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s in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salts, an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Predictive models for detonation velocity, heat, and pressure
1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Keshavarz Nasser Hassanzadeh Mohammad Jafar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96-112,共17页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ew metal-containing explosives,particularly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MOFs),which feature high-energy ligands within well-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ew metal-containing explosives,particularly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MOFs),which feature high-energy ligands within well-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res.These explosives exhibit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ompounds,including higher density,greater heats of detonation,improved mechanical hardness,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ir detonation performance,it is crucial to have a reliable method for predicting detonation heat,velocity,and pressure.This study leverages experimental data and outputs from the leading commercial computer code to identify suitable decomposition pathways for different metal oxides,facilitating straightforward calculations for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of alkali metal salts,and met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along with EMOFs.The new model enhances predictive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velocities,aligning more closely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as evi-denced by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0.68 km/s compared to 1.12 km/s for existing methods.Furthermore,it accommodates a broader range of compounds,including those containing Sr,Cd,and Ag,and provides predictions for EMOFs tha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computer code outputs than previous predictiv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salt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Decomposition pathway Predictive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沟西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2
作者 吴树宽 张辉 +5 位作者 张灵桧 苗国文 吴治之 唐勇 田滔 乔建峰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59-2777,共19页
碱性岩在造山带内广泛发育,但成因尚存争议。本研究团队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十字沟蛇绿混杂岩带内新识别出一套碱性杂岩体,由方解石棕闪岩、棕闪霓辉岩和棕闪正长岩组成,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尚不清楚。棕闪石霓辉岩的锆石U... 碱性岩在造山带内广泛发育,但成因尚存争议。本研究团队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十字沟蛇绿混杂岩带内新识别出一套碱性杂岩体,由方解石棕闪岩、棕闪霓辉岩和棕闪正长岩组成,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尚不清楚。棕闪石霓辉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22.0±1.3Ma,代表了碱性杂岩形成时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石具有贫SiO_(2)(23.21%~51.79%)和MgO(1.28%~5.03%),富CaO(8.91%~25.32%)、Fe_(2)O_(3)^(T)(11.69%~20.29%)和(K_(2)O+Na_(2)O)(1.74%~6.68%)的特征。∑REE变化范围较大(476.7×10^(-6)~1767×10^(-6)),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LREE/HREE=5.25~13.96)。微量元素配分型式显示明显富集Ba、Th、U、Sm、Nd、Nb等元素,相对亏损K、Rb、Ti、Zr、Hf、P等元素。其(^(87)Sr/^(86)Sr)_(i)介于0.7056~0.7064之间,ε_(Nd)(t)值为-2.32~-1.34。这些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昆仑东沟西碱性杂岩体的母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地壳混染,于晚志留世在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上侵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碱性杂岩体 锆石U-PB年龄 Sr-Nb同位素 富集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板块西南缘个旧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动力学意义
