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5地震序列近断层速度脉冲变化特征及震源影响分析
1
作者 党志颖 曹泽林 +1 位作者 王可意 孙志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发生了M_(W)7.8和M_(W)7.5两次强烈地震,同一断裂带同日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均观测到近断层速度大脉冲,本文研究了土耳其地震序列脉冲型地震动特性及震源影响特征。首先,收集了两次地震水平分...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发生了M_(W)7.8和M_(W)7.5两次强烈地震,同一断裂带同日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均观测到近断层速度大脉冲,本文研究了土耳其地震序列脉冲型地震动特性及震源影响特征。首先,收集了两次地震水平分量地震动观测记录,基于小波识别算法分别提取出28条和8条速度脉冲记录,分析了脉冲记录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速度脉冲周期、反应谱放大系数等参数变化特征,通过与脉冲参数经验关系式的比较,讨论土耳其地震的个体特性。然后,比较了两次地震在相同台站观测到的速度脉冲,从而探讨震源破裂过程对速度脉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地震的速度脉冲存在明显变化,脉冲周期因受震源复杂影响而明显区别于以往经验关系式,脉冲对反应谱的放大系数在1.8~7.5。脉冲记录台站大多位于邻近断层区域,脉冲周期随断层距呈增大趋势,震源错动分布对近断层速度脉冲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理解近断层速度脉冲与震源关系,为近断层速度脉冲预测模型构建及脉冲型地震动抗震输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地震 脉冲型地震动 震源 脉冲周期 反应谱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龙江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2
作者 齐文浩 陈方晓 +1 位作者 李林芳 张苋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0~80 m不等的15个经验场地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输入,为了消除随机相位的影响,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分别计算这15个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反应,得到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地表峰值加速度统计值以及加速度反应谱标定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统计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厚度的增加,场地周期在逐渐增加,场地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倍数呈现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场地PGA放大倍数减小的趋势呈现出非线性,动力放大系数随场地覆盖层变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且随土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动力放大系数结果不是定值2.5,场地较薄并且地震动较小的情况下,动力放大系数远超2.5;场地较厚并且地震动较强时,动力放大系数大多趋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倍数 动力放大系数 场地基本周期 地表峰值加速度 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水平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飞 许强 +1 位作者 刘汉香 王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斜坡的加速度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存在明显的坡内高程效应和坡面的非线性趋表效应。斜坡水平向坡面放大系数随斜坡高程增加呈波动性增大,薄夹层斜坡中、上部表现更为明显。竖直向坡面放大系数因软弱夹层厚度而异,薄夹层斜坡局部减小后增大,最大放大值出现在坡肩位置,而厚夹层斜坡最大放大值出现在软弱夹层底部。同等强度地震力激励下,坡内竖直向放大系数不及水平向,约为0.75倍。坡面上,水平和竖直向放大系数的相对大小与高程有关。软弱夹层以下,竖向放大系数大于水平向,夹层以上则相反。软弱夹层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也因激励方向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水平向动力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对竖直向动力响应则是吸收减弱。斜坡动力响应所选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斜坡高程、坡体位置、软弱夹层厚度、激励振幅、加载波形、激励方向,其中斜坡高程、坡体位置以及软弱夹层厚度对斜坡动力响应具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动力响应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地震动放大效应台阵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燕国 谭晓明 +2 位作者 陈捷 裴向军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2-1291,共10页
基于美国加州Caltrans/CDMG的两个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百米级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在不同地震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揭示了地震动从基岩向覆盖层传播的4个重要特征:(1)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土层深度影响,近地表20~30 m以内放大... 基于美国加州Caltrans/CDMG的两个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百米级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在不同地震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揭示了地震动从基岩向覆盖层传播的4个重要特征:(1)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土层深度影响,近地表20~30 m以内放大效应突出;(2)地震动三分量的放大效应具有方向性,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动放大效应差异显著;(3)基岩加速度呈现"小震放大、大震衰减"的规律;(4)加速度放大规律与频率相关,深厚覆盖层放大频带较宽。初步分析了造成上述放大效应的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平面波动假设提出了考虑层间波阻抗比放大和传播路径衰减的深厚覆盖层加速度放大效应简化函数,改进了1/4波长法的参数取值,并结合自由表面效应,对前述台阵记录的放大效应进行了估算,发现无论时域还是频域,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都较接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厚覆盖层液化判别和抗震设计的加速度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简化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地震动 放大效应 井下台阵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平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基岩面的选取对深厚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姣 陈国兴 许汉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79-2087,共9页
