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anti-liquefaction effect of lattice-type cement-mixed soil countermeasure
1
作者 高玉峰 杨雪玲 +1 位作者 沈扬 周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155-160,共6页
Continuous soil-cement wall confinement method to resist liquefaction is a new kind of process. However, whether it also has a good effect on anti-liquefaction or not needs to be urgently answered for earthquake engin... Continuous soil-cement wall confinement method to resist liquefaction is a new kind of process. However, whether it also has a good effect on anti-liquefaction or not needs to be urgently answered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Quiet boundary is adopted on the lateral face while free field boundary is employed at the bottom. Byrne model on dynamic pore water pressure generation is accepted and natural seismic wave EI Centro whose peak acceleration is adjusted to 0.2 g in proportion is used for input. A double-layer foundation with sandy soil in the upper portion while clay soil in the lower part is chosen as the calculation model, which is 30 m in length and 20 m in width. The groundwater level is on the ground surfac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rate is considered as a liquefaction index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computation. The anti-liquefaction effective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confinement element area are studied. For the natural double-layer foundation, it is liquefied when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rate reaches 1.0 under the seismic load. Under the same earthquake load, the peak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reduces to 0.56 after adopting reinforcement of the continuous soil-cement wall, which is 46% lower than before. It indicates that continuous soil-cement wall confinement method can attain the purpose of anti-liquefaction. Accordingly, it can be a sort of engineering measure to carry on the anti-liquefa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type cement-mixed soil COUNTERMEASURE anTI-LIQUEFACTION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 the smallest LATTICE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胀缩劣化效应致膨胀土边坡失稳力学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伟 孙欣然 何乃武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8-1070,共13页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遇水膨胀引起工程构筑物破坏成为制约膨胀土分布区岩土工程建设的关键,强震区地震频发,膨胀土边坡不仅受到遇水膨胀的影响,地震作用引起膨胀土失稳亦会诱发边坡失稳。为揭示强震区膨胀土边坡失稳的内在机制,通过...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遇水膨胀引起工程构筑物破坏成为制约膨胀土分布区岩土工程建设的关键,强震区地震频发,膨胀土边坡不仅受到遇水膨胀的影响,地震作用引起膨胀土失稳亦会诱发边坡失稳。为揭示强震区膨胀土边坡失稳的内在机制,通过干湿循环下无荷膨胀试验、三轴试验、预震+膨胀试验结合微结构分析,对膨胀土在多次干湿循环下的膨胀性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在干湿循环中考虑地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荷干湿循环3次、7次、10次、15次、20次后的膨胀率分别为4%、7.2%、7.9%、9.1%、10%,干湿循环次数增加会引起膨胀土膨胀率持续增大。此外,干湿循环后的膨胀土长期饱水后其膨胀率增加缓慢,反复干湿循环会引起膨胀率急剧增大,预震与干湿作用引起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多次干湿循环后的膨胀土试样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干湿循环20次后,膨胀试验后试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降幅达41.21%和36.89%。地震作用引起膨胀土内部形成微裂隙,致使预震+膨胀试验后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下的膨胀量较未预震试样大,强震区膨胀土在地震与降雨等因素作用下的胀缩劣化效应引起膨胀土强度骤降,进而诱发膨胀土边坡失稳,因此,强震区膨胀土边坡防治中排水、防渗措施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区 膨胀土 干湿循环 强度劣化 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空青山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
3
作者 闫存杰 张文奇 +4 位作者 唐志颖 陈燕鸿 司净池 程立辰 张英虎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6,134,共12页
