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创新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义祥 郑赛赛 +2 位作者 李子成 郝晨林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2-388,共7页
为解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创新及与排污许可制的关系,探索我国未来水环境总量控制制度的发展方向,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水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 为解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创新及与排污许可制的关系,探索我国未来水环境总量控制制度的发展方向,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水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排污许可制是水环境管理的核心手段.②我国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容量总量控制研究,先后经历了理论探索、应用探索和理论深化3个阶段,在管理上则经历了排污许可制试行阶段、制度探索阶段、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阶段.③我国目前实施的总量控制仍然是目标总量控制,难以与地表水质直接挂钩.对我国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表明,我国从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1.0时代、目标总量控制2.0时代,逐步进入容量总量控制3.0时代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建议以排污许可制作为推进总量控制3.0的重要抓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问责机制,确保容量总量控制的真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控制制度 容量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制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优化——以张家港平原水网区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平 方晓波 +1 位作者 王飞儿 朱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1-809,共9页
本文通过应用WASP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及其在各镇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整个区域的污染物目标总量.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并开发了基于经济、社会和资源禀赋的综合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用于污染物目标总量分配的最优... 本文通过应用WASP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及其在各镇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整个区域的污染物目标总量.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并开发了基于经济、社会和资源禀赋的综合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用于污染物目标总量分配的最优化求解.最终分配方案相比污染物现状排放、容量分配两种情形而言,COD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15.1%和8.4%,氨氮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11.0%和13.7%,分配方案更加公平、合理.在最终优化分配所得的COD削减方案中,长泾镇削减比率最高,达到20%,削减量为231.74t/a;在相应的氨氮削减方案中,祝塘镇削减比率最高,达到59.9%,削减量为59.74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最小化 总量分配 环境容量 WAS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方秦华 张珞平 +2 位作者 王佩儿 赵清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217-220,共4页
现有的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方法通常不考虑非点源污染,使环境容量的计算缺乏科学性,分配缺乏可操作性,污染控制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研究中,在全面识别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 现有的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方法通常不考虑非点源污染,使环境容量的计算缺乏科学性,分配缺乏可操作性,污染控制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研究中,在全面识别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即首先为管理控制难度大的非点源预留环境容量,再将剩余容量在其它部门间进行环境经济优化分配.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将非点源纳入总量控制的分配体系,同时考虑了部门间的优化分配,有助于实现海域环境目标和环境容量资源的最佳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二步分配法 总量控制 非点源 污染负荷 象山港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和海洋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骞 王卫平 +1 位作者 杨永俊 韩成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2-86,共5页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制定科学的总量分配方案,是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分配的定义出发,对总量分配原则和环境容量的最新概念做了介绍...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制定科学的总量分配方案,是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分配的定义出发,对总量分配原则和环境容量的最新概念做了介绍,把河流和海洋领域的总量分配方法作了概述和比较。最后提出了开展总量分配分级体系研究,加强重点河段和海域环境容量季节变化研究的建议。本文对深入开展水环境领域污染物总量分配的研究,推动陆海统筹的总量控制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允许排放量 总量分配 水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铊污染物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克俭 文涛 +4 位作者 陈灿 姜苹红 万勇 钟振宇 田石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7-2336,共10页
