糊熵三种熵函数的特征提取效果,对比FSTPSO-VMD-DF、FSTPSO-VMD-DT、FSTPSO-VMD-SVM、FSTPSO-VMD-LSSVM、FSTPSO-VMD-KNN、FSTPSO-VMD-NBM的分类准确率,验证了本文所述故障诊断模型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模型对联合收割机装配质量检测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9%,较现有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装配质量检测 模糊自整定粒子群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优化多尺度反向离散熵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桩-撑-土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宇亮 程勇 +4 位作者 刘玮 王斌 高文慧 李柔锋 李志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2174,共13页
依托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不同施工阶段组合支护结构及基坑关键部位的变形规律。基于土体硬化模型建立深基坑组合支护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分析支护结构体系的桩身弯矩、桩身位移和土压... 依托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不同施工阶段组合支护结构及基坑关键部位的变形规律。基于土体硬化模型建立深基坑组合支护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分析支护结构体系的桩身弯矩、桩身位移和土压力分布规律。针对反压土的顶宽、高度、坡度以及斜支撑的间距、直径等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围护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围护桩最大位移与最大正弯矩随反压土顶宽、高度、斜支撑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反压土坡度、斜支撑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桩身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从大至小依次为反压土坡高、顶宽、反压土坡度、斜支撑间距和斜支撑直径;对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设计时,建议在确定土坡自稳角度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反压土土坡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组合支护结构 反压土 斜支撑 受力特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IMA和SVR组合模型的转向架系统寿命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师蔚 范乔 +2 位作者 杨洋 胡定玉 廖爱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随着地铁运营时间和里程的增加,地铁车辆逐渐接近其理论寿命,为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性,需对其重要子系统进行健康状态及剩余寿命评估。文中选取车辆转向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优选法的季节性回归移动平均(SARIMA)和支持... 随着地铁运营时间和里程的增加,地铁车辆逐渐接近其理论寿命,为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性,需对其重要子系统进行健康状态及剩余寿命评估。文中选取车辆转向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优选法的季节性回归移动平均(SARIMA)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的组合模型对转向架寿命进行评估。首先,将车辆转向架系统历史故障率转化为健康指数,然后基于协方差优选法将SARIMA和SVR进行赋权组合,根据转向架系统历史健康指数进行预测,最后建立历史和预测的健康指数与运行时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到转向架系统的剩余寿命。以某地铁车辆转向架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可更准确地预测其健康状态,为有关维修部门开展维修维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估计得出其剩余寿命,为车辆寿命后期退役及延寿决策提供理论数据分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系统 寿命预测 季节性回归移动平均和支持向量回归(SARIMA和SVR) 组合模型 协方差优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下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盘石 房嘉睿 +3 位作者 胡博胜 张波 张希 段思宇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5,92,共10页
在采动影响及淋水浸蚀双重作用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且淋水使锚固剂失效,造成锚杆及锚索锚固力衰减,承载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针对该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实验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 在采动影响及淋水浸蚀双重作用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且淋水使锚固剂失效,造成锚杆及锚索锚固力衰减,承载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针对该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实验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在采动影响及不同支护参数条件下的破坏情况,揭示了采动下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并给出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实验结果表明:①采动影响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形态具有非对称性,且在淋水条件下,巷道围岩破坏范围进一步增大。②锚索长度从9 m增加至10 m,巷道围岩破坏范围减小了4.3%;使用12.2 m长锚索支护顶板时,两帮破坏范围大于使用9 m锚索与10 m锚索,主要原因为12.2 m锚索贯通至顶板含水层,导致水体渗流加剧,巷道围岩进一步软化;使用9.2 m长锚索+4.2 m短锚索联合支护时,相较前3种支护参数,巷道围岩破坏范围减小,水体渗流情况明显改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9.2 m长锚索+4.2 m短锚索联合支护时,顶板下沉量、两帮变形量、底板鼓起量比采用原支护参数时分别减小77.5%,65%,76.5%,有效提高了巷道围岩抵抗变形破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顶板淋水 支护优化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洪涝灾害转移安置人数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张颖 杨晓婷 +2 位作者 韩业凡 吕伟 房志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0,共9页
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预测暴雨洪涝灾害下需要转移安置的人数,收集2011—2018年全国范围内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案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转移安置人数与表征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回归模型... 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预测暴雨洪涝灾害下需要转移安置的人数,收集2011—2018年全国范围内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案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转移安置人数与表征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暴雨洪涝灾害下需要转移安置人数,并以2种方法的结果为基础,提出1种组合预测方法对暴雨洪涝灾害转移人数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的MSE、MAE均小于回归预测和SVM模型预测。使用组合预测方法对洪涝灾害转移安置人数进行预测,可以充分结合单一预测模型的优势,提高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暴雨洪涝灾害的避难需求并制定避难疏散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灾害 转移安置人数 组合预测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变作用下巷道劣化围岩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20
作者 王志强 林陆 +4 位作者 李敬凯 李瑞 武超 岳元亮 王鹏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9,共15页
针对烧变岩巷道围岩力学性能显著偏低的问题,以王才伙盘煤矿烧变岩区3202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利用Hoek-Brown修正准则求解了巷道围岩各分区应力及塑性区半径解析表达式,揭示了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了烧变岩区围岩控制策略... 针对烧变岩巷道围岩力学性能显著偏低的问题,以王才伙盘煤矿烧变岩区3202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利用Hoek-Brown修正准则求解了巷道围岩各分区应力及塑性区半径解析表达式,揭示了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了烧变岩区围岩控制策略,阐述了巷道浅部注浆和主、被动支护控制原理;对无支护、锚杆(索)支护以及浅部注浆+主被动联合支护等3种支护方式的围岩应力分布、变形特征、裂隙发育以及支护系统受力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巷道松动圈主要与地质强度指标、岩体破碎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综合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得到松动范围为4.2 m;3种支护方式拉应力峰值分别为1.14,0.85和0.81 MPa;偏应力峰值距巷道表面的最大距离分别为2.59,1.44和0.83m;顶板最大移近量分别收敛于350,205和24 mm;采用“注浆+锚杆(索)+金属架棚”支护形式,可在围岩浅部形成稳定承载点,实现有效支撑,同时锚杆、锚索支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现场工程实践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支护方式,巷道顶板及两帮移近量均小于50mm,有效稳定了烧变岩区的巷道围岩。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变作用 碎软顶板 HOEK-BROWN准则 围岩控制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