[目的]土壤物理性质对优先流影响效应因研究区域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理清其影响机制,合理评估森林水文效应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实践意义。[方法]在江苏省空青山选择3种典型林分(麻栎林、松树林、毛竹林),以降雨强度50 mm/h进行... [目的]土壤物理性质对优先流影响效应因研究区域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理清其影响机制,合理评估森林水文效应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实践意义。[方法]在江苏省空青山选择3种典型林分(麻栎林、松树林、毛竹林),以降雨强度50 mm/h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基于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图像处理技术分析3种林分下土壤优先流发育规律。[结果]1)麻栎林、松树林和毛竹林土壤均存在明显的优先流现象,3种林分下不同土层染色面积比分别为41.54%~90.00%、9.27%~90.11%、18.19%~93.93%;土壤染色斑块分形维数分别为1.23~1.59、1.62~1.96、1.68~1.97;染色斑块数量分别为2~12、13~160、22~360,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染色斑块宽度分别为2.50~3.27、0.47~3.24、0.37~2.59 cm,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麻栎林、松树林和毛竹林土壤的优先流百分比分别为91%±3%、27%±7%、51%±7%,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质流深度分别为(14.5±7.3)、(17.9±3.9)、(16.8±3.8)cm。2)3个林分下土壤染色面积比与土壤体积质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染色斑块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染色斑块数量与黏粒呈正相关(p<0.05);染色斑块宽度与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呈负相关。3)优先流特征参数中的染色面积比和土壤染色斑块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拟合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与土壤体积质量和孔隙度的相对重要性较高。[结论]麻栎林、松树林和毛竹林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入渗性质有明显差异,土壤体积质量和土壤总孔隙度是驱动优先流发育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土壤物理性质 染色面积比 分形维数 染色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发酵副产物对辽西土壤总养分的影响
4
作者 孔涛 高一楠 +2 位作者 付钟仪 鲍斯诺 金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418,共8页
为探究维生素C副产物古龙酸母液(RAE)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渣(CBS)混施对辽西半干旱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利用RAE和CBS混合液作为液体肥,开展5组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组(CK组)、低剂量单施(LR组)、高剂量单施(HR组)、低剂量混... 为探究维生素C副产物古龙酸母液(RAE)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渣(CBS)混施对辽西半干旱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利用RAE和CBS混合液作为液体肥,开展5组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组(CK组)、低剂量单施(LR组)、高剂量单施(HR组)、低剂量混施(LRB组)和高剂量混施(HRB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单施组的土壤有机碳(SOC)质量比显著高于CK组。混施组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氮的含量。随着RAE和CBS的添加,土壤中的氮有效性降低。与CK组相比,单施组和混施组均提高了土壤碳磷比,混施组氮磷比的平均值有所降低。混施组中,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均提高,氮磷比降低,表现为氮、磷双限制,根周土更容易受到氮限制,根际土更容易受到磷限制。建议在使用RAE和CBS时,适当添加氮肥和磷肥,以解除氮、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C发酵副产物 古龙酸母液 巨大芽孢杆菌菌渣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世珍 袁自强 +9 位作者 林琳 陈方方 王金牛 高怡婷 雷汶杰 刘佳 彭贻菲 沈琦 金会军 罗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46-5258,共13页
江河源区是我国高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冻土的长期存在使其形成低温冻结环境,弱化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而其近地表浅层土壤碳氮含量高。然而,土壤碳氮含量对不同冻土分区和环境因素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 江河源区是我国高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冻土的长期存在使其形成低温冻结环境,弱化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而其近地表浅层土壤碳氮含量高。然而,土壤碳氮含量对不同冻土分区和环境因素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尚不清楚。为此,针对江河源4个不同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共11个样点进行植被样方调查、土壤分层采样。在分析碳氮含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年均地温(MAGT)、活动层厚度(ALT)、海拔(ASL)、土壤深度(SD)、植被特征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碳氮比(C/N)的影响。结果表明:(1)SOC、TN、C/N在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最高,在季节冻土区最低,且与年均地温负相关,和海拔正相关;(2)江河源区SOC、TN、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自表层至40cm深度整体下降幅度分别为58.45%、36.96%、17.01%;(3)SOC、TN、C/N与植被覆盖度(FV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P≤0.01);(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MAGT、ALT、SD、FVC是影响江河源区SOC、TN、C/N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厘清气候趋暖条件下江河源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异规律及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对土壤碳氮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冻土区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活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水泥土动剪模量和阻尼比共振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端伟 何杰 +2 位作者 宋德新 王忍 李凤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275,共10页