针对湖南湘江流域含铊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引起部分河段地表水铊含量超标的问题,通过对河流相应集水区各涉铊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计算铊污染物入河量,选择模型,按水功能区划要求的水质目标,估算出目标河段铊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并按容量... 针对湖南湘江流域含铊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引起部分河段地表水铊含量超标的问题,通过对河流相应集水区各涉铊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计算铊污染物入河量,选择模型,按水功能区划要求的水质目标,估算出目标河段铊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并按容量总量管理模式,提出各地区、各污染源铊污染物排放与削减的分配方案.结果显示,湘江干流永州、郴州、衡阳和娄底段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而株洲、湘潭、长沙和岳阳段容量计算结果为负值,表明该河段铊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环境容量;除汨罗江外,湘江一级支流均有剩余的铊环境容量,容量较大的是耒水,其次是洣水和舂陵水;10条涉及铊排放的二级支流,都还有剩余环境容量,容量最多的是西河,其次是永乐江和攸水.铊排放超出环境容量的区域,须进行铊污染物削减,需要削减的地市有永州、衡阳、湘潭、长沙和岳阳,需要削减的行业涉及化工、有色、钢铁、锰业和玻璃行业,削减总量达到每年3.188 t.化工行业排放最大,为每年3.239 t,需要削减的量也最大,为每年2.862 t,占削减总量的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污染物 水环境容量 容量总量控制 允许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与环境综合约束下的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燕 李克强 +2 位作者 梁生康 张丽 王修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14-2720,共7页
针对青岛市海洋环境污染控制急需转变产业结构的重大需求,从海洋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估算2015年青岛市居民生活、农业、工业、服务业四大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而得到优... 针对青岛市海洋环境污染控制急需转变产业结构的重大需求,从海洋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估算2015年青岛市居民生活、农业、工业、服务业四大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而得到优化的产业结构.结果表明,相比2007年,2015年青岛全市及胶州湾、莱州湾和黄海3个污染源区的COD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增加值分别增大1.4~2.3倍和2.3~16.2倍.2015年,青岛全市居民生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COD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1.6×104,20.4×104,18.4×104,17.1×104t,而且四大污染源COD最大允许排放量所占比例呈现居民生活源和农业源下降,工业源和服务业源上升的变化趋势.在优化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比例下,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由“二三一”型转变为“三二一”型;同时,重污染的居民生活源和农业源的COD排放强度减小,全市及三个污染源区的环境基尼系数都降至“0.4”警戒线以下.说明经过模型优化,可在满足环境约束的同时,获得经济的增长,并且产业结构和排污结构均趋于合理化,结果可为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最大允许排放量 多目标非线性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 排放强度 环境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重庆库区水污染总量的分配 被引量:6
7
作者 袁辉 王里奥 +2 位作者 胡刚 崔志强 詹艳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2010年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COD和NH3-N排放总量分别应为12.63万t/a和0.78万t/a,为了实现库区各个沿江城镇城区段的水环境控制目标,需要将总量分配到各个沿江区县。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2种分配方法:根据排放量及污染带面积大小... 2010年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COD和NH3-N排放总量分别应为12.63万t/a和0.78万t/a,为了实现库区各个沿江城镇城区段的水环境控制目标,需要将总量分配到各个沿江区县。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2种分配方法:根据排放量及污染带面积大小进行分配和等比例分配,对重庆库区2010年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峡重庆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目标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库区 总量控制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江吉林省段水环境容量及其在总量控制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田卫 俞穆清 +1 位作者 朱显梅 王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浑江吉林省段有机污染物自净规律研究基础上 ,采用逆推法 ,计算了主要污染物CODcr和挥发酚的环境容量以及污水达标排放时的污水允许排放量和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容量控制目标 .
关键词 总量控制 允许排放量 浑江 利用 水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付意成 魏传江 +1 位作者 储立民 姜尚堃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6,共7页
结合浑太河流域水资源网络节点图,根据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产生机理,针对计算单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数据、降雨径流值,分点源、非点源进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的预测。根据浑太河流域地形特征、入河污染物降解特性,以水功能区水体... 结合浑太河流域水资源网络节点图,根据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产生机理,针对计算单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数据、降雨径流值,分点源、非点源进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的预测。根据浑太河流域地形特征、入河污染物降解特性,以水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为计算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件,给出基于规划水平年入河污染物变动特性的水质达标控制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2030年,流域总需水7.4亿立方米,缺水深度在1%以下,COD、NH3-N、TP、TN的入河量分别为28.5×104、2.8×104、3.1×104、4.6×104t,对应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9.3×104、0.6×104、0.8×104、0.9×104t,经控制后水功能区目标水质达标率100%。证实了该水质达标控制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达标 浑太河 水体纳污能力 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污染物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媛媛 钱新 +2 位作者 王炳权 周美春 李慧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以常州武南河控制单元的COD容量分配为例,构建"污染源类型—污染源细类—排污单位"3层分配结构,逐层逐类选取多水平指标体系,以各指标初始权重和量化值乘积耦合的方法计算各分配对象的综合权重,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环境容量的... 以常州武南河控制单元的COD容量分配为例,构建"污染源类型—污染源细类—排污单位"3层分配结构,逐层逐类选取多水平指标体系,以各指标初始权重和量化值乘积耦合的方法计算各分配对象的综合权重,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环境容量的逐层分配。首层分配结果:生活污染和养殖业承担污染削减的主要任务,COD削减率分别为41.6%和35.5%;次层分配结果:分散养殖削减比例(43.2%)高于集中养殖(31.5%),农村生活污染削减比例(47.3%)高于城镇生活污染(28.5%),各镇(区)种植业污染无需削减,工业污染则主要由纺织染整企业等进行重点削减;末层分配结果:各镇(区)分散养殖、集中养殖、农村生活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的削减比例与次层保持一致,印染企业削减比例高于纺织企业。