地震基岩面的选取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的合理性有重要影响。以苏州城区的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剪切波速介于400~800 m/s的9个土层顶面作为地震基岩面,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考虑土的非线性特性,采用一维波传法分析地震基岩面的选取... 地震基岩面的选取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的合理性有重要影响。以苏州城区的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剪切波速介于400~800 m/s的9个土层顶面作为地震基岩面,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考虑土的非线性特性,采用一维波传法分析地震基岩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峰值加速度PGA随地震基岩面剪切波速的增大而增大,PGA的增大幅度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2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谱谱值也随地震基岩面土层剪切波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谱谱值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中强地震的近场地震动作用,基岩面深度对周期小于1.0 s的?谱谱值的影响较大;而对于特大地震的远场地震动作用,基岩面深度对周期小于4.0 s的?谱谱值均有较大影响;3远场地震动作用时的?谱谱值明显大于近场地震动作用的?谱谱值;4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m/s的土层顶面为地震基岩面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基岩面 深厚场地 等效线性化方法 一维波传法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计算的响应谱法 被引量:9
6
作者 严亚林 唐意 金新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2-87,共6页
根据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的特点,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计算的响应谱法,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响应谱法具有以下特点:(1)响应谱法基于横风向风荷载沿建筑高度分布的特征及随机振动理论分析计算结构响应,该方法直接对分析结果进... 根据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的特点,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计算的响应谱法,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响应谱法具有以下特点:(1)响应谱法基于横风向风荷载沿建筑高度分布的特征及随机振动理论分析计算结构响应,该方法直接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拟合,相比于传统方法只拟合建筑风荷载基底合力均方值及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特点,该方法减少了计算中间过程,减小了计算误差。(2)采用响应谱方法计算结构响应时,可以考虑多阶振型的贡献。(3)响应因子本质上是反映结构振动对准静态风荷载放大作用的响应谱,在应用上与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类似,便于工程人员理解和应用。由于公式简单、易于理解,响应谱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可为超高层建筑横风向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响应 位移响应谱 加速度响应谱 横风向 响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K-net强震台网的软弱土层放大效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亮 袁晓铭 +1 位作者 王永志 苏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04-908,共5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Ki K-net强震台网中39个Ⅲ类和Ⅳ类场地台站的308组强震记录,分析了软弱土层的地震动效应,包括PGA放大系数和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结果表明:Ⅲ类场地和Ⅳ类场地的PGA放大系数分别在区间2-8和2-6较为集中,平均值分别为4... 本文收集整理了Ki K-net强震台网中39个Ⅲ类和Ⅳ类场地台站的308组强震记录,分析了软弱土层的地震动效应,包括PGA放大系数和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结果表明:Ⅲ类场地和Ⅳ类场地的PGA放大系数分别在区间2-8和2-6较为集中,平均值分别为4.21和4.06;Ⅲ类场地和Ⅳ类场地0.3s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分别在区间2-10和2-5较为集中,平均值分别为5.20和4.54;Ⅲ类场地和Ⅳ类场地的1s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分别集中在区间2-10和2-12,平均值分别为5.01和5.83;Ⅲ类场地的PGA放大系数和0.3s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比Ⅳ类场地要大,而1s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Ⅳ类场地比Ⅲ类场地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台阵 软弱土层 放大效应 PGA放大系数 反应谱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黄土边坡震陷破坏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邵帅 邵生俊 +1 位作者 李宁 张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3,I0004,共10页
