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1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风作用下主辅机共塔型空冷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高潮 赵强强 +7 位作者 万超 范烨 杨凯旋 荆涛 姚兆林 崔元永 肖文博 师进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s时高温区会减少,外侧压力降低,迎风背风段的压力变化大于两侧扇段,主机扇段总换热量降低,辅机扇段缓慢增加且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风向下,当风向角为0°和180°时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大幅升高,风向角为45°和135°时,两塔之间的部分扇段被阻挡,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相对小幅降低,主机扇段的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被完全遮挡的方位,辅机扇段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向角90°处,即正对辅机扇段的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主辅机共塔 环境风速 环境风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勇军 邱友静 张海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C)是一种新型的低功耗通信技术,它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射频(RF)信号源实现无源信息传输,但由于其存在双重衰落、障碍物阻挡等问题,导致反射链路信号强度弱。为此,该文将智能反射面(IRS)引入到AmBC系统中用以增强反...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C)是一种新型的低功耗通信技术,它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射频(RF)信号源实现无源信息传输,但由于其存在双重衰落、障碍物阻挡等问题,导致反射链路信号强度弱。为此,该文将智能反射面(IRS)引入到AmBC系统中用以增强反射链路增益。然而,IRS与标签均为无源器件使得信道估计极具挑战性。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IRS辅助的AmBC系统信道估计方案。首先,将信道分解为多个子信道,其中,反射链路的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IRS反射单元。然后,将最小二乘(LS)法作为估计准则,以最小化均方误差(MSE)为目标,探索了IRS反射模式与信道估计的联合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估计方案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 智能反射面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顾皓玮 胡琦 虞庐松 李子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TCC骨架曲线模型计算方法中未考虑环境影响的不足,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特征点温度修正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STCC材料变异和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试件水平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环境高温(60℃)会使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且在钢-混凝土界面易发生脱粘脱空,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分别下降9.4%、12.2%;低温(-40℃)工况下,由于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同时外壁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加强,使试件承载力提升18.7%,但其延性最大降低47.2%,对抗震产生不利影响;所提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为高寒大温差地区该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STCC) 环境温度 拟静力试验 理论骨架曲线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相对湿度对纸张破损风险的影响
4
作者 闫智培 田周玲 +4 位作者 任珊珊 易晓辉 张铭 龙堃 张楠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环境相对湿度下,纸张的抗张指数、耐折度和撕裂指数,考察了环境相对湿度对纸张机械强度的影响;然后分别采用机械强度降幅法、机械强度和纤维素聚合度(DP)关联法评估环境相对湿度偏低(15%)和偏高(85%)对纸张破损风险... 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环境相对湿度下,纸张的抗张指数、耐折度和撕裂指数,考察了环境相对湿度对纸张机械强度的影响;然后分别采用机械强度降幅法、机械强度和纤维素聚合度(DP)关联法评估环境相对湿度偏低(15%)和偏高(85%)对纸张破损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时,纸张的撕裂指数下降;环境相对湿度偏高时,纸张的抗张指数下降;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或偏高时,均有部分纸张耐折度下降。由联用机械强度降幅法及机械强度和DP关联法可知,打字纸和老化打字纸本身撕裂指数中等或较低,当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时,撕裂指数进一步下降,撕裂风险提高;老化字典纸和老化新闻纸的撕裂指数虽然在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时降幅超过20%,但撕裂指数仍较高,撕裂风险不会显著提高;其余纸张的撕裂指数在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时降幅较小,撕裂风险无显著提高。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或偏高时,只有老化道林纸耐折度降幅大于20%,但也未达到显著影响折断风险的阈值,折断风险不会显著提高。环境相对湿度偏高时,所有纸张的拉断风险提高。因此,环境相对湿度偏低时对机械强度较好纸张的破损风险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机械强度较差纸张的撕裂风险或折断风险,环境相对湿度偏高会增加所有纸张的拉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相对湿度 纸张 破损风险 耐折 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在考虑温度影响的起落架落震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飞 王彬文 +5 位作者 杨正权 陈熠 杨建波 朱晨辰 王聪 刘成龙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80,共8页