橡胶水泥土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耐腐蚀轻质填筑材料,在沿海港口工程及灯塔等基础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共振柱试验,对不同橡胶掺量、水泥掺量和围压下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重点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其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 橡胶水泥土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耐腐蚀轻质填筑材料,在沿海港口工程及灯塔等基础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共振柱试验,对不同橡胶掺量、水泥掺量和围压下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重点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其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结压力下橡胶水泥土的累计轴向应变随着橡胶掺量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量增大而减小;橡胶水泥土动剪模量曲线衰减程度随橡胶掺量的增加和水泥掺量的减小而减弱,非线性特征减弱,而受围压影响则较小;最大动剪模量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水泥掺量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掺量较低或水泥掺量较高时,其掺量改变对最大动剪模量影响最大;橡胶的掺入减缓了动剪模量衰减幅度,并且在较低围压下促使其更早地发生衰减。而水泥掺量的减小和围压的增大则会推迟衰减,衰减幅度也相对更大;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增大橡胶掺量和减小围压会使其阻尼比增大,当水泥掺量小于15%时,阻尼比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而当水泥掺量大于15%时,阻尼比反而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水泥土 动剪模量 阻尼比 配合比 共振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对黑土稻作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子元 张忠学 +3 位作者 郑和祥 畅利毛 韩再慧 杜思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为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黑土稻作产量和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设置3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浅湿灌溉、控制灌溉)和4个氮肥梯度(0、85、110、135 kg/hm^(2)),探究了水稻产量、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层化率对不同水氮... 为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黑土稻作产量和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设置3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浅湿灌溉、控制灌溉)和4个氮肥梯度(0、85、110、135 kg/hm^(2)),探究了水稻产量、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层化率对不同水氮管理模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通过形成足量大穗提高库容,小幅增加结实率,从而显著提高产量(P<0.05)。稻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施氮处理可显著提升SOC、STN含量并降低STP含量(P<0.05)。与浅湿灌溉和控制灌溉相比,常规淹灌模式增加SOC、STN含量,而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模式增加STP含量。土壤C/N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土壤C/P、N/P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施氮能提升不同土层平均C/N层化率,降低C/P、N/P层化率。相比常规淹灌,控制灌溉模式能提升不同土层SOC、STP含量层化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控制灌溉模式下配施适宜氮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综合考虑,本研究中控制灌溉模式配施110 kg/hm^(2)氮肥为最优水氮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土区 水氮管理 土壤 碳氮磷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梁雨欣 夏炎 +1 位作者 满秀玲 蔡体久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通过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在0~20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森林演替过程中3个典型阶段的代表群落,即兴安落叶... 通过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在0~20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森林演替过程中3个典型阶段的代表群落,即兴安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碳氮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演替前期(白桦林)的土壤中,C含量范围为5.78~28.29 g/kg,N含量为0.243~1.232 g/kg,P含量为0.243~1.232 g/kg。演替中期(落叶松-白桦混交林)C含量为6.39~29.41g/kg,N含量为0.077~1.472 g/kg,P含量为0.41~1.374 g/kg。而在演替后期(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中,C含量范围为6.36~34.61g/kg,N含量范围为0.353~1.463 g/kg,P含量范围为0.353~1.463 g/kg。不同林型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也存在差异。在0~90 cm土层中,前期的C∶N范围为4.15~11.13,后期为5.92~21.85,中期为5.58~23.24。在9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C∶N范围为7.46~19.8,后期为4.56~13.09,中期为5.88~18.07。在5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C∶P为4.02~9.11,后期为2.24~10.51,中期为3.32~10.76。