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Using Wind Guiding Nets to Improve Prevailing Ambient Wind on Direct Air-cooled Condensers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Jianguo LIU Da +1 位作者 ZHANG Zhaoying JU Xiao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I0001-I0020,共20页
Prevailing ambient wind is the main reason thatcauses inlet flow rate(air mass flow rate)decreasingand air flowing backward to the air-cooled condenserfans upward to the wind,hence a set of wind guidingnets is designe... Prevailing ambient wind is the main reason thatcauses inlet flow rate(air mass flow rate)decreasingand air flowing backward to the air-cooled condenserfans upward to the wind,hence a set of wind guidingnets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detrimental effect.Fig.1 shows four typical units of a 1000MW directair-cooled condenser(DACC)and a set of windguiding nets installed under its edge upward to theambient wind.As shown in Fig.2,the fan inlet flowrate decreases as the prevailing ambient wind velocityincreasing,especially for the first two units upward tothe w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air-cooled condenser(DACC)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CFD) prevailing ambient wind wind guiding net inlet flow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ortex Generators on Heat Transfer in Direct Air-Cooled Condensers 被引量:17
2
作者 ZHOU Guobing YANG Laishu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I0001-I0020,共2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矩形小翼、三角小翼、梯形小翼、柱面梯形翼、柱面三角翼和柱面矩形翼等6种涡流发生器分别安装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单排蛇形翅片扁管中的压降和换热性能。Re数在600~1800范围内,涡流发生器采用相同高宽比、尾高、攻角以...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矩形小翼、三角小翼、梯形小翼、柱面梯形翼、柱面三角翼和柱面矩形翼等6种涡流发生器分别安装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单排蛇形翅片扁管中的压降和换热性能。Re数在600~1800范围内,涡流发生器采用相同高宽比、尾高、攻角以及安装位置。结果表明:矩形小翼的换热及压降增大最多,Re=1729时,相比平直翅片分别增加了14.27%和18.32%。Re=1 729时,柱面梯形翼的压力损失比矩形小翼少4.7%,换热低1.5%。当以(j/j0)/(f/f0)1/3作为综合换热性能评价标准时,柱面梯形翼的综合换热性能最好。另外,考察了柱面梯形翼倾角的影响(0°、6°、12°、20°、24°和26°),相同工况下,倾角为12°的柱面梯形翼换热最好(较平直翅片增强4.29%~14.1%)、压降最小(增大7.5%~12.8%)且综合换热性能最好。柱面梯形翼因其迎流面积与斜边长度的匹配以及流线型柱面,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效果以及较小的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涡发生器 传热 涡流发生器 风冷冷凝器 空气冷却 化学工业 热交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pproach for fault diagnosis of condenser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 被引量:6
3
作者 Ajami Ali Daneshvar Mah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A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proposed and verified a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industrial systems without exact and detailed model.Actually,the aim is t... A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proposed and verified a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industrial systems without exact and detailed model.Actually,the aim is to utilize system as a black box.The system studied is condenser system of one of MAPNA's power plants.At firs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real acquired data set and to identify the essential and useful ones.Then,the fault sources were diagnosed by ICA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 that ICA approach is valid and effective for faults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even in noisy states,and it can distinguish main factors of abnormality among many diverse parts of a power plant's condenser system.This selectivity problem is left unsolved in many plants,because the main factors often become unnoticed by fault expansion through other parts of the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ense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hermal power 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in Comf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4