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起落架落震性能试验研究。为了模拟落震试验所需的极端高温和低温环境,设计研制了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利用其对全尺寸起落架进行加热/降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开展了起落架高低温落震试验,... 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起落架落震性能试验研究。为了模拟落震试验所需的极端高温和低温环境,设计研制了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利用其对全尺寸起落架进行加热/降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开展了起落架高低温落震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温和低温环境对起落架落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自-55℃升至70℃,起落架缓冲系统的空气弹簧刚度逐渐变大;低温环境对该型起落架缓冲器内部的油液阻尼力影响较明显,而且极端的低温环境会导致起落架缓冲支柱摩擦力增大,压缩行程缩短;高温环境主要影响缓冲器内部的空气弹簧刚度,温度越高,空气弹簧刚度越大,支柱不易被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落震性能 落震试验 环境温度 极端环境模拟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大卷叶螟成虫飞行能力测定
6
作者 陈俊华 吴鲜 +4 位作者 郭世保 刘静 王冉 王喜平 史洪中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探究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成虫的飞行能力。【方法】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在室内测定棉大卷叶螟1日龄雌雄成虫24 h的飞行能力以及不同性别和日龄的棉大卷叶螟成虫12 h的飞行参数,同时测定棉大卷叶螟成虫在不同交配状态... 【目的】探究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成虫的飞行能力。【方法】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在室内测定棉大卷叶螟1日龄雌雄成虫24 h的飞行能力以及不同性别和日龄的棉大卷叶螟成虫12 h的飞行参数,同时测定棉大卷叶螟成虫在不同交配状态、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补充营养条件下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结果】棉大卷叶螟成虫可划分为短飞型、中间型和长飞型3种类型,短飞型与中间型、中间型与长飞型的24 h累计飞行时间分界点分别为0.90 h、2.02 h。1~2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弱,5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同一日龄的雌、雄成虫的飞行参数差异不显著。与未交配的棉大卷叶螟相比,5日龄已交配雌成虫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降低49.85%、35.63%和31.97%,雄成虫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显著降低82.28%、66.58%和53.65%。在22~28℃条件下,5日龄棉大卷叶螟雌、雄成虫均能正常飞行,不同温度条件下雌雄成虫的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均表现为26℃>28℃>22℃,26℃条件下的飞行时间最长。此外,5日龄棉大卷叶螟未交配雌雄成虫取食8%蜂蜜水后的飞行能力显著优于取食清水和糖醋液。【结论】棉大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日龄、交配状态、环境温度和补充营养类型等对成虫的飞行能力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大卷叶螟 飞行能力 日龄 性别 交配状态 补充营养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温度情况下汽车动力锂电池热特性
7
作者 金涛 郑子锋 +1 位作者 闵雪 关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403,共12页
动力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显著受环境温度影响。在高、低温极端条件下,电池不仅存在效率衰减问题,更面临严重的热安全与寿命挑战。针对动力锂电池的极端温域适应性难题展开研究,讨论了影响电池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因... 动力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显著受环境温度影响。在高、低温极端条件下,电池不仅存在效率衰减问题,更面临严重的热安全与寿命挑战。针对动力锂电池的极端温域适应性难题展开研究,讨论了影响电池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于高温环境,通过改变流体雷诺数,使得电池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都在合理范围内,并尽可能降低其冷却液压降;对于低温环境,提出了变雷诺数策略及延迟加热策略,有效减少电池预热时间,并优化电池温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环境 液体冷却 控制策略 电池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冻融周期多场地球物理探测与监测
8
作者 李静 白利舸 +3 位作者 刘辉 张凯文 张臣纲 曾昭发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11-3024,共14页
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循环控制着土壤水热过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监测冻土结构与物质组分的动态变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保护治理以及碳储调控等具有关键意义.相比于原位钻孔与遥感探测,浅地表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不同... 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循环控制着土壤水热过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监测冻土结构与物质组分的动态变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保护治理以及碳储调控等具有关键意义.相比于原位钻孔与遥感探测,浅地表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不同深度的冻融过程空间变化特征.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与背景噪声地震监测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冻土试验场开展季节性冻融周期探测与监测实验.完整冻融周期的地球物理监测数据揭示了土壤结构与水热特性响应规律,物性参数与水文信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不同冻融阶段电阻率变化与温度、含水量以及溶质浓度相关.地震相对速度变化(dv/v)和面波相速度变化(dc/c)与累积温度、地下水位呈负相关,指示了土壤孔隙冻结程度与深部环境的水热状态.同时,实测数据验证了dc/c相比dv/v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灵敏度分析讨论了电阻率与地震速度变化分别对浅层热交换以及深层水文特征变化敏感.结合孔隙几何特征与水冰相变机制,通过水文与地球物理数据给出了季节性冻土的冻融演化模型.研究结果验证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冻土探测与动态监测中的适用性,为冻融过程的相变机制和定量解释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电阻率监测 被动源地震 水文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线性台阵地震被动源成像的渭河盆地西缘精细沉积结构研究