在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N∶P范围为0.51~2.95,后期为0.28~1.61,中期为0.36~2.13。通过分析显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些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土壤质量的变化,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寒温带森林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浆液地层适配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冀叶涛 孟灵波 +4 位作者 刘颖 马小龙 何运清 赵林嵩 程雪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针对天津地区典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对同步注浆的单液活性浆液配比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得到浆液性能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影响较大;水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水胶比、膨水比... 针对天津地区典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对同步注浆的单液活性浆液配比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得到浆液性能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影响较大;水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泌水率影响较大;水胶比对浆液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水胶比和胶砂比对浆液固结收缩率影响较大。通过博弈论组合权重法分析发现浆液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权重最高,密度权重最低。通过优劣解距离法对浆液进行筛选,得到了适用于天津软土地层的同步注浆浆液配比。为天津地区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配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同步注浆 浆液配比 权重确定 天津地区 软土地层 地层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原状土阻尼比智能预测法
10
作者 杨文保 朱恩赐 +3 位作者 吴琪 陈国兴 卢艺静 蒋家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7-1533,共7页
为探究原状土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和土层深度H(上覆压力σ′_(m))的双向维度特征,本文对同一钻孔自地表至基岩深度范围内原状粉质黏土与粉土开展系列共振柱试验。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深度挖掘、识别、学习原状土D的双向维度耦合规律,建立了... 为探究原状土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和土层深度H(上覆压力σ′_(m))的双向维度特征,本文对同一钻孔自地表至基岩深度范围内原状粉质黏土与粉土开展系列共振柱试验。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深度挖掘、识别、学习原状土D的双向维度耦合规律,建立了D智能预测法。通过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得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预测法可较好地适用于原状土D的双向维度特征预测。试验表明:原状土D与γ和H(σ′_(m))2个维度存在耦合相关。同一H(σ′_(m))维度时,D随γ增加呈现非线性上升规律;同一γ维度时,D随H(σ′_(m))增加呈现相反的降低规律;随着H(σ′_(m))维度的增加,D~γ整体非线性关系逐渐下倾伴随着增长速率逐级变缓。本文方法实现了原状土D在H(σ′_(m))和γ双向维度下的智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阻尼比 共振柱试验 土层深度 剪应变 双向维度特征 BP神经网络 智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渗透系数与孔径关系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用之 刘金阳 +2 位作者 许成波 罗金 任兴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土体渗透系数是研究土体固结沉降、渗透变形、溶质运移等众多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参数。经典的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通常是利用土体渗透系数与孔隙比或粒径间的关系来预测,这些模型往往可以较好地预测单一土体的土体渗透系数,... 土体渗透系数是研究土体固结沉降、渗透变形、溶质运移等众多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参数。经典的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通常是利用土体渗透系数与孔隙比或粒径间的关系来预测,这些模型往往可以较好地预测单一土体的土体渗透系数,但一般不具备普适性。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指出传统的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不具备普适性的原因,明晰孔径特征而非孔隙比或者粒径是决定土体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并基于Kozeny-Carman方程,建立土体渗透系数与孔径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对于粗颗粒土和细颗粒土都具适用性,且预测精度在1个数量级内。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多孔介质渗透特性的认识,并为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渗透系数 孔径 孔隙比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的水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生 景何仿 +2 位作者 王维红 窦炳琰 陈秋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壤含水率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和渗透系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van