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
1
作者 刘怀绢 章培军 +3 位作者 于婧文 王记委 尉杰忠 郭敏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6-703,共8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和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探究法舒地尔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C57...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和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探究法舒地尔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25 mg/kg的法舒地尔,连续2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尼氏染色法和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2和NLRP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和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NK1、Parkin、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NLRP3、含C末端胱天蛋白酶活化和募集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和Y迷宫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认知行为明显改善,其空间记忆和探索能力显著提高;尼氏染色结果和Ne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小体减少,法舒地尔治疗后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均有所改善,TUNEL染色结果还表明,法舒地尔治疗后APP/PS1小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INK1、Parkin表达减少,P62、LC3、NLRP3、ASC和IL-18表达增加,法舒地尔治疗后PINK1、Parkin和LC3表达增加,P62、NLRP3、ASC和IL-18表达减少。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并改善其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自噬进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小鼠 法舒地尔 线粒体自噬 炎性小体(inflammas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隋小龙 梁良 +8 位作者 张玲 朱华 徐艳峰 黄澜 徐玉环 韩云林 姚志刚 秦川 邓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Ⅰ号方 阿尔茨海默病 app分解酶 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及APP mRNA和BACE-1 mRNA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郎尉雅 张海燕 刘忠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APP切割酶1(B 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 目的探讨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APP切割酶1(B 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2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20只作为正常组。电针组电针刺激"百会"、"肾俞"、"内关"、"大椎"穴;西药物组给予石杉碱甲0.02 mg/kg剂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给予治疗。治疗2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定性检测小鼠海马APP和BACE-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APP mRNA和BACE-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有效区停留时间和及跨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APP mRNA和BACE-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能抑制SAMP8小鼠脑内APP mRNA and BACE-1 mRNA表达,减少Aβ生成,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切割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与锌转运体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红 于丹 +3 位作者 王辛 郑玮 荣明 王占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通过免疫荧...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6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并分析锌离子、ZnT6与APP和Aβ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游离锌离子、ZnT6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老年斑主要分布于小脑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分布较少;ZnT6和Aβ荧光双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两者共存于老年斑内。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Aβ老年斑内有大量的ZnT6蛋白表达,并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参与小脑Aβ老年斑的形成,而ZnT6在老年斑内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锌转运体6(ZnT6) β淀粉样蛋白(Aβ)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 app/PS1 转基因小鼠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早期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潘隆盛 许百男 +2 位作者 周定标 尹卫东 段国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9-900,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早期脑内各部位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瞬间旋转致伤装置使16只SD大鼠发生DAI,并于伤后3h、6h分批处死(每时间点8只),另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在24h后处死。取各组大鼠脑标本进行...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早期脑内各部位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瞬间旋转致伤装置使16只SD大鼠发生DAI,并于伤后3h、6h分批处死(每时间点8只),另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在24h后处死。取各组大鼠脑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检查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皮质下白质、海马、胼胝体、脑干区域的病理学改变。各部位(胼胝体、海马、脑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200倍)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损伤后3h,大脑皮质下白质、胼胝体和脑干β-APP呈弱阳性表达;损伤后6h,轴突局部免疫反应阳性较前明显增强,范围增大,半定量分析显示,胼胝体、海马、脑干的免疫反应均强于3h组。结论β-APP在DAI早期(伤后3h)即有明确表达,并呈逐渐增强趋势,可作为DAI早期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散性轴索损伤后β-APP的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朱金龙 朱少华 +4 位作者 任亮 刘良 周亦武 陈虎 邓伟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5-168,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DAI损伤后β-APP表达和Gless神经纤维轴索染色在诊断DAI损伤及判断损伤时间的价值。方法按Marmarou法复制大鼠DAI损伤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β-APP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观察。结果β-APP及Gless氏染色法在大鼠DAI... 目的观察大鼠DAI损伤后β-APP表达和Gless神经纤维轴索染色在诊断DAI损伤及判断损伤时间的价值。方法按Marmarou法复制大鼠DAI损伤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β-APP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观察。结果β-APP及Gless氏染色法在大鼠DAI损伤后0.5h即可见神经轴索断裂、扭曲变形、增粗膨大,12h以后可见到轴索收缩球。二种方法均显示DAI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伤后12h明显,1d达到高峰,3d后开始修复,10d后基本恢复正常。β-APP表达强度在实验组不同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3h呈明显阳性表达,1d达到高峰,3d后逐渐减弱,10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β-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法,对DA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能从病理形态学上反映DAI损伤的时序性。