9
作者 徐勇 邓宝 +4 位作者 田晓峰 倪红玉 段永红 肖本夫 李俊伦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8-1522,共15页
为研究渭河盆地西缘强震风险重点区域的地下精细结构和沉积特征,本研究布设了一条由平均台站间距200 m、共254个短周期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线性台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地震数据采集。我们首先计算了背景噪声垂直分量的互相... 为研究渭河盆地西缘强震风险重点区域的地下精细结构和沉积特征,本研究布设了一条由平均台站间距200 m、共254个短周期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线性台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地震数据采集。我们首先计算了背景噪声垂直分量的互相关,应用近期发展的拓距相移法提取了3 Hz~3.3 s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得到测线下方2.5 km以浅的高分辨率横波速度结构。此外,利用采集到的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单台噪声谱比法(HVSR)计算峰值频率,根据经验公式估计了渭河盆地沉积层厚度。背景噪声成像获得的二维横波速度剖面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的横向变化特征,与典型沉积盆地隆起—坳陷—隆起的地质结构吻合,清晰刻画了区域内3条主控断裂和2个地质构造单元,与地震主动源反射剖面结果一致;HVSR成像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域内沉积层较厚,层序明显,新生界的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层序发育完整;结合背景噪声成像、HVSR和已有主动源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测线下方存在的3条主控断裂在该区域均未穿透第四系。本研究表明背景噪声拓距相移法和HVSR方法结合在沉积盆地结构探测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沉积盆地结构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沉积结构 背景噪声成像 拓距相移法 场地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养殖鸡舍环境温度虚拟采集方法研究
10
作者 贾宇琛 付安楠 +2 位作者 李丽华 胡长增 霍利民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4-654,共11页
目前,在畜禽养殖高度集约化发展背景下,禽舍数智化管控尤为重要,海量信息收集支撑数据模型构建与物联网实体节点数量受限之间的矛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当前参考点和历史数据的鸡舍温度虚拟采集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流... 目前,在畜禽养殖高度集约化发展背景下,禽舍数智化管控尤为重要,海量信息收集支撑数据模型构建与物联网实体节点数量受限之间的矛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当前参考点和历史数据的鸡舍温度虚拟采集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来分析和确定鸡舍内部温度分布和环境特点,根据CFD模拟结果初步划分采集区域。然后,结合灰色关联度与余弦相似度分析,有效识别出与关键未监测区域的温度高度相关的参考点。最后,采用XGBoost和WOA-BiLSTM等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未直接监测区域的温度。通过在河北省邢台市某蛋鸡养殖场测试,所部署的10个虚拟采集点数据与实际数据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25℃,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同时为禽舍数智化管控建模提供了足够的数据量,为智慧农业实践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舍 环境温度 虚拟采集 BiLSTM模型 相似性综合指标 鲸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阔域空气源热泵阵列架高对冷岛效应的影响
11
作者 姜华 罗贤锐 宫武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6,共8页
对开阔无遮挡环境下2×13阵列进行不同架高高度的三维仿真,分析不同架高高度对阵列冷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架高高度的增大对冷岛效应的削弱体现在提高阵列机组进风温度及其均匀度,同时也减弱阵列各处的冷风回流。当x方向无风时,... 对开阔无遮挡环境下2×13阵列进行不同架高高度的三维仿真,分析不同架高高度对阵列冷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架高高度的增大对冷岛效应的削弱体现在提高阵列机组进风温度及其均匀度,同时也减弱阵列各处的冷风回流。当x方向无风时,阵列每提高0.5 m,机组进风均温提升0.14~0.18 K,机组回流率均值平均减小0.018。x方向风速为0.5 m/s时,阵列每提高0.5 m,每排机组进风均温最大提高0.52 K,进风均温方差平均减小38%,进风温度均匀性大幅提高;回流率均值差异随架高高度递进而减小,最小为0.21,最大0.42。x方向风速为2.0 m/s时,阵列每增高0.5 m,进风均温平均提高0.16 K,架高2.5 m阵列较无架高阵列进风均温平均提0.75 K,最大提高1.1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数值模拟 环境温度 冷岛效应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解析法
12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张宇星 虞庐松 胡琦 李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解析法系统揭示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平均偏差仅2.0%,标准差为0.06,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影响显著,环境温度为-40℃时,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承载力的影响可达到温度附加承载力的34.1%;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受环境温度与常温的温差、材料温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及构件径厚比等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基于本文理论对量化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寒地区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和温致材料特性变异对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 环境温度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轴压承载力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
13
