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学生评价的隐忧及其消解 被引量:1
1
作者 辛继湘 邓海晖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学生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学生评价深度融合,使数字化学生评价呈现新样态: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人技协同、共同评价;评价内容从以“智育”为主走向... 学生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学生评价深度融合,使数字化学生评价呈现新样态: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人技协同、共同评价;评价内容从以“智育”为主走向“五育并举”;评价方式从经验观察走向科学追踪;评价结果从文字描述走向数字画像的呈现。数字技术在给学生评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隐忧,主要体现在:无差别依赖技术,人技协同走向技术僭越,消解了“评价人”的主体性;无限度细化学生数据,全面评价走向算法固化,束缚了学生多元化发展;无边界共享学生数据,从数据追踪走向数据滥用,侵犯了学生隐私;评价反馈过度依赖学生数字画像,加剧学生竞争,遮蔽了评价的价值导向功能。数字化学生评价隐忧的消解路径: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明确在学生评价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场,厘定数据使用范围;以学生隐私安全为底线,构建学生数据保护体系;以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探索价值导向的评价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学生评价 学生数据 技术哲学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逻辑、框架与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玉庆 史曙生 潘月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58,共8页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度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模式框架。最后提出实践路径:厚植包容性教育理念,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内容;深耕全面发展导向,创新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方法;恪守公平普惠原则,完善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评价;嵌入数字信息技术,打造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数字化教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弱势大学生 教学生态系统 体育教学 包容性发展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内生生互动对研究生发展的支持作用
3
作者 翟洪江 陈平 +1 位作者 胡振帮 石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2,共6页
实验室内研究生之间发生频繁互动,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实验室内研究生生生互动的类型、强度及其对研究生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生生互动可以分为科研互动、生活情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差序格局,按照亲疏关... 实验室内研究生之间发生频繁互动,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实验室内研究生生生互动的类型、强度及其对研究生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生生互动可以分为科研互动、生活情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差序格局,按照亲疏关系的顺序由强变弱;生生互动对研究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支持研究生科研开展、给予研究生社交支持。此研究加深了对实验室内研究生生生互动的理论认识,为创建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发挥生生互动对研究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研究生 生生互动 研究生发展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亚婷 潘仁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遵循“动机—过程—结果”的逻辑链条对保研生群体进行“意义-阐释”取向的深度访谈,有助于深描保研生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互动图景,探析保研生对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理性认知与行为策略,深刻反思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研究发现,保研生在与研究生推免制度互动时,呈现出动机上资源优势触发理性选择、过程上“内卷”规则制约学习策略、结果上“拔尖创新”制度目标偏移的三重链式制度背离,指向了保研制度的“拔尖”悖论。研究生推免制度优化关涉理念、机制与元评价等方面,应革新“拔尖创新”的评价理念,着力创设多元自由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推免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悖论 学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情数据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多维发展的影响
5
作者 张晓阳 柳鑫鹏 +2 位作者 徐志艳 王锰 朱玉琴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多维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为高校图书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服务价值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文章融合J高校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数据与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集的4311份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揭... 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多维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为高校图书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服务价值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文章融合J高校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数据与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集的4311份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揭示高频利用图书馆空间与文献资源对学生教育收获、高影响力教育实践、多维互动的影响,并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高频利用图书馆资源具有三种影响,一是对大学生教育收获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知识增长和价值观形成,对其能力提高的影响较为有限;二是对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支持作用;三是对生生互动、人际关系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优化信息资源建设夯实文化育人基础、主动服务嵌入大学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和重构空间功能强化协作学习氛围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数据 高校图书馆 学生发展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培养的国际趋势及借鉴意义
6
作者 缪学超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F0003,共12页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赋予个体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也为反思高等教育职能提供契机。当前世界各国的大学积极开展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具体表现为将可持续发展内容嵌入课程体系,采用行动导向和变革性...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赋予个体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也为反思高等教育职能提供契机。当前世界各国的大学积极开展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具体表现为将可持续发展内容嵌入课程体系,采用行动导向和变革性的教学方法,开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工具,以及开展多种类型的非正式学习等。从总体上看,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治理变革、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以及真实、有意义且受支持的学习情境,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培养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此,中国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从确立具有未来指向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以及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展开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可持续发展 关键能力 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 变革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视角下的“双减”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7
作者 孙瑜 任苗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时间异化。长期以来,教育时间在物理维度、意识维度和在世维度存在诸多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纠正错误的时间观念:通过本体功能修正,矫正线性时间越位;基于主体价值复归,释放感知时间活力;依靠环体结构优化,...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时间异化。长期以来,教育时间在物理维度、意识维度和在世维度存在诸多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纠正错误的时间观念:通过本体功能修正,矫正线性时间越位;基于主体价值复归,释放感知时间活力;依靠环体结构优化,解蔽社会时间效能。“双减”蕴含的时间关怀,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需求,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诉求,贴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追求。基于“双减”的时间关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树立多元的时间观念,构建面向学习活动的教学结构;遵循内在的时间感知,创设指向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搭建灵活的时间架构,形成转向社会发展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 时间异化 教育内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发展的大学生饲料产业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8
