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古代装饰艺术的神似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岁明 韦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9-210,237,共3页
东方古代装饰艺术中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具有神似的特点。认识其特点,可以使我们从美术史的角度,理解创作装饰艺术品的目的,理解鉴赏装饰艺术品价值的准则。
关键词 神似 装饰艺术 特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器尚象”造物思想对当代陶艺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立德 张宽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制器尚象"造物思想对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当今中国陶艺创作的思想与工艺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将"象"之要义从象形、象理、象德进行解析,在外形、材质、巧工、情感传递4个方面解读"... 目的研究"制器尚象"造物思想对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当今中国陶艺创作的思想与工艺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将"象"之要义从象形、象理、象德进行解析,在外形、材质、巧工、情感传递4个方面解读"制器尚象"的美学特征、造物哲理和蕴涵在古人造物过程中的哲匠精神。结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应注重"制器尚象"造物思想的传承创新和工艺技术的精湛用心,以执着追求的匠心精神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需求和民族特色的陶艺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器尚象” 当代陶艺 创新 匠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及其方法论意义——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67,共13页
"形"、"神"和"形神之辨"是古典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和一个重要论题。其原义是用来对人体生命结构的哲学概括,同时也推衍于艺术、文学、建筑以及医学、武术等领域。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界对绘画、中医... "形"、"神"和"形神之辨"是古典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和一个重要论题。其原义是用来对人体生命结构的哲学概括,同时也推衍于艺术、文学、建筑以及医学、武术等领域。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界对绘画、中医、养生、武术等领域的形神关系多有论述,但似乎尚未提升到文化哲学的高度。"‘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论证,意在从哲学的视角揭示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对于当今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以君形 形以传神 传神写照 “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三国时期的造园堆山 被引量:2
4
作者 成玉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2-46,共5页
与秦、西汉相比,东汉三国时期的造园堆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园林山水由求仙的中介转变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东汉三国造园堆山追求景象的真实感,经由“转移模写”求得假山与真山间的形似,造园堆山有如自然之缩景.时人对自然的认识没有... 与秦、西汉相比,东汉三国时期的造园堆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园林山水由求仙的中介转变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东汉三国造园堆山追求景象的真实感,经由“转移模写”求得假山与真山间的形似,造园堆山有如自然之缩景.时人对自然的认识没有丰富的思辨玄理,而更多的是直观经验的归纳和类推,造园堆山“有若自然”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因而对自然美的表现存在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山 造园史 中国 东汉 三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空灵境界之诗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沙 侯本塔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132,共11页
空灵是中国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源自佛教,最早由密宗提出,并在推崇自性的佛教禅门广泛运用。佛教空灵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旨:空寂而有灵圣、空寂而灵动、空寂而灵现。空灵这一概念进入诗学领域后,在实际运用中承续了佛教的意蕴... 空灵是中国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源自佛教,最早由密宗提出,并在推崇自性的佛教禅门广泛运用。佛教空灵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旨:空寂而有灵圣、空寂而灵动、空寂而灵现。空灵这一概念进入诗学领域后,在实际运用中承续了佛教的意蕴,诗学的空灵蕴含三个层面的意义:虚空中有神灵并有作者的主观精神、诗境虚空中变化自在而又万象森罗。从空灵这一概念的佛教来源进行义项梳罗,使得诗学领域中空灵这一范畴成为可以进行理论阐释与分析、可以进行理性把握与运用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灵 诗境 灵圣 灵动 灵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行—神”的过山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德辉 牛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80-389,共10页
目的 通过研发广西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探析并整合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方法 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对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模态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出“表—行—神”的设计方法;构建以过山瑶民... 目的 通过研发广西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探析并整合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方法 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对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模态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出“表—行—神”的设计方法;构建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型,并以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实践。结果 通过对过山瑶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转化提炼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提出了过山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构建设计模型,为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结论 从产品外形到内涵进行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提升民族文创价值,为过山瑶文创的民族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过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行—神” 过山瑶文创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生象外:中国艺术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雄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5-90,共6页