β-APP表达强度变化是推断早期DAI损伤时间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轴索损伤 Β-ap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损伤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APLP2基因双敲除小鼠突触结构的电子显微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光 龚锴 +3 位作者 蒋五玲 公衍道 张秀芳 赵南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3-366,共4页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病理表现为在大脑中出现淀粉样斑,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突触和神经元缺失。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AD,但到目前还没有...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病理表现为在大脑中出现淀粉样斑,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突触和神经元缺失。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AD,但到目前还没有对APP家族蛋白正常功能的清楚认识。采用APP及其同源基因APLP2双敲除的小鼠作为模型体系,对颌下神经节突触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表明APP不是突触形成的必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突触结构 app 敲除 神经节 颌下 进行性 显微观察 同源基因 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灵汤对A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内APP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明大 罗红波 张四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脑灵汤对A lzhe im er病(A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海马部位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mRNA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腹部注射合并铝盐皮下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行γ-电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及RT-PCR法观察大鼠脑内海马APPmRNA的... 目的:观察脑灵汤对A lzhe im er病(A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海马部位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mRNA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腹部注射合并铝盐皮下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行γ-电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及RT-PCR法观察大鼠脑内海马APPmRNA的变化。结果:脑灵汤治疗30 d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大鼠脑内海马部位APP基因mRNA表达的水平亦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灵汤抑制和下调APPmRNA表达的水平,减少海马结构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脑灵汤 行为学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采末病APP分泌酶及其靶向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守业 朱妍 +1 位作者 焦悦 李昌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9-1353,共5页
α、β和γ3种分泌酶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及代谢的关键酶,选择性地激活α分泌酶或抑制β和γ分泌酶,将有助于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并可能成为治疗AD的有效靶点。该文主要对APP 3种分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靶向干预... α、β和γ3种分泌酶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及代谢的关键酶,选择性地激活α分泌酶或抑制β和γ分泌酶,将有助于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并可能成为治疗AD的有效靶点。该文主要对APP 3种分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靶向干预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分泌酶 靶向干预 激动剂 抑制剂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艳滨 何红波 +2 位作者 肖计划 马崔 郭扬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浆 淀粉样蛋白前体 微管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巍 周丽荣 +3 位作者 周婷 孙红霞 黄晓刚 刘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制备针对人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鉴定。方法设计扩增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片段VH和VL的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本室制备的抗人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目的制备针对人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鉴定。方法设计扩增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片段VH和VL的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本室制备的抗人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中扩增出VH和VL基因片段,然后通过重叠引物延伸法(SOE)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片段,再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镍柱纯化和复性后,用SDS-PAGE、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检测分析。结果成功从一株抗人APPβ位点单克隆抗体细胞株2H10中扩增出VH和VL并拼接成ScFv片段,片段长744 bp,编码248个氨基酸。PCR、酶切和测序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可以表达出约29 ku的目的蛋白,主要为包涵体形式,经镍柱纯化和复性后,获得纯度达90%以上的ScFv蛋白,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可溶性ScFv可以与人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序列短肽和全长APP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人APPβ分泌酶切割位点的特异性单链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淀粉样前体蛋白 Β分泌酶 β分泌酶切割位点 单链抗体 阿尔采末病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力和脑组织APP、BACE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玉会 宋丹 +2 位作者 赵岩 贺司宇 杨丽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力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食物灌胃、颈动脉局部缺血及再灌注...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力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食物灌胃、颈动脉局部缺血及再灌注手术,建立VD小鼠模型,随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0.3g/kg脑复康(脑复康组)和20、40和80mg/(kg·d)的酸性肽(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1次/d,共15d。用跳台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APP、BACE及tau蛋白的表达。结果:6组小鼠学习能力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记忆能力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及脑组织APP、BACE及tau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544、2.991、11.179、6.100、484.218、59.317和40.448,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酸性肽组小鼠学习及记忆能力提高(P<0.05)。3个酸性肽组APP及BACE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中剂量酸性肽组与对照组比较,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剂量的酸性肽可通过降低VD小鼠脑内APP和BACE的水平,改善其学习记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肽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分泌酶 TAU蛋白 小鼠 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锌离子在APP/PS1转基因鼠脑老年斑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荣明 王辛 +3 位作者 张丽红 于丹 王思玲 王占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游离锌离子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在老年斑内的分布。