Genuchten(VG)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对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各层土壤在水吸力相同时,施加不同改良剂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大于对照组,而有机改良剂处理组要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2)改良后水分特征曲线及相应VG模型中的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3)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有所减小,而无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变化不太明显;(4)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土柱中水分入渗的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有不同程度增大,有机改良剂处理组增大幅度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综上所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速度及其他水力参数都有较大影响,说明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土柱试验及种植试验均表明,有机改良剂(牛粪和糠醛渣)处理组的性态要优于无机改良剂(脱硫石膏和粉煤灰)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柱试验 渗透系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湾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雁飞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1,共7页
采区接续转向方式不仅影响露天煤矿生产稳定及剥采比均衡,而且是影响露天煤矿生产组织管理及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湾露天煤矿(以下简称“西湾露天煤矿”)面临着首采区开采到界及产能核增的生产影... 采区接续转向方式不仅影响露天煤矿生产稳定及剥采比均衡,而且是影响露天煤矿生产组织管理及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湾露天煤矿(以下简称“西湾露天煤矿”)面临着首采区开采到界及产能核增的生产影响,为了解决由此产生的生产接续及采区转向问题,基于西湾露天煤矿开采条件与开发现状,在西湾露天煤矿优化原采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采区划分及重新拉沟、扇形转向、L型推进3种转向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种采区转向方案生产能力、均衡剥采比、排土规划等方面的影响,并综合优选最佳采区转向方案。研究结果表明,L型推进方案均衡期数最少,重新拉沟方案剥采比极小值最小,扇形转向方案平均剥采比最小;在农田征地且方家畔尾坑可利用排土时,推荐采用重新拉沟方案,在首采区农田征地问题不能解决时,建议采取L型推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区划分 采区转向 剥采比 排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山坡A-C结构土壤下典型植被优先流发育特征研究
14
作者 曾敏 杨倩 +3 位作者 吴元芝 王月月 安娟 姚光兴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10,19,共11页
土石山区A-C结构土壤条件下土薄石多,不同植被条件下优先流发育的是否受到土壤厚度、石砾含量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染色示踪法与图像处理技术,对鲁中南花岗岩山坡2种土层厚度条件下的黑松林、刺槐林(土层厚度约为40 cm)和板栗林(... 土石山区A-C结构土壤条件下土薄石多,不同植被条件下优先流发育的是否受到土壤厚度、石砾含量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染色示踪法与图像处理技术,对鲁中南花岗岩山坡2种土层厚度条件下的黑松林、刺槐林(土层厚度约为40 cm)和板栗林(土壤厚度约为80 cm)优先流染色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被覆盖下基质流发育深度和最大入渗深度非均匀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土层较厚的板栗林最大入渗深度、优先流比、长度指数均明显较高(P<0.05),因此土层较厚条件下优先流发育程度较高。根长密度、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石砾含量,是影响各植被条件下优先流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但土壤物理性质和根系的剖面分布变化是影响不同植被条件下优先流发育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土石山区优先流产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染色示踪 染色面积比 土壤厚度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层上支墩与上层柱外侧偏心对齐影响分析
15
作者 赵福令 郭立行 +2 位作者 刘汶津 张雪忠 蒋天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51,共8页
根据最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位于高烈度区的学校类建筑均需进行减隔震设计。隔震设计中,为了方便隔震垫的安装,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每边要比隔震垫边缘大100mm,因此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通常大于上层柱截面。为了避免竖向荷载偏心作用... 根据最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位于高烈度区的学校类建筑均需进行减隔震设计。隔震设计中,为了方便隔震垫的安装,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每边要比隔震垫边缘大100mm,因此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通常大于上层柱截面。为了避免竖向荷载偏心作用下的附加弯矩对隔震支座产生不利影响,设计时通常采用隔震层上支墩与上层柱保持中心对齐的做法。但是边柱、角柱中心对齐之后将会使得上支墩突出建筑外轮廓,对建筑立面及雨落管的布置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上支墩与上层柱外侧偏心对齐对隔震支座受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支墩与上层柱偏心导致的附加弯矩对上支墩及隔震支座的影响较小,附加弯矩主要由与之相连的隔震层梁及上层柱承担,并根据隔震层梁及上层柱线刚度比进行分配。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常规柱跨及常规荷载作用下,为了保证建筑效果,多层建筑边柱、角柱位置可以将上支墩与上层柱外侧偏心对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隔震 上支墩 中心对齐 外侧偏心对齐 附加弯矩 梁柱线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地面沉降区黏性土渗透系数计算
16
作者 齐剑峰 李晨 +2 位作者 吴锋波 郭海朋 王云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0-1080,共11页
