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摄食习性及其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陶雅晋 莫檬 +3 位作者 何雄波 冯波 卢伙胜 颜云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2012–2013年在我国南海水域调查获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生物学基础性数据,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鳍金枪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海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Sthenoteu... 基于2012–2013年在我国南海水域调查获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生物学基础性数据,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鳍金枪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海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枪乌贼属(Uroteuthis)、乌贼属(Sepia)、圆鲹属(Decapterus)、蛇鲭属(Gempylu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燕鳐属(Cypselurus)、甲壳类动物及不可辨别鱼类等饵料类群,其中,鸢乌贼(IRI=51.07%)、圆鲹属(IRI=39.81%)及不可辨别鱼类(IRI=6.62%)为主要饵料食物。黄鳍金枪鱼的空胃率、平均饱满指数和食物组成都有明显的月变化(P<0.05)。空胃率随叉长组变化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叉长组之间空胃率变化显著(P<0.05);平均饱满指数随叉长变化较大。当叉长组为130–160 cm时,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在0.50–1.18之间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10–0.32之间。基于氮稳定同位素计算的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黄鳍金枪鱼 摄食生态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延绳钓渔场分布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唐衍力 徐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提高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业效率和应对多变的渔业政策等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中水集团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0艘延绳钓渔船的作业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水温(SST)等环境因子,统计分析了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 为提高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业效率和应对多变的渔业政策等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中水集团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0艘延绳钓渔船的作业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水温(SST)等环境因子,统计分析了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渔获量和SST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频度累加法分析了该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中西太平洋海域,深度为200 m和150 m的水温全年基本维持不变,但SST变动较大并对渔场分布和CPUE有较大影响。渔场的周年变动是由14°S左右向26°S转移再回归14°S的一个往复过程;20°S以北的渔场全年连续存在,高渔获量和高产CPUE主要分布于SST为28-29℃的水域;23°S以南的渔场,因为受到复杂天气状况的限制,只有5-8月适合生产作业,高渔获量和高产CPUE主要分布于SST为22-24℃的水域,被调查船只在南部渔场,在此期间,被调查作业船只以全年14.4%的作业天数,捕获了占全年总渔获量27.6%的长鳍金枪鱼渔获物。若加强作业船只和渔具的抗风浪性,则可以在25°S以南的海域探索新的全年稳定存在的长鳍金枪鱼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延绳钓 CPUE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单回归的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测模型与可解释性研究
3
作者 赵诣 袁红春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5,共13页
为提高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准确率,探索深度学习及可解释性方法在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太平洋区域(120°E—80°W、45°S—45°N)2000—2021年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选取了月份、经纬度、海洋... 为提高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准确率,探索深度学习及可解释性方法在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太平洋区域(120°E—80°W、45°S—45°N)2000—2021年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选取了月份、经纬度、海洋温度、海洋盐度、叶绿素浓度、混合层深度等16种原始特征数据,涉及标量、向量、矩阵和张量,通过组织残差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神经网络,构建了一种新型多通道单回归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能同时使用不同大小不同分辨率的数据,利用卷积运算的强大适应能力提取各类环境因子的潜在特征并进行融合完成预测任务。同时引入SHAP(SHapleyAdditiveexPlanation)可解释方法对样本各个参数贡献度进行分析,沿不同维度累加SHAP值挖掘环境因子与渔获量间的内在关系,为科学分析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模型能通过海量异构数据正确学习特征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场位置和渔获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其他渔场预测模型(随机森林、XGBOOST、广义加性模型、支持向量机、长短期记忆网络和BP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低,分别为0.00322、0.0567和0.272,较其他模型相比降低了3.9%—82.6%。该研究模型可以有效适应异构数据输入,完成端到端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对SHAP值的多维度分析也证明了渔获量分布与许多环境因子具有高度相关性,包括海洋温度、海洋盐度、混合层深度和海面异常高度。除此之外,可解释性方法还揭示了溶解铁对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相关关系。