作者 YIN Ying-de1,ZHU Dong-sheng1,DU Gui-mei2,LI Yuan-xi1,SUN He-jing1,LIU Qing-ming1(1.Key Lab of Enhancement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Conservation,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641,China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6-140,共5页
The operating theory of an evaporative condenser was expatiat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general refrigeration system was analyzed.Compared with the air-cooled and th... The operating theory of an evaporative condenser was expatiat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general refrigeration system was analyzed.Compared with the air-cooled and the water-cooled,the virtu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and water-conservation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were analyzed.Some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were pointed out,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technique in 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 field and the applied foreground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in comf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were pros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RATIVE condenserS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general REFRIGERATION SYSTEM comf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for Monitoring Fouling Resistance in Condenser of Chiller
5
作者 YU Dan1,3,GAN Li-si1,CAO Yong2(1.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China 2.Build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fficiency,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 100013,China 3.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on-line monitoring model for fouling resistance of cooling water based on heat transfer theory,which was mainly applied to the fouling resistance test for condenser of chiller in operation,an...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on-line monitoring model for fouling resistance of cooling water based on heat transfer theory,which was mainly applied to the fouling resistance test for condenser of chiller in operation,and the test requirements were presented.It proves that the load ratio of chiller has big influence on the test result,and the best load ratio for test is the range of 80%~100%.A case has been executed to validate the model's fea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LING resistance MONITORING condenser COOLING 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储层地层水的来源及演化历史 被引量:1
6
作者 莫涛 陈键 +3 位作者 陈乃东 贾望鲁 史玲玲 彭平安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5,共9页
油气田的地层水和油气藏的关系密切,其地球化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油气的来源、油气藏的封闭性和后期改造过程。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其地层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缺乏系统研究。为明确地层水来源和演化历史,并... 油气田的地层水和油气藏的关系密切,其地球化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油气的来源、油气藏的封闭性和后期改造过程。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其地层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缺乏系统研究。为明确地层水来源和演化历史,并为后续油气勘探和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气藏为研究对象,对生产井产出水的主量离子和δD、δ^(18)O开展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系储层地层水由大量溶解石盐的古大气降水和少量古蒸发海水混合而成。古大气降水可能在库车期之前(>5 Ma),即早期油藏调整改造阶段向下淋滤库姆格列木群中的石盐后侵入储层。古蒸发海水可能在库车期(<5 Ma)随着油气充注一起从深部地层侵入储层。此外,研究区地层水普遍受不同程度的凝析水混入。与地层水相比,凝析水具有极低的离子含量,普遍含有更高比例的SO_(4)^(2−)、HCO_(3)^(−)、K^(+)、Ca^(2+)和更低比例的Cl^(−)、Na^(+),同时具有较低的δD和δ^(18)O值。因此,凝析水混入显著改变了地层水原有的化学特征,影响水的类型划分和来源判断。在评估气藏封闭性时,须考虑凝析水组成对地层水比例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白垩系 地层水 凝析水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超深断控凝析气藏流体非平衡相变对开采效果影响
7
作者 张宁 曹飞 +4 位作者 李宗宇 张云 孙扬 潘毅 孙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8,共8页
