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的故障电流分布及对过流保护整定的影响
1
作者 杨之翰 王峰 朱佳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电网中发生短路故障时,新能源具有输出感性电流和吸收感性电流的双向电流源特点,这使得含新能源交流电网表现出与传统电网不同的故障电流分布,给过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带来影响。为使整定计算适应含新能源的故障工况,研究含新能源交流电网... 电网中发生短路故障时,新能源具有输出感性电流和吸收感性电流的双向电流源特点,这使得含新能源交流电网表现出与传统电网不同的故障电流分布,给过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带来影响。为使整定计算适应含新能源的故障工况,研究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的故障电流分布,然后给出不同故障电流分布的新能源输出定量条件,探讨故障电流分布对过流保护整定的影响。仿真论证故障电流分布和定量条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交流电网 过流保护 故障电流分布 相电气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潮流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智强 黄耀辉 +3 位作者 赵化时 许建中 赵成勇 贾秀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作为电网发展的新阶段,交直流混联电网呈现多类型直流参与、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的特点,而关于统一迭代和交替迭代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深入分析。为此基于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运算性能进行对比研... 作为电网发展的新阶段,交直流混联电网呈现多类型直流参与、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的特点,而关于统一迭代和交替迭代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深入分析。为此基于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运算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推导了含常规直流、柔性直流、混合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潮流模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统一迭代法和交替迭代法。通过3个交直流混联电网测试系统和南方电网实际系统数据验证了潮流模型的有效性和潮流算法的准确性,结合系统负荷水平、系统强度、直流嵌入规模等因素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收敛性能和计算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中进行潮流计算时,统一迭代法的计算效率比交替迭代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直流 交直流混联电网 潮流计算 统一迭代法 交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短路电流在线分析与优化决策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欢欢 杨君军 +3 位作者 徐伟 邱建 张建新 许晓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8-2226,I0121,共10页
在线分析技术是应对交直流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和随机波动问题的重要手段。结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模范围和实时数据采集情况,提出在线短路电流计算原则和超标判据;通过日前和实时短路电流多目标逐级优化决策,提升短路电流优化策略对电网... 在线分析技术是应对交直流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和随机波动问题的重要手段。结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模范围和实时数据采集情况,提出在线短路电流计算原则和超标判据;通过日前和实时短路电流多目标逐级优化决策,提升短路电流优化策略对电网时变性和复杂性的适应能力;构建在线短路电流分析和优化控制系统功能架构,通过调度端和厂站端功能集成实现短路电流可靠闭环控制。该方法实现了短路电流精细化分析、综合优化决策和精准闭环控制技术在实际电网的应用,通过对实际电网在线短路电流分析与优化控制系统运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网 短路电流 在线分析 优化控制 功能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耦合作用弱化稳定性机理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超 马世英 +3 位作者 盛灿辉 庞晓艳 林俊杰 李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8,共6页
继"十一五"末复龙—奉贤特高压直流投运后,2014年四川复龙地区还将投运溪洛渡—浙江±800kV/8 0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于配套溪洛渡电站部分机组先于直流投运,为充分利用水电,2013年溪洛渡电站将通过长链型交流通道... 继"十一五"末复龙—奉贤特高压直流投运后,2014年四川复龙地区还将投运溪洛渡—浙江±800kV/8 0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于配套溪洛渡电站部分机组先于直流投运,为充分利用水电,2013年溪洛渡电站将通过长链型交流通道,经复龙换流站接入四川主网。研究表明,复龙换流站交流出线故障,由于网架结构薄弱和交直流耦合作用等不利因素影响,送端机组存在第2摆暂态失稳和功角增幅振荡等稳定问题,并成为制约水电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文中通过送端混联电网受扰后特征量动态轨迹分析,揭示了直流功率快速恢复导致送端机组回摆过制动继而引发第2摆暂态失稳,以及直流送电功率随振荡中心电压起伏而"助增促降"交流线路功率波动,弱化系统振荡阻尼的物理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过渡期水电大容量外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交流电网 耦合作用 第2摆暂态稳定 增幅振荡 动态轨迹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电网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健康 索南加乐 +3 位作者 何方明 粟小华 汪宁渤 马彦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3,共6页
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电网中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换流站附近交流线路发生故障时,由于控制系统的快速调节,直流侧对外表现为弱电源系统,具有弱馈的特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动作范围与系统等值阻抗和整定阻抗之比有关,该比值越... 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电网中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换流站附近交流线路发生故障时,由于控制系统的快速调节,直流侧对外表现为弱电源系统,具有弱馈的特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动作范围与系统等值阻抗和整定阻抗之比有关,该比值越大,保护动作范围就越小。因此,直流系统的存在会造成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动作范围大幅缩小甚至没有保护范围。最后,以实时数字仿真器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直流输电 工频变化量 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迭代法求解含网损节点边际电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之栩 张粒子 舒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直流最优潮流计算节点边际电价的方法已经很成熟,但由于其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化计算,因此,优化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采用交流最优潮流计算节点边际电价,目前工程实用化并不广泛。为此,提出交直流迭代求解含网损节点边际电价。该方法... 