可解释性深度学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特征因子研究方法应用在环境因子与生物习性的相关性研究领域中,为传统生物学特征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预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可解释性人工智能 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黄鳍金枪鱼免疫活性肽酶解工艺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远芳 王馨怡 +5 位作者 刘悦 杜童申 杨华 张慧恩 王燕 沈存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本文以黄鳍金枪鱼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黄鳍金枪鱼肉制备免疫活性肽。以小鼠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为胰蛋白酶,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黄鳍金枪鱼肉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5 ... 本文以黄鳍金枪鱼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黄鳍金枪鱼肉制备免疫活性肽。以小鼠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为胰蛋白酶,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黄鳍金枪鱼肉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37.6℃、超声波时间为11 min,在此条件下,小鼠巨噬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最佳,为43.04%±2.03%,与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相近。对最佳酶解条件下的黄鳍金枪鱼免疫活性肽进行氨基酸组成与分子量分析,其必需氨基酸为41.42%±1.24%,疏水氨基酸含量为26.49%±0.79%,分子量集中分布在4.7~6.5 kDa。研究结果为黄鳍金枪鱼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超声波 酶解法 免疫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长鳍金枪鱼渔获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鹏 邹晓荣 +3 位作者 许回 丁淑仪 白思琦 张子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5,共8页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影响,利用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统计的1960-2021年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年度渔获量和对应的厄尔尼诺指标(Niño1+2、Niño3、Niño4以及Niño3.4)、南方涛动指数(SOI)、北大西洋涛动(NAO...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影响,利用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统计的1960-2021年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年度渔获量和对应的厄尔尼诺指标(Niño1+2、Niño3、Niño4以及Niño3.4)、南方涛动指数(SOI)、北大西洋涛动(NAO)、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北太平洋指数(NPI)以及全球海气温度异常指标(dT)等月度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和变量敏感性分析法探讨了低频气候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关系;构建了结构为6-8-1的最优BP神经网络模型,对长鳍金枪鱼渔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Niño1+2、SOI、NAO、PDO、NPI、dT为影响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相对独立的气候因子,其对应的最佳滞后阶数依次为8年、2年、9年、0年、9年、3年。Niño1+2、SOI、NAO为影响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关键气候因子。长鳍金枪鱼渔获量预测值和实际值差值与实际值的比值自1971年后基本维持在15%以内,预测值与实际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长鳍金枪鱼 相关性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因子的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诗玉 冯佶 +1 位作者 李亚楠 朱江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4,共11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作为高度洄游性鱼类,了解其资源量变动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对其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考虑气候变化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IO-ALB)资源评估模型JABBA(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作为高度洄游性鱼类,了解其资源量变动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对其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考虑气候变化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IO-ALB)资源评估模型JABBA(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中引入气候变化因子,即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和马登-朱利安振荡(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在分别假设气候变化影响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环境容纳量(K)和同时影响r、K的前提下,构建了6种考虑气候变化的资源评估模型。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因子对评估模型的拟合精度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考虑IOD影响的气候融合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比较6种模型评估的结果发现,基于IOD因子的模型,其结果显示资源状况较好;考虑MJO因子的模型,其结果显示资源状况处于资源型过度捕捞。此外,研究发现气候因子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r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环境因子MJO对K具有负面影响。该研究强调了在IO-ALB资源评估中考虑气候变化因子的重要性,验证了纳入环境因子的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种群动态,从而产生更可靠的评估结果,为未来大洋性鱼类种群资源评估和可持续捕捞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长鳍金枪鱼 资源评估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重心预测研究
7