受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成藏控藏机制影响,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呈现出超临界凝析气复杂相态特征,而其复杂相态演化行为对开发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顺北4号断裂带... 受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成藏控藏机制影响,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呈现出超临界凝析气复杂相态特征,而其复杂相态演化行为对开发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顺北4号断裂带高含凝析油超临界凝析气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高温高压可视化实验观测方法开展顺北凝析气藏近临界凝析油气流体临界乳光现象、非平衡相变现象、雾状反凝析沉降临界慢化现象,以及反凝析过程流体分层等特殊相态演化实验观测研究,而后分析高温超高压条件下近临界凝析气流体所产生的非平衡相态演化特征,初步揭示了非平衡相变及渗流对气井衰竭开采过程反凝析早期雾状反凝析沉降弛豫慢化现象等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得到在PVT(压力-容积-温度)釜中一定气柱高度中从露点压力开始降压至最大反凝析压力的雾状凝析油重力沉降弛豫时间累计可达1193 s,转换到顺北凝析气藏大纵深缝洞体流动空间可达7026 s,通过合理控制采速则可提高雾状反凝析油采出程度为4.99%;基于长岩心非平衡渗流实验测试得到合理控制采速可使反凝析油的采出程度提高了7.14%。结合顺北4号带典型气井生产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非平衡相变和雾状反凝析沉降弛豫效应对凝析气井反凝析阶段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实际开采动态显示,目前凝析油采出程度较天然气高出5%以上,研发的高温高压原位相态观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塔里木、四川盆地等超深层气藏,可为顺北超深层凝析气藏开发动态特征分析及开发对策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断控体凝析气藏 超临界凝析气 非平衡相变 反凝析沉降 弛豫慢化现象 非平衡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协调配置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俐 徐宁 +1 位作者 崔灏 唐传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有力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但由于缺乏就地同步电源,这类基地呈现出低惯量、低短路比的特征。构网型场站与调相机的合理配置能使基地惯量、电压特性得到有效改善,但现有研究往往仅侧重两种特性之一。因此,... 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有力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但由于缺乏就地同步电源,这类基地呈现出低惯量、低短路比的特征。构网型场站与调相机的合理配置能使基地惯量、电压特性得到有效改善,但现有研究往往仅侧重两种特性之一。因此,文中提出了兼顾惯量、电压支撑的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协调配置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的支撑能力机理及其配置关系;其次,构建基于无功支撑系数的构网型场站改造优先级顺序,依据该顺序确定构网型场站初步配置方案,以满足系统惯量需求;然后,配置同步调相机以满足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约束,并计及调相机提供的惯量支撑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正,实现对构网型场站和同步调相机支撑能力的最大化配置;最后,以中国西北某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新能源基地 惯量 构网型场站 同步调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续鹏 马京华 +3 位作者 杜谨宏 刘妍 张皓 薛志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排放的总颗粒物(TPM)既包含可过滤颗粒物(FPM)也包含可凝结颗粒物(CPM)。为探究国内超低排放燃煤电厂CPM的排放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在废气治理设施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利用稀释冷凝法对5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W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排放的总颗粒物(TPM)既包含可过滤颗粒物(FPM)也包含可凝结颗粒物(CPM)。为探究国内超低排放燃煤电厂CPM的排放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在废气治理设施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利用稀释冷凝法对5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WFGD)进口、出口和湿式静电除尘(WESP)出口进行CPM平行取样,并分析其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烟气中的CPM质量浓度显著高于FPM,WFGD进口、出口和WESP出口CPM质量浓度分别是FPM的5.30、4.19、9.13倍,WFGD和WESP对CPM的去除率分别为8.3%~45.3%和30.9%~45.0%。其中SO_(4)^(2-)是WFGD进口、出口和WESP出口CPM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占全部水溶性离子的比例分别为42.8%、60.5%和42.6%。WFGD和WESP对水溶性离子也具有协同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别为28.10%~63.50%和78.96%。因此,建议未来强化固定源CPM排放管控,考虑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稀释冷凝法 可凝结颗粒物(CPM) 湿法脱硫(WFGD) 湿式电除尘(WE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加热-冷凝回流消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土壤中缓效钾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轶 吴小芳 +1 位作者 陈泰芳 白小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3,共5页