作者 赵江平 张舒淇 +1 位作者 钟兴润 于凯楠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为探究常用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Al、Al-12Si和Al-20Si等3种样品进行密闭空间内的爆炸实验,测试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爆炸参数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样品的热氧化特性。结果表... 为探究常用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Al、Al-12Si和Al-20Si等3种样品进行密闭空间内的爆炸实验,测试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爆炸参数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样品的热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爆炸下限升高,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峰值温度下降,氧化过程的放热量减少,氧化速率减慢;Al、Al-12Si和Al-20Si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750和900 g/m^(3);当点火能量增加时,铝硅合金的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增幅低于铝粉;环境温度变化对样品爆炸下限的影响小于粒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爆炸产物的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铝硅合金的爆炸机理,发现爆炸是由颗粒受热汽化形成的气态铝和气态硅组成的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粉尘 粉尘爆炸 爆炸温度 爆炸下限 环境温度 最大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和展柜实际动力特性的浮放文物地震响应分析
14
作者 刘佩 惠大城 +1 位作者 袁晨瑜 宿仲真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目前评估文物地震安全性时,未充分考虑博物馆和展柜的实际动力特性对文物地震运动响应的影响。对某实际博物馆进行了现场环境振动测试,识别得到了符合现状的结构动力特性;对某实际独立展柜进行了现场锤击测试,识别得到了其自振频率。建... 目前评估文物地震安全性时,未充分考虑博物馆和展柜的实际动力特性对文物地震运动响应的影响。对某实际博物馆进行了现场环境振动测试,识别得到了符合现状的结构动力特性;对某实际独立展柜进行了现场锤击测试,识别得到了其自振频率。建立了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修正前后的2种线性有限元模型、不考虑和考虑结构周期折减的2种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下4种模型中楼层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建立了展柜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楼层波下展柜相对于楼层的加速度放大效应;考虑文物与展柜台面间接触界面的非线性,建立了纯滑移、纯摇摆和滑移-摇摆耦合文物的有限元模型,并与理论运动方程所得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模型中位于不同楼层的展柜对浮放文物运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另外3种模型,经实际动力特性修正后的线性结构模型中,展柜相对楼层的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值在小震和中震下均为最大,且大部分情况下该结构模型中文物的响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测试 锤击测试 动力特性 展柜 浮放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15
作者 吴丽慧 廖武林 +1 位作者 黎金玲 包萨日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黄石市 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滇西北中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
16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叶泵 茶文剑 黑贺堂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3-1131,共19页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面波直接成像方法反演了0~20km深度范围内的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模型,并据此对滇西北地区的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上地壳S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和垂向非均匀性。在0~8km深度范围内存在厚度不均匀的低速层,隆起和凹陷特征明显。10km深度附近存在厚5~10km的高速异常体,主要分布在程海断裂中部的永胜—宾川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中段的洱源—漾濞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与龙蟠-乔后断裂的交会区,推测这些高速体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有关,其应是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部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洱源—漾濞之间的高速体可能还与元古界苍山群岩的分布有关。2)从孕震环境来看,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速度结构之间表现出了很好的对应关系。横向上,地震主要集中在高速体的薄弱区域或高、低速过渡带偏向高速体的一侧;垂向上,地震大多发生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层且上覆高速体的脆性地壳中。在速度结构高、低速过渡区,地壳介质岩石组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壳内应力易于积累,有利于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背景噪声成像 面波直接反演 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反演的兴蒙造山带阿巴嘎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17
作者 徐荟 吴庆举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2,共19页