"境生象外"是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最本质的概括。"境生象外"由三个层次构成:言外之意,是"境生象外"的第一个层次,它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文学中,追求韵味无穷,崇尚"无言之美";&... "境生象外"是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最本质的概括。"境生象外"由三个层次构成:言外之意,是"境生象外"的第一个层次,它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文学中,追求韵味无穷,崇尚"无言之美";"以形写神",是"境生象外"的第二个层次,它主要表现在绘画艺术特别是人物画中,强调人物的神气和生命,追求"虚处藏神";"以实出虚",是"境生象外"的第三个层次,它主要表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追求的是空间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生象外 言外之意 以形写神 以实出虚 人生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论释疑七例
8
作者 徐建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有必要对中国画史上几个重要的画学论点提出新的解释,因为长期以来对它们所形成的共识,或者是错误的,或者是偏颇的——总之,都不合它们的本意。
关键词 画论 山水方滋 书画同源 画以形似 画以人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例论证翻译的“形似”与“神似”
9
作者 杨自德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6期81-83,共3页
翻译中关于"形似"和"神似"的争论往往走向极端.本文认为既不能过分强调"重神似不重形似",也不应过分强调"形神兼备".通过充足的例证客观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辩证关系 “形神兼备” 韵律感 英语 汉语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形神理论
10
作者 马汉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0,共4页
中国古代戏曲形神理论是其人物形象塑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戏曲表演在形似基础上的神似,并对戏曲的传神论作出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形神理论 传神 入情 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形神关系及其基础 被引量:4
11
作者 华烨 杜七一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4-55,共2页
本文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阐述了形神兼备的基础及要求。
关键词 武术套路运动 形神兼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建筑与当地文化环境的关系
12
作者 朱莉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1-374,共4页
以延庆文物局综合楼快速设计为实例,阐述了如何把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处理好商业建筑与当地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商业建筑 文化环境 现代 传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小说“自然抒写”的流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108,共5页
在生态批评视域中,小说中的"自然"不仅被用来营造场景气氛、标志事件进程或烘托人物心境,同时也是达成创作意旨的隐喻和象征的主要载体。小说的"自然抒写"着眼于作家对人事与景物关系的处理,其隐含的自然审美观会... 在生态批评视域中,小说中的"自然"不仅被用来营造场景气氛、标志事件进程或烘托人物心境,同时也是达成创作意旨的隐喻和象征的主要载体。小说的"自然抒写"着眼于作家对人事与景物关系的处理,其隐含的自然审美观会对作品艺术风貌产生直接影响,并进而折射出创作主体的"精神生态"。借助探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数种重要创作思潮代表性小说文本"自然抒写"的流变,可以透视新时期文学人道主义审美思潮的演进轨迹:知青小说粗狂沉滞的"自然抒写"中充溢着青春激情;乡土风俗小说圆融灵动的"自然抒写"中呈现出人性的自然回归;寻根、先锋小说深邃、狞厉的"自然抒写"中蕴含着人性的哲理求索;90年代生态小说悠远澄澈的"自然抒写"中则透露出"天人合一"的诗意憬悟。由此可见,新时期小说紧紧依托自然审美来呈现主体意识对理想、自由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其艺术风貌也因作家自然审美态度及抒写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风致,其间折射出来的人与自然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演化成为观测世纪之交"精神生态"的一扇视角绝佳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新时期 自然抒写 人性 精神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掘内涵 刻意创新——合肥新客站设计论述
14
作者 王国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以合肥新客站设计创作实践为题,论述了其设计构思和在平面布置、立面造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创意.该设计在全国设计竞赛中夺魁.本文也是作者建筑创作观的表述.
关键词 城市规划 铁路车站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全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1期191-195,共5页
传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重视资源点的评价与保护,易忽视琅琊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相互演进的过程与关联。从文化景观角度出发,对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与保护,是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性工作。文章在对琅琊山风景名... 传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重视资源点的评价与保护,易忽视琅琊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相互演进的过程与关联。从文化景观角度出发,对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与保护,是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性工作。文章在对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分析琅琊山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和精神内涵,提炼文化景观价值和承载点,提出文化景观保护策略,并探讨该研究对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价值认知 物质表象 精神内涵 价值承载 总体规划编制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