为解决行业标准NY/T 889—2004测定土壤中缓效钾时油浴加热操作困难、硝酸易溅射、火焰光度计灵敏度低等问题,用石墨加热替代油浴加热,用自制冷凝回流消化管替代NY/T 889—2004中的消化管和漏斗,提出了题示研究。取过16目(1 mm)筛的风... 为解决行业标准NY/T 889—2004测定土壤中缓效钾时油浴加热操作困难、硝酸易溅射、火焰光度计灵敏度低等问题,用石墨加热替代油浴加热,用自制冷凝回流消化管替代NY/T 889—2004中的消化管和漏斗,提出了题示研究。取过16目(1 mm)筛的风干土壤样品2.50 g置于自制冷凝回流消化管中,加入1 mol·L^(-1)硝酸溶液25.0 m L,摇匀,置于石墨消解仪中,于135℃煮沸12 min(从沸腾开始计时),趁热倒入漏斗中,滤液置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0.1 mol·L^(-1)硝酸溶液15 m L冲洗消化管,再倒入漏斗,共重复4次,合并所有滤液,最后用水定容。在射频功率1 150 W,辅助气流量0.6 L·min^(-1),分析谱线766.491 nm的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缓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钾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10~30.00 mg·L^(-1)内与对应的响应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1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8.0%~97.5%。方法用于15种标准物质分析,测定值均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且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不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加热-冷凝回流消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土壤 缓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疏水性表面冷凝传热性能及动力学特征研究
11
作者 龚路远 果正龙 +4 位作者 赵登辉 郭亚丽 周健 韩倩倩 沈胜强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32-3943,共12页
凝结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相变过程,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核能发电、制冷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表面液滴分布与冷凝液快速脱离是影响滴状冷凝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搭建了竖直壁面蒸汽凝结传热实验平台,在不同接触... 凝结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相变过程,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核能发电、制冷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表面液滴分布与冷凝液快速脱离是影响滴状冷凝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搭建了竖直壁面蒸汽凝结传热实验平台,在不同接触角表面、不同过冷度条件下进行蒸汽凝结传热实验,重点考察了蒸汽在不同接触角疏水表面的滴状凝结特性,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Cellpose算法统计冷凝表面上液滴的尺寸与分布规律。实验发现表面接触角在120°左右时具有最优异的传热性能。针对该现象,重点分析了表面液滴分布密度、液滴脱离半径与生命周期对冷凝传热效率的影响,定量描述了不同接触角表面液滴在单位时间内清扫面积的差异及对传热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凝结 表面 接触角 液滴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川西中浅层气藏的抗凝析油泡排剂研制及室内性能评价
12
作者 鲁光亮 唐雷 +3 位作者 田文忠 李嘉明 冯玉军 殷鸿尧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5-830,824,共7页
泡沫排液采气是低压低产气井稳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井底积液常伴随凝析油污染,导致常规泡排剂排液效果变差。考察了8种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探讨了含油量、温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抗油性能较好的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作为... 泡沫排液采气是低压低产气井稳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井底积液常伴随凝析油污染,导致常规泡排剂排液效果变差。考察了8种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探讨了含油量、温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抗油性能较好的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作为主剂,进一步复配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稳泡剂研制了新型抗凝析油泡排剂SCU-7。考察了SCU-7的流动性、不同含油量的泡沫性能、模拟井底高温高压下的泡沫性能,探讨了抗油机理。结果表明,在常压60℃且含油量为10%时,0.3%的SCU-7在4×10^(4)mg/L模拟盐水中的起泡高度达到167 mm,3 min泡沫高度达到135 mm,15 min携液量达到206 mL,综合性能优异。含油量增加至30%时,泡沫综合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高压6 MPa及80,100,120℃下,SCU-7都可在模拟盐水中产生致密的泡沫。机理分析认为,CAB在模拟盐水中具有优异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性能,复配氟碳表面活性剂后,表面张力进一步降低,而稳泡剂可以增强泡沫液膜的强度,提升泡沫性能。因此,SCU-7具有较优异的抗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排剂 表面活性剂 泡沫性能 抗凝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纤维素衍生物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料的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邹吉军 刘宝宏 +2 位作者 史成香 潘伦 张香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中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经水解、脱水后可得到两种重要的平台化学品——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而它们通过加氢等方法可获得其他的平台化学品。将这些平台化学品进行碳-碳偶联,能够得到C8以上的...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中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经水解、脱水后可得到两种重要的平台化学品——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而它们通过加氢等方法可获得其他的平台化学品。将这些平台化学品进行碳-碳偶联,能够得到C8以上的含氧化合物,再通过加氢脱氧得到长链烷烃,经过后续处理用作航空煤油等,因此,碳-碳偶联及加氢脱氧是综纤维素衍生物转化合成燃料的关键。首先综述了用于两种重要的碳链增长反应(羟醛缩合与羟基烷基化/烷基化)的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主要包括用于催化羟醛缩合反应的碱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和酸碱协同催化剂,以及用于催化羟基烷基化/烷基化反应的酸性催化剂,然后对后续加氢脱氧过程的催化剂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未来催化剂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纤维素 羟醛缩合 羟基烷基化/烷基化 碱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研究