3
作者 林立航 朱韧之 +4 位作者 赖绍聪 刘鹏 刘敏 秦江锋 杨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61,共16页
为了探究华南板块西南缘大陆岩石圈的演化过程,该研究编译、总结华南板块西南缘晚白垩世个旧碱性杂岩体已报道的全岩主微量元素(n=76)、全岩Sr-Nd-Pb同位素(n=54)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n=113),对个旧碱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模型... 为了探究华南板块西南缘大陆岩石圈的演化过程,该研究编译、总结华南板块西南缘晚白垩世个旧碱性杂岩体已报道的全岩主微量元素(n=76)、全岩Sr-Nd-Pb同位素(n=54)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n=113),对个旧碱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模型进行重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个旧碱性杂岩体分为3组岩石组合:第一组为钾玄质霞石正长岩,具有高全碱质量分数(12.76%~17.57%)和总稀土元素含量(134×10^(-6)~1764×10^(-6))、低Ba/La比值,以及富集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指示了其源区为经历过俯冲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第二组为钾玄质二长辉长岩-二长岩组合,二者具有极高的Ba(1619×10^(-6)~4640×10^(-6))和Sr(970×10^(-6)~1690×10^(-6))含量、低的Th/Yb比值,具有与霞石正长岩相似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第三组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其具有高的Th(30.7×10^(-6)~68.3×10^(-6))和U(4.11×10^(-6)~23.2×10^(-6))含量、与下地壳一致的Nb/U比值及相似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表明其起源于不同深度的下地壳。二长花岗岩发育有暗色包体及相关幔源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源区经历过幔源岩浆注入并发生壳幔岩浆混合。华南板块岩石圈晚白垩时期,在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影响下发生了东西向的伸展,进而诱发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大陆岩石圈物质再造;同时,大量幔源物质注入下地壳促进了大陆地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旧碱性杂岩体 晚白垩世 富集地幔 大陆岩石圈伸展 大陆地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Fe(Ⅲ)工艺对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丁语馨 杨正恒 +3 位作者 马晓明 余瑾 金青海 何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0,共8页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通过去除效果对比和机理分析,对组合工艺去除效果差异的内部机理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UV/Fe(Ⅲ)工艺对Cu(Ⅱ)-EDTA、Ni(Ⅱ)-EDTA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两种络合态重金属中Cu、Ni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4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光光度法、苯甲酸(BA)探针实验,确定Cu(Ⅱ)-EDTA、Ni(Ⅱ)-EDTA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Fe(Ⅲ)对Cu(Ⅱ)、Ni(Ⅱ)的置换效果有明显差异,置换率分别是85%、22%。对Ni(Ⅱ)-EDTA置换过程分别进行Fe(Ⅲ)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优化可以显著提升Fe(Ⅲ)对Ni(Ⅱ)-EDTA的置换效率。将反应温度提升至35℃,Ni去除率从41%提升至60%。反应温度在UV/Fe(Ⅲ)工艺中对Ni(Ⅱ)-EDTA的去除至关重要,适当升温有助于提高置换率,进而提升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态重金属 三价铁置换 UV辐照 碱性沉淀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山稀土矿床碳酸盐化硅酸岩岩浆演化与稀土成矿关系探讨
5
作者 胡紫龙 杨金昆 +6 位作者 安茂国 支成龙 尚振 张瑶飞 赵家良 张海东 夏明哲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16,共20页