作者 曹艳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探讨了绿色发展在饲料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原材料选择、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和废弃物处理,并分析了其对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市场需求和政策环...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探讨了绿色发展在饲料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原材料选择、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和废弃物处理,并分析了其对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大学生在饲料产业创业中面临的技术、资金和市场开拓等问题,提出了改善融资环境、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加强政策支持的对策。研究表明,绿色发展不仅提高了饲料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饲料产业 大学生创业 技术升级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他者”:数字时代师德建设的异化与重构
9
作者 赵洪杰 吕建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4,共5页
数字技术重塑了教育的权力结构与伦理关系,教师的道德角色面临工具理性侵蚀、情感疏离加剧、技术异化加深等挑战。借助于“他者伦理”视角,剖析数字时代师德建设所面临的道德主体性消解、情感劳动异化、伦理边界模糊等三重困境。建议践... 数字技术重塑了教育的权力结构与伦理关系,教师的道德角色面临工具理性侵蚀、情感疏离加剧、技术异化加深等挑战。借助于“他者伦理”视角,剖析数字时代师德建设所面临的道德主体性消解、情感劳动异化、伦理边界模糊等三重困境。建议践行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推进师德建设从“技术规训”转向“生命关怀”。在认知维度促使教师从“技术驯服”走向“道德自觉”,在关系维度实现师生交往从“数据依赖”回归“生命对话”,在制度维度推动师德评价从“绩效评估”转向“关怀评价”,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重构数字时代的师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师德建设 师生关系 他者理论 马克思哲学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现代化:需求指向、多重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苏 王启龙 石伟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工具之一,是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间、产业间人口流动愈加快速等趋势,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职业教育自身都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诉求:职业教育应以关照...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工具之一,是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间、产业间人口流动愈加快速等趋势,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职业教育自身都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诉求:职业教育应以关照人口规模及人口增减变化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人口结构及其变化为逻辑进路、以提高人口质量为逻辑根本,通过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制和培养模式改革,优化院校专业布局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科学可持续发展,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生源结构 学制改革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环境易感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1
作者 单舒昱 梁书倩 +2 位作者 雷秀雅 甘怡群 陈一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820,共8页
编制中国大学生环境易感性测量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访谈并结合已有的相关测量工具编制初始问卷。样本1以24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PSS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以36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环境易感性初始量表及一... 编制中国大学生环境易感性测量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访谈并结合已有的相关测量工具编制初始问卷。样本1以24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PSS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以36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环境易感性初始量表及一个效标工具进行调查,使用SPSS,AMOS和Mplu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测量等值性检验,得到一个四维度18题的最终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较好,量表结构效度良好。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以SCL-90量表的总分及部分维度得分作为效标,结果均显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编制的大学生环境易感性量表具有跨性别和跨年级的等值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标效度,可用于国内大学生环境易感性的评估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易感性 量表编制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的编制及效度信度检验
12
作者 焦瑞超 郑丹 +3 位作者 郭晓薇 薛栋栋 王芹 王晓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目的:编制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BIFQ-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以心理灵活性六边形模型为基础,编制初始问卷。选取701名中学生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99名中学生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 目的:编制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BIFQ-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以心理灵活性六边形模型为基础,编制初始问卷。选取701名中学生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99名中学生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以身体意象-接纳与行动问卷(BI-AAQ)、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简版(AFQ-Y8)、身体部位满意量表(BASS)、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整体特征分量表(NPSS-GA)为效标工具;选取88名中学生间隔4周重测。结果:BIFQ-MS共26个条目,包括经验开放、以己为景、接触当下、价值行动4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5.55%;4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26,CFI=0.97,TLI=0.97,RMSEA=0.04,SRMR=0.03)。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BI-AAQ、BASS得分均正相关(r=0.41~0.50,均P<0.01),与NPSS-GA、AFQ-Y8得分均负相关(r=-0.28~-0.58,均P<0.01)。总问卷及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0.97、重测信度(ICC)为0.70~0.8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效度和信度良好,适用于中学生体象灵活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象灵活性 中学生 问卷编制 效度 信度 测量等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基于31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钦太 梁心贤 +1 位作者 刘颜帆 王姝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通过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通过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行为能力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能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可,激发学习兴趣和态度动机,提升自我调节和监控,增强获得感和效能感。这些作用也受到实验周期、样本规模和教育阶段的调节影响,表现为:在实验周期上,中期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强,短期实验次之,长期实验最弱;在样本规模上,中等规模及大规模样本对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而在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方面则展现出较强的调节效果;在教育阶段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未来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不断创新融合教学模式,研发教育专属大模型;加强工具使用培训,预防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注重组织群体研讨,构建“师—生—机”多元反馈机制;全面融合数据分析,不断深化情境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生发展 认知 行为能力 情感态度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的价值旨向与逻辑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宇坤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2,335,共11页
