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哲学审视
1
作者 姚明明 常嘉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3,159,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论域。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人的主体性从占有到诠释、从先验到情境、从独断到共生三大转向,而转向过程中伴随的价值诠释权的技术僭越、虚实情境的本真性丧失、人机共生的主体性冲击等深层次困境已不容忽视,亟须通过以“价值主导体系—情境本真维护—人机合智规范”为核心的确证路径,实现人的主体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真正解放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种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洪银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8,共12页
粮稳则天下安,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端牢自己的饭碗。调查发现,我国食物供给自给率下降,存在生产供给缺口且有持续扩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种业创新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 粮稳则天下安,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端牢自己的饭碗。调查发现,我国食物供给自给率下降,存在生产供给缺口且有持续扩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种业创新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种业企业集中度低、资金和人才严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短板弱项。本文在比较天津奥群牧业联合育种体系、天津德瑞特育种创新模式、长沙百奥云智能育种平台建设创新实践基础上,提出确立生物种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平台建设、创新科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种业科技创新的财政和人才支持,以及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食物安全 种业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科技 农业现代化 大食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0,209,2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作用、与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作用、与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革命性力量凸显;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科技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科技发展的人民立场获得巩固升华和时代呈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抑制科技异化,促进科技健康发展,完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距离时序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宝峰 迟国泰 章穗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构建了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截面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赋权,建立了基于矩阵距离时...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构建了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截面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赋权,建立了基于矩阵距离时序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客观赋权,反映了评价指标与理想状态偏离程度越小的年份、其综合评价结果赋权越大的思路。改变了现有研究人为主观确定不同时段评价结果权重的现状;改变了Topsis仅仅用于求解指标权重,无法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赋权的现状。二是采用面板数据对典型省份的科技发展进行评价,反映评价对象历史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消除了流行的截面数据评价的偶然性。三是实证研究表明:山西、新疆、云南三省的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三省万元GDP综合能耗过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评价 科学发展观 矩阵距离 时间权向量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信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甘霖 张合 张祥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2-947,共6页
由于受系统功耗和空间的限制,常规弹药激光引信无法采取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多发多收,同时传统的激光大视场探测方式无法满足小型化、结构简单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方案,建立弹目交汇捕获率数... 由于受系统功耗和空间的限制,常规弹药激光引信无法采取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多发多收,同时传统的激光大视场探测方式无法满足小型化、结构简单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方案,建立弹目交汇捕获率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弹目距离以及不同转速下目标捕获率。并针对系统电磁干扰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复合屏蔽电磁信号对回波信号的干扰,加工制作了原理样机,进行了抗电磁干扰实验以及不同距离动态旋转目标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有效屏蔽系统电磁干扰,在转速50 000 r/min时能保证距离为8 m的目标可靠捕获,使大视场全向探测激光引信在常规弹药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激光引信 单发单收 大视场探测 目标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被引量:58
6
作者 卢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实质上是逐渐引入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经济带来了快速发展。但近30多年来的发展是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真正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必... 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实质上是逐渐引入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经济带来了快速发展。但近30多年来的发展是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真正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是超越物质财富增长的发展。根据物理学规律,物质财富的增长必定是有极限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绿色技术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根本则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关键中的关键是开发足够多的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既不可否定市场的重要作用,又不可夸大市场的作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思想障碍是科技万能论和物质主义。不改变思想观念,有了绿色技术,人们也不会积极使用,有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人们也不会自觉遵守。仅当超越了科技万能论和物质主义时,人们才会真正树立起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仅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时,才会有真正的绿色发展,才会有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科技万能论 物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田大作环境教育理念的协调观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仲雯雯 杨舰 曲德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85,190,共5页
协调问题已日渐成为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协调观的角度分析,池田大作先生在环境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提出的环境教育理念体现了包含生命尊严的环境整体观、利他的环境价值观和科... 协调问题已日渐成为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协调观的角度分析,池田大作先生在环境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提出的环境教育理念体现了包含生命尊严的环境整体观、利他的环境价值观和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观。这种协调观源于池田大作先生所处的独特时代背景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体现了创新环境思想、培养博爱精神以及提升保护环境内驱力等时代价值,对于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环境教育理念 协调观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21
8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5,共9页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灵魂。尤其重要且为我们所忽略的是,马克思通过发现和揭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自然必然性王国"的"退缩"与"扩大"同时并存,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和更全面的道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有限性甚或局限性。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可替代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道主义 科学技术观 精神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人才评价的地位、遵循与本质要求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少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5,共4页
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拉开了新时代科技评价改革的大幕。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评价的核心内容,人才科技观是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遵循。科技人才评价的本质要求是依法评价,保护权利是其内在要义。科研自主权是科技人才之所以是科技人才所应当... 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拉开了新时代科技评价改革的大幕。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评价的核心内容,人才科技观是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遵循。科技人才评价的本质要求是依法评价,保护权利是其内在要义。科研自主权是科技人才之所以是科技人才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是科技人才评价所要保护的关键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科技评价 人才科技观 科研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主义批判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风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61-66,共6页