作者 李建雄 戴乾 +5 位作者 陈峰 朱文斌 张洪亮 李德伟 余为 周为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大洋洄游性鱼类,其渔场分布与多种环境因子存在一定联系。根据2016−2021年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利用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lation Index,SOI)、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大洋洄游性鱼类,其渔场分布与多种环境因子存在一定联系。根据2016−2021年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利用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lation Index,SOI)、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chlorophyll-a,CHLA)浓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等海洋遥感资料,把时空和环境因子作为输入层,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作为输出层,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结构为9-13-1的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预测的均方误差(MSE)和R2分别为0.0074和0.397,均优于BP神经网络。预测分析显示,SST和DO浓度是长鳍金枪鱼渔场重心变动的主要环境因子,CPUE较高的渔场SST范围为18~20℃,DO浓度范围为210 mmol/m^(3)以上。预测与实际渔场重心基本一致,且标准化的CPUE与名义CPUE的时间变化趋势总体一致。研究表明,GA-BP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预测长鳍金枪鱼的渔场,为金枪鱼渔业生产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标准化 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新军 许柳雄 +1 位作者 宋利明 龚小龄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签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签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形=4.5026×10^-5×FL^2.8200。利用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叉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FL=257.90×(1-e^-0.1960(t+3.7919))^2.5933,Wt=284.28×[(1-e^-0.1960(t+3.7919))^2.5933]^2.8200。叉长和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07龄和5.75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年龄 生长方程 脊椎骨 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克群岛海域海洋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利明 谢凯 +1 位作者 赵海龙 李冬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为了提高延绳钓渔业中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获率,需了解海洋环境因子对其渔获率的影响。利用2013年9月8日-2013年12月31日库克群岛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数据,包括:钓钩作业深度,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垂直剖面数据,作业参数... 为了提高延绳钓渔业中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获率,需了解海洋环境因子对其渔获率的影响。利用2013年9月8日-2013年12月31日库克群岛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数据,包括:钓钩作业深度,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垂直剖面数据,作业参数,渔获统计数据等,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钓钩作业深度预测模型,利用统计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长鳍金枪鱼渔获率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库克群岛附近海域,长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的水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海流分别为160~200 m、21.0~23.9℃、0.040~0.159μg/L、0~0.1 m/s、0.1~0.2 m/s、0.08~0.10 m/s和0.1~0.2 m/s。在该海域作业时,建议在长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的水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海流范围内增加钓钩投放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渔获率 环境因子 库克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范江涛 陈新军 +1 位作者 钱卫国 刘必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1-67,共7页
长鳍金枪鱼资源是南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重要目标种类,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根据2008-2009年我国海洋渔业公司在南太平洋海域的生产数据,结合表层、105 m和205 m水层温度,以及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数据,... 长鳍金枪鱼资源是南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重要目标种类,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根据2008-2009年我国海洋渔业公司在南太平洋海域的生产数据,结合表层、105 m和205 m水层温度,以及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按季度建立基于各环境因子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多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于中心渔场的预报。通过与实际作业渔场的比较与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报准确性达到70%以上,具较高渔情预报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栖息地模型 渔情预报 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江峰 戴小杰 官文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利用最新的渔业数据和生物学研究成果,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主要资源变量捕捞死亡系数(F)、产卵亲体生物量(SSB)和生物学参考点受亲体-补充量关系的陡度参数(h)的影响很大... 本研究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利用最新的渔业数据和生物学研究成果,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主要资源变量捕捞死亡系数(F)、产卵亲体生物量(SSB)和生物学参考点受亲体-补充量关系的陡度参数(h)的影响很大。假设陡度参数h=0.7、0.8、0.9时,最大持续产量(MSY)分别为25 268t、27 414t、51 924t,当前(2010年初)F与FMSY之比分别为2.85、2.32、1.11,当前渔获量与MSY之比分别为1.65、1.52、0.80。