微山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西地块,是中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为探究微山稀土矿碱性杂岩体岩浆演化与稀土成矿间的关系,文章对碱性杂岩体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可分为... 微山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西地块,是中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为探究微山稀土矿碱性杂岩体岩浆演化与稀土成矿间的关系,文章对碱性杂岩体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可分为碱性花岗岩、石英钠长斑岩、含霓辉石英正长岩和石英钾长斑岩,4类岩石均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归属于碱性岩石,表现出富水、富CO_(3)^(2-),并且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馏的特点,晚期的石英钾长斑岩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碱性花岗岩和石英钾长斑岩中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24.97±0.71)Ma(MSWD=1.7)和(124.73±0.93)Ma(MSWD=0.41),二者年龄相近且与前人报道的稀土成矿年龄(119±1.4)Ma具有继承关系,表明碱性杂岩体与稀土成矿存在成因联系。4类碱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氧逸度不断升高,钠质、CO_(3)^(2-)等成分不断增加,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几何倍增。综上所述,富CO_(2)的碱性岩浆经历高程度结晶分异作用、岩浆氧逸度升高、CO_(3)^(2-)和钠质含量的富集,是形成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的重要地质过程,为该类型稀土矿床的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岩石和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锆石U-PB测年 氧逸度 稀土元素富集 微山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赛马碱性岩体两种稀有锆矿物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6
作者 桂欣 邬斌 +3 位作者 邢兴庆 刘显成 任倩 胡寅秋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79,共16页
在辽宁赛马碱性岩体首次发现两种稀有锆硅酸盐矿物———赵氏碱锆石和水硼锶钠锆石,为岩浆期异性石的热液蚀变产物。本文通过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赵氏碱锆石和水硼锶钠锆石的产出特征、晶体结构... 在辽宁赛马碱性岩体首次发现两种稀有锆硅酸盐矿物———赵氏碱锆石和水硼锶钠锆石,为岩浆期异性石的热液蚀变产物。本文通过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赵氏碱锆石和水硼锶钠锆石的产出特征、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以及锆和稀土的岩浆富集-热液蚀变年龄,进而探讨岩浆期后交代流体与成矿元素迁移-沉淀的关系。赵氏碱锆石为早期蚀变产物,多呈他形,与残余异性石、次生斜方钠锆石、钠沸石和铈硅磷灰石等共生。其为斜方晶系,a=1.18325(5)nm,b=1.29141(3)nm,c=0.67292(1)nm,V=1.02825(4)nm~3,晶体化学式为(Na_(0.97)K_(0.78)Ca_(0.06)Pb_(0.01)Sr_(0.01))_(Σ1.83)(Zr_(0.98)Ti_(0.01)Hf_(0.01))_(Σ1.00)Si_(3.02)O_(9)·2H_(2)O。水硼锶钠锆石形成晚于赵氏碱锆石,呈他形粒状或集合体,与次生钠沸石、锆石、菱锶矿、方解石和铈硅磷灰石等蚀变矿物共生于异性石假晶,假晶中异性石残余、斜方钠锆石和赵氏碱锆石均较少。水硼锶钠锆石为三方晶系,a=1.96634(3)nm,c=0.99581(3)nm,V=3.33445(1)nm~3,晶体化学式为(Na_(7.10)Ca_(0.99)K_(0.01)□_(3.90))_(Σ12.00)(Sr_(10.42)Ca_(1.56)Ba_(0.01)Pb_(0.01))_(Σ12.00)(Zr_(12.85)Ti_(0.49)Hf_(0.13)Al_(0.08)Nb_(0.06)□_(0.39))_(Σ14.00)Si_(42.01)B_(5.99)O_(132)(OH)_(12)·12H_(2)O。赵氏碱锆石和水硼锶钠锆石为岩浆期异性石(218±5Ma)经历不同期次流体交代的蚀变产物,其中赵氏碱锆石与赛马岩浆分异的富碱自交代流体有关,而水硼锶钠锆石(107±5Ma)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外来富Sr、Ca和B碳酸盐化流体有关。赛马岩体异性石中稀土元素经流体交代,大量进入流体相而发生迁移,少量在赵氏碱锆石等蚀变锆矿物中保留。两种稀有锆矿物的发现对揭示热液流体性质、热液活动期次及锆等关键金属迁移-沉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碱锆石 水硼锶钠锆石 岩浆-热液系统 晶体化学 赛马碱性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7
作者 张乐民 张聚全 +5 位作者 吴晓贺 郭子桤 温雨菁 秦超 白富生 朱伊冰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73,共22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邯邢地区各岩体的全岩数据、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解析了洪山岩体的成因与演化。本次研究显示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为高硅、富铝、高碱的钾玄岩系列岩石,其La-La/Sm显示出正相关性,其锆石ε_(Hf)(t)值介于富集地幔和古老下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之间(ε_(Hf)(t)=-17~-10,T_(DM2)=1800~2200 Ma),指示其壳幔混合成因。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石正长岩和粗面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6±2.9 Ma、128.6±3.0 Ma、126.5±0.47 Ma和130.6±3.0 Ma,与邯邢地区其它岩体形成时代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洪山碱性杂岩是钾玄质岩浆与壳源和幔源岩浆发生混合形成。