利用布设于兴蒙造山带内蒙古中部阿巴嘎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获取了研究区内周期为5—30 s的瑞雷面波频散,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反演方法建立了阿巴嘎地区地壳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阿巴嘎和达里诺尔火山区上中... 利用布设于兴蒙造山带内蒙古中部阿巴嘎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获取了研究区内周期为5—30 s的瑞雷面波频散,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反演方法建立了阿巴嘎地区地壳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阿巴嘎和达里诺尔火山区上中下地壳的S波速度均呈低速,且下地壳30 km处存在明显的低速区,推断该处可能为下地壳的岩浆囊及上方岩浆通道。此外,阿巴嘎、达里诺尔、达里甘嘎和乌兰哈达火山群在地壳内的低速区都是相互连通的。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出阿巴嘎和达里诺尔火山群的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幔顶部,并且进一步推测阿巴嘎和达里诺尔火山群的形成是源于区域内地幔热物质上涌,沿缝合带或断层侵入到地壳诱发了地表火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阿巴嘎 阿巴嘎火山群 达里诺尔火山群 背景噪声 S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W直流融冰温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胡琴 张永 +3 位作者 陈旭烨 林晖尧 何坚 王振国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3-2373,共11页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覆冰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为研究OPGW直流融冰的温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OPGW直流融冰动态数值计算模型,仿真研究融冰时和完全融冰后OPGW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从环境温度、风速、融冰电流等方面分析了OPG...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覆冰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为研究OPGW直流融冰的温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OPGW直流融冰动态数值计算模型,仿真研究融冰时和完全融冰后OPGW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从环境温度、风速、融冰电流等方面分析了OPGW光纤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在人工气候室验证了模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OPGW与冰层内表面之间的椭圆形空气间隙会阻碍热量向冰层的传递,脱冰后OPGW稳态温度场分布因融冰导线类型和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脱冰时光纤最高温度随融冰电流、覆冰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与风速和环境温度无关;完全融冰后光纤温度随环境温度升高、风速减小、融冰电流增大而升高;光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与风速有关,当风速为0~3 m/s时,脱冰后光纤温度将持续升高,此时OPGW直流融冰技术只适合应用于以金属材料为主的耐高温光缆;文中提出的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不高于10%,可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W 直流融冰 温升特性 环境温度 风速 融冰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F的台阵聚束方法分析噪声源的时空分布
19
作者 赵玲云 庞卫东 +3 位作者 王伟涛 袁松湧 王芳 李丹宁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21,共9页
基于密集台阵的背景噪声成像是目前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背景噪声的噪声源演化规律的分析可加深对噪声互相关中信号的认识。对密集台阵开展聚束分析可对其所记录到的噪声类型、来源方位和季节变化等做出分析。利用2013—2016年Ch... 基于密集台阵的背景噪声成像是目前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背景噪声的噪声源演化规律的分析可加深对噪声互相关中信号的认识。对密集台阵开展聚束分析可对其所记录到的噪声类型、来源方位和季节变化等做出分析。利用2013—2016年ChinArray二期台阵南部322个宽频带地震台的垂直分量数据,计算各台站对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CF),通过基于NCF的台阵聚束方法对4~30 s的噪声信号做慢度分析,得到了4~8、8~12、12~20、20~30 s 4个不同频段范围的聚束输出图像。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周期频段,噪声信号成分并不相同:在周期较长的频段,信号主要为面波,在周期较短的频段,除了面波信号,还存在一定的体波信号;②在聚束输出图像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频段信号成分的变化;③在不同的周期频段,噪声信号的优势来源方向各不相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来源方向对应于北半球海域的噪声能量呈现出冬季较强、夏季较弱的特征,而对应于南半球海域的噪声能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与全球海洋活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噪声源 噪声互相关函数 聚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的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微震检测与速度结构成像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郁 汪龙潭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2-924,共13页
本研究基于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区域的密集台阵数据记录,应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2~25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模型.反演结果给出了6个不同深度的水平向速度剖面图和4条横跨断层的垂直向速度剖面... 本研究基于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区域的密集台阵数据记录,应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2~25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模型.反演结果给出了6个不同深度的水平向速度剖面图和4条横跨断层的垂直向速度剖面图,显示在海原地震震源附近、宁夏固原以北和六盘山断裂带北段分别存在明显低速区.另一方面,利用PALM微震检测程序获得了研究区域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小震目录,在断裂带低速区内部检测到大量小震事件.结合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推测在海原断裂带主断层附近存在一系列与主断层正交的小尺度断层结构,小震事件还揭示了断层活动从海原断裂带至六盘山断裂带的空间变化特征,南部区域小震活动空间分布集中,震源深度较浅,北部区域小震活动性更强,震源深度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 微震检测 背景噪声成像 密集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