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化学习与直接升力的舰载机自动着舰控制
1
作者 王子博 朱齐丹 +1 位作者 孔令鑫 王立鹏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4,共9页
舰载机着舰过程是舰载机作业事故率最高的阶段,为实现舰载机高精度全自动着舰,提出了一种新的舰载机自动着舰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直接升力的控制器与基于强化学习的纵向制导律。直接升力控制实现舰载机飞行状态之间的解耦,增强舰载机姿... 舰载机着舰过程是舰载机作业事故率最高的阶段,为实现舰载机高精度全自动着舰,提出了一种新的舰载机自动着舰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直接升力的控制器与基于强化学习的纵向制导律。直接升力控制实现舰载机飞行状态之间的解耦,增强舰载机姿态角与气流角的稳定性。制导律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非线性拟合得到,提高了扰动情况下舰载机对理想下滑道的跟踪精度,同时避免了传统方法繁杂的参数整定工作以及对模型的依赖。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在舰尾流扰动下,相比于滑模控制方法、预设性能控制方法、PID控制方法与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增强了对舰尾流扰动的抑制能力,提高了着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着舰 飞行控制 强化学习 直接升力控制 制导律 舰尾流 神经网络 路径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舰艉流抑制的ACLS纵向控制律优化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智 李佳桐 +1 位作者 董然 原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2-811,共10页
舰艉气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自动着舰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对抗扰流能力。本文借鉴美国F/A-18A飞机自动着舰控制器基本构型,对算例舰载机完成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针对舰艉流随机性分量,利用遗传算法对... 舰艉气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自动着舰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对抗扰流能力。本文借鉴美国F/A-18A飞机自动着舰控制器基本构型,对算例舰载机完成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针对舰艉流随机性分量,利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回路参数进行离线寻优,寻优过程兼顾了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安全边界约束;针对舰艉流稳态分量,在固定参数寻优结果的基础上加入内回路补偿指令以实现控制系统对完整舰艉流的最优抑制;通过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控制系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可行有效,优化后的自动着舰系统具有更好的指令响应特性以及更强的鲁棒性,提高了舰载机着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艉流 自动着舰系统 遗传算法 频域安全边界 指令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机进舰过程舰尾流仿真建模 被引量:5
3
作者 陶杨 侯志强 贾忠湖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10期9-12,共4页
复杂的海洋大气环境会导致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舰尾流,为保证飞机安全着舰,对舰载机进舰过程舰尾流进行仿真建模。分析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舰尾流,结合美军标中关于舰尾流的相关说明,通过对其各个分量建模并进行模拟,建立较完整的... 复杂的海洋大气环境会导致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舰尾流,为保证飞机安全着舰,对舰载机进舰过程舰尾流进行仿真建模。分析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舰尾流,结合美军标中关于舰尾流的相关说明,通过对其各个分量建模并进行模拟,建立较完整的舰尾流扰流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总的舰尾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的扰动速度。该研究可为后续舰载飞机着舰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尾流 大气紊流 扰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的舰尾流抑制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焦鑫 江驹 +1 位作者 王新华 甄子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6-401,共6页
舰尾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重要原因,为抑制舰尾流的影响,提高着舰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fuzzy adapting system,MRFAS)的舰载机着舰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在... 舰尾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重要原因,为抑制舰尾流的影响,提高着舰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fuzzy adapting system,MRFAS)的舰载机着舰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在设计过程中,将自适应控制和模糊参数整定有机结合,构建了舰载机着舰的智能H飞行控制系统,加入不同海况下的舰尾流,对其舰尾流抑制效果以及该系统的自适应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舰尾流,使着舰误差精度提高约7.2%,而且可以提高跟踪理想下滑轨迹的快速性,同时利用该方法设计的飞控系统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保证飞机的着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模糊自适应 模糊参数自整定 舰尾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段萍萍 聂宏 魏小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5-1231,共7页
针对舰载飞机着舰回收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立了飞机六自由度逃逸复飞数学模型,分析了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的动态性能。该模型考虑了起落架缓冲变形运动及轮胎载荷特性。数值模拟了舰尾紊流和地面效应,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算法求解了... 针对舰载飞机着舰回收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立了飞机六自由度逃逸复飞数学模型,分析了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的动态性能。该模型考虑了起落架缓冲变形运动及轮胎载荷特性。数值模拟了舰尾紊流和地面效应,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算法求解了机体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航母运动、舰尾流、地面效应对飞机纵向和横向逃逸性能的影响,并阐释了其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航母横摇和艏摇运动对横向逃逸轨迹影响最大,侧向滑动达到5 m;舰尾流使飞机触舰提前,缩短了飞机的逃逸滑跑距离,抬高了纵向逃逸轨迹。当甲板风为23.1 m/s(45 kn)时,飞机的离舰高度增加了约14 m;与主观感受不同,地面效应对飞机逃逸性能无明显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航母运动 舰尾流 逃逸轨迹 地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空气流场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佳豪 祝小平 +1 位作者 周洲 许晓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7-1044,共8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舰船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与分离涡模拟(DES)的结果,总结了2种方法在舰船流场模拟中的特点。结果表明,舰船空气流场呈现出非稳态特征,基于RANS的数值模拟精度不足,而...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舰船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与分离涡模拟(DES)的结果,总结了2种方法在舰船流场模拟中的特点。结果表明,舰船空气流场呈现出非稳态特征,基于RANS的数值模拟精度不足,而DES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捕捉流场中涡的生成和脱落,且与实验符合较好。接着采用DES方法对航母空气流场进行模拟,对比了不同风向下流场中的涡流特征及其对舰载机进舰轨迹上速度分布的影响。发现航母舰岛、甲板等钝体边缘产生相互干扰的复杂涡系,其导致舰载机进舰轨迹上产生强烈的速度波动,这种波动主要集中在航母后部甲板及邻近的尾流区,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流 数值方法 DES 航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舰尾流的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钟涛 《中国舰船研究》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 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评价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问题。完成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载机着舰 进场动力补偿系统 航迹控制 舰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母舰空气尾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鲍锋 曾华轮 +2 位作者 邹赫 朱睿 刘志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4-739,共6页
航空母舰的空气尾流对舰载机的起飞、着舰有较大的影响,认清航母尾流对舰载机的干扰原因有助于提高舰载机起降的安全性.实验以"辽宁舰"航母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多功能循环水槽中研究其尾流结构.利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和... 航空母舰的空气尾流对舰载机的起飞、着舰有较大的影响,认清航母尾流对舰载机的干扰原因有助于提高舰载机起降的安全性.实验以"辽宁舰"航母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多功能循环水槽中研究其尾流结构.利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显示和测量航母的尾流结构随航向角、流速和关键位置的变化.基于模型迎流宽度定义的雷诺数范围为2×10~4~4×10~4.研究表明,舰首滑跃甲板存在上洗气流且两侧产生流向涡,该涡结构对舰载机滑跃起飞时的升力产生影响;舰岛和舰尾后方存在着大量脱落涡,会对舰载机着舰时的气动力产生扰动,增加着舰操纵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舰 航母尾流 染色液流动显示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