为研究黄土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兰州地区典型边坡为原型,设计并完成了几何比尺1∶20的原状黄土边坡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黄土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和震陷变形规律。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随坡... 为研究黄土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兰州地区典型边坡为原型,设计并完成了几何比尺1∶20的原状黄土边坡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黄土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和震陷变形规律。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随坡高呈非线性增大变化,且在坡体顶部到达最大;边坡坡面的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坡体内的动力放大效应;边坡断面内坡肩下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坡中下动力放大效应。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破坏形式表现为坡顶有明显的震陷下沉,坡顶、坡肩及坡面出现大量的震动裂隙。由于坡肩及破面震陷变形,以及坡体内震动裂缝发展,边坡中下部坡面出现挤出、隆起变形,并向临空面方向产生移动。坡体内震动裂缝发展形成了潜在滑移面,为边坡产生整体滑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 原状黄土边坡 地震动响应 加速度放大系数 震陷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貌区斜坡强震动响应特征--以四川省长宁县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运生 明伟庭 +1 位作者 刘江伟 赵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0-551,共12页
前人对高山峡谷地貌区高位斜坡动响应研究较多,但对低山、丘陵地貌区斜坡强震动响应研究很少。并且,研究这类地区顺倾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对揭示长宁Ms6.0级地震丰富的次生山地灾害动力机理具有一定意义。在四川省长宁县丘陵地貌区典型顺... 前人对高山峡谷地貌区高位斜坡动响应研究较多,但对低山、丘陵地貌区斜坡强震动响应研究很少。并且,研究这类地区顺倾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对揭示长宁Ms6.0级地震丰富的次生山地灾害动力机理具有一定意义。在四川省长宁县丘陵地貌区典型顺倾斜坡不同部位安置强震监测仪器,捕捉到40多次余震,通过SeismoSignal软件处理典型余震数据,分析峰值加速度、阿里亚斯强度、傅里叶频谱、加速度反应谱,进而采用水平/竖直向谱比法分析局部场地效应,最后对比分析低山、丘陵地貌区与高山峡谷地貌区的斜坡动响应。结果表明:坡顶峰值加速度可达4.171 m·s^-2,最大位移可达0.00805 m,当峰值加速度大于1.0 m·s^-2时,阿里亚斯强度出现陡增的趋势;局部地形的放大效应使得地质灾害以沿山脊的裂缝及小型崩塌为主,在低频2~5 Hz处,斜坡中上部易发生山体共振。以上研究揭示了砂、页岩顺倾斜坡高位放大效应,为地震山地灾害易发性区划提供地震监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响应 斜坡 长宁Ms6.0级地震 丘陵 地形放大效应 傅里叶频谱 加速度反应谱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反应谱特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曾永平 陈克坚 +1 位作者 庞林 董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1146,共6页
为明确近断层地震反应谱的特征及其与抗震设计规范中标准反应谱的差异,以此指导近断层地区桥梁的抗震设计,通过统计分析与对比,开展近断层地震特性的研究,选取126条具有典型脉冲特征的近断层地震波,并按照断层类型分为3类,分别计算地震... 为明确近断层地震反应谱的特征及其与抗震设计规范中标准反应谱的差异,以此指导近断层地区桥梁的抗震设计,通过统计分析与对比,开展近断层地震特性的研究,选取126条具有典型脉冲特征的近断层地震波,并按照断层类型分为3类,分别计算地震反应谱,并求得平均谱值。将结果与我国规范反应谱及39条ATC63远场地震波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范围(1.5~9 s)脉冲型地震波的反应谱明显高于我国现行规范的规定和ATC63远场地震波,最大可达3.7倍。我国规范规定的反应谱用于近断层结构设计时偏于不安全;在3类脉冲型地震波中,正逆断层的脉冲反应谱最大,近断层桥梁抗震分析应输入正逆断层脉冲型地震;对长周期结构抗震分析,应考虑近断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反应谱 减隔震设计 地震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勇 王运生 +1 位作者 唐起 陈怡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71,共6页
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成为非连续介质,出现介质性质差异,地震动响应由此变得复杂。通过对青川东山斜坡地震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青川东山斜坡动... 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成为非连续介质,出现介质性质差异,地震动响应由此变得复杂。通过对青川东山斜坡地震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青川东山斜坡动力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震中距、高程、震级、地形以及"丁"字形山体等因素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山脊方向以及高程较高时的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大,可达6.12倍;在地形突出部位,地震波亦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大,放大倍数可达3.3倍;在"丁"字形山脊结合部位,PGA放大倍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力响应 放大系数 DDA 峰值加速度 突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90,共7页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需要迭代且能实现期望设计目标延性的基于非线性位移设计谱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 对这两种基于不同设计谱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验算,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以位移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动力放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位移反应谱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桥耦合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智 郭恩栋 +1 位作者 贺芊 梁升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为了研究车桥耦合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采用有限元方法,在现有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细的高速铁路车-桥耦合模型,计算了车桥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典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反应。同时还建立了单桥有限元模型,比较了单桥模型和车桥耦合... 为了研究车桥耦合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采用有限元方法,在现有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细的高速铁路车-桥耦合模型,计算了车桥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典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反应。同时还建立了单桥有限元模型,比较了单桥模型和车桥耦合模型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差异,得到了桥面加速度反应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典型地震动作用下,车桥耦合模型地震响应放大系数与单桥模型有较大差异,同时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对桥面地震加速度响应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桥耦合体系 地震响应 加速度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户内变电站楼面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强 边晓旭 徐俊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55-2163,共9页