直流最优潮流计算节点边际电价的方法已经很成熟,但由于其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化计算,因此,优化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采用交流最优潮流计算节点边际电价,目前工程实用化并不广泛。为此,提出交直流迭代求解含网损节点边际电价。该方法采用直流最优潮流模型进行有功经济功率分配,采用交流模型计算精确潮流和网损。两者交互迭代,直到收敛后采用转置雅可比矩阵法计算网损微增率,结合直流最优潮流得到的节点边际电价计算含网损的节点边际电价。通过IEEE14节点和IEEE118节点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参考节点对该方法的影响。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意义和物理含义明确、计算简单,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边际电价 直流最优潮流 交流最优潮流 网损微增率 交直流迭代法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周期Z源电容电压调节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鸿鹏 王卫 吴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984,共6页
在分析已有并网电流幅值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单相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特点,提出单周期电容电压调节法来控制并网电流幅值。该方法能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完成对光伏并网电流的调整,从而改善并网电流的波形质量,减小并网电流的波动。实验... 在分析已有并网电流幅值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单相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特点,提出单周期电容电压调节法来控制并网电流幅值。该方法能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完成对光伏并网电流的调整,从而改善并网电流的波形质量,减小并网电流的波动。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并网逆变器 Z源 单周期 并网电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Hz交流等离子体天线辐射特性和电磁兼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建森 李延建 +3 位作者 许少杰 姚京 张映辉 张芝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36-2342,共7页
表面波等离子体天线因存在很强的电磁干扰而导致电磁兼容性较差,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或利用新型电源作为天线激励源以满足天线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为此,采用5~20kHz高压交流电源作为激励源构建了10kHz交流等离子体天线,并分析了其辐... 表面波等离子体天线因存在很强的电磁干扰而导致电磁兼容性较差,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或利用新型电源作为天线激励源以满足天线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为此,采用5~20kHz高压交流电源作为激励源构建了10kHz交流等离子体天线,并分析了其辐射特性和电磁兼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该10kHz交流等离子体天线的电压驻波比(VSWR)<2;同50Hz交流等离子体天线相比,该天线的噪声明显减小,且天线的增益在150~350MHz频带范围内有所提高;使用该天线接收无线广播时收音机可以接收到广播电台信号,而表面波等离子体天线则会因过强的干扰而导致收音机不能正常工作。该10kHz交流等离子体天线不仅在带宽特性上有所改观,而且同表面波等离子体天线相比具有较低的电磁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天线 阻抗 辐射 交流(ac)电源 表面波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WM-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夏冰 李耀华 +2 位作者 李子欣 马逊 王平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24,共8页
为解决传统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容易出现换相失败的问题,针对目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直流输电系统造价较高、半桥结构子模块无法穿越直流故障、损耗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整流侧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逆变侧采用脉宽调... 为解决传统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容易出现换相失败的问题,针对目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直流输电系统造价较高、半桥结构子模块无法穿越直流故障、损耗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整流侧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逆变侧采用脉宽调制型电流源换流器(PWM-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推导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PWM-CSC交流输出侧的谐波特性,提出了一种最大功率因数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中搭建的基于PWM-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在正常工况下实现系统逆变侧换流器最大功率因数运行;当交、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本文提出的混合型直流输电换流器能够实现平稳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数学模型 电流源换流器 最大功率因数控制 交流电网故障穿越 直流短路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子模块与全桥臂电感的三端口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简化建模与电网互联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阳 王晗 +3 位作者 朱淼 刘明 马建军 蔡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1656,共16页
含有交直流端口的多端口变流器是未来电网中交直流环节互联的关键设备。目前,高压多端口变流器通常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或DAB为基础级联扩展构成,存在体积庞大、拓扑复杂、控制难度高等问题。鉴于此... 含有交直流端口的多端口变流器是未来电网中交直流环节互联的关键设备。目前,高压多端口变流器通常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或DAB为基础级联扩展构成,存在体积庞大、拓扑复杂、控制难度高等问题。鉴于此,通过对含不同类型子模块的MMC桥臂进行有机组合,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子模块与全桥臂电感的三端口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three port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TP-MMC)。该TP-MMC具有2个交流端口和1个直流端口,从而无需多个拓扑的级联,有效实现2个交流系统与1个直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适用于该TP-MMC的分区最近电平逼近调制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各端口基本工作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平衡端口设定,提出相应的端口解耦控制策略;计算装置环流的必要成分,提出相应的环流抑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TP-MMC拓扑及其调制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变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交直流混合电网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FC接入大电网新能源系统的综合输电控制技术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金星 刘青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1-57,共7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增加和能源供需广域平衡需求的日趋迫切,含新能源的大电网对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总结新能源发电背景和储能、MMC、WAMS等新兴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对UPFC等FACTS接入电力系...