1984年以来,F总体处于上升趋势,SSB处于下降趋势。基本模型条件下(h=0.8),当前资源状况为"趋向于过度捕捞"(Overfishing),且已接近于"过度捕捞"(Overfished)。若h=0.7、h=0.9,当前资源状况分别为"捕捞过度"、"趋向于过度捕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资源评估 管理 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显鹏 郭爱 +1 位作者 张洪亮 徐汉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根据2010年8-11月在中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研究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30.00~160.00 m,最适水温范围为22.00~24.00℃,最适盐度范围为35.70... 根据2010年8-11月在中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研究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30.00~160.00 m,最适水温范围为22.00~24.00℃,最适盐度范围为35.70~35.80;长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范围为130.00~190.00 m,水温范围为20.00~26.00℃,盐度段为35.60~3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群岛海域 长鳍金枪鱼 水深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樊伟 张晶 周为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6-371,共6页
依据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获量和海水表层温度等环境数据,研究了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及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具有纬向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10°S两侧和25~30&#... 依据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获量和海水表层温度等环境数据,研究了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及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具有纬向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10°S两侧和25~30°S之间的西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5.8℃,中位数为27.0℃,多数渔场区平均海水表层温度为22~29℃;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数据分布偏向高温区,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平均CPUE和平均产量分布变化一致,温度为17~18℃的海域渔场平均CPUE和平均产量最高;不同温度下总渔获量分布呈双峰型,分别为20℃和29℃附近海域;捕捞群体在高温海域(≥24℃)和低温海域(<24℃)有所不同,高温海域长鳍金枪鱼的个体相对较大;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南方涛动指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延绳钓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峰 郭爱 +3 位作者 朱文斌 周永东 徐汉祥 张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1,共7页
根据2012年9~12月所罗门群岛海域采集的353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样本,分析渔获物个体组成、性别比例、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包含大小两个群体;雌性群体个体规格明显小于雄性(p<0.001)... 根据2012年9~12月所罗门群岛海域采集的353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样本,分析渔获物个体组成、性别比例、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包含大小两个群体;雌性群体个体规格明显小于雄性(p<0.001)。春夏季9~12月雌、雄总体性别比为0.67︰1,显著偏离1︰1(p<0.01);但性别比例与调查月份和个体大小密切相关,从9月到12月逐渐接近,至12月达到1︰1(p>0.05)。性别比例随叉长增长逐步降低,叉长大于110cm个体中以雄性为主(p<0.05),雌性比例与叉长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p<0.01)。雌、雄个体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在春末夏初间逐步增长,至11~12月达到最高;Ⅴ~Ⅵ期产卵个体比例增加,这表明所罗门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春夏季存在产卵群体,从10月开始出现产卵个体,调查期间12月产卵个体比例达到相对最高,并且性腺指数与叉长呈现正相关关系;更一步的分析表明,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97.4cm 和103.7cm。对该海域黄鳍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种群资源状况,对渔业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所罗门群岛 性别比 性腺指数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峰 郭爱 +3 位作者 周永东 徐汉祥 张洪亮 朱文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根据2011年8-9月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资源调查数据,对捕获的长鳍金枪鱼群体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平洋延绳钓渔业捕获的长鳍金枪鱼个体较大,叉长为77.5~112.9 cm,优势叉... 根据2011年8-9月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资源调查数据,对捕获的长鳍金枪鱼群体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平洋延绳钓渔业捕获的长鳍金枪鱼个体较大,叉长为77.5~112.9 cm,优势叉长为93~103 cm(67.2%),平均叉长97.6 cm,雌性与雄性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2)体重(W,kg)与叉长(FL,cm)关系分别为:W=4×10-5FL2.829(9总体),W=10-4FL2.565(9雄性),W=6×10-5FL2.764(7雌性);(3)雌、雄性别比为1:1.94,成熟期雌性个体性以Ⅴ、Ⅵ期为主(94.4%),雄性个体以Ⅲ、Ⅳ期为主(65.7%)。推测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在调查海域及调查期间存在产卵行为;(4)长鳍金枪鱼在繁殖期间摄食水平较低,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81.1%),其中空胃率占56.6%。平均饱满度指数较低,且与个体大小无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中南部长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攀 许柳雄 +1 位作者 朱国平 陈锦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8-252,共5页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74~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74~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cm。