钾玄质岩浆是地幔中残留的克拉通早期演化时形成的辉石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基性岩浆则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岩浆演化和岩石形成指示了岩石圈减薄引起软流圈上涌的过程,可能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回撤并导致包括邯邢地区形成弧后伸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岩浆演化 结晶分异 岩浆混合 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五福 王涛 +16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王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矿 大格勒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赛马碱性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凤超 宋运红 +2 位作者 胥嘉 顾玉超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K_(2)O为9.46%~11.91%,MgO为0.46%~1.36%,里特曼指数为7.54~17.01;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高于300×10^(-6),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大于10,个别达到100以上;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碱性岩石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3.37~-9.30,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102~1855 Ma。通过岩石成因分析和构造环境判别,赛马碱性杂岩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挤压向陆内伸展、拉张转换的动力背景下的下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赛马碱性杂岩侵位时代(225.8±1.9 Ma)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开始伸展减薄的时间,也是郯庐断裂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晚三叠世 赛马碱性杂岩 辽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卓潘碱性杂岩体岩浆演化与稀土富集机制——来自磷灰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飞 王蝶 +2 位作者 丁志丹 刘俊鹏 田昊丰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7-560,共14页
云南卓潘碱性杂岩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约1319×10^(–6)),具有较高程度的稀土元素找矿前景,然而,对于卓潘碱性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和稀土元素富集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选取卓潘岩体中的出露岩性(正长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对... 云南卓潘碱性杂岩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约1319×10^(–6)),具有较高程度的稀土元素找矿前景,然而,对于卓潘碱性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和稀土元素富集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选取卓潘岩体中的出露岩性(正长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对其中主要的富稀土矿物磷灰石进行主、微量测试,深入剖析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探讨岩浆演化过程和稀土元素富集机制。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正长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中磷灰石均为氟磷灰石,F含量分别为2.92%和3.31%;磷灰石稀土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平均值分别为12288×10^(–6)和16503×10^(–6);稀土模式配分图均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特征。据磷灰石Mn温度计估算结果结合SO_(3)含量的相对高低,正长辉石岩氧逸度相对低于辉石正长岩;磷灰石中高的Ce/Pb和低的Th/U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流体活动性较强,并且前者流体活动性高于后者;磷灰石中的挥发分(F、Cl)含量及其比值特征指示岩浆源区受到大洋俯冲相关的交代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卓潘碱性杂岩体稀土元素的富集过程:(1)18~10 km岩浆房阶段,由于硅酸盐矿物的大量结晶,岩浆房中磷酸盐含量逐渐饱和并结晶生成大量磷灰石,此时岩浆体系具有较高流体活动性和较低的挥发分F,导致正长辉石岩中结晶的磷灰石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低;(2)~10 km岩浆房阶段,由于早期磷灰石的大量结晶,岩浆房中磷酸盐含量降低并生成少量磷灰石,此时岩浆体系具有较低流体活动性和较高的挥发分F,导致辉石正长岩中结晶的磷灰石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高。因此,卓潘碱性杂岩体中正长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稀土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主微量元素成分 稀土富集 卓潘碱性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赛马碱性岩体煌斑岩脉特征及成因研究
11
作者 任倩 邬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63,共18页