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增加和能源供需广域平衡需求的日趋迫切,含新能源的大电网对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总结新能源发电背景和储能、MMC、WAMS等新兴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对UPFC等FACTS接入电力系统的输电控制技术进行全面总结。针对UPFC接入新能源系统的潮流、稳定运行、电能质量等控制问题,提出了大电网新能源系统的关系结构模型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指出UPFC控制技术与储能技术、新能源功率预测技术相结合,是减少因新能源发电并网而增加旋转备用容量投资的有效途径及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 大电网新能源系统 综合输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交直流混合送端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傅旭 杨欣 +2 位作者 苗淼 王昭 杨攀峰 《陕西电力》 2016年第9期20-25,共6页
随着西北地区大容量高压直流电网的逐步投运,青海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将呈现出交直流混合外送的送端电网结构,特高压大容量直流对送端交流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了青海光伏直流外送通道与750 kV交流电网的耦合特性、青海电网... 随着西北地区大容量高压直流电网的逐步投运,青海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将呈现出交直流混合外送的送端电网结构,特高压大容量直流对送端交流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了青海光伏直流外送通道与750 kV交流电网的耦合特性、青海电网交直流混合外送能力、电源分布及换流站接入方式对交流外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光伏发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和750 kV交流混合外送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暂态稳定 交直流混合电网 送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大电网机电暂态仿真的高压SCCL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松 徐政 +2 位作者 毛雪雁 孙黎滢 常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1,共5页
借助PSASP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自定义模型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大电网机电暂态仿真的高压短路电流限制器(SCCL)模型。简要介绍了SCCL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模型通过比较线路电流以及线路电流变化率与短路电流阈值的大小,... 借助PSASP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自定义模型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大电网机电暂态仿真的高压短路电流限制器(SCCL)模型。简要介绍了SCCL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模型通过比较线路电流以及线路电流变化率与短路电流阈值的大小,来决定晶闸管保护型的串联补偿装置(TPSC)的投入与退出继而控制电容器(可控部分)的容抗值大小;通过一个4机11节点系统的数值仿真算例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在一个实际华东系统算例中,分析了SCCL不同电抗值参数时的短路电流限制效果以及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应用于线路的SCCL的电抗值选取不但要考虑预期的短路电流限制程度指标,还应计及线路串补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电流限制器 短路电流 FacTS TPSC 高压电网 系统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高压输电线工频电磁场精确计算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卫营 薛国强 +2 位作者 宋婉婷 侯东洋 王彦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13-1821,共9页
交流输电线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及其谐波成分一方面会对传统电磁法的观测信号造成极大干扰,另一方面也可将其利用进行大地电性结构探测.电力行业以及传统地球物理领域在计算输电线工频电磁场时都存在诸多近似和假设,计算精度较低.本文同时... 交流输电线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及其谐波成分一方面会对传统电磁法的观测信号造成极大干扰,另一方面也可将其利用进行大地电性结构探测.电力行业以及传统地球物理领域在计算输电线工频电磁场时都存在诸多近似和假设,计算精度较低.本文同时考虑输电线实际排列形式和大地电导率,给出了输电线工频电磁场的准确计算方式,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输电线产生的电磁场与传统上基于单条无限长导线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各相线空间位置会导致叠加后的电磁场在多处存在变号现象,使得电磁场随距离增大并不是光滑衰减,且实际输电线产生的电磁场随距离增大整体上衰减的速度更快,但在几千米范围内其强度仍不可忽略.本文提出的特定输电线系统产生的工频电磁场计算方法对规避或利用该电磁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高压输电线 工频电磁场 电磁探测 电磁场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波长交流输电点对网双落点系统的穿越功率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涵卿 万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331-5338,共8页
随着大电网发展,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受到关注。采用双回半波长线路构成点对网双落点系统,两落点之间产生穿越功率,对线路潮流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深入研究该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参数传输线方程,从理论上推导半波长线路输送功率和首末端... 随着大电网发展,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受到关注。采用双回半波长线路构成点对网双落点系统,两落点之间产生穿越功率,对线路潮流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深入研究该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参数传输线方程,从理论上推导半波长线路输送功率和首末端电压的关系,提出了点对网双落点系统中穿越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并研究其机制、特性,分析了穿越功率与落点母线电压的关系,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因半波长线路极小的等值电抗,功率与电压关系具有与常规交流线路不同的"反向特性",对点对网双落点系统,穿越功率由落点母线电压和电源功率决定;当无电源送出时,穿越有功仅与落点母线电压幅值的平方差线性相关,穿越无功与母线相角差强相关。最后,得到了半波长系统运行与控制的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 交流输电 特高压 同步电网 穿越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电流快速抑制方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束洪春 任敏 +2 位作者 单节杉 田鑫萃 薄志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8,共8页