方法分别应用浸入式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和AP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和APP在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的分布。结...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游离锌离子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在老年斑内的分布。方法分别应用浸入式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和AP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和APP在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的分布。结果游离锌离子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新皮质和海马区域含有大量的老年斑,脑内其他部位有很少或没有老年斑。结论APP/PS1转基因鼠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老年斑内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在Aβ老年斑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金属自显影 app/PS1转基因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及Cy3免疫荧光染色标记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细胞模型APP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莉 李蜀渝 +3 位作者 肖波 陈锶 刘人恺 张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3-909,共7页
目的:对比观察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复合物(QDs-SA)和传统荧光染料Cy3分别标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细胞模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荧光成像性能,为量子点早期应用于AD的分子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激光... 目的:对比观察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复合物(QDs-SA)和传统荧光染料Cy3分别标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细胞模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荧光成像性能,为量子点早期应用于AD的分子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成像和流式细胞技术,对QDs-SA量子点以及传统荧光染料Cy3靶向标记AD转基因细胞模型中APP的荧光成像和抗光漂白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QDs-SA特异标记的APP在胞膜中明显表达,呈连续分布的橙红色荧光,细胞膜未见明显的QDs-SA团聚现象。Cy3特异标记APP膜蛋白荧光强度较QDs-SA标记所示的高强度橙红色荧光弱,且胞膜染色不均匀。QDs-SA量子点的平均荧光密度值(34.2336±4.2455)明显高于传统Cy3荧光染料(21.6023±3.0102,P<0.05);488 nm激发光连续激发12 min,QDs-SA量子点荧光标记的APP仍发射较强的橙红色荧光,荧光强度仅下降27.87%,明显低于传统染料Cy3的荧光强度下降幅度79.60%(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QDs-SA量子点和Cy3活细胞标记膜蛋白APP阳性率分别为(54.4700±3.4433)%和(54.3800±8.5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Ds-SA量子点荧光标记APP的流式荧光图形呈宽端型,流式平均荧光强度值(1 045.4167±47.3623)明显高于Cy3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值(658.5467±55.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Ds-SA量子点荧光探针能有效识别AD转基因细胞模型中的APP;QDs-SA量子点标记APP荧光成像在光稳定性和荧光强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Cy3荧光染料标记的免疫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量子点 app 分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酰胺合成酶对移植黑色素瘤APP/PS1小鼠骨骼肌减少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营 吕航 +8 位作者 郭家女 郑鸿 郭丹 王力可 王丹 陈昌捷 孙连坤 张勇 于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856,共8页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ASNS)在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小鼠骨骼肌减少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C57)小鼠和APP/PS1小鼠分别移植黑色素瘤B16细胞(C57移植瘤组和APP/PS1移植瘤组),同时...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ASNS)在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小鼠骨骼肌减少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C57)小鼠和APP/PS1小鼠分别移植黑色素瘤B16细胞(C57移植瘤组和APP/PS1移植瘤组),同时设C57对照组和APP/PS1对照组,每组7只。取小鼠腓肠肌组织,分析天平称量小鼠腓肠肌质量,计算小鼠腓肠肌质量与体质量比值即肌肉减少症指数(SI),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腓肠肌组织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小鼠腓肠肌组织中肌肉组织特异萎缩相关基因E3泛素连接酶1(Atrogin-1)、肌肉环指蛋白1(MuRF1)和ASN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腓肠肌组织中ASNS及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活化转录因子4(ATF4)、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和磷酸化eIF2α(p-eIF2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57对照组比较,C57移植瘤组小鼠腓肠肌SI降低(P<0.05),腓肠肌细胞呈玻璃样变性,肌浆蓝染,部分细胞核可见核内移现象,小鼠腓肠肌组织中Atrogin-1、MuRF1和ASNS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SN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RP78、ATF4蛋白表达水平和p-eIF2α/eIF2α蛋白表达水平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APP/PS1对照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腓肠肌SI降低(P<0.05),腓肠肌部分肌纤维肿胀,部分肌纤维变细,细胞核内移现象多见,肌浆颜色以红色为主,腓肠肌组织中Atrogin-1、MuRF1和ASNS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SN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RP78、ATF4蛋白表达水平和p-eIF2α/eIF2α蛋白表达水平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腓肠肌SI降低(P<0.05),腓肠肌组织中Atrogin-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SNS mRNA水平降低(P<0.05),ASN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78和ATF4蛋白表达水平及p-eIF2α/eIF2α蛋白表达水平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APP/PS1移植黑色素瘤模型小鼠腓肠肌更易发生肌肉减少,其机制可能与适应性反应ASNS转录水平降低有关,内质网应激PERK-eIF2a-ATF4信号途径可能参与调控ASNS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合成酶 肌肉减少 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 移植瘤 黑色素瘤B1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心方有效部位和达纳康对类AD大鼠脑组织IL-1β IL-6和APP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戈 金红姝 +4 位作者 郁志华 林水淼 赵伟康 周如倩 徐品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研究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和达纳康(EGb761)对Aβ25-35所致类AD模型大鼠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类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和达纳康(EGb761)对Aβ25-35所致类AD模型大鼠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类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研究类AD大鼠神经元胶质细胞(GFAP)APPmRNA表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的变化以及TX0201和EGb761的影响。结果:类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出现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皮层、海马APPmRNA的表达上调;海马、皮层GFAPP阳性胶质细胞和IL-6mRNA以及海马IL-1βmRNA表达增高。TX0201和EGb761能有效控制以上病理变化。结论:TX0201和EGb761均能显著改善Aβ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降低海马APPmRNA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炎症和免疫联级反应。提示有效控制AD患者脑内Aβ免疫联级反应是TX0201和EGb761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调心方有效部位 Β-淀粉样蛋白 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双酚A暴露对子代海马组织APP、Ta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景 朱庆 +4 位作者 刘景丽 钱文溢 高蓉 王军 肖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9-914,共6页