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根基。依照强教必先强师的内在取向,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内蕴着培育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境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情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视野等价值旨... 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根基。依照强教必先强师的内在取向,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内蕴着培育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境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情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视野等价值旨向。当前,针对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政策解读有待加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漂浮冲击教育家精神培养深度,教育数字化转型亦为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带来新挑战。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需要强化师范生政策认知以推动教育家精神培养由理论转向实践,固牢师范生职业意志以夯实教育家精神培养由广度走向深度,深化师范生数字涵养以智育助力教育家精神培养与时俱进,以此搭建多元互通的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家精神 师范生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大学生的城市校园文化适应困境与突围
15
作者 杨玉倩 方士心 +1 位作者 马莹 林荣日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对农村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环境中跨文化适应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结构与生态问题。基于对1528名农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54名农村大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我国农村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类型主要包括双认同型、乡土型、徘... 对农村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环境中跨文化适应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结构与生态问题。基于对1528名农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54名农村大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我国农村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类型主要包括双认同型、乡土型、徘徊型和边缘型四种;双认同型学生在能力发展方面表现最优秀,但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隐忧;乡土型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最佳,学业成绩也略占优势;徘徊型和边缘型学生在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城乡文化非对称性的结构关系增加了农村大学生文化适应的难度,这一现象与西方移民社会中的适应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文化适应类型 学生发展 高等教育 城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素养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16
作者 张荣慧楠 罗宇 +1 位作者 刘爱妮 王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450,458,共7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健康素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健康素养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重庆市3个区县中共抽取7285名初中生,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青少年健康素养评... 目的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健康素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健康素养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重庆市3个区县中共抽取7285名初中生,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青少年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卡方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Johnson-Neyman区间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及推断。结果初中生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率为15.4%,抑郁得分为(16.36±10.75)分,健康素养得分为(241.45±28.42)分。女生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率(16.8%)和抑郁得分(17.83±11.38)分显著高于男生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率(14.0%)和抑郁得分(14.87±9.86)分。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男生和女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β_(男)=2.50,β_(女)=2.82,P均<0.001),高水平的健康素养是男生和女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β_(男)=-0.10,β_(女)=-0.15,P均<0.001)。健康素养水平在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3,P=0.031)。结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可能会增加初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高水平的健康素养可以减弱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的正向关联。提升青春发动时相提前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青春期发育 抑郁 健康素养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机制与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木洲 曾思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的两阶段考试招生阶段。日本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导向的演变,既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有教育理念革新、教育质量提升等内部因素变化的驱动。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来看,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核心素养适应性发展,得益于两阶段考试满足学生分类发展需求、弹性科目设置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和高大接续政策重视学生阶段性成长等三大机制。从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前优化我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注重高考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平衡、重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推动高考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构建“生校”双向选择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 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略
18
作者 宋冠澎 孙延斌 张槊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3-908,共6页
红医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于革命实践的历史沃土,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精神动力,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崇高的职业使命为内核之本,以构建医学伦理建设与人文关怀实践为双重路径,... 红医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于革命实践的历史沃土,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精神动力,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崇高的职业使命为内核之本,以构建医学伦理建设与人文关怀实践为双重路径,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夯实了文化根基。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引导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履行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培育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通过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的双向推进,能够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理论本真、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小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5,共6页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切实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劳动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教育观 学生发展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托底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善槐 毋锶锶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系统描绘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办好农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托底工程。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系统回应农村教育“在哪里”“到哪去”“怎么走”等关键问题。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农村教育需发...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系统描绘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办好农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托底工程。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系统回应农村教育“在哪里”“到哪去”“怎么走”等关键问题。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农村教育需发展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优质田园的义务教育、多样特色的高中教育、普惠融合的特殊教育。为助力教育强国的建设,应从学校布局、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资源保障体系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系统发力,推动农村教育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农村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 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