全户内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楼面布置的电气设备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该文对4座全户内变电站主控楼及楼面电气设备进行了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分别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和100组地震动输入下的时程响应分析... 全户内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楼面布置的电气设备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该文对4座全户内变电站主控楼及楼面电气设备进行了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分别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和100组地震动输入下的时程响应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和线性拟合的方式得到了适用于全户内变电站的楼面设计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主控楼结构2层楼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值为1.35,屋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值为2.47;当楼面电气设备基本周期与主控楼结构基本周期比值在0.9~1.1区间时,平均楼面谱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峰值4.80;楼面设计反应谱与电气设备的重要性类别、楼层位置、阻尼比和主控楼结构扭转效应4个主要影响因素有关。建议对全户内变电站楼面电气设备进行抗震设计时采用该文推荐的楼面反应谱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户内变电站 电气设备 地震响应 放大系数 楼面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板堆石坝坝顶加速度沿坝轴线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晖 李俊杰 康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34-1538,共5页
对面板堆石坝进行三维动力反应计算分析,采用等价线性化模型以不同坝体高度、不同河谷形状为对象,研究了输入不同地震波坝体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坝高相同、基础输入加速度不变情况下,随河谷宽度增加,坝顶坝轴线最大加速度位置由中间向... 对面板堆石坝进行三维动力反应计算分析,采用等价线性化模型以不同坝体高度、不同河谷形状为对象,研究了输入不同地震波坝体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坝高相同、基础输入加速度不变情况下,随河谷宽度增加,坝顶坝轴线最大加速度位置由中间向两岸对称移动;对狭窄河谷,最大加速度在坝轴线中间坝顶部位,对宽阔河谷,最大加速度在靠近两岸的部位,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往对宽河谷采用二维动力计算结果的做法。进而提出对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除应给出沿坝高的地震放大系数外,还应给出沿坝轴线的地震放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三维动力反应分析 等价线性化方法 地震放大系数 最大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阶振型的工程地震动选取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颖 唐少将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9-75,共7页
抗震时程分析首先要确定地震动输入,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保证设计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提出考虑多阶振型影响的工程地震动选取方法,即计算单条地震动输入下,结构主要周期点处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将各加速度反应谱值与反映场地特性的设... 抗震时程分析首先要确定地震动输入,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保证设计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提出考虑多阶振型影响的工程地震动选取方法,即计算单条地震动输入下,结构主要周期点处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将各加速度反应谱值与反映场地特性的设计反应谱值的偏差,按各周期所对应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加权平均;控制加权平均偏差值即可选取出满足要求的工程地震动。以某高层办公楼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输入 设计反应谱 加速度谱 主要周期点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M_S3.2级余震薛家坝坡体地震动响应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辛聪聪 王运生 +3 位作者 申通 赵波 洪艳 韩立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2-1630,共9页
为研究余震对山体的地震动响应规律,在九寨沟薛家坝斜坡山体安装地震台阵,对斜坡表面以及斜坡内部不同深度地震动进行监测研究。M_S3. 2级余震触发了山脚及山顶4台强震记录仪,数据揭示:位于斜坡表面凸出位置的山体地形,地震的放大作用明... 为研究余震对山体的地震动响应规律,在九寨沟薛家坝斜坡山体安装地震台阵,对斜坡表面以及斜坡内部不同深度地震动进行监测研究。M_S3. 2级余震触发了山脚及山顶4台强震记录仪,数据揭示:位于斜坡表面凸出位置的山体地形,地震的放大作用明显,同时水平向的加速度峰值大于垂直方向;对比山脚,斜坡表面2#-1监测点加速度峰值PGA最大,阿利亚斯强度值放大5倍以上,放大效应最大的方向在垂直向,加速度达到2. 48倍,阿利亚斯强度达到5. 24倍;随着向山体内部水平深度的加深高位放大效应逐渐衰减,PGA最大值由洞口2. 48下降到2. 03,阿利亚斯强度响应系数最大值由洞口5. 84下降到3. 92;自坡体表面水平向内,各监测点加速度峰值逐渐减小,在0~25 m内自坡表面向内加速度峰值下降最快,坡体内部下降幅度变小;傅氏谱表明,山脚的频率成分范围0~50 Hz,主频值大小为23 Hz左右,2#-1监测点频率范围较山脚未有明显变化,但主频值明显减小,在5 Hz上下;在斜坡上洞口傅氏谱频率成分复杂,随洞口向洞内水平加深,各监测点幅值及频率成分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随着加速度幅值的增大,地震动能量会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且山体表面是地震动能量最大的位置,若短时间振动能量超过岩体的强度,则会出现崩塌、滑坡,同时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响应 薛家坝 放大效应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常晁瑜 薄景山 +2 位作者 张兆鹏 谭启迪 王亮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2,共7页