经济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经济行为 ,个人幸福和社会福利绝对依赖于经济增长 ,科技进步可保证经济无限增长。但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经济行为 ,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生活幸福就不再依赖于经济增长 ,科技也不能保证经济的无限... 经济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经济行为 ,个人幸福和社会福利绝对依赖于经济增长 ,科技进步可保证经济无限增长。但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经济行为 ,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生活幸福就不再依赖于经济增长 ,科技也不能保证经济的无限增长。科技不是万能的 ,科技进步不能使人类随心所欲地改造环境 ,也不能把人类带入只有幸福没有痛苦的天堂。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得越强烈 ,受到的惩罚就越严厉。经济主义的可行性 (现实性 )不是与自然规律相符合的可行性 ,而是顺从贪欲的可行性。生态学和现实的生态危机都表明经济主义所指导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主义在中国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中国不能允许经济主义泛滥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主义 幸福 科技万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再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文化 陈艳 周晓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13-316,共4页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生产 全面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哲学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路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175-11178,共4页
[目的]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哲学反思。[方法]从哲学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讨论。[结果]从哲学分析层面提出:坚持机械论、还原论的科学观是转基因技术风险生产的认识论原因;转基因作为人工选择技术取代自然选择,转基因技术在自... [目的]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哲学反思。[方法]从哲学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讨论。[结果]从哲学分析层面提出:坚持机械论、还原论的科学观是转基因技术风险生产的认识论原因;转基因作为人工选择技术取代自然选择,转基因技术在自然属性上"僭越"是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转基因的技术风险失控根源于社会制度,制度性风险才是转基因技术风险的根本原因。[结论]提出从独断、片面科学转变到反思、综合的科学,从消灭、创生的技术转变到保护、共生的技术,是人们科学观和技术观的必然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风险 哲学武器 科学技术观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人才强国战略之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长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8,共5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二者之间关系是必须明确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是根本,而当今时代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二者之间关系是必须明确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是根本,而当今时代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的实现,从根本上说都要走科技与人才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 人才强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格曼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及其技术融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漆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348,共6页
伯格曼的科学观是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科学本质及其解释方法,他认为科学是通过微观层面揭示事物本质并获得可实证、可检验结果。其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兼容理论,既包括科学属性的研究对象,也包括非科学属性的诗性、生活语言、道德体验等人... 伯格曼的科学观是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科学本质及其解释方法,他认为科学是通过微观层面揭示事物本质并获得可实证、可检验结果。其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兼容理论,既包括科学属性的研究对象,也包括非科学属性的诗性、生活语言、道德体验等人文因素;科学解释世界的方法呈现多元化;技术实践活动基于科学理论展开,科学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方式是形成为公众所接受的新世界观。通过系统考察伯格曼科学观及其与技术的关系,讨论其理论的重要启示,并从科学实在论的涵盖范围、科学与技术关系等方面分析其观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格曼 科学观 实在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1,共7页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当代 科学技术哲学观 科技哲学 科技进步 科技革命 本质 科学技术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变迁与目标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建国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几次转变,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基本理念是遵循传统发展模式的,比较粗放,科技的发展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有局限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系统的分析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几次转变,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基本理念是遵循传统发展模式的,比较粗放,科技的发展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有局限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系统的分析总结自上世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变迁和动因,并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路与传统模式的变化,最后提出新世纪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发展战略 变迁 动因 科学发展观 目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人性化教育的重审与复归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现代性不仅仅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而且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教育问题。作为现代性内涵的理性和科学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使得现代社会的教育成为了受教育者个体谋生的手段,成为了为国家培养可... 现代性不仅仅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而且关系着现代社会的教育问题。作为现代性内涵的理性和科学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使得现代社会的教育成为了受教育者个体谋生的手段,成为了为国家培养可利用的奴性工具的手段。在现代性条件下,社会教育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非人性"态势: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重理性知识的传授,教育过程过于突显纪律、训练,忽视人性中非理性情感因素,结果造成受教育者个体畸形的、片面的发展。面对现代性带给教育体系的诸多困境,我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实施人性化教育内容和采用人性化教育手段,培养和造就受教育者丰满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 科学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人性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导价值观选择下科技革命与构建和谐社会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玉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8,共3页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对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科学技术 和谐社会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共4页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点,论证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根据。立足于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方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实现范式转换的路径:合理对待西方科技哲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点,论证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根据。立足于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方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实现范式转换的路径:合理对待西方科技哲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研究范式;以现代哲学转向为导向,增加科技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科技哲学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淑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1-224,共4页
河南省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工农业关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制度诸因素,从农业内部和外部着手,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发展模... 河南省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工农业关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制度诸因素,从农业内部和外部着手,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科技进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