黏性土层属于地下含水层系统的弱透水层,具有阻滞水流和溶质迁移的作用,如何获得弱透水层的水力参数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黏性土渗透系数是地下水渗流过程、固结计算的重要水力参数。通过钻孔取样和土工试验,获得廊坊沉降区埋深75 m以浅... 黏性土层属于地下含水层系统的弱透水层,具有阻滞水流和溶质迁移的作用,如何获得弱透水层的水力参数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黏性土渗透系数是地下水渗流过程、固结计算的重要水力参数。通过钻孔取样和土工试验,获得廊坊沉降区埋深75 m以浅的52组黏性土样的土工测试数据,测试数据表明:该区埋深75 m以内黏性土渗透系数变化范围为(0.0015~0.3500)×10-6 cm/s,对黏粒质量分数的变化更敏感,随着黏粒质量分数增大,渗透系数呈减小趋势。结合对黏性土物质组成结构的分析,利用土的物理指标推导了有效孔隙比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柯森-卡门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计算效果表明:K预测/K实测的值控制在0.25~8.25之间,并与该区其他位置黏性土的实测数据和以往推荐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提出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黏性土 有效孔隙比 廊坊沉降区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陈国兴 刘雪珠 +1 位作者 朱定华 胡庆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通过对南京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粉土、粉砂和细砂等6类新近沉积土120个原状土样、历时4 a的试验研究,给出了南京6类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G/Gmax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幅值γ变化的平均曲线的拟合曲线及其... 通过对南京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粉土、粉砂和细砂等6类新近沉积土120个原状土样、历时4 a的试验研究,给出了南京6类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G/Gmax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幅值γ变化的平均曲线的拟合曲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为便于一般工程借鉴,给出了该6类新近沉积土的G/Gmax–γ和D–γ试验曲线的典型值。该成果有利于加深对南京新近沉积土动力特性的认识,并对该地区一般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新近沉积土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自振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地区典型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蔡辉腾 李英民 欧秉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65,共5页
通过对福州地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粉砂、残积土等6类典型土的共振柱试验,详细探讨了围压大小、土的性质对这6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G及阻尼比γ的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给出了福州地区6类典型土在不... 通过对福州地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粉砂、残积土等6类典型土的共振柱试验,详细探讨了围压大小、土的性质对这6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G及阻尼比γ的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给出了福州地区6类典型土在不同围压下的G/Gmax和λ/λmax随γ变化的平均曲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并定量地给出围压对这6类典型土G/Gmax和λ/λmax随γ变化的平均曲线的参数的影响规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地区典型土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共振柱试验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根系增强抗剪强度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朱锦奇 王云琦 +3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李云鹏 刘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9-458,共10页
在总结近代学者对植物根系固土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大盒直剪试验与物理模型,对重庆缙云山地区6种常见植物:马尾松、香樟、广东山胡椒、四川大头茶、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根系的增强抗剪强度进行对比。通过自制的大盒直剪仪对植... 在总结近代学者对植物根系固土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大盒直剪试验与物理模型,对重庆缙云山地区6种常见植物:马尾松、香樟、广东山胡椒、四川大头茶、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根系的增强抗剪强度进行对比。通过自制的大盒直剪仪对植物实际固土效果进行了测定,该大直剪仪具有简单、经济、易行等特点。通过对多种植物根系进行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受力分析,确定了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与植物根面积比率。利用Wu模型对6种植物的根系固土效能进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根系类型对增强抗剪强度值的影响非常显著。在重庆缙云山地区的土壤质地情况下,Wu的根土复合体模型高估了根系增强土壤的抗剪强度约为90%。基于该结论,为使Wu模型计算的根系固土强度值较为准确,修订Wu模型中的k值为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土复合体 根面积比率 抗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油罐地基现场试验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应宏伟 杨晓刚 +2 位作者 卞守中 潘秋元 谢康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容量最大的两座125000m3原油储罐,采用挤密砂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对油罐施工和充水试压期间地基的现场试验分析,论述了该处理方法的效果,探讨了地基变形、桩土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发展规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容量最大的两座125000m3原油储罐,采用挤密砂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对油罐施工和充水试压期间地基的现场试验分析,论述了该处理方法的效果,探讨了地基变形、桩土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发展规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罐 地基处理 挤密砂石桩 地基变形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