目的:观察F0代孕鼠围产期不同时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对子代小鼠海马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的影响,探讨雌雄小鼠胎儿... 目的:观察F0代孕鼠围产期不同时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对子代小鼠海马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的影响,探讨雌雄小鼠胎儿发育阶段BPA暴露的敏感期。方法:利用C57BL/6J胎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共孵BPA;F0代小鼠围产期皮下注射建立BPA暴露小鼠模型,根据不同暴露期分为4组,即对照组、胎儿期(P6-PND0)、哺乳期(PND0-PND21)、胎儿期和哺乳期联合暴露(P6-PND21),取其成年子代海马组织(8月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P、Tau及p-Tau的表达量。结果:海马神经元细胞与不同浓度BPA共孵后,APP、Tau及p-Tau的表达均上调,呈剂量依赖性。BPA连续暴露后的子代小鼠中,雌性小鼠PND0-PND21组、P6-PND21组海马组织中APP、Tau及p-Tau表达增加,而雄性小鼠仅P6-PND21组3种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围产期BPA连续暴露可引起子代小鼠海马APP、Tau及p-Tau表达改变,从而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雌性小鼠相较于雄性小鼠可能对BPA引起的神经损伤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淀粉样蛋白前体 微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元对HEK293sw细胞APP和BACE1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瑞 王子玫 +1 位作者 夏宗勤 胡雅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测定APP和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荧光分析法测定BACE1活力。结果有效终浓度1μmol/L和10μmol/L的ZMS对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APP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10μmol/L ZMS能显著降低BACE1活力。结论ZMS显著降低HEK293sw细胞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及活力,而对AP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元 HEK293 sw细胞 Β-分泌酶 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Akt、GSK3α、βAPP、A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燕 王天琪 +3 位作者 林坚炜 高诗雨 杨文育 胡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8-1132,I0014-I0019,共6页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对Akt、GSK3α、βAPP、A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3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67 mg·kg^(-1)...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对Akt、GSK3α、βAPP、A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3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67 mg·kg^(-1))、清心开窍方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19、9.5、4.75 g·kg^(-1)),另取10只同背景同性别同月龄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Akt、GSK3α、βAPP、A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台次数减少,其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严重损伤,锥体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尼氏体着色变浅,Akt蛋白表达减少(P<0.01),GSK3α、βAPP、Aβ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心开窍方干预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1),穿台次数增多,同时比较小鼠在原平台停留的时间和路程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5;P<0.01),其神经元结构较完整,核膜清晰,胞浆内核糖体丰富,线粒体数量增多,且嵴结构完整,锥体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紧密,尼氏体着色较深,同时Akt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GSK3α、βAPP、Aβ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清心开窍方能够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α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它能够激活Akt,抑制GSK3α,降低βAPP、Aβ的生成,减少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清心开窍方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糖原合成酶激酶-3α(GSK3α) 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 β-淀粉样蛋白(A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在延缓APP/PS1小鼠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营 郭家女 +9 位作者 王思懿 郭丹 王力可 温旭 刘立峰 曲萌 于春艳 刘楠楠 王丹 陈昌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及内质网自噬对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通路在其抑制作用中的...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及内质网自噬对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通路在其抑制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16细胞,通过皮下注射分别植入C57和APP/PS1小鼠背部皮下,建立C57BL/6J和APP/PS1雄性小鼠移植黑色素瘤模型,作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出瘤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和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GRP78、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和内质网自噬标志蛋白FAM134B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蛋白质二硫异构酶(PDI)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2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水平。结果: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出瘤时间晚,肿瘤体积小(P<0.05),移植瘤组织中ERS相关基因GRP78和PER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移植瘤组织中GRP78、p-eIF2α/eIF2α和ATF4蛋白表达水平及p-PERK/PERK比值均升高(P<0.05)。C57移植瘤组肿瘤细胞胞质内多见黑色素颗粒,为移植瘤组织的形态特征,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为PDI阳性颗粒;APP/PS1移植瘤组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少量黑色素颗粒和广泛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内质网自噬标志蛋白FAM 134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athepsin L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TP水平降低(P<0.05)。结论:APP/PS1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其机制可能与ERS的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自噬 淀粉蛋白前体蛋白 早老素1 移植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