为分析地下水的存在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以3个实际场地作为计算土层,2条真实的地震波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分别计算不含地下水工况和饱含地下水工况的土层地震反应。其中,不含地下水工况使用单相介质模型,饱含地下水工况使用双相介质模型... 为分析地下水的存在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以3个实际场地作为计算土层,2条真实的地震波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分别计算不含地下水工况和饱含地下水工况的土层地震反应。其中,不含地下水工况使用单相介质模型,饱含地下水工况使用双相介质模型,算法均使用有限差分方法,人工边界使用透射边界。根据得到的加速度时程,提取它们的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含地下水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要明显小于不含地下水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2)含地下水场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要大于不含地下水场地的反应谱值;(3)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场地放大系数反应谱特征周期向长周期改变,反应谱平台值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地震反应 两相介质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下水 反应谱 放大系数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全周期结构的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晓芬 温增平 +1 位作者 陈波 刘奕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547,共12页
鉴于传统的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IM)不能有效地反映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破坏特征,需要研究能够在全周期段内表征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的参数。本文首先从NGA-West2强震数据库中选取了236条速度脉冲记录,分析了42种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似性... 鉴于传统的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IM)不能有效地反映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破坏特征,需要研究能够在全周期段内表征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的参数。本文首先从NGA-West2强震数据库中选取了236条速度脉冲记录,分析了42种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初步给出了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的表征参数;其次,利用单自由度体系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延性μ条件下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与最大非线性位移um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随周期T的变化特征,并通过线性回归和离差分析方法确定了初步给出的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的有效性及其应用范围;最后,将速度脉冲对加速度反应谱的放大系数Af作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当0<T<1 s时,Sa(T)作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的有效性较好;(2)当1<T<3 s时,Sa,avg,Sv,avg,PPV,If和PGV作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的有效性较好;(3)当3<T<6 s时,Sa,avg,Sv,avg,PPV,If,PGV和Sa(T)不宜作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4)当0<T<6 s时,Af作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的有效性较好,而且,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速度脉冲周期时,Af作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时um的离散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脉冲 强度表征参数 有效性 加速度反应谱 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内变电站楼面GIS电气设备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樊庆玲 陈晨 +2 位作者 宋景博 徐俊鑫 谢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0-245,252,共7页
户内变电站中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通常布置在2层楼面上,地震作用下,楼面电气设备受到生产综合楼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而产生较强烈的动力响应。文中结合某220 kV户内变电站结构,对楼面众多GIS电气设备进行了精细化有限元建... 户内变电站中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通常布置在2层楼面上,地震作用下,楼面电气设备受到生产综合楼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而产生较强烈的动力响应。文中结合某220 kV户内变电站结构,对楼面众多GIS电气设备进行了精细化有限元建模,对生产综合楼——楼面GIS电气设备整体模型和生产综合楼主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结果发现:①主结构模型和主—附结构模型的前3阶频率和振型均相近;②2层楼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超过2.0,3层楼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超过3.0;③楼面GIS悬臂套管竖向振动较大,导致吊杆根部和GIS悬臂套管端部应力响应较大。建议抗震分析时应考虑生产综合楼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适当增大规范中对楼面动力反应放大系数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变电站 GIS电气设备 地震响应 放大系数 楼面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