2)长鳍金枪鱼叉长(LF,cm)与加工后重(WD,kg)的关系可表达为WD=1.7146×10-5LF3.0197(总体),WDM=7×10-5L2F.M7229(雄性),WDF=2×10-6L3F.F5354(雌性)。3)调查期间,长鳍金枪鱼性腺成熟度以Ⅳ级为主,约占总数的43.1%。4)当长鳍金枪鱼叉长小于100 cm时,摄食等级以0级和2级为主;当叉长为100~120 cm时,空胃率达39%以上,且随叉长的增长而递增。当叉长为91~110 cm时,摄食饱满指数随叉长增长而上升;当叉长为111~120 cm时,饱满指数随叉长递增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生物学特性 印度洋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差分模型与剩余产量模型的应用比较--以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魁 陈作志 +1 位作者 黄梓荣 许友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将剩余产量模型和时滞差分模型分别应用于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业数据,结果表明,比起剩余产量模型,时滞差分模型拟合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曲线能够更好地捕捉到CPUE随着时间的波动... 将剩余产量模型和时滞差分模型分别应用于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业数据,结果表明,比起剩余产量模型,时滞差分模型拟合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曲线能够更好地捕捉到CPUE随着时间的波动。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的结果显示,时滞差分模型比Schaefer模型的评估效果要好。时滞差分模型评估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中值为22 490 t,80%置信区间为21 756~23 408 t;剩余产量模型评估的MSY中值为27 520 t,80%的置信区间为26 116~28 959 t。生物学参考点的结果表明目标群体在1985年以前资源状态较好;1985年~2005年的20年里处于过度捕捞状态;2005年后资源状况得到改善,但仍需加强管理。比起剩余产量模型,时滞差分模型给出了更为有效且保守的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产量模型 时滞差分模型 长鳍金枪鱼 最大可持续产量 生物学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伟俊 许柳雄 +1 位作者 江建军 陈锦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552,共7页
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2月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探捕项目期间收集的调查数据,对长鳍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63~122 cm,平均叉长为85.08 cm,优势叉长为81~90 cm... 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2月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探捕项目期间收集的调查数据,对长鳍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63~122 cm,平均叉长为85.08 cm,优势叉长为81~90 cm (占总数的78.18%);体质量范围为5~27 kg,平均体质量为11.11 kg,优势体质量组为9~12 kg (占总数的79.29%),雌雄个体叉长、体质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叉长(FL, cm)与体质量(W, kg)的关系式为 W总体=0.0004 FL2.3249, W雄性=0.0003 FL2.3875, W雌性=0.0005 FL2.2515;雌雄性别比为1:1.17,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占84.69%),雄性以Ⅱ期为主(占41.61%);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占82%),空胃率达到26.25%,胃含物中鲐鱼占大多数(占4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北太平洋 渔业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震 陈新军 雷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采用外包络法,以投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月份分别建立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 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采用外包络法,以投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月份分别建立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HSI)综合模型,并以2012年各月生产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两种HSI模型所得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综合指数不相同,通过算术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87.9%,通过几何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所占比例为87.2%。算术平均法较GMM更适于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栖息地指数模型 适应性指数 外包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世代分析法估算鱼类自然死亡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迎宾 刘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5-732,共8页
根据已开发鱼类种群的自然死亡率(M)在鱼类资源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1种应用实际种群分析(VPA)(亦即世代分析方法)估算鱼类自然死亡率的方法。文中假设了捕捞努力量(E)已知和未知2种情况,并同时求出了其他种群参数,如可捕系数,补充... 根据已开发鱼类种群的自然死亡率(M)在鱼类资源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1种应用实际种群分析(VPA)(亦即世代分析方法)估算鱼类自然死亡率的方法。文中假设了捕捞努力量(E)已知和未知2种情况,并同时求出了其他种群参数,如可捕系数,补充量等。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中,假设了4种模拟渔业(管理良好的渔业,掠夺式渔业,恢复性渔业和稳定性渔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引入VPA模型来估算鱼类的自然死亡率。当C V等于20%时,在4种模拟渔业中鱼类各龄自然死亡率(Ma)的EP均小于10%。在已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时,计算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M等于0.119,这个结果比先前假定的值(0.3)小,但考虑到该鱼种所承受的高的捕捞压力作者认为该估计值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死亡率 实际种群分析 模拟分析 长鳍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