14
作者 李琳 汪斌 +3 位作者 周小计 陈徐宗 李唐 刘亮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5,共27页
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和建成为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的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202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空间站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简称超冷柜)搭载梦天实验舱进入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和建成为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的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202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空间站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简称超冷柜)搭载梦天实验舱进入中国空间站.超冷柜的主要目标是在中国空间站建成以87Rb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为工作物质的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基于微重力环境优势利用两级交叉光束冷却(Two-Stage Crossed Beams Cooling,TSCBC)的实验方案获得皮-开尔文(picoKelvin,pK)量级的超冷原子,在微重力环境下通过调控以及观察极低温超冷原子以发现新奇的物理现象.本文介绍了BEC的实现和深度冷却实验方案,以及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研究与应用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详细介绍了超冷柜的设计方案以及地面验证实验.到目前为止,超冷柜按照预期持续开展微重力环境下的超冷原子物理研究,在轨连续运行时间超过2年,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实现了超冷柜作为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超冷原子 中国空间站 微重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凝汽器冷却管泄漏在线定位技术研究
15
作者 孟龙 张维科 +4 位作者 李俊菀 龙国军 孙鹏 黄治国 蒋友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为提高凝汽器泄漏冷却管定位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无法在线定位的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泄漏冷却管在线定位技术的最优路线。结果表明:示踪气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定位效率高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开发凝汽... 为提高凝汽器泄漏冷却管定位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无法在线定位的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泄漏冷却管在线定位技术的最优路线。结果表明:示踪气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定位效率高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开发凝汽器泄漏冷却管在线定位技术;在凝汽器半侧隔离放水期间建立氦质谱检测变化值、时间、水室液位高度3个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定位凝汽器泄漏冷却管所在高度,从而确定凝汽器泄漏管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冷却管 泄漏 管排 氦质谱检漏 文丘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真空蒸馏制备4N5高纯锰研究
16
作者 孙院军 赵永喆 +2 位作者 杨双平 丁向东 孙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随着高新领域的发展,金属锰高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工作以电解锰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蒸馏炉,结合分区冷凝,采用在冷凝区设置恒温冷凝段的方式,延长主金属冷凝区长度,达到提高金属收得率的目的,并一步制备出纯度4N5以上... 随着高新领域的发展,金属锰高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工作以电解锰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蒸馏炉,结合分区冷凝,采用在冷凝区设置恒温冷凝段的方式,延长主金属冷凝区长度,达到提高金属收得率的目的,并一步制备出纯度4N5以上的高纯锰。通过对电解锰真空蒸馏理论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蒸馏温度、时间对挥发率和恒温冷凝段温度(冷凝温度)对金属收得率的影响,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不同蒸馏温度下冷凝锰中的杂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蒸馏温度下主金属Mn易与杂质金属分离,但温度越高分离能力越弱。随蒸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挥发率均呈上升趋势。设置主金属恒温冷凝段可大幅度提升金属收得率,随冷凝温度的升高,金属收得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蒸馏温度的上升,冷凝锰中Cd、K、Na、Zn的含量基本不变,Mg、Ca、Pb、Cu、Cr、Ni、Fe、Co的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综合考虑,在体系压强10^(-3)~10^(-2)Pa、冷凝温度1100℃、保温时间90 min、蒸馏温度1400℃条件下,可得纯度4N5的高纯锰,此时挥发率为86.94%,收得率可达9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锰 真空蒸馏 电解锰 一步法 分区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表面湿空气滴状冷凝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17
作者 舒胜文 占兆璇 +3 位作者 黄雯桦 张丽娜 卞志文 林一泓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80-1992,共13页