赛马煌斑岩脉与碱性岩(霞石正长岩)紧密共生,为研究煌斑岩脉成因,探讨其与碱性岩的关系,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等研究,认为赛马煌斑岩属于钾质钾镁煌斑岩,岩石元素含量具有高Mg、K,低Ti的特征。该岩脉高(^(87)Sr/^(86)Sr)i... 赛马煌斑岩脉与碱性岩(霞石正长岩)紧密共生,为研究煌斑岩脉成因,探讨其与碱性岩的关系,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等研究,认为赛马煌斑岩属于钾质钾镁煌斑岩,岩石元素含量具有高Mg、K,低Ti的特征。该岩脉高(^(87)Sr/^(86)Sr)i、低ε_(Nd)(t)及Pb的正异常特征,暗示其来源于俯冲作用改造的岩石圈地幔,上侵过程经历了地壳混染。研究区煌斑岩脉斑晶为氟磷灰石和富镁黑云母,基质为钾长石、钠长石等。其中磷灰石富集S和Mn,指示相对氧化的结晶环境;黑云母成分环带发育,x(Fe^(2+))-x(Fe^(3+))-x(Mg^(2+))比例及钛温度计指示其氧逸度和温度均高于主体碱性岩。此外,黑云母Rb-Sr年龄((224.7±0.1)Ma)与主体碱性岩年龄(224~23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相似的“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组成”指示赛马煌斑岩脉与霞石正长岩均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可能为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不同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脉 碱性岩 赛马碱性岩体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凯怡 杨奎峰 +2 位作者 范宏瑞 胡芳芳 胡辅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9,共13页
白云鄂博巨型稀土-铌-铁矿床是与火成碳酸岩(即H8)有关的矿床。在碳酸岩岩浆阶段,在其蚀变围岩(霓长岩)中以及晚期的热液阶段都有稀土、铌和铁等的富集。因此,白云鄂博矿床不是单一矿床类型,其涵盖了稀土-铌-铁碳酸岩岩浆型矿床、稀土-... 白云鄂博巨型稀土-铌-铁矿床是与火成碳酸岩(即H8)有关的矿床。在碳酸岩岩浆阶段,在其蚀变围岩(霓长岩)中以及晚期的热液阶段都有稀土、铌和铁等的富集。因此,白云鄂博矿床不是单一矿床类型,其涵盖了稀土-铌-铁碳酸岩岩浆型矿床、稀土-铌-铁交代蚀变岩型和热液型矿床,这种复合类型的矿床是十分罕见的,可称之为白云鄂博式矿床。根据已发表的年代数据,白云鄂博大规模碳酸岩的形成时代和伴随的稀土矿化的高峰期在1.3~1.4Ga。加里东构造热事件对本区的影响广泛和强烈,不仅有广泛发育的大型褶皱、冲断层和韧性剪切作用,并伴有广泛的流体交代作用和局部的热液活动,某些稀土矿物的同位素体系受到重置,表现为其Sm-Nd年龄和Th-Pb年龄的不一致。本区的碱性岩在基底杂岩中即有出露,随后在白云鄂博群中和1.3~1.4Ga白云鄂博碳酸岩形成时皆有产出。目前所获资料表明,至少1.3~1.4Ga的碱性杂岩在成因上与碳酸岩有密切的联系。本区基底杂岩显示了白云鄂博地区在2.0Ga左右曾经有一个弧地质体,该区在2.0~1.9Ga间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活动大陆边缘增生碰撞的一个完整的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式矿床 成矿时代 碱性杂岩 基底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矾山碱性杂岩体中发现碳酸岩 被引量:14
13
作者 牟保磊 邵济安 边振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矾山杂岩体是中心型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岩侵入体。它由三期侵入岩组成,在三期岩石形成之后有碳酸岩和正长岩脉形成。碳酸岩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正长石—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黄铁矿—方解石碳酸岩等。碳酸岩锶的... 矾山杂岩体是中心型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岩侵入体。它由三期侵入岩组成,在三期岩石形成之后有碳酸岩和正长岩脉形成。碳酸岩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正长石—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黄铁矿—方解石碳酸岩等。碳酸岩锶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364×10-6~19263×10-6,钡的含量为323×10-6~378×10-6。碳酸岩的稀土元素REE为323×10-6~551×10-6,其δEu值0.99~1.1,(La/Yb)N为291.9~759.4。碳酸岩的δ18O值是+8.6×10-3~+10.2×10-3,δ13C为-4.9×10-3。根据上述事实认为碳酸岩的物质源自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矾山 碱性杂岩体 碳酸岩 超基性岩 碱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川乌鲁碱性杂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河 张东阳 +3 位作者 张招崇 张舒 李宏波 薛春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7-962,共16页
位于中国南天山西侧阔克萨彦岭一带的川乌鲁碱性杂岩体,与该区川乌鲁铜金多金属矿床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该杂岩体由早期的辉长岩—闪长岩岩、主期的二长岩—正长岩和晚期的正长花岗斑岩脉组成,各期岩石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上有明显的... 位于中国南天山西侧阔克萨彦岭一带的川乌鲁碱性杂岩体,与该区川乌鲁铜金多金属矿床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该杂岩体由早期的辉长岩—闪长岩岩、主期的二长岩—正长岩和晚期的正长花岗斑岩脉组成,各期岩石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上有明显的变化。从早到晚,SiO2含量增加,变化范围是50.52%~70.64%;全碱含量先增后减,在SiO2含量小于61.69%时,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而当SiO2含量大于61.69%时,与SiO2含量负相关。在AR-SiO2图解上,大多样品落入碱性区间,在A/CNK-A/NK图解上表现出由准铝质向过碱性演化的趋势。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Rb、Ba、Th、Sr等元素的相对富集和Nb、Ta、P、Ti等元素的负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其(La/Yb)N为14.13~25.09,具有Eu的正异常或极微弱的Eu负异常。一些元素比值的线性关系暗示了该杂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基性岩浆的源区为富水的岩石圈地幔,而酸性岩浆是中下地壳中性火成岩在含饱和水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这些性质指示川乌鲁杂岩体是在后碰撞拉张环境中由岩石圈地幔熔融的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的熔融以及后期的岩浆混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岩石学 岩浆混合 后碰撞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 被引量:33