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下,故障点通过接地极与下桥臂组成故障回路,其故障冲击电流大,不能通过断路器切除。分析表明,接地极在对称运行时基本没有电流流过,并在单极架空线路故障和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中提供了故障回路。因此,接地极... 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下,故障点通过接地极与下桥臂组成故障回路,其故障冲击电流大,不能通过断路器切除。分析表明,接地极在对称运行时基本没有电流流过,并在单极架空线路故障和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中提供了故障回路。因此,接地极引入故障限流装置不仅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且能有效抑制单极故障电流和阀侧交流接地故障电流,降低对直流线路保护及换流站保护的要求。分析了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下的故障电流组成,从供电可靠性、故障限流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故障限流器引入接地极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故障限流器分散组合式安装方法,利用电容器组与故障限流电感的组合投入,实现对回路中能量的吸收和故障电流上升率及峰值抑制的新型故障限流器拓扑结构。利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双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接地极安装位置的优越性,并证明了新型故障限流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柔性直流电网 阀侧交流接地故障 故障电流特性 接地极 故障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励磁电源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俊杰 崔开涌 +1 位作者 张翼 陈国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给出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交流励磁电源的控制方案.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基础上,分别对转子侧变换器和网侧变换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馈电机数学模型,并对空载并网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系统在变风速条件下无冲击电流并网.... 给出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交流励磁电源的控制方案.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基础上,分别对转子侧变换器和网侧变换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馈电机数学模型,并对空载并网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系统在变风速条件下无冲击电流并网.采用直接电流控制对网侧变换器进行控制,并实现了能量双向流动,功率因数可调,使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运行在次同步和超同步两种状态下.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恒频 双馈感应电机 励磁电源 电网电压定向 空载并网 直接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级图腾柱无桥交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晓明 陈宏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15-119,共5页
针对交流发光二极管(AC LED)直接与市电连接存在效率低、谐波含量高以及频闪的问题,提出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AC LED)驱动电源。提出的驱动电源采用单级图腾柱无桥结构,并辅之高频方波驱动策略,具有使用元件少、控制简单的优点。理论分... 针对交流发光二极管(AC LED)直接与市电连接存在效率低、谐波含量高以及频闪的问题,提出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AC LED)驱动电源。提出的驱动电源采用单级图腾柱无桥结构,并辅之高频方波驱动策略,具有使用元件少、控制简单的优点。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提出的驱动电源在输入电压10%波动范围内,效率大于90%,功率因素大于0.95,且无任何频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发光二极管 单级无桥功率因素校正 驱动电源 图腾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电池式地下装载机电池组的散热结构设计
19
作者 杨忠炯 程宇 +1 位作者 周立强 易圣先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50-257,共8页
为了解决蓄电池式地下装载机由于电池组容量大、工作时间长而引发的发热严重问题,建立了电池组生热与散热数学模型,研究了常规循环工况以及1 C充放电情况下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分析了出风口位置、出风口尺寸和隔板间隙宽度等散热结构对电... 为了解决蓄电池式地下装载机由于电池组容量大、工作时间长而引发的发热严重问题,建立了电池组生热与散热数学模型,研究了常规循环工况以及1 C充放电情况下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分析了出风口位置、出风口尺寸和隔板间隙宽度等散热结构对电池组散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池组处于1 C持续充放电情况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达到了63℃;出风口在第3层电池组的左右两侧时,这层的电池组散热效果最佳,但是其他两层电池组散热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当隔板间隙宽度为10 mm、出风口长度为800 mm时,电池组整体散热效果最佳,最高温度降低了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辆 蓄电池式地下装载机 电池组 散热结构 风冷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共模电流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秋霞 高金玲 +1 位作者 荣雅君 任玉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共模电流问题是光伏并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DIN VDE 0126—1—1对共模电流做出了相关规定。当共模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系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断开。考虑到共模电流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重要性,建立了共模模型。通过分析可知,共模电... 共模电流问题是光伏并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DIN VDE 0126—1—1对共模电流做出了相关规定。当共模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系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断开。考虑到共模电流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重要性,建立了共模模型。通过分析可知,共模电流与调制技术和电感的安放位置相关。针对上述特点,设计了能够抑制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即带有交流旁路且电感对称分布在相线和中线上的全桥光伏并网系统。与传统的基于单极性调制技术和双极性调制技术的全桥逆变器系统相比,此结构不但能消除系统产生的共模电流,而且能提高系统效率和并网电流质量,从而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整体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模型和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模电流 光伏并网 交流旁路 并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