运行在沿海或山区的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常年处于高湿度、大温差的恶劣环境中,由凝露诱发的沿面放电问题给复合绝缘子的运行可靠性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深入研究硅橡胶表面凝露产生与发展机理,该文首先在现有滴状冷凝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考... 运行在沿海或山区的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常年处于高湿度、大温差的恶劣环境中,由凝露诱发的沿面放电问题给复合绝缘子的运行可靠性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深入研究硅橡胶表面凝露产生与发展机理,该文首先在现有滴状冷凝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考虑不凝气体作用的湿空气滴状冷凝全周期数值仿真模型,并采用相邻液滴逻辑搜索算法提高该模型的运行效率;然后通过硅橡胶湿空气冷凝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探讨环境温湿度、冷凝基底物化性质等因素对冷凝发展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冷凝前期液滴主要通过直接冷凝生长,后期则以聚结生长为主导,冷凝后期聚结生长对最大液滴半径的贡献占比已超过70%;冷凝生长速率与相对湿度、温差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材料厚度、静态接触角呈现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湿空气滴状冷凝机理,可以为绝缘材料抗凝露性能提升和电气设备预防凝露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滴状冷凝 逻辑搜索法 液滴尺寸分布 聚结生长 冷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包微环境湿热特性与凝露演变分析
18
作者 陈吉清 黄朴 +2 位作者 蒋心平 陈计宏 兰凤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2-1085,共14页
动力电池包在外环境及自身工况的耦合作用下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凝露,凝露的蓄积将转变为积水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动力电池包温湿特性试验并利用CFD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电池包内部温湿特性演变过程及凝露产生机... 动力电池包在外环境及自身工况的耦合作用下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凝露,凝露的蓄积将转变为积水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动力电池包温湿特性试验并利用CFD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电池包内部温湿特性演变过程及凝露产生机制:冷却液的流入瞬间会增加凝露发生的可能;模组高功率工作能抑制凝露的生成;高温高湿环境不利于电池包的正常工作,不仅可能导致电池包内部出现局部高温,还会使发生凝露的风险增加。研究对动力电池包内环境湿热管理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包 模型试验 湿热特性 仿真分析 凝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增压自由汽泡冷凝相间换热实验研究
19
作者 邓杰文 黄涛 +4 位作者 朱隆祥 潘良明 孙皖 张卢腾 马在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在使用系统分析计算程序计算一回路及二回路流体参数中,采用两流体模型计算空泡份额和流体温度会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在两流体模型中需要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汽泡冷凝相间换热系数。本实验中,通过对加热板产生并漂浮在大空间中的饱和... 在使用系统分析计算程序计算一回路及二回路流体参数中,采用两流体模型计算空泡份额和流体温度会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在两流体模型中需要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汽泡冷凝相间换热系数。本实验中,通过对加热板产生并漂浮在大空间中的饱和汽泡快速增压,使汽泡冷凝并计算得到相间换热系数。实验工况的压力范围为0.10~2.53 MPa,实验的雅可比数为5.46~17.41。实验中提出对压力快速变化过程的相间系数处理方法,拟合得到努塞尔数的表达式,平均误差为23.5%。拟合的关系式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测平均误差为2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泡冷凝 快速增压 相间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凝析气藏相态识别及成因分析
20
作者 杨海波 陈学勇 +8 位作者 韩杨 张景坤 郭文建 乔桐 苏加佳 胡浩然 杨皩 杨小艺 刘成林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8-562,共15页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陆续发现了资源量较大的凝析气藏,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的多个凝析气藏也显示出深层勘探的潜力。针对沙湾凹陷凝析气藏的烃类流体特征和形成机制不清晰的科学问题,笔者等采用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运用经验统...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陆续发现了资源量较大的凝析气藏,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的多个凝析气藏也显示出深层勘探的潜力。针对沙湾凹陷凝析气藏的烃类流体特征和形成机制不清晰的科学问题,笔者等采用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运用经验统计法来识别油气藏类型,分析油气相态特征及其来源。主要认识如下:①沙湾凹陷二叠系主要存在带油环凝析气藏,中佳2-H井为典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井,研究区存在风城组为烃源—断层垂向输导—温压控制的原生型和天然气气侵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型凝析气藏;②结合P—V—T相图分析沙湾凹陷二叠系凝析气藏烃类流体C_(7+)占比较小,挥发性油藏地层温度明显低于临界温度,地饱压差较小,黑油油藏地层流体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都较高且临界压力较小;③根据新光井区凝析气藏的气油比要高于13000 m^(3)/m^(3),且新光1井凝析气藏属于无油环凝析气藏可判断新光1井为原生型凝析气藏;中佳2-H井凝析气藏正构烷烃损失率达到90%,且研究区存在混合来源气,证实该凝析气藏曾遭受气侵作用。笔者等提出的凝析气成因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准噶尔盆地凝析气成藏的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凹陷 凝析气藏 二叠系 油气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