15
作者 任荣 牟保磊 +4 位作者 韩宝福 张磊 陈家富 徐钊 宋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8-594,共7页
作为华北陆块北缘的碱性岩体之一,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赋存着中国最大的内生磁铁矿-磷灰石矿床。关于其形成时代,已经发表的K-Ar、Rb-Sr和Sm-Nd法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更精确的定年方法限定岩体的形成时代... 作为华北陆块北缘的碱性岩体之一,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赋存着中国最大的内生磁铁矿-磷灰石矿床。关于其形成时代,已经发表的K-Ar、Rb-Sr和Sm-Nd法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更精确的定年方法限定岩体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矾山杂岩体的辉石正长岩样品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到了218±2Ma的结果。由于定年样品取自构成矾山杂岩体主体、形成最晚的第三岩相带,这个年龄限定矾山杂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现有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表明,晚三叠世侵入岩在华北陆块北缘、东缘、南缘普遍存在,成为中国东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侵入体 超镁铁岩-正长宕 锆石SHRIMP U-PB定年 矶山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杂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幔源岩浆对锡成矿贡献 被引量:29
16
作者 黄文龙 许继峰 +5 位作者 陈建林 黄丰 曾云川 皮桥辉 蔡永丰 蒋兴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30-2346,共17页
锡矿往往与长英质岩浆岩伴生,然而锡矿形成的热能源区尚不清楚,其可能与地幔物质相关。我国云南锡矿带中出露的中-酸性岩石及碱性岩杂岩体为研究锡矿及其周围岩浆成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本文报道了云南个旧地区代表性的花岗岩、辉长... 锡矿往往与长英质岩浆岩伴生,然而锡矿形成的热能源区尚不清楚,其可能与地幔物质相关。我国云南锡矿带中出露的中-酸性岩石及碱性岩杂岩体为研究锡矿及其周围岩浆成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本文报道了云南个旧地区代表性的花岗岩、辉长-闪长岩和碱性岩类新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上述岩石分别形成于81.43±0.46Ma(82.89±0.58M)、81.35±0.22Ma和80.35±0.72Ma,指示它们为晚白垩世近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闪长岩、碱性岩和花岗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不均一,ε_(Hf)(t)分别为-4.2^+0.8、-7.5^-1.9和-8.4^+0.4。尽管这些岩体的侵入时代一致,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表明这三类火成岩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三者不是同一母岩浆相互演化的关系。个旧杂岩体中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岩石,SiO_2与P_2O_5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排除S型花岗岩的可能。亏损Zr、Nb、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可能为锆石、磷灰石、长石类造岩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Zr、Nb、Ce和Y总量较低,低的FeOT/MgO比值和低的锆石饱和温度表明,指示出个旧地区的花岗岩应为高分异I型花岗质岩石而非A型花岗岩。个旧地区形成于晚白垩世时期的中基性、碱性岩石可能为不同的幔源岩浆近同时侵入的产物,底侵的幔源熔体带来热量诱发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的花岗岩,幔源岩浆对于成矿至少在能量也可能在成矿物质上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 碱性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地幔岩浆 锡矿化 个旧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相关的关键矿产成矿作用与规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以科 陈仁义 +3 位作者 柯昌辉 陈钧 郝美珍 李瑞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2-1443,共22页
在巴西,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相关成矿作用复杂,产出了世界上唯一的霞石正长岩型斜锆石矿床、全球最大的铌矿床以及巴西最大的铀矿和镍矿集区,资源储量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同时也是关键矿产成矿作用研究的殿堂。本文在... 在巴西,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相关成矿作用复杂,产出了世界上唯一的霞石正长岩型斜锆石矿床、全球最大的铌矿床以及巴西最大的铀矿和镍矿集区,资源储量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同时也是关键矿产成矿作用研究的殿堂。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整理分析了35处与碱性岩-碳酸岩相关的关键矿产地质特征。