逐层分配中各分配对象的COD削减比例均低于50%,说明分配结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单元 污染总量控制 容量分配 指标体系 武南河控制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分离物品拍卖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勇 王清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以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为背景,针对治污边际成本为私有信息的情况,研究了一个资源分配的拍卖方法和模型.具体地,首先分析了无偿分配的局限性和局中人可能的策略行为,也讨论了一种确定总量的有偿分配方法可能的均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以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为背景,针对治污边际成本为私有信息的情况,研究了一个资源分配的拍卖方法和模型.具体地,首先分析了无偿分配的局限性和局中人可能的策略行为,也讨论了一种确定总量的有偿分配方法可能的均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可分离物品拍卖思想给出了一种可变总量的竞争分配模型,研究了其有限激励性和分配有效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统一价格拍卖的均衡结论,该结论与现有的一些成果相比更具一般性.最后结合湖北省环境规划有效性的评价讨论了该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离物品 统一价格拍卖 污染物总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现状污染负荷分析与限制排污总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红举 彭树恒 +2 位作者 周娅 袁洪州 陈江海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53-56,96,共5页
根据千岛湖水质现状和水功能区划,确定2015年和2020年千岛湖水质保护目标的污染物浓度,核算现状污染负荷量。将现状CODMn、NH3-N和TP污染负荷量作为千岛湖CODMn、NH3-N和TP的纳污能力,即千岛湖湖区CODMn、NH3-N和TP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16... 根据千岛湖水质现状和水功能区划,确定2015年和2020年千岛湖水质保护目标的污染物浓度,核算现状污染负荷量。将现状CODMn、NH3-N和TP污染负荷量作为千岛湖CODMn、NH3-N和TP的纳污能力,即千岛湖湖区CODMn、NH3-N和TP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16 420 t/a、2 225 t/a和434 t/a。采用狄龙模型核算千岛湖TN指标的纳污能力,2015年千岛湖TN质量浓度目标值为0.88 mg/L,对应湖区限排总量为3 468 t/a;2020年将千岛湖TN质量浓度目标值进一步提高至0.8mg/L,此时对应湖区TN限排总量为3 176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限排总量 水功能区 狄龙模型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总量分配方法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娜 谢绍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3-807,共5页
基于公平性分配原则,提出影响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的5种基本影响因子是污染源排放现状、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污染源对区域或城市经济贡献、污染源布局和污染源的环境影响,然后剖析了现有分配方法隐含的这些影响因子,并评价各种分配方法... 基于公平性分配原则,提出影响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的5种基本影响因子是污染源排放现状、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污染源对区域或城市经济贡献、污染源布局和污染源的环境影响,然后剖析了现有分配方法隐含的这些影响因子,并评价各种分配方法的公平性和适用性。研究指出,目前还没有一种分配方法完全考虑了这些分配影响因子,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相对公平性,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环境管理要求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分配方法,于是提出了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的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 分配方法 公平性原则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永 廖文根 +3 位作者 史晓新 孙翀 李扬 高丽娜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6-80,共5页
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了核定,结合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确定的原则,制定了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成果:2020年,COD 585.20万t/a,氨氮52.57万t/a;... 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了核定,结合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确定的原则,制定了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成果:2020年,COD 585.20万t/a,氨氮52.57万t/a;2030年,COD 542.97万t/a,氨氮46.54万t/a。对各省级行政区限制排污总量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各水平年限制排污总量呈逐步递减趋势,与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步增加的目标要求总体协调。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方案,提出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重要江河湖泊 纳污能力 限制排污总量 总量管理 水资源监控 监督管理 政策法规 宣传教育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丘区水环境容量计算及限制排污总量分析——以临海市“五水共治”规划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玥 李一平 +2 位作者 高小孟 章双双 孔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改善山丘区水环境,以典型山丘区城市临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临海市水环境现状、水环境功能及水污染负荷的充分调查,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河网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结果表明:临海市河网的水... 为改善山丘区水环境,以典型山丘区城市临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临海市水环境现状、水环境功能及水污染负荷的充分调查,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河网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结果表明:临海市河网的水环境容量COD为15 904.3 t/a,NH3-N为1585.2 t/a,水质超标率分别为COD 15.61%,NH3-N 16.67%。规划年工程实施后预计新增水环境容量COD 1 137.7 t/a,NH3-N 114 t/a,削减污染物入河量COD 10 610.6 t/a,NH3-N 1 082 t/a,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排污总量 数学模型 总量控制 山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淮河流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及限排总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方圆 梁忠民 +2 位作者 张建华 王嵘 刘俊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82,共5页