根据成矿作用特征,划分了4个成矿系列:①霞石正长岩碱性杂岩相关的U-Zr-Mo-REE和萤石成矿系列;②碱性岩-碳酸岩杂岩(正长岩+辉石岩+霓霞岩+碳酸岩等)相关的Nb-P-Ti-REE和蛭石成矿系列;③阿拉斯加型超基性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Ni成矿系列;④交代正长岩相关的U-P成矿系列。根据关键矿产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划分了5个成矿带:(Ⅰ)Lancinha-Cubatao碱性岩-碳酸岩相关REE-P-U-Zr-Ni-Mo-蛭石成矿带;(Ⅱ)Rio de Janeiro-Rondonia碱性岩-碳酸岩-金伯利岩相关的Nb-REE-Ti-Zr-P-金刚石成矿带;(Ⅲ)Ceara-Mato Grossodo Sul超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相关的Ni-U-P-蛭石成矿带;(Ⅳ)亚马逊地区碳酸岩相关Nb-REE-Th-Ti-P成矿带;(Ⅴ)巴伊亚地区与变正长岩相关的U成矿带。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为走出去寻找关键矿产资源基地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 碱性-碳酸岩杂岩体 成矿规律 巴西 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辽三叠纪碱性偏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4
18
作者 牟保磊 阎国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华北地台北部燕辽地区发现一批三叠纪(245—195Ma)碱性或偏碱性杂岩体。这些杂岩体均贫硅,绝大多数富含铁、镁、钾、磷和稀土等不相容微量元素。^(87)Sr/^(86)Sr初始值为0.7055—0.7057,它们可能源自被交代蚀变的上地幔。结合燕辽地区... 华北地台北部燕辽地区发现一批三叠纪(245—195Ma)碱性或偏碱性杂岩体。这些杂岩体均贫硅,绝大多数富含铁、镁、钾、磷和稀土等不相容微量元素。^(87)Sr/^(86)Sr初始值为0.7055—0.7057,它们可能源自被交代蚀变的上地幔。结合燕辽地区三叠系的分布及构造形变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三叠纪存在构造岩浆活动带,它是本地区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杂岩体 地球化学 燕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竹山地区早古生代碱性岩浆活动及其相关铌稀土成矿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江 程昌红 +3 位作者 王连训 彭三国 彭练红 许珂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南秦岭竹山地区发育强烈的志留纪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岩性包括正长岩、火成碳酸岩、粗面岩和碱性玄武岩,侵位时间集中于450~430 Ma。该期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于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岩浆源区以HIMU组分为主,具有HIMU和EMⅠ、E... 南秦岭竹山地区发育强烈的志留纪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岩性包括正长岩、火成碳酸岩、粗面岩和碱性玄武岩,侵位时间集中于450~430 Ma。该期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于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岩浆源区以HIMU组分为主,具有HIMU和EMⅠ、EMⅡ多种富集地幔端员混合特征。碱性杂岩体普遍发育铌、稀土矿化,形成了庙垭、杀熊洞、天宝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碱性杂岩体或碱性火山杂岩的空间展布,富碱和较高的结晶分异程度是成矿有利条件。幔源与洋壳俯冲消减、陆源沉积物再循环以及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关系密切。该期碱性岩浆-成矿事件形成于板块边缘岩石圈强烈伸展和幔源岩浆底侵上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 铌稀土矿床 伸展 底侵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造岩矿物化学成分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柯珊 罗照华 莫宣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6,共9页
新疆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体主要由苦子干碱性正长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花岗岩体组成,是帕米尔地区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本文在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苦子干岩体主要造岩矿物的种属、共生关系和结晶顺序。研究表明,苦子... 新疆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体主要由苦子干碱性正长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花岗岩体组成,是帕米尔地区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本文在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苦子干岩体主要造岩矿物的种属、共生关系和结晶顺序。研究表明,苦子干岩体中的不同岩石类型系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浆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平衡结晶作用占主导,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极小。据岩浆房中矿物结晶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矿物的结晶特征及演化趋势,推测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侵位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 苦子干 碱性杂岩 正长岩 花岗岩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