选取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双指标,采用测次法对江苏省淮河流域2012年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泊型水功能区达标率远高于河流型水功能区;地区之间达标率差异较大,徐州地区达标率较低。根据水功能区现状入河排污量和... 选取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双指标,采用测次法对江苏省淮河流域2012年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泊型水功能区达标率远高于河流型水功能区;地区之间达标率差异较大,徐州地区达标率较低。根据水功能区现状入河排污量和纳污能力,提出了规划水平年(2020年、2030年)纳污红线的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2020年COD 4.35万t,氨氮0.43万t;2030年COD 3.20万t,氨氮0.2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水功能区 测次法 纳污能力 限排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与纳污限排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扬扬 李斐 王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0,共7页
基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估算和相关规划成果,从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类型角度,系统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情况与超标特征、沿程水质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与纳污限... 基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估算和相关规划成果,从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类型角度,系统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情况与超标特征、沿程水质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与纳污限排的分布特点,据此探讨了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双指标达标率接近95%,而全指标达标率不足65%,超标水功能区主要分布于重庆、湖北、江苏和上海段,以保护区、保留区和饮用、工业用水区数量较多。长江干流以工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单位长度污染物入河量最大、污染程度最高,纳污限排需综合考虑水体自然环境容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目前,COD、氨氮已不是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关键因子,取而代之的是总磷,分析表明总磷沿江呈逐渐升高趋势。分步推进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总磷评估考核工作,倒逼总磷污染物减排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水质评价 总磷 污染物入河量 纳污限排 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干流关中段季节性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龙 曾维华 吴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4,77,共4页
针对季节性河流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季节性污水排放计划(SDP)的季节划分方法,提出季节性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渭河干流关中段为例,将一年划分为旱雨两季,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8个季节划分方案和1个对照方案在50%... 针对季节性河流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季节性污水排放计划(SDP)的季节划分方法,提出季节性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渭河干流关中段为例,将一年划分为旱雨两季,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8个季节划分方案和1个对照方案在50%、75%和90%保证率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保证率下,分季节计算的渭河干流关中段COD和NH3-N环境容量分别是传统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1.17~1.59倍和1.25~1.79倍,表明分季节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明显大于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污水排放计划 水环境容量 污染物总量 保证率 渭河干流关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万顺 唐紫晗 +1 位作者 王艳茹 徐德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以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依据,计算出长系列设计水文条件下的各控制单元的动T态MTDMLD基L。础基上于,水对生污态染承物载进力行权优重化,分综配合,考得虑到社各会控、制经单济元、的环污境染等物因允素许构排建放... 利用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以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依据,计算出长系列设计水文条件下的各控制单元的动T态MTDMLD基L。础基上于,水对生污态染承物载进力行权优重化,分综配合,考得虑到社各会控、制经单济元、的环污境染等物因允素许构排建放了量多和目削标减优比化例模,型从,而在形各成控了制基单于元流域的的总量分配技术体系。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污染物总量研究,实现了其污染物总量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分配 贡献度系数 TMDL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的水污染物总量区域分配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艳萍 胡玉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70-173,178,共5页
从公平兼顾效率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依据代表性和独立性原则,选取与污染物总量分配紧密相关的水资源量、环境容量、人口和生产总值4个主要指标,借助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对于总... 从公平兼顾效率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依据代表性和独立性原则,选取与污染物总量分配紧密相关的水资源量、环境容量、人口和生产总值4个主要指标,借助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对于总量分配的影响程度赋权,得出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最后根据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确定分配方案,并以陕西省汉中市11个行政区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组合赋权方法时,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对总量控制影响程度不同,需对重要性加以区分,对客观权重给予更大的权重,同时,实例分配结果符合国家水污染削减比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物 环境容量 